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宫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水中藻、荐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季车替B.阡陌车通C.卒口称赞D.君子之卒
2.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3.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
材料二
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芙,小饮达
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
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
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纨《词苑丛谈》)
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
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
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_____”的感觉。
【答案】
1.B2.D3.物我两忘留恋徘徊,似在仙境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水中藻、存交横”中的“交”是“交错”的意思。
A.交接;
B.交错;
C.一齐,同时;
D.交往;
故选B。
2.本题考查概念的理解。
D.“空虚的精神状态”表述错误,文章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句可知,产生了“物我两忘”的世外之感。
②结合“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句可知,产生了“留恋徘徊,似在仙境”的感觉。
【点睛】参考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
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材料一
趁一时高兴踏着月色,向西进入酒家。不知不觉忘却了自己,好像置身在人世之外。
材料二
五月十四夜晚,湖风舒畅,月光明亮得像洗过一样,繁星都消散了,天像水一样碧绿。在寄居的房屋
处带着妻子在小艇子游玩,剥煮菱荧,喝酒到天亮。人声已经消失了,楼台灯火,环顾四周静悄悄的,只
有苍翠的青山,时时倒映杯底,千百年的西湖,今晚才只为我拥有,徘徊顾念留恋,不像是在人间啊。子
瞻曾说:“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我则认为什么地方没有闲人,没事找事像我们俩这样的,也不容
易多得啊。
(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
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积累意识】
4.《左传》是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5.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迁移法齐呷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1)师:_____
字源法战则请从S也甲骨文(2)从:_____
mi①倒下;②华丽,美好;③无。
查字典望其旗摩(3)靡:_______
mi①糜烂,破碎;②奢侈,浪费。
【归纳意识】
6.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
【比较意识】
7.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品鉴意识】
8.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
【答案】
4.儒5.军队跟从(跟随)倒下
6.围绕“政治和军事”或“判断力和执行力”回答
7.围绕“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回答
8.示例一:“公将鼓之”(或“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示例二:“未可”(或“可矣”),
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
【解析】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左传》,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
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
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婚的历史,保
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根据“齐师伐我”可知,句意为: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师,军队;
(2)根据“战则请从”可知,句意为: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从,跟从(跟随);
(3)根据“望其旗靡”可知,句意为: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靡,倒下。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根据第①段“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由此可知,在政治方面,体现了
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
根据第②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战斗过程中,曹刿不急于进攻
和追击;在军事方面,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根据第①段“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里,写战前的政治准备一取
信于民,体现了“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表现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②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可知,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
根据第②段“未可”“可矣”可知,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展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
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表现了鲁庄公的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
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
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
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
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
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
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
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土
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
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
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3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生挛。人有号志,立飞阁于槎上,
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士余旦奎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
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冬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日:“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
“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日:“某
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10.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不售期(1)失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发朗。(《陈涉世家》)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人有奇志(2)奇:—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见一丈夫牵牛渚衣饮之(3)次:—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12.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
9.A10.(1)误期(2)不平凡(3)近旁
11.(1)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2)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12.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对未知世界的探
索
【解析】
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
句“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的意思是: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
屋整齐。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故选A。
10.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1)“不失期”的句意是: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失期:误期。这与“度已失期”中的“失期”意思相同。
(2)“人有奇志”的句意是: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奇:本义是奇异;不同寻常,这里是不平凡。
(3)“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的句意是: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次:近旁。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
达、雅”。
(1)句中的“旧(过去)、天河(银河)、通(相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具(详细,详尽)、此(这)、何处(什么地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桃花源记》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
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本文则虚构了有人在乘坐
木筏遨游星际的经历,勾勒出一个房屋整齐、男耕女织的理想境地,也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
往。从渔人和本文中的“有人”看,又都体现着对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
来来去去,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带足了干粮,
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时间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离开了十多
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宫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
牛到小岛旁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的?”这个人详细的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那人告诉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到蜀郡,
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
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
(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传
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年十余,丁父忧①,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②过礼。
②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③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
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④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
妻子不沾寸禄。
③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土以为荣。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丁父忧:遭父丧。②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③班:分给,赐予。④振:同“赈”,
救济。⑤绩:把麻纤维拧成线。
【积累意识】
13.文中“行人为之流涕”中“涕”的意思是o
【语感意识】
1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崇德意识】
15.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并围绕以上两文中的人物分享个人体会。
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
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眼泪14.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15.示例一: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示例二:我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根据“行人为之流涕”可知,句意为:行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流泪。涕,指眼泪。
1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
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
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
这里“冬月无被”表示原因,应断开;“浣衣”“披絮”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应该断开。
故据此断句为: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个人体会。
根据题干“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和“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小雅:我要像吴
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可知,围绕人物“养德修身”方面的品质分析即可。
根据第①段“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可知,吴隐之是一
个孝顺父母的人;所以,启示是: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
根据第②段“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
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可知,吴隐之是一个乐于助人、生活勤苦的人;所以,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做一
个乐于助人、生活勤苦的人。
根据第③段“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可知,吴隐之是一个操守清廉的人;所以,我要像吴隐
之一样,做一个操守清廉的人;
根据《曹刿论战》可知,鲁庄公是一个知人善用、虚心纳谏、不耻下问、取长补短的人;所以,我要像鲁
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点睛】参考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邺城人。吴隐之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十多岁时,遭遇了父丧的痛苦。每
次哭泣,行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流泪。他奉养母亲极为尊重。到他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
定。
吴隐之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
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
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
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
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
(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
与谢万书0
[东晋]王羲之
古之辞世者今仆②坐而获逸③,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
顷④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
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⑤,仿佛万石⑥之风。君谓此何如?
