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届福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附答案_第1页
福建省2024届福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附答案_第2页
福建省2024届福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附答案_第3页
福建省2024届福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附答案_第4页
福建省2024届福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2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

力学进业。正因为认识到了札记撰写对于进学修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学者

将札记作为重要的为学之具,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

究原委等。如乾隆时学者翟激即是龚例:“苟可资多识者,靡不览。诸子之康论,百家之

琐语,山经地志之异闻,荒冢破壁之奇字,包孕而贯串之;下至街谈巷说,亦必考所由来,

有所得辄札记之,意或号,则旁参互巧。穿穴以求其合。自壮至老,手搦翰一管,撰

述无倦。”

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十

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为数甚夥,精品亦多。清梁章钳说:“子书杂家最多,

而有数部不可磨灭之书,必须专读者。如班固之《白虎通义》、颜之推之《家训》、王应

麟之《困学纪闻》,皆当家有其书。”清徐养原说,“杂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

寝盛”,出现了苏鹦《苏氏演义》、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等一大批学术

札记名著,“足为考镜之资”。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此时学者在训诂研究上的所闻、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

札记来承载和呈现的。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

述闻》、孙诒让《札逡》等学术札记,其中就多有训诂探究的内容,借此能窥见当时训诂

学研究实绩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学术的内涵、特点等。所以梁启超说:“札记实为

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顾炎武写作《日

知录》,一年之中“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积30年之功才写成此书。古

代学术札记多类此,是学者们在学术兴趣的驱动下潜心钻研、深造精诣而获得的成果。

高三语文1——(共10页)

古人学术札记多有新创之见、精粹之论,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比如乾嘉学术札

记的训诂研究,其中很多微观的具体训释大都是精义妙论。清胡培翠说:“(乾嘉)

有札记之书,所释非一经,每经不数条,顾较通释全经者时有创获。”清凌扬藻也有

相近看法:“盖传注之文,全释一经,或不免敷衍以足篇目。杂家之言,偶举一义,

大抵有所独得,乃特笔于书,说多可取。”可见,乾嘉学术札记所载者,多有作者在

经义训诂上的创新自得之言,其价值有时甚至超过通释全经之书。

乾嘉札记的理论阐述也同样富有学术价值,如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集中反

映了他的训诂理论,“其中批评前人望文生训和增字解经的弊病以及论经文假借各条,

尤为明白割切,为研究训诂学和注释学者所不可不反复细读的重要文献”(郭在贻语)。

严元照《娱亲雅言》:“《释诂》篇首训'始',篇末训'死',两端具矣。”

梁玉绳《瞥记》:“《释训》自'子子孙孙引无极'以下十六句,皆用韵语,如

七言古诗。此训诂之创格也。”此类札记材料,昭揭了古代训诂著作的高妙精微之处,

可谓独具只眼、识见洞达。

古代札记在形式上显得自由洒落、散漫无制。学术札记亦是如此,随意抒写,不

事雕琢,更不措意于体系形式的建构,通常没有规整的结构框架和绵密的显性体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内在的思想理路。事实上,不少学术札记往往暗含隐性的知

识体系。对一部学术札记或若于相类的学术札记进行总体性观照就会发现,尽管其中

的论述文字显得零碎散杂,漫无统纪,但实际上往往是围绕特定的学术论题或论域来

展开研讨的,彼此关联,暗含着立体化的、动态生成的隐性系统。比如,乾嘉时代众

多学术札记中的训诂理论材料,零珠碎矶般地散见于各处,屏杂于考据性文字之中,

缺乏独立的显性体系,但如果从论题或论域的视角进行宏观审视,整体把握和解读这

些分散的碎片化理论材料,则知其中蕴含着相通的思想因素,潜藏着内在的知识构架

及其逻辑秩序,有其隐性体系。

(摘编自曹海东《学术札记与中国古代学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札记在古人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很多学者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

辑录见闻、考究原委。

B.以乾嘉学术札记的训诂研究为例,其中无论是微观的具体训释,还是宏观的理

论探讨,多有精义妙论。

C.在《经义述闻•通说》中,王引之批评前人望文生训和增字解经的弊病并对经

文假借进行了论述,值得反复研读。

D.作为一种文体,学术札记往往没有严谨而规整的显性结构,这与其文体特点以

及写作者不在意体系建构有关。

高三语文2-(共10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在训诂研究上的成果,大多以札记形式呈现,这是从札记入手了解清代

