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纲一、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结构?二、怎样理解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思路?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思维能力有哪些要求?四、什么是思维?思维与认识过程有什么关系?五、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六、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一、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结构?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STSE目标课程内容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以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的应用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强调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式学习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基本理念2.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低年段1~2年级中年段3~4年级高年段5~6年级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可归入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物质科学)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命科学)3.了解太阳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地球与宇宙科学)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技术与工程)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知识目标4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大概念,bigidea)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75个学习内容(学科概念,concept)200多个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包含3个主要概念: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物质科学领域: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主要概念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每个主要概念包含若干个学习内容。18个主要概念共包含75个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内容又分解到一到三个学段,共200多个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主要概念)13.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13.2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13.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13.4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学习内容:概念即concept及其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目标主要概念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物质科学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6.1.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6.1.2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6.1.3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的振动有关。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6.4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6.6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生命科学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与宇宙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3.1地球每天自西和东围绕地轴处置,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1-2年级学习目标3-4年级学习目标5-6年级学习目标13.2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13.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13.4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技术与工程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2年级学习目标3-4年级学习目标5-6年级学习目标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75个学习内容200多个学习目标6个二级主要概念科学知识目标体系结构图科学探究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知识的相对性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作用和意义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要素和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方法和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推理与类比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科学知识相对性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要素探究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学段目标(8个要素)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要素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学段目标(8个要素)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要素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学段目标(8个要素)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要素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学段目标(8个要素)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要素科学探究作用和意义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要素和过程提出问题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作出假设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制订计划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搜集证据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处理信息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得出结论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表达交流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反思评价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方法和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推理与类比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科学探究目标体系结构图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总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探究兴趣)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追求创新)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合作分享)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学段目标(4个维度)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学段目标(4个维度)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学段目标(4个维度)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学段目标(4个维度)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探究兴趣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实事求是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追求创新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合作分享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STSE总目标: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3.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STSE目标STSE学段目标(3个关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STSE目标STSE学段目标(3个关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STSE目标STSE学段目标(3个关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1~2年级学段目标3~4年级学段目标5~6年级学段目标科学态度目标4大领域8个要素4个维度3个关系18个主要概念75个学习内容200多个学习目标(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二、怎样理解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思路?1.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小学科学课程设计思路四个方面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教材编写的根本原则内容: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逐学段达成四方面学段目标学生:宜学性教师:易教性
1.教材编写的根本原则1.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强调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的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强调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关注科学概念的学习进阶和能力培养的螺旋上升。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双主线+双辅线”结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双主线科学态度和STSE双辅线兼顾学生生活经验和季节变化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探究活动教材的基本教学单位——探究活动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以具体的问题(任务)为驱动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达成既定的科学知识目标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探究要素渗透一定的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以探究活动为基本教学单位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1.情境引入: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2.提出问题:以具体的问题(任务)为驱动作出假设6.渗透一定的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事实证据处理信息3.得出结论:体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新问题4.达成既定的科学知识目标5.得出结论: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探究要素——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主线双主线之科学知识主线通过探究活动建构科学知识分学段完成科学知识学段目标关注科学概念的学习进阶探究活动的综合性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主线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魔法”城堡》3课:多种多样的磁铁(寻找“磁铁兄弟”)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魔法”城堡》1、2课:磁铁小屋(磁铁能吸什么);磁铁游戏(解救“小青蛙”)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两极指南北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磁铁有两极(磁铁哪个位置吸引的大头针多)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两极相遇了(磁铁对对碰)1.通过探究活动建构科学知识2.分学段完成科学知识学段目标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3.关注科学概念的学习进阶4.探究活动的综合性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双主线之科学知识主线通过探究活动建构科学知识分学段完成科学知识学段目标关注科学概念的学习进阶探究活动的综合性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主线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科学探究主线双主线之科学探究主线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要素每个探究活动侧重培养一个探究要素每册着重培养两个“主要探究要素”每个学段完成探究要素培养的一次循环三个学段完成探究要素培养的三次循环探究要素培养的螺旋上升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科学探究主线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适合学生认知发展1~2年级:“感知科学”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抽象思维教师的指导作用3~4年级:“认知科学”形象抽象思维教师的引导作用5~6年级:“探索科学”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学生的主动学习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三个学段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双辅线科学态度和STSE双辅线在适当的探究活动中渗透一定的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双辅线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双辅线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双辅线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双辅线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双辅线2.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
