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文情怀”作文话题+主题解读+素材运用+金句+范文_第1页
2023届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文情怀”作文话题+主题解读+素材运用+金句+范文_第2页
2023届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文情怀”作文话题+主题解读+素材运用+金句+范文_第3页
2023届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文情怀”作文话题+主题解读+素材运用+金句+范文_第4页
2023届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文情怀”作文话题+主题解读+素材运用+金句+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情怀”作文话题+主题解读+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近几年,全国多所城市纷纷打造“一公里半径读书圈”,社区图书馆、读

书自助驿站:流动读书点街道书屋纷纷“上线”。这是城市打造自己文化品牌的

众多举措之一。最美夜市建筑艺术馆,原生态民居、科技创新:传统文……各大

城市都亮出了自己的文化名片。

②面对严峻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为了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不少城市发出

倡议:就地过年。各地相继启动暖心行动:图书馆举办年节特色活动,社区“一对

一”指导年夜饭,对就地过年的人员实施奖励,发放现金补贴收到充满人文

关怀的温暖名片,人们在这样的城市找到了归属感。

一座城市应该给人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或印象?一座城市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

名片?在你居住生活的城市,某报社开设了一个新的专栏“城市名片”,邀请你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城市建设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①主要指出各大城市通过具体举措,如社区图书馆、

建筑艺术馆等,打造自己的城市文化名片;材料②是针对疫情期间”就地过年”这

一倡议,各地纷纷推出自己的暖心行动,给人以人文关怀,让人们生活在其中有归

属感。这两则材料是作文的背景材料,意在引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谈论对城市建

设的看法,这是写作的真实情境。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在谈自己对“城市建设的看法”时需要围绕主体材

料的两个设问一“一座城市应该给人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或印象?-一■个城

市应

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名片?”考生应围绕“城市记忆"“城市印象”“城市名片"

这些关键词展开写作,既然是谈“看法”,文体应该是议论文。此外还应注意到

材料中提到“在你居住生活的城市”,考生应结合自身实际去谈;考生是为某报,

社的专栏写文章,写作对象是广大读者,要注意与读者的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由背景材料可知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挖掘城市建设中的

暖心之举、人文关怀,要善于发现城市中的美,字里行间要体现出城市留给人的

美好记忆和印象。

解题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在谈对城市建设的看法时,可以从城市的具体举

措入手,谈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也可由城市特色文化谈起,阐释城市名

片的独特性;还可谈城市在打造自己的名片时如何给人带来归属感...再之.围

绕“城市建设"“城市名片”“城市记忆”等关键词,可阐释的角度是自由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在阐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时,可立足材料,援引

事实,支撑论点;也可阐释道理,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个人立足点不同,思考的方向

自然不同。在谈自己对城市建设的看法时,考生可由材料展开联想,思考的角度很

多。

解题

这是一道有具体情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和人

文情怀,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考生行文时需要根据情境,结合任务展

开写作。两则背景材料聚焦“城市名片”“人文关怀”“城市归属感”等关键词,

意在引出作文主体中的两个设问,引导考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城市建设的看

法。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分清主次,背景材料只是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

具体任务,所以考生不可只局限于背景材料展开论述而忽略了具体的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以文"化"城,温暖地标。3.暖“城”之举,心之归属。4.擦亮文化名片,打

造城市地标。5.特色兴城,文化造城。

偏题立意:

1.脱离具体任务只谈“阅读”的重要性。

2.脱离“城市建设”这一具体语境只谈科技创新的作用。

3.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片面理解材料,未结合“城市建设”去谈)

