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竟陵派是晚明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以钟惺、谭元春为领袖,因其乡贯(竟
陵,今湖北天门)而得名,由当时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共同组成。竟陵派集诗文
创作与文学批评于一体,因此也可称之为"文学创作一批评流派"。由于特定的历
史环境,它经历了迅速兴起而又迅速衰落的过程,评论界始终对其褒贬不一。竟
陵派处于明代文学思潮史上的最后阶段,竟陵派远参七子派,近承公安派,建立
起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七子派的“复古"和公安派的"独
抒性灵”的主张,但在此基础上别出心裁。其中,"灵"与"厚"是竟陵派评判诗文优
劣的重要参照标准,也是他们在诗文创作中极力提倡的美学追求,"以'厚为诗学,
以灵为诗心”,这不仅是竟陵派对公安派及其末流的创作存在浅率之病的补救,也
是对其本身创作缺点的有效针硬。
关于"厚”的真正含义,钟惺、谭元春都未做出明确的说明,但在钟惺、谭元春两
人的论诗作品中,以‘厚"作为审美理想和标准的论述随处可见,推崇他们心中的
佳作,因此人们可以从两者的言论或举例中去体会"厚"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谭元春曾说过:"古人数字,便如一篇大文章;今人一篇大文章不当数字。古人不
全说出,无所不有;今人说了又说,反觉索然。则以古人简而深,今人繁而浅。
古人是有意思,偶然露出题目;今人是遇题目,然后来寻意思,如何相及?”钟惺
和谭元春都主张要向古代谚语学习,他们认为所谓古人作品中的“简而深”就是以
尽可能少的字去表达更多的内容,从而避免文字冗长而缺少兴味的弊端。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人人各显才情,这使诗歌出现直露浅白、粗俗鄙俚的弊端。
竟陵派接受这一教训,提出"厚”这一主张,要求诗歌在含蓄蕴藉中起到诗教作用。
例如,钟惺在《诗归》中评高适的《蓟中作》:""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
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思‘,归咎于臣。同一忧感,不若此语得体,激切温
厚。然‘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这一评价说明
竟陵派的文学主张与儒家诗教有相通的一面,也表明了钟惺求厚的主张中包含着
1
忧国忧民而又维护帝王尊严的双重含义。
竟陵派强调在一首诗中,诗所表达的情感越深刻、所包含的内容越丰富,这首诗
就越"厚正如《诗归》中评刘慎虚诗:"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
孕。妙不在孤严,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
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这段评论很明显地指出了诗境的“厚"与诗歌中
所蕴含的内容多少相关联。因此,真挚的情感与充实的内容是一个作品整体的体
现。一个作品想要达到"厚",那么它一定要包含很多内容,所抒发的情感也
一定十分深厚,
总之,竟陵派把"灵"与"厚"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及重要的美学追求,试图用七子
之"厚"来弥补公安派的直露浅率,用公安派的"性灵"来补救七子的模拟蹈袭及"肤
廓”之风,提倡诗人要保持自己的"灵心"‘灵眼"‘灵气",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审美感
悟能力是诗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同时主张诗人采用读书学古的方法,将古人之精
神内化为自我之思考,打通古今界限,将其融合以达"厚"之境界。"灵"内在于诗
人个人素质之中,而"厚”是审美理想的表达。
(摘编自宋姗姗《论竟陵派诗学的"灵"与"厚"》
材料二:
竟陵派不仅论"厚"的内涵,而且论述了实现"厚"理想境界所必需的具体要素。钟
惺说:"诗至于厚而无余事矣。然从古未有无灵心而能为诗者,厚出于灵,而灵者
不即能厚。"(《与高孩之观察》)欲臻达"厚"之理想,必有"灵"和"学”这两个要素。
"灵"首先是某些诗人必备之"灵心",这个"灵心”是先天禀赋,非后天人力造就。这
和公安派前期的"性灵"有相通之处,它也有重先天的"韵""趣"成分,不过公安派
的"性灵”主要内容是"真性情",后期并不完全排斥后天修养学习。确切地说,竟陵
派的"灵""灵心"应是前期公安派所说的性灵。从此角度,认为"灵"吸收或承继公
安派前期的"性灵”很有见地;其次,"灵""灵心"是作诗的必备天分,“从古未有无
灵心而能为诗者",这也就是钱镶书先生所说的作诗的"诗心":‘灵心"是"诗心"的基
础,天生智力低下的人具备"诗心”的机会渺茫;再次,有"灵心”的作者所写出的
字句或诗的内容会"灵动神妙",独具特色,趣味横生。
"学",竟陵派诗论中许多地方主张作诗从学上下功夫,钟惺赞同“养志读书",以达于
"博识",如"学者不肯好学深思,畏难就易,概托于和平冲淡以文其短,此古学之
所以废也。"(《文天瑞诗义序》)一句话,所谓"学",就是竟陵派主张诗人需要后天
的学习,诗歌创作需要后天的学识修养。
如何处理"厚"与‘灵"'学"的关系,这个问题在文论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刘
