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清新人教版12_第1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清新人教版12_第2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清新人教版12_第3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清新人教版12_第4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清新人教版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五单元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矗立(chù)簇拥(cù)纤维(xiān)惟妙惟肖(xiào)B.黏土(lián)桥墩(dūn)天堑(qiān)重峦叠嶂(luán)C.瞻仰(zān)遒劲(qiú)斟酌(zhuó)永垂不朽(chuí)D.丘壑(hè)罅隙(xià)挑衅(xùn)摩肩接踵(zhòng)【解析】B.“黏”应读“nián”,“堑”应读“qiàn”;C.“瞻”应读“zhān”;D.“衅”应读“xìn”,“踵”应读“zhǒng”。2.(长沙期末卷改编)下列语段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2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如其来的大雪络绎不绝地下着,一夜之间将整个大地装点成了银白的世界。走进一中校园,红装素裹的教学楼分外妖娆,覆盖白毯的田径场洁净柔美,披上素衣的青竹苍翠刚劲,远处坦荡如砥的山峰全白了,仿佛一幅绝美的雪景画。下课铃一响,寂静的校园顿时一片喧嚣,同学们经过长途跋涉,纷纷赶到操场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A.络绎不绝B.坦荡如砥C.长途跋涉D.不亦乐乎【解析】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符合语境。B.“坦荡如砥”指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山峰”。C.“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不符合语境。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①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心存《国之大者》,把握B,激发A,书写C。②文艺创作,说到底,作品是根本。③那些经典作品之所以为人称誉,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意蕴、时代的气韵。④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不能停留于对生活素材的简单加工和直白反映,而应当在对素材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拓展、调度和整合,贴近对时代的深层认知和人民的深切关怀。(1)第①句的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指出来并修改。(1分)应为“国之大者”(2)结合语境,请将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写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A.创新热情B.时代主题C.新的史诗(3)第②句的表达的语气是(D)(1分)A.疑问语气B.祈使语气C.感叹语气D.陈述语气(4)请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1分)(5)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空白处。(1分)示例:将“升华、拓展、调度和整合”改为“调度、整合、拓展和升华”。4.下面是同学们的青春励志宣言,请仿照波浪线部分补全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青春稍纵即逝,青春在于把握。或许青春的乐曲常有变调,但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弹奏自己的动人乐章;或许青春的航船会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自己的理想彼岸;或许青春的道路会有坎坷,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迈出自己的豪迈步伐。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歌,怀抱着朝气与活力,就有无限可能……5.名著阅读。(3分)(1)《昆虫记》中,作者不仅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还爱怜地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作者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2)“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翘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搜查,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这是作者描写长腹蜂从泥沼里采集淤泥垒建巢穴时的情景。6.古诗词名句填写。(6分)(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4)《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7.小刚对小丽说:“我原定于后天上午与小明到百花山森林公园游玩,可我因有其他事不能赴约,请你帮我转告小明,顺便请问他,游玩时间改到后天下午3点行不行?让他打我家电话给我回信。”当天下午,小丽遇到小明的妈妈,这时小丽转述说:“阿姨,您好,小刚原定与小明后天上午到百花山森林公园游玩,因他有事不能赴约,麻烦您转告小明,并问小明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3点?小刚让小明给他家打电话回信。”(2分)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日本国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的早晨8点之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的地方,错过时间就必须要等到下一周。韩国的垃圾回收除了定点定时,有的地方还要在垃圾袋上写上姓名。在瑞典,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公众喝完饮料后只要将易拉罐和玻璃瓶自觉投入回收机中,就会凭收据领取相应的奖金。比利时人一般会从超市购买好几种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分装家庭垃圾,孩子从小要学会辨认垃圾,学习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有调查显示,该国家庭垃圾回收率居世界前列。(1)根据材料一,阐述垃圾在现场分类后的流程步骤。(2分)可回收垃圾经过垃圾分类后进入环保公司中转站,然后进入再生加工处理厂,将可回收垃圾进行生产再利用,从而完成垃圾分类回收新机制的流程。不可回收垃圾扔进垃圾桶,再由环卫部门收运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或焚烧。