范文展示

予人文关怀绘城市名片

梭罗曾纵笔长叹:”城市是一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然而

生活其中,孤独尽失,爱意隆盛。城市以其特有的暖心之举、人文关怀,打造属于

自.己的城市名片,让生活其中的人们有了归属感。我想这正是城市建设的应有之

义。城市建设既要有钢筋水泥建成的高楼大厦,让人们安居其中;更要有体现城市

内涵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展现城市文明。如今年春节各地启动暖心活动,为就

地过年人民呈现一场文化之旅,诚意满满,实惠多多,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暖意,

在心里激起幸福的味道。这一切构成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龙应台曾言:"人本是

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

为社会。”城市让人们聚集,文化让彼此同心,产生归属。

如今岁月静好,从”自动取款处"到"免费早餐提供“,从"城市爱心墙”到

“感动中国人物",从“24小时书店”到“最美街角”,我们的城市已经通

过种种举措诠释了'—座城市应有的风度和内涵。与此同时,民俗庙会、原生态

民居等接地气的人文活动也纷纷开花,民众通过网络将脚步延伸至每个角落。

我们目睹两会召开,目睹城市建设,目睹--张--张浩荡波澜的城市

名片巍巍而立。一座灰色的城市,无法拥有一个靓丽的形象;--张不具人文

情感的城市名片,也便永远无法指引-一座城市踽踽前行。

一座城市只有呈现足够的人文关怀,才会产生爱的救赎力量和文化的丰沛浩

荡,人们才会坚信风雪无法撼动--束光的方向。无论遇到何种灾难,这座城市

都不会停止运转,而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也不会因为危机而失去生活的勇气。相反,

倘若浮世喧嚣,浊尘蔽目,人文尽失,城市便只会风去云荡。我无法想象某国将

疫情置之不顾肆意妄为,更无法想象--座城市灯芯火把却冰冷到夜光难

眠,这样的城市何谈“人情味”?

一座城市的眼睛,除了平视和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俯视疾病和痛苦,俯视

夹缝和角落。学会“俯视",才会以全方位的视角建设温暖城市,才能打造具有

人文关怀的城市名片一勾勒世间温暖,折射城市辉芒。

点评:文章紧扣题目,层层论证,重点阐释了人文关怀对于打造城市名片的重

要性。语言优美精练,且恰当引用,为文章增色;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结尾引人深

思,将对城市建设的思考引入深处。

核心主题:人文情怀

主题解读:

人文情怀是一种人文精神,即一个人的思想、学识、文化修养、人格情绪等

在人生中的综合体现。

它包含三个元素:

人性,主要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尤其将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

价值;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

超越性,就是追求'一种宇宙精神,追求物我交融的心态,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

意义。

在历史教学中,丰富、发展青少年的人文情怀,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正是

我们教育要造就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文明素养的民族人、社会人的崇高追求!

人文情怀侧重于个人对人类的整体感受和体验吧。

人文关怀侧重于“人”这个群体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人文情怀”是与“自然情怀”相对的。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思想感情,

就是自然情怀。“人文情怀”是指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

及对文化传承、文明习俗和带有文化的自然景观高度珍视的情感。重视人、文化

传承、文明习俗自不必说,自然景观带来的文化色彩也是考题命制的主要依托。

泰石没有生命,然而杜甫的“一览众山小”则带有了人文情怀;一朵云没有生命,

然而“云想衣裳花想容”则带有了人文情怀。“人文情怀”还可指能体现人的情

感趋向、价值观,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情感。

因此,“人文情怀”也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2019年高考全国卷I命题点“毕

业前最后一节课”,2018年高考全国卷I命题点“精准扶贫”等,都属于“人文

情怀”的范围。

素材积累

精彩语段

辽阔无边的大海,烟波浩淼的湖泊,奔腾不息的江河,雄伟壮丽的冰川,潺

潺流动的泉水。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水,把我们人类的家园打扮得分外美丽,给

地球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你能想象吗,如果没有水,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那将

是一片枯黄、-派死寂。没有水,就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没有人。水,孕育

了地球上的生命、人类的文明,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更是离不开水。水是生

命的源泉,更是经济的命脉!

点评:此段落先用描写性的语言写水,再写水的作用,引出论点句“水是生

命的源泉,更是经济的命脉!”这样写,把水与“生命”“经济”相联系,使“水”

