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

表现方式。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

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

故事化"时代。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

本质的区别。

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

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

是主观情感。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

基础是"事实"。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

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

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

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

物形象。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

的感情判断色彩。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

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文学

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

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

可能发生的事。"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

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

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

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

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

意识和情感的宣泄。

而新闻叙事则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满足受众的各种信息需求

为己任。叙事主题不再是凸现个人化的、侧重个人内心活动的方面,而

是投射、指向社会化的主题。如《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说的

是山东省兖州市2006年探明一个储量为2亿吨的大煤田,是继续吃子

孙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博取眼前的实际利益、赢得个人升迁的祛码,

还是着眼长远、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兖州市决策者保持清醒头

脑,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一一封存2亿吨煤田。作者深入现场采访,生

动地展示了决策中的矛盾与冲突,在波澜起伏的叙述中,传达了科学发

展理念。

文学叙事要求其人物、故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

实上的真实性。一部非凡的文学作品总是伴随着一个或数个性格鲜明的

人物,如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高老头、冉•阿让、卡西莫多等,这些人

物形象可能完全属于虚构,但他们表达了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各类性格

形象。但这并不否定文学作品中真实人物的存在,而是这些真实人物在

作品中的语言、行为完全是叙事者根据某种逻辑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

说,文学叙事中的故事、人物,要求在叙事风格上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

发展和故事的逻辑性演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但不具有

存在的必然性。

而新闻报道中涉及的具体故事、人物则完全没有虚构的空间,真实

性是新闻叙事的首要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纪实是新闻文本的根本

特征。当然,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构常常需要当事人的叙述,当事人一

些偏于主观的叙事可能带有个人回忆的误差和情感,记者此时需要引导

叙事的走向,但不允许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想象力和编排情节能力

是文学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但在新闻叙事中是大忌。

文学与新闻的区别在于,文学是塑造典型形象,新闻是重现特定形

象。所谓"重现特定形象",即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那么个人,那么件事,

那么处景,你经过选择,把它如实记录下来。文学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

实,新闻通过新鲜的事实反映现实;文学要求典型形象忠于时代,新闻

要求报道中的典型忠于事实,通过事实反映时代。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

义,新闻以真实为生命,因而拒绝虚构。而文学允许虚构,即文学可以

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创造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也就是说,文学可

以塑造典型,而新闻只能选择典型,即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这些人和事又必须是新鲜的、特殊的、有着广泛社会意义的。由此可见,

虚构与否,是新闻与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摘编自方毅华《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多重审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

闻叙事和文学叙事的基础不同,前者以“事实”为基础,后者以“母题”为基础,

相比较而言,“母题”比“事实”更具感情色彩。B.文学作品通过虚构故事,

并借助感性叙事,以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但情节安排上也需要理性地

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C.为了让新闻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新闻记者在理性地

用客观事实来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感性的描写与刻画。D.新

闻记者在采访时可以引导叙事的走向,以免当事人在叙述时因主观因素而将个人

情感代入叙事中,进而影响新闻叙事的真实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受到

商业化趋势的影响,新闻报道也“故事化”了,但作者认为,新闻叙事与文学叙

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新闻叙事还是要以真实为第一要义。B.因为文学叙事主题

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相反,新闻叙事则

以满足受众的各种信息需求为己任。C.新闻《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的

作者深入现场采访,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决策者做决策时的矛盾与冲突,反映了

一个社会化主题。D.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高老头、冉•阿让等人物形象可能

是虚构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也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第二部分的观点的一项是()(3

分)A.小说《祝福》中所叙述的事件和人物都是鲁迅先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

和看到的不同人物遭遇的综合体,并加上了作者艺术的情感渲染。B.新闻《见

证生命的奇迹一一69名矿工兄弟成功获救现场直击》以现场直击的形式记录了

脱困矿工、救援人员以及现场所有人的激动、喜悦和感动。C.法国作家大仲马

在路易十四、黎塞留红衣主教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也仅仅是通过历史

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推断这些人物应该有的语言和行为。D.新闻《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用“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三句话就概括了