比⑦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
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⑨之处世,甚欲
希风⑩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
【注释】①选自《晋书》,有删节。②仆:我。③坐而获逸:指轻易获得隐退自由。④顷:不久。⑤举策数
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谨慎。⑥万石:即西汉石奋,与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称“万石君”。⑦比:近来。
⑧安石:东晋谢安。⑨陆贾、班嗣、杨王孙:都是无为清净、超然物外之人。⑩希风:向往一时的风尚。
16.下列不是描述“我”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项是()
A.修植桑果,率子抱孙游观林下B.果实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颐养闲暇D.兴言高咏,举杯斟酒吟诗作对
17.王羲之在书信中,表明对子孙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概括自己理想追求的一句是: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割而分之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二则》
B.康令举策数马席竭鹫钝,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C.君谓此何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D.老夫志愿尽于此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
16.D
17.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
18.A
【解析】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文章第三段中“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意思是:要和亲友时常举行欢乐的宴会,虽然不能
兴致极高地吟咏诗歌。可能是因为这些亲友大多文化层次不高,所以“不能兴言高咏”;
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章信息提取。
第二段中,“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意思是:即使立德并不特别的高远,还想要教养子孙
为人要敦厚谦让。因此表明作者对子孙品德寄予希望的句子是“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
文末的“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意思是:时常按照陆贾、班嗣、
杨王孙等人的处世之道,很想效法这几位先生,老夫我的心愿全都在这里的。因此作者的理想追求即“常依
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代词,它/助词,的;
B.相同,都是动词,“期望,希望”的意思;
C.相同,都是动词,“认为"的意思;
D.相同,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故选Ao
【点睛】参考译文:
古代避世隐居的人……现在我因获罪轻易获得隐退自由,顺应我一向的心愿,这是值得高兴的事,难
道不是上天赐给我的福气!
不久东游回到故乡,栽下桑树和果树,现在都花开茂盛了,带领儿子们,抱着小孙子,在其间游玩观
赏。有甜美的果子,就割开分吃,都非常高兴。即使立德并不特别的高远,还想要教养子孙为人要敦厚谦
让。有的为人轻薄,希望能举起马鞭来数马匹数目,好像明万石君的风度。您认为这样如何呢?
近来应当和谢安向东游山观海,并且巡视农田探察地形,安闲地度日。谋求衣食之余,要和亲友时常
举行欢乐的宴会,虽然不能兴致极高地吟咏诗歌,斟酒满杯而饮,谈谈田地里的事情,作为笑谈的新闻,
其中的意趣,说也说不尽。时常按照陆贾、班嗣、杨王孙等人的处世之道,很想效法这几位先生,老夫我
的心愿全都在这里的。
(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牧羊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久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可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
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爆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善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
遂咽之数日丕更。匈奴以为神,乃超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叛⑤。抵乳乃得归⑥。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
所。
武既至海上,縻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拿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
【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端火:微火。④幽:囚禁。⑤轼:公羊。⑥抵乳乃
得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⑦縻食:配给的粮食。
19.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啦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牵引”之意。
B."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
C.“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意。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B.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D.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22.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
【答案】
19.B20.D
21.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朝廷呢?