带上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里,可能满载着七彩斑斓的思维和梦想。无论

如何,我都这样坚定地认为:阅读的世界里最为自由安宁,孤独的情绪因为阅读

而变得卓绝。

在这样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里,遇见书香也就同时遇见了宽容,即使

是流浪汉也可以走进书店,以读者的名义落脚,翻开书本的一刹那,每-一'个读

者就已经把心门打开,思想立即对接了全世界。书店可以有大小,但温暖和包容

却没有疆界。读者有差异,但知识却没有门槛。阅读在这里成为最为精彩动人的

定格。

读书的好处总被古人说的那样简洁而实惠,其实现代人读书早已经超越了

“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的目标,我们现在读书,更多的是学会和世界相处

的方式,诚所谓:读书问道,行知天下。

古语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谁先到来。24小时不关

门的书店,更像是精神疗养院,在那里虽然书籍无声无息,却让你在不知不觉间

就濡染了她的独有味道。

点评:“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里有什么有人文情怀,那里“最为自

由安宁,孤独的情绪因为阅读而变得卓绝”,那里有“温暖和包容”,那里是“精

神疗养院”。文段紧扣书店的人文情怀来行文,抒情中带哲理,把主旨充分展现

了出来。

端午节前一天的晚饭后,父母就坐在灯下开始包粽子。哥哥姐姐被迫在小屋

中学习,我则可以拿个小板凳坐在父母身边,凝神观看。看着-一个个有棱有角、

水灵灵的粽子在妈妈灵巧的手中“脱颖而出”,我几次想伸出手去,但终究不敢。

平日里父亲的脾气不是很好,我多少有些怕他,父亲看看我,拿起-一个粽子放

在我手中,并饶有兴致地讲起来:“五月初五啊,是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投汨罗江的日子,这一天,小孩胸前挂香袋,大约是为了昭示屈原先生的品德节

操馨香溢世吧;而粽子据说是堵鱼虾的嘴,防止屈原的尸体受损,后来也就演变

成节日食品;插蒲艾,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谓可驱邪……”.父

亲动情地讲着,每到兴致处还会为我高声朗诵屈原《离骚》中的几处名句,甚至

唱起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徒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

更壹志……”.望着父亲动情的陶醉,我和妈妈的眼睛里都亮晶晶的,哥哥姐姐

不知什么时候也悄悄站在了身边,眼里满是崇拜。这么多年过去,父亲的歌声依

然清晰,响彻在耳畔,飘荡在记忆里。现在想来我后来学中文专业大抵是受了父

亲的影响。

点评:这是写“端午节”的一篇散文中的一段,与众不同的是借父亲的语言

谈“端午节的来历”“屈原的人格”“背诵《离骚》名句”,最后说“我后来学

中文专业大抵是受了父亲的影响”,这正是“人文情怀”的体现。

描写人文情怀的素材

素材一:孟非——电视月老的不懈追求

孟非,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由他主持的《非诚勿扰》节目收视率一度在全

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高考落榜后,孟非和几个同

学一起去深圳淘金,严酷的现实让他不得已做了一名搬运工。一个月后,他开始

认真思考未来,觉得只要从头做起,相信一定能实现人生的跨越。回到南京后,

他到一家印刷厂当起了工人,同时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

拿到文凭后,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当一名记者!有了目标,他开始了一步

步的跨越,于是从一名业余记者,到一名新闻工作者,从新闻工作者到著名主持

人,孟非走向了成功。孟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命运给我生命中一个低谷,我

会用它来创造巅峰。”

素材二:阿甘——跨越缺陷,成就精彩

影片《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由一个连最基本的走路都有障碍、智商低下的

人,最后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的感人故事。阿甘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

勇气集中在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儿时同

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乒乓外交的

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成功的光环在他头上闪耀着。

阿甘是一个智障人,但是他跨越了自身的缺陷,在不断的奔跑中成就了自己,创

造了奇迹。

素材三:泰森------代拳王的浮沉人生

迈克•泰森曾是一位职业拳击手,曾获世界重量级冠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

好的重量级拳击手之一。在其全盛时期,他以毁灭性的风格多次击败了著名的对

手,一度是最具威胁性的拳击手之一。但其事业前途却因个人问题、缺乏训练而

中断。在监狱他曾企图恢复职业生涯,但在与知名对手比赛中却没有获胜。2005

年6月11日,他与学徒拳击手凯文麦克布莱德打了最后一场比赛,亦以失败收

场,从此宣布永久退出拳坛。曾经辉煌一时的他没能跨越自己,获得新生,成为

无数拳击迷心中永远的遗憾,也给我们留下很多思索。

素材四:在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长春15岁小将李子君包揽了花滑

赛女子单人表演自由滑,女子单人短节目、女子单人自由滑三枚金牌,成为家喻

户晓的明星。李子君5岁走上花滑之路,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午饭在去训练馆

的路上吃。中午训练结束后回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再去训练,一直练到晚十点。

即使这样艰苦,她也没有一次提出过放弃。年少的她对体育的理解很深刻,“我

很享受比赛的过程,真是乐在其中,每一次跳跃成功都能让我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不论能不能上领奖台,我都喜欢去参加比赛,只要每一次都要进步,就是对自己

的突破,每一次都为了更强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就是跨越新生。”

素材五:姚明——用汗水战胜半聋缺陷

篮球运动中,敏锐的听力对于一名球员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在防守中,时刻

都要借助队友的提示、教练的呐喊以及身后的脚步声来确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然而,刚刚退役的姚明却告诉人们,早在8岁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耳聋了。回