解放军渡江时的自然环境、英勇气势和宏大规模。

4.根据原文第二部分内容,对下面表格中作品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作品名称简介

《窦娥冤》中国四大悲剧之一

《"探界者”钟扬》人物通讯

《镜花缘》百回长篇神魔小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百年孤独》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A.《窦娥冤》中的窦娥在现实中不具有存在的必然性。

B.《“探界者”钟扬》中的钟扬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C.《镜花缘》

中的主人公唐敖完全是作者根据个人喜好塑造的典型形象。D.《奥斯维辛没有

什么新闻》与《百年孤独》,一者纪实,一者虚构。

5.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文学作品《祝福》的文学叙事特点,并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题。伞兵与卖油郎徐则臣

范小兵跳伞的时候把左腿给摔断了。

那天早上吃过早饭,他想等老范出门卖酱油后就到我家拿钱,可是

老范吃完饭一点没有要走的意思。老范说,他要等扎下的小商贩来买完

酱油再走。范小兵不知道要等多久,就扯个幌子去了我家,又抱着钱箱

(我借给范小兵偷偷攒钱用的)去找那几个要卖衣服给他的人。整个上

午他都在外面转悠,我不知道他打开钱箱是什么表情。或者是一件一件

地买,直到最后才发现钱不够了?不知道。反正他只买到了帽子、鞋子

和皮带。

我问母亲:"他拿走箱子后又来过我家没有?"

母亲说:"来我家干什么?"

①我松了一口气。可是范小兵他为什么不找我问一问?这个问题我

一直都没想通。那个钱箱子他以后再也没有还给我,为什么不还?我不

知道,也不敢去知道。此后我们谁都没提钱箱子的事。当然,那十三块

钱(范小兵存放在我家里的)我也没有拿去买军装,我把它们夹在一本

书里,藏在隐秘的地方,一直藏着、中途曾变换过几个地方,后来我都

记不起到底藏到了哪里。最后彻底找不到了。

钱丢了也没影响范小兵全副武装地跳伞,他偷了老范的军装。

老范是退伍的战斗英雄,但他反对儿子当兵,说:"当兵,当兵,当

什么兵!好好看书,上不好学就回来卖酱油「'范小兵说:"我不卖酱油,

我要当兵。"

他把帽子、鞋子、皮带和降落伞都藏在屋后的草垛里,开了门回家

偷衣服。当时已经是半下午,老范早就出去卖酱油了,是个安全时段。

当他把衣柜合上,一抬头看到老范背对着他站在窗户外收衣服。范小兵

慌乱地把军装塞到床底下,然后站起来说:"爸。"

老范转过脸找了半天才看见他。"你在家啊?"老范说,继续收衣服,

"我还以为你出去了。过来搭把手,把衣服拿进屋。"

范小兵来到院子里,说:"今天回来这么早?”

"卖完了就回来了。"

