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1新中新系统集成及服务运营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1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 61.1项目概况 61.1.1项目名称 61.1.2项目承建单位 61.1.3拟建设地点 61.1.4建设内容与规模 61.1.5项目性质 71.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71.1.7建设期 91.2编制依据和原则 91.2.1编制依据 91.2.2编制原则 9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1.4可行性研究结论 11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22.1项目建设背景 122.2项目必要性 132.2.1项目是推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进程的需要 132.2.2项目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的需要 132.2.3项目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实施的需要 132.2.4项目是推进合肥市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42.2.5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14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163.1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63.2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183.3合肥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发展 20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24.1建设规模 224.2业务方案 22第五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35.1项目选址 235.1.1项目建设地点 235.1.2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235.1.3土地现状 235.1.4项目选址意见 235.2建设条件分析 24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245.2.2施工条件 245.2.3公用设施条件 24第六章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256.1原辅材料供应 256.2燃动力供应 25第七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267.1技术方案 267.1.1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 267.1.2技术来源及技术范围 267.2设备方案 267.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267.2.2设备配置方案 277.3设备采购方式 287.4工程方案 287.4.1工程设计原则 287.4.2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287.4.3建筑功能布局 307.4.4建筑结构 30第八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328.1总图布置 328.1.1总平面布置原则 328.1.2总平面布置 328.1.3竖向布置 328.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328.2给排水系统 338.2.1给水情况 338.2.2排水情况 348.3供电系统 358.3.1编制依据 358.3.2电源与设计规范 358.3.3供电输变电方案及设备设施 368.3.4防雷及接地 368.3.5照明设计方案 368.4通风、采光系统 37第九章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389.1资源利用分析 389.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389.1.2水资源利用分析 389.1.3电能源利用分析 399.1.4柴油资源利用分析 399.2能耗指标及分析 399.3节能措施分析 409.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409.3.2水资源节约措施 409.3.3电能源节约措施 41第十章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4510.1生态与环境现状分析 4510.1.1自然环境现状 4510.1.2社会环境现状 4610.1.3项目所在地污染源分析 4610.2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4710.2.1施工期 4710.2.2使用期 5010.3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5110.3.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5110.3.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5210.3.3技术规范 5310.4环境保护措施 5310.4.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5310.4.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5610.4.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5610.5环境影响结论 57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5811.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5811.1.1安全防护 5811.1.2劳动保护 5811.1.3安全卫生 5911.2消防 5911.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5911.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5911.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6011.2.4消防电气 6011.3地震安全 61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6212.1组织机构 6212.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6212.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6212.1.3组织机构图 6312.2人员配置 6312.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6312.2.2生产班制 6412.2.3劳动定员 6412.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6412.3人员来源与培训 65第十三章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66第十四章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6714.1项目工程总进度 6714.2项目实施进度表 67第十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15.1投资估算 6815.1.1编制依据 6815.1.2编制方法 6815.1.3估算结果 6915.2资金筹措 72第十六章财务评价 7316.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7316.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7316.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416.3.1燃料动力估算 7416.3.2职工工资及福利 7416.3.3折旧费用 7416.3.4其他管理费用 7516.3.5其他销售费用 7516.3.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费 7516.4财务评价计算及主要参数 7516.4.1项目投产期的生产负荷安排 7516.4.2主要产品产量及价格 7516.4.3财务基准收益率 7516.3.4计算期 7516.3.5增值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7516.5财务评价计算分析 7616.5.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616.5.2不确定分析 7616.6财务评价结论 77第十七章风险分析 7917.1风险影响因素 7917.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7917.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8017.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8017.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8017.2.2风险规避措施 81第十八章结论与建议 8318.1结论 8318.2建议 83

