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考前押题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①,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②,长价于薛、卞③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节选自李白《与韩荆州书》)【注】①刍荛:指草野之人,此处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②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③薛:薛烛,善相剑。卞:卞和,善识玉。材料二: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燕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节选自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则将狂□A奔尽□B气□濡□手足□焦□毛发□求之□雨不辞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指仰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承天景命”的“景”意思不同。B.图,指考虑,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意思相同。C.诚,指如果,与《六国论》中“诚不得已”的“诚”意思不同。D.向,指先前,与《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的“向”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韩荆州像周公那样重视人才,天下的人才都愿意投奔到他的门下,他们一旦被韩荆州引荐,身价立刻提高十倍。B.材料一中李白自述籍贯、经历和才干,表示虽然自己身材不高大,但是心志远大,王公大臣都赞许他的气概和道义。C.材料二中,韩愈说明自己的艰难处境,如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已经向宰相求助过,但是宰相还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D.材料二中,韩愈认为,一个人如果陷入水火之中,一定会大声疾呼向周围的人求救,而周围的人也一定会对他伸出援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4分)(2)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4分)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写信给当权者,希望得到引荐,但两则材料的语气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10.CEG(原文标点为: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11.C(文中的“诚”指确实,与《六国论》中“诚不得已”的“诚”意思相同。)12.D(“一定”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可知如果周围的人是想要他死的人,深陷水火之中的人未必会向他呼救,而周围的那个人也未必会救他。)13.(1)您不因为自己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贫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门客中就会有毛遂那样的人物。(“以”,因为,1分;“骄”,傲视,1分;“忽”,轻视,1分;句意1分)(2)于是又斗胆地将自己置于那无法预料的责备之中,再次给您写信,以求说完我的意见,并希望从您那儿得到指示。(“复”,又,1分;“测”,预料,1分;“毕”,使完毕,说完,1分;句意1分)14.①材料一中,李白对韩荆州语带逢迎,同时也满怀自信。②材料二中,韩愈对宰相略有抱怨,并抱有急切的期待。(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给3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听到天下那些谈议的士人聚集在一起时说:“活着用不着一定要封为万户侯,只希望能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您竟会让人景仰倾慕到这种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的事情,使得四海之内的豪杰俊士都来投奔到您的门下,而一旦被您接待引荐,就如同登跃龙门,立即身价提高十倍!所以那些如龙蛰伏、如风散逸的有才之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名声,确定身价。您不因为自己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贫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门客中就会有毛遂那样的人物。假如我能脱颖而出,那我就是毛遂了。我,本是陇西的平民,如今流落在楚汉一带。我十五岁就爱好剑术,从那时起到处谒见州郡长官。三十岁时始成文章,已多次拜访达官贵人。我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心志却在万人之上。王公大人都赞许我的气概和道义。这些都是我以前的心情和行为,怎敢不向您倾吐呢?至于写成的诗文,已积成一卷卷地放着,那是很想烦您过目的,只怕这种雕虫小技,不合您的心意。假如蒙您赐恩,想要观阅我的拙文,那就请赐予纸笔,加上抄写的人,这样,我就回来打扫静室,誊写后献上。或许能像青萍宝剑、结绿美玉那样,在薛烛、卞和门下提高它们的价值。希望您能推恩于我这样地位低下的人,多多给予奖励称誉。请您加以考虑。材料二:前些日子曾向您上呈一封书信和我所写的文章,此后恭候您的指示已有十九天了,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心中惶恐不安,不敢擅自离去,却又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又斗胆地将自己置于那无法预料的责备之中,再次给您写信,以求说完我的意见,并希望从您那儿得到指示。我听说,陷入水火之中的人在向人求救时,并不是由于那人与自己有什么父子兄弟的慈爱之情,这才向他呼喊并指望他来救。而是希望他身边的人,即使是与自己有过仇恨的,但如果还不至于想要自己死掉,那都将大声疾呼,盼望他同情和解救自己。而身边那个人,听到呼救声,看到这危险的情形,也不是由于他与自己有什么父子兄弟的慈爱之情,这才去救援他。即使有些仇恨,只要是还不到想要他去死的地步,那都将拼命奔跑,使尽力气,即使沾湿手脚,烧焦毛发,为了救他也在所不辞。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他的处境实在危急,他的心情实在可怜啊!我勤勉地学习,努力修养自己已经有好多年了。我不去考虑道路崎岖还是平坦,前进不止,以致陷入窘迫困厄的水火之中,这处境真是又危险又急迫的了,我已大声疾呼过了,阁下想必也已经听到看到了吧!您是准备去救援呢,还是坐视不救?如果有人来对阁下说,有人看到别人被水淹被火烧,明明有可救的办法却终于没有去救,那您会认为他是仁人君子吗?不是这么认为的话,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仁人君子所应该引起同情之心的了。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考前保温卷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节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材料二:夜绩《汉·食货志》云:“冬,民既入,妇人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注谓每日又得半夜,为四十五日也。然则农之宵尔索绚,儒之短檠夜诵,岂可少哉!胡澹庵书遗从子维宁曰:“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加,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体欲其日强,行欲其日见,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章。以为未也。”又曰:“日知其所亡,日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躬怠焉。其爱日如是足矣,犹以为未也……夜者日之余也,吾必继晷焉,灯必亲,薪必然,膏必焚,烛必秉,蜡必濡,萤必照……呜呼!如此极矣,然而君子人曰,终夜不寝,必如孔子,鸡鸣而起,必如大舜,坐以待旦,必如周公,然则何时而已耶?范宁曰:‘君子之为学也,没身而已矣。’”(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固A以无能B自处C而不求上人D人E果遂以彼为F无能G有弗敬H尚之者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鄙,指轻视,看不起,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鄙”意思不同。