教材以四大领域的科学知识为经线,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系列“做中学”探究活动,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来建构科学知识,从而逐学段达成科学知识目标。同时将8个探究要素贯穿为一条循环往复的纬线,通过探究活动对科学探究要素进行循环培养,实现科学探究目标的螺旋上升。科学知识经线和科学探究纬线相互交错,织成系统培养小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目标的锦缎。同时锦上添花,在具体探究活动中适时渗透科学态度和STSE目标的培养,从而绣成系统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华彩蓝图。
3.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3.学段结构学段之间的关系分学段达成四个方面目标递进与衔接每册落实两个“主要探究要素”,四册一个循环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一下:制订计划、搜集证据二上: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二下:表达交流、反思评价三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下: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四上: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四下:表达交流、反思评价五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五下: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六上: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六下: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4.学段结构4.单册结构三种单元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
5.单册结构
5.单册结构:准备单元准备单元各册的起始单元对各册主要探究要素进行体验为综合探究单元做准备不设知识目标4.单册结构
5.单册结构:综合探究单元4.单册结构综合探究单元各册的主体单元以探究活动为载体承担四个方面的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STSE目标
5.单册结构:综合探究单元4.单册结构反思单元各册的总结单元:对“主要探究要素”的回顾和反思结构:阅读案例+反思经验+展示成果不设知识目标
5.单册结构:反思单元4.单册结构读:阅读案例
思:反思经验
做:展示成果
5.单册结构4.单册结构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与单元目标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吹泡泡学科学“五官”兄弟认识小动物我在哪里磁铁“魔法”城堡爱提问的小朋友知识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初试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段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单元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经历一个简单的探究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学会综合运用五官进行观察,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常见动物的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回顾、反思、交流自己提问和猜想经历,向科学家学习,做一个思考问题的人。知识目标
1.1-1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1.1-2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10.1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7.2-1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14.3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的动物。4.1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13.1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6.5.1-2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6.5.1-1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无知识目标无知识目标科学态度学段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详见教材单元框架表)4.单册结构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与单元目标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分工合作找证据水与溶解植物“保育员”太阳与月亮空气我们也在找证据知识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物质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学段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单元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体验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初步体验搜集证据的过程。
能按照老师制订的计划进行实验,体验计划的重要性。
能根据老师制订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工。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发生的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了解科学家搜集证据证明猜想的过程,反思自己搜集证据的经历。知识目标
2.1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2.2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7.3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8.1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14.3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13.3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13.4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3.1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这是谁的脚变幻的天气小小游乐园磁针与南北动物的生活竺可桢爷爷的故事知识领域
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物质科学地球宇宙科学生命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学段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单元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用语言描述信息,初步体验得出简单的探究结论的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了解科学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反思自己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经历,提升探究经验。知识目标
14.1-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14.1-2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1.2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17.3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17.3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17.3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18.3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18.3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6.5.1-3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6.5.2-1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6.5.2-2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7.2-2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9.1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我的气垫船模型我们的家园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四季与生物力和形变牛津大辩论的启示知识领域
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技术与工程生命、地球物质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学段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单元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初步体验反思自己的探究的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能基于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在教师指导下,能结合适当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阐述观点的,回顾反思自己表达交流的经历,提升表达交流的能力,积累表达交流的经验。知识目标
15.1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16.1-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16.1-2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16.2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17.2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7.1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13.2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5.1-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5.1-2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倒立的小丑小小气象员动物的特征溶解的秘密流动的空气奇妙的声音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知识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物质科学物质科学技术与工程
探究目标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段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单元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具体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从现象发生的条件、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事物的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发生的条件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事件发生的过程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向科学家学习,对本学期经历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过程做反思评价。知识目标
14.1-1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14.1-2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14.1-3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15.3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18.1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18.2-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18.3-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7.2-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7.2-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7.2-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11.1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11.2-2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2.2-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2.2-2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3.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3.3-1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3.3-2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3.3-3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6.1.1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沿各个方向传播。6.1.2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6.1.3-1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6.1.3-2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18.1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18.2-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18.3-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比较液体的轻重小小建筑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植物的一生土壤,生命的家园不一样的物体显微镜下的证据知识领域
物质科学技术与工程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学段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单元目标
