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顾炎武作品(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顾炎武作品(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顾炎武作品(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顾炎武作品(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训练-顾炎武作品(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顾炎武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论学书

【明】顾炎武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f,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

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

尝数以承人。其答问士也,则日“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日“好古敏学”。其与门弟子言,

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日:“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

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

圣也,犹日:"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

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

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

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tiao]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

也!我弗敢知也。

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

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

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枝【zhi忌恨】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性且求

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电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日“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

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

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

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玲玲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士而不先A言耻B则为C无本之D人E非好古F而多闻G则为H空虚之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指年长,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长”词义

相同。

B.语,指告诉、与人谈起,“晋军函陵”中的“军”表示驻扎,两者用法相同。

C.愚,指愚昧,与《师说》“圣益圣,愚益愚”中第二个“愚”词义相同。

D.区区,小,用作自谦的谦辞,与《答司马谏议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区区”词义

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指出“为学之道”的两种对立态度,批评宋明理学与“心学”,主张不尚空谈,

着眼实际,大力推崇古代圣贤谆谆教人的博学笃行。

B.文章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引经据典,列举大量古圣先贤如孔子、子贡、尧、舜、

颜、子夏等为学的态度,强调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

C.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处处用今之“君子”与古之圣贤相对比,驳斥当时士人高谈心性而

不切实用的坏风气,揭露其高谈心性的荒谬。

D.本文有破有立,先破后立。最后作者提出了开启一代学风的学术思想纲领“博学于文”

和“行己有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

(2)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5.在顾炎武看来,今之君子的哪些做法是有问题的,使他不敢相信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松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蒋生,以诗

文自豪。既而目:“此皆不足传也,惟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

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政政。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

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鳍言,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乌

语》”之说,奋欲著书。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死,其父

胤城流涕目:“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

遂林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

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

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

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

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

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缱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论罪深刻,余亦悯

然。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

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冬

Mo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

方庄生作书时属答筵子一至甚斐于薄甚人丕学竟去必建丕列多获免工雄。二子所著书若干

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

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C.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D.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路”。

B.《国语》,又称《左氏外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C.梓行,刻版印行。现在仍然使用的“付梓”一词,亦沿用此意。

D.及第,专指科举考试中状元,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炎、潘槎章既有才华又有气节,在明亡之后,放弃寻求功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

娱。

B.吴炎、潘桎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广泛地搜集材料,埋头写

作。

C.吴炎、潘桂章经过数年努力,逐渐有了名声,因此被列入《明书》校阅者的姓名之

中。

D.吴炎、潘桂章二人都十分孝敬父母,友爱朋友,以古人为榜样,行事一致,性情相

投。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广宋遗民录序

【清】顾炎武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之人学焉而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而况

当沧海横流,风雨如晦之日乎?于此之时,其随世以就功名者固不足道,而亦岂列一二少知

自好之士,然且改行于中道,西失身于暮年。于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难。而或一方不可得,则

求之数千里之外;今人不可得,则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苟有一言一行之有合于吾者,从而

追慕之,思为之传其姓氏而苇之书。呜呼,其心尽亦苦矣!

吴江朱君明德,与仆同郡人,相去不过百余里,而未尝一面。今朱君之年六十有二矣,

而仆又过之五龄,一在寒江荒草之滨,一在绝障重关之外,而皆患乎无朋。朱君乃采辑旧闻,

得程克勤所为《宋遗民录》而广之,至四百余人,以书来问序于余,殆所谓一方不得其人,

而求之数千里之外者也,其于宋之遗民,有一言一行或其姓氏之留于一二名人之集有,尽举

而笔之书,所谓今人不可得,而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者也。

余既鲜闻,且耄矣,不能为之订正,然而窃有疑焉:自生民以来,所尊莫如孔子,而《论

语》、《礼记》皆出于孔氏之传,然而互乡之童子®,不保其唇也;伯高之赴②,所知而已;孟

懿子③、叶公④与徒,问答而已;食于少施氏而饱⑤,取其一节而已。今诸系姓氏于一二名人

之集者,岂无一日之交而不终其节者乎!或邂逅相遇而道不同者乎?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

然而朱君犹且眷眷于诸人,而并号之为遗民,夫亦多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欤?庄生有言:“子

不闻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

见似人者而喜矣。”余尝游览于山之东西、河之南北二十余年,而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

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

于天下,若朱君者,将不得为遗民矣乎?因书以答之。吾老矣,将以训后之人,冀人道之犹

未绝也。

【注】①互乡之童子:出自《论语•而》。孔子接见互乡(地名)的童子,取他当时有上进心。

②伯高之赴:出自《礼记•檀弓》。孔子听到伯高死的消息而哭他。③孟懿于:鲁国大夫,姓

仲孙,名何忌。《论语•功政》有孟懿子问孝一章。④叶公:楚国叶县尹,字子高,他曾向子

路问过孔子的为人,见《论语・子路》。⑤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复姓。孔子曾在少施氏那