B.从事,指致力于,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从事”意思不同。

C.书,指写信,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乐琴书以消忧”的“书”意思相同。

D.鸡鸣而起,指鸡打鸣就起床,与成语“闻鸡起舞”都是形容奋发勤恳之状。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王守仁教导学生无论天资聪慧还是愚钝,都应谦逊低调,勤奋好学,意志坚定,学人长处,察已短处,忠诚平和,表里如一。

B.材料一通过假设将“虚而为盈,无而为有”之辈与“勤学好问,谦逊低调”之生进行对比,得出“君子应当勤于治学”的结论。

C.材料二冬季农闲夜晚,妇女纺麻织布,农夫制作绳索,相当于每天多出了半天做事,那么读书人挑灯夜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D.材料二通过胡澹庵在信中对侄子谆谆教导的事例,意在呼吁后辈以先贤为榜样,论证“君子之为学也,没身而已矣”的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日知其所亡,日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躬怠焉。

14.两则材料都谈及青少年求学,在内容方面有同有异,请简要比较分析。(3分)

二、(一)【命题意图】本题两则材料,一则节选自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里面明确提出学生求学的基本条件:勤奋谦逊、踏实低调,而材料二里运用类比和事例论证,告诫读书人应该珍惜光阴、学无止境。两则材料都是旨在引导学生如何求学,对今天青少年求学应有启示反思。

10.CD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①虚词“而”表递进,为断句标志;②“人人”叠词中间断开,第一个“人”做上一句宾语,第二个“人”做下一句主语;③“敬尚”同作动词,H不能断开,以此推断,应从G处断开。

译文理解: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乐琴书以消忧”中的“书”做动词,意为读书。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据原文“冬,民既入,妇人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然则农之宵尔索绚,儒之短檠夜诵,岂可少哉!”可知,应是农夫制作绳索、读书人挑灯夜读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3.【答案】(1)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作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4分。关键词“游”“高”“抑”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若关键词中有错别字,该关键词不得分)

(2)(古代的君子)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天看见过去所看不见的东西,一天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身心懈怠之意。(4分。关键词“日”“亡”“息”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若关键词中有错别字,该关键词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中关键词:(1)游:求学。高:上选。抑:低调。(2)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亡:通“无”,没有。怠:懈怠。

14.【答案】相同:都强调治学应勤奋。

不同:材料一还强调学习以谦逊有礼、意志坚定为首要条件。

材料二侧重于珍惜时间、学无止境。(3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每点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从“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可看出王守仁认为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要跟随其求学,要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材料二中“儒之短檠夜诵,岂可少哉!”“君子之为学也,没身而已矣”可知,君子治学须得夜以继日、珍惜时间、勤奋积累、学无止境。

【参考译文】

材料一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作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轻视看不起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致力于治学了。