忆原因,是由于姚明服用了一种对自己过敏的药物,因此不幸失去了左耳的听力。

为了弥补先天的不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姚明就把精力放在熟记教练安排的战

术以及不断的训练上,以此让自己变得更强,不断用汗水征服半聋的缺陷。乐观

的姚明并不认为听力不佳是自己的缺陷。姚明左耳早已失聪的消息传出后,立刻

让那些患有耳疾的人们产生了共鸣,他们纷纷表示,既然半聋的姚明都可以成为

篮球队巨星,我为什么不坚强面对生活呢?眼泪有的时候并不代表全部,当你把

泪水流干后还是需要面对现实,而在这个时候,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才是一位强

者应该做的事情。毫无疑问,姚明做到的,而他的行为也感动了整个中国,让弱

势群体们找到了精神依托。适用话题:乐观、拼搏、残缺也可以完美。

素材六:《牵手》背后的故事

缺少右臂的女孩在挣扎、徘徊,缺少左腿的男孩在呵护、鼓励,最终她被他

有力的臂膀托举起来,看见了太阳这是第七届残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的双人舞——

《牵手》。舞蹈《牵手》中的女孩叫马丽,19岁遭遇车祸,失去右臂;男孩叫翟

孝伟,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左腿;这两个不幸遭遇肢体残缺的青年为了共同的爱好

和理想相互牵手、共同奋斗、超越自我,重新找到了生命的尊严和幸福。

提分素材

重温小人书(连环画)

一■藏友分享小人书的人文情怀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当时充实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是具有独特的时代烙印、承载着几代人美好记忆的文化载体。

50年代初,百废待兴,一大批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题材

的连环画成为创作主流。另外,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受到社会欢迎。1951年年

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出版物《连环画报》创刊。这个时期,主张绘画从业者创

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当时风靡全国,再版过很多次,

印数惊人。当时,外国题材的连环画比较单一一,大多是引进苏联的作品,这和

当时我国所处的国际背景有很大关系。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

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广为流传。

六七十年代,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成为老少

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每逢放学,就有一大群孩子“哗啦”一下围上去,蹲下来

看书或租书,那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当时的小人书有《小兵张嘎》《红色娘

子军》《智取威虎山》《英雄小八路》《刘胡兰》《种菜忙》等。

改革开放初期,解放思想,文艺“解冻”,连环画迎来了繁荣期。王叔晖的

《西厢记》,刘继卤的《鸡毛信》,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等,我都看过。这些

都是大家作品,我的美学启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

各国文学改编的内容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

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十分精美。

80年代中期,由于家庭影院迅速发展,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

动画受到青少年欢迎,小人书已经屈居一隅,连环画市场不断萎缩。小开本的连

环画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收藏需要。90年代后,

连环画风光不再,青黄不接,越来越走向“文物”。小人书,陪伴几代人成长,

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曾经风靡街头巷尾、大小书摊,目前成为收藏门类,或许

是另一种开始吧。

素材解读

角度1:培养读书兴趣。每读完一本小人书,就会产生读读原著的渴望。如

有些学生读完小人书《三国演义》后,就立刻到书店里买来原著阅读,这样以来,

小人书起到了介绍引领的作用,逐渐培养了他们向阅读更深处行进的兴趣。

角度2:学知识,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与看动画片和阅读国外绘本图画书相

比,小人书大多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传递的是正能量。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各地风土人情,小人书几乎无所不容。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当下,小人

书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更好地滋养孩子健康成长。

角度3:开发想象力,启迪智慧。小人书大多是黑白版的,以图画为主,每

页图画下面只有简单的.文字介绍,画面上既有人物的神情和动作,也有对周围

环境的描绘。要想真正看懂每本小人书,既要认真看画面,又要读懂每个画面下

面的文字,同时还要发挥想象力,把整个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像《西游记》《聊

斋》这类神话题材的小人书,不仅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离奇生动,而且还包

含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开启孩子的智慧。

人文情怀:一■花一•叶一•世界

[核心素养]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从属于六大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板块。要求具有以人为

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在学

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联系作文命题,材料一般指向人类在这个科技越发便利、越发理性的世界里,

