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5月名校模考古代诗歌鉴赏精选一、形象意境类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郡斋书事寄子履[注]欧阳修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雨过紫苔唯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注]此诗于治平四年知亳州时作。子履,即陆子履,欧阳修的朋友,此时在亳州的临郡颍州为官,两人多有诗歌唱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使君”是自指,“空”与“似山中”相照应,写出环境的冷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通过描绘紫苔上的鸟迹和夜晚苍桧在风中的声响,以有衬无,传达出诗人对安然闲暇时光的喜爱。C.“瀛洲未归客”指陆子履,照应标题,同时又有赞美朋友落拓不羁、仙风道骨、潇洒出世的意味。D.本诗是诗人与友人赠答之作,词句寻常平易,朴实恬淡,给人以亲切之感,更容易产生心灵共鸣。16.颈联中“白醪”与“红枣”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借“白醪”“红枣”两个意象,描绘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②“白”“红”色彩鲜明,烘托出官民同乐、热闹祥和的气氛;③两个意象营造的意境氛围,使诗歌由安闲惬意转入关注民生,为下文抒情积蓄力量。【解析】A.“写出环境的冷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首联是通过使君居住环境的幽静,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故选A。【16题详解】诗句“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具体介绍了当地的特产,也描述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借“白醪”“红枣”两个意象,描绘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拿出自酿的甘醇,又采摘熟透的红枣,热情地招待诗人,一红一白,色彩亮丽,对比鲜明,烘托出官民同乐、热闹祥和的气氛。其乐融融的官民之间,再加上醇香的美酒和红枣,营造了安居乐业、官民和谐的场面,诗人陶醉于仙源之地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风,诗人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轻松地交谈,一边共同期待秋熟和丰收,使诗歌由安闲惬意转入关注民生,为下文抒发“醉翁今已作仙翁”的情感积蓄力量,诗人在书信中开心地告诉在外漂泊的朋友,曾经的醉翁现在已经变成了仙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官舍竹①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此诗为诗人受小人之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设问开篇:是谁种下这数百竿竹?诗人自问自答:正是被贬到此地任虚职、整日以竹为伴的“我”。B.颔联两句既有对竹形象上的暗示,又表达了诗人与竹在精神上的契合。此联是咏竹,更是诗人的自喻。C.颈联的“拂”“侵”二字极传神,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竹声的美妙和竹影的姿态,营造出物我为友的意境。D.尾联“雪里看”是“看雪里翠竹”的意思,白雪翠竹既具骚人风致,又照应颔联,待得岁寒而现出孤贞。16.王禹偁爱竹写竹,从这首《官舍竹》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王禹偁?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5.A16.这首诗塑造了王禹偁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解析】【15题详解】A.“诗人自问自答:正是被贬到此地任虚职、整日以竹为伴的‘我’”错,并非是设问,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轻吟,是多么相称。故选A。【16题详解】首联,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耸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闲官”一词传达出的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颔联,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的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节操的情怀。颈联,诗人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尾联,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借咏竹,塑造了自己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园,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即景忆昔,联想到去年与友人相聚又匆匆离别的场景,勾起了别后思念之情。B.首联中的“又”字用得巧妙,不仅显出时光流逝迅疾,也暗含着与友人相聚的强烈渴望。C.颔联中对仗工整,叠词“茫茫”“黯黯”写出了世事之艰难、诗人内心惆怅悲苦之深。D.尾联写诗人听说友人要来询问自己对国事的看法,一次次地登上西楼远眺,等候友人。16.请结合诗歌颈联,概括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15.D(D项“尾联写诗人听说友人要来询问自己对国事的看法”错误。“闻道欲来相问讯”中“问讯”的意思是探望。)16.①体弱多病,怀念故土家园。②心忧百姓,正直清廉,无力改变百姓流离失守的状况却坐食朝廷俸禄而惭愧不已。③在辞官归家和尽忠职守之间进退两难。(每点2分,酌情给分)四、(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
唐
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答案】15C16.参考答案: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①辛弃疾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注】①淳熙十五年冬,辛弃疾闲居江西,陈亮特地去拜访他,两人饮酒高歌,议论世事,写词唱和。②此句词人运用了两个典故:陈登(字元龙)和友人交往时豪放高迈不拘礼仪;陈遵(字孟公)热情待友。15.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笑富贵千钧如发”句写词人与陈亮都视富贵如毛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二人性情相投。B.“重进酒,换鸣瑟”写当权者偏安一隅,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流露出词人的悲愤之情。C.“千里”句中的“空”字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的无比怨忿,感情沉郁。D.“看试手,补天裂”句中词人使用“女娲补天”这一典故,既是激励友人,同时也是自我勉励。16.本首词上阕写到的“雪”与“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15.【答案】B(3分)【解析】“重进酒,换鸣瑟”两句是写词人与友人志同道合,高歌痛饮,彻夜纵谈,不是写当权者。