材料二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食货志》上说:“到了冬季,农民忙完了农事都返回家里,妇女们接着不分昼夜地从事纺织工作,女工们每一个月可以工作四十五天。”东汉的服虔在注释中说:每天多工作半夜,这样累计起来,就等于每月得到四十五天的工作日了。既然这样,那么农夫在夜间制作绳索,读书人在夜里点上小灯读书学习,怎么能缺少呢!胡澹庵写信给侄子维宁说:“古代的君子,学到的东西想要它每天增长,善行想要它每天增加,美德想要它每天生发,自身想要它每天省察,身体想要它每天强壮,行动想要每天都看得见,内心想要每天都能更美善,大道想要它每天彰明,(即便这样)仍然觉着做得还不够。又说:(古代的君子)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天看见过去所看不见的东西,一天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身心懈怠之意。他对待时间竟达到这种地步本应是足够了,仍然觉着做得还不够。夜,是白天的延长,我一定会夜以继日,一定要掌灯,一定要燃起薪,一定要焚上油膏,一定要举起蜡烛,一定要润泽蜡油,一定要萤火烛照··唉,像这样,做到了极点了。然而才德出众的君子说:整夜不睡觉,必定像孔子那样;鸡打鸣就起床,一定像大舜那样;坐在那里等待天亮,必定像周公那样。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停止呢?范宁说:‘君子治学,生命没了才停止罢了。’”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高三5月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太宗曰:阴阳术数,废之可乎?靖曰:不可。兵者,诡道也。托之以阴阳术数,则使贪使愚,兹不可废也。太宗曰:卿尝言天官时日①,明将不法,者拘之,废亦宜然。靖曰:纣以甲子日亡,武王以甲子日兴。天官时日,甲子一也。殷乱周兴,兴亡异焉。由此言之,可废明矣。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神言:“燕可破。”单于是以火牛出击燕,大破之。此是兵家诡道。天官时日,亦犹此也。太宗曰:田单托神怪而破燕,太公焚蓍龟而灭纣;二事相反,何也?靖曰:其机一也,或逆而取之,或顺而行之是也。昔太公佐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鼓毁折。散宜生欲卜吉而后行。太公以为腐草枯骨无足问。然观散宜生发机于前太公成机于后逆顺虽异其理致则同。臣前所谓术数不可废者,盖存其机于未萌也。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材料二:武王伐纣,过隧斩岸,过水折舟,过谷发梁,过山焚莱,示民无返志也。至于有戎之隧,大风折旆。散宜生谏曰:“此其妖欤?”武王曰:“非也,天落兵也。”风霁而乘以大雨,水平地而啬。散宜生又谏曰:“此其妖欤?”武王曰:“非也,天洒兵也。”卜而龟熸。散宜生又谏曰:“此其妖欤?”武王曰:“不利以祷祠,利以击众,是熸之已。”故武王顺天地,犯三妖,而禽纣于牧野,其所独见者精也。城濮之战,文公谓咎犯曰:“吾卜战而龟熸。我迎岁,彼背岁。彗星见,彼操其柄,我操其标。吾欲无战,子以为何如?”咎犯对曰:“卜战龟熸,是荆人也。我迎岁,彼背岁,彼去我从之也。彗星见,彼操其柄,我操其标,以扫则彼利,以击则我利。且吾以宋、卫为主,齐、秦辅我,我合天道,独以人事,固将胜之矣。”文公从之,荆人大败。(节选自《说苑·权谋》)注释①〔天官时日〕天官,指天文,即日月星辰等天体的分布、运行与变化。古人认为天体变化与人间百事有对应关系。时日,指年、四季、月、日、时辰,古人认为时日与人事相关。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观A散宜生B发机C于前D太公成机E于后F逆顺G虽异H其理致I则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诡,指欺诈,与《苏武传》中“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的“诡”意思相同。B.龟,龟甲,占卜所用之物;与成语“龟玉毁椟”“龟鹤之年”的“龟”意思相同。

C.岁,指木星,木星约十二年绕黄道一周,古人将黄道分为十二次,行一次为一年。

D.操,持、拿着,与《鸿门宴》中“良问曰:‘大王来何操’”的“操”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样是在甲子日,纣王死去,武王兴起,对于不同的人,吉凶是不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李靖认为天官时日应该废除。

B.太公随武王伐纣,经过牧野时遇到雷雨,军旗、战鼓被损毁,散宜生想要占卜吉凶,太公认为此事不必询问腐草枯骨。

C.武王攻打纣王,通行后将水边高地、船只、桥梁等都毁掉,以此向百姓显示意志;大风吹断军旗,他认为这是上天在帮助自己。

D.晋文公认为晋军处于彗星末梢,想要撤军;咎犯逆转思路,认为这预示着楚军处于不利地位,并以此说服了晋文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前所谓术数不可废者,盖存其机于未萌也。

译文:

(2)故武王顺天地,犯三妖,而禽纣于牧野,其所独见者精也。

译文:

