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原理_第1页
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原理_第2页
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原理_第3页
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原理_第4页
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政治分析原理第一局部政治分析的知识体系一、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二、政治研究:历史与现状第二局部政治分析的概念方法一、政治分析的概念体系二、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三局部政治分析的根本途径一、政治权力分析二、政治台法性分析三、政治结构分析四、政治制度分析五、政治行为分析六、政治决策分析七、政治文化分析八、政治开展分析第1章

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核心问题政治的含义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亚里士多德西方传统政治观:关于城邦的事务Polis〔城邦〕—State〔国家〕研究城邦之善即为政治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提出以“法、术、势〞为特点的帝王统治之术。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提出君主为了目的,可不择手段,后人称这种政治哲学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俾斯麦〔1815-1890年〕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宰相,主张强权政治,推行“铁血政策〞,善于玩弄政治手腕。“文王在上,于昭于天〞。—?诗经?“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没有权柄不出自于神〞“国王是上帝的仆人〞—阿奎那:“政治现象是‘绝对精神’的外化〞—黑格尔政治是天意或神意的表达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他在儒学根底上,杂以阴阳五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神学思想体系。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西欧中世纪著名神家、政治思想家和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他的神学思想被称为托马斯主义。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哲学家,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开展了辩证法。他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独立的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和根底。政治是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行为“势者胜众之资也〞,“王者,势也〞。—韩非

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

马基雅维利政治是当权者运筹帏幄的活动。

俾斯麦政治是指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的分配。

—韦伯政治是国家管理的科学,是一门国家管理学。孙中山〔1866-1925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他对政治下的定义,是中国人对政治的现代理解。“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一、政治的含义

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作为妥协和同意的政治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根底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二、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知识体系1、文化(文明)构成及政治学知识结构2、从〞知〞和“行〞的角度解析政治学知识构成3、政治理论的构成谢谢!提问?第2章政治研究:历史与现状

核心内容中国政治研究的历程西方政治研究的历程政治研究的主要成果一、中国的政治研究古代中国政治学近代中国政治学现代中国政治学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修已治人,内圣外王〞,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汉武帝时,董仲舒(前179一前104)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它与神的意志相结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论说。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选择何种政体来组建国家,而是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巾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晚清统治者中的“守旧派〞,面对内外交困局面,实施所谓“新政〞,并于1905年先后派两个代表团前往欧洲考察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洋务派“,积极推动“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以求“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最终失败告终。“维新派〞试图从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中寻找富国强兵之道。梁启超对中国政治走向提出设想,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进途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开展方向。“民主派〞以孙中山为代表。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践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实施“五权宪法〞和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方案。他们发动数次起义,最终于1911年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革命派〞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立党建国,阶级划分进行政治发动,武装暴力夺取政权。二、西方的政治研究古希腊、罗马时代:古典政治学时代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代现代:理性政治学时代当代:科学政治学时代古希腊、罗马时代:古典政治学时代1.时间:公元前500~476年2.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3.理论内容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结合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文化和以孔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样,都把人类的善、幸福和正义作为社会生活的最高目标和政治生活的首要目标。4.理论奉献柏拉图留下?理想国?等政治学经典著作。他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杜会各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和实现智慧、理性与权威相统一的“哲学王〞统治理论。亚里士多德著有?政治学?他区分了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界限,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而政治学那么研究人群的善;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科学,它以研究最高的善为目的,是一门专门研究组织和安排人类群体生活的学问;而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表达在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当中;西塞罗提出了由贵族制、君主制和民主制均衡地混合而成的理想政体形式,主张法治与分权制衡。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学时代1.时间476年一14世纪。中世纪的前半段时间被人称为“黑暗的时代〞(DarkAges)。2.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3.理论内容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政治秩序和各种政治现象寻找一种终极性的解释,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说明。4.理论奉献神权至上,君权神授。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二是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摇篮的城市的兴起三是文艺复兴运动四是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解构了神学政治理论,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现代时期:理性政治学时代1.时间1500一19世纪末2.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根底和构建等。

3.理论内容和方法●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摆脱神学思维的影响,恢复了西方文化的世俗性;●以个人主义为本位,从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探讨政治问题;●以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假设、抽象观念等为手段,对政治问题进行哲学讨论。4.理论奉献社会契约理论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代时期:科学政治学时代1.时间进入20世纪以后。2.研究主题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积极政府还是消极政府?