勰曾云"文章由学,能在天资",先天的才气居于主导,后天的学习锤炼居于辅助地
位。到明代,主张复古的七子派尊学问,重积学,把后天学习放在首位。晚明时
期,由于革新思潮的影响,重性灵者重才,看重作者的天赋和自由创造。以才为
2
主、提出横绝千古的"才"理论的是明末启蒙美学思想家徐渭、汤显祖等人。竟陵
派把才和学的关系辩证统一地论述,是对复古和性灵两家诗学思
想综合折衷的又一次生动有力证明。从此方面也可以解释竟陵派为何影响大于公
安派,公安派强调识高、性慧、趣韵高远等,这固然是诗中重要因素,然而携有
先天个人色彩和玄妙特征,可遇不可求,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令人无法效仿揣摩。
而竟陵派的选评《诗归》的目的,就是把作诗诀窍”和盘托出,亦一片婆心婆舌,
为此顽冥不灵之人设"(《与高孩之观察》)0世上大多资质中材之人,竟陵为之提
供学诗的揣摩样板,编选《诗归》,自认为"拈出古人精神""使其耳目志气归于此
耳"(钟惺《再报蔡敬夫》)。这为初学者和平庸之人作诗,指明了比较具体的方向。
(摘编自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比文学创作,竟陵学派更注重文学批评,这也使该流派注重对"灵"与"厚"的
追求,而忽视实践。
B.竟陵学派"学古而不泥古",它在继承前贤创作经验的同时,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
有鲜明个性的艺术。
C.因为七子派的创作模仿痕迹严重,以及公安派的创作直露浅率,所以竟陵学派
的创作成就要远超此二者。
D彳余渭、汤显祖等人深受刘想的影响,他们强调天赋的重要性,认为文学创作要
重性灵、重才、重自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竟陵派是明末诗学流派之一,尽管后人对竟陵派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它的诗学
理论在文坛确实独树一帜。
B.公安派"性灵说”的发展是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的,而竟陵派吸收或继承了公安
派前期的理论学说。
C.钟惺赞同的"养志读书",与《诗归》中‘诗少而妙难矣”的内涵是一致的,二者都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竟陵派编选《诗归》,是尽可能地向世上资质一般的人提供学诗的揣摩样板,
让他们找到创作的方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尊学问,重积学”的一项是(3分)
A."昔桓谭学赋于扬雄,雄令读千首赋,盖所以广其资,亦得以参其变也"(徐祯卿)
B."汉人作赋,必读万卷书以养胸次”(谢榛)
C."来书所闻,诗作岂容易谈,第一,要有学问,其次,亦要才力不弱"(王慎中)
D."古之文,文其人,如其人便了,如画焉,似而已矣"(李梦阳)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竟陵派"厚"的内涵。(4分)
5.竟陵派是如何处理"灵""厚""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6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纸做的玫瑰花[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清晨,天刚麻麻亮,米娜摸着黑寻找那件无袖长衫的假袖子。她尽量不弄出响动,
免得吵醒和她睡在同一间屋里的瞎眼的祖母。当慢慢地习惯了屋里的暗淡光线时,
她发现祖母已经起床了。于是她就到厨房去问祖母把假袖子放在哪儿了。
"在浴室里,"瞎老太太说,"昨天很晚了我给你洗的。"
"你别乱动我的东西。"米娜说。
"你的火气可真大啊,F害老太太说「生一肚子气去领圣餐这可是亵渎神灵啊。"当望
弥撒[注]的钟响起第三遍的时候,米娜从炉台上拿起袖子。袖子还是没有干,她
也只好把袖子装上了。她来不及洗脸,就用手巾擦掉脸上残留的胭脂。从屋里拿
出祈祷书和头巾,匆忙朝街上走去。过了一刻钟,她又回来了。
"弥撒我去不成了,‘她说,"袖子还潮着呢,衣服也没熨。'她觉得好像有一股犀利的
目光正
在追逼着她。
"这可是第一个礼拜五,你却不去望弥撒。"瞎老太太说。
米娜关上房门,解开紧身胸衣的扣子,从里面掏出了三把套在别针儿上的小钥匙。
她用其中一把打开了柜子下面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盒子。又用另
外一把钥匙把盒子打开。盒子里有一封彩色纸的书信,用一根牛皮筋套住。她把
信揣进胸衣里,把小盒子放回原处,用钥匙锁上抽屉。然后她把信扔进了厕所。
"你去望弥撒了?”妈妈问米娜。
"她没去成,‘瞎老太太插嘴说,"我忘了今天是第一个礼拜五,昨天很晚了才把她的
袖子给
洗了」
"现在还潮着呐。"米娜喃喃地说。
”这些日子她可干了不少活儿。"瞎老太太说。
"圣诞节我得交出一百五十打玫瑰花。"米娜说。
不到七点钟,米娜就把用来制作玫瑰花的东西个装满花瓣和铁丝的篮子、一盒皱
纹纸、两把剪刀、一轴线和一瓶胶水——搬到堂屋里。过了不大一会儿,特莉
妮达来了。她是来问米娜为什么没去望弥撒的。
"我没有袖子。"米娜说。
"谁还不能借给你一副?”特莉妮达说。她和米娜一块干起活儿来。特莉妮达是卷
花瓣的好手,米娜腾出手来,把绿纸裹在铁丝上做花茎。她们俩不声不响地干着
活儿,不知不觉太阳已经照射进挂着风景画和家庭照片的堂屋里。米娜裹完花茎,
4
把脸转过来瞅着特莉妮达,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特莉妮达干净利落地卷着花瓣,