里吃过饱饭见《礼记・杂记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为之传其姓氏而等之书笔:写

B.其心阜亦苦矣良:的确

C.得程克勤所为《宋遗民录》而广之广:推广、传播

D.不保其彳丰也往:过去(的行为)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且改行于中道,画失身于暮年惜其用武则不终也

B.有一言一行或其姓氏之留于一二名人之集春无如寡人之用心煮

C.孟懿子、叶公之徒士大夫之族

D.夫亦以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软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亚做的一项是()

A.首段作者谈士人求友之难并指明原因,表面看与文章主旨关联不大,实际上点明了

朱明德记录宋代遗民、向作者索要书序的原因——求友。

B.作者以叙事笔调简练介绍《广宋遗民录》一书的成书特点,既满足了书序这一文体

的写作要求,又顺势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出下文的议论。

C.作者以孔子相关文献中的五个人为例,说明即使名字记录在名人集中也未必就是值

得称述之人,从而否定了朱明德所著《广宋遗民录》的内容。

D.朱明德为宋遗民“传其姓氏而笔之书”并不是无目的地单纯为古人立传,而是借历史

以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感受。顾炎武借作序谴责和鞭挞那些改仕清朝的失节之士。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一方不可得,则求之数千里之外;今人不可得,则概想于千载以上之人。

(2)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

参考答案:

1.BEG2.C3.B4.(1)圣人用来做学问的方法,是多么的平易而且可以遵循

的啊!

(2)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5.①他们聚集求学的

宾客、弟子数十或数百人,“像区别草木一样,分门别类”。②全部给门人弟子讲心讲性。③

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能统一于一种原理的方法,把天下的贫困放在一边不管,却

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④自己不比孔子高明,门人弟子不比子贡圣贤,却把孔子的儒

学弃在一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士人不先谈耻,则是无根本的人,不好古人的诗书礼乐和丰富的见闻,那么是空虚的

学问。

连词“则”,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则”前面B处需要断开;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句式对称,“人”后面E处,“闻”

后面G处需要断开。

故在BEG处断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年长”。句意:很承朋友们因年长而以师相待。/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B.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为“谈论”“驻扎”。句意:未曾多次与人谈起。/晋国军队驻扎

在函陵。

C.错误。对自己的谦称“我”;愚昧。句意: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呢?/圣人更加

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D.正确。都是“小”,用作自谦的谦辞。句意:姑且把这小小的看法私下里给同道的说说。/

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尧、舜……为学的态度”错误。结合“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

一切不道”分析,他与门内弟子说话中,举凡尧舜相传的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

,允执厥中''一切不谈。可见文章第二段没有举尧舜的例子。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的方法;“为学”,做学问;“何其”,多么,指怎么那样,在疑问句

和感叹句中用作状语,表示程度高;“循”,遵循。

(2)“耻”,意动,以……为耻;“匹夫匹妇”,意思为平民男女,泛指平民;“被”,蒙受,

受到;“泽”,恩惠,好处。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可知,他们聚集求学的宾客、弟

子数十或数百人,“像区别草木一样,分门别类

②由“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可知,全部给门人弟子讲心讲性。

③由“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可知,

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能统一于一种原理的方法,把天下的贫困放在一边不管,却

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

④由“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桃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可知,

自己不比孔子高明,门人弟子不比子贡圣贤,却把孔子的儒学弃在一边。

参考译文:

与友人论学书

近来我来往于南方北国,很承朋友们因年长而以师相待,这其实有点像向瞎子问道,实

不敢当。我独自以为,百年以来的学者常常说心说性,却茫茫然不得其真谛。

性命与仁,夫子是很少谈到的,人性与自然规律,子贡没有听说过。人性与命运的道理

出自《易传》,未曾多次与人谈起。他在与士人的答问中,只是说“修行自己能达到知耻”;

他对作学问,也只是说“喜欢古代的诗书礼乐,勤奋去追究。”他与门内弟子说话中,举凡

尧舜相传的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切不谈,而只是说:“公

正地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天下就会穷困,上天赐予的福份就结束了。"呜呼!圣人用来

做学问的方法,是多么的平易而且可以遵循的啊!所以说:从初级学起而可以通晓高深的学

问。”颜回已接近圣贤的水平了,还说:“教我各种知识,以使我学问渊博。”孔子告示鲁

哀公时说,明辨善恶的功夫,首先要拥有博深的学问。从曾参以下,修养、诚实没有如子夏

的,可子夏说起仁来,还是说:“博大精深的学问,坚定的志向,切实的发问和接近实际的

思考。”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聚集求学的宾客、弟子数十或数百人,“像区别草木一样,