16.【答案】①积雪惊堕,表现了词人与友人谈吐的豪爽,表现了两人的狂放精神。②只有孤月照窗,衬托了夜色的清寂,也凸显了两人的孤独处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评分细则】(1)第一条答出“表现了词人与友人谈吐的豪爽,表现了两人的狂放精神”得3分;(2)第二条答出“衬托了夜色的清寂,也凸显了两人的孤独处境”得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中重要意象的作用。词人与好友同饮酒高唱,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孤月照窗,衬托了夜色的清寂,也凸显了两人的孤独处境。二、情感主旨类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酬乐天闻新蝉见赠①刘禹锡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②。人情便③所遇,音韵岂殊常。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床。③便:顺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蝉鸣碧树,烟霏云敛,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序推移。B.三四句中“瑟然”写秋气萧瑟,“日夜黄”写芳草变色之速,呼应上文“改”字。C.九十句对仗工整,今昔并提,它表达的意境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同。D.在诗人看来,蝉声本无殊异,只因人们的处境及身份不同,听蝉感受才千差万别。16.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属于酬赠诗,二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语言、情感内涵等的理解能力。C项理解不正确。二者表达的意境有明显不同。“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这两句描述两人听蝉的相同境遇,含有同病相怜之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宽慰、勉励,可见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16.示例:①《酬乐天闻新蝉见赠》主要表达了诗人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友人同病相怜的心境,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3分)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要抒发对贬谪生活的感伤和世态变迁的怅惘,对新人辈出欣慰无比的豁达胸襟,以及重新投入生活的乐观精神。(3分)【评分说明:对于《酬乐天闻新蝉见赠》一诗思想感情的解析,考生能分别从“感慨时光流逝”“同病相怜”“及时行乐”这三个角度完整作答的,给3分;答对两个角度的,给2分;答对一个角度的,给1分。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思想感情的解析,考生能分别从“感伤惆怅”“豁达胸襟”“乐观精神”这三个角度完整作答的,给3分;答对两个角度的,给2分;答对一个角度的,给1分。评分应具体审视、辨别考生答案要点的契合度与完整性,力求评分体现区分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情感内涵的能力,题干采用同类文本关联,比较阅读鉴赏的思路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初中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名篇。比较两首诗情感内涵的不同,须在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依托关键词句,解析其内涵的思想感情。《酬乐天闻新蝉见赠》这首酬赠诗描写夏秋之交听蝉时的见闻感受,抒发时序变易而触发的伤感,也表达了与友人同病相怜的心境,还透露出及时行乐的闲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抒写了永贞革新失败以来二十多年间的世事沧桑、亲友凋零,以及自己转徙巴山楚水的颠沛流离之痛,含蓄抒发了对自己二十年来受压抑,而一群小人却得志的无比愤慨,也体现了诗人在久遭贬斥之后意气仍然不衰的豪迈精神;此外,还形象地揭示了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千秋岁·重到桃花坞范成大北城南埭①,玉水方流汇。青樾②里,红尘外。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
分散西园盖③,消减东阳带④。人事改,花源在。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注】①埭(dài):堵水的土坝。②樾(yuè):树荫。③盖:车盖。④南朝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因生病消瘦,衣带渐宽,此典后多指人因多病或愁苦而消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实写自己重游桃花坞的所见,流水堤坝、绿荫红花、皎皎明月等景物依次展开。B.词人眼中的春景动与静有机结合,色彩明丽,意境清新优美,让作者不禁流连其中。C.词人觉得,神仙的境界虽令人向往,但还是不如醉中求乐、享受美酒佳肴更让人惬意。D.全词多处运用对偶句式,不仅句子整齐匀称,而且用词恰切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16.词人重回桃花坞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15.A(由“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可知“明月”是词人的回忆,不是“实写”)16.①词人重返桃花坞,看到碧水汇流、花红竹青的美景,内心充满喜悦。②胜景虽在,但眼前车马冷落、形容憔悴的境况又不免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③最后词人抛开俗念、放空内心,表达了对饮酒为乐、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共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隋堤怀古
张祜①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注】①张祜,中晚唐时期诗人。②隋场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死江都宫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隋场帝滥用兵力、修筑运河,首联即塑造了其刚自用、盲目自大的暴君形象。B.额联中,“锦帆”暗含隋朝灭亡原因,同时诗人借“汴水无尽”感叹自然永恒,时光易逝。C.颈联将隋朝统治者的愿望与结果对比,以嘲讽的口吻感叹隋王朝成空的霸业。D.“绿树烟”以景结情,当年修筑的隋堤,如今绿树如烟,怀古之情深沉隽永。16.结尾处的“空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答案B【解析】B项,“借‘汴水无尽’感叹自然永恒,时光易逝”说法不当,作者借“汴水无尽”的自然永恒,反衬隋王朝的短暂,没有抒发时光易逝之感。16.答案①对隋朝穷兵黩武、滥用民力而导致灭亡的感悟。隋场帝“隋季穷兵复浚川”,不考虑民生问题,奢侈无度,最终灭亡。②对大唐王朝重蹈覆辙的忧虑。作者借古喻今,体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隋末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晚唐所面临的问题。