3.理论内容和方法从政治哲学研究向政治科学研究转变,确立了新的政治思维模式。(1)从研究对象上讲,个人被视为真正应当关心的对象;(2)在价值观念上,相对主义盛行;(3)在研究方法上,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成为主要方法;(4)在研究内容上,人们对以前的政治理论如社会契约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等问题进行反思。4.理论奉献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行为主义西方政治学的特点:基于性恶论的法治主义基于个人主义的疑心主义基于相对主义的宽容精神三、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1、公共权力如何产生?其合法性根底是什么?2.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界限是什么?3.公共权力如何构成?它的组织形式是什么?4.公共权力的实现方式是什么?5.表达公共权力的公共政策如何做出?如何保证其最大效益?第一个问题:公共权力如何产生?它的合法性根底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形成了神权说、强权说(暴力论)、社会契约论、功利说、进化论等等。关于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界限的讨论,实际上涉及政治安排如何处理政府权力(powerr)和个人权利(right)的关系问题。

公共权力的构成和组织形式关系到组织集体生活时如何构建公共权力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分别以分权和集权为根底的联邦制和单一制模式;在政府层面上,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划分模式,以及以此为根底面形成的总统制、内阁制等模式。公共权力的实现方式关系到公共组织的运行机制。如,党派竞争机制、选举机制、限任机制、官僚负责机制、文官中立原那么等等。“人治“和“法治〞、“民主〞和“专制〞是公共权力实现方式问题上较视为两种对立的模式。围绕公共政策如何制定的问题,政治学区分不同公共事务的性质,在分别采用宪法、法律和政策等不同手段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事务采用不同的决策机制,如专家决策、民主投票等。此外,在个人意志如何转变成为公共政策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公共选择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等等。第3章政治分析的价值体系核心问题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的含义不同政治价值的政治安排正义、权利、自由、自治、民主、平等、福利、宽容等观念是现代价值体系构成的根本要素。正义正义是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员常使用的概念之一。简单地说,正义就是给每个人应得的本分。它可以应用于包括自由、权利、权力、财富、休闲等价值在内的所有社会利益的分配之中。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思想的主要理念。从柏拉因和亚里士多德起,政治思想家们就把一个良好的社会视为“正义的社会〞。所以,政治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谁应当得到什么〞。权利权利被认为是做某种事倩的资格或正当性。积极的权利消极的权利消极权利观念划出一个行为不受侵犯的领域,约束他人尤其是约束政府不要侵占“我〞的领地,那是“我〞的权利范围。如言论自由、财产权、人身权等官员有没有摆婚宴的权利?积极的权利观念要求别人特别是政府给我们提供资源和支持,要求政府和我们的同类要对我们承担责任。如受教育权利、就业权利、买房的权利等。这种积极的权利观念在实践上要求政府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提供效劳。关于权利问题上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什么权利该优先和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而展开。这是左中右不同政治派别在权利问题上的分歧所在。

