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达标训练_第1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达标训练_第2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达标训练_第3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达标训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6课时中国的农业一、单项选择题下表为2020年全国棉花生产相关数据,表中增率是与2019年相关数据对比计算而得。据此完成1~3题。全国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播种面积(万公顷)317250.135.928.4比重面积增率(%)-5.1-1.5-16.3-16.6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1864.552062.711751011.1单位面积产量增率(%)5.74.85.1-5.01.2020年我国棉花生产重心移动方向是(D)A.向正北 B.向西南C.向东北 D.向西北2.与2019年相比,2020年我国棉花产量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A)A.棉花单产水平提高B.西部棉区的扩大C.三大棉区外的增长D.市场效益的提高3.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的单产水平变化,可能是因为(B)A.产业结构调整B.洪涝灾害的影响C.播种面积下降D.政府政策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播种面积增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增率可知,新疆棉区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比重均在增大,另外两个棉区在缩小,因此我国棉花生产重心向新疆方向移动,即向西北移动。故选D。第2题,表格信息表明,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下降,单产增率大于播种面积的降率,因此总产量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提高,A正确;西部棉区主要是新疆棉区,新疆棉区播种面积增率为负,表明西部棉区并没有扩大,排除B;对表格信息进行计算可知,三大棉区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9.2%,因此三大棉区之外棉花种植面积很小,对我国棉花产量影响极小,排除C;市场效益高低往往影响棉花的播种面积,三大棉区的播种面积均下降,表明市场效益相对较差,对棉花产量稳中有升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A。第3题,表中信息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单产下降5%,产业结构调整、播种面积下降、政府政策造成单产水平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只有自然灾害才可能影响该棉区单产水平下降,长江流域多洪涝灾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夏季粮食总产量145282万吨,比2020年增长2.1%,单产稳步提高喜获“十八连丰收”。图为2020年我国夏粮主产区产量图,据此完成4~5题。4.据图推测我国夏粮主产区的主要粮食种类最可能是(D)A.水稻 B.玉米C.春小麦 D.冬小麦5.对我国夏粮主产区“望三月(阴历)雨,怕四月(阴历)风”的解释合理的是(A)A.春季降水较少,蒸发旺盛B.夏季生长旺盛,需水量大C.农历三月作物灌浆,耗水多D.农历四月收割季,风大易倒伏[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夏粮产量较多的省份为河南、山东,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位于南方,近几年东北也有增长态势,排除A选项;玉米与春小麦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为春季种植,秋季收获,并非夏粮,B、C选项错误;我国华北地区为两年三熟制,冬小麦秋末冬初种植,夏初收获,属于夏粮,且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也与图示华北夏粮产量高相符合,D选项正确。故选D。第5题,我国夏粮主产区主要位于华北地区,从题干来看夏粮主产区,希望三月增加降水,惧怕四月的风,农历三、四月主要为春季,此时正是冬小麦快速生长阶段,而华北地区此时易出现春旱,主要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且此时雨带位置偏南,降雨较少,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风能加剧蒸发使得地表水分更加稀少,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灌浆期是指小麦在授粉后,籽粒开始形成的阶段,一般出现在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前后,即农历的4月中下旬左右,此时正值小麦籽粒逐渐饱满时期,对水需求较大,春季的大风能加剧地表的蒸发,不利于小麦的灌浆,C、D选项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还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和许多工业品的原料。伴随着玉米产需变化,我国粮食政策也历经数次调整。下表是2008—2022年我国玉米产业政策变化,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时间政策内容2008年启动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种粮者利益,由国家收购)2016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调减玉米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2017年提出适度发展粮食生产燃料乙醇2020年收紧玉米深加工项目审批,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2022年严格控制以玉米为燃料的乙醇加工(1)根据玉米产业政策的变化,推测2008—2022年内不同年份间我国玉米市场的供需关系。(2)评价我国2008年玉米产业政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3)任选2017年或2022年,从能源角度分析该年国家出台不同玉米产业政策的原因。[答案](1)(2008年国家启动临时收储政策,说明)2008—2015年间市场上玉米供大于求;(2016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调减玉米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和2017年提出适度发展粮食生产燃料乙醇,说明)2015—2019玉米供应远超过市场需求;(2020年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和2022年严格控制以玉米为燃料的乙醇加工,说明)2020—2022年间玉米需求量上升,市场缺口进一步扩大,甚至供不应求。(2)积极意义:国家收购玉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价,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利影响:收购量和库存量提高,财政储备支出扩大;造成国内生产资源过度向玉米集中,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导致其他品种的粮食进口量不断提高。(3)2017年“提出适度发展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乙醇属于清洁能源且玉米库存量较大;利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可以促进保障能源安全。或2022年“严格控制以玉米为燃料的乙醇加工”:乙醇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小;会消耗粮食储备,危及粮食安全。[解析]本题以国家对玉米的调控政策为材料背景,涉及农业区位因素、清洁能源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1)从表中信息可知,2008年国家启动临时收储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种粮者利益,由国家收购,说明市场上玉米供大于求;2016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说明2016年之前一直实行收储政策,供大于求;2017年提出适度发展粮食生产燃料乙醇,说明此时玉米供大于求现象更加明显;2020年又开始限制玉米燃料乙醇,说明2020年玉米再次出现不足,2022年严格控制,说明玉米市场缺口进一步变大,供不应求。因政策调整要略微滞后于市场现象出现,故各时间节点应适当前提。(2)积极方面:从表中信息可知,2008年国家启动临时收储政策,目的是为了为保护种粮者利益,由国家收购,说明市场上玉米供大于求,产需失衡,玉米价格偏低,伤害了种植玉米的农民的利益,国家采取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价格得到稳定,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临时收储玉米,增加了玉米储备量,能加强对突发粮食短缺情况的应对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增强宏观调控力。不利方面,收储粮食数量巨大,财政支出扩大,国家收储可能会导致粮农种植玉米的倾向性变强,导致玉米种植面积增多,进而导致其他粮食可能出现减产。(3)2017年:从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