③作者忧国忧民,希望晚唐统治者以史为鉴,却无能为力,只能空悲。(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主要成员多次被贬,柳字工柳,他的朋友被贬漳、汀、封、连四州。②刘琨,《晋书·祖退传》记载,东晋祖退很有抱负,每与刘琨民时,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他们鸡鸣即起,拔剑练武,以图报国。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诗颔联中的“芙蓉”“薛荔”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而“惊风”“密雨”则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乐景衬哀情。B.谭诗的颔联也有“芙蓉”“薜荔”,但因承接了上句闻鸡起舞的故事,加上“万里”“千家”的修饰,则显得壮丽开阔。C.柳诗的颈联写的是远景,两句同是遥望,却一仰一俯,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D.谭诗的尾联暗用屈原与渔父的典故,屈原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渔人见了诗人竟不与言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16.古人评价柳诗“愁思贯之”,评价谭诗“孤情高响”。两首诗表达了哪些“愁思”或“孤情”?请分别简要分析。(6分)【答案】15.A【解析】错在“乐景衬哀情”。柳诗的颔联以哀景衬哀情:暴风肆虐,抽打着长满芙蓉的水面;密雨施狂,侵袭着长满薜荔的墙壁。16.柳诗的“愁思”,有思念朋友却音讯不通的无奈与惆怅,有自己与朋友遭受打击被贬荒蛮的愁苦与怨愤。(3分)谭诗的“孤情”,有远离家乡的羁旅之愁,有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有世无知音的孤独郁闷。(3分)(评分参考:共6分,意思对即可)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①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③远,小楼吹彻④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忆余杭·长忆孤山潘阆⑤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注]①菡萏:荷花。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泛指边塞。④彻:把所有曲子吹过一遍。⑤潘阆(?~1009)宋初著名文人。曾居住杭州。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词“销”“残”写出了荷花荷叶的特点,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B.李词中“倚栏杆”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内心,写出了人物的孤独寂寞,同时与词中的“吹彻”相呼应。C.潘词以孤山为圆心,以西湖为圆周,构成一幅由圆心向四周流动、扩散的图画,展示了环境的清静、幽美。D.两首词中的荷花意象处于不同季节,各具特点,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6.两首词都出现了“梦”字,分析两首词中“梦”所蕴含的不同情感。(6分)【答案】15.D(“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述错误,应该都是情景交融的手法。)16.(1)从李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闺怨,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人公梦中到边塞去看望征战的丈夫(或者梦中出现往昔生活中与丈夫相会相聚)的场景(2分),表达抒情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1分)(2)从潘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对杭州孤山的回忆,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人公对孤山景色以及杭州生活经历的回忆等(2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昔日杭州生活的深深怀念与当下生活的厌倦之情。(1分)(侧重从梦的内容来分析梦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分析2分,情感1分。言之有理即可)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时
雨宋·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四句中的叠词“家家”“处处”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B.芒种时节,家家户户都忙于农事,可是诗人整日躺在竹床上,他的懒惰反衬农民的勤劳。C.年迈而短发稀疏的诗人,享受着时雨带来的那一份清凉,体现了他自由而安闲的心态。D.作者调动了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了自己清幽的居住环境,富有生活情趣。16.诗人在结尾处,写到野老击壤歌颂虞舜、唐尧时代那样的美好生活,诗中写到哪些美好生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15.(3分)B。“懒惰”是诗人的自嘲,“反衬”也错。16.(6分)①芒种时节,农人忙碌劳作,表现了农村因时而作、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②诗人闲躺饮酒,情趣盎然,表现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悠闲自在生活。③劳者乐农桑,天下太平,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鹭鸶[宋]欧阳修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鹭鸶[唐]来鹄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咏物诗,欧阳诗侧重描写鹭鸶的栖息环境,来诗侧重刻画鹭鸶的形貌、举止、习性。B.欧阳诗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了声音的响亮和水浪的巨大。C.来诗首句写鹭鸶仪表举止不凡,依傍水边静观,流水的清澈衬托出鹭鸶品格的高洁。D.来诗后两句将所寓之意揭示点破“鹭鸶”喻人,“鱼”指利禄,针砭入骨,讥讽辛辣。16.两首诗结尾都有着一“闲”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欧诗结尾处的“闲”,写出了鹭鸶在风雨交加之际,即使面对海浪的拍打,依然高标独立,气定神闲。诗人借此抒发虽遭贬谪但仍希望保持内心高洁的高尚情怀。②来诗结尾处的“闲”,将鹭鸶拟人化,想象鹭鸶对待人的姿态应该是从容自在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心灵自由与平和的向往。【解析】D.“‘鹭鸶’喻人,‘鱼’指利禄,针砭入骨,讥讽辛辣”错,来诗最后两句是对“鹭鹤”高洁傲岸的赞美,并没有写出它追逐名利的特点,没有“讽刺”含义,背离了主旨。故选D。16.①欧诗结尾处的“闲”,承接前一句“滩惊浪打风兼雨”而来,鹭鸶在风雨交加之际,即使面对海浪的拍打,没有屈服,而是“独立亭亭意愈闲”,久久地站立在海边,并且姿态优美,更加气定神闲。诗人借鹭鸶这一形象特点,标明心志,那就是虽遭贬谪,人生坎坷,依然希望保持内心高洁的高尚情怀。