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摸底考模拟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摸底考模拟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摸底考模拟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摸底考模拟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摸底考模拟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物理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中,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C.丙图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

旨,一经播出便深受大众喜爱。节目里重温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其中“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看到天空中的流星划过夜空落向地面,流星不是光源

C.环卫工人的工作服是通过光的反射来警示司机的

D.在不同座位上都能欣赏电影《长津湖》的感人画面,是由于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4.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很关注,并进行了估测:①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5cm;②人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km/h;③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约为36.5℃;④人的脉搏跳动一次大约Imin。以上估测中合

理的有()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5.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的小车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5101520t'秒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0-20秒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7.下列关于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需要佩戴凸面镜进行校正

C.图中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D.图是“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它的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8.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9.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放置手机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1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11.图是校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4s

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

D.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

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烛焰未画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bcm102b30友50由7080&)1()6

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cm

B.此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C.此时若只向右移动凸透镜,能再次在光屏成缩小的像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只将光屏左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13.如图所示,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

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该液体密度为Ig/cn?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3E|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IfOcm123456789M)

15.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

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地震。

1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

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配戴透镜进行矫正。

17.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

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前者是现象,后者是现象。

18.如图所示,两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为

透镜;若入射光线射向光心,则该光线通过透镜将会(选填“偏折”或“不偏折”)。

19.同学们想测量一张质量是12kg的课桌的木料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80g,

体积是100cm3,则样本的密度为g/cn?,课桌木料的体积为m3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9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

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4分)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

•B

21.(9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除图甲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实验时,用透明(选填“薄”或“厚”)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0

(4)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大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5)为了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

多次实验。

(6)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

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大小o

(7)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

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22.(6分)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知识后,想知道自己收藏的一块小石头的密度值,于是在征求老师同意后和小华

在实验室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A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如图B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g.把细线拴在石头上,用量筒测

出了石头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石头的体积为cn?。

(3)该石头的密度为kg/m3=

(4)同组的小华同学提出另外一种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加水到标记取出石头再加水至标记

①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

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头,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其V1。

③取出石头,将量筒里的水倒入烧杯内,让水面升至标记处。此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2。

④计算出石头的密度p=(用题中物理量的符号表达);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华测出的密度值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3.(10分)如图甲是河滨公园一景,小刚周末从家到公园游玩,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他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图甲图乙

(1)(4分)图乙中图线对应骑自行车的是(选填"AB”“BC”或“AC”)段;小刚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多少?

(2)(3分)小刚在步行中通过了一段长12m的人行横道,他用时多少秒?

(3)(3分)小刚从家到公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4.(8分)给你一架已调好平衡的天平(配有祛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其它辅助工具),

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计算该金属颗粒的密度的表达式。(水的密度用p水表示)

25.(12分)如图所示,有一只空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8kg。用此空

玻璃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6kg;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

的总质量为1.8kg。问:

(1)(5分)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

(2)(7分)金属颗粒的密度是多少?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

物理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中,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C.丙图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解:A、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

音,故C正确;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答案:C«

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

旨,一经播出便深受大众喜爱。节目里重温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其中“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o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看到天空中的流星划过夜空落向地面,流星不是光源

C.环卫工人的工作服是通过光的反射来警示司机的

D.在不同座位上都能欣赏电影《长津湖》的感人画面,是由于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A错误;

B、流星由于与大气层摩擦温度极高,达到着火点而发光放热,则流星属于光源,故B错误;

C、自然光或灯光照到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上会发生反射,以此警示司机,故C正确;

D、如果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由于反射光线向同一方向射出,不可能使影院内每个座位上的观众都看

到银幕上的画面,故D错误;

答案:Co

4.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很关注,并进行了估测:①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5cm;②人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km/h;③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约为36.5℃;④人的脉搏跳动一次大约Imin。以上估测中合

理的有()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解:①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H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nm=0.01cm左右,故①不符

合实际;

②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11通=1.4乂3.6100/11处51011/11左右,故②符合实际;

③人体正常体温在36.5C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③符合实际;

④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I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④不符合实际。

所以说法合理的是②③。

答案:C。

5.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的小车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0-20秒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解:

A、乙物体在6〜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

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经过0-20秒时间,两车运动的时间相同,甲车通过的路程为4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20m,所以甲车的平

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答案:Bo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雨后的彩虹

c.