自由主义者从消极权利观念出发,把权利视为个人抵御专制政府的手段;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从积极权利观念出发,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新右派〞人士由于认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会助长个人依赖性而大力谴责积极权利观念;生态主义者那么将人权扩大至非人类的范围,要求给动物和植物以权利。平等在政治学中,平等既是一种价值信念:即人是平等的动物也被认为是一种分配原那么:即人与人之间应在收入、社会时机和政治权利等分配上的平等1.根本平等指一种坚信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强调入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同命同价〞2.形式平等指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的正式身份的平等主要包括“法律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政治平等〞(平等享有选举权,一人一票,每票等值)。3.时机平等指每个人起点相同,时机公平竞争。4.结果平等指收益的乎等分配,通常被认为属于“社会平等〞的范畴,即收入、财富和其他社会利益的平等分配。关于结果平等方面,存在争议:自由自由是指面上强制与阻碍,即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言语与行为。消极自由“不受干预〞:如迁徙自由积极自由“个人开展〞:如教育权利前者强调的是自由的条件——“你别干预我〞后者强调的是自由的能力——“我能做我想做的〞。从前者的角度讲:我不自由,因为有人管着我,不让我做;从后者的角度看,我不自由,因为虽然你不管制我了,可我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没钱,没力,还没技术)。“消极自由〞的政府观:如果不加限制和干预,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幸福。所以,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除了维持一般秩序之外,对社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是最好的。管的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积极自由〞的政府观:个人能力的缺乏阻碍着个人自由的实现,而提高个人能力决非个人所能及。政府应该为人民实现自由提供根本条件,政府还应该成为人民幸福和福利的创造者。宽容宽容是指对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自制和忍让,是互相冲突的观点和立场之间互相理解、影响对方的行为态度。包括了以下几个环节:1.彼此成认具有不同意见和立场是正常的;2.彼此能够文明地(辩论而不是暴力)对待不同意见和立场;3.三种行为选项:(1)必须合作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的原那么进行合作:(2)发生争议的时候,本着理性说服的原那么影响对方;(3)在不能合作或不必合作的时候,本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原那么,互不干预。思考:如何对待台独意识?如何对待蒋介石的塑像?如何对待南方的历史理解?积极的宽容意味着欢送和鼓励多样性和多元化消极的宽容意味着被动地接受多样性,或者只是采取“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态度。民主民主的根本含义——即“人民统治〞1.直接民主〔人民当家做主〕2.代议民主〔人民当家,代表做主〕3.精英民主〔精英当家做主〕“少数人统治〞4.多元民主〔利益对立,竞争做主〕“利益集团统治〞总结自由、平等和民主是三个最主要的选项。三种不同的治国理念:以自由为本位兼顾平等〔西方自由主义国家〕以平等为本位兼顾自由〔社会主义国家〕以民主为本位兼顾自由和平等〔西方社会民主国家〕不同政治价值的政治安排自由价值在政治选择中比重多大,直接决定政府的模式:是所谓“大政府〞模式,还是“小政府〞模式?是所谓“积极政府〞模式还是“消极政府〞模式?平等的比重与政府作用成正比例关系。平等比重越大,政府为实现社会平等所承担的职能和作用就越大。反之亦然。民主成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反映了民众和精英在政治生活中影响和作用的分配比例的变化。大民主的模式也充分贯彻了平等原那么,但它可能牺牲自由和效率。专制模式除满足秩序需求之外,在自由和平等以及效益方面可能都会受到质疑。有限民主模式可以说是在自由、平等、效益(效率和收益)几个方面寻求平衡的结果,是目前绝大多数国家追求的理想的民主模式。end第4章政治权力分析核心问题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的根底政治权力的实施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概要在政治生活中,权力表达为对公共资源和组织成员的支配能力。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研究就是关于权力分配方式和权力运行机制的研究政治学也就是关于权力的学问。权力政治学把政治描述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斗争或竞争的舞台。在政治分析中,权力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如果A要求B做某事,而B不得不做,A就具有了对B的权力与权威。政治权力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表达。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1)支配性:君要臣死……(2)强制性:暴力为后盾〔3〕公共性:公共事务,公共利益二、政治权力的根底三、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政治权力有多种实现方式,一般可以划分为“积极〞(正面的)和“消极(反面的)两个方面。前者以奖励为手段,后者以惩罚为策略。通常所说的“思威并用〞、“刚柔并举〞以及“胡萝加大棒“就是权力运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结合。武力或胁迫、多重互惠式交换以及忠诚和服从义务与责任的产生三种方式。上述权力方式也反映了权力运用的三种根本手段和策赂:(1)培养政治忠诚,形成政治核心力量;(2)利益拉动(“拉〞的策略),形成政治合作:(3)威胁惩罚(“打〞的策略),矫正不服从行为。在政治竞争中,分清“敌我友〞,广泛结成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竞争对手等策赂,也都是上述权力手段的具体表现。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根据人对动物的方式提出了权力实施方式的类型:

(1)直接动用武力武力一般见诸于根本对立的政治权力关系之中,或者当政治矛盾激化而无法通过合作、谈判和里协的途径得到解决的时候。武力方式包括暴力镇压、武装起义、军事政变、政治暗杀等。(2)使用政治威胁使用政治威胁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它存在于对抗性的利益之间。权力主体通过政治警告、政治恐怖、政治戒严、政治威胁、政治舆论、院外活动等途径施行压力,以到达政治服从或实现政治目标的目的。(3)制定政治规那么政治规那么是一种行为标准,它包括法律规那么、制度规那么和纪律等,具有标准和约束社会行为的强制作用。谁能够制定规那么,谁就拥有整个“游戏〞助控制权,政治权力主体通过制定社会规那么,可以贯彻自己的意志,约束权力客体的行为。(4)下达政治指令政治指令通常发生于上下级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中,如中央权力对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对下级权力。

(5)展开政治说服政治说服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方案或建议说服权力客体的沟通活动。其中理论宣传和有针对性的游说活动是常见的方式。(6)实施政治鼓励政治鼓励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赏,以鼓励其按照设定目标和方式采取行动。政治鼓励有多种方式,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常见方式包括表扬、记功、颁发奖金或者委以重任等等。(7)实行政治处分它包括物质的处分和精神的处分。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制裁和剥夺权利的方式来实现。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政治权力掌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精英手中。如新加坡多元主义认为现代民主是一个开放和竞争的舞台,不同的利益和团体为了影响社会而展开竞争。统治社会的是许多不同的“少数〞,即所谓“多元的〞少数。法团主义强调,社会中一些群体(主要是经济性的)组合成为社团并进入决策程序是实现权力分配的有效途径。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国家听取社团(如工业组织和工会组织)专家意见。社团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代表,在成认国家垄断权力的同时也分享了政治权力。德国和奥地利被认为是法团主义模式的典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力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的手中。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机器,也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end

第5章政治合法性分析政治权力:“政治秩序如何可能〞政治合法性:“政治秩序如何持久〞即,在权力或暴力之外,政治服从的根底是什么?如何让权力变成权威?如何让社会成员不是仅仅因为害怕刺刀和坦克而服从政府命令,而是出于对政府行为的认可和拥护来遵守政府的规那么?核心问题政治合法性的含义政治合法性的根底政治合法性的危机政治合法性建立的途径泰国黄衫军游行示威泰国红衫军游行示威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那么根底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简单而言,就是公民在多大程度上认可和服从政府的统治。当大多数民众认可政府实施统治(包括使用武力威胁),也就是政府具有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该政权是稳固的。可以用两种指标来考察政治合法性:(1)公民对政权的认可和支持率,它可以通过民意调查显示出来;(2)公民认可和支持政权的持久性,它可以通过分析公民支持政权的原因而判断出来。老百姓为什么拥护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根底和要素非常广泛:有的是因为根本制度合理有的是因为某个政治领袖受人拥戴有的是因为某种意识形态受到偏爱有的是因为某一届政府受到欢送有的那么是因为某一政策使民众受益哪一种更持久?从长远看,因为制度合理而受到民众认可,显然比因为某个领袖、某个政策和某届政府受人欢送更加根本,也比意识形态的感召更加切实.领袖的寿命是短暂的,政策的时效是有限的,政府也是要换届的,意识形态也是会过时的.但,合理的制度却是水存的。在制度缺乏合理性的情况下,政治领袖个人魅力的逝去,政策效益的降低,意识形态说服力的消退,都可能危及整个政权的统治。二、政治合法性的根底传统权威型:传统权威型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长期形成的传统风俗和习惯的根底上。如古代的世袭君主制以及现代世界幸存的王朝统治(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摩洛哥)个人魅力型:建立在某个人的非凡个性和超凡感召力(个人魅力)的根底上。个人魅力型权威表现为政治领袖作为英雄和“圣人〞引导和召唤追随者的能力。如拿破仑、墨索里尼、希特勒、霍梅尼、卡扎非等人的政权法理型:法理型权威建立在一系列清晰而明确的规那么和制度的根底上。根据韦伯的观点,法理型权威是现代国家典型的权威形式。总统的权威、总理的权威以及政府机关的权威最终都是由正式的宪法的规定所赋予的。韦伯所讨论的三种权威模式是一种理想形式。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没有哪个国家是纯粹属于某一种模式,它们往往是一种混合模式,只不过有的国家偏重于这种类型,而有的国家偏重于另外一种类型。在韦伯理论的根底上,现代政治学研究从多种角度继续探讨合法性问题。三、政治合法性危机合法性危机意味着政府的信任危机和权威危机。任何社会都有产生合法性危机的可能,只是发生危机的时候和程度有所不同。