14.两则材料中提到的“人事”的内涵是什么?对人事与术数或天道的关系,二者有怎样共同的认识?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0.参考答案DFH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为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发机于前”“成机于后”句式相同,故D、F处应断开。“逆顺虽异”“其理致则同”两者之间比较异同,且构成转折关系,故H处应断开。

11.参考答案B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含义和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龟鹤之年”的“龟”指乌龟,象征长寿。二者意思不同。

12.参考答案D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咎犯逆转思路,认为这预示着楚军处于不利地位,并以此说服了晋文公”错误,由“以扫则彼利,以击则我利”可知,谷犯认为楚人在“扫”这一方面是有利的;由“且吾以宋、卫为主,齐、秦辅我,我合天道”可知,说服晋文公的,除了对彗星的解读外,还有现实的军事支撑。

13.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思路点拨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关键词语,要善于根据知识积累和上下文意思进行推断。如第(1)句中的“萌”,可译为发生,开始;第(2)句中的“禽”,同“擒”,可译为擒获、捉住。句意方面,要注意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翻译。为使语句流畅,要对省略的部分进行补充,对特殊句式的语序进行调整。

参考答案(1)我之前所说的阴阳术数不可废除,是因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把握住了时机。(关键词“萌”及判断句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所以武王顺应天地,冒着三种凶兆,而在牧野擒获纣王,他的独到见解是很精妙的。(关键词“禽”“精”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3w

14.0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一“臣前所谓术数不可废者,盖存其机于未萌也。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材料二“我合天道,独以人事,固将胜之矣”中的“人事”与“术数”“天道”相对,指人为的努力。材料一认为术数可以“存其机于未萌”,材料二认为要“合天道”,但二者都认为要想成功、取胜,主要靠“人事”。