第一章项目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1.1.2项目承建单位项目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代表:xxx。1.1.3拟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合肥市繁华大道与宿松路交口。1.1.4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占地20288.38平方米,建设10栋主体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9568.4平方米。建设指标及使用功能分布如表1-1,1-2所示。表1-1建设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或指标备注1规划用地面积平方米20288.3830亩4总建筑面积平方米49568.44.1厂房建筑面积平方米36298.004.2办公建筑面积平方米1104.005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8466.006总计容建筑面积平方米37222.007建筑密度平方米41.738生产性建筑部分容积率1.799行政办公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2.9510行政办公占地比例%1.0811绿化率%7.0012容积率1.8313机动车停车位辆8514非机动车停车位辆374表1-2使用功能分布表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计容面积单位结构形式1#厂房(5F,带地下室180m2)115059305750m2框架结构2#厂房(5F)110455205520m2框架结构3#厂房(5F)110455205520m2框架结构4#厂房(5F)80032003200m2框架结构5#厂房(5F)76830723072m2框架结构6#厂房(5F)75630243024m2框架结构7#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8#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9#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10#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合计84663740237222m2框架结构1.1.5项目性质本项目为新建项目。1.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1110.35万元,流动资金8889.65万元。项目所需资金全部来自于企业自筹。项目投资明细如表1-3所示:表1-3项目投资明细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费

(含装修工程)设备

购置费安装

工程费其他

费用合计比例(%)1工程费用17339.845516.50400.000.0023256.3474.75%1.1主体工程14066.845516.50400.000.0019983.3464.23%1.1.11#厂房2253.403000.00200.005453.4017.53%1.1.32#厂房2097.602516.50200.004814.1015.47%1.1.43#厂房2097.600.000.002097.606.74%1.1.54#厂房1216.000.000.001216.0013.68%1.1.65#厂房1167.360.001167.363.75%1.1.76#厂房1149.120.001149.123.69%1.1.87#厂房1021.441021.443.28%1.1.98#厂房1021.441021.443.28%1.1.109#厂房1021.441021.443.28%1.1.1110#厂房1021.441021.443.28%1.2公建配套工程3273.003273.0010.52%1.2.1供电电讯及机修工程473.00473.001.52%1.2.2给排水系统500.00500.001.61%1.2.3消防系统400.00400.001.29%1.2.4供气及空气调节300.00300.000.96%1.2.5道路及堆场600.00600.001.93%1.2.6绿化及围墙1000.001000.003.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0.005026.065026.0616.16%2.1土地使用权600.00600.001.93%2.2可研报告编制费19.3519.350.06%2.3环境影响评价费15.0115.010.05%2.4建设单位管理费348.85348.851.12%2.5勘察、规划、设计费144.00144.000.46%2.6监理费348.85348.851.12%2.7招标费50.0050.000.16%2.8职工培训费500.00500.001.61%2.8联合运转费1000.001000.002.50%2.8前期开办费2000.002000.006.43%3预备费0.000.000.002827.952827.959.09%3.1基本预备费2827.952827.959.09%3.2涨价预备费0.000.000.00%4建设投资合计17339.845516.50400.007854.0131110.35100.00%5建设期利息0.000.006铺底流动资金8889.658889.657项目总投资40000.0040000.001.1.7建设期根据工程施工工期定额,本工程建筑面积为49568.4平方米,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自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1.2编制依据和原则1.2.1编制依据1、《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核准申请》;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现代投资项目管理手册》;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与方法》(第三版);5、2015年《合肥市工程造价信息》;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7、权威期刊杂志相关统计资料;8、同行业厂家调研资料;1.2.2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2、采用的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5、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或产品深度加工留有一定的空间。7、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8、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科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规模总投资万元40000.002销售收入万元32000.003总成本万元9272.803.1可变成本万元3142.203.2固定成本万元6130.604经营成本万元7149.705利税总额万元22727.205.1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176.005.2利润总额万元20951.205.3增值税万元1600.006财务内部收益率%51.83税后7财务净现值万元67733.90税后8税后投资回收期年3.08含建设期9财务内部收益率%59.39税前10财务净现值万元82559.90税前11总投资收益率%49.8612投资利税率%56.821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53.1514盈亏平衡点%22.641.4可行性研究结论1、本项目立足于合肥市地区优势地理位置,通过充分合理利用水电资源、技术优势、人力资源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群,必将对合肥市经济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2、本项目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项目,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项目所在地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利用合肥市地区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3、合肥市未来对发展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有着迫切的需求。提出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本项目将依托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对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电信增值业务、软硬件开发等相关业务进行发展,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为实现安徽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4、经分析,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1.83%,高于行业基准财务内部收益率10%;税后财务净现值(当ic=10%时)67733.90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3.08年(含建设期),总投资收益率为49.86%,正常年生产能力盈亏平衡点为22.64%,项目各项指标均较好,在财务上是可行的。5、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建成后可解决200人的就业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好,项目可行。综上所述,本项目可行,建议业主尽快实施本项目,争取早日投资建设,以便尽快发挥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项目建设背景大数据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提高决策有效性”为目标,可广泛作用于几乎所有行业,必然将掀起一场新的革命。2015年,大数据依然是全球范围内信息产业的焦点领域之一。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开源技术逐步降低了企业进军大数据领域的门槛,加之数据量的规模化增长和应用场景的越发丰富,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大数据掘金浪潮,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互联网巨头和传统IT厂商加速投资并购以争夺市场领袖地位。在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大数据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是: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产业规模;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推进产业集聚;打造“中国声谷”,突出产业特色;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促进产业融合,加快服务转型。并配套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突出做好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产业招商、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四项保障措施,确保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在最新引发的《安徽省“十三五”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对于安徽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计划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增长率25%以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年增长率20%以上。