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二月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二月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二月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二月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二月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金太阳广东二月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既然艺术鉴赏是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那么,鉴赏者就不是完全被

动的受感染者。作为审美主体,他有很大的能动性,是艺术形象创造的积

极参与者。当然,他不是艺术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而是消费过程中的参

与者。王朝闻把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叫作“再创造”。他说:“艺术形象,

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

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

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②既然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

那么,不同的鉴赏者对于某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正

如鲁迅所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当然,

因为鉴赏的是同一部作品,作家所提供的信息一一诱导物是相同的,所以

鉴赏者的再创造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而是大同小异。

③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先是鉴赏者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在感受的

基础上,就进入体验。体验是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因为没有

体验,就不能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没有体验,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

情感精神。鉴赏者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而再体现在头脑中。

体验是以本人的记忆为基础的。演员在体验角色的感情时,需要在生活库

存中唤起自己的情绪记忆;读者在鉴赏艺术形象时,也需要在生活库存中

唤起自己的形象记忆。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

经验,那就无从体验,也就无从“再体现”或“再创造”。但即使在同一

或相近的社会形态中生活的人们,其人生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再创

造的艺术形象就必然有所差别。所以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

千个哈姆莱特。

④艺术鉴赏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在鉴赏活动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

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术形象。生活是无限广阔和无限复杂的,而艺术

则只能用有限的画面和有限的笔触去表现它,作者选取典型情节和典型人

物,抓住特征性的几点,加以勾勒,诱导读者、听众用想象加以补充,这

样才能余味无穷。如果写得太实,不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那倒反而索

然无味了。马远的绘图《寒江独钓图》,只画一个老人坐在小船头上独钓,

画面很简单,但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这大概是一个高士,避开世俗的纷争,

独钓寒江,恬然自得。欣赏音乐,想象的作用就更大了。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里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

珠小珠落玉盘。”这写的就是欣赏音乐时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连最起码的

想象力也没有,那是根本无法欣赏艺术作品的。电影里有蒙太奇的组接,

小说里的情节也有跳跃,没有想象就连续不起来。至于象征主义作品,意

识流艺术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不行了。当然,鉴赏者的想象是以艺

术形象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的,不能离开它而胡思乱想。否则就离谱了,

那就不叫艺术鉴赏。

⑤艺术鉴赏还有一种心理因素;叫移情作用,艺术作品是以情感人的,

审美主体被感动之后,激发起了相应的感情,又将这种感情外射到审美对

象身上去。这就是情感的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有条件的。首先,审美

对象作为客体,它必须是美的,然后才能打动审美主体。但是,若把鉴赏

活动仅仅看作是审美客体以美感感情打动审美主体,而审美主体似乎完全是

被动的,那也不合乎事实。因为移情作用实际上是存在的。杜甫诗曰:“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鉴赏自然美时移情作用的例子。鉴赏艺术美

也是一样。人们常常进入角色,与之同喜同悲,同笑同哭,为古人担忧。朱

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记载:一个英国老太婆看《哈姆莱特》,到最后决

斗的一幕,大声警告哈姆莱特说:“当心呀!那把剑是上过毒药的!”类似

的例子尚多,这都说明观赏者的感情是外射到审美对象上了。当然,完全达

到物我同一,失却了理智,也并不好,枪杀演坏人的演员就是极端的例子。

布莱希特提出了“间离效果”的表演理论,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

离,从而避免使群众把对角色和演员本人的感情混合,这是很有道理的。这

样,就必须要求鉴赏者亦情亦理,既能放纵感情,又能控制感情。

⑥艺术鉴赏不但是感受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所以在艺术鉴

赏的心理活动中,还有再认识再评价的因素。作者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评

价表现在作品里,鉴赏者则通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识和再评价。鉴赏者

的认识水平可能低于作者,这样他就不能全部领会到作品的思想意义,这

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也有可能鉴赏者的认识水平高于作者,他可

以从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认识到更多的东西,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

