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中招二模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中招二模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中招二模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中招二模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中招二模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校园文化节开展主题为“穿越千年读河南”研学活动,以下是文化节的部分流程,请你参与完善。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4分)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在河南各地,每逢假期,便能看到游人如织、汉服①(缥飘)逸。穿越千年,行走中原,游汴梁、逛朝歌、行安阳、观淇水、入洛邑,在底蕴深厚的文化古都古城中,打卡景点名胜,寻觅商、汉、唐、宋等不同朝代韵味,在历史与现代的②(融容)合中发现盛世中原迸发的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读懂魅力中国。(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2分)A.qiǎbìngzhāngB.kǎbèngzhāngC.qiǎbèngzāngD.kǎbìngzā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①②2.河南是诗歌的故乡,方寸之间皆有故事,举足踏上总有诗行。小豫想在“诗卷里的河南”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厚重中原,贤才辈出,从他们的笔下,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木兰“①_____②”(《木兰诗》)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里,我们看到了朴素的爱国情感;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的大声疾呼中,我们看到了博大的济世情怀;从刘禹锡“斯是陋室,④______(《陋室铭》)身居陋室的隐逸情趣中,我们看到了高洁的道德追求;从李贺“⑤______,⑥”(《雁门太守行》)歌颂将士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里,我们看到了报国的赤胆忠心;从王湾“⑦⑧”(《次北固山下》)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中,我们看到了向上的乐观精神……这些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豫作为志愿者要负责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工作,请帮助他完成以下任务。(1)给下侧的解说要点排列解说顺序,并简述理由。(3分)解说要点:①介绍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基本信息。②归纳建设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意义。③深入了解千年运河史。④描绘大运河千帆竞发、舟楫往来的繁荣场景。(2)排好解说顺序后,请你借助下面资料夹中的内容,帮小豫撰写解说开场白。(3分)【资料夹】(一)距离洛邑古城不远的洛河,是一千多年前隋唐大运河的河首段。千年运河,万物通济。随着大运河漕运的发展,洛邑地区成为维系南北东西水上交通的转运核心,吸引了国内外富商大贾的到来。洛阳的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达到鼎盛,并逐渐形成了南北文化交错、朝野文化同息的文化特征,一度成为中外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文化圣地。(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与丝绸之路公园隔路相望。博物馆总占地面积47.7亩,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运河文化研究与展示基地。(三)基本陈列: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第一部分“天工国运一统中华”;第二部分“千年运河万物通济”;第三部分“隋唐盛世国运繁华”;第四部分“古今辉映源远流长”。4.小豫搜集到石昌鸿设计师设计的一组省市字体logo,logo中把省市的文化印迹融入汉字,变成一个个不同的符号印象,颇有寓意。请从下面两个logo中任选一个,结合对联的内容提示,向大家介绍logo设计的精妙之处。(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6分)一个十三岁少年的秋天①“你不是想上学吗?跟我往城里运砖吧。”②爹说这话的时候是微笑着的,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那时候,我们家正面临吃不饱饭的危机,五个孩子上学是个不小的负担。尽管学费政府有照顾,但吃喝穿用仍是个不小的数目。之前,他曾说过,该剔苗了。我们兄妹都怕被当作不打粮食的杂草剔掉,失去上学机会。③那一年我十三岁。小学刚毕业那天,考试成绩贴在大队部门口。名单上第二个就是我,我在一人之下,六十多人之上。听着好多人念我的名字,说我如何了不起,幸福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我混在人群后面,一声不响地享受着这一时刻。④我第二名的成绩没有让爹娘特别高兴,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往后如何负担得起学费。弟弟妹妹都在上小学。按爹的想法,农村孩子上个小学就够了,有这些知识,足够应付锄头和镰刀。⑤考试过后我们就放假了。我们的假期和种地有密切联系,啥时候放,放多少天,都由农事决定。地里忙了,就放假;活儿多了,就放长一点儿。校长和老师们家里都种着地,他们是家里头耕种收割的主力,种地和教学只能选择一样。我喜欢这样的安排。我想趁着假期打工挣点儿钱,去县里上初中。不这样的话,将面临辍学。⑥“你真的想挣钱?”爹问我。⑦“我想上学。”我说。⑧爹在我的头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巴掌,然后说:“你挣钱还得等几年。”⑨秋收后的田野辽阔无比,就等种麦子了。⑩“走,拉砖去。”爹拉起架子车,吹着口哨出发了。我坐在车上,怀里抱着一个酱紫色的瓦罐和一个白瓷碗。瓦罐里是从三十多米深的水井里打上来的清水。