感知体验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基于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并制订简单的制作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并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向科学家学习,对本学期经历的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探究过程做反思评价。知识目标
1.2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6.1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6.2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产品。17.1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17.2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18.2-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18.3-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6.4.1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6.4.2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6.4.3-1列举电的重要用途。6.4.3-2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6.6.1-1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7.3-1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7.3-2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11.1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7.1-1描述生物的特征。7.1-2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14.3-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14.3-2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14.3-3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15.1-2举例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1.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1.3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1.4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1.5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食品保持期的研究运动岩石与矿产冷与热人体的呼吸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伟大的命名者知识领域
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学段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单元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运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向科学家学习,对本学期经历的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做反思评价。知识目标
4.1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4.2-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4.2-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4.2-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4.3-1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4.3-2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6.6.1-1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6.6.1-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14.4-1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14.4-2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14.4-3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15.1-3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2.1-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2.1-3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2.1-2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6.3.1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6.3.2-1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6.3.2-2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6.3.2-3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3.2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0.2-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10.2-3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10.2-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10.2-3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降落伞生命世界自然界的水太阳、地球和月球精确时间的步伐开心游乐场让事实来说话知识领域
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物质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学段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单元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并对自己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进行反思。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向科学家学习,对本学期经历的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探究过程做反思评价。知识目标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9.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9.2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12.1-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12.1-2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12.2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12.4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2.1-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2.1-2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2.1-3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14.2-1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14.2-2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15.1-1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6.2.2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13.1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3.3-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13.3-2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13.4-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13.4-2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13.4-3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17.1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17.3-1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沙漏等。17.3-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18.1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18.2-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18.3-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5.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5.2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运动启动或停止。
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单元名称蒸发的快慢冰淇淋冷藏箱人体司令部健康成长地壳小小机械师日心说的先驱知识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探究目标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段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单元目标
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成功案例和回顾自己的探究经历,总结提升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方法和能力。知识目标
1.2观察常用材料的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6.3.3-1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6.3.3-2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0.1-1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10.1-2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10.3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10.4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人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等。10.5-1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0.5-2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14.5-1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14.5-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14.5-3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5.3-1了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17.3-1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17.3-2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是常见的简单机械。17.3-3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8.2-3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5.单元结构课时准备单元和反思每单元,1课综合探究单元,3课以上(一、二年级每单元3课,三~六年级每单元5课左右)课与课之间的关系:整体、序列、递进单元目标科学知识学习目标科学探究单元目标科学态度目标STSE目标单元框架表
6.单元结构6.课的结构课时每课原则上以1个课时学习。情境创设与问题驱动教学教程情境引入提出、聚焦问题探究问题(进行猜想、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交流、反思、评价
7.课的结构小结:大象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思路双主线+双辅线8个要素,每册侧重训练两个要素3个循环三种单元小结:大象版科学教材的编写思路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思维能力有哪些要求?1.2017版课标有关思维能力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探究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知识的相对性
1.2017版课标有关思维能力的要求2.2021版课标(未定稿)有关思维能力的要求核心素养2科学思维3探究实践4态度责任1科学观念2.
2021版课标(未定稿)有关思维能力的要求2.