德国思想家、新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受着利润追求的直接驱使。但民主过程导致了人们对社会福利以及群众参与和社会平等的要求不断提高,结果,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所承担的责任不断扩大。同时.税收和公共开支急剧增加,这又限制了利润水平,阻碍了企业的开展,进而又抑制了资本主义积累。在哈贝马斯看来,资本主义民主无法永久地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1)群众对于社会保障和福利权利的要求;(2)基于不断扩张的私人利润根底上的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社会要么被迫抑制民众压力,要么冒经济崩溃的风险,政府会发现,维持其合法性的难度越来越大,最终几乎不可能。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后来的集权和方案经济模式,在如何提高经济和社会开展效率、反对政治特权、克服权力腐败、抑制个人专权、处理党与国家关系等方而存在着明显的缺乏。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求合理,导致了贪污腐败、贫富悬殊和经济政策的灾难性后果,进而引发了民众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这些国家一般实行一党制、军人政体或个人专制统治.在政治上实施集权统治和高度控制,在经济上适度自由,实行市场经济。威权主义国家的现实代表包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拉美国家和佛朗哥时期的西班牙等。威权主义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经济开展绩效上。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建立在经济政策和政府绩效根底上的威权政治合法性都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危机:(1)经济开展受到打击,不能实现政府承诺;(2)经济增长缓慢,但民众预期更高;(3)经济开展速度虽然不低,但民众的非经济要求得到了释放。面对合法性危机,威权政治能够采取什么应对策赂?(1)“污蔑〞渲染民主转型的失败案例以及民主政权的种种弊端,以此获得“负面合法性〞。“民主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中〞〔2〕“美化〞美化宣传国内的形式“祖国形势一片大好〞〔3〕“封闭〞屏蔽一切对政权不利的信息〔4〕“高压〞关、杀不听话的人或群体〔5〕“树敌〞树立外敌,甚至挑起冲突,转移国内矛盾〔6〕“改革〞因势利导地主动结束威权统治,建立民主体制。四、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1、原理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政治合法化的过程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程序或环节。从输入的角度分析,社会成员个体的愿望和资源需求需要经过国家和政府而得到处理和安排;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民主过程,建立在法治和限制国家行为的根底上。从输出的角度分所,政治合法性也来自于国家和政府政策满足社会成员的愿望和需求。国家通过尽可能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效劳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来赢得合法性。2、途径(1)程序合理化合法统治的实现离不开合理的制度和程序。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民主制作为一种合理性的制度和程序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认可。民主化成为各国政治开展的共同趋势。(2)提供公共物品和效劳(3)建立共同政治价值和理念广泛的社会共识是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和政治秩序的文化根底。如果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同族群、不同阶层和不同政治力量之间就政治正义、社会平等、个人权利、政治程序等最根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观念形成根本一致的看法,那么,社会就具有了高度的凝聚力和稳定性。(4)政治中立政治合法性取决于政治的公正性。所谓“公正〞,即坚持不偏不倍的“中立〞原那么。政府不能只是代表某一个集团、某一个阶层或某个家族的利益。