22.①意志坚定:从“十年持汉节”或“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或“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
不死”可以看出:②忠贞爱国或有民族气节: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或“律知武终不可胁”或“十年
持汉节”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以看出;③宁死不屈:从“引佩刀自刺”或“律知武终不可胁”
可以看出。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引佩刀自刺”句意: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引:拿;
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句意: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徙:迁移;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食: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
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同“饲”,喂;
故选Bo
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
根据句意断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重点词有:屈节,丧失气节;虽,即使;何,什么;面目,脸面;归,回归。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二段“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诗歌“十年持汉节”“渴
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可知,苏武被关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苏武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来维持生命,
多年持汉节不归顺单于;可见其意志坚定;
根据第一段“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第二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第三段“杖汉节牧
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诗歌“十年持汉节”可知,苏武认为自己丧失气节、有辱使命,没有脸面回归汉
朝廷,于是拔刀自刎;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苏武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
节上耗牛尾的毛全部脱落,长时间的坚守;可见其忠贞爱国,有民族气节,宁死不屈。
【点睛】参考译文: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
汉朝廷呢?“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并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
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无焰的火,然后使苏武背朝上卧在燃火的坑上,踩他的背部,让瘀血流出来。
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
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匈奴认为
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
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
着,节上耗牛尾的毛全部脱落。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泗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二仆往来
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日:“吾家近此
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寻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
少年出率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日:“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
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目:“向之木,吾所
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
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泗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四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少年丛二仆往来岸侧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君旦日能辱顾乎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
C.少年出延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闻一岁,复诣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曹刿论战》)
2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讷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洒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2)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26.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23.C24.C
25.(1)过了一两天,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木材,质量好而价格便宜。
(2)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
26.乐于助人:徐彦成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就请他上船吃饭,以礼待之。
知恩图报:赚了钱之后,徐彦成买了大量珍玩酬谢少年。
【解析】
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带领,携从/相当于由、自、打,表示起点;
B.屈尊/责辱,侮辱;
C.邀请/邀请;
D.间隔/参与;
故选C。
2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项中“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表述不正确,根据文中第二段“间一岁,复诣之,
村落如故,了无所见”可知,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泗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
故选C。
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⑴居:居住;大:大量的,大批的;至:至I;而:连词,表并列,并且;
⑵向:先前;之:结构助词,的;赠:赠送。
2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中第一段“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
之”可知,徐彦成看见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
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并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根据文中第一段“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
玩,复往洒口,以酬少年”可知,当徐彦成通过卖木材获得大量钱财时,还不忘回报少年。可以看出,徐彦
成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点睛】译文:
军吏徐彦成,一直从事木材生意。丁亥年,(他)到江西信州的泗口场,没有木头可买卖,船停泊了很
久。一天晚上,(他看见)有个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于是徐彦成把
少年请到船上,设酒招待(少年),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少年对此感到非常惭愧,将要离开时,他答
谢说:“我家在离这几里远的别墅里,您明天能屈尊拜访吗?”徐彦成答应了。第二天(徐彦成)就往少年家
去,走了一里多,就有仆人牵马来迎接,不一会儿到一个大宅子,门楼屋舍十分华贵。少年出门迎接,(房
子里)酒水美食丰盛完备,悠闲的停留久了。于是徐彦成提到在这里待了很久也买不到木材,少年说:“我
有木材在山里,明天让人给你运出来。”住了一两天后,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杉木,物美而且价廉。买
卖完毕,(徐彦成)去向少年辞别,少年又叫人抬出四块大杉木板,说:“之前的木材是我卖给你的,现在
这(四块板子)是我送你的。运到吴地会卖上好价钱。”徐彦成运着木材回返,才到秦淮河时,正逢吴国大
帅去世,采购杉木板做棺材,因为徐彦成的木板质量特别优异,得到了数十万钱。徐彦成大肆购买珍宝古
玩,又返回泄口酬谢少年,再次和少年在市场里做交易。
(徐彦成)三次往返(讷□与金陵)获得了很高的利润。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泗口,只见村子还
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徐彦成)询问村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人知道大宅和少年。
(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
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㈤(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
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牌古稷告予日:“奉诏建学,其材出
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除甚,群土无所安。”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
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土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日:“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
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而门上任。④改卜:另行
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27.“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
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
