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上海中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一.材料题(共3小题)1.玉润中华2023年南京博物院90周年院庆之际,推出《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某班同学在线上进行参观。第一板块:“玉生华夏”(1)如图所示龙山文化兽面纹圭的介绍词这样写道:“上方为抽象人面纹……下半部分以方折的回纹……围绕出兽的双目,整体组成神人兽面纹,神似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这种表述意在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的特征。A.来源单一B.相对封闭C.起源较晚D.多元一体第二板块:“玉成中国”板块序言:礼仪,是社会分化、阶层出现的重要标志。……以牙璋为代表的夏文明玉礼器……让中华文明巨大的吸引力灿然显现。商与西周,玉礼制一脉相承,东周至秦汉……玉器逐步塑造起中华民族气质涵养与精神品格。(2)序言提示参观者,通过这一时期的玉器可以获取关于早期国家、宗教信仰等信息。A.等级制度B.地理环境C.农业生产D.人口状况第三板块:“玉美神州”(3)如图所示的玉梁金宝钿带虽主体以华夏民族所珍视的白玉为质,但其金筐宝钿的装饰技法,所用宝石的产地,甚至带具上忍冬样式的尾部,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请结合玉带制作的时代背景,推测这种“异域风情”产生的原因?细部全貌玉粱金宝钿带(北朝﹣唐早期)(4)本次展览名为“玉润中华”,润有滋润、浸润之意。请你结合材料与所学,在官网留言板写下你的观展感言。2.“世界工厂”“世界工厂”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也是人们给予工业化过程中崛起国家的荣誉称号。这一称号归属的变化折射出世界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一天……这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布满了各种展品和装饰品……将来自天涯海角的艺术与工业联合起来。——维多利亚女王日记(1851年)(1)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在这次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女王可能会看到并引以为豪的英国工业品有。A.飞机B.大功率蒸汽机C.白炽灯D.大象标本材料二:如表所示1908年:开始生产,因使用T型发动机而得名,最初售价850美元。1913年:率先采用流水线装配制造,只需12.5小时就可装配出一辆汽车。1914年:福特实行日工资5美元、工作8小时的薪酬制度。1917年:美国正式参加一战,福特将此车型出售给美国陆军予以支持。1919年:电启动装置被安装到此车型上。1927年:停产,生产期间产量超过1500万辆。——摘编自《福特T型车——一款改变世界的汽车》(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福特T型车一度成为美国工业的代名词,从这一车型的发展历程,概括推动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三: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战前水平。……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现行初中统编教材(3)20世纪70年代,日本生产的机械、家电、半导体等产品风靡世界,被誉为新的“世界工厂”。根据材料三,日本的“经济奇迹”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怎样的国际格局?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一举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标签出现在世界每个角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了快速成长。随着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变……为全世界人民创造更多福祉。——摘编自《中国工业筋骨升级,“世界工厂”地位难被撼动》(4)综合以上材料与所学,谈谈你对“世界工厂”的认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新航路开辟示意图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说出图A中④航线的航海家,并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概括材料一文字部分所表达的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两例)说明这一观点。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技术装备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而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工业生产力,成为国家力量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1962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已由25个发展到105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1970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3)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①依据材料二指出“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改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②依据材料三、概括不结盟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影响。材料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摘自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指出当今协调世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假如该组织将召开以应对当今挑战为主题的会议,请你围绕“十字路口的抉择”为该会议拟一条标语,并对标语作简要阐释。
2023年菁优上海中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材料题(共3小题)1.玉润中华2023年南京博物院90周年院庆之际,推出《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某班同学在线上进行参观。第一板块:“玉生华夏”(1)如图所示龙山文化兽面纹圭的介绍词这样写道:“上方为抽象人面纹……下半部分以方折的回纹……围绕出兽的双目,整体组成神人兽面纹,神似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这种表述意在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D的特征。A.来源单一B.相对封闭C.起源较晚D.多元一体第二板块:“玉成中国”板块序言:礼仪,是社会分化、阶层出现的重要标志。……以牙璋为代表的夏文明玉礼器……让中华文明巨大的吸引力灿然显现。商与西周,玉礼制一脉相承,东周至秦汉……玉器逐步塑造起中华民族气质涵养与精神品格。(2)序言提示参观者,通过这一时期的玉器可以获取关于早期国家A、宗教信仰等信息。A.等级制度B.地理环境C.农业生产D.人口状况第三板块:“玉美神州”(3)如图所示的玉梁金宝钿带虽主体以华夏民族所珍视的白玉为质,但其金筐宝钿的装饰技法,所用宝石的产地,甚至带具上忍冬样式的尾部,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请结合玉带制作的时代背景,推测这种“异域风情”产生的原因?细部全貌玉粱金宝钿带(北朝﹣唐早期)(4)本次展览名为“玉润中华”,润有滋润、浸润之意。请你结合材料与所学,在官网留言板写下你的观展感言。【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上方为抽象人面纹……下半部分以方折的回纹……围绕出兽的双目,整体组成神人兽面纹,神似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可知,这表明龙山文化兽面纹圭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有相似之处,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D正确;中华文明来源并不单一,排除A;中华文明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并不封闭,排除B;中华文明起源较早,排除C。(2)序言中提到“礼仪,是社会分化、阶层出现的重要标志”,而玉器在夏商周时期被用作礼器,通过玉器的形制、数量、纹饰等可以了解当时的等级制度。故A正确;玉器本身并不能直接反映地理环境信息,排除B;玉器与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玉器也不能直接反映人口状况,排除D。(3)根据所学知识,这种“异域风情”产生的原因是北朝到唐早期的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强,唐朝时期更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在这种背景下,玉器的制作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金筐宝钿的装饰技法、宝石的使用以及忍冬样式等异域元素。(4)本次展览名为“玉润中华”,润有滋润、浸润之意。玉器作为中华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展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从玉器的用途可以看出,它们从简单的装饰用品逐渐发展成为代表身份和等级的礼器,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国家特征、社会规范和精神共识。此外,从玉器的材料、工艺等方面,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审美趣味。同时,玉器的发展也见证了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的过程,凸显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故答案为:(1)D。(2)A。(3)北朝到唐早期的民族交融、对外交往。(4)玉器源远流长,展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从简单装饰的用途到代表身份、等级的礼器,彰显出中华文明的国家特征、社会规范与精神共识;从玉料、工艺等方面,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水平与审美趣味,见证了民族交融与对外交往的过程,凸显出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炎帝和黄帝等相关史实。2.“世界工厂”“世界工厂”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也是人们给予工业化过程中崛起国家的荣誉称号。这一称号归属的变化折射出世界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一天……这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布满了各种展品和装饰品……将来自天涯海角的艺术与工业联合起来。——维多利亚女王日记(1851年)(1)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在这次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女王可能会看到并引以为豪的英国工业品有B。A.飞机B.大功率蒸汽机C.白炽灯D.大象标本材料二:如表所示1908年:开始生产,因使用T型发动机而得名,最初售价850美元。1913年:率先采用流水线装配制造,只需12.5小时就可装配出一辆汽车。1914年:福特实行日工资5美元、工作8小时的薪酬制度。1917年:美国正式参加一战,福特将此车型出售给美国陆军予以支持。1919年:电启动装置被安装到此车型上。1927年:停产,生产期间产量超过1500万辆。——摘编自《福特T型车——一款改变世界的汽车》(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福特T型车一度成为美国工业的代名词,从这一车型的发展历程,概括推动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三: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战前水平。