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1页
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2页
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3页
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4页
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co1(◆14孔孟两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他提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主张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孔子学琴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教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首曲子练练了。”孔子答道:“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首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呢。”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待师襄发问,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微感言: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一、作者视窗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大概也发端于此,可见其思想的超前性。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并、掠夺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他用“得道”与“失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魄力与自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种用人观,不论在那个时代,还是当下,都不失为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风、任人唯亲等皆可得以矫正。【注】(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晚年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这些书被汉以后的读书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封建思想的正统,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在品德方面,孔子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写作背景(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2)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然后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颛臾()(2)社稷()(3)孝悌()(4)庠序()(5)饿殍()(6)洿池()(7)弃甲曳兵()(8)虎兕()(9)鸡豚狗彘()(10)数罟()(11)相夫子()2.辨形组词(1)eq\b\lc\{\rc\(\a\vs4\al\co1(柙,狎))(2)eq\b\lc\{\rc\(\a\vs4\al\co1(稷,谡))(3)eq\b\lc\{\rc\(\a\vs4\al\co1(椟,牍))(4)eq\b\lc\{\rc\(\a\vs4\al\co1(洿,绔))(5)eq\b\lc\{\rc\(\a\vs4\al\co1(粟,栗))(6)eq\b\lc\{\rc\(\a\vs4\al\co1(既,即))3.词义理解(1)是社稷之臣也:(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3)相夫子:(4)而在萧墙之内也:(5)谨庠序之教:(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7)数罟不入洿池:(8)斧斤以时入山林:(9)孝悌之义: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①无乃尔是过与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④涂有饿殍而不知发(2)一词多义①是eq\b\lc\{\rc\(\a\vs4\al\co1(是社稷之臣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②疾eq\b\lc\{\rc\(\a\vs4\al\co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③止eq\b\lc\{\rc\(\a\vs4\al\co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④见eq\b\lc\{\rc\(\a\vs4\al\co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曹刿请见,风吹草低见牛羊))⑤过eq\b\lc\{\rc\(\a\vs4\al\co1(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⑥王eq\b\lc\{\rc\(\a\vs4\al\co1(然而不王者,梁惠王曰))⑦兵eq\b\lc\{\rc\(\a\vs4\al\co1(非我也,兵也,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草木皆兵))⑧胜eq\b\lc\{\rc\(\a\vs4\al\co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驴不胜怒,蹄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3)虚词归纳①于eq\b\lc\{\rc\(\a\vs4\al\co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谋动干戈于邦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而eq\b\lc\{\rc\(\a\vs4\al\co1(危而不持,固而近于费,吾尝终日而思矣))③为eq\b\lc\{\rc\(\a\vs4\al\co1(何以伐为,恐为操所先,为其来也))④以eq\b\lc\{\rc\(\a\vs4\al\co1(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⑤之eq\b\lc\{\rc\(\a\vs4\al\co1(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申之以孝悌之义))四、文白对译季氏将伐颛臾eq\f(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季康子将要征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康子)eq\f(将有事于颛臾。”,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eq\b\lc\[\rc\(\a\vs4\al\co1(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大夫。伐:征伐。颛臾zhuānyú:))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冉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季路:姓仲,名由,字eq\b\lc\\rc\](\a\vs4\al\co1(子路。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有事:这里指有军事行动。))eq\f(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那颛臾,从前周先王)eq\f(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况且颛臾又在鲁国国境之内,)eq\f(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它的国君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eq\b\lc\[\rc\(\a\vs4\al\co1(无乃……,与:古汉语))中一种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宾语前置句。过,责备,用作动词。昔者:时间名词,从前。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介词,用。为,做。东蒙: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且:连词,可译为“况且”。邦域之中:意为颛臾在鲁国境内。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社”指土神。“稷”指谷神。eq\b\lc\\rc\](\a\vs4\al\co1(后来用“社稷”指代国家。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eq\f(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冉有说:“季康子想征伐它,我们两个人都不想)eq\f(也。”,这样做。”)eq\b\lc\[\rc\](\a\vs4\al\co1(夫子:指季康子。当时对大夫、,老师和年长者都可称“夫子”。))eq\f(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孔子说:“求!周任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施展才能)eq\f(就列,不能者止。’,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eq\b\lc\[\rc\(\a\vs4\al\co1(周任:古代的,一位史官。))eq\b\lc\\rc\](\a\vs4\al\co1(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eq\f(危而不持,,盲人摇晃着要倒下,)eq\f(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辅助者不去搀扶,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况且)eq\f(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你的话是错误的,试问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eq\f(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eq\b\lc\[\rc\(\a\vs4\al\co1(危:摇晃,站不稳。颠:跌倒。扶:搀扶。则:那么。焉:,何。彼:那。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过:错误。兕sì:独角))eq\b\lc\\rc\](\a\vs4\al\co1(犀牛。柙:关猛兽的木笼子。龟:占卜用的,龟甲。玉:祭祀用的玉器。