②来诗结尾处的“闲”,承接前一句“若使见鱼无羡意”,继续将鹭鸶拟人化,想象鹭鸶对待水中游动的鱼儿尚且无羡慕之意,对待人的姿态,就更应该是从容自在的。诗人借鹭鸶这一形象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从容的追求。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雨二首①(其二)苏轼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②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③吹不起。[注]①元丰三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②君门,指皇帝所居之所。③死灰:《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写春江满溢之态,突出寒食节雨量多,自然引出下文有关小屋的感慨。B.诗歌第三句到第六句,诗人由屋外写到屋内,真实再现了当时在黄州的生存条件。C.“那知”二字表明诗人原本并不知道此时正是寒食节,后因见乌鸟衔纸才恍然大悟。D.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收尾,用朴实的笔触,表达了朝廷浑浊的局面如死灰般难以改变。16.与黄州时期苏轼其它诗作相比,贺裳在《载酒园诗话》说此诗“最为沉痛”,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答案】15.D16.①环境艰苦,居所凄凉:诗人在诗中描写雨势凶猛,长江暴涨,诗人居所在风雨飘摇之中,如一叶渔舟。②物质匮乏,生活艰难:诗人以“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空寒物象,表现了物质生活的窘迫。③时节渲染,内心凄怆:寒食节,只见乌鸟衔纸而来,满目凄凉,却不能像昔日一样实现祭扫之事。④归朝不能,对政治冷淡:诗人借用阮籍的典故,以深深的“君门”“死灰”等意象,表现对政治的冷淡和沉痛的心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朴实的笔触”错,最后两句均用典,诗句并不是不加修饰、不加雕琢。“朝廷如死灰般”错,结合注释可推知是作者自己心如死灰。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①环境艰苦,居所凄凉:由诗歌前四句中“欲”“不已”,可见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烟雨中飘摇抖动。画面萧瑟凄凉,诗人处境艰难,内心悲伤。②物质匮乏,生活艰难:本诗五六句通过“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物象,诗人未着一字修饰,仅以白描,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和诗人又遭贬谪的心情郁闷。③时节渲染,内心凄怆:“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诗人运用设问传情达意。如今只有满目萧条、满目凄凉,看见“乌衔纸”时才恍悟到了寒食节,含蓄地传达出了诗人精神恍惚的痛苦。④归朝不能,对政治冷淡:“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诗人运用典故,欲效阮籍穷途而哭,心如死灰般绝望,又反用韩安国典,好似哪一条道路都很艰难。可见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悲痛之情。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石曼卿①范仲淹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②间。【注】①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路过范仲淹所在的陕西。②谭:通“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采用虚写的方式,想象友人将路过秦关,沿途会有山、河等壮丽之景为伴。B.友人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暗示其定将大有作为,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C.“旧隐”“亨途”两词,交代出了友人过去所处和现在所临的两种不同的状态。D.诗人认为友人此行如果能够不辱没朝廷使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朝廷册封。16.前人评价此诗:“此托送友以抒己志。”结合本诗主题,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15.B(“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错)16.①诗歌通过写石曼卿敢于直言进谏,在国家危难之时投身仕途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的肯定和赞赏;②勉励友人此行不辱使命,并祝愿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③寄寓了诗人心系国家、为国分忧,期待建功立业的志向。(6分。每点2分)
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②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②斗:比较,竞赛。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贫女的口吻自述,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B.贫女虽有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但深知唯有当时流行的妆扮才能赢得他人怜爱。C.尾联发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愤的情绪推向全诗高潮,揭示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无奈。D.诗歌用语朴实,用贫女细腻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反映了她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16.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答案】15.B16.(1)首联明写贫女因找不到良媒、出嫁无门而自伤,实写贫士因无人提携而仕途无望。(2)颔联、颈联明写贫女的品质才能超越世俗,实写贫士空怀才华却不合世俗、有志难酬。(3)尾联明写贫女个人婚姻无望、心灵创伤,实写贫士因社会不公而命运坎坷、蹉跎岁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但深知唯有当时流行的妆扮才能赢得他人怜爱”错误,这是贫女对自己品格的自信,不屑于迎合世俗。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一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十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道山诸丈置酒饮饯秀野园以诗谢别程公许去国飘然一障①乘,都门祖帐集华簪。黄梅未雨热如沸,白葛当风凉满襟。江国颇堪千里寄,蓬山遥想五云②深。论思禁闼③须公等,肯念交盟数寄音。【注】①一障:宋代指府、州、军长官。②五云:指皇帝所在地。③禁闼:宫廷门户,亦指宫廷、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离别饯行的场景,诗人以诗谢别,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B.