2021版课标(未定稿)有关思维能力的要求(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总)能够基于经验事实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模型建构能力)能够合理分析与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能够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抽象与概括推理论证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创新思维能力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1~2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观察具体现象,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够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图、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二维空间中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或者观点,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够突破对常见物品的功能定势,利用发散和重组等思维方式,提出不同想法。3~4年级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比较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行类比;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够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方式,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5~6年级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抓住简单事物的本质特征,展示对事物的系统、结构、关系、过程以及循环的理解,能够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能形成事物动态变化的图景,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分类的基本要求,善于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理解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抽象概括常见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具有基于事物的结构、功能等展开想象的能力,能够运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基于科学原理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能够开展初步的创意设计,并利用影像、文字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核心素养科学观念学科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多样性与共同性进化与适应宇宙空间人地协调跨学科观念(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科学本质解释与应用科学思维模型建构抽象与概括推理论证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创新思维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及提出问题等8种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构思设计、操作实现验证展示、改进优化学习能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反思过程结果态度责任科学态度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社会责任珍爱生命、爱护环境关注社会、法规伦理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结构示意图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运动与相互作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命的延续与进化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与圈层结构人类活动与环境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设计与物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课程内容学习内容与各学段内容要求四、什么是思维?思维与认识过程有什么关系? 1什么是思维?思维: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于思维。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方法是抽象、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等。《辞海》(第7版)感性认识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按照反映事物的程度和特点的不同,可区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具体形式。感性认识是生动的、丰富的、具体的和直接的认识,尚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辞海》(第7版) 1什么是思维?理性认识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就会产生一个飞跃,上升为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不同,具有抽象性、间接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但二者又互相连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而达于理性认识。
《辞海》(第7版) 1什么是思维? 1什么是思维?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1)感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始于感觉。当外界客观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冷热、触感等个别属性分别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传递给人脑时,人脑就对这些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反应,这就是感觉。2.感性认识阶段
2.感性认识阶段(2)知觉我们通过各种感官的协同工作来感受眼前的客观事物,并由人脑将这些来自不同感官的感觉综合起来转化为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这就是知觉。知觉不仅包含视觉形象,还包含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各种感觉信息。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器产生的。当事物离开了人的感知范围,感觉和知觉就消失了。
2.感性认识阶段(3)表象当某一具体事物离开我们的观察范围而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头脑中仍然能够保留、浮现这一事物的形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印象)。头脑中关于事物的形象在心理学上统称为表象。
2.感性认识阶段(4)概念感觉、知觉、表象都是对事物表面的、具体的、直接的认识。如果人的大脑抽象、概括了事物的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并通过词语固定下来,就形成了概念。概念的形成,标志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课标中的主要概念通常是一句话,所以并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概念”)3.理性认识阶段
3.理性认识阶段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谁”“有哪些”。
3.理性认识阶段
3.理性认识阶段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定义联项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否则就犯了“定义过宽”“定义过窄”的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犯了“同语反复”“循环定义”的错误。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也不能用比喻。(5)判断单个的概念往往不足以全面地反映事物、恰当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概念只有结合起来构成判断,才能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从而形成确定的思想。课程标准中的主要概念、学习内容通常以判断的形式呈现: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科学定理、科学定律也通常是判断的思维形式: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理性认识阶段(5)判断
3.理性认识阶段判断简单判断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关系判断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3.理性认识阶段(6)推理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通过实践,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然后作出判断;还有一条途径就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这种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过程就是推理。推理所依据的已有判断称为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称为推理的结论。
3.理性认识阶段(6)推理所有的人都会死(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会死(结论)
3.理性认识阶段(6)推理人是由猿变成的(大前提)小明同学是人(小前提)———————————————————所以,小明同学是猿变成的(结论)
3.理性认识阶段五、什么是科学思维?它和科学的认识过程有什么关系?科学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科学事物(包括科学对象、科学过程、科学现象、科学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存规律性及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胡卫平.科学思维培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两层含义: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运用科学方法的思维。4.科学思维及其特征1.实证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基于客观事实提出观点,并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4.科学思维及其特征2.逻辑性科学思维总是注重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努力把握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4.科学思维及其特征3.定量化科学思维不仅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性分析,即“是不是”“有没有”的性质分析,还特别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即分析“是多少”“有多少”。4.科学思维及其特征4.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提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由于科学思维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因而它的结果具有超前性。4.科学思维及其特征5.可证伪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4.科学思维及其特征6.相对普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如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等),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具有相对普适性。只要是在某一科学定律或科学原理适用的范围内,只要它起作用的条件得到满足,都可以显现其效果。4.科学思维及其特征科学的认识活动,即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获取科学事实(感性认识阶段),并运用科学概念、科学定理和定律(命题)、科学论证(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阶段)。5.科学思维与科学的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原始记录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猜想假说定理定律科学论证五、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科学探究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知识的相对性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什么是分析?《辞海》第7版:在哲学上与“综合”相对。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考察的方法,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成整体加以考察的方法。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互相储存、互相渗透和转化。分析的核心是矛盾分析。西方哲学史上,有的经验论者片面强调分析,有的唯理论者片面强调综合。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是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之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什么是综合?《辞海》第7版:在哲学上与“分析”相对。详“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跟“分析”相对)。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分析不仅是对具体物体结构、组成的分析,还包括对事物的过程(因果、条件、序列、递进、并列)、关系(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从属、并列、对立、排中、无关等)、功能等角度的分析。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事物的整体往往是局部的有机综合,我们不能由事物局部具有某种性质就断定整体与也某种性质,或者由整体具有某种性质就断定每个局部也有某种性质。否则就犯了“合成谬误”或“分解谬误”的逻辑错误。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女儿:面包能吃吗?
妈妈:面包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当然能吃。女儿:那怎么就不能吃汉堡了?女儿:牛肉能吃吗?
妈妈:牛肉高蛋白,当然能吃。女儿:蔬菜能吃吗?
妈妈:蔬菜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要多吃啊。
1.分析与综合科学探究目标对问题的分析:原问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怎样做到因材施教?分析:因材施教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差异:年龄、知识和认知能力基础、性格、性别、农村和城市、民族、地域、经济条件……问题分解: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如何适应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如何适应不同认知能力基础的学生?性格?性别?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什么是比较?《辞海》第7版:确定对象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对象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便可以对对象作初步的分类。只有在对各个对象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才能把握对象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对象的本质。科学探究目标
2.比较与分类科学探究目标
2.比较与分类科学探究目标
2.比较与分类科学探究目标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内容:事物的外部特征、内在属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1套
- 科技创新与医疗技术的融合发展
- 2025年河南省开封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临床常见病症康复练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中级会计经济法复习试题附答案
- 装让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5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陶瓷造型工艺》课程标准
- 火电厂各指标指标解析(最新版)
-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 TPU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第二编 债权总论
- 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表
- 常见八种疾病
- 胶粘剂基础知识及产品详解(课堂PPT)
- 铁路总公司近期处理的七起突出质量问题的通报
- 常用洪水预报模型介绍
- 援外项目钢结构运输包装作业指导书(共1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