参考答案:①“人事”指人的作为。(1分)②二者都认为可以利用阴阳术数或天道分析形势,创造机会。但要取得成功,主要还是靠人为的努力。(2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宗说:阴阳和方术,废除它们可以吗?李靖说:不可以。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的方法。依托阴阳方术,就可以驱使那些贪婪、愚昧的人,所以这是不可以废除的。太宗说:你曾经说过天官时日,聪明的将领是不会效法的,昏昧的人会局限于此,废除它们也是应该的。李靖说:纣王在甲子日死去,武王在甲子日兴起。天官时日,都是甲子。殷商动乱而周朝兴起,兴亡不一样。由此看来,(天官时日)可以废除是明确的。然而田单被燕国围困的时候,他命令一个人假扮为神,祭拜并且祭祀他,神说:“燕国可以被击破。”田单于是用火牛车攻击燕国,打败了燕国。这是军事家的欺诈之道。天官时日,也是像这样的。太宗说:田单假托神怪而打败燕国,太公烧掉草和龟甲这些占卜用的东西而消灭封王;两件事情是相反的,(却都成功,)为什么呢?李靖说:他们的时机是一样的,只是有的逆转时机而行动,有的顺应时机而行动罢了。过去太公辅佐武王到牧野,遇到雷雨,军旗战鼓被损毁。散宜生想要先占卜吉凶然后再行动。太公认为这不值得去询问腐草枯骨。这样来看,是散宜生发现征兆在前,太公成就机会在后,逆转还是顺应时机,虽然不一样,它的情理却是相同的。我之前所说的阴阳术数不可废除,是因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把握住了时机。至于它的成功,就在于人为了。材料二:武王攻打封王,过了通道就削平水边高地,过了河就毁掉船只,过了山谷就拆毁桥梁,过了山地就焚烧山草,以此向百姓显示决不败返的意志。经过有戎的通道时,大风吹断了旗帜。散宜生进谏说:“这是凶兆吧?”武王说:“不是,这是上天(为我们)降下兵器。”风刚停不久,接着又降下大雨,大水遍流,道路闭塞不通。散宜生又进谏说:“这是凶兆吧?”武王说:“不是,这是上天在洒水洗刷兵器。”占卜时,龟甲消失。散宜生又进谏说:“这是凶兆吧?”武王说:“这虽然不利于祭祀,却利于攻击众敌,这是龟甲消失的意思。”所以武王顺应天地,冒着三种凶兆,而在牧野擒获纣王,他的独到见解是很精妙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对咎犯说:“我占卜战争的结果,但龟甲消失了。我军面对木星,楚军背对木星。彗星出现,楚军拿着彗星的柄把,我军拿着彗星的末梢。我不想打这一仗了,你认为怎么样?”咎犯回答说:“占卜战争而龟甲消失,说明楚国将要失败。我军面对木星,楚军背对木星,说的是楚军要逃走,我军将追赶他们。彗星出现,楚军拿着彗星的柄把,我军拿着彗星的末梢,(如果)用于扫除则楚军有利,(如果)用来进攻则我军有利。况且我军以宋、卫国两国为主要盟友,齐、秦两国辅助我们,我军符合上天的意旨,只有凭借人事,一定可以战胜楚军。”晋文公听从了他的话,荆人被打得大败。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仿真模拟大联考三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寄欧阳舍人①书[宋]曾巩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②。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③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④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欧阳舍人:欧阳修。②严:尊敬。③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④兼胜:都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先祖之言A行卓卓B幸遇C而得铭D其公E与是F其传世行G后无H疑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人,泛指朝廷近侍属官,宋代舍人主管中书六房,文中指欧阳修。B.“或纳于庙”与“或命巾车”(《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或”意思不同。C.本,指依据,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本”意思不同。D.里巷之士,指平民百姓。“里”泛指狭长的小街道,“巷”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认为,铭与史的内容与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记录人物的美德懿行,以显扬自己,流传后世。B.曾巩认为后世碑铭有的不可信,因为有的死者子孙过分美化先祖,而作铭者不好拒绝死者子孙的请托之情。C.曾巩认为,一个优秀的碑铭作者是难得一遇的,这样的人常常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可能出现一个。D.曾巩为了感谢欧阳修为自己先祖撰写了碑铭而作了这篇文章,并认为先祖的碑铭一定会流传下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4分)(2)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4分)14.曾巩认为一个优秀的作铭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请简要说明。(3分)10.BD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里”与“巷”的理解反了。“里”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巷”泛指狭长的小街道。1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曾巩认为,铭与史的内容与意义是一样的”错误,铭与史的内容与意义并不相同。13.(1)如果那个人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原因。(2)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苟”译为“如果”;“何有”倒装句,译为“有什么”;“所以”译为“……的原因”。第(2)小题的关键点:“畜”通“蓄”,意思是“积聚、积蓄”,“畜道德”引申为“道德高尚”;“无以”译为“不能”;“岂……哉”译为“难道……吗”。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①作铭者要有高尚的道德,能明辨是非、不徇私情,创作内容要公正、正确。②作铭者要有高超的写作能力,善于写文章,文辞要精美。(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相关文字,归纳概括即可。【参考译文】之所以铭志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大概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个人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原因。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使生者能借此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而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的,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诫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想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依据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人情上就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词。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的人,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平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然而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够明辨善恶而不被迷惑,公正评论而不徇私情呢?不被迷惑和不徇私情,就公正而且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像先生的道德与文章,真算得上是几百年间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而得以写成碑铭,铭文公正与正确,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河南省信阳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经侯往适魏太子,左带羽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坐有顷,太子不视也,又不问也。经侯曰:“魏国亦有宝乎?”太子曰:“有。”经侯曰:“其宝何如?”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之宝也。”经侯曰:“吾所问者,非是之谓也,乃问其器而已。”太子曰:“有。徒师沼治魏而市无豫贾,郄辛治阳而道不拾遗,芒卯在朝而四邻贤士无不相因而见。此三大夫乃魏国之大宝。”于是经侯默然不应,左解玉具,右解环佩,委之坐,然而起,默然不谢,趋而出,上车驱去。魏太子使骑操剑佩逐与经侯,使告经侯曰:“吾无德所宝,不能为珠玉所守;此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无为遗我贼。”于是经侯杜门不出,愧死。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众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曰:“去车!”魏文侯御廪灾文侯素服辟正殿五日群臣皆素服而吊公子成父独不吊。文侯复殿,公子成父趋而入贺,曰:“甚大善矣,夫御廪之灾也。”文侯作色不悦,曰:“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箧椟。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叹曰:“善!”(节选自《说苑·反质》)10.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魏文侯御[A]廪灾[B]文侯素服[C]辟正殿[D]五日[E]群臣皆素服[F]而吊[G]公子成父[H]独不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往、至,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不同。B.豫,通“预”,预先,事先,与《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的“豫”意思相同。C.贼,祸害,“遗我贼”即给我留下祸害,与“盗贼”“窃贼”中的“贼”意思不同。D.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后来也可指恢复帝制,如“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太子故意偷换概念,将经侯所问的“宝”“器”理解为美德和人才,显示出对国家实力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让经侯无地自容,甚至因此羞愧而死。B.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