几乎看不出她的手指头在动弹,两条腿紧紧地并拢在一起。米娜用眼瞅着特莉妮
达脚上穿的那双男鞋。特莉妮达低着头,装作没看见,两只脚也没有往后动一动。
她停下手中的活儿,问道:
"出了什么事了?”
米娜朝她俯过身来说:"他走了。"
特莉妮达两眼一眨也不眨地凝视着米娜:“现在怎么办?”
米娜声音平静地回答说:"现在吗?没什么。"
十点钟以前,特莉妮达告辞了。
米娜去了一块心病,感到十分轻松。这时候,瞎老太太正在修剪玫瑰花。当她走
进堂屋时,
米娜正单独一个人坐在关着的窗子跟前,打算做完最后几朵玫瑰花。
“米娜,"瞎老太太说,"如果你想生活得幸福,就别和外人随便瞎说。"
米娜看了她一眼,没有吭气。
"为什么你没去望弥撒?”瞎老太太问。
"这你比谁都清楚」
"要是光因为袖子没干,你根本就用不着离开家,准是路上有什么人等你,惹得
你不痛快。"
米娜用手在祖母眼前晃了晃,好像是在揩拭一块看不见的玻璃。
"你可真会猜。"米娜说。
瞎老太太又提起了另一件事:"你总是在床上写啊写的,一写就写到大天亮「是你
亲手关的灯啊。"米娜说。
"可是你立刻就打开手电筒,'瞎老太太说一听你喘气的声音,我当时就能说出你在
写什么。"
"好吧,"她极力保持镇静低着头说,"就算是这样,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没有什么,"瞎老太太回答说,"不过就因为这个,你没有领到第一个礼拜五的圣
餐。"
米娜的母亲手里拿着大把带刺的花束从走廊另一头走过来。"出了什么事了?”她问。
"我发疯啦!"瞎老太太说,"不过,看起来只要我不乱扔石头,你们还不会把我送
进疯人院吧。
(有删改)
[注]弥撒: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用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的面饼与葡萄酒来祭
祀天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小说叙述了米娜找借口说祖母头天晚上替她洗掉的假袖子没能干而没有
5
参加弥撒活动,于是一整天和祖母生气的事情。
B.瞎老太太以其生活经验告诫米娜:要幸福就要谨慎说话。其实特莉妮达只是米
娜的伙伴,而在瞎老太太的眼里却是让人忌惮的外人。
C.小说写米娜用手在祖母眼前晃动,好像在擦拭玻璃,这个细节反映米娜对祖母
不尊重,想用这种奇怪的动作来吓唬祖母。
D.小说最后一段暗示瞎老太太并没有疯,为了掩饰自己和孙女正在谈论的尴尬话
题,瞎老太太故意说自己疯了,又暗示自己并不是真正疯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事件的交代、人物塑造等,很多是依靠对话来完成的,这样的形式使这篇
小说显得相当简洁、轻快,并且十分精美。
B.虽然小说叙述的事件很小,但作者为了把它写得更加神秘,一改传统现实主义
手法,而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叙述。
C.小说运用了客观叙事视角,记录了一个好似未经剪辑的生活片段,为我们刻画
了两个极为鲜明生动,且又非常典型的人物。
D.小说充分运用了"暗示"的写作手法,如主人公米娜出门后发生的事情作者并没
有写出来,但后文的所有情节都和这个事件有关。
8.小说中的米娜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认为应该把小说的标题改为"米娜的秘密"更好,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
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
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
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
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
故(《老子》)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
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
计。而令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
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
为动之谓"不脱"。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身
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
故日:"修之身,其德乃真。"真者,慎之固也。治家,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
资有余,故日:"修之家,其德有余。/台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余者益众,故日:"修
6
之乡,其德乃长。/台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曰:"修之邦,其德乃丰。"
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故日:"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修身者以