范小兵趁老范去饮牛的工夫把军装藏到草垛里。

第二天上午,范小兵穿上父亲肥大的军装,把袖子和裤腿卷了好几

道,②用八一皮带束住晃晃荡荡的上衣。范小兵穿军衣戴军帽,英姿飒

爽地站在乌龙河的放水闸顶上,看上去就是一个英雄。闸底下围了一群

像我一样做梦都想当兵的少年。放水闸顶离下面水边的平地至少高十五

米,是我们那里能找到的落差最大的地方,没有比那里更适合跳伞了。

后来我听村长的儿子毛小末讲,范小兵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在

跳下去的一刻喊什么口号,他甚至连一点声音都没出。他说,范小兵站

到闸顶的时候低头对他们说,只有没见过世面的人才会在跳伞的时候大

喊大叫,真正的伞兵都是一声不吭地跳的,有什么好喊的呢?伞兵跳伞

就像木匠做板凳一样正常,拿起刨子就喊岂不是要累死?范小兵还说,

站在高处往下看,感觉真是好极了,他觉得浑身都热了起来,就像煮沸

的水一样,他都能听见身体里咕嘟咕嘟冒泡泡的声音,他太想飞了,像

老鹰和麻雀那样自在地飞。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就跳了下去。

毛小末说,没想到降落伞飘下来的时候那么好看,慢悠悠的,想下

来又不想下来,简直都没法相信它是由一条花床单做成的。像一朵花,

也像一颗五彩的大蘑菇。范小兵降落的时候也好看,他从容地转着圈。

大衣服里灌满了风,如同巨大的花气球下坠着的一个军绿色的小气球。

毛小末说,真的,如果不是半路上摔下来,他比伞兵还伞兵。

问题是,半空中范小兵摔下来了。那天正好风大,风拼命地顶起伞

盖,交叉绑在四角的两根紫穗槐枝条中的一根突然折断,降落伞的两个

角裹到了一起,接着另一根枝条也断了,四个角裹到了一起,整个降落

伞裹成了一条乱七八糟的装着风的大麻花。离平地五米左右的时候,③

范小兵像萝卜一样栽下来。毛小末他们都没来得及叫出来,范小兵就摔

到了水泥台阶上。那些台阶从河堤上修下来,为了方便人取水的、坚硬

而且棱角分明。范小兵结结实实地掉在上面,左边的小腿骨垫到了台阶

角上。毛小末他们叫起来,范小兵也叫了起来。

接下来是听我父亲说的,他和老范一起把范小兵送到了镇上的医院。

父亲说,在车上老范哭得可伤心了,一手稳住儿子的伤腿,一手捶打自

己的脑袋。老范说都怪他,都怪他,他当时要是不让范小兵拿他的军装

就不会这样了,他看见了。父亲说,这个老范。

④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是一个自由漂游的人。大学毕业后教过几年书,又上了几

年学,现在什么也不做。东飘西荡跟着风乱跑。我没当成兵,一天都没

当过。高考前军检被刷下来了,平足。范小兵也没当成兵,更不要说伞

兵。现在他是一个痛子,一个孩子的父亲,整天推着独轮车到处卖酱油。

儿子五岁,名字叫大兵。这名字是范小兵给取的,刚开始遭到所有亲友

的反对,当爹的才叫小兵,儿子怎么能叫大兵?范小兵坚持住了,所以

现在大兵还叫大兵。这些我都是听我妈说的,我长年不回家,都是从和

家里通电话和通信中知道的。

前段时间,我难得回了一趟家,站在院子里看着墙边的桑树发呆,

母亲在门口喊我过去。她说小兵过去了。我伸着脖子朝巷子里看,范小

兵已经走到了巷子的尽头,推着独轮车,身体忽高忽低地走,上身挺得

直直的。和他一样挺直上身的是跟在车旁的儿子,五岁的大兵,不仅腰

杆直,两只手也甩得有力,每一步都把脚尖踢起来,就像一个军人正步

走过阅兵台。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小

兵趁老范出去卖酱油时回家“偷”老范的旧军装,不想老范比往常回家早,不过

老范没怎么在意范小兵在家的原因。B.站在放水闸顶上的范小兵看着脚下围观

的少年,觉得热血沸腾,说大家没见过世面,自己要像真正的伞兵一样一声不吭

地跳伞。C.面对范小兵因跳伞而导致骨折一事,作为父亲的老范非常自责,他

觉得如果阻止儿子“偷”军装,儿子就不可能骨折了。D.从范小兵不顾亲友反

对给儿子取名为大兵、范大兵走路的姿势像一个军人等细节,不难发现范小兵已

把自己的当兵梦寄托在儿子身上。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

子①中“松了一口气”照应上文的猜想,突出了“我”不用还钱的轻松。B.句

子②中“晃晃荡荡”既凸显了军装的肥大,也暗示了范小兵身材瘦小。C.句子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栽”字形象地写出了范小兵摔下来的情景。D.句子