见。人们常说的“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这种情况。正因为艺术作品的

思想不是直接说出的,而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有可能提供一些客

观情况,让鉴赏者做出再认识与再评价。

(摘编自吴中杰《文艺鉴赏的审美特点》)

L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艺术鉴赏这一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中,鉴赏者不是被动的受感染

者,而是具有主导地位的艺术消费过程参与者。

B.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因此,不同的鉴赏者对于同一

部作品的艺术感受见仁见智,绝不可能相同。

C只有生活经验越丰富,体验才可能越深切;因此,读者生活经验的丰

瘠程度就决定着他的鉴赏艺术形象能力的高下。

D.艺术鉴赏既是感受的过程,也是认识的过程;鉴赏者认识水平的高低,

会影响他对艺术作品思想意义认识的深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在《阿Q正传》中刻画阿Q这个典型形象,勾勒他的癞疮疤、

瘦伶仃、黄辫子等外形特征,以此引导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人物形象。

B.京剧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趟马动作来表现战马的驰骋,通过演员的划船

动作来表现涉水,这些都是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而达到的。

C."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从这两句

诗词名句中都可以看出人在鉴赏自然景物时的移情作用。

D.歌剧《白毛女》演出时,饰演黄世仁的演员因为表演太过逼真,差点

被人枪杀,这足以表明移情作用在艺术鉴赏中是确实存在的。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④段的主要论点的一项是()(3分)

A."为使想象臻于完整,只有普通的生活经验、普通的认识和观察是完

全不够的。"(布罗夫)

B."想象是创造力,亦即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与存在本身

所共有的形象。”(雪莱)

C."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

去发展。”(巴尔扎克)

D."想象不断地吸收感觉里的养料,就愈有吸引力;它愈和理性结合,

就越发高贵。"(歌德)

4.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包含哪些因素的作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4

分)