首句中“飘然”一词,写出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的轻松愉快的心情。C.“黄梅未雨”,天气闷热,但诗人穿着轻便的“白葛”,面对着风,感受到凉意。D.“江国”与“蓬山”都代指边远之地,与“去国”相照应,暗示诗人将远离朝廷。16.《屈原列传》中写“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存君兴国”“三致志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15.B【解析】“轻松愉快的心情”错,“飘然”写出诗人即将远离祖国的漂泊之感,并非轻松愉快。16.【答案】①诗人想象在遥远的“江国”“蓬山”,仍千里寄情,思念朝廷和君王;②诗人希望在自己离开京城后友人能为国献计献策、尽忠尽责;③诗人恳请友人将来能多多告知朝廷讯息,以解自己对国家的忧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存君兴国”意思是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三致志焉”意思是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①“江国颇堪千里寄,蓬山遥想五云深”,“江国”“蓬山”指的是诗人要去的地方,“五云”指皇帝所在地。而“千里寄”“遥想”则是说纵然到了千里之外,也会把感情寄托在“遥想”之中,惦念君王和国家。诗人想象在遥远的“江国”“蓬山”,仍千里寄情,思念朝廷和君王;②“论思禁闼须公等”中“论思”指议论或思考,在这里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之间讨论学问的行为。“禁闼”指的是宫廷、朝廷;而“须公等”指的是在座的各位,即为他饯行的好友。此句意思是“我走了之后,能够在朝廷上与皇帝谈论政事、出谋划策的,还得仰仗各位”,诗人希望在自己离开京城后友人能为国献计献策,尽忠尽责;③“肯念交盟数寄音”是对饯行的好友说的,意思是希望各位念在我们好友一场,多多给我寄些书信,告知朝廷的近况。诗人恳请友人将来能多多告知朝廷讯息,以解自己对国家的忧思。十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长安春望
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苹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长安秋望
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注】①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获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开篇都通过诗人望中所见,描绘出长安城富有节令特点的景色。B.卢诗通过“梦”细微地写出悲伤的情绪,而赵诗主要是直接表情达意。C.卢诗中的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残阳之间,而赵诗中的宫阙高耸壮观。D.两首诗从多个角度写景,都有色彩的渲染,也有动静之变、高低之分。16.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6分)【答案】15.B16.(6分)同: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思家盼归之情。卢诗尾联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惆怅,对家的思念;赵诗运用典故,表达毅然归乡的决心。异:①卢诗中“逢世难”体现出一介书生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独”“衰鬓”写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惆怅;②赵诗尾联的意思是,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白白地像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借典故表现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归隐的渴望。(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十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酬赠徐玑徐照每到斋门敲始应,池禽双戏动清波。爱闲却道无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字学晋碑终日写,诗成唐体要人磨。山民百事今全懒,只合烟江着短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池禽双戏动清波”一句通过描写池禽双双戏水的画面,衬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B.颔联写自己喜爱清闲,无官一身轻,表达了诗人不同流俗、不愿做官的人生志趣。C.书法要学晋代碑帖,写诗要学唐代诗体,写出诗人在日常练字写诗时的独特感悟。D.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通俗易懂,却别有清雅灵秀的韵致,营造了平实悠远的意境。16.这首诗的尾联传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15.A(通过描写池禽双双戏水的画面,衬托了诗人自在悠闲的生活)16.尾联诗人以山民自居,说自己对世间百事都已疏懒,只想穿上裂衣在烟雨蒙蒙的江上自在泛舟,表达诗人寄情山水的淡泊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态度。十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巡边在河北作张说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注]“作颂”句:暗用汉代典故。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登山筑坛,封山而还。颂,古代的一种文体。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以对比句式从时空两个角度铺叙战争频繁,具有鲜明的反战色彩。B.中间四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既能引起读者注意又揭示了诗人的思想活动。C.诗人认为,“安边”就是“报明主”,表现出诗人思想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D.诗歌音律和谐优美,语言朴实而生动流畅,如“西河西”“北河北”等词句。16.有评论者认为,本诗以情动人,以志感人。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A16.①久经沙场,只因安边报明主。诗人从时空两个角度表达了对国君的知遇之恩以及安定边疆的抱负;②人生短暂,勇担报国之大义。“人生在世能几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因为家国而倍感自豪;③壮怀激烈,男儿本自重横行。全诗充溢着为国驰骋疆场,甘愿为国而“重气轻生”的豪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具有鲜明的反战色彩”错,结合上下文可知,该诗“知许国”“壮年征战发如丝”等表达的是以身许国的壮志。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文本中“去年”“今年”“西河西”“北河北”“壮年”“发如丝”等信息可知,诗人从时空两个角度表达了久经沙场,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安边事业。