(5)共同商讨政府决策要向社会各方开放决策程序、各利益团体广泛参与。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政府吸收主要社会团体和力量参与决策,形成协商机制。end第6章政治结构分析现代政治学把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看成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政治结构。结构决定功能。不同的结构发挥不同的功能。核心问题政治体系的构成和根本结构政治体系各主要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治体系及其结构1、政治体系的含义政治体系,就是由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NGO、政治精英等。政治体系是一个系统,存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2、政治体系的结构现代政治体系根本呈现三级化的结构模式:(1)公民(2)作为“中介〞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3)作为“国家〞或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一社会一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政治学形成一个根本假设:众多独立的个体彼此联合,形成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社会;一定地域的社会群体的互动产生了公共事务,于是形成国家;国家通过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二、政治体系各主要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市民社会国家政府政党非政府组织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德国学者哈贝马斯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哈贝马斯把全部社会生活划分为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领域、公共舆论领域)和公共权力领域。私人领域由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社会劳动领域以及不再具有生产功能的家庭领域所组成。在该领域,私人生活和个人爱好空间构成了私人自律的根底。公共舆论领域非政府和非经济组织在自愿根底上组成,包括教会、文化团体和学会,独立的传媒、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以及职业团体、政治党派、工会和其他团体。该领域又被划分为政治公共领域和文学公共领域。文学公共领域具有非政治性质,它以咖啡馆、俱乐部、沙龙等文化场所为载体、政治公共领域以公共舆论为媒介,调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极权政治把社会原子化为单个的、孤立的个人,以便使“国家〞权威直接地、最大限度地施加于作为个体的每个社会成员之上。因此,一种组织化、制度化极低的、由单个的和孤立的个人所组成的“群众社会〞(Massive)是专制政治的社会形式或社会根底。相反,一个结构多元化并制度化了的由多重政党和社团组织所组成的“市民社会〞那么是孕育民主政治的良好土壤。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这些组织和团体包括政党组织、家庭组织、宗教团体、工会、商会、学会、学校团体、社区和村社组织、各种娱乐组织和俱乐部、各种联合会、互助协会和志愿组织等等。市民社会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裁体多元的市民社会按照不同的职业、利益要求、生活志趣、宗教信仰、性别和年龄、生活地域等特点将社会成员纳入社会组织,形成一种广泛而密集的社会网络,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成为民主政治多中心、多层级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专制极权政治构建于“一袋马铃营〞(马克思话)式的社会根底之上。在强大的国家权威而前,孤立的个体总是显得卑微、渺小和无力抗争,这一方面使国家权威可以无所顾忌和不受制约地无限膨胀,从而逾越它应有的界限,侵夺人们的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当人们对国家权威的扩张忍耐到最大限度时,便很容易借助某一突发性事件“振臂一呼〞而采取革命化的举动。3、国家及其形式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就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1.传统分类理论亚里士多德根据(1)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人数和(2)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两个标准,将国家形式分为三类6种:2.当代分类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于国家形式比较流行的划分是,根据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市场或方案等多项综合标准,将世界上存在的200多个国家分为自由民主主义、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三种类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大政府-小社会小政府-大社会3、政府及其构成政治学所谓的政府是对公共权力机关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国家元首、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官僚、军队和警察等。3、政党及其功能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政党的特性是:●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根底●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发动●组织政府台湾立法院的肢体冲突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5、非政府〔社团〕组织〔NGO〕非政府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绿色和平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与政党一样,是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2021年1月,南方雪灾,大量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