5.什么叫“形象大于思想"?试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谈谈你对

此的理解。(6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犁锌

李锐

正午的太阳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火辣辣的。刚被剪过的草坪又紧又密,

露着一层崭新的茬子,鼻子里满是热烘烘的草腥气。火辣辣的太阳把人们

逼得尽量缩在草帽下的阴凉里。

宝生又抹了一把汗水。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

蹲在草地上,视线很低,只能贴着山坡朝上看,上面是镣着蓝天的坡顶,

蓝绿相接的坡顶上冒出那两棵松树,像两座苍翠的宝塔,肩并肩站在蓝天

里。等拔到坡顶上,就能看见整个树身了,就能看见驾着牛扶着犁锌的满

金爷和柳叶儿了。他俩正在那两棵松树底下耕地撒种呢。这两棵松树是第

八洞的标志树。满金爷和他手里扶着的犁锌是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

的标志。

草坪上拔草的人们都蹲在地上,一字排开,每人戴了一顶草帽,一只手

拉着一条编织袋,眼睛紧盯着草坪,另一只手时不时伸下去,拔出一根杂

草,塞进袋子里。远远看去,火辣辣的烈日下边,坦荡舒缓的草坪上,①

面朝草地背朝天的人们,像一排在地毯上蠕动的蜗牛。他们的任务是拔杂

草,是要把掺杂在高尔夫球场草坪里的狗尾草、水稗子、野蒿子、喇叭花、

苦苦菜、蒲公英,全都拔出来,只留下草地早熟禾还有黑麦草。宝生觉得,

干这活儿,有点像老家地里间谷苗,也是蹲地上,一步一挪,也是后背上

驮着个大太阳。当然,北京不是五人坪,高尔夫俱乐部更不是农村,一张

会员卡要缴三十万元的会费。②这个数目要是放在五人坪,你得在一亩地

里种两千年的玉芟。宝生现在当然明白,你不能拿北京跟农村比。草坪质

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尔夫球场的名声,这儿的人靠草坪吃饭,所以,在

桃花潭不种庄稼,只种草。

宝生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爹妈把自己生在五人坪,生在当年陈总插队的

地方。宝生现在太喜欢桃花潭了。不只因为这儿工作给发衣服,能挣钱,

能吃好饭,也不只因为桃花潭漂亮得像电视里的广告片儿,最主要的是因

为在这儿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人。现在,十八岁的

宝生终于弄明白自己为什么爱北京了一一北京有这个让他无法想象的桃花

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陈总说了,半年以后就不用再拔草了,就让自己

去当球童,再过一两年,就不再当球童了,就去学技术当电工。陈总是这

儿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宝生竖起耳朵等。

果然,暴热的草坪上突然传过一阵清凉的泉水声,哗啦啦的泉水声里夹

杂着鸡鸣和狗叫,还有孩子们忽起忽落的尖叫和女人们隐隐约约的对

话……宝生知道,这些声音是草坪外边藏在树丛背后的扬声器里发出的。

风声,水声,雨声,林涛声,鸡鸣,狗叫,羊群出坡声,牛群回栏声,老

人们街巷里的搭话声,女人们叫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声……千姿百态,

全都是五人坪的声音,全都是陈总用一套高级录音机专门从五人坪录回来

的。第一次听见这些声音,宝生叫起来,宝生扭头看看身边的陈总,说:

“哎呀,建国爷爷!我家黄毛儿咋也到这来啦?”

陈总笑起来:“就是你家黄毛儿叫呢!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

陈总又拍拍宝生的头:“宝生,记住,以后你就叫我陈总,咱们高尔夫俱

乐部里没爷爷这个职务。”