“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发如丝”是指头发已白,诗人虽然也发出了人生苦短的感叹,但他感叹的并不是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是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是正当壮年头发已白,为国尽忠还有几时。人生道路正如戈壁中的车辙,有时坦荡,有时却扬起沙尘;世间众生正如大漠间的行旅,有时欢愉,有时却痛欲断魂。诗人把自己的热血和汗滴洒在边塞,把自己的年华和梦幻铸在边塞,表现诗人的责任感、紧迫感,人生短暂,勇担报国之大义。诗人看重的是忠诚、坚贞、无畏、果敢的英雄气节,诗人胸中充溢的是壮怀激烈的锐气、纵横四海的豪气、捐躯报国的正气。“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中“碛路”是指沙漠中的路,为什么要长年不辞艰辛在沙场大漠中奔波,就是为了实现军人巩固边防、以身许国的抱负和志向。“何为尔”三字问得自然平缓,“知许国”三字却答得铿锵有力。将军本色的诗人一旦面对眼前的荒漠瀚海,胸襟便多了一份疏朗,一份豪情,一份洒脱,随口一吟,只觉壮怀激烈,表达甘愿为国而“重气轻生”的豪情。十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塞下曲(节选)李益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①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为报如今都护②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③功。【注】①蔡琰:字文姬,三国时著名女诗人,身陷匈奴,作古琴曲《胡笳十八拍》。②都护:指方节度使崔宁。③车骑:汉车骑将军窦宪。窦宪率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登燕然」,刻石勒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一句写出了黄河九曲回肠的自然特征,意境雄浑,气势宏大。B.蔡琰和苏武的遭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上民族冲突造成的个人悲剧。C.诗人为了报答崔宁的恩德,对其极尽赞美之词,说他是当时的英雄豪杰。D.本诗融入了富有历史感和地域性的词语,如“胡笳、匈奴、阴山、燕然”等。16.有人评价诗歌的最后四句“掩一股壮逸之气",请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C【解析】“诗人为了报答崔宁的恩德”说法错误,诗中的“报”是“禀报”的意思,“为报如今都护雄”其实是将上们寄语崔宁。16.【答案]①寄语以崔宁为代表的边塞守护者们,怀雄心壮志,镇守边关,保家卫国;②鼓励边塞守护者们建功立业,希望能像当年窦宪在燕然山刻石勒功一样,豪情满怀。(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十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辛弃疾卢宪移漕建宁,陈端仁给事同诸公饯别。余为酒困,卧青涂堂上,三鼓方醒。卢赋词留别,席上和韵。青涂,端仁堂名也。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纸帐梅花归梦觉,莼羹鲈鲙秋风起。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君若问,相思事。料长在,歌声里。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明月何妨千里隔,顾君与我何如耳。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开端就点明写词时的心境和原因,宿醉酒醒,唯有怅然若失的清愁。B.青涂堂上的人凝望着洁白如洗的月光,秋风乍起,给人以凄凉愁苦之感。C.“明月”句写词人虽与友人相隔千里,但仍共处于一轮明月之下,无须伤感。D.“江山美”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有异曲同工之妙。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15.C【解析】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虽与友人相隔千里”错误,此处是未别而想到别后,是虚设之景。16.【答案】①淡薄功名之情。词人宿醉酒醒,怅然若失,意识到人生的得意和成功只是暂时的。②归隐山水之情。全词两处提及“归”,直接表明词人看淡人生成败得失,渴求归隐山水田园之心。③对友人不舍之情。虽然即将相隔千里,但并不妨碍词人期待与友人相约再聚,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送别词,是送卢宪提刑改官建安转运使司的。它把人生的得失与朋友的聚散融为一体加以叙写,饯别而伤别,相送而又相约,旷达乐观,超尘脱俗,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相类,在送别词中别树一帜。词的上片写自己归隐的愿望。开头两句写自己的清愁。言送别宴上觥筹交错,长歌互答,气氛热烈;但当自己从宿酒中醒来时,就感到有点凄凉与愁苦了。这两句词起得突兀,落笔言愁,具有振起全词之力。“人正在”二句写自己生活的清苦。从字面来看,是说自己酒后醉卧青涂堂上,月华如洗,皎洁而略带寒意。但陈端仁废退在家,以青涂名堂,含有去浊远秽、色如青土之意。而作者特别标出“青涂堂上”,估计是看重“青涂”二字,暗示自己去浊远秽,活得很累,为写“归梦”预设伏笔。以上四句既照应了“余为酒困,卧青涂堂上,三鼓方醒”的词题,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的记叙。“纸帐”二句写自己的归梦。言自己像张翰当年,见秋风起而思乡,不再留恋“纸帐梅花”的仕宦生活。“人生”二句写其对人生的感悟。言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古今如此,个人无法逆转,还是“归去来”好,表达出作者对官场污浊、人事纷争的深沉叹惜。词的下片写作者对卢宪的相念与相期。未别而想到别后,这是深一层的写法。“君若问”四句写相思所在。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提出,而又以推想的方式作答,言歌声将是双方表达相思之情的载体,自问自答,而又似答非答,语婉情长,极有思致。“这情怀”二句写中年伤别。它巧妙地运用谢太傅“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的语意,言人生向来喜聚不喜散,饯别卢宪,自己心里也不好过,表达出自己对卢宪的深深的惜别之意。“明月”二句为此词警策,写作者对中年伤别的超拔。言朋友相别,千里相隔,只要彼此正确对待,且同处一轮明月的普照之下,暂时分别又有何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超脱态度。“向尊前”二句,写相约再见。言江山信美,后会有期。此片以“相思”起以相期终,有惜别,有劝勉,跌宕起伏,婉转有致。而以“重约几时来”作结,语尽而意不尽,令人深长思之。十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夏夜孔平仲小雨初收深夜凉,杖藜徐步立回塘。一天星月清人意,四面芙蕖遗我香。大隐尝闻在朝市,昔人何必濯沧浪。应官①粗了心无事,便是逍遥物外乡。【注】①应官:当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诗歌标题,小雨初停的夏夜,诗人拄着藜杖缓慢行走在曲折的水塘旁。B.颔联写夜晚的天空让心灵澄澈、清明,四面的荷花送来阵阵清香,令人愉悦。C.颈联中“濯沧浪”,是指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此处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D.尾联直抒胸臆,道出诗人的心声,表明当官之人同样也可以超然物外,逍遥自在。16.