尤其在合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中,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一城多园”的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空间格局。在这个背景下,项目承办公司提出了“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项目”,项目将依托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对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电信增值业务、软硬件开发等相关业务进行发展,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为实现安徽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2.2项目必要性2.2.1项目是推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进程的需要顶呱呱数据合肥基地建设项目能够提供可靠的基础软硬件、丰富的网络资源、低成本的构建和管理能力,能有效加速合肥成为大数据产业服务基地。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向更高的层级跃升。2.2.2项目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的需要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和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等特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能够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成活发挥效用,从而推动信息化建设投资扩大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拓展其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能够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更多经济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能够通过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挥其渗透作用,支撑和带动各行业技术进步与效率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2.3项目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实施的需要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已拥有较坚实的基础,已迈进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高渗透性的特征,它能够与工业等传统行业的重要业务环节实现有机结合,提高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业制造性附加值,提升质量和效益、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信息技术服务与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相结合,能够使企业更好的应用CAD、CAM、CAPP等软件工具和企业的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管理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2.2.4项目是推进合肥市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合肥市提出大数据发展规划的机遇下,合肥市的大数据及软件产业发展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项目将依托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对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电信增值业务、软硬件开发等相关业务进行发展,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为实现安徽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2.2.5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就业,不仅是每一位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因此,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因此,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就业问题历来是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矛盾交织,使得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促进就业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增加就业岗位200人,这样就为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门路。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投资以及生产经营活动带动了相应的安装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需求,也能增加工作岗位。综上所述,本项目完全符合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将积极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带动地方就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项目,支持、发展此项目十分必要和重要。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3.1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营收规模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基础电信业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互联网行业已成为拉动信息通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的融合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营收、市值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成为当前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1、行业营收高速增长,营收结构呈现“双集中”。2015年,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营收达7500亿元1,同比增长46.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和基础电信业。互联网经济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形态,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带动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引擎。2011-2015年上市互联网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从营收结构看,我国互联网行业呈现出两个集中的特点。一是市场集中,2015年营收排名前十的上市互联网企业收入合计56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75.4%。二是业务集中,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比20%,但其业务收入合计为3786亿元,占比高达54.4%,远高于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门户网站等业务的比重。互联网各类业务占比

2、多空因素相互交织,引发市值大幅震荡。截至2015年底,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体市值规模达4.86万亿元2,同比增长20.4%。虽然2015年企业市值整体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幅震荡,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2015年1-5月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快速攀升,年内一度达到5.1万亿元的峰值,6-9月份企业总市值大幅下挫,累计下降了23.4%,10月份以后则有所反弹,市值逐渐回升。2015年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剧烈波动,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政策相继推出,利好互联网行业发展,激发市场信心,推高了相关企业股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主动去除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企业加快转型投资、短期利润快速缩减,导致企业股价遭受重挫。