当年陈总在五人坪插队,宝生还没出生。宝生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陈总,

是有一年的春天。那时大伙都叫他建国爷爷。那些日子里,娃娃们成天追

在建国爷爷的屁股后头,盯着他手里的照相机乱喊,给我照个相吧!建国

爷爷就笑,给你们照,每人照一张,谁也少不了。③照相机嚅里啪啦,又

闪又响;娃娃们叽里呱啦,又跳又笑。后来,就看见照片了。每个人都有,

也有满金爷的。满金爷扶着犁吆着牛在前面走,他的孙女柳叶儿跟在后,

胳膊肘里挂着柳条斗子,正在撒玉艾种子。又过了好多年,等到建国爷爷

开着汽车再到五人坪时,满金爷已经死了,柳叶儿出嫁生下孩子了。那时,

建国爷爷指着那张照片说过好多次,我耕地就是满金爷教会的。

自从来到桃花潭,宝生干活从不叶苦。宝生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的幸

运和希望受苦。就像现在眼前的这群人,他们的运气和希望,好比草帽底

下的阴凉,只有那么可怜的一小片。说不定什么时候刮来一阵风,头顶上

的草帽就没了。④宝生有几分兴奋地打量着身边的蜗牛们,宝生想,人和

人真是不一样呀。

拔到坡顶,每个人都湿透了衣裳。

现在终于看清楚了:矗立在草坪左边的两棵松树下,和照片上一模一样,

走出来扶着犁锌的满金爷。大黄牛脖下挂着牛铃,高举椅角,绷紧身子走

在最前头。一脸皱纹的满金爷头扎白羊肚手巾,左手握紧扶手,把犁锌深

深插进草地里,右手高扬鞭子。柳叶儿胳膊肘上挂着柳斗子:走在最后,

正低头往犁沟撒种。

藏在铜雕里的扬声器又响起来了,水声,风声,鸡鸣,狗叫,孩子们的

嬉笑声,满金爷赶牛的吆喝声……错杂缤纷地从松树下动人地传过来。这

套铜雕做得真好,和真人一模一样,牛索、犁锌、鞭子、柳斗,也都按原

物大小铸出来。他们正从松树下平静安详地走出来,如果没人打搅,他们

会一直往前走,会在这片地毯一样的草坪上翻起土地,开出一条深深的犁

沟来。

每次看见他们,宝生心里都会涌起说不出的赞叹和感动,这赞叹和感动

又会搅起一些让宝生更为赞叹和感动的幻觉,看见他们,听见身边那些生

机勃勃的声音,宝生说不清楚到底是他们走进了自己的梦境,还是自己走

进了他们的梦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正午烈日曝晒下的草坪热气蒸腾

的景象,为人物出场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背景。

B."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这句发自肺腑的告白,表明陈总对

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

C."宝生竖起耳朵等。”这个独句段呼应前文"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这

句,起到揭示人物心理和标明叙事线索的作用。

D.小说以宝生目睹耳闻的情景触发的"赞叹和感动的幻觉"收尾,刻画了

宝生复杂微妙的心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用"蠕动的蜗牛”比喻烈日下拔草的人们,表现劳作的辛苦,凸

显其卑微、渺小。

B.句子②,一则强调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费的昂贵,一则点明五人坪的

贫穷、落后。

C.句子③描写建国爷爷为孩子们拍照的情景,表现了他的亲和、慈爱,

孩子们的天真、活泼。

D.句子④揭示了宝生的心理:他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

总信任、赏识而自豪。

8.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表达效果。(4分)

9.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针对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以下是参考

题目:⑴“农具的寓言,冷峻的反思”:(2广传统文明的当下命运",请任选

其一,围绕题目,立足文本内容,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①姊为赵

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及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

死。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侯生曰:“公子喜士,

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

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③之兵符常

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

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

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

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

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

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窃魏之

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

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

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

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

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

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

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

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

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

有王也。

(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

[注]①公子: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国君安釐王的弟弟。战国末期魏

国名将。②侯生:侯嬴,信陵君门客。③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如姬资之A三年B自王C以下D欲求E报其F父仇G莫能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度,估计,与《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蒙大"中的"度"含

义不同。

B.诚,果真,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诚"含

义相同。

C.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一般用铜铸成虎形,

分为两半。

D."余所诛者"中的"诛"字与现代汉语词语“口诛笔伐"中的"诛"字含义相

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信陵君为了避免赵国灭亡,求魏王友持

遭拒:信陵君打算率领门客前去同秦军拼命,并把相关情况告诉了侯嬴。

B.如姬的父亲曾被人杀了,却无人替她报杀父之仇,而信陵君实现了她

的夙愿,因此她知恩图报,甘愿鉴窃魏王兵符帮助信陵君。

C.唐顺之认为赵、魏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赵国如果灭亡,魏国也会

步其后尘,而赵、魏两国的存亡又关系到楚、燕、齐等国的石广。

D.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在

信陵君遇到困难的时候,或出计谋,或冒险行动来支持信陵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4分)

⑵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4分)

14.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看待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过平望①

范成大

寸碧②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③。

波明苻叶颤,风熟苹花香。

鸡犬各村落,藤妒近江乡。

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

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④。

[注]①平望: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南四十里,是运河所经处。本诗为诗人

离家赴临安水路经过平望时所作。平望是诗人故乡。②寸碧:远方的景物。

③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动游鱼,使鱼落网。④唐代

徐月英《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

忍照鸳鸯相背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在船行驶时遥望远景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船上,远方景

物仿佛扑面而来。

B.三、四句从规觉角度写秋景,水柳病绿,霜蒲新黄,对仗工整,动静

结合,意境萧瑟。

C.五、六句写渔人在孤屿边举网、在船上鸣榔的场景,透露鄙弃仕途、

退隐江湖的渴望。

D.全诗扣住"过"字描写水路行经平望的见闻感受,写景呈现出江南水乡

的鲜明特点。

16.本诗末尾四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思想情感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杜牧《阿房宫赋》中,八个字同时写到了美玉、黄金、珍珠等。

⑵书法和茶道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华,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中,两句同时写到了书法和茶道。

⑶墨子说:"尚贤者,政之本也。"从古至今,选贤任能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根本,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诗词中也常有蒋重贤才的句子,

如"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纵览古今,聪俊灵秀之人,于万万人中仅是一①虽然其落草之境大有