此别君子小人,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是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故日:"以
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奚以知天下之然也?
以此。"
(选自《韩非子•解老》,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今A也B玩好C变之D外物回引之国引之G而往团故曰'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无论;与《屈原列传》中‘人君无愚、智、贤、不肖"中的"无"字的词义、
词性都相同。
B."所以然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的含义不同。
C.别,区别、区分,这一意义还保留在现代汉语“分门别类""辨别""鉴别"等词语
中。
D.奚,什么,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奚惆怅而独悲"中的"奚"字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是内部所具有的,靠"无为"来聚集,靠"无欲”来成就,在使用中巩固。
B.一个人如果"有为""有欲",那么他的"德"就没有归宿,也就不完美了。
C.人们在清心寡欲、平淡安闲的时候,就会考虑祸福的来源,设立取舍的准则。
D."以民为德"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重要原则,治乡、治邦、治天下的人都应
遵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4分)
(2)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4分)
14.文章是如何看待"德"与人自身的关系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僧德殊家水帘洞求予咏
王安石
淙淙万里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毓绡不直钱。
[注]这首诗是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满,回金陵老家探亲,
7
路过白荡湖登临浮山时所作。水帘:水帘洞,在金谷岩西侧,即滴珠岩。因"常
泻四时雨,别当一洞天",故得其名,悬瀑奇观,当为国内罕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水帘洞,运用两个叠词表现了水的声音和亮度。
B颌联运用比喻修辞,将太阳映照的瀑布比作蛟龙的涎水,增添了梦幻色彩。
C.诗人在描绘水帘洞之景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浮云想象成了额边的秀发。
D.诗人笔下的水帘洞景色奇异、秀美、壮丽,诗人赏景明心并言明归隐之意。
16.明朝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反之,结句好,
谓之‘虎头豹尾"本诗的结句"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鲸绡不直钱”就有豹尾的效
果,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作者评价屈原《离骚》对德的推崇,以及治理的条
理的句子是",
(2)《陈情表》中,李密在陈述自己家族内外人丁单薄之后,用",
"形容自己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处境。
(3)在文人墨客的心中,秋天总是伴随着瑟瑟秋风、绵绵雨丝,唐宋诗词中,常
写到"秋雨"这个意象,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A?简单而言,云是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不同形
状的小冰晶,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①云随着气流的变化可以形成各种形状,②因其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物理
过程等而分为"三族"'十属"近30种左右。③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④云的产生
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⑤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
件下进行的。⑥从云的生消演变中,⑦我们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
⑧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预测天气现象极为重要的作用。⑨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
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变化,⑩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经历,并将其编成
谚语。⑪那么,这些谚语有科学依据吗?