本诗与黄庭坚的《登快阁》对“归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孔诗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表明大隐可隐于朝堂闹市,不必超脱尘世。尾联写当官不陷于琐事,便心中无事,同样可以逍遥自由。②黄诗尾联通过“归船”“白鸥”之想,表达回乡归隐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此处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错。“濯沧浪”在这里不是用来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而是指隐居山林。整句诗表达的观点是隐居不必到山林。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孔诗颈联是“大隐尝闻在朝市,昔人何必濯沧浪”,意思是:那些真正有能力和智慧的人,他们并不需要像古人那样去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而是能够在大城市或朝廷中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人连用两个典故,表明大隐不必隐居山林,不必超脱尘世,可以隐于朝堂闹市,即使在朝廷当官,也可以有归隐之趣。尾联“应官粗了心无事,便是逍遥物外乡”,写当官不陷于琐事,便心中无事,同样可以逍遥自由。黄诗尾联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诗人是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心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通过“归船”“白鸥”之想,表达回乡归隐之情。三、表达技巧类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对雪二首①(其一)李商隐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②。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③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④,有情应湿谢庄衣⑤。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三年冬,诗人将要东赴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幕之时。这两首诗借咏雪抒别妻之情。②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玉女窥窗而下视。”玉女扉;借指国室的窗户。省郎: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③章台:即章台街。汉代长安城有章台街,因道路两旁植柳树而闻名于世。此状雪花如柳絮飞舞。④曹植有《白马篇》,曹植马即白马。⑤《宋书·符瑞志》:“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寒气”“清光”写雪花之清寒,雪花先飘入妻子所住居室,而后又飘入“我”工作场所的大门。B.颔联诗人的视野从大庾岭移至长安的章台街,可见诗人登高远眺,视野甚广,目之所及都是雪花纷飞之景。C.颈联寄寓了诗人对雪花的期愿,以一“定”字和一“应”字传达内心的想法,对于诗人而言,雪花是祥瑞。D.尾联言龙山虽有“万里”之隔,但却“无多远”,这看似矛盾,实则不然,“无多远”其实是诗人安慰妻子的话。16.请简要赏析本诗前三联是怎样写雪的。(6分)【答案】15B(B项,“诗人的视野从大庾岭移至长安的章台街,可见诗人登高远眺,视野甚广,目之所及”错误,颔联所写之景并非诗人实际所见,因而说诗人登高望远,视野甚广没有依据。)16①首联从触觉和视觉角度描绘雪花清寒之特性。②颔联想象大庾岭和章台街雪花纷飞的场景,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梅花和柳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花之外形。③颈联用典,借雪花追随白马纷飞起舞,沾湿谢庄雪衣的典故,呈现了雪花之诗情。(每点2分,
酌情给分)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三句,词人用笔精炼,多方面、多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江上美景图,景象寥廓寂静。B.上片结句收束了铺叙,又用“烟”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色彩,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C.下片“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D.“眉相并”意即双眉紧锁,整句以眼前艳丽的鲜花反衬琵琶女的醉态愁容,极其工巧。16.这首词对音乐的描写深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6分)【答案】15.D【解析】“以眼前艳丽的鲜花反衬”错误,“花艳”是比喻醉美之态,说琵琶女面颊已带酒晕,有如花朵绽放。16.①运用比喻来描摹乐声,“玉盘大小乱珠迸”化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②以环境描写来衬托音乐效果。“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与“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③以听众感受来表现弹奏者技艺的高超。“弹出今古幽思谁省”说明只有自己是知音,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味。(答案必须紧扣“写法”,具体点出描写音乐的手法,否则不给分。表述与答案要点意思相近亦可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组唐诗,完成15~16题。赠李愬仆射二首[注]
王建(一)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二)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军将李愿率军夜袭蔡州,一举生擒版首吴元济,平定淮西之乱。15.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想率全营将士顶风冒雪一夜急行军,可见其部队军纪严明,战士斗志昂扬。B.李想手下将士骁勇善战,使用火攻烧毁敌营,仅靠先头部队就已攻下蔡州城。C.第一首诗在节奏上张弛有度,前两句紧张急促,后两句写得轻松,别具匠心。D.平叛的军队层层围困蔡州城,却久攻不下,朝廷的诏令频发更让老将担忧为难。16.这两首诗都写李想平蔡之战,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6分)15.【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的意思是:先头部队已举火登上蔡州城,预先约定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举火为号,是为后续部队全面攻城做准备。所以“使用火攻烧毁敌营,仅靠先头部队就已攻下蔡州城”的说法不恰当。16.【参考答案】①第一首正面写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大获全胜,赞颂他杰出的指挥才能;②第二首写其他平叛军队围城多日,却久攻不下,只能虚张声势,彼此僵持,从侧面反衬李愬用兵之奇、建功之伟;③两首诗一正一侧,突出李愬过人的胆识和谋略。[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曹东谷韵谢枋得①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此日识公知有道,何时与我咏游仙。不为苏武即龚胜②,万一因行拜杜鹃③。