④在结构上总括上文,由对往事的回忆自然地引出下文对现实的描写。

8.小说题目中的“伞兵”与“卖油郎”是并列关系,但作者为什么详写“伞兵”

而略写“卖油郎”?(5分)

9.小说交替运用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

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迎昏是违,伏机自触。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对

日:"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日:"易牙烹其子

以谦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

何有于君?"公又日:"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日:"人之

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日:"常之巫审于死生,

能去苛病,犹尚可疑耶?"对日:"死生,命也;苛病,天也。君不任其

命守其本而恃赏之恶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

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耶?"对日:"人之情非不爱其

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日:"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

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日:"仲父不亦过乎?”于是皆复

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日:"公将以某日薨。"(边批:

所谓无不为也。)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

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①下卫。公闻乱,慨然叹,

涕出,日:"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评注〕昔吴起杀妻求将,鲁人潜之;乐羊伐中山,对使者食其子,

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夫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也。

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有宠。良妻亡,上(英宗)每慰问。适数日不

出,上问及,左右以新娶对。上怫然日:“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

我耶?"杖而硫之。

宣德中,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效用内廷。上(宣宗)日:"此人

巳三品,更欲何为?自残希进,下法司问罪。"

噫!此亦圣人之远见也。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明智部•见微知著•管仲》)

【注】①社四十:二十五户为一社,"社四十"就是一千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君不任A其命B守其C本D而恃E常之巫F彼将以此G无H不为

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彼,指那些,与《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中的“彼”意思不同。B.远,

指疏远,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远”意思不同。C.仲父,

指伯父,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说“父之弟曰仲父”,文中即此意。D.何

为,指做什么,“而今安在哉”中的“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

公认为不能怀疑易牙,因为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烹杀了,但管仲觉得,如果一个人

连他的儿子都忍心烹杀,对君王就没什么(不忍心的)。B.易牙、竖刁、常之

巫、卫公子启方等人被赶走后,齐桓公吃饭不香甜,内宫不安定,疾病缠身,朝

政松散,随后就把他们全都召了回来。C.齐国宫廷因发生叛乱而导致宫外的人

无法进入宫内,齐桓公知道后,慨然叹息,流着眼泪,并说管仲这个圣人有远见。

D.冯梦龙认为,吴起为了谋取将领之位而不惜杀死自己的妻子,乐羊也忍心吃

了有他儿子的肉的汤,他们都是难以预测之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桓公往问之,曰:

“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2)上怫然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

我耶?”杖而疏之。

14.与明英宗、宣宗相比,同是君王的桓公存在哪些不足?(3分)(二)古

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渔家

傲欧阳修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①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

花开末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报。催昏晓。

长安城里人先老。

【注】①红粉:女性化妆用的脂粉,此处用"红粉"代指美女。②九门:

指都城的城门,依照古制,天子所居之所有九门。此处用“九门”代指京

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用红色涂料涂墙,故称"丹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暖

日迟迟花袅袅”交代了时间,描绘了春暖花开之景,为青年男女出游赏花做铺垫。

B.词的上片描写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游人开怀畅饮的场景,也暗写了词人的人生

感怀。C.帝王所居禁城的滴漏声和击鼓报时的钟声,“催”着日出日落,“催”

字运用了拟人手法。D.词上片笔调轻快,下片则显得沉重,上下两片形成鲜明

对比,突出了词人矛盾的心理。

16.“长安城里人先老”一句传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师说》中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

也不一定能超过学生,这是因为“,"。

(2)欧阳修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以相思之苦写物是人非之意,而李

煜《虞美人》中的“,”两句以猜想

之词写物是人非之感。(3)“江”和“月”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

人喜欢将这两个物象组合起来,共同营造某种氛围,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来,关于"吸氧比喝咖啡还提神”的话题引发热议。在社交媒体上搜

