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4/26/wKhkFmZeVyKAXuCyAADVDs-6Zhc591.jpg)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4/26/wKhkFmZeVyKAXuCyAADVDs-6Zhc5912.jpg)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4/26/wKhkFmZeVyKAXuCyAADVDs-6Zhc5913.jpg)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4/26/wKhkFmZeVyKAXuCyAADVDs-6Zhc5914.jpg)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4/26/wKhkFmZeVyKAXuCyAADVDs-6Zhc5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公元1083年。门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均为水生植物。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理思路:
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六要素分别是什么?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尽量用文中词语概括)欣然起行寻张怀民步于中庭漫步赏月发出感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一起在承天寺的庭院中赏月。
时间(夜),地点(承天寺)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情深厚。你觉得“月色入户”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入”字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人为伴。“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抑郁寡欢之情。“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绘庭院景色。写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交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真可谓月光如水,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古人常用竹柏比喻君子、友人,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他与张怀民深厚的友谊。如何理解“闲人”一词?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不是指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具体指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一词中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写法探究1.言约义丰。
本文先记叙夜游的经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原因、结果各种要素齐备,行文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接着是出色的描写;最后抒情结束,抒情中含有议论,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法全部用上。2.善抓特征,虚实相生。
本文抓住月光晶莹与清凉的特点,以“积水空明”作比,而本体月光没有出现,化实为虚,后又以“藻、荇交横”这个喻体丰富前一个喻体“积水空明”,是化虚为实。虚实相生,别具匠心。3.语言清丽含蓄。
本文中一个仿佛不经意的词——“闲人”,却饱含着作者对屡受打击、频遭贬谪的苦痛的控诉和对当政者的揶揄,还兼有对自己苦闷的排遣。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对庭院中月光的的描写,表达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通过对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极其生动的描绘,透露出作者虽遭贬谪,感慨深微,却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豁达坦荡的胸襟和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拓展延伸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1.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2.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用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把挫折当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的人生!
3.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急剧膨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我们还需保持一颗平静空明之心。要善于观察和寻找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种种美和善的东西。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及背景展开想象,苏轼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会说些什么?示例:苏轼:今晚月色如此美好,唯有你我两个闲人欣赏,实在令人感慨啊!张怀民:世人都在追名逐利,是没有这个闲情雅致的。
苏轼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课文只写了“相与步于中庭”,并没有写他与张怀民的对话。请结合二人当时的处境(皆被贬),发挥想象,为他们设计一段对话。示例:张怀民面对月色说:“想这世人都蝇营狗苟,拍马钻营,哪儿会有我们这般闲情逸致?”苏轼道:“唉!虽是闲置此地,无以报国,但好在有你在此与我共赏月色,也可聊以自慰吧!”张怀民说:“老兄,天地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船舶润滑油供应合同
- 2025年机关单位临时工兼职人员合同
- 2025年积分销售合同协议书示例
- 2025年医疗设备策划合作租赁与销售框架合同
- 2025年住宅项目园林景观设计合同
- 2025年农地耕作权交换协议
- 2025年专利技术合同争议处理方法
- 2025年企业资产重组授权代理协议指导
- 2025年智能穿戴项目申请报告模式
- 2025年共同投资合作成果合作协议书
- 体育赛事招商服务收费方案
-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师卷)
- 肌力分级护理课件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中学教学课件:下第课《认识人工智能》课件
- 《乌有先生历险记》注释版
- 2023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六年级口算训练每日100道
- 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的评估新技术
- XX小学法治副校长(派出所民警)法制教育课讲稿
- 专项债券在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