[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爱国诗人。②龚胜:汉哀帝时光禄大夫,王莽篡汉后,拒不应聘,绝食而死。③拜杜鹃:表示对国家、君主的忠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爱国情怀、民族气节。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同唱一曲正气歌。C.根据颈联内容及酬和诗特点,可推测出诗人朋友曹东谷可能是游仙论道的高人。D.本诗意绪慷慨激昂,语言清新淡远,朴直而有韵致,言为心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16.《宋史》评价谢枋得“以忠义自任”,请分析这种忠义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答案】15.D(“清新淡远”错误。)16.①直抒胸臆,以肩担“纲常”和“脊梁铁硬”,直接表达对国家的忠贞不渝。②对比,以人生中的美好品德或丑恶言行可以千年留存,与万物盛衰枯败的短暂做对比,突出了他对忠义节气的追求。③用典,借苏武不变气节和龚胜绝食而死,表明作者为国死节的爱国情怀和不屈辱事敌的民族正气。(评分细则:答对1点给2分,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望江南仲殊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注】烟黛:词中指蚕妇的眉毛。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趁遨游”即趁兴游览,一个“趁”字说明词人此番游览的兴致因为蚕市而起。B.“春邀灯火”一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画面以动感,写景的同时点明了节令。C.“紫陌”和“红楼”相对,这两个色彩鲜明的词将蚕市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热闹。D.上片词人从街市夜间的繁华写到车马远去时的悠然,生动地呈现了成都之“好”。15.前人评价本词时说:“写蚕市而以颂蚕工作结,表现了词人不同凡俗的构思意图”。请结合本词下片,简要分析词人构思的妙处。(6分)14.(3分)【参考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和鉴赏评价D级。【命题解析】D项“写到车马远去时的悠然”理解错误。词中“车马溢瀛洲”指的是蚕市上车水马龙,胜似瀛洲仙境。15.(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词的下片自茧馆写起,与上片写蚕市的内容动静结合,丰富了意境层次。②“柳叶”“桑条”两句将室外景与室内人比照合写,表达了对蚕妇容貌的赞美;③“立马”一句借写词人驻马观望,表达了对劳动场面的入迷,再次表达了对养蚕人的颂扬。(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分析综合C级和鉴赏评价D级。【命题解析】本词上片写蚕市的大场面,突出的是繁华;下片写的是蚕市的小镜头,突出的是恬淡。上片着意于动,下片着意于静,如此构思使整首词有动静结合之妙。下片在构思上主要是通过描写蚕妇的美貌和词人对养蚕劳动场面的入迷来表达对蚕市的热爱和劳动的礼赞。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后游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B.颔联言山水草木有情便是叹人世无情,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C.诗人远眺原野、沙滩,用“润”“暄”二字将主观情感移入观赏对象。D.全诗采用散文化句式,言语极为平顺自然,一改诗人沉郁顿挫之风格。16.诗歌的首联不落窠臼,请谈谈其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5.D16.①“曾”“再”等词点明寺和桥都是重游之地,照应标题“后游”。
②“忆”“怜”传达出诗人再游时对桥和寺的爱怜之意,正是人有意,物有情,为后文写景抒情做铺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一改诗人沉郁顿挫之风格”错误。诗歌未改沉郁顿挫的风格,本诗仍然具有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且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的特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分析诗歌结构特色的能力。从诗歌“曾”“再”两字可知,诗歌首联“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中所写的寺和桥都是诗人曾游之地。而这两个字所揭示的信息,也正呼应了诗歌标题“后游”。这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说明了此次再游时,诗人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诗人在首联就强调了人与物的情感关系,也为后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①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②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③。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①王濬,晋益州刺史。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②千寻铁锁: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③石头,石头城,指金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下”字既指出晋军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形势,又暗指西晋攻下了东吴。B.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阐发了事物兴废不由铁链地形而由人的思想。C.诗人不描绘山川的奇伟风光,而是突出“依旧”,凸显人事变化,六朝短促。D.诗的最后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合同终止解除合同注意事项
- 别墅购销合同书
- 环保碳晶板采购合同
- 招标木门产品研发
- 大型建筑项目水泥砖采购合同
- 中介服务合同中的客户义务与责任
- 国外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的风险评估
- 承诺一生一世的好老公
- 样品采购合同的标准格式
- 服务外包合同协议范本案例示例
-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基础部分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翔宇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
- 道路运输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台帐(全版通用)参考模板范本
- 大马大马告诉我
- TSG 81-2022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课件:牙源性肿瘤
- 通用模板-封条模板
- 高考冲刺主题班会——勇往直前无畏风雨课件(17张PPT)
-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
- 植物源农药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