参差,所行之事更是一②一,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争”。

身居尘世,递生人海,面对争名逐利之潮起,竞心所牵,人人跻身其中,

③难免身不由己。唯“不争”者,结庐大隐之市,其精气内敛,定力自

生,独能拥有完全之自我一一顺乎天性行止,进退叩问心声,不为世俗所

缚,免受他人役使,淡淡然率性而居,乃天地间一自在人耳。

"无争"是一种自由。有此自由之身、空灵之心,精神自与天地大通。如

启天聪天目,自能独步当时,感悟超凡脱俗的真知灼见,聆听天鸣地籁的

化外之音。偶与心弦鸣和,豁然解悟,信手拈来,辄得千古奇作。这些极

具才情、极其聪慧、性情又极为乖张的人,历来被世人视为"异类"。A在造

成独立人格的同时,B他们是点染历史,C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绝品,D

这些艺术绝品使历史更精彩。E倘若把历朝历代这些异类大家的绝世作品全

部剔除,F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几个句子中有三个有语病,请分别找出并加以

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顺应天性,进退自如,是天地间一个

自由自在的人",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经过200多年的观测,人们证实地球逐渐转慢了,时间也跟着慢了,有

时还会突然减慢很多。1959年7月,许多地方都记录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的情况。—①一,我们的感官根本觉察不出来;但长期积累下来,就可观了。

有人认为20亿年前,一昼夜仅相当于现在的8小时。

_②一?许多人认为这是潮汐的影响。因为在涨潮退潮时,潮水都要和地

面发生巨大的摩擦。大气和地面的摩擦也可能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此外,

地球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地球内部物质因为运动而发生的密度变化—③

尽管以上种种看法都还值得讨论,但时间在变却是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

道时间是不是在变呢?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当然这种钟不能是

常见的普通的钟,需要利用自然界中别的东西作为计算时间的标准。人们

发现,气体分子的振动频率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种比地球自转速度更

可靠的时间标准。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将它连接在电路中,

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的振动,这种石英钟的准确性比前一种方法

要差一点,但比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

2L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2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的"字可以删除的一项是()(3分)

A.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

B.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

C.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的振动

D,但比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朋友,你要飞登智慧的最高的峰顶,

你就去冒险,刚管“明智”嘲笑你。

近视者只看到你在高飞时离去的海岸,

你大胆飞翔而抵达陆地,他不能看见。

这是德国诗人席勒写的一首短诗一一《智慧和明智》。读了这首短诗,

正当青春年华的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和概括文本信息、对获得的信息及其表述逻

辑做出评价的能力。A项歪曲原文语意,存在夸大其词、冗余信息的错误。

原文是说“鉴赏者就不是完全被动的受感染者",选项偷换成"不是被动的受

感染者",这是扩大外延了。"具有主导地位"这一信息是节外生枝,原文并

未述及。B项推论不当,背离原文语意。"不同的鉴赏者对于同一部作品的

艺术感受见仁见智,绝不可能相同"这一理解不当,根据原文"不同的鉴赏者

对于某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鉴赏者的再创造也不至于

离题万里;而是大同小异",这与"绝不可能相同"所传达的信息不等值。C

项强加因果关系。"因此,读者生活经验的丰瘠程度就决定着他的鉴赏艺术

形象能力的高下”这一理解不当,原文并未述及。D项理解正确,根据原文

第⑥段所述,可以推知。

2.C【解析】本题考查对获得的信息及其表述逻辑做出评价和判断其推

理是否合理的能力。“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化的想象手法描写庐山瀑

布奔泻而下的壮观气势,并没有移情作用在内。

3.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的能力。第④段主要论

点是"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术形象"。A项

论说的是使得想象臻于完整的前提条件,B项论说的是想象的对象,D项论

说的是想象与感觉、理性的关系,这三者都与第④段的主要论点无关。而

C项指出懂诗的人(读者、鉴赏者)在阅读、鉴赏诗歌时他所发挥的想象力的

作用;因此该项为正确答案。

4.①感受:鉴赏者感受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②

体验:经由体验,深切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③想象:在生活体验基础上,

通过想象丰富艺术形象。④移情:审美主体被审美客体打动,将感情外射

到审美对象上。⑤认识:鉴赏者通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识和再评价。(每

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行文思路、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题干依