分门别类”,且全部给他们讲心讲性。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有能统一于一种原

理(能全部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天下的穷困放在一边不管却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

这必使其知识比孔子高明,而且他们的门人弟子都比子贡还圣贤,这真是把孔子的儒学弃在

一边而直接得二帝真传啊!我不敢相信他们。

人性、天命、命运等,是孔子很少说到的,可是却是现在的君子常常挂在嘴边;出处、

去就、辞受、取与的分辨,孔子、孟子常常谈及,可今天的君子却很少谈到。这就是说忠诚

和清正还未达到仁,而不知道不忠诚不清正却可以大谈特谈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还说“不

嫉妒、不贪求”还不足以达到道的要求,可我不知道,一辈子都在嫉妒和贪求的人却可以大

谈其道,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人的作为,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呢?是“博学多文”,是“行己有耻”。从自己的为人

处事以至到天下国家,都是应当学习的事情;从和子弟臣友交往以及出进来往、辞官授官,

取物受物,都是包含有耻和无耻的事。“知耻比人活着更重要。”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

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所以说:“即使万物都为我备好了,也要反身自省诚实

是否。”呜呼!士人不先谈耻,则是无根本的人,不好古人的诗书礼乐和丰富的见闻,那么

是空虚的学问,以无根本的人而讲空虚的学问,我看见他们每天都在做离圣人越来越远的事。

即使如此,也不是我敢断言的,姑且把这小小的看法私下里给同道的说说,以求得启发和帮

助。

6.C7.D8.D9.(1)(庄氏)于是拒绝了吴之荣的要求,吴之荣向大官告发

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吴之荣有理。

(2)那些刻书、卖书的人,以及没有接受告发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当庄廷HI编书时,他嘱咐门客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

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难。

“至”的宾语为“其家”,“予薄其人不学”,“予”是本句的主语,故“予”前面应断开,排除A。

“不学”说的是“其人”,指“庄生”,做“薄”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D项。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及第,专指科举考试中状元”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

殿试前三名。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行事一致”错,他们虽然志趣相投,但具体行为并不相同,“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

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他们只是在“编写史书”“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

上“两人同也”。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谢”,拒绝;“告”,告发;“诸”,兼词,之于;“右”,袒护;“直”,认为……

有理。

(2)题得分点有:“鬻”,卖;“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不发

觉知府、推官;“坐”,牵连治罪,受牵连定了罪。

参考译文:

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松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

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不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

应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承司马迁、班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

们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

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

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缱旨,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古今。因为司马迁有

“左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奋著书。廷疑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

书》,书中内容繁杂不值得称道。廷^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

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

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因为仰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

列入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未经删除的前人诋毁之辞。庄氏成

为巨富后,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取想要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令

吴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恐

吓庄氏。庄氏想答应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产都

用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于是拒绝了吴之荣的要求,

吴之荣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吴之荣有理。吴之荣到了京师,把书

中有关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廷密奏,四大臣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逮捕了庄廷缱旨的

父亲和他的哥哥廷钺以及弟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

卖书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廷^的坟墓,焚烧了他

的尸骨,登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对他的判罪非常重,我也很可怜他。被杀的有七十多人,

吴、潘二人也同时遇难。在审讯时,有人改变言辞要求宽恕脱罪,只有吴炎慷慨陈辞,痛骂

不绝,宫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将他打倒在地。潘柱章因为担心连累母亲,不骂

也不申辩。

吴、潘二人平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人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在这方面看他们

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我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一定小心

谨慎,不要因为外甥显贵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两君都比我小十

几岁,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当庄廷^编书时,他嘱咐门客邀请我到

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

幸免于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全部丢失。我

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并且他

们确实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缱旨一类的人。

10.C11.C12.C13.(1)有时一处得不到合适的人,那就在几千里之外寻求;

在今人中不能得到,就感慨想象依托于千年以上的人。

(2)离开本土十天一个月,见到本国人就高兴;到一周年后,见到像人的人就高兴。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广”,这里是充实的意思。句意为得到程克勤所写的《宋遗民录》并充实了它。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并列关系,同时/连词,表转折,去卜意义不同。

B.助词,表句中停顿,无义/代词,……的人。

C.都是指示代词,这,这些,意义和用法相同。

D.连词,表原因,因为/介词,用,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从而否定了朱明德所著《广宋遗民录》的内容”说法有误,由原文“然而朱君犹且眷眷于

诸人,而并号之为遗民,夫亦以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欤”“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

可知作者认为朱明德记录那些名字记录在名人集中的人也许是因为求友很难因而在这上面

寄托思念,以便在天地间保存人的节操。肯定了他这样做的意义,所以并未否定朱明德所著

《广宋遗民录》的内容。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或”,有时候;“则求之数千里之外”,省略了“于”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