能否接触到感性,让理性的世界和生活拥有更多诗意。

人物素材

1.冯骥才

要像救火一样去拯教文化遗产。作家已不是冯骥才头上唯一的头衔,近年来,

他更多是以非遗、古村落保护者的形象示人。世纪之交,冯骥才先生以自己作为

一个文化人的文化职责和文化良知,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首先

提出中国也应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冯先生递交的提案

得到国家重视。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

化遗产日”,2017年起又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转眼十余年来,每年的

遗产日都成为民众亲近自己文化根脉的高潮。冯骥才为了文化理想,为了精神信

仰,守望文化本原,以自己对文化的珍视彰显着一位文化者的人文情怀。

2.叶敬忠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

院长叶敬忠致辞,希望毕业生们“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

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这篇“以弱者心态感受世界”的毕业演讲,引发无数网

友共鸣。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同理心”,维护弱势

群体的尊严,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选择,尊重他

们的意愿,发现他们的价值。而这,正是需要一代代叶敬忠这样充满人文情怀者

的努力,正如叶院长在致辞结尾所言:“看到你们的朴实纯真,谁还不鄙视浮躁

圆滑;看到你们的高洁志趣,谁还不鄙视精致利已;看到你们对弱者的尊重,谁还

不鄙视强者的骄横”

重拾人间烟火气。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经济脚步。有些刚刚开始进行

创业的小微企业宣布破产,社会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

大的的压力。就在此时,国家提倡释放“地摊经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新增的劳动力,离开了土地的农民,更有不少在职的员工

在下班后也会去摆卖地摊,为的就是帮补收入。开放地摊经济,是国家对弱势群

体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城市的发展不应只注重城市建设方面,也应注重城市的

人文情怀,热闹的早市、夜市,人间烟火之气才能让城市的人文情怀得到更好的

体现。

主题词解读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

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情怀是一种境界、情趣和胸怀。

人文情怀就是把“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自己的情感取向和胸

怀抱负,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的

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对人类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关于人文情怀的名言

1、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明优薛盛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

一诸葛亮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5、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是劳动锻炼。没有劳动就不能有正常人的生活。一

一卢梭

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使用浓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8、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9、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1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12、不能专己而非人不敢讳短而疾长。

13、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当是清白的,身体上是洁净的。一

一契科夫

14、不要无事讨烦恼,不做无谓的希求,不做无端的伤感,而是要奋勉自强,

保持自己的个性。——德莱赛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6、勤奋加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郭沫若

1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美坡

18、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19、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而成功的。——华罗庚

20、通过思维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双手的精确动作再实现同样精确地设想,

就使少年们变成聪明的思想者。——苏霍姆林斯

试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

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择哪一款可以读的

书多了,应该选择哪一本可走的路多了,应该选择哪一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材料的关键词应该是“选择的困惑”,寻找人的尊严和价值。如果偏离核心

问题则视为偏题或离题。既然作文的核心问题是“选择的困惑”,考生可以围绕

“选择的困惑”联想思考,组织材料。材料中提到的“商品”“书”“路”的选

择困惑,只是例子的叠加,后面是省略号,我们可以联想思考科技、物质、文化

等“选择的困惑”。

“人文情怀”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而这则材料,正好指向人在这个物

质丰富的时代应该如何生存,如何寻求幸福,如何才能活得潇洒。围绕这几个问

题进行思考,我想就能找到一条合宜的路。

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①物质丰富,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选择;②我

们如何更好地选择;③不坚持自己的选择会有什么结果。

[写作支架]

“人类生存”的母题如何破解

这则材料其实是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VR技术到底是让我们拥抱世

界还是让我们远离世界”和2013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童心”的变式题。面

对这光怪陆离的世界,科技日益发达,然而我们的心灵却在一天天地硬化,我们

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和这个世界接触对于此类“在这个世界上如何活着”的

话题,我们应该视为“母题型”话题,不能就这样的话题写一篇算一篇,而是视

为“积累型”的作文试题。多样的作文材料可以贯穿于我们的作文,让我们的文

章在结构合理基础上,彰显“人文之感”,搭建“生活型”作文的框架。我们应

该要有自己的思考。

一花一叶一世界,彰显人文情怀

一花一叶皆世界,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进入到我们的作文中。一个素材,

如果在平时能多方运用,并且加以尝试,填充进不同话题的作文中,一定会形成

自己独到的优势。

这个作文题目其实是在考查我们对“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怎么活着”的思

考,论述的过程中,如果只有议论确实难以彰显人文情怀。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

文题目引用了“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

能帮助我们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换句话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进入到我们

