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课本上文学常识梳理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本上文学常识梳理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本上文学常识梳理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本上文学常识梳理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本上文学常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语文课本上「文学常识」梳理(新教材)

01

文言文20篇

1.《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2.《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驾马十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3.离骚:同“罹”,遭遇。

4.《楚辞》和楚辞不同在于:《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

编辑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的作品);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也称“骚

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

两大源头)

5.《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

兴”三种表现手法。”

《国风》好色而不淫:《国风》是收集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的周代民歌。

6.谏太宗十思疏:奏章。

7.师说:文体的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

《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

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同“逗)。“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

的诵读。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

秋》。

六艺: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

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是祝祷、占卜等,

也用药物为人治病。

11.阿房宫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12.辇来于秦: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皇帝、皇后乘

坐的车子。

13.而望幸焉: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

叫“得幸”。

14.奈何取之尽锚铢: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为细微。

15.妃嫔媵嫁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

婿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婿。

16.思厥先祖父: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17.答司马谏议书:信。

1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谦辞,用于自称。

19.赤壁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20.壬戌之秋: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

为“既望”。

22.项脊轩志:记。

23.迨诸父异爨:

24.妪,先大母婢也/先妣抚之甚厚: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5.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2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

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27.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之

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

28.冠者五六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

十岁。

29.《报任安书》:信。

30.《史记》: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分为本纪十二、表

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为二十四史之一,为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的史书。

31.仲尼厄而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典籍“六经”

之一。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

集体作品。

32.《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

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

秋三传”。《左传》是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33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

明所著。《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

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4.《过秦论》: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指

出秦的过失)

35.外连衡而斗诸侯: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

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

3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六国共同

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37.蹑足行伍之间: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

以“行伍”代指军队。

38.以愚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39.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茶大:战国时指函谷关、嵯山以东,泛

指六国之地。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最早始于明朝时期。还可以

指华山以东。

40.《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弟子及其

后学所记,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

集。

41.《陈情表》:古代臣子向国君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可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

“疏”原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贾

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它属于议论文。

“表”与奏疏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言情的成分,如:诸葛亮的《出师

表》陈述的是忠臣报国之情,李密的《陈情表》陈述的是乞养祖母、

辞官不做之情,它属于散文。

4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

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

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4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察举,汉代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

度。孝廉:孝顺父母、品行廉洁。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后

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4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

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4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自谦之词。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

居住的宫殿。这里借指太子本人。

47.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48.《归去来兮辞》: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49.三径就荒: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子下

面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居所。

50.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

为“人”。

60.《五代史伶官传序》:宫廷中的乐官和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图片

6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

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6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

一般属官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63.《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指《尚书》,《尚书》为儒家经典

之一,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64.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神宗的年号;天干地支纪日。

65.泰山之阳:山的南边。

66.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67.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本指楚国郢都城

门,后来指国都城门。

68.以资政殿学士行:宋朝给予离任宰相的荣誉官衔。

69.制府檄下: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指通缉公文。

70.雪九庙之耻:皇帝立九庙祭祀祖先,这里指国家。

71.使旦夕得正丘首:死于故乡或故国。

72.堤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

卫马队。

7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74.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

的称号。

7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76.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职务的门客。

77.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

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78.汤沐邑:源于周代的制度,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

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

取赋税的私邑。

02

诗词曲40首

1.与子同裳: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

2.《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3.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虫之武退秦师》):

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4.字余日灵均:人的别名,亦称“表字”。(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

平辈或尊辈用字,表示礼貌或尊敬)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男20岁举行冠礼时,女15岁举行笄礼时)取

字,名和字一般有三种关系:(1)意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

(宽阔平坦的意思)。(2)意义相反。如曾点(点,小黑点也),

字皙。(3)意义相关:如苏轼,字子瞻。

5.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

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

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东

坡居士”。

6.《短歌行》《琵琶行》《大风歌》《长恨歌》:歌行,我国古诗的

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7.《拟行路难》:乐府杂曲,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愁别绪。

8.王孙自可留:原指贵族子弟,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后来

也泛指隐居的人。

9.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是悲愁慨叹,形式自由

活泼,不拘一格。

10.势拔五岳掩赤城: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11.且放白鹿青崖间:传说中神仙或隐士的坐骑。多指隐居。

12.汉家烟尘在东北:唐人喜欢以汉自比,常借用汉事来赞、讽唐事,

有时还直接以汉代唐。

13.万里悲秋常作客:客居他乡。(区别于做客)

14.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迁,包括升级、降级、

平调三种情况)。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多以贬斥的官员充任,只有

虚职而无实权。

1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

16.五陵年少争缠头: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

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多居住在五陵附近,因

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指富豪人家聚居的长安之地。)

17.名属教坊第一部:唐代宫廷的乐舞教习机构。

18.江州司马青衫湿:黑色单衣,指唐代官职低微者(八九品着青色)

服饰;也指书生;也指地位低贱者。“司马青衫”后成为形容悲伤凄

切情感的典故。

19.《李凭箜篌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

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20.李凭中国弹箜篌:即国中,指国都长安城。

图片

2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秋天分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

也可指三个季度,即九个月,或者三年。

22.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高扬的大旗。将军立在军营前或作为

行军前导的大旗,旗杆上以象牙饰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