(1)吾谁与归_________(填序号)
宿
(2)通守太常王幅土稷告予课内迁移法:有司业、雄土为之师
—
(3)今夫子庙雕甚联想词语法:心胸狭解
—
(4)广厦高轩,处之晕明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
29.如果将材料二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30.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31.宋代沈作吉吉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
的原因。
【答案】
27.例如:秋天到了,延州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
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28.③古代学官的统称。小光线明亮
29.C
30.(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
(2)扩大学宫,优待生员。
31.因为范仲淹心系祖国,为国效力,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
大政治抱负。
【解析】
27.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作答时可结合句意以及合理的想象来分析。
例如:天气极冷,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看不到大雁的影子,崇山峻岭里升起了长烟,落日西沉,
暮霭沉沉,边塞被层层的山岭围绕着,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或题干提示的方法来分析。
①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归附,归属。故选③。
②空: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的句意:有司业和学官当他们的老师。“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的意思是:邠州通判负责祭祀的学官王稷告诉我。博士:古代学官的统称。
③空:“心胸狭隘”的意思是:意思是气量非常小。隘:小。“今夫子庙隘甚”的意思是: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
因此这里的“隘”意思是:小。
④空:结合语境法”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可知,这里说的是把地势高光线明亮的地方用来建学堂,因此可推
测''广厦高轩,处之显明”中的“显明''意思是:光线明亮。
29.本题考查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句是讲述古仁人不同于因外物或喜或悲的人的原因,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⑥句则感叹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故选C。
3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以:因为。喜:高兴。悲:悲伤。
(2)广:扩大。优:优待。
3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
《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一年又一年驻守边塞,却不能尽早回家与家人团聚,他渴望战争结束,希望可以
在英雄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范仲淹虽身居江湖,但心忧国事,虽遭贬责,仍然不在意自身的安危,他忧国忧民的
情怀令人动容;根据《邠州建学记》中“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吾党居后稷、公刘之
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以树其德业”可知,范仲淹重视人才
的培养,彰显君主的仁德,一心一意为国效力。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二】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
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
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
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
道呢?
【材料三】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
县兴建学校,使每年推举的土人全部出自州县学堂。
第二年春天,我请求担任邠州知州。处理公事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邠州通判负责祭祀的学官王
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
身之处。”于是商议改动(庙址),选择在州府的东南角,地势高光线明的地方用来建学堂,连同夫子庙一
块迁移到这儿。第二年夏天,该工程宣告完毕。
增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
迂回曲折,环绕学舍四周,总计一百四十个柱子。宽广的厦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
学子高高兴兴来到如同回到家中,都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尧、虞舜、夏
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怎么敢不铭记于心不忘,来树立其厚
德大业啊!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螯尤美,里之蔚然而深秀皇,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号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
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熟漏,不蔽风
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
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
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ou):窗户。
3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四町之景不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
同
(2)园寺城二余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填序
里自《古代汉语词典》)号)_____
(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缢袍敞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
3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4.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35.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
32.季,季节②破,破旧,破烂
33.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4.这样标点层次分明。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珊山。
35.“醉翁”: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后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
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解析】
32.考查词语释义。
(1)四时更替:四季更替。时,季,季节。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园距离城市有二里多。去,距离。故选②。
(3)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敝,破,破旧,破烂。岁久敝漏:年代久
远,破旧漏风。
3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野芳,野花。发,开放。而,表顺承,就。秀,美好。繁阴,繁茂成阴。
34.考查句子理解。
题目中给出的标点方式与原句相比,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句子。“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写西南诸峰之
美,这是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聚集西南诸峰中的琅珊山,这是点。由面到点,层次分明。
35.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可知,因作者自号“醉
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根据乙文中的“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
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可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
(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
丽的,是琅哪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
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
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
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
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商选择培训
- 治安宣传教育活动
-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
- 信息技术(第2版)(拓展模块) 教案 拓展模块5 5.1 认识人工智能
- T-ZFDSA 21-2024 决明子烧茄子制作标准
-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2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 如何利用市场营销战略打造企业竞争优势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课件
- 施工升降机安全教育讲座
- 六年级上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信用社(银行)借新还旧申请书(精编版)
-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lampsite LTE 站点配置指导v1.1
- 市政工程钢筋混凝土管砂石基础垫层量计算公式
- 第七章 生态旅游标准与认证
- 美能达807si相机中文说明书
- 莆田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 输血科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 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
- 结肠代食道术护理体会
- 中大型集团公司 信息化建设 信息中心工作职责 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