的作文里,只要是涉及“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活着”,生活中的材料,俯拾皆是,

都能帮助我们进行创作。

一花一叶皆成世界,万事万物皆可入文。比如身旁的一棵树,借用支架,我

们可以将其写进作文里,以凸显人文色彩。

尝试着使用身边其他的素材,如一片叶子,身边的一-辆车,边上的一株青

色的草,一花一草皆可入文,彰显人文色彩。

课文素材进入作文,凸显生命力度

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说:“所有与散文相邻的艺术领域一诗歌、绘

画、建筑、雕塑和音乐一的知识,能够大大丰富散文作家的内心世界,并赋予他

的散文以特殊的感染力,使之充满绘画的光与色、诗歌语言所特有的新鲜性和容

量、建筑的和谐对称、雕塑线条的清晰分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作文中缺乏

素材,从教材出发,找到能给人带来生命启发的示例,也能织出“锦缎”,达到

锻造自己思想的目的。

比如《我与地坛》,从“我”和史铁生的关系出发,可以提炼出“寻找”“唉

醒自己”“独自面对”“残缺与完美”“为生活设定目标”等话题;从地坛的角

度,我们可以提炼出“对话”“生命的支点”等话题。借助课文中的素材,思考

素材如何进入作文,让我们的作文更显人文精神。在行文中可以借用一些句式支

架,让课文素材更好地进入作文中。

世界上的选择很多,但带给史铁生的选择并不多,根本原因在于史铁生想不

清楚该如何活下去,年纪轻轻突然残废了双腿,终身只能与轮椅为伴。然而,不

能否认的是,史铁生曾经嗟叹命运的不公,但在地坛里,他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

的路,靠着写作叩问自己的内心深处,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试想,他若是一味

抱怨生活,生活带给他的将是无尽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最重要的是,他在人生

十字路口,做好了选择,做对了选择。当下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是否也应该

如史铁生样去寻找心灵栖息地呢?

合理积累巧应对,增益思考厚度

一篇好的文章,贵在结构的层次清晰以及内容上彰显人文情怀。然而人文情

怀的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日常写作往往是训练了一篇文章后就将这篇文章放

在一旁。由于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日常作文训练对写作能力的提升确实有限。

对这类试题,我们也应该进行变式,将不同的试题进行整合归纳,抽绎出相同的

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一母题一“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怎么活着”,然后整

合成框架,形成“辐射轮铸状”的累积,以应对同类作文的写作。

比如形成这样几个系列:

①挫折与沉默

②变革与坚守

③人性与品德

④物质与精神

⑤感性与理性

⑥科技与人文

⑦信心与信念

在这些话题下,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花一叶”,对课文中的素材进行联想、

积累,进行整合并联系迁移。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考查“人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他人活还是为自

己活”;201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浙江精神”,其实也在启示我们,拥有“走

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活着要有浙江精神;201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目考查“人生需要读有字书、无字书、心灵书”,读懂“三本书”,才能更好地

活着。如果仔细研究高考试题,对之进行整合归纳,相信很多素材都可以是“百

用”钥匙。

[类题链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

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

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

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

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谓三不朽。

蒙田说:“培养性格而不是书写才是我们的责任,赢得生活的秩序和安定而

不是赢得战斗和土地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最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

活着。”

综合上面两句话,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

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范文展示

守中流砥柱之本,探本心安适之路

窗口的这一棵树没能像边上的伙伴一样,在六月里开满一树的绚烂。她沉默

着,根曲折盘虬,扎在土壤里。她披挂着--身翠冷的叶,没有香远益清,没有

鲜花缀满枝头,却依旧自信挺拔,处处展现着遒劲。她虽终年不落叶,却常年不

见其绽放哪怕一朵的碎花。窗旁的学子盼望她能放出一树的光辉,但她却常常以

朴素的“面庞”示人。投下一抹绿荫,洒下一片清凉。当窗外的这棵树和教室内

学子对她的期待产生差距时,她却依然淡定,找到自己应在的位置,甘心奉献,

而不是炫耀枝头的绚丽。有时,我想悄悄地守住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即使选择再

多,我自措然不动;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壤上,也会活出自己的美丽。面对选择,

既不冲动入世,也不齐物无为,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方不失人生正途。随心而行,

方能致远。(首段以身边的树切入正题,开篇自然,并提出中心论点:随心而选,

不冲动入世,也不齐物无为。身边的“一花一叶”都可以进入到我们的作文中。)