……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现行初中统编教材(3)20世纪70年代,日本生产的机械、家电、半导体等产品风靡世界,被誉为新的“世界工厂”。根据材料三,日本的“经济奇迹”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怎样的国际格局?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一举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标签出现在世界每个角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了快速成长。随着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变……为全世界人民创造更多福祉。——摘编自《中国工业筋骨升级,“世界工厂”地位难被撼动》(4)综合以上材料与所学,谈谈你对“世界工厂”的认识。【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一天……这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布满了各种展品和装饰品……将来自天涯海角的艺术与工业联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期,大功率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工业品。故B正确;飞机、白炽灯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C;大象标本与工业品无关,排除D。(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福特T型车一度成为美国工业的代名词,从这一车型的发展历程可知,推动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有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科学发明的运用(如电启动装置)、生产方式的转变(流水线装配制造)、管理制度的革新(如薪酬制度)、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等。(3)根据材料三“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1955年,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战前水平。……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经济奇迹”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时期的国家格局。日本利用这一国际格局,为美国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从而获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世界工厂”的产生与变迁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与冷战格局下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结果。“世界工厂”虽属于经济范畴,但其与政治制度、国家政策、国际格局、科学技术等存在密切关系。“世界工厂”内涵的变化,体现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故答案为:(1)B。(2)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科学发明的运用(如电启动装置)、生产方式的转变(流水线装配制造)、管理制度的革新(如薪酬制度)、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等。(3)冷战。(4)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其产生与变迁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反映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的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世界工厂”虽属于经济范畴,但其与政治制度、国家政策、国际格局、科学技术等存在密切关系;“世界工厂”内涵的变化,体现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新航路开辟示意图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说出图A中④航线的航海家,并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概括材料一文字部分所表达的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两例)说明这一观点。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技术装备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而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工业生产力,成为国家力量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1962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已由25个发展到105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1970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3)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①依据材料二指出“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改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②依据材料三、概括不结盟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影响。材料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摘自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指出当今协调世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假如该组织将召开以应对当今挑战为主题的会议,请你围绕“十字路口的抉择”为该会议拟一条标语,并对标语作简要阐释。【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1)航海家:根据材料“麦哲伦海峡”可知,④航线的航海家是麦哲伦。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全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同时殖民国在亚非拉地区掠夺资源、屠杀与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等暴行造成了如今亚非拉地区总体落后的局面。(2)观点:根据材料“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可得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说明: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欧洲的霸权不仅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的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的很明显”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结合新航路开辟引发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掠夺的影响;17﹣19世纪,英法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影响;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影响;19世纪欧洲自然科学也取得了重大成果等方面展开论述,得出19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以及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建立了对世界的支配权的结论。(3)①:原因: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工业生产力,成为国家力量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可知,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影响: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②:特点:根据材料“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1962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已由25个发展到105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1970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可知,其队伍和影响迅速扩大;矛头由初期指向新老殖民主义转向集中反对霸权主义;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格局的一种冲击,在客观上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影响:根据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1962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已由25个发展到105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1970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对世界的影响有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推动了第三世界崛起,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4)国际组织:根据所学可知,当今协调世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标语: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阐释: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个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故答案为:(1)麦哲伦;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封大学《思维与逻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地貌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皮装饰制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考核试卷
- 电子乐器模块接口设计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制作中的节能环保技术考核试卷
- 游戏开发工具与编程语言考核试卷
- 矿物成因类型与勘查标志考核试卷
- 矿石质量评价与控制考核试卷
-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考核试卷
- 皮革护理的国际化发展考核试卷
- 计量器具校准记录
- 煤炭地下气化原理课件
- 公司企业工匠申报表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及诵读指导)精编版课件
- 井控培训知识课件
- 企业年金培训版教学课件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课件
- 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
- 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填写样表
-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