(1)气象专家表示,这些谤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比如"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
盆"。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B,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
午间,积累了足够热量的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
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出现雷雨现象。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8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曾经在西府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一次
秦腔演出,是一次演员亮相,也是一次演员受村人评论的考场。每每角色一出场,
台下就一片喊喊喳喳。村村都会有那么个老汉,夜里看戏,第二天头一个起床往
戏台下跑。戏台下一片石头、砖头,一堆堆瓜子皮、糖果纸、烟屁股,他掀掀这
块石头,踢踢那堆尘土,少不了要捡到钱币来。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到
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他们
就会要合家唱一会儿乱弹,(2)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
入神的表示。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
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
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
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村村""人人""堆堆",说说它们和"村""人""堆"相比,语意上
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修辞的恰当使用,可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请分析文中
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是怎样增强表达效果的。(3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表示",请简要说说二者表意上的
不同。(4分)
(1)气象专家表示,这些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
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
了引力的观念。胡克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者,他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有
贡献,包括众所周知的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他缺乏牛顿那样横绝
一世的数学才能,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的跟前,却仍然无力抓住它,就像一个不
会爬树又无工具的人,尽管看到橘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它一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9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A项,"相比文学创作,竟陵学派更注重文学批评"无中生有,并且文中也没说竟
陵学派忽视文学实践。C项,"竟陵学派的创作成就要远超此二者"错,原文只是说竟
陵学派的影响力要比公安派大,并没有说竟陵学派的艺术成就高于公安派和七子
派;因果关系也不成立。D项,"徐渭、汤显祖等人深受刘勰的影响"错,原文是"由
于革新思潮的影响,重性灵者重才")
2.C(钟惺赞同的"养志读书",与《诗归》中"诗少而妙难矣"的内涵不一致,钟惺赞
同的“养志读书”是强调多读书的重要性,而《诗归》中的"诗少而妙难矣”强调诗的
内容要丰富)
3.D(D项强调文章的风格与作者的性格具有相似性,不能够体现"尊学问,重积学")
4.①竟陵派所提倡的"厚”要求诗歌在语言艺术上言简意赅,同时又能具备语短义
丰的艺术特色。②竟陵派的"厚”主张诗歌要追求含蓄蕴藉,诗歌的情感表达要委婉、
隐晦,并起到诗教作用。③竟陵派所提倡的"厚"还指诗人能把真挚深厚的情感与生
动丰富的内容相结合,在饱满中给人以无穷的意味。(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
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5.竟陵学派把"厚"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认为"厚”是诗歌创作的终极目标;(2分)
"灵”是诗人必备的先决条件,是基础,"厚出于灵",保此"灵心",才能求其"厚";(2分)
而"学"是必要条件,为求诗之"厚",只有"灵心"远远不够,再加上"学",才能以求其"厚"。