3、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大量的人才、资金涌入互联网行业,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互联网营销方式从免费升级到补贴,而且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烧钱补贴大战的恶性竞争现象频频上演。同时,行业市场格局亦在深度调整,受行业发展规律、外部竞争压力和风险资本驱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同质化的互联网巨头从“相杀”走向“相爱”,2015年行业巨头合并数量创历史之最。3.2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供给结构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国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全国各地发展大数据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1-201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别为37.4亿元、47.3亿元、59亿元和75.7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约为27%。易观国际同时预测,2015、2016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约30%的增长速度,在十三五末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2011-2016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互联网企业(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传统IT厂商(以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用友等为代表)、大数据企业(以亿赞普、拓尔思、海量数据、九次方等为代表)共同组成的市场供给关系,但各环节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大数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少成熟的产品和服务,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服务较多,而前端环节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后端环节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及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较为匮乏。2、技术创新基础初具,应用驱动创新特征明显技术创新基础初具。十二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电子发展基金等进行了前沿部署,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迫切需求,安排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研究、大型通用数据库系统研究等课题,对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大型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进行集中攻关。我国企业已经在大数据领域开始布局,不仅加强物理存储设备与处理能力的建设,也加快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人才队伍的培养。应用驱动创新特征明显。十二五以来,大数据领域由技术创新转驱动向应用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开始显现,很多技术和产品是在应用需求的引导下完成的创新和突破。在Hadoop、Spark、Storm等开源技术的影响下,大数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低,使得开展大数据业务的企业无需担忧技术实现问题,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对需求的挖掘、分析和满足上。面对各行业的特性需求和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不断地创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3、投融资活动初步兴起,行业应用成为热点方向投融资活动初步兴起。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数据领域融资并购活动逐渐兴起,呈现持续升温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进2014年所披露的大数据领域融资并购事件已有20余起,涉及金额约为355亿元。与国外大数据投融资的高热度相比,我国大数据初创企业获得融资机会的比率较低。原因在于我国大数据初创企业很少具备核心技术能力或累积海量数据资源,又很难在短期内开发出行业解决方案或具备成熟的行业应用。行业应用成为投融资热点。在已披露的融资并购事件中,资本更热衷于投向掌握行业应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具有行业应用开发潜力的公司。其中,交通、健康、金融、教育、电子商务、娱乐等领域的融资并购频繁。4、各地高度重视,结合需求特色发展各地结合各自需求特色发展。继广东2012年底宣布“率先启动大数据战略”后,上海、重庆、武汉、大连、天津滨海新区等地也都发布了各自的行动计划或行动方案。2014年初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并将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确立为大数据产业基地,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大数据发展规划(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并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建立了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推动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中关村牵头建立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启动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平台。3.3合肥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合肥市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2020)》,提出具体发展规划如下:到2017年,建设全市统一的市级大数据平台,完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搭建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平台和宏观经济大数据监测示范平台,基本实现政府部门业务数据互通共享。启动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开发市级大数据交易平台。启动大数据清洗处理等市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引进5家以上国内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重点培育20家大数据云服务与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全市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从事云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安全和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达到150家,基本形成大数据产业链。到2018年,实施一批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项目,初步建成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平台、宏观经济大数据监测示范平台,启动建设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和一批社会治理专项大数据平台。全市大数据龙头企业达到20家,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从事云计算、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安全和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达到200家。认定2-3个市级大数据产业园,一批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形成大数据应用市场。到2020年,建成市级大数据交易平台并投入运行,全面完成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平台、公共基础大数据平台、宏观经济大数据监测示范平台及一批社会治理专项大数据平台,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政府管理新机制。全市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2家、超10亿元20家,从事云计算、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安全和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超300家。建成1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和5个市级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1建设规模本项目占地20288.38平方米,建设10栋主体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9568.4平方米。表4-1建筑指标表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计容面积单位结构形式1#厂房(5F,带地下室180m2)115059305750m2框架结构2#厂房(5F)110455205520m2框架结构3#厂房(5F)110455205520m2框架结构4#厂房(5F)80032003200m2框架结构5#厂房(5F)76830723072m2框架结构6#厂房(5F)75630243024m2框架结构7#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8#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9#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10#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合计84663740237222m2框架结构4.2业务方案本项目业务范围包括: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电信增值业务、软硬件开发,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