莎士比亚曾说“信少数人”,面对蔚为大观的科技,我们要有尝试新奇的勇

气;面对郁郁乎的艺术,我们要有百花齐放的自信;面对繁复多样的物质,我们

要有享受生活的热情。4G诞生时,几乎全部网民都给予了这项新技术以“除了网

速变快,没有别的用”的短见评价。如今外卖行业之兴,网购物流之盛,电子支

付之先,共享经济之庞,无一不依赖4G技术,不选择4G就等于不选择未来。诚

如摇滚乐推翻了爵士时代,朋克运动终结了摇滚风潮;诚如“迷惘的一代”打破

了传统社会小说的框架,而“垮掉的一代”击溃了他们非自由写作的内敛气;诚

如新青年们自创缩写语言模式,甚至连传统意义上近于庄严圣洁的死亡,在今日

都迎来了喜剧式的黑人演绎。如今,又有折叠屏手机向旧科技的固态产品发起挑

战……灿然的新社会给了我们许多被选择的可能,“所有随风而去的都是属于昨

天的,所有经历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

玛格丽特的《飘》中一席话,道出了现代社会选择与未知的庞大繁多的现状

下,我们该有的态度——勇敢选择,去尝试那些新奇的抉择,或许这些选择代表

了未来的方向。(此段论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要勇敢接受选择,不能因为

流俗而失去选择的勇气。)

然,“花繁柳密处当识得本心”。守中流砥柱之本,方可越行越远。“自我

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面对歧路的诱惑,我们要坚决说不。那些看似光鲜的选

择可能绵里藏针,若你只是暴虎冯.河,容易堕入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

那个因发展与选择而诞生的人间炼狱。(要选择得当,举出例子进行阐述。)

守中流砥柱之本,探本心安适之路。命由己,而不由天,去陈腐之势,此为

选择之正计。(全文立意高远,以生活中的事件来进行论证一花繁柳密处要识得

本心,寻求一条自己安适的路,才能让选择熨帖自己的心灵。)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

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

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

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2021年普通高考全国天津卷语文作文试题。

命题方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文化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天津卷的作文题目一如往日之亲切。首先,题目中

将时间比作单行道,也就是说时间是不可逆的,人生的路只有前进无法倒退,社

会国家的命运从过去来,到未来去,也是不可逆的。既然不可逆,就不可以写“失

之东隅,收之桑榆”,不可以写“浪子回头金不换”,也不可以写“知过能改,

善莫大焉”。其次,纪念日不同于历史,也不全同于回忆。纪念的重点在于“不

忘”,历史的重点往往在于“资今”,因此,我们不能写“以史为鉴”,只能写

“不忘初心”。

回忆的范畴则比纪念要大,回忆固然意味着怀念,然而,怀念之事可能与今

日之事毫不相干,也与“初心”无涉,而纪念必是有资于今日之我的;再次,纪

念日是“岁月厚重的注脚”,“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不断提醒

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因此,它所纪念的内容绝不能是无关紧要的事,必

须是与“初心”相关,砥砺你一直前进的。总而言之,纪念的核心是“不忘初心”,

凡是未谈到初心的文章,都偏离题意。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写的是“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悟”,所以不

能谈别人的认知;题目要求“结合自身体验”,所以不能脱离自身实际空谈纪念,

不能离开现实空谈“玄理”,。考生的思考和立意必须从自我出发,从现实出发,

写出真情实感,最好结合社会现状,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体现自我独特的认知。

3.价值判断的限制。命题人将题目放在一个很广阔的语境中,且赋予了其伟

大的深意。尤其是在我们迎来建党100周年纪念日的特殊时刻,该命题中有着满

满的对历史进程中那段特殊岁月给予我们的风向标式的肯定。故而,学生在写作

文章时,不仅要关注家国、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发展,还要感念来时霰坎钱鞫之路。

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围绕“纪念日”思考历史,展望未来,这无疑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纪念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路标”,更是历史的重

要“里程碑”。无论是个人的“纪念日”,还是国家、民族的“纪念日”,都在

激励我们要牢记历史、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

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文材料以“纪念日”

为抓手,启发考生聚焦重要历史节点,梳理国家、民族走过的凝结着鲜血与汗水、

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伟大历程;同时,将个人成长的“纪念日”与国家、民族

关联,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

2.思想和联想是开放的。2021年的天津高考作文命题在充分体现“立德树人”

的育人使命上,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人文情怀和历史使命等方向取材。能

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思考来体会其中细致入微的思想启迪和文化熏陶。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地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融入在题目当

中。故而,学生的思考和感悟的角度应该是全面的,丰富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作文题目的设置注重紧密联系时代的要求,启迪考生