(2)阅读材料二,说说你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有怎样具体的建议。(不得使用材料中的例子)(2分)示例:①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②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标明分类与回收时间标志。③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的逐步推广和加快实施。(任答两点即可)二、阅读理解(42分)(一)(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A.首句中“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将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状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B.“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的角声,鼓角齐鸣,杀声干云,意境苍凉,展现出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C.诗中“半卷红旗”写出了援军为了“出其不意”趁夜奔袭之情状,“霜重”一词则加剧了悲凉的氛围。D.这首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绘出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气氛凝重,奇诡妥帖,颇有震撼力。【解析】“‘霜重’一词则加剧了悲凉的氛围”表述有误,此处借“霜重”表现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毫不气馁的英雄气概。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示例:①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②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二)(12分)于园张岱于园在瓜洲步①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②,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磥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③碧窈④。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⑤于石,娠⑥于磥石之手,男女⑦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注释】①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②刺:名帖。这里作动词用,报名帖。③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④碧窈:碧绿幽远。⑤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⑥娠:孕育。⑦男女:诞生,像孩子出生为男孩或女孩。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携余往(带)(2)俱以假山显(全,都)(3)缘坡植牡丹、芍药(沿着)(4)池中奇峰绝壑(极(陡峭))1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2分)A.则门钥不得出则素湍绿潭B.俱以假山显可以调素琴C.娠于磥石之手至于夏水襄陵D.主人处处款之春冬之时【解析】A.连词,就;B.介词,凭借/与“可”连用;C.介词,在/助词,不译;D.代词,我们/结构助词,的。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就不会用钥匙打开门来迎接客人。(2)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人们走在池塘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景色)空旷而显得奇特。14.文章介绍于园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2分)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有层次地介绍于园:前堂的石坡,后厅的池塘,卧房槛外的沟壑,园后水阁处。【参考译文】于园在瓜洲码头五里镇,是富人于五所建的园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就不会用钥匙打开门来迎接客人。葆生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这座园子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大堂前面用石块垒成的斜坡高两丈,坡上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上不去,(这里)因为景色满满当当而显得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中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走在池塘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景色)空旷而显得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道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景色阴暗幽深而显得奇特。再往后有一座水阁,长如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四周被茂密的灌木丛围绕,鸟儿叽叽喳喳,如同身在深山密林之中,(我)坐在其中,有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显得出彩,(这些假山)脱胎于自然山石,孕育在石匠之手,诞生于主人的精心雕琢,(我)来到于园,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161——162—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163——164—语文八年级上(配人教)(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三)(12分)故宫沧桑六百年①红墙肃穆,金水环绕;玉砌雕栏,灵兽瑞翘;九千房屋,百万珍宝;城垣壮观,殿宇辉耀。中华瑰宝——北京故宫,从1420年建成到今年整整600年。②故宫又称“紫禁城”。这座规模宏伟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以外朝三大殿,内廷后三宫为主。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8070间,也有统称9000间,呈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围有高12米、长340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还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③故宫设计者为苏州人蒯祥,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造原则设计建造。