第五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5.1项目选址5.1.1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繁华大道与宿松路交口。5.1.2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规划用地面积为20288.38平方米。5.1.3土地现状拟建厂址内地势平坦,基础设施条件好,物流快捷高效。水、电、通讯设施条件具备,与厂外对接方便,有利于项目建设。5.1.4项目选址意见1、本项目厂址公用工程配套,土地利用现状为五通一平,不需拆迁,一次性投资小;2、该地为工业用地,生产辅助设施配套条件较好,利于工艺协作、方便生产管理、可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3、该场址用地面积20288.38平方米,整个基地为规整的长方形形状,地势平坦,利于项目建筑物的总体布局;4、本项目的实施,在相应政府号召的同时,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建设合肥市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业务综合服务基地,可促进我国互联网及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厂址条件符合企业的实际能力和长远发展,可以做到统筹兼顾、经济合理、优化配置、节省资源。本项目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控制性规划要求,符合该区域发展定位。5.2建设条件分析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交能、能源、水源等外部条件,对项目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企业实施项目建设的首选因素,本项目所在地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建设,项目周边市政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环境良好。5.2.2施工条件1、本地区能够供应建筑设计所需要的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砖(砌块)等地产材料。2、本地区施工单位有能力对标准构件、预应力构件进行制作及吊装,具备施工大、中型项目的能力。5.2.3公用设施条件1、供热:项目采用自有市政管网集中供暖;2、供电:项目用电由合肥市供电公司供给;3、供水:生产、生活用水由合肥市市政供水管网供给;4、排水: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污水主管网;5、通讯:建设地通讯设施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通讯需要。

第六章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6.1原辅材料供应本项目主要以外购芯片、基板材料、外协元器件、大型计算机为主要原材料,以耗材为辅助材料,项目已有稳定的供货渠道,原料供应充足。6.2燃动力供应本项目燃料为柴油。柴油主要用于紧急供电的柴油发电机使用及运输使用,预计年消耗量为80吨,当地市场采购,供应充足;本项目动力为水和电,其中生产、生活用水年消耗量7200立方米;生产、生活用电年消耗量为100万千瓦时,本地供应即可满足要求。表6-1燃料、动力供应表序号名称单位消耗量备注1耗柴油吨800号柴油3耗水立方米72004耗电万千瓦时100

第七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7.1技术方案7.1.1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1、先进性,本项目采用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领先水平。2、适用性,采用技术应与可能得到设备、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3、可靠性,采用技术和设备应经过生产、运行的检验,并有良好可靠记录。4、安全性,本项目采用技术,在正常使用中应确保安全生产运行。5、经济合理性,采用设备先进使用、安全可靠的,应着重分析采用技术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有利于节约投资和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7.1.2技术来源及技术范围本项目技术来源于建设单位自主研发技术,项目建设单位具有多年互联网及大数据开发经验,已掌握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7.2设备方案7.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工艺设备质量和性能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原料消耗、水、电消耗等方面,购置设备的费用在建厂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工艺设备的选型不仅要满足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的要求,而且要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经济效益,实现项目投资的目的。7.2.2设备配置方案本项目所需设备配置如下表所示:表7-1设备配置方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套/条/辆)设备单价(万元)设备总价(万元)研发类设备1三层交换机10181802大型机柜10111103光纤交换机10131304快速以太网交换机108805UPS电源50.636光纤收发器50.94.57光纤耦合器100.228千兆硬件防火墙10222209安全过滤网关101717010动态监测2163211数据库服务器1001.212012服务器1022013硬件防火墙51514大型测试机1033015研发用电脑20000.6120016配套正版软件200012000建筑物设备17清洁设备542018展示设备135035019办公及生活设施设备130030020空调实施42510021电梯设施110016022照明设施1606023消防设施3206024交通运输设备82016023合计42295516.57.3设备采购方式本项目设备采购方式为自行招标采购。7.4工程方案7.4.1工程设计原则1、建筑设计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本着满足工艺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的同时尽可能作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美观大方、文明生产的需要。2、根据工艺生产的要求和基地总平面布置的需要,主要建筑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其他辅助类建筑采用砖混或钢架结构。3、10栋主体建筑的生产类别为乙类,耐火等级为一级,通道及疏散口均符合防火规范要求。4、坚持高起点、专业化的生产方针,通过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工艺,把公司建成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数据业务综合服务基地。5、基地设计要做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消防,职业安全卫生,节能和合理用能。7.4.2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繁华大道与宿松路交口,主要建构为10栋主体建筑,规划用地面积20288.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9568.4平方米,各建构筑物工程方案如下:表7-2生产基地使用功能分布表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计容面积单位结构形式1#厂房(5F,带地下室180m2)115059305750m2框架结构2#厂房(5F)110455205520m2框架结构3#厂房(5F)110455205520m2框架结构4#厂房(5F)80032003200m2框架结构5#厂房(5F)76830723072m2框架结构6#厂房(5F)75630243024m2框架结构7#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8#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9#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10#厂房(5F)67226882688m2框架结构合计84663740237222m2框架结构建筑规划图7.4.3建筑结构对于主要用房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卷材防水屋面,加气混凝土墙体,外墙涂料的外饰,独立基础。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厂房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对主、次钢构件应涂防火油漆或涂料。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荷载及作用依据建筑使用功能、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取值。建筑物结构特征指标如下:表7-3建筑物结构特征指标表序号结构特征类别备注1生产类别乙类2耐火等级一级3抗震烈度6度4主要结构型式钢架或钢筋混凝土5建筑面积49568.4㎡

第八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8.1总图布置8.1.1总平面布置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2、充分、科学地考虑所在开发区内供水、供电及其它公用工程供给条件和与相关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关系,力求工艺流程顺畅,分区清晰。3、充分考虑风向、朝向、通风、采光、施工、安装、检修等因素,满足国家现行防火、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交通运输等设计规范、规定的相关技术要求。8.1.2总平面布置本项目规划依据用地条件、交通环境以及功能设置,采用开敝式院落式布局。设主、次出入口,主要用于用于人员及相关设备进出。次入口设置办公大楼主要用于人员出入。整个规划各功能区关系合理,流线清晰,且与外部交通联系顺畅。用地内各种管线整体考虑,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使环境更加纯净、优美。8.1.3竖向布置基地内地形较为平缓。场地设计时,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深度和处理方式,进行场地坡度和土方量计算。场地排水采用平坡式排水方式,预计基地内填挖土方量基本平衡。8.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根据建设项目及建设地规划要求,本项目拟用地面积20288.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9568.4平方米。主要建构筑物包括10栋主体建筑。