索"吸氧"关键词发现,不少网友尤其是学生、备考生分享了自己使用制

氧机或者便捷式氧气瓶的经历,①,但也有人表示效果不大。

健康人群是否有必要吸氧?专家认为,对于健康的人来说,空气里

的氧含量足够人们使用。除了一些特殊病患需要供氧外,②。网络

上流传一些使用者"吸氧后提神”的感受,应该只是心理作用。

专家表示,“吸氧提神”的说法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如果长期大量

吸氧,就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引起一定的伤害。长期高流量吸氧可能导致

氧中毒,导致使用者出现恶心、胸痛、呕吐,以及较为严重的胃肠道反

应等不良症状。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对脑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反而会导

致身体机能下降。

近年来,家用制氧机也受到不少关注。但专家表示,消费者要根据

实际需求选择购买制氧设备,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要期望通过吸氧的方

式来给面临考试的孩子提神醒脑。当感觉疲惫时,我们应停下来适当补

充睡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

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

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

国家做点什么,在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

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

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接受!

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

的问题。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瑞全)去尽忠,我来尽孝

了!"

"老三你说对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在这

儿焚书,挂白旗,当亡国奴「‘老大无论如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落

了泪。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但要记住,永远记住,你

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喳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瑞宣不再到学校去。可是他并没正式辞职,也没请假。他从来是个

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远没干过这种拖泥带水的事。现在,他以为辞

职与请假这些事都太小,用不着注意;作亡国奴才真正是大事,连作梦

他都梦见我们打胜仗,或是又丢失了一座城。

他为什么(A.不B.不肯)像老三那样跺脚一走?

他不能为挣几个钱,而闭上眼不看学生们渐渐地变成奴隶!什么都

可以忍,看青年变成奴隶可不能忍!

20.下列句子中的问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B.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1.文中括号内有两个词语,请根据语境做出最佳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与《荷花淀》中“怎么了,你?”在句式上有异曲同工之

妙,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

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口中的范小兵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伞兵,可现实让

他成了一个卖油郎。这个故事似乎印证了所谓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

骨感”的说法。其实,理想与现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新时代,追逐

星辰大海是理想,坚守田间地头也是理想。理想之花从现实中生根发芽,

也可能因现实而枯萎。

这引发了有理想的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题号1234671011121520

答案BBDCBABDFCBDD

1.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B项“文学作品通

过虚构故事”错。原文说“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文

学叙事作品”不等于“文学作品”,“一般而言是虚构的”并不意味着“通过虚

构故事”。故选B。

2.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解析】B项"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错,原文说"文学叙事主题

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

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可知,叙事者"不必在意"的不是"读者",而

是“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同时,”文学叙事

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与"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不构成

因果关系。故选B。

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析】原文第

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在真实性和虚构方面的区别。A项讲《祝

福》中所叙述的事件和人物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小说中的人物是“叙事者

根据某种逻辑的创造”;B项体现了新闻叙事的真实性原则;C项讲大仲马作品

中的人物“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和故事的逻辑性演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

在的可能性”,体现了文学叙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D项讲的是新

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语言特色,与真实性和虚构无关,不能支撑

原文第二部分中的观点,故选D。

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解

析】C项“《镜花缘》中的主人公唐敖完全是作者根据个人喜好塑造的典型形象”