远行的人别的可以不带,但不能忘记带水。⑪路两边钻天的杨树落叶纷纷,庄重地为我们送行。⑫从窑厂到县城有二十八里,都是土路。窑厂的负责人问我爹:“送一车挣八块,干不干?”⑬爹看看我,我看着远处大杨树上的一群麻雀。爹吆喝我:“下车吧。”⑭一趟八块钱,拉两趟就够我全年的学费了。这样的诱惑激发起我对劳动的渴望。爹没有文化,但不影响他对于“重在参与”这句口号的实践。他从不安排我干这干那。⑮我们村口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直通县城。小河边上,就是去县城的路。如果晴天,一辆马车就弄得尘土飞扬,雨天就更难走了,但它是去县城唯一能走车的路。爹把一条绳子套在肩膀上,朝两只手里吐口唾沫,朝我一笑,大喊一声:“走!”车轮碾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⑯车是不能坐了,我挑着瓦罐和瓷碗,跟在后面。⑰二十八里路太过遥远,感觉两条腿怎么也走不到头。我身上的褂子湿了,风一吹,透心凉。实际上,爹身上的衣物早就湿透了,由于汗水源源不断,凭体温是暖不干的。⑱“歇会儿吧。”爹直起腰身,车子很听话地停下。我们就坐在路边的田埂上,捧着大碗喝水。爹擦着汗水问我:“累不累?”⑲我没说累,也没说不累。我问:“这些砖是不是给我们盖学校?”⑳爹点头:“估计是吧。”㉑一群麻雀飞过头顶,落在身后的几棵大树上,叽叽喳喳,很是热闹。爹点上一支烟,笑着冲麻雀喊:“是不是来找小虎玩儿?小虎今天没空儿,他要去给学校送砖,快点儿盖学校,还等着开学上学呢!”㉒我被爹的话逗笑了,但我没和麻雀搭话。麻雀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样子。我现在没有心情,等我有学上了,也可以像麻雀一样,飞来飞去,大喊大叫。㉓那天,我们赶到县城,太阳已经落山了。回来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细雨。这是我第一次走到县城,雨雾中的城市灰蒙蒙的,既冷又乱。爹将八块钱装进衣兜,一路上按了又按。㉔出县城的时候,爹停下来,在路边买了两个烤红薯。爹说:“外面的东西真贵,就这,五毛钱。”他递给我一个大的,笑着说:“垫垫饥,咱们抓紧往回赶,你娘说不定在村口迎咱们呢!”㉕我的脚似乎有了泡,钻心地疼。爹让我上车,护好空空的瓦罐和瓷碗。回去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路上他没有吹口哨,也不说话,但呼呼的风在四周响起,像有风助他。㉖回到家,村庄已经沉睡。爹把湿漉漉的衣裳脱下来,从口袋中摸出七块五毛钱。可能是贴身的原因,那钱干干的,没沾一点儿湿气。㉗那卷纸票,在娘点起的油灯下,炫耀似的晃动。5.本文围绕“拉砖”这件事讲故事,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故事情节。(4分)6.文章⑮——⑰段是如何表现爹拉砖的艰辛的?(4分)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1)路两边钻天的杨树落叶纷纷,庄重地为我们送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那卷纸票,在娘点起的油灯下,炫耀似的晃动。(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8.本文写贫苦的生活琐事、写艰辛的拉砖经历,但读起来“苦而不悲”,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共12分)【文本一】“国潮”流行彰显文化自信①前不久,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挖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新生代消费群体消费取向研究,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国潮”迎来新的发展机遇。②新生代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张加速了“国潮”兴起。“国潮”产品走红、国产动漫爆火、“老字号”纷纷推陈出新……“国潮”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时尚。③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国潮”越来越“热”,除了产品自身,还在于其背后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深层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来备受追捧的“国潮”产品,几乎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子。“国潮”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形象和理念,而时下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根植于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被唤醒,购买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成为许多年轻人表达情感、彰显个性的重要方式。④曾几何时,年轻一代受欧美潮、日韩风影响不小。如今,新生代群体放下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热衷“国潮”、喜爱“国风”,这是国人消费升级、愈发注重精神需求的结果,更是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的必然。⑤有人担心,既然是一种“潮”,“国潮”会不会来得快去得也快?经过几年发展,“国潮”在商业文化升级、社会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品牌原创性不足,没有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特征与当代时尚元素有机整合;有的商家专注于跟风模仿,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视觉和精神上的审美疲劳;有的企业片面堆砌文化符号,将“国风”和“情怀”视为营销噱头,淡化甚至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来寓意等。⑥“国潮”兴起,对中国企业和品牌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转型升级契机。要让“国潮”之风更盛,还须从文化上多下功夫。品牌应持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将更多的优秀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同时,也要及时掌握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加入独特、创新的潮流文化,推出更多具有时代元素和现实意义的“国潮”产品。