训诂学研究状况的重要前提。

B.关于经义训诂学的研究,乾嘉学术札记所记载的创新之言,其学术价值超过

当时通释全经之书。

C.为了发现可能暗含在古代学术札记中的隐性知识体系,我们需要对一部学术

札记或若干相类的学术札记进行总体观照。

D.学术札记是我国古代学术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前人的学术精髓和学术智慧,

可以为当今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清章学诚说:“札记者,读书练识,以自进于道之所有事也……如不札记,

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

B.元陶宗仪在外劳作,辍耕休息时则探究学问,并摘树叶记其所得,贮存于盎

中,“如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后据此编成《辍耕录》。

C.郑复光《费隐与知录》通过问答形式普及了诸多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试图

使人“见事之奇怪者如物理自然之常”。

D.王念孙针对“连语字”训诂望文生义与穿凿附会的现象,在其札记《读书杂

志》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

4.有人说:“学术札记不仅承载着古人的学术成绩,还折射出先贤的治学精神。”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本文的引用论证很有特点,班级读书小组想写一篇该方面的读书札记。请根据

文本内容,参照示例,在表格空白处填写“评论意见”。(6分)

读书札记(评论式)

文章名称评论对象评论意见

示例:以直接引用为主,指明出

曹海东《学术引用方式处,保留原文的意义,体现了学术

札记与中国古论文严谨性。

代学术》

引用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史更新“死而复生”刘流

赵连荣在尸首堆里找来找去,找了两个过儿,找不见他的儿子赵保中。猛然

离三语文---3-(共10页)

间,尸首里边站起一个人来。

“啊!”这一家伙,把个老头子给吓得倒退了三步。

赵连荣使劲儿揉了揉眼,仔细这么一看:喝!好大的个头儿,足有一冒手高,

赵连荣要看他,都得仰着脖儿。只见他膀扇儿有门扇这么宽,胳膊有小楝条儿那

么粗,四方脸盘儿又红又黑,两只眼睛又圆又大。浓眉毛,高额骨,高鼻梁,宽

下巴,看样子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可是长了有半寸多长的稀稀拉拉的连鬓胡髭。

他满脸都是灰尘,就象刚打砖窑里钻出来一样。在他的左眼窝儿下边有一个

小洞,一条紫红的血线从里边流出来,顺着鼻窝儿流到嘴角儿,又流到脖子下头

去。身上的衣服满是血浆泥土,已经看不清他穿的军装是什么颜色了。①他手里

没了武器,紧紧地攥着两只象油锤一般大小的拳头,怒目横眉,咬牙切齿,全身

都带着杀气。他笔直地站着,动也不动,活象个铁打的金刚。

这个人说话了:“老大伯,别害怕。我没有死,我还活着。我受了伤,渴得

要命。”赵连荣一听他说话,这才把疑心定下来。那人往前挪动了挪动:“老

大伯,我真没有死,这不是我还会走道会说话吗?你看看:还认得我不?我叫史

更新,我就是在你儿子赵保中领导下的史排长,我跟着赵营长来看这你老人家、

我在你那上房屋西头住过。不是有一天,我帮你锄草,还替你磨过侧刀吗?大伯.

咱别在这儿多说话了,恐怕敌人还要来,你快点把我领到别处去,我歇一会儿,

你给我烧点水喝,我好去追赶队练:

赵连荣一听史更新还要追队伍去,不由得就吸了一口气:

你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要追队伍?”

;老大伯,只要我死不了,我就要追队伍。”

赵连荣听着可还是摇头:“现在到处都有敌人,你一个人又没有武器了,我

看……”史更新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就微微一笑:“大伯,我不会被敌人打死,

别的不用说了。”赵连荣一看,史更新这么坚决,知道再说也没有用:“好吧,

既然这样,那就快走,到我家去,烧水做饭还方便,吃了喝了,把你这伤好好地

包扎包扎,你就赶快去追队伍。可是我背不动你,我扶着你走吧。”史更新说:

“用不着扶,我能走。”说着两人就往家里走。

史更新心里着急,恨不能一步走进家去,他的路又熟,不知不觉就走到赵连

荣的前头。赵连荣一看他这股子劲头儿,心里话:真是好样的!受了这么重的伤,

走起路来还这么有劲儿,气势还这样的勇猛。他在后边跟着,止不住的点头称赞:

②好小伙子,真行!这样的战士,鬼子兵八个绑到一块儿也比不了他。

说话之间,两人进了家门。到了院里一看:可不好了!三间正房和两陪房都

烧塌了架,火头虽然熄灭,可是死火还在着,烧得什么东西还吱吱的直响。③院壬

里还有一个深坑,看得出这是炸弹炸的。一所整整齐齐的院落,连炸带烧,弄

高三语文-4------(共10页)

得破烂不堪,只有西南角上剩下了半间厕所,一间牛棚。史更新一看这个情景,不由

得又是一阵难过。他发着狠地咬了一咬牙。这一咬牙可不要紧,就感着伤口火辣辣的

酸疼,疼得钻心,眼睛流泪,豆大的汗珠子从额头上滚落下来,两腿一软就倒在地下。

④这时候的赵连荣怎么样了呢?他没有注意史更新。因为他一进家门,心里就

又气又恨。他的脸色变成了铁青,浑身发抖,使劲睁着两只老眼,看看这也完了,那

也毁了,这个祖祖辈辈的老家,被糟蹋成了这个样子,真是心如刀搅,呆若木鸡!

呆了好久,他把大腿一拍,“咳!”使劲地咳了一声,这才吐出一口怒气。只见他

捶着胸膛,跺着双脚,大声喊着:“保中啊,这个仇你可要报啊!”这工夫史

更新在地下躺着哼了一声。老头子这才回过头来,一看,知道他是因受伤过重,再加

上又饥又渴,才跌倒在地。他慌忙上前把他扶了起来。房子全烧光了,只剩下厕所和

牛棚没有烧,这可让他到哪儿去休息呢?只好把史更新扶进了牛棚,让他躺在草上休

,息、O

赵连荣回身出来,想要给史更新弄吃弄喝。做饭是没有办法了,想法给他烧点儿

水吧,可是铁锅已经炸碎了;水瓮也炸得光剩了个底儿,里边只有一壶水,还掉进

去了许多灰土。咳!没有别的办法,他在地下拾起一块破锅片子来、放在火上,把水

瓮底子上那点泥汤子倒进去,就这样烧起来了。

诸位,这时候老头子已经顾不得别的,他在旁边一蹲,直瞪着眼看着,恨不能一

时把水烧开,赶快给灾更新喝了,好在他去追赶队伍,替他杀敌雪恨。好不容易才把

水烧开了.他用衣裳袖子捂着,把水端进了牛棚,又想起自己腰里还带着两个剩窝头,

急忙掏出来,掰碎了,在水里一泡,放在史更新的面前:“史排长.对不起你啊!

你将就着吃了吧。”史更新知道赵连荣的脾气,他叫你吃你就得吃,所以一句客气

话也没说,他就连吃带喝吃起来了。

说话之间,史更新就把这点东西吃完了。可是他倒觉着浑身无力,伤口疼痛,脑

袋发沉,眼睛也懒得睁,连话也不愿多说了。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外边不远的地方

“兵勾儿”响了一枪。史更新一听是“三八式”步枪响,知道是敌人又来了。就觉

着浑身一紧,腾的一下子站起来就要往外走。他又一想:这时候往外走不行啊!可

是又怕敌人来搜查,连累了赵连荣。于是就说:“老大伯,敌人来了,你赶快躲出

去。”

史更新又准备进行决死的战斗了。

正是:

热血写成—字

壮志坚定永恒心

(节选自刘流《烈火金钢•第一回史更新死而复生赵连荣舍身成仁》)

离三语文-5-(共10页)

文本二

《烈火金钢》的创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评书”形式,既可以做为文

学作品读,也可以做为评书演员演出的脚本,但它的初稿却并非如此,而是新体小说。

怎么有了这种变化呢?一方面是父亲喜爱和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写起来更得心

应手。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评书”做为传统的民族形式,长期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

欢迎,既可雅俗共赏,又可以使许多没有文化的人通过演员的演讲受到教育,应该得

到继承和发展。他的创作目的十分明确,当时就有人表示看不起这种形式,还有好心

的同志对他讲这种形式的作品上不了文学史。但他好像根本没有考虑到成名成家,也

没有想到要在文学史上留什么名,他就是想用文字再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党所领导的

艰苦卓绝、残酷壮丽的抗日战争画卷,让后人知道曾经有过那样一场残酷的战争,有

那样英雄的人民,那样伟大的党。

(节选自刘丽华《关于我的父亲刘流和他的〈烈火金刚〉》)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更新进赵连荣家后“两腿一软就倒在地下”的行为与他近乎“超人”的形