项目具体用地指标如下表8-1:表8-1基地用地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或指标备注1规划用地面积平方米20288.3830亩4总建筑面积平方米49568.44.1厂房建筑面积平方米36298.004.2办公建筑面积平方米1104.005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8466.006总计容建筑面积平方米37222.007建筑密度平方米41.738生产性建筑部分容积率1.799行政办公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2.9510行政办公占地比例%1.0811绿化率%7.0012容积率1.8313机动车停车位辆8514非机动车停车位辆3748.2给排水系统8.2.1给水情况1、给水技术要求及措施(1)生产用水较少,主要是生活用水,生活、消防用水水质均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水压为0.4~0.6Mpa。总进、出水管径Ф150mm,水温小于25℃;(2)总用水量: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量约为24m3/d,其中:生活用水量约为15m3/d;工艺用水5m3/d(纯水);其它用水4m3/d,年总用水量为7200立方米。2、水源项目生产给水及生活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项目供水水源由开发区城市供水管网供给,就近可与管网相接,“T”型联结方便,水质可满足生活、生产用水。如发生故障或水压不够可经循环水泵房加压供水。供水压力≥0.4Mpa。3、给水体制与系统本次设计给水系统可分为生产、生活、消防三大给水系统,三大给水系统共用一个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10L/s,室内消防栓用水量5L/s,按火灾次数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h预测,消防用水量为144m3,低压消防,火灾时,由市政消防车加压灭火。4、给水管网从新建基地向市政管网上引入DN200管接入基地。基地管网成环状布置,室外给水管网均埋地敷设,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1.2m,室外给水管道均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柔性橡胶圈连接。室内给水管网均沿墙柱架空敷设。室内架空给水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卡箍连接。8.2.2排水情况1、排水量生活污水日排放量按新水量、生活用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的80%计,排水量为19.2m3/d,其中生产废水排水量为4m3/d。2、排水制度和排水方案本项目的厂区排水是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水制度采用分流制。生产废水均经车间污水处理预处理站处理后和生活污水混合再经地埋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处理后排往市政污水管道。循环冷却水溢流排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道。雨水单独排入市政雨水道。在厂内道路一侧铺设主排水管道DN200mm,各用水点均由DN100mm管道输送。3、排水管网厂房内的所有生产污水都经过污水预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道,生活污水均就近排入基地污水管道。所有的雨、污重力流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压力流污水管道均采用PVC-U塑料给水管,室外部位埋地铺设。8.3供电系统8.3.1编制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3-110kV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5、《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90);6、《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50034-92)。8.3.2电源与设计规范本项目位于合肥市繁华大道与宿松路交口,电网容量充足。本项目采用双回路输电线路向厂内供电。仪表负荷、消防报警、关键设备等按一类负荷设计,采用不间断电源。工艺装置区、控制室等设事故照明,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用电气设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可产生静电的物体,如设备管道等都采用工业静电接地设施;对高大的建构筑物、设备等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设施。8.3.3供电输变电方案及设备设施1、用电负荷与用电量本项目估算总装机容量预计为300KW,其中照明及办公用电容量约为80KW,预计年耗电量约100万千瓦时。2、供电输变电方案根据工艺要求,配置两台200KVA专用变压器、2台10KV配电柜体。生产线采用10kV电缆作为主厂房的供电电源,电源引自110kV总降变电站10kV母线。生产现场设控制按钮,均采用防暴型开关。各车间、工段采用380/220V。3、紧急供电方案由于本项目属于软件开发中心,因此应具备不间断应急供电措施,本项目在厂区内自建发电机房,配置5台柴油发电机,进行紧急供电使用。年发电消耗柴油量,预计为30吨。8.3.4防雷及接地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5米以上建筑物作防雷保护。有火灾及爆炸危险的场所防雷保护按防雷规程进行设计。根据建筑物特点,除总降压变电站外,其余建、构筑物均按三类防雷设计,并尽量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作为防雷接地装置。接地采用TN-C-S系统,接地极采用DN50镀锌钢管,接地干线采用40×4镀锌扁钢。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Ω,计算机接地和消防接地作另一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Ω。总降压变电站设独立避雷针,作为防止直击雷的措施。8.3.5照明设计方案各建筑物内应保持通道有一般照度,保证操作面有足够照度。照度按现行标准。基地内设置光电控制道路照明。照明与动力共用一变压器,三相四线制供电。照明线路电压为0.38/0.22kV,灯头电压为0.22kV,检修照明电压为36V,照明负荷计量设置在低压配电柜上。各建筑物照明干线及分支干线分别采用VV-0.6/1.0KV型四芯及五芯等截面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照明支线采用VV-0.6/1.0型铜芯电缆或BV-0.45/0.75KV型铜芯绝缘导线沿电缆桥架敷设或穿钢管明敷或暗敷。办公生活区均采用BV-0.45/0.75KV型铜芯绝缘导线穿钢管暗敷。8.4通风、采光系统1、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2、主要建筑物均采用自然采光,窗户全部采用固定窗。

第九章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9.1资源利用分析本项目建设主要利用自然资源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柴油资源;利用二次能源为电能源。9.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1、土地资源利用概况本项目预计建设用地面积约20288.38平方米,土地类型为国有二类工业用地。2、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1)建设项目功能分类及土地功能规划分析项目属于大数据业务基地项目,主要面向全国提供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电信增值业务、软硬件开发等相关业务,产品对内销售,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功能规划。(2)土地利用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9568.4平方米。项目用地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有关规定,项目用地规模较为合理,符合国家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和原则。9.1.2水资源利用分析1、建设期水资源利用分析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9568.4平方米,包含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电信增值业务、软硬件开发等相关业务。项目建设期水主要利用途径为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项目用水来源可以直接接用本地市政水源。根据建筑工程规范,基建施工期用水约14.2万立方米。2、使用期水资源利用分析项目使用期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工艺用水、绿化用水和其他用水。项目用水来源可以直接接用本地市政水源。项目生产过程中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定期添加新鲜水。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量约为24m3/d,根据建筑工程规范,年用水量约7200立方米。9.1.3电能源利用分析1、建设期电能源利用分析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设期用电来源可以直接接用园区供电系统。建设期用电主要为施工用电、生活用电。根据估算,建设期用电量约8万kwh。2、使用期电能源利用分析项目使用期用电从附近变电所引入,另外配备2台油浸式变压器。根据估算,使用期年用电量约100万千瓦时。9.1.4柴油资源利用分析1、建设期柴油资源利用分析建设期运输采用大卡车运输,预计建设期运输消耗0号柴油200吨。2、使用期柴油资源利用分析项目紧急发电使用柴油发电机,预计耗柴油量为80吨。综上,本项目年消耗柴油量预计为80吨。9.2能耗指标及分析本项目采用国内先进设备,生产工艺先进,生产力主要能耗为电力。其消耗量如下:项目每年新增消耗0号柴油80吨,折合标煤116.56吨;项目每年新增综合耗电约100万千瓦时,折合标煤122.9吨。项目每年新增综合耗水7200立方米,折合标煤0.617吨。9.3节能措施分析9.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最为重要但数量有限、稀缺程度极高的自然资源,靠增加数量来提高其可利用程度已经没有更多的潜力可挖。就本项目而言,应严格根据使用人数、设备用量、使用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物面积,根据城市规划及用地指标合理确定用地面积。以达到节约、集约、合理用地的原则。9.3.2水资源节约措施项目用水主要为使用期用水。施工期用水量较少。根据国家相关节能标准,水资源节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合理的供水系统,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根据用水设备、用水卫生器具和水嘴的供水最低工作压力要求,结合市政供水水压、水量,确定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的层数;2、采用管内壁光滑、阻力小的给水管材,适当放大管径以减少管道的阻力损失和水泵的扬程;3、根据管网水力计算进行选择水泵,水泵工作在高效率区,选择的水泵的效率满足节能产品对于水泵效率的性能要求;4、无负压供水装置由无负压供水罐,小变频泵及两台大泵组成是较为有效的节水措施之一,具体设计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5、在建筑物的引入管、需计量的水管上设置水表,便于计量。