⑦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国潮”的文化来源和基础,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助推了“国潮”兴起。筑牢国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持续的“国潮”热,必将为弘扬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国人的文化自信也会愈加坚定。(作者:史志鹏。有删改)【文本二】“国潮”消费为何持续升温①何为“国潮”?多数专家认为,“潮”指的是一种时尚流行趋势与审美动向,是人们热爱某种事物所形成的一种风尚。当下的“国潮”多指以时尚潮流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潮流风格。“国潮”热体现在多个方面:②首先,它是一种消费潮流。很多老字号、新品牌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挖掘与再创造,逐渐形成一股独特、贴近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时尚消费潮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5月发布的报告,九成消费者看好国货品牌的未来发展。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正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近1/3的消费者在高端产品上会选择中国品牌。③其次,它助推了新的审美风尚形成。无论是买“国货”、晒“国货”、用“国货”,还是穿汉服、听民乐、看古装影视、游红色景点,或是《国家宝藏》节目、《只此青绿)舞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场景等引爆社交媒体话题榜,这些在消费、文化演艺等领域的流行趋势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审美风尚和文化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从业者从追捧海外的时尚潮流和设计理念,逐步转向青睐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文化符号和设计思路,并且越来越乐于尝试、善于创新、敢于表达;消费者不仅更认可中国文化品牌形象、“国潮”消费品,而且在生活态度、审美趣味方面努力寻找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契合点,体现出较高的文化自信。④清华大学教授胡钰认为,“国潮”将中国文化符号、中华美学精神、传统技艺、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等结合在一起,其流行是爱国情感和文化归属感的表现。(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8月15日,作者:彭训文。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开篇从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方案入手,引出“国潮”这一论题。B.文本一第③段“几乎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子”中“几乎”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C.文本二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国潮”对新的审美风尚形成的影响。D.两个文本都在谈论“国潮”,文本一侧重论述“国潮”对文化自信的影响,文本二侧重分析“国潮”持续升温原因。10.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11.下面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中的产品是真正的“国潮”产品?请结合两个文本说明理由。(5分)【材料一】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分为“传说”“史诗”“传承”三款,将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于来自洛阳邙山的土块之中,同时在盒中配备洛阳铲、竹签等工具,试图让人人都能成为“考古官”。【材料二】在墨茉点心局和虎头局爆火之后,上海“珍糕兴点心局”、广州“狮头点心局”、郑州“山河饼局”、厦门“三味酥点心局”应运而生,原本主打“抖臀蛋糕”的“南洋大师傅”干脆直接改装成卖中式糕点的“南洋点心局”。这些点心店连门头、海报、包装等都大同小异。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11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节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注】①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员。②少孺子:年轻的读书人。1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蝉高居悲鸣饮露查阅词典法:①坐②居住③占据④停留(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2)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课内迁移法: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4.甲文剪裁巧妙,当详处以十当一,当咯处以一当十。如只用一个“善”字来写齐王的反应。请说说第3段详写了什么内容?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3分)15.【甲】【乙】文中邹忌与少儒子都是影响君主决策的重要人物,请结合内容,从两方面概述两人的可贵之处。(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共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6.朗读是心灵的吟唱。下列对诗歌朗读的处理,不正确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