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课时作业_第1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课时作业_第2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课时作业_第3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课时作业_第4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中国地理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第四单元第4课时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1~2题。1.“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B)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2.针对黄河“流鱼”现象,下列破解黄河生态困局措施中做法不正确的是(C)A.建立生态系统监测站,实时把控黄河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动态变化B.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C.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提高泥沙淤积,改善水质D.加强人工增殖放流,弥补鱼类自然繁殖量不足,保护濒危鱼类[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故选B。第2题,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泥沙淤积量提高,易造成河流沿岸草地、滩涂等湿地被泥沙覆盖,湿地面积减少,使得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不利于破解黄河的生态困局,C符合题意。A、B、D是破解黄河生态困局的合理措施,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系图。读图回答3~5题。3.额尔齐斯河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均从额尔齐斯河右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其主要原因是(D)A.右岸纬度高,有结冰期B.阿尔泰山植被丰富C.右岸为山脉阳坡,温度高D.阿尔泰山阻挡西风,降水多4.有关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B)A.南坡森林多为落叶阔叶林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大C.地处非季风区,不受季风影响D.深居内陆,属于内流区5.有关额尔齐斯河流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D)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有日变化B.地下水补给,径流量稳定C.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大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解析]第3题,额尔齐斯河水系呈“梳状”,说明其支流分布不对称,该河流域北部有阿尔泰山,地势高且阻挡西风,形成丰富的地形雨,故右岸支流众多,D正确,结冰期、植被、温度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第4题,南坡森林多为针叶林,A错误;该地大陆性气候显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大,B正确;该地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C错误;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D错误。故选B。第5题,额尔齐斯河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每年12月~次年3月上旬,我国某河流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据此完成6~7题。6.该河流最可能位于(C)A.塔里木盆地 B.珠江三角洲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7.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B)①降水量较大②冰雪融水补给③地下水补给较多④下渗量小⑤蒸发弱A.①③⑤ B.②④⑤C.③④⑤ D.②③⑤[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分析该地降水量200~300mm左右,降水集中在夏季,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有结冰期,故此判断该河流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C正确;塔里木盆地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且塔里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足50mm,A错误;珠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分别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多,且河流的汛期在夏季,B、D错误。故选C。第7题,据图判断4月份降水量较7月份小,但径流量大,①错误;该地为内蒙古,该河主要依赖积雪融水补给,4月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②正确;地下水的补给一年中较为稳定,变化较小,③错误;与7月相比,4月气温低,冻土消融速度慢,河床河水下渗量小,气温低蒸发弱,④⑤正确。故选B。表为我国部分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表。读表,据此完成8~9题。河流平均年径流量/(108m3)枯水月份丰水月份平均年输沙量/(106t)甲15427~89乙3457.815~683丙345482丁66212~16~788.表中河流为(A)A.甲—海河 B.乙—鸭绿江C.丙—闽江 D.丁—珠江9.乙河平均年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C)A.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B.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低C.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D.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解析]第8题,我国入海河流大多处在季风气候区,丰水期以雨水补给为主,依据丰水期的月份和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知,从南(低纬度)到北(高纬度)依次为,乙—珠江,丁—闽江,甲—海河,丙—鸭绿江,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9题,乙河为珠江,处在我国华南地区,雨季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C正确;台风活动带来降水,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珠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B错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但不是平均年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下图是长江干流主要水利工程分布略图,其中乌东德与白鹤滩两个工程发电总能力大于三峡工程,三峡工程首要功能是防洪。据此完成10~12题。10.图示水利工程均位于(C)A.热带地区B.高原地区C.