据“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基于语篇结构与内容要点的角度设题,要求

考生归纳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所包含的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从选文看,它

主要谈到感受、体验、想象、移情、认识等因素在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中

的具体作用,考生可借助原文的段首句等关键句来筛选、提取关键信息作

答。

5.①"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特性,它是指作品的艺术形

象所显示出来的客观思想意义超越作家创造形象时的主观意图和主观思想。

(2分)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在后两句要表现的是登高望远,把千

里之远的风光尽收眼底的主观愿望。(2分)而后世则把它看作是追求崇高理

想的格言,因此它成为千古名句。这正说明后世人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是远

远超出诗人的主观思想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文中提供的观点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题干从文

本末段的一个关键概念“形象大于思想”切入设问,先要求考生诠释这一

核心概念;然后要求考生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简要解说其“形

象大于思想”的体现。从《登鹳雀楼》原诗后两句看,它主要表现的是登

高望远,把千里之远的风光尽收眼底的主观愿望。但对读者而言,它又留

下了更为深广的阐释空间,比如将之视作表达志存高远等,这表明读者的

认识、评价会超出诗人的主观思想。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结构线索等的能

力。B项中"表明陈总对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这一

理解不正确,属于过度解读。从小说上下文语境看,"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

在我身边!”这句话可以反映陈总对自己曾经插队过的农村五人坪的眷恋;

但“淡泊名利"这一分析,从原文看,就缺乏充分依据了。

7.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手法、形象、细节等的能力。D

项中“他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豪”这一分析

不正确。从文本语境看,"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

识而自豪”这一分析没有依据,是无中生有。

8.①透露出宝生对乡土农耕生活的留恋,对往昔农耕生活已成为雕塑风

景(追忆场景)的惋惜与无奈;②呼应开头部分有关"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

乐部的标志"的描写,使得小说脉络连贯,情节紧凑,内容充实;③扣合标

题"犁锌",揭示传统农具及人们农耕劳作的命运际遇,暗示小说的主题意蕴。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波浪线部分文字是从宝

生的视角描写他所见的满金爷手扶犁锌耕田、柳叶儿跟随撒种的铜雕画面。

这部分文字运用了动作、外貌、细节等描写手法。从文本整体语境看,显

然这部分文字是作者有意详写的。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人物、

结构、主题三方面考虑:从人物塑造看,以此透露出宝生对乡土农耕生活

的留恋,对往昔农耕生活已成为雕塑风景(追忆场景)的惋惜与无奈;从情

节结构看,呼应开头部分有关“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的标志”的描

写,使得小说脉络连贯,情节紧凑,内容充实;从主题意蕴看,扣合标题

“犁锌”,揭示传统农具及人们农耕劳作的命运际遇,暗示小说主题意

蕴。

9.(1)农具的寓言,冷峻的反思:①本文通过叙述宝生在高尔夫球场草

坪上拔草时的见闻感受,展现了犁锌及其驾驭者成为雕塑的风景,这是个

耐人寻味的寓言。②五人坪所代表的乡土农耕文明成为只可念想的梦境,

拔草人无法掌控自己未来的命运。③"犁锌"及其主人们的际遇,折射了城

市文明冲击下传统文明的式微,蕴含着作者重建中华文明的冷峻反思。(每

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⑵传统文明的当下命运:①在《犁锋》中,作者含蓄地指出,即使最

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也离不开最原始的劳动操作一一拔草。②宝生热爱

北京并非因为北京所拥有的现代化特征,而是这里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

声音,看见五人坪的人。③现代化的发展已使纯粹意义上的传统文明变成

梦境一样的存在,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而非一味地生活在家乡的幻想

中,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选择。(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文学作品构思艺术、主题意蕴、社会价值等