对“纪念日”丰富、厚重的内涵进行思考,又因其极具诗意的情境,容易让学生

敞开心扉,展开浪漫的想象与联想。将历史的厚重与家国情怀充分融合,在与文

字的淬炼与对话中实现对个人命运的勾勒、国家前景的向往、以及民族大义的不

改初心。

解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整体体现了高考语文

全面育人的导向。党的百年进程中,其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在其中产生的一系

列革命精神都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灵魂的彰显。天津卷材料中的关键词之

一“纪念日”就是我们的过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功绩,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

不断地关注这些日子,去发现自己,寻找自己,确定自己的内心和愿景。关键词

之二“初心”。我们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铭

记历史,不忘初心”……行走千里、万里,都不要忘记来时之路,行至何处,都

不要忘记再问梦想。不论是写学生小到写自己的初心,还是大到写党和国家的初

心,都需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于己立壮志,为国请长缨。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于己立壮志,为国请长缨。

纪念历史,不忘初心。

历史回眸,百年记忆。

匆匆流逝的是时间,亘古不变的是初心。

偏题立意:

立足当下,珍惜时间。(失去了对历史的回味。)

岁月荏苒,只争朝夕。(珍惜时间时不我待的意思,偏题。)

范文展示

历史回眸百年记忆

时间是不容折身的单行道,行之匆匆,却也道道辙痕。

我想,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任何一种基于人类命运和家国荣辱的伟大梦想与

情怀都不应仅仅只是革路蓝缕、风雨兼程之后的遗忘和沉寂。它当是被打捞、被

擦拭的珠玉,它当是被供养、被珍藏的金石,它亦当是被瞻仰、被怀念的碑文。

以此,提醒我们不弃、不忘。

历史的今天,是由百千万个“历史上的今天”钩织而成。今天,是一个“和

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今天。而历史上的今天,却在提醒我,它曾经山河动

摇,国弱家贫;它曾经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在百年历史的时间轴里,我们隔空对话:1921年7月,那是一个注定被历史

永久铭记的年月,那一年,世界上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在全世

界传播,中国共产党从内忧外患中站了出来,7月23日,一大的召开,有如一轮

红日照亮了革命的征程,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之势,“开弓没有回头箭,落子无悔

大丈夫!”革命的前路,虽披荆斩棘,历尽霜露,但却毅然奋起,砥砺前行。那

天之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将久垂的头颅抬起,灯明眼亮,我们信心满满,

大步向前!是日,不能忘。

岁月峥噪,不忘初心。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7年的一国两制,我们诞生了中国力量、中国速

度,在时间与坎坷中接受的考验,都成了我们的徽章。历史在记录事件的同时,

也勾勒出一种精神。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o

全党全国人民继而砥砺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一步一个脚印的

踏实,才有了我们幸福生活的跟随。如此这些,辙痕道道,每一次启程都记录着

辉煌的百年。是日,不可忘。

时光荏苒,步履不息。

跻身于新时代的光辉与荣耀,2021年亦将被历史记录,这一年,是中国共产

党建党100周年。这10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被侵略和战争侵耗、肆虐

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国家,终于摆脱了百年的坎坷与磨难。奔跑的雄狮终于发出

了它的威武之吼!是日,不可忘。

而今,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破茧而出,中国的传奇之路就需要我们这一代青

年的共同努力。

“笃行如初,行稳致远”。建党百年,是百年的孤独与沧桑巨变,是百年的

坚守与初心不忘,如今,继往开来。中国又一次在通往发展的新阶段的路口启程

了。我们,一直在路上。

4.[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等待,用来形容地铁站的风景是最好不过的。这里,每一辆列车都像城市的

一根血管,每一个乘坐列车的乘客,则是匆匆的过客。等地铁时,会发生这样那

样的故事;在这个行人聚集的地方,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体现人文情怀的作文题。等地铁,能够对生活进行调整。不轻松的

心可以在等待中变得轻松,不快乐的心可以在等待中变得快乐。不去抱怨地铁站

的拥挤与嘈杂,一辆列车驶过,带走的是各种各样的心情,留下一段温馨美好的

回忆。

写作这一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等待,是一种心情。等待中,思维会发散到很远的空间里,会想到一些愿

意想或者不愿意想的对象,会想到一些现实或者不现实的内容。地铁站,等地铁,

很容易看到各种各样的表情。每一种表情,都承载着丰富的内心情感。

2.等待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