椟dú:木匣子。))eq\f(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冉有说:“如今颛臾城郭坚固而且又接近于费。现在不攻取它,)eq\f(后世必为子孙忧。”,后世必定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eq\b\lc\[\rc\(\a\vs4\al\co1(今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停顿。固:坚))eq\b\lc\\rc\](\a\vs4\al\co1(固。文中指颛臾的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封地。))eq\f(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孔子说:“求!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eq\f(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eq\b\lc\[\rc\](\a\vs4\al\co1(疾:憎恨。舍曰:不,说。辞:托词,借口。))eq\f(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孔丘也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eq\f(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eq\f(无贫,和无寡,安无,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eq\f(倾。夫如是,故远人,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果能做到这样,本国以外的人)eq\f(不服,则修文德以,仍然不臣服,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远方的)eq\f(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人前来归顺。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eq\b\lc\[\rc\(\a\vs4\al\co1(丘:孔子名丘,自称其名在古代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国:诸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患:忧虑,担心。寡:))少。盖: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倾:倾覆。如是:像这样。故:仍然。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服:臣服。文德:文教(指礼乐)和德政(指仁义之政)。以:连词,eq\b\lc\\rc\](\a\vs4\al\co1(用法同,“而”。))eq\f(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现在仲由与冉求你们两个人,辅佐季孙氏,别国)eq\f(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的人不肯归附我国,而又不能通过施行教化德政使他们归附;)eq\f(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国家四分五裂,而又不能守业;现在又想在国内挑起战争。)eq\f(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这个小国,而在鲁国内部啊。”)eq\b\lc\[\rc\(\a\vs4\al\co1(相xiànɡ:辅佐。邦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当时鲁国,不统一,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势力强大的贵族分割,而且))eq\b\lc\\rc\(\a\vs4\al\co1(不时还有据城叛鲁的大夫。谋:谋划。动干戈:发动战争。于:,介词,在。邦内:指鲁国境内。萧墙: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eq\b\lc\\rc\](\a\vs4\al\co1(照壁。这里借以,暗指鲁国内部。))寡人之于国也eq\f(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尽了心啦。河内遇到)eq\f(凶,则移其①民于河东,移其②粟,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eq\f(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eq\f(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eq\f(加多,何也?”,更多,这是为什么呢?”)eq\b\lc\[\rc\(\a\vs4\al\co1(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耳矣:都是句末语气词,重叠使用以加重语气。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在今河南济源一带。凶: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①其:代指河内。②其:代指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然:这eq\b\lc\\rc\](\a\vs4\al\co1(样。察:考察。政:当权者。无如:没有像……。,民:百姓。加少:更少。加,更加。何也:为什么呢。))eq\f(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战争,请允许我拿战争打个)eq\f(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比方吧。咚咚地敲着战鼓,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eq\f(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人跑五十)eq\f(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步才停下来。拿逃跑五十步的行为取笑逃跑一百步的行为,)eq\f(则何如?”,那么怎样呢?”)eq\b\lc\[\rc\(\a\vs4\al\co1(好hào战:喜欢战争。请:请允许我。以:用。,喻:打比方,作说明。填然:形容鼓声,象声词。))eq\b\lc\\rc\(\a\vs4\al\co1(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之:助词,衬足音节。兵:兵器。,刃:锋刃。既接:既,已经。接,接触。指双方兵器撞击交战。))eq\b\lc\\rc\](\a\vs4\al\co1(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曳:,拖着。走:逃跑。或:有的人。以:介词,用,拿。何如:怎么样。))eq\f(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梁惠王说:“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一百步罢了,但这)eq\f(走也。”,也是逃跑呀。”)eq\f(曰:“王如知此,则无望,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的)eq\f(民之多于邻国也。,百姓比邻国多了。)eq\b\lc\[\rc\](\a\vs4\al\co1(如:如果。则:连词,就。无:通,“毋”,不要。望:希望。于:比。))eq\f(“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不入洿池,,“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吃不完;密网不进池塘,)eq\f(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鱼鳖就吃不完;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用不完。)eq\f(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eq\f(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于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eq\f(之始也。,的开端。)eq\b\lc\[\rc\(\a\vs4\al\co1(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时:时节,季节。,谷:粮食的统称。胜:尽。数cù罟ɡǔ:网眼细))密的渔网。洿(wū):洼地积水,也指池塘。斤:斧子。以时: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养生:供(ɡōnɡ)养活着的人。eq\b\lc\\rc\](\a\vs4\al\co1(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eq\f(“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五亩大的宅院,在宅地周围栽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eq\f(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猪狗的喂养,不错过)eq\f(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eq\f(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大的土地,不错过农业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eq\f(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以不饿肚子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悌)eq\f(之义,颁白者不负,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上背着、)eq\f(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头上顶着东西在路上干活了。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不)eq\f(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的君王,不曾有过。)eq\b\lc\[\rc\(\a\vs4\al\co1(树:栽种,用作动词。衣yì:穿,用作动词。帛bó:丝,织品。豚tún:小猪。彘zhì:大猪。畜xù:喂养。))夺:错过。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xiánɡ)序: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育。申:反复(告诉)。孝悌(tì):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负。戴:顶在头上。eq\b\lc\\rc\](\a\vs4\al\co1(衣yì、食:动词,穿、吃。然而:这样如此,却。王wànɡ:,统一天下,用作动词。