故宫宫殿群沿着一条南北走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左前面是明清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右前面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坊(今中山公园);前面是朝臣办事的场所,后面是市场,北倚万岁山,南临金水河。完全与前所述古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帝都营造原则相符合。④紫禁城共有四个城门。正门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建筑为故宫殿群中第一高峰,是皇帝下诏书、命出征的地方。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后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进出西侧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两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石碑,门内金水河南北流淌。北门为神武门,在明朝时叫玄武门。清康熙(玄烨)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在形制上比午门低一个等级,是宫殿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为故宫博物院正门。此外,午门有东西两个侧门,东西华门和神武门各有一个侧门,统称九门。通常夜间“九门落锁”实行宵禁,违者杖责,故有“六街鼓声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之形容;但宵禁一般是对百姓而言的,又有“宫城歌舞闹春宵,坊里死寂悄无声”的叹息。⑤紫禁城的主体建筑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在前,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统称三大殿。宫殿雄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同时也象征着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内廷在后,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东西两翼为东六宫和西六宫,为后妃所居。内廷建筑深邃、紧凑,东西六宫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井然有序。⑥外朝最重要的建筑为太和门与太和殿。太和门是外朝宫殿的正门,也是最大的宫门,是明清皇帝“御门听政”之处。太和殿是规模最大殿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明清两朝有24位皇帝在此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以及每年万寿、元旦、冬至三大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等。⑦内廷建筑则以乾清宫为最,是皇帝的主要寝宫和政治活动场所,明代共有14位皇帝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更要以防不测,遂将宫内分隔数室,并建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置床27张,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何处很少有人知道。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特别是清朝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就存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坤宁宫为明清(清雍正前)的皇后寝宫,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大婚。⑧从1420年到1924年,故宫见证了明清宫廷五百多年来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以及兴衰更替的历史沧桑。15.本文主要介绍了故宫的建筑规模、营造原则、__城门(意思对即可)__以及主体建筑。(2分)16.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列数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伟(占地之广、建筑物之多)(2分)。17.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一般”的表达效果。(4分)“一般”这里指“通常情况下”(1分),起修饰限制作用(1分),说明宵禁通常只是限制普通百姓,而统治阶级往往不受此限,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1分);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8.精读第⑤~⑦段,完成下面的填空,理清说明思路。(3分)(四)(13分)不耗能源的“雷达”——鹅林长华①“身穿白绫袍,头戴黄纱帽。走路慢腾腾,游泳像船摇。”这是我国民间一道猜动物的传统谜语,谜底就是我们熟悉的家禽:鹅。②在不少人心目中,鹅显得呆头呆脑,只不过是一份盘中肴而已,其实这是低估了鹅的作用。在家禽中,鹅是以长寿著称的,一般的鹅可以活到30岁~50岁。鹅在军警界是值得称道的助手,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有天深夜,三州节度使李愬率领9000名士兵讨伐吴元济,为掩盖行军中的响声,他别出心裁地利用城郊蓄养的鹅群,“令击之以混军声”,生擒了麻痹轻敌的吴元济。③鹅见了生人就会大叫的特点源自其生物习性。在进化过程中,鹅形成了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的特点。这可能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袭击。特别在夜晚,稍有响动,鹅群就会高声鸣叫。长期以来,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当然,鹅的警觉性还表现为容易受惊吓、易惊群等。④鹅的听觉灵敏,习性机警,是不耗能源的“雷达”,不讲报酬的“哨兵”。鹅遇到陌生人或其他禽兽时,会立即大叫报警并作飞扑啄斗姿势。公元390年,罗马城被高卢人攻克,罗马军队退守到卡匹托林山。一天夜晚,高卢人登山偷袭。当晚,罗马士兵都因疲惫而熟睡,连狗也没有发觉来敌。在这危急关头,兵营中原准备第二天要送到神殿奉献给朱诺女神的数十只鹅十分敏感地扑打翅膀,“嘎嘎”地高叫不止,终于惊醒了罗马守军。睡眼惺忪的士兵们立即持兵器击溃来袭之敌,并穷追敌寇,收复了罗马城。后来,罗马人忘不了鹅的救命之恩,把鹅奉为灵禽。⑤古今中外,警鹅立下的功勋有口皆碑。现在,国外还出现了经过训练的警鹅巡逻队。这些训练有素的警鹅警惕性很高,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出“嘎嘎”的叫声。然后奔集在一起,扑啄闯入者,起到巡逻防卫作用。1986年,美国第31空军防卫指挥部新建了一支特种兵——“鹅兵”,部署在数十处军事基地内,与哨兵一起执行巡逻警戒任务。这些警鹅个头高大、脖子长、好啄人。⑥瑞典南部的波加监狱过去经常发生越狱事件,2004年这个监狱“聘用”10只训练有素的肥鹅当“狱警”。这些不穿制服的警鹅十分机灵,从不打瞌睡。它们每天兢兢业业地在狱中巡视,如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引颈大叫。自从有了警鹅后,囚犯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⑦在古代,我国就有养鹅防蛇的“土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