象,看似矛盾,但合乎文本语境。

B.家园已成废墟,赵连荣还是想法方设法给史更新烧水做饭,这体现了群众的淳

朴善良和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

C.赵保中在文中没有正面出现,但赵连荣、史更新的言行,可以引发读者联想,

有助于英雄形象的塑造。

D.文中大量使用“一”字,如“一口怒气”“水里一泡”“浑身一紧”

等,均营造了现场感,加快叙事节奏。

7.对文本一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史更新的出场用了工笔描写,使魁伟高大、勇猛刚强的英雄形象跃然

纸上,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句子②独立成段,一方面突出史更新的英雄形象,强化了赞美之情,同时也避

免了讲述的平铺直叙。

C.句子③描写了被敌人炸得面目全非的家园环境,为下文写史赵二人逃离险境、

追赶部队的情节提供依据。

D.句子④是作者讲述策略中对“听书人”的提问与提醒,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体现出评书的特点。

8.文本一结尾用诗词做结,既契合评书特点,又点明思想主题。你会选用什么词填

入横线,请说明理由。(4分)

9.《烈火金钢》是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兼具真实性与传奇性,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高三语文6一一(共10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宋人使门尹般如昔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

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

田以赐宋人,楚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

畀宋人。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先轸曰:“不

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

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

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在,曲为老。

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答言,以亢其雕,我曲楚直,

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

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楚而普而①而合,晋侯患之。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

得诸侯;共其不违。言里山而,必无害也。”楚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白:

“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

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

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

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

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

不终,始足以霸矣。”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注】①鄙:城濮附近之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公说国乃拘回宛春目于卫回且私回许复回曹卫©曹卫告回绝于楚

高三语文一7一-(共10页)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吝惜、吝啬,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思

相同。

B.壮,强盛、雄壮,与《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壮”意

思相同。

C.食言,指不履行诺言、言而无信,与成语“食言而肥”中的“食言”意思相

同。

D.山河.指的是大山大河,此处是子犯借晋国地势险要,劝谏晋文公下定决心开

战。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国被楚国围攻,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想与楚国交战,先轸认为,让宋向齐秦

赠礼,由两国求楚退兵,挑起楚国与齐秦的矛盾,实现开战目的。

B.晋文公听从先轸的建议,没有答应楚国复卫、封曹、释宋的要求,私下答应曹

卫复国以离间他们和楚国的关系,并拘押使者宛春来激怒楚国

C.面对楚军进逼,晋军选择退让,子犯认为出兵作战,士气高低关键在于道义上

是否占理,而晋军的退让能使己方立于有理的位置、

D.文公采纳咎犯建议,击败楚国,行赏时雍季居首位,因为雍季认为窖犯建议属

于竭泽而渔、焚戮而田,不是长久之道,自己说的才对白世有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二含辟之,所以报也。

(2)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14.成语有“兵不厌诈”,《孙子兵法》中亦有言“兵者,诡道也”,它们都强调了

战争需要什么条件?《吕氏春秋》对此的态度又是什么?(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戏为六绝句(其六)①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②复先谁。

别裁⑧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论诗十绝句(其四)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杜甫作

《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②祖述:效法;仿效。③别裁:区别淘汰。

离三语文8——(共10页)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

理念。

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

变化。

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

涉及。

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

流露。

16、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从横”化用

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两首诗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

象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近乘班上攀k滁疣之风痂盛,巍老师在课上建议同李摘录’《演大宗十思疏》

里的“”和“”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节俭、

游玩要有节制。

(2)古人常发生命之思:有感喟止命短暂的,如《赤壁赋》中的“

;有的则表示虽然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存在则足绵延长久的,

如《春江花月夜》中的“”。

(3)古人对“窗”别有情怀,一扇窗,犹如一个画框,镶嵌着作者的人生悲欢。

高中古诗文里的“窗”常常传达出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在树木的世界里,绚丽多姿的树皮也如衣裳一般,

给不同的树木赋予了不同的“穿衣风格”。每一种树木都像是一个“绿色精灵”,被

多彩的树皮装点,这赋予了林界多元的美感。例如,着一身“迷彩服”的白皮松,

其幼树树皮呈灰绿色,待其脱落后露出浅黄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黄褐、红色,

展现出迷人的色彩;彩虹枝树,则身披五颜六色的外衣,水分充足时,它毫不吝啬

自己的美丽,用“撞色拼接”向人们展示自然魅力;而“火烧木”罗浮柿,则以黑

褐色的树皮傲视群芳,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