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eq\f(“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如今富贵人家的狗猪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eq\f(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路上有饿死的人了,却不知道开仓救济;人饿死了,就说,‘不是)eq\f(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eq\f(‘非我也,兵也。’王,‘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只要大王)eq\f(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到你这里来了。”)eq\b\lc\[\rc\(\a\vs4\al\co1(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饿殍piǎo: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eq\b\lc\\rc\](\a\vs4\al\co1(赈济百姓。岁:年成,收成。罪:归罪。斯:则,那么。,至:到,这里指归顺。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一、文本助读《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通过和弟子冉有、季路的谈话,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孟子以作战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而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能够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受到教化,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这种养民、教民的思想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重点词句梳理】1.词类活用(1)无乃尔是过与()(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填然鼓之()(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树之以桑()(6)然而不王者()(7)王无罪岁()(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0)既来之,则安之()(11)既来之,则安之()(12)谨庠序之教()2.古今异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今义:有事情(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今义:泛指河流的东面(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5)然而不王者古义:今义: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1)是社稷之臣也。()(2)何以伐为?()(3)无乃尔是过与?()(4)未之有也。()(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6)申之以孝悌之义。()(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翻译句子(1)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2)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译文:(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译文:(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8)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三、师生探究(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回答问题:1.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是持反对态度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答:2.第三段中,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含蓄地批驳的?答: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二)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问题:4.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答:5.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怎样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答:一、阅读延伸至圣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至“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曰:“贤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一老者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他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他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他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孔子身体力行的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能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是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他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步入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的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将仍扎根每个国人心中。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至圣。【赏析】“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至圣。”我们不得不叹服作者对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的准确评论。文章对孔子的一生作了精彩的回顾: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为圣,圣者之圣。行文自然流畅,处处流淌着文化气息,试想如果平时作者不饱读诗书,不对孔子的生平事迹了如指掌,能写出这么精美的文字吗?二、写法迁移善用比喻孔子在谈话中引用周任的话,认为冉有不是称职之臣。用“虎兕出”比喻季康子要对颛臾动干戈,用“龟玉毁”比喻颛臾将要遭灾。孟子巧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把梁惠王“移粟”、“移民”的救灾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善用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鲜明有力;从而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晓畅,并且饶有趣味。【我来练笔】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段运用比喻修辞的话语,分别对小王及其母亲进行劝说。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以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独立”打下基础。而小王的妈妈却对16岁的儿子的这番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年龄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的基础。(1)对小王,你这样说:(2)对小王的母亲,你这样说: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提醒:完成作业《分层训练》答案精析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自主积累1.(1)zhuānyú(2)jì(3)tì(4)xiánɡ(5)piǎo(6)wū(7)yè(8)sì(9)túnzhì(10)cùɡǔ(11)xiànɡ2.(1)木柙狎昵(2)社稷马谡(3)木椟连篇累牍(4)洿池纨绔(5)粟米板栗(6)既然立即3.(1)“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2)危,摇晃,站不稳;持,护持;颠,跌倒;扶,搀扶。(3)动词,辅佐。(4)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文中借以暗指鲁国内部。(5)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6)饿死的人。(7)数罟,网眼细密的渔网;洿,洼地积水,也指池塘。(8)斧子。(9)敬爱兄长。4.(1)①通“欤”,句末语气词。②通“毋”,不要。③通“斑”,头发花白。④通“途”,道路。(2)①代词,此/判断词/正确②憎恨/疾病,毛病/快,迅速/疾劲,强大③不去/阻止,使……止/只④谒见/看见/召见/通“现”,呈现⑤过错/责备/过分⑥统一天下,用作动词/君王,名词⑦兵器/军队/士兵⑧尽/承受/胜利/超过/优美的(3)①介词,引出对象/对/从/在/介词,比/介词,对/介词,在②却,表转折/又,表并列/地,表修饰③wéi,语气助词,呢/介词,被/wèi,介词,在④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按照/介词,用⑤调整音节,起提顿作用的衬词/助词,“的”/代词,代百姓合作探究二、1.(1)名词用作动词,责备(2)名词用作动词,憎恨(3)名词用作动词,击鼓(4)名词用作动词,穿(5)名词用作动词,栽种(6)名词用作动词,统一天下(7)名词用作动词,归罪(8)名词用作动词,埋葬(9)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归顺)(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12)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2.(1)这里指有军事行动(2)黄河以东的地方(3)供养活着的人(4)可以凭借(5)这样(做)却……3.(1)判断句(2)~(4)宾语前置句(5)~(7)状语后置句4.(1)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2)如今颛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