错,原文说“文学要求典型形象忠于时代”“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创造

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可知唐敖这个典型形象应当“忠于时代”,并且“运

用典型化的原则”,而不可能“完全是作者根据个人喜好塑造的典型形象”。故

选Co

5.①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祥

林嫂对灵魂有无的思考,体现了她的矛盾;她的人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妇女的

真实状况。②人物、故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小说借“我”的所见所闻

来叙述祥林嫂的故事,可以让小说人物、情节显得真实可信。③小说主题带有强

烈的感情判断色彩。小说以祥林嫂生与死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深

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相

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

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解析】题干要求根据文本内容概括《祝福》的文学叙事

特点,首先就要从“文本”中概括出文学叙事所具有的特点,然后结合《祝福》

加以分析即可。原文第一部分在谈论文学叙事的内容时,主要讲小说的情感,也

提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原文第二部分讲的是小说叙事多为虚构,但具有某

种合理性;也提及了塑造人物形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实原文所讲的文学叙事

主要涉及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情感、主题等几个方面,考生可以据此概

括,并结合《祝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形成答案。

6.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解析】B项“说大家没

见过世面,自己要像真正的伞兵一样一声不吭地跳伞”错,原文是“只有没见过

世面的人才会在跳伞的时候大喊大叫,真正的伞兵都是一声不吭地跳的”,可知

并不是说“大家没见过世面”,说的是大喊大叫跳下去的人没见过世面。故选B。

7.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析】A项“突出了‘我‘不用还钱的轻松”错。“我松了一口气”的原因是

范小兵没有再回来质问为什么钱不够了,避免了“我”藏钱的心思被当面揭穿。

故选Ao

8.①做一个“伞兵”是范小兵的人生追求,跳伞则是范小兵人生的关键时刻,

详写追寻伞兵之梦更能体现小说主题。②“卖油郎”是范小兵理想破灭后必然的

生活状态,与人物形象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关系不大,也就无需详写了。

【评分标准】答对第一点给3分,答对第二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

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读的能力。【解析】任何文章都存在详写和略写,详略安排一般与文章所要表达

的主旨有关。《伞兵与卖油郎》讲的是范小兵追梦的故事,而跳伞则是范小兵实

现梦想的主要表现。小说有三处提及“卖油郎”,一是老范是卖酱油的;二是老

范说范小兵不好好读书的话,就去卖酱油;三是范小兵最后成了一个“卖油郎”。

跳伞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范小兵人生的关键时刻,可以体现作者的写作意

图,所以详写;卖酱油与范小兵的生活相关,但不是他的人生追求,只是跳伞失

败后,理想破灭了。就必然成为范小兵生活的常态,这是生活的常规,大家熟知,

也就无需多写。考生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9.①用有限视角叙事,可以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我”

是范小兵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的叙述可以增强读者的代入感。②用全

知视角叙事,能保持叙述的客观、全面,让读者能够了解故事的原委。小说讲述

了范小兵的故事,同时借毛小末等人之口补足范小兵的人生经历。③交替运用有

限视角和全知视角,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好地凸显主

题。【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

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的能力。【解析】依据题干要求,考生可以考虑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的优缺点,

二者的优点是答案要点,二者的优点刚好可以弥补彼此的缺点,考生据此作答即

可。

10.BDF【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析】A处前的“君不任”

表意不完整,其后的“其命”又不能作“守”的主语,故此处不能断;C处后的

“本"受其前的''其"修饰,一起作“守”的宾语,故此处不能断;E处前的“恃”

是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而其后的“常之巫”刚好可以,故此处不能断;

G、H两处前的“以此”“无”一起修饰“不为”,不能断。故原文可断句如下:

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故断B、D、F三处。

1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及理解常见文言实

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析】c项“文中即此意”错。原文中的“仲父”是

两个词,“仲”是管夷吾的字,“父”是齐桓公事管仲如父,也就是说“仲父”

是齐桓公对管仲的尊称。故选C。

12.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B

项“随后就把他们全都召了回来”错,原文是“居三年……于是皆复召而反”,

可见“把他们全都召了回来”不是“随后”,而是“过了三年”后。故选B。

13.(1)齐桓公去看望他,问他说:“您生病了,将用什么话来教导我?”(“问”

“教”及倒装句式“何以”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2)英宗愤怒地

说:“这家伙把夫妻的感情都看得这么淡薄,还能忠心侍奉我吗?”于是杖打了

他,并疏远了他。(“怫然”“薄”“杖”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命

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析】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力