(2分)(意思答对即可)
6.C(米娜用手在祖母眼前晃动,是她怀疑祖母没有真瞎,因为祖母猜得很准,就像
亲眼看到了一样)
7.B("传统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调换位置)
8.①体贴老人:找东西怕吵醒和她睡在同一间屋里的瞎眼的祖母。②勤劳:瞎老太
太说这些日子米娜可干了不少活儿;米娜说圣诞节得交出一百五十打玫瑰花。③
有反抗心理:对祖母、母亲有所隐瞒。④向往爱情:夜晚偷着写情书。(每点2分,
答出两点即可)
9.以"米娜的秘密"为题不合适。理由:小说标题"纸做的玫瑰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
爰情的凋零枯萎,含蓄蕴藉,以“米娜的秘密"为题太直白,缺乏意蕴;(3分)小说的
重要内容是米娜做纸玫瑰,以"纸做的玫瑰花”为题切合小说主要内容。(3分)(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O.DFH[(原文标点)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
10
11.D("奚惆怅而独悲"中的"奚"意思是"为什么")
12.A("在使用中巩固"与原文不符,参见原文"以不用固")
13.(1)做子孙的人,体察这一道理来守护宗庙,宗庙不灭,就叫作"祭祀不绝"。(得
分点"体""以""之谓"各1分次意1分)
(2)统治天下的人实行了这一条,民众的生存无不受到他的恩惠。(得分
点:"莅""行""泽"各1分,大意1分)
14.①"德"来源于人的自身;②自身积累了精气就是彳惠";③加强自身修养,他的
"德"就会‘真"。(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德是内部所具有的。得是从外部获取的。(《老子》)“上德不德"(这句话),是说具
有上德的人的精神不外露。精神不外露,自身就能保全。自身能够保全,也就叫作
"德"。"德"即得到自身。凡是德,都是以无为来积聚,以无欲来成就,以不思虑来得
到安定,以不使用来得到巩固的。如果有为、有欲彳惠就无所归宿;德无所归宿,就
不完整了。如果使用了,思虑了彳惠就不能牢固;不牢固,就没有功效;没有功效是
由于自以为有德。自以为有德,就没有德;不自以为有德,就保全了德。所以(《老
子》)说:"上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才有德。"
人们不论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没有不进行取舍的。人们在清心寡欲和平淡安闲
的时候,没有不知道祸福从何而来的。为好恶感情所支配,为奢侈东西所诱惑,然后
才引起思想变化并发生混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被外界事物所引诱,被珍贵玩物
所扰乱。清心寡欲就能设立取舍的准则,平淡安闲就懂得恰当地计虑祸福。而现
在有珍贵的玩物打动他,有外界的事物引诱他;一经引诱,他就跟着走,所以(《老
子》)就叫它"拔"。至于圣人,就不是这样。圣人牢固地确立取舍的准则,虽然看到
爰好的东西,也不会被引诱;不会被引诱就叫作"不拔";圣人的性情专一,虽然存
在着引起欲望的东西,精神却不为所动;精神不为所动就叫作"不脱”。做子孙的人,
体察这一道理来守护宗庙,宗庙不灭,就叫作"祭祀不绝"。身体以积累精气为德,家
庭以积蓄财产为德,乡里国家、天下都以保养民众为德。现在勤于自身修养,外界
事物不能扰乱他的精神,所以(《老子》)说:“修养施行到自己身上,他的德就会真。"
所谓真,就是守护得很牢固。治理家庭,没有用的东西不能改变他的计划,就会资财
有余,所以(《老子》)说:"修养贯彻到家庭,他的德就有盈余。"治理乡里的人实
行了这一条,那家庭有盈余的就会更多,所以(《老子》)说:"修养贯彻到乡里,他的
德就增长。"治理国家的人实行了这一条,那么乡里有德的人就会更多,所以(《老
子》)说:"修养贯彻到国家,他的德就丰富。"统治天下的人实行了这一条,民众的
生存无不受到他的恩惠,所以(《老子》)说:"修养贯彻到天下,他的德就能得到广
大普及。"修身的人用这项原则来区别君子与小人,治乡、治国乃至统治天下的人
各自用这一项目来对照观察兴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返聘合同范本
- 农村工程改建合同范本
- 农村住房贷款买卖合同范本
- 买卖股份合同范本
- 单位购买服装购买合同范本
- 劳动仲裁聘用合同范本
- 出售废钢 废铁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项目合同范本
- 中介甲乙丙方合同范本
- 医药采购合同范例范例
- 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
- Unit 4 Time to celebrate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健康档案模板
- 筋膜刀的临床应用
- DB32-T 4790-202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 2022年安徽阜阳太和县人民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反刍动物饲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 幼儿园大班《识字卡》课件
- 2024-2030全球与中国宠物医院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2认识研学旅行的参与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