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D.内外流区分界线附近11.乌东德与白鹤滩两个工程比三峡工程(B)①控制的总落差大②控制的总落差小③经过的流量大④经过的流量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受人为调控,三峡库区一年中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B)A.3月 B.5月C.7月 D.9月[解析]第10题,依据材料,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排除A;这些水利工程大部分位于长江中上游横断山区,三峡位于西陵峡,属于山地,不是高原地区,排除B;图中水利工程位于我国一二级和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附近,C正确;我国内外流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排除D。故选C。第11题,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发电量主要考虑落差和流量。依据材料,乌东德与白鹤滩两个工程发电总能力大于三峡工程可以得出,乌东德与白鹤滩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段,流量较三峡小,可知其总落差大于三峡工程;由于三峡工程位于乌东德与白鹤滩工程下游,大量支流使三峡流量增大,综上,①④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12题,依据所学知识,由于长江流域在6、7月份进入汛期,三峡水库需要在汛期来临前腾出库容再接纳洪水,所以三峡水库应该在5月份开闸放水,降低水位。排除A、C、D,故选B。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进出河流达50多条,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由于淤积严重,导致水质恶化,蓝藻(水体富营养化)频发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沿岸的生产生活,清淤是太湖治理的关键。据此完成13~14题。13.太湖淤积物的主要来源不包括(B)A.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B.沙尘暴带来的沙尘C.动物排泄物和生物残体D.生产生活垃圾14.太湖清淤后湖泊水环境的变化有(B)①陆生生物多样性增加②调洪蓄洪能力增强③水质改善④湖水变深,蓄水量增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13题,太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入湖河流多,带来大量泥沙,A正确,不符合题意;太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沙活动少,B错误,符合题意;太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和湖泊内均生物丰富,动物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可形成太湖的淤积物,C正确,不符合题意;太湖周边人口多,大量生产生活垃圾进入太湖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14题,陆生生物多样性增加不属于湖泊水环境的变化,①错误;湖泊清淤后,湖水变深,蓄水量增加,调洪蓄洪能力增强,②④正确;淤积物沉积湖底,腐烂分解会导致水质恶化,清淤后有利于改善水质,③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错误,②③④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历来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之说。材料二图左为鄱阳湖水系及赣江三角洲汊口滩位置示意图。材料三图右为赣江三角洲某汊口滩卫星照片及相关剖面示意图。(1)分析鄱阳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原因。(2)说出汊口滩的位置并分析其成因。(3)描述汊口滩的景观特征,试推测其生长方向。[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支流众多,雨季汇水多;湖盆较浅;调节长江径流,洪水期输入,枯水期输出,加大湖面季节变化。(2)位置:汊口靠“V”形河岸处成因:水流受到分汊口处河岸的阻挡作用,流速降低,泥沙堆积。(3)景观特征:呈三角形:顺水流方向厚度逐渐增大、宽度逐渐增大;有层理结构;顺水流方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生长方向:向上游(或西南)方向逆流沉积[解析](1)鄱阳湖的水面因季节变化而变化,历来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之说。在枯水期,湖的面积500平方千米,平水期湖的面积约为3960平方千米,最大洪水时,达5000多平方千米。可从河湖补给关系、鄱阳湖自身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河湖补给关系:汛期,鄱阳湖的五河支流以及长江水量大,都补给鄱阳湖,汇水多,水域面积大;枯水期,五河汇水较少,但长江水位低于鄱阳湖,鄱阳湖补给长江,水域面积小。湖泊自身特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湖泊的水位、面积季节变化大;湖盆浅且坡度小,导致湖泊的面积变化大。(2)根据材料二图片可知分布在汊口靠“V”形河岸处。水流受到分汊口处河岸的阻挡作用,流速降低,水流搬运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顺水流方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泥沙在此处堆积。(3)景观特征: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为呈三角形,属于流水堆积地貌,顺水流方向前面堆积的早,厚度较厚、宽度大,后面堆积时间晚,厚度较薄、宽度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堆积的沉积物有层理结构;顺水流方向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生长方向:此地貌为上游河水带的泥沙在此堆积,所以向上游(或西南)方向逆流沉积。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示意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1)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青海湖的演化过程。(2)简述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空间分布特点。(3)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推断青海湖多期成排滩坝的形成与水位变化的内在关系。[答案](1)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湖盆),积水形成外流湖;后因东部隆起,外泄通道(倒淌河)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2)滩砂和坝砂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滩砂呈线状,分布面积大,坝砂呈点状,分布面积小;滩砂多分布在湖泊凹岸或湖岸线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湖泊凸岸。(3)偏西风(西北风)。波浪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而波浪的动力来自于风力;滩坝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推断主导风为偏西风(西北风)。(4)湖泊周围山地持续上升,气候由湿润转为半干旱,蒸发增强,水位不断下降;在每一次湖泊水位进入相对稳定期,滩砂和坝砂沉积,形成一期滩坝;多期成排滩坝是湖泊水位不断下降造成的。[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