求字字落实;以意译为辅,结合语境表述;尽量做到表意清楚准确、表述通顺规

范。

14.①识人不明,被表象所蒙蔽,相信那些敢做不近人情之事的人。②处事反复,

把奸臣赶走后又召回来。③不能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评分标准】一点1

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

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审清题干,明确要求;然后

结合上下文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圣贤之人不会自陷死地,也不会落入败局:因为他们能在灾祸刚露

出苗头时进行修补预防,也能在独处时察觉吉祥的兆头;而那些糊涂之

人就会违背这些,自己去触发埋伏的机关。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去看望他,问他说:"您生病了,将用什么话来

教导我?"管仲回答说:"希望君王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

方。"桓公说:"易牙烹煮自己的儿子来满足我的口味,(这样的人)还

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如果自己

的儿子都忍心(烹杀),对君王又有什么(不忍心的)呢?"桓公又说:

"竖刁阁割自己以便能接近我,(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

说:“人的本性不是不爰惜自己的身体。如果自己的身体都忍心(阉割),

对君王又有什么(不忍心的)呢?"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审察生死,能

治疗疾病,(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死和生是命中

注定的,疾病是天意。君王不听任天命,守住根本,却依靠常之巫,那

么他将因此无所不为。"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父

亲死的时候都不敢回去哭丧,(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

说:“人的本性不是不热爱自己的父亲。如果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

奔丧),对君王又有什么(不忍心的)呢?"桓公说:"好吧。"管仲死后,

齐桓公(把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全都驱逐走了,(此后)

桓公吃饭不香甜,内宫不安定,疾病缠身,朝政松散。过了三年,桓公

说:"仲父不免也太过分了吧?"于是又把他们全都召了回来。第二年,

桓公病了,常之巫从宫中出来,说:"桓公将在某日去世。"[边批;(这

就是)所说的无所不为。]易牙、竖刁、常之巫共同作乱。(他们)堵塞

宫门,筑起高墙,不准人进宫,桓公想喝水也得不到。卫公子启方带着

千户齐民投降了卫国。桓公听说他们叛乱了,慨然叹息,流着眼泪说:

"唉!圣人所预见到的难道不是很远吗?"

【评注)

从前吴起杀死妻子来谋取将领之位,鲁国人(因此)说他的坏话;

乐羊讨伐中山国,当着使者的面喝了(用他儿子的肉煮的)汤,魏文侯

奖赏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忠心。能做出不近人情之事的人,他的内心不

可预测啊。

明英宗天顺年间,都指挥马良有宠爱的妻子。他的妻子去世后,英

宗常常安慰他。(后来马良)正好有几天没有出来,英宗问是怎么回事,

身边的人回答说他刚刚娶了新娘子。英宗愤怒地说:"这家伙把夫妻的

感情都看得这么淡薄,还能忠心侍奉我吗?”于是杖打了他,并疏远了

他。

明宣宗宣德年间,金吾卫指挥傅广阉割自己,请求到宫中效命。宣

宗说:"此人官位已到三品,他还想要做什么呢?残害自己,希图仕进,

交付法司部门问罪。"

唉!这也是圣人的远见卓识啊。

15.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

析】D项“突出词人的矛盾心理”错,词上、下片有对比,但没有表现词人的矛

盾心理。词上片写青年男女春天踏青时开怀畅饮、享受人生的情景,表现了词人

的向往之意,自然引出下片词人慨叹人生易老,进而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故选Do

16.①慨叹时光无情、人生易老。②劝诫那些在京城为名利奔波的“行人”要珍

惜美好时光。③抒发了词人对不自由的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

情。【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

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解析】要理解“长安城里人先老”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就得抓住“长

安城”这个特定的地点。面对长安城里人“扰扰”的情景,词人就劝“行人莫羡

长安道”,可见长安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