2021年5月汶川地震2021年8月北京奥运会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工会是中国工人自愿结合的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其根本职责是反映和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要求,协调这种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职工群众的自身教育;监督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工作。我国青年组成的最重要的全国性政治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是全国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它的职责是团结全国各族各界青年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它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华基督教青年全国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全国协会和各省、市、自治区青年联合会等青年团体联合组成。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是全国高等院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团结全国高等院校学生,组织和推动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促使他们全面开展,同时,维护和反映高校学生的利益和要求,并沟通政府与高校学生的联系。它的组织由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学生会、研究生会构成。我国妇女政治社团主要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它是全国妇女的群众组织,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动和教育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日趋开放,各种志愿性社团不断增加。如广州的爱心热线、珠江工友会、蓝海豚等,深圳的女工之家等。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玉树地震等,显示了志愿组织的力量。总结: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一个幸福平安的公民,需要公民社会、公民精神、政党监督、有限政府和活泼社团各司其职、各谋其政的合理的政治结构!end政治制度分析〔1〕分权制衡: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波里比阿的制衡观念;西塞罗立法与行政分立的思想;洛克对英国体制的阐发;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的系统论述。

政治学导论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半总统半共和制

委员共和制1.资本主义国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且对议会负责

①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权③政府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④政府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⑤政府的政策必须得到议会的支持议会共和制〔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定义特征默克尔

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对总统负责的政体形式。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一个人担任②政府和国会二者互不归属③国会对总统违宪可提起弹劾④三权分立和制衡的特点比较突出总统共和制〔美国、埃及……〕概念特征布什

兼有议会制和总统制某些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政体形式。

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并掌握实权

②总统任命的总理对议会负责

③总统在特定情况下可解散议会

④议会只能撤换总理不能撤换总统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俄罗斯……〕定义特征戴高乐

由联邦委员会集体执掌国家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①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②联邦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集体做出决定③联邦委员会主席兼任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④联邦议会不得解散联邦委员会