以及文学短评写作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考生的短评思路可以是个

性化的,只要思路清晰、言之成理,都可得分。题干虚拟了语文课堂学习

的情境,给出了文学短评写作的参考题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阅

读鉴赏体会,任选其一写作文学短评思路。“农具的寓言,冷峻的反思”,

这个题目提示考生从标题“犁锋”(也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入手,去探究作

者讲述的这个与传统农具有关的故事,包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冷峻、

深切的反思。”传统文明的当下命运”,这个题目提示考生从作品的主题

意蕴切入,去观照以“五人坪”为代表的传统乡土农耕文明与以靠近北京

城的桃花潭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都市文明(或工业文明)的此消彼长,反思

传统文明日渐式微的严峻现实,探究如何重建文明的紧迫议题。

10.BDG【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原文标点:如姬资

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1.B【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字词的

能力。"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诚"意思是"确实"。

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唐顺

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态度有所不满,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都只为

信陵君着想,他们的心里只有信陵君,却没有魏王。

13.(1)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

的灾难,这为什么不可以呢?

⑵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陪葬,我真不知道信陵

君该用什么向魏王谢罪。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

“纾”意为“解除”;“分”意为“分担”;“奚”意为“为什么”。关

键点每点1分,大意1分。第⑵小题的关键点:“倾”意为“倾覆”;“殉”

意为“陪葬”;“何以”意为“用什么”;“谢”意为“谢罪”。每点1

分。

14.作者认为不足以怪罪,应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1分)信陵君窃符

救赵,并不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

原君。(2分乂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材料二中,作者对信陵君

窃符救赵的论述非常深刻,要辩证地看待。作者一方面认为,信陵君窃符

救赵这件事客观上无罪;另一方面又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动机不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攻破了赵国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包围了邯

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给魏王及公子书

信,向魏国求救。公子多次请见魏王,还派门客、辩士用多种手段劝说魏

王。魏王畏惧秦国,终究没有听从公子。公子自己揣测终究不能从魏王那

里得到什么,便决定不图自己苟活而让赵国灭亡,就请求宾客,凑集了百

余辆车马,想带领门客前赴秦军,与赵国共存亡。路过夷门,遇见了侯嬴,

把想同秦军拼死的情况全都告诉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7页)1•24-278C-

了侯嬴。侯嬴说:“公子喜欢士人,名闻天下。现在有了困难,没有别

的办法,想与秦军拼命,这好比把肉扔给饿虎,有什么用呢?又哪里用得着

这些门客呢?”公子又拜了拜,就向他请教。侯嬴就让人退下,私下说:“我

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如姬又最受宠幸,出入大王卧室,

有能力偷出兵符。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怀愤三年了,从大王

以下的人,都想替她报杀父之仇,没有人办得到。如姬对公子哭泣,公子

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敬献给如姬。如姬想去为公子死,她是不会推辞

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么得

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面救援赵国,西面打退秦国,这是五霸的功业

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偷来了晋鄙的兵符

送给了公子。

材料二:

评论的人把窃取兵符看作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并不足以怪罪信陵君。

那时强大的秦国的暴虐已经到了极点,现在用全部兵力进攻赵国,赵国一

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了,那么魏国就会随后灭亡。

赵国和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国和魏国灭亡了,那么楚、燕、

齐各国也会随后灭亡。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

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为什么不可以呢?