水表的选择、安装等均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有关条款的要求;6、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新产品。卫生器具及配件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标准规定。坐便器水箱容积不大于6L,所有的卫生器具及配件均为节水型合格品。给水水嘴采用陶瓷芯等密封性能好,能限制出流流率并经国家有关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节水水嘴,公共卫生间采用非手触式卫生洁具;7、分质供水。项目建成后,可以积极引入城市中水系统,这样除生活用水(除冲厕)来源于市政自来水外,冲厕用水、绿化、车库地面冲洗及道路喷洒用水来源于市政中水。分质供水可使不同性质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减少新水用量,同时减轻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负荷;8、对雨水的利用,在屋面设置雨水斗,用立管排至室外散水,经土壤及绿地向地下渗透后排至路面雨水检查井。广场铺地采用嵌草砖,开孔率可达30%,孔中植草,能有效的净化径流和美化环境;场地雨水经绿地、透水铺装地面入渗。9.3.3电能源节约措施1、建筑专业节能措施(1)项目围护结构尽量采用热工性能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乙类建筑各项要求的材料。(2)外窗设计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平开窗,玻璃厚度及空气层厚度由门窗厂家根据保温要求、立面分格及当地风压值确定。中空玻璃的外观质量及性能应满足《中空玻璃》(GB11944)的相关规定。2、电气专业节能措施(1)本项目变配电系统选择国家认证机构确认的节能型设备,通过负荷计算选用正确的装机容量,减少设备本身的能源消耗,提高系统整体效率;(2)变压器选用低损耗环氧树脂浇铸型干式变压器。变压器的选用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052-2006的要求,空载和负载损耗允许偏差在7.5%以内,总损耗允许偏差范围在5%以内;(3)变配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有利于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采用低压集中补偿方式,整个电力系统设置自动补偿装置,确保整个配电系统之功率因数在任何时间不可少于0.9。要求气体放电灯单灯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5,提高功率因数和供电质量;(4)谐波治理。低压配电系统中动力配电系统的主干线的谐波骚扰强度达到《公共建筑电磁兼容设计规范》(DG/TJ08-1104-2005)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同时用电设备的谐波极限满足该规范中的有关标准,对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设备在动力配电系统主干线上靠近骚扰源处设有源或无源滤波装置,并注意避免发生电网局部谐振;(5)所有电灯需以节约能源光管/灯泡和低能量损耗的镇流器作选择。足够用量需储存作日后维修之用。所有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使其功率因数不低于0.95。二盏以上灯具房间内开关均选用双联开关,分别控制各灯具。(6)照明系统节能措施1)照明灯具选用细管径直管(T8或T5)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LED灯等高效节能或长寿命光源;2)灯具选择:需选用除适合其使用场所要求的外,一般均为高效型,其效率不低于70%;3)前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声光控开关控制,节约能源;4)室外、其余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楼宇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时控制,并可分多回路控制。当采用楼宇或智能照明自控时,对路灯根据室外亮度控制,对庭院灯、立面照明等根据需要定时或手动集中控制,对公共场所照明根据季节和时间实时控制,避免无人时还在开灯;5)灯具的控制采用与窗平行分组开闭方式;6)庭院及路灯灯具采用高压钠灯或金属卤化物灯、LED灯、紧凑型荧光灯等;7)个别场所(小规模建筑)可考虑使用天然光导光。3、暖通与空调专业节能措施(1)在系统硬件产品选择上,以选择高效节能型产品作为一个主要原则,主要产品的能耗性能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02-2006的要求,即风冷机组额定制冷量大于50KW时,性能系数≥2.80,户式空调机的能源效率(EER)符合《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876-2004中对于节能型产品的要求,能效等级为2级,COP值为2.7;(2)选配合理的输送设备和输送系统,做到设备使用系数高、能源浪费低、占用空间小、运行简单、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分区计量明确,对环境污染小的目的;(3)根据管网水力计算进行选择水泵,水泵工作在高效率区,选择的水泵的效率满足节能产品对于水泵效率的性能要求,保证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ER)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的要求,合理设计系统管网,保证管网的水力失调度满足要求;(4)空调水系统中的空调凝水采用集中排放,直接集中排至项目的雨水排放管道,由市政加以集中回收、利用;(5)合理选择冷(热)水管道的保温材料,热力输配管道的绝热层厚度按照《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中对经济厚度的要求;(6)在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地地方,设置集中排风系统,其中总新风量的60%设置显热热回收装置。

第十章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10.1生态与环境现状分析10.1.1自然环境现状1、位置境域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间,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北靠滁州市,东南靠马鞍山市、芜湖市,西南邻安庆市、铜陵市;全市版图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2、地形地貌合肥市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3、气候特征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4、水文情况合肥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为淮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长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境内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随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当水位高程达14米时,湖水容量为63.7亿立方米。10.1.2社会环境现状2015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66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097.91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298.93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4.7:54.7:40.6,其中三产占GDP比重比2014年上升0.7个百分点,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3102元(折合11737美元),比2014年增加5413元。2015年,合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59.14亿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长11.7%,其中住宅投资778.73亿元,增长8.9%。商品房施工面积7199.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竣工面积1033.90万平方米,下降2.0%。商品房销售面积1589.21万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销售额1222.90亿元,增长7.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6.39亿元,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7.26亿元,增长13.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977.46亿元,增长11.9%;餐饮收入206.19亿元,增长13.0%。10.1.3项目所在地污染源分析根据对项目周围用地的现状调查,周围的污染源主要为村民生活污染源、企业污染源两大类。其中生活污染源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燃料废气。生活垃圾目前由环卫部门每日定时收集,但由于露天堆放,仍存在臭气污染;生活污水目前通过地面以下的暗沟排放,也存在臭气污染;村民散烧燃料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项目所在区域的企业可分为仓储、加工等企业。其中仓储企业仅产生运输扬尘及噪声污染;加工业产生废弃边角料及切割噪声;仓储业不会产生重大污染,不会影响拟建项目的环境质量。10.2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10.2.1施工期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属短期的、可恢复的和局部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的噪声、废气(扬尘)、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方面。1、施工噪声施工阶段,噪声较大的设备主要有打桩机、电锯、推土机、装载机等。