解:

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

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

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o

7.下列关于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图是“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它的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解: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白光是由7种色光混合成的,故A正确。

B、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

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

C、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中国天眼”的反射面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凹面镜,故D错误。

答案:Ao

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解:(1)已知CD是界面,则由图可知,Z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

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

(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9.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解: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

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正确。

答案:Co

1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A、根据p=g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故密度小,故该选项错误;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该选项正确;

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p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

度小的材料制造,故该选项错误;

D、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该选项错误;

答案:Bo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11.图是校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4s

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

D.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

解:A、动员跑完百米全程所用时间在14s左右,故A正确;

B、运动员在百米跑的过程中要经过起跑、加速、冲刺等几个过程,所以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运动员到达终点,路程一样,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故C正确;

D、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要以看烟为准,故D错误。

答案:ACo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

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烛焰未画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6cmi02b304050由7080A岛

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cm

B.此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C.此时若只向右移动凸透镜,能再次在光屏成缩小的像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只将光屏左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解:A、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

=15cm,成倒立、放大实像,满足2f>u>f条件,即凸透镜焦距大于7.5cm且小于15cm,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

制成的,故B错误;

C、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根据凸透镜光的可逆性当物距等于像距,

像距等于物距时,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

距,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答案:ACD=

13.如图所示,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

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lg/cm3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解:ABC.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p,

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i=20cn?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i=mi+m杯=40g,

由p=E可得,pXZOcnf+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贝!JpXgOcm'+m杯=100g--------------②

由①②可得,p=lg/cm3,m杯=20g,故AC错误、B正确;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m3=pV3=1g/cm3X60cm3=60g,故D正确。

答案:BDo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3°C,被测物体的长度为5.26cm。

1『(:|iiii|iiii|iiii|iniHnpmjnnjnnjnnjnnjnnjnnjnTfl^^njnnjnnpTnjnnpmj

IfOcm123456789M)

解:(1)由图知:在温度计上,5℃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TC,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TC;液柱在

“0”的下方,说明温度低于0℃,为-3℃;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l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1mm;

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在7.20cm和7.30cm之间,读作7.26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26cm

-2.00cm=5.26cmo

答案:-3;5.26o

15.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

的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地震。

解: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次声波测定地震的位置和等级。

答案:能量;次声波。

1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1)把冰磨制成凸透镜,让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太阳光将会聚在焦点,从而使焦点处温度升高,如果在焦点

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从而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

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会聚;凹。

17.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

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前者是光的反射现象,后者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天在清溪底”是看到天在溪底,即人看到的是天在溪底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人在云里行”是人的像在云的像中走,同样是人和云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18.如图所示,两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为

透镜;若入射光线射向光心,则该光线通过透镜将会不偏折(选填“偏折”或“不偏折”)。

解:

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

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若入射光线射向光心,则该光线通过透镜将会不偏折。

答案:凹;不偏折。

19.同学们想测量一张质量是12kg的课桌的木料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80g,

体积是100cm3,则样本的密度为0.8g/cm3,课桌木料的体积为0.015m3

解:样本木料的质量是mo=8Og,体积为Vo=lOOcm3,

则样本的密度:

p=提=3=0.8g/cm3=0.8X103kg/m3;

3

VQ100cm,

课桌与样本材质相同,所以密度相同,

则课桌的体积:

丫牛嬴黑面=。。15m3。

答案:0.8;0.015»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9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

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B

解:首先找出A点的像点A',然后连接A'B,和镜面相交与。点,则0B为反射光线,再连接起A0为入射

光线。如下图: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除图甲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刻度尺。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实验时,用透明薄(选填“薄”或“厚”)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大小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5)为了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不同(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

行多次实验。

(6)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

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7)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

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实”或“虚”)像。

解:(1)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

大小,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

(3)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玻璃

板不但反射光成虚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需要选

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所以应将物体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

(6)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

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7)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开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

则光屏上不能接收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1)刻度尺;(2)黑暗;(3)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4)相同;(5)不同;(6)相等;(7)不能;虚。

22.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知识后,想知道自己收藏的一块小石头的密度值,于是在征求老师同意后和小华在实验

室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A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如图B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14g.把细线拴在石头上,用量筒测出

了石头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石头的体积为5cnP。

(3)该石头的密度为2.8X1Q3kg/m3o

(4)同组的小华同学提出另外一种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加水到标记取出石头再加水至标记

①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

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头,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其V1。

③取出石头,将量筒里的水倒入烧杯内,让水面升至标记处。此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2。

④计算出石头的密度P=——(用题中物理量的符号表达);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华测出的密度值会

一匕一吃一

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由图A知,指针静止时位置偏右,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由图B知标尺分度值0.1g,石头的质量m=10g+4g=14g;

由图C知,量筒分度值1mL,石头的体积为V=15ml-10ml=5ml=5cm3;

(3)该石头的密度p=y=^^3=2.8g/cm3=2.8X103kg/m3;

(4)由实验步骤知,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石块体积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即石块体积V=Vi-V2,

所以石头的密度P=v2V;

vl~v2

取出石头时,石头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体积测量偏大,由「=今可知,测量结果偏

小。

771

答案:(1)左;(2)14;5;(3)2.8X1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