政治部内政部军事部司法警察部财政海关部公共经济部交通动力部委员会共和制〔瑞士〕概念特征政府职能部门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根本类型〔1〕两党制。即两个同等规模的政党竞争职位,双方各有几乎相等的时机赢得足够的选民支持,例如英国与美国。一般认为,两党制具有如下优势:〔1〕这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选择明确;〔2〕比较公平,鼓励竞争,有效防止对政府权力的长期垄断;〔3〕鼓励温和的政治活动。政治学导论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2〕多党制。即两个以上的政党相互竞争,通常通过联合阵线组成政府的体制。一般认为,多党制有一些劣势:〔1〕选民无法直接决定组阁政党;〔2〕关键政党影响力超出其选票;〔3〕多党制鼓励意识形态竞争;〔4〕多党制导致政治不稳定。当然,简单地将多党制与不稳定相联系也是不科学的。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3〕一党制。这种政党体制只存在一个合法政党,或者其它政党虽然存在,但在法律上不允许它们与执政党竞争政权的体制。人们又将这种政党制度进一步划分为法西斯一党制和一党权威制。前者以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为代表,这些政党垄断政权,禁止他党,实行恐怖统治,党国合一。一党权威制主要存在于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政治学导论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行为分析核心问题政治行为的性质政治行为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政治行为就是政治体系中所有政治角色(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社会组织、选民等)参与其中为实现社会资源管理和分配而采取的活动或行动。政治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或组织;可以是政府机关,也可以是政党或社会组织;可以是作为“统治者〞的政府人员(政治家和官僚),也可以是作为“被统治者〞的普通群众。二、政治学行为实施的方式〔一〕政治管理行为即政府及其官员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行为。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管理行为:1、对私人事务,“自由放任〞2、对团体事务,“自我管理〞3、对公共事务,“民主管理〞政治参与行为就是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影响公益或公共资源分配的活动。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以及由普通公民所组成的各类组织和团体。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力图影响社会资源分配。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投票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2.选举选举是指各类政治组织(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那么,由全部或局部成员通过投票方式选择管理或领导人员的一种政治过程。3.结社结社是指公民为了共同目的或相同的利益而结成社会组织的活动。结杜活动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结社被各国宪法规定为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4.集会集会就是公民为了共同目的临时聚集举行会议,联合说明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酌活动。集会也被认为是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权利和方式。5.请愿请愿是公民向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表达自己意愿的行为。各国法律对请愿的内容、方法都做了规定。游行示威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政治请愿的重要方式。6.发表言论发表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阐述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的行为。言论自由被认为是公民的根本权利。现代社会公民通过发表言论实现政治参与主要是通过群众传播工具而形成公共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7.游说游说是公民谋求个人或集团利益而接触并说服政府官员酌行为。游说是西方国家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在那里,游说活动又被称为“院外活动〞,即指个人或团体通过与议员、官僚和行政领导人进行接触,试图通过说服、公共关系等形式影响决策者决策的活动。8.政治冷漠政治冷漠表示公民的不参与行为,它是公民对来自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机构的政治决策、政治发动不予理睬的行为。政治冷漠属于公民的消极参与类型,它是公民消极政治态度在行为上的表现。9.其他罢工、游行、示威、静坐等也是政治参与的手段和方式。政治文化分析会场气氛有何区别?对国旗的态度有何区别?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一、政治文化的概念1.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政治文化成为明确的研究对象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中率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以此取代“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等概念。政治学导论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2.政治文化的涵义政治文化的三种理解:第一、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包括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知、评价和情感取向。第二、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合,不仅包括心理层面,而且包括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第三、政治文化不仅包括前述观念性的政治文化,还应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之性〞层面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标准。我们认为,从政治学的开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理解政治文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于政治制度具有滞后性。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内部存在非同质的亚政治文化。二、政治文化的内容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根本成分:1.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2.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和直观评价。3.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正确和合理的价值信条,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一、政治文化的类型1.统治政治文化和群众政治文化统治政治文化是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关系等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群众政治文化是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二者以阶级分化为根底,既对立又统一。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这是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施施加影响。顺从型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成员对政治权威、政治结构和标准及自己在政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政治输入和政治参与缺乏认知,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关系。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等都有强烈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效能等有积极认知与评价。一般而言,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民主制度相一致。任何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都是三者的混合。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根底。思考:中国封建专制体制持续两千年的文化原因?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思考:日本政治体制的文化因素?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思考:台湾“独立〞的文化因素?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与开展。思考:中国民主转型的文化因素?美国民主运转的文化因素?政治开展分析第一节政治开展理论一、政治开展的概念

〔1〕沃德与拉斯托所说的现代政治特征:第一、政府职能的专门化与分工;第二、政府组织的统一性;第三、政治决策的理性化与世俗化;第四、政治决策的范围广与效率高;第五、国家认同;第六、人们的政治参与;第七、政治职务分配依据个体成就;第八、独立的司法制度。〔2〕派伊认为,民族国家在政治开展过程中成功处理五种危机之后才能成为现代化国家,即:认同性危机、合法性危机、渗透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整合性危机。〔3〕亨廷顿认为的政治开展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第一、权威的合理化;第二、政治功能专门化;第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政治。亨廷顿认为,实现上述三个方面有赖于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强,不断推进社会的经济改革;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政治开展的根本原那么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有赖于政治参与,合法性政治才能保证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有限政府或宪政是政治参与的保障。二、政治开展的道路

1.渐进-妥协式道路〔上下互动〕主要特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旧的体制长期存续、政治改革保存传统。主要国家:英国、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2.激进-革命式道路〔自下而上〕主要特点:暴力色彩非常浓厚、政治斗争异常剧烈、政治体制没有连续性。主要国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俄国〔十月革命前〕等。3.保守-改进式道路〔自上而下〕主要特点:封建势力强大、政治开展艰难,依靠保守力量、通过战争方式。主要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第二节政治革命思考:什么是革命?为什么会革命?革命能到达预期效果吗?武昌起义十月革命第二节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含义和类型1.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含义。革命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发生了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根据列宁的解释,政治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与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上层建筑。2.革命的特点。〔1〕革命是一种暴力行为。〔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3〕政治革命仅仅是社会革命的开端。3.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