由噪声污染源分析可知,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的机械设备于现场运行,而单体设备声源声级一般均高于90dB(A)。土石方阶段和结构阶段:施工工地面积开阔,规模超过了400×300米,只要切割机、电锯均置于地块相对中间位置工作,其它机械工作位置也尽量靠地块中部,仅在必须时至地块边缘工作,这样本工程施工时场界噪声基本可以达标,少数时候即使出现超标现象,超标值也较小。因此,施工期应加强管理以控制噪声超标。昼间将噪声较大的切割机、电锯尽量置于与地块四周边界距离大于40m的位置上操作,施工噪声经距离衰减基本可达到GB12523-90的规定标准;夜间,施工噪声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切割机、电锯、装载机、平地机等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操作时,影响最大。根据GB12523-90的规定,应做好施工安排,尽量不在夜间进行产生高噪音的施工,如确须夜间施工的,一要报请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同意;二要在这些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周围设置临时的隔声屏障,以阻隔噪声,减小影响;并尽量安排在地块中部进行施工操作,以增大噪声衰减距离。同时,尽量避免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人为噪声;物料运输需要选择附近居民区较少的道路,大型车辆进入施工区附近时要减速行驶。装修阶段:由于本阶段基本上能达到夜间噪声的标准,施工可正常进行,如需动用高噪声机械,则避免夜间施工并使用暂时性噪声隔离装置。2、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时,潜在的空气影响可能是道路扬尘、开放工地的风蚀、挖掘和填土活动产生的扬尘。现有建筑的拆卸和基础设施的施工也可能导致扬尘。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可能来自以下两个阶段:一般的施工活动(包括土地平整、地表挖掘和填埋、建筑物的拆卸和施工、以及工地内机械设备的运输);和开放工地的风蚀。施工期间,建筑垃圾和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放及施工过程也有扬尘产生。其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施工扬尘最大产生时间将出现在土方阶段,由于该阶段裸露浮土较多,产尘量较大,因此工地应采取封闭式施工,并且及时撒水,最大限度控制受施工扬尘影响的范围。受扬尘影响的范围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周围及下风向的部分地区,结构、装修阶段也会因车辆行驶、混凝土搅拌等产生扬尘污染,但产尘量相对较低。根据合肥市建筑施工工地的有关数据,当风速为2.4m/s时,建筑工地内的TSP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影响范围一般在下风向150m之内:下风向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为较重污染带、100~150m为轻污染带。施工扬尘量将随管理手段的提高而降低,如管理措施得当,扬尘量将降低50~70%,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车辆扬尘影响分析:运输车辆频繁进出工地,会给施工场地周围和施工运输沿线大气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道路扬尘视其路面质量不同而产生的扬尘量相差较大,最少的是水泥路面,其次是坚实的土路、一般土路,最差的是浮土多的土路,其颗粒物浓度的比值依次是1:1.17:2.06:2.29,尘源30米以内TPS浓度均为上风向对照点2倍以上,其影响范围为道路两侧各50米的区域。因此,要求施工时期做到: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砂石料、水泥、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篷布。临时堆放的土方、砂料等表面应采取遮蓬覆盖或定期洒水等措施,防止产生大量扬尘。裸露的施工地面应用密布网覆盖。混凝土搅拌必须密闭操作,同时渣土应尽早清运。施工期在现场设置不低于1.8米高的围挡,运输车辆经常清洗、路面硬化等措施,以便降低施工运输车辆扬尘的影响。另外,由于施工交通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少量的NOX和CO,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很小。3、施工废水施工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余水、废弃水、生活污水。工程的实施会带来一定量的施工余水及废弃水。施工废水和余水主要含悬浮物、酸碱以及一般无机盐类,如果随意排放,会危害土壤、妨碍水体自净。施工场地内建议不建立厨房,工人用餐可由周边村庄内的送餐公司或餐馆解决,以杜绝施工场地内餐饮废水的产生;场地采用干厕,便池底部由水泥砌筑,并加防渗层,粪便定期清淘,可用作肥田。4、施工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拆迁原有房屋的固体废物、平整土地固体废物、基础工程挖掘土方、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建筑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这些施工废物如不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或在运输时产生遗洒现象,将导致土地被占用或是污染当地居住环境,将对环境卫生、公众健康及道路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故应高度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管理。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因施工阶段不同差异较大,土石方阶段固体废物产量最大,应及时清运,同时还可以与需要土源的单位联系,将可利用土方出售,建筑垃圾可作为建筑填土或是集中外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的成分复杂,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和处置,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应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处置。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对其产生的施工废物、生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污染影响。10.2.2使用期使用期主要污染源为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1、废水本项目无工业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排放总量为5760吨/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2、噪声噪声来源主要为发电机紧急发电时产生的噪音,发电机只在市政电源供应不上时才使用,所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3、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用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年产生量约236吨。其中部分生活垃圾和废包装物可以再生利用,其余不可回收固体废物及时清运后,由园区环卫局负责统一运至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10.3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10.3.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发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通过,2000年3月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通过,2004年12月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保护委员会发布);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1月1日公布。10.3.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1、《合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2002年9月1日起施行);2、《合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3、《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2007年1月1日起施行);4、《合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5、《合肥市水资源管理条例》;6、《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7、《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8、《合肥市临街噪声敏感建筑物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9、合肥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通告第2号《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10、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合肥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肥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合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禁止运输车辆泄漏遗撒防止扬尘污染的通告》;11、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肥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合肥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合肥市消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施工及拆迁工地环保管理的通告》;12、《关于排放废水中油脂管理的规定》的通知;1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通知》,合肥市环境保护局,2007-03-19;10.3.3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