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果真没有罪过吗?我说:又不是这样的。我所要

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信陵君只不过是一个公子罢了,而魏国本来有

国君。赵国不向魏王请求救援,却恳切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

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平原君利用婚姻关系去刺激信陵君,而

信陵君自己也因为姻亲,想赶紧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姻亲,不

知道有魏王。他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只是为了赵国

而已;也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那么这就是赵王与国

家的重要性,还抵不上平原君一个公子,而魏国所倚仗的保卫国家的军队

和装备,也只是供信陵君的一个姻亲使用。幸亏战胜了,还好,如果不幸

战败,被秦国俘虏,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陪葬,我

真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向魏王谢罪。窃符救赵的计策,大概是侯赢提出

的,而由如姬完成的。侯嬴用窃取兵符的计策教信陵君,如姬为了信陵君

从魏王卧室内窃取兵符,这就是他们二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却不知道有

魏王。

15.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内容、语言、情感、手法、意境等

的理解的能力。C项中"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这一理解不正确,

依据不足。五、六句承接上文,也是写行船途中所见的渔民劳作的场景,

看不出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心绪。

16.(1)《过平望》末尾四句化用唐人诗句,写水映鸳鸯嬉戏的情景,点

出平望是自古以来的离别之地,抒发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感情。(3分)(2)《归

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说自己在清静、虚静的居所过着悠闲的生活,感觉

自己重新回归自然,顺应了本性;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及对田

园诗意生活的喜爰。(3分)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分析古诗的思想情感内涵的能力。题干将

《过平望》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关联比较,从两首诗末尾四句的

思想情感内涵这个角度设问。解答此题,须从两首诗整体语境入手,然后

扣住两首诗末尾四句的思想情感内涵的差异做比较分析。《过平望》末尾

四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通过

写自己在清静、虚静的居所过着悠闲的生活,抒发归隐田园的恬然自安;

通过感慨自己重新回归自然,顺适本性,抒发对官场污浊不堪的生活的强

烈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17.(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⑵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⑶示例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示例二:不畏无知己荆州甚爱才

示例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

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有其他答案,符合情境的可以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第(1)小题和第(2)

小题分别出自杜牧《阿房宫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这两篇均为《普

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推荐背诵篇目。第(3)小题是开放性试题,

根据语境提示,可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考生可根据个人诗词积累

来作答,但须准确无误。

18.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②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

同)③随波逐流(随声附和乂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的能力。根据空缺

①处上下文语境中的“于万万人中仅是”“大有参差”等的提示,该处应

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形容少之又少,故可填“凤毛麟角”;根据空缺②处上

下文语境中的“大有参差”"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等的提示,

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强调差别之大,故可填“千差万别”;根据空缺

③处上下文语境中的“争名逐利之潮起”“人人跻身其中”“身不由己”

等的提示,该处应填入的成语意思是受潮流摆布,故可填“随波逐流”。

19.示例:A把"造成"改为"形成";B在"点染历史"后面加”的旷古奇人”;

F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修改正确即可,一处1分;其他修

改,合理的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A“造成”和“人格”

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可以在“点染历史”后面加”的旷古奇人”;F句

式杂糅,可以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

20.①原文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前四个分句均为六字短句,句式整饬,

反复铺排,正反相成,表意丰富,简练明快,有韵律感;后两个分句用散

句,错落有致。(3分)②原文仿骈偶句式,点缀文言字词,肯定句与否定句、

主动句与被动句并用,句式活泼,语言雅洁,与上文语境衔接更协调。(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

要从原文的句式结构、句型功能、行文风格等角度揣摩、比较、体会。文

中画横线部分运用整散结合的短句表达,前四个分句是六字短句,表意丰

富,句式整齐,有气势;后两个分句是散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简练

明快。运用文言字词与句式,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并用,行

文简洁,典雅,与上文语境衔接更协调。

21.示例:①虽然这些减慢的数字是微小的②为什么地球自转速度会变

慢呢③都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

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根据上文语境中“许多地方都

记录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情况”以及下文的“但长期积累下来,就可观

了”这两个信息点的提示,可以推断空缺①处应补写的内容是“虽然这些

减慢的数字是微小的”。根据空缺②处语句的段首位置及问号的提示,还

有下文“许多人认为这是潮汐的影响”的提示,可以推断该处应补写的内

容是“为什么地球自转速度会变慢呢”。根据上文有关导致地球自转速度

变慢的诸因素分析的提示,可以推断空缺③处应补的内容是“都会影响地

球自转的速度”。

22.D【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