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及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送的是()
A.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A应等于C
B.图中a的含义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
C.D性别比例通过直接作用种群密度而影响种群数量
D.若要调查某区域浣熊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2.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方格为Immxl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
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MX105个
D.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该将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用血球计数板测定
3.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
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
甲乙
A.图甲中食草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B.图甲中铅元素和难降解的化合物等在草中的含量最高
C.图乙中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超过b后,生产者就不能积累有机物
D.据图乙可知,一定强度的捕食有利于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
4.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农业技术。在稻田里发挥鸭子的“杀虫禽”、“除草禽”的作用,实
现了稻鸭双丰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和鸭子共作技术依赖于水稻和鸭子互利共生的关系
B,鸭子和害虫、杂草间相互制约,维持彼此数量的相对稳定
C.鸭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鸭子同化的能量,该能量将流向分解者
D.水稻的根能直接吸收鸭子粪便中的有机物,并获取其中的能量
5.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10月中下旬到翌年2月份,成群越冬候鸟如鸿雁、白
琵鹭等在此栖息、觅食。有生态学家对鄱阳湖的鸿雁、白琵鹭的数量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调查,并绘制了
如图所示曲线图(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琵鹭的种群数量在ti至t3时先减少后增加
B.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琵鹭和鸿雁的种群密度
C.鄱阳湖中鸿雁、白琵鹭的食物及天敌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T3时鸿雁种群数量大于白琵鹭的种群数量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生态系统中,各组成
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树”和“小荷”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都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
B.在诗中所描述的生态系统中,蜻蜓等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的“水”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池水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分解者体内
7.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
种口轻度放牧
丰口中度放牧
富
度口重度放牧
201320152017年份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B.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并不影响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
C.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不会发生演替
D.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8.下列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C.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合理控制昆虫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与适当放牧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9,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冬小麦秋季播种,经冬季低温诱导才能在春季开花的春化作用是对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光照、温度等物理信息会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
③用“密网”捕捞会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④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向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演替
⑤中等强度的森林砍伐(约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负反馈调节产生的基础
A.①③④⑥B.③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0.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栋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栋树的高
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酸雨对栋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楝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樟树的大
C.无法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是否受酸雨影响
D.无法确定樟树或栋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是否耐酸雨
11.苍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为广泛。苍耳的传播方式独特,其果实上有尖刺,可通过粘在动物毛
或人的衣服上传播到各个地方。苍耳的种子可用于榨油、入药,还可固定水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苍耳的分布广泛可确定其生态位宽且不与其他植物形成竞争
B,苍耳种子的食用、药用价值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C.苍耳的传播途径可以体现消费者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作用
D.增加某区域内苍耳的种植数量一定能提高该区域的抵抗力稳定性
12.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
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
藻类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藻…•乙藻一丙藻
A.L玻璃缸中甲藻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激烈
B.螺对甲藻的捕食喜好程度最大,对乙、丙藻的捕食喜好程度小
C.M玻璃缸中移除全部螺后,其中的甲藻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
D.丙藻在M玻璃缸中的数量变化是因为其在与甲、乙藻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13.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
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该模式没有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
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水平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14.如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d种群中不同体长个体的食性占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食性比例⑻胃鬻蠹%
2525
50
1(1IOC
0.5.42.84.26.5体长(cm)
图2
A.c和d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
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1.4cmd种群个体,一定时间内a、b种群数量会增加
C.若d种群中所有个体体长均为6.5cm,则该种群同化量增加IkJ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
量为10kJ
D.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15.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表示为K2
B.曲线a段的种内竞争随时间的推移由弱到强,最后消失
C.与曲线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因素是食物和天敌
D.在曲线d阶段,该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
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
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O
(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
别,它们常呈_______分布。
(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
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o
(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填“初生”或“次
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
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
17.大树杜鹃是-种分布于我国云南山区的濒危乔木。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
层,因此发芽率很低;乔木上层较密,透光少,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
力弱,在-2°C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周围速生树种的生长,导致对资源争夺较激烈,中龄树
竞争力弱,整个种群植株长势一般。在云南省腾冲县调查到有1771株,其中幼龄树(胸径W5cm)有
582株,中龄树(5cmW胸径W20cm)有606株。对该县的大树杜鹃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图。请
回答下列问题:
25.800--------------------------------------------------------------------------------
o
p
n25.750
-Js
25.70°
日
考
O25.650
N
薪25.600
三
25.55**----------
98.60*98.65098.70*98.75098.80098.85098.90098.95099.00°
东经Eastlongitude
腾冲县大树杜鹃植株分布图
(1)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等(写出3个),生物因素有等(写
出2个)。
(2)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做出该判定的依据是
(3)分析腾冲县大树杜鹃植株分布图,推测大树杜鹃种群分布类型为,图中集中分布区域的周
边有几株分散的植株,可能是形成的。
(4)适度清除但不完全清除林下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增长,请说明理由
18.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
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浮游植物——-摇蚊幼虫
(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o
(2)妒鱼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kg的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妒鱼价格,
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情况分析,原因是。
(3)污水排放是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但轻微排放对该池塘生态系统影响甚微这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其基础是o
(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一般情况
下,该变量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填“高”或“低”)。
19.如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
害虫,利用鸭不间断地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
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O该系统将植物秸
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
原理。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o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蘑菇房与蔬菜
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育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
理。
20.下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
脆杆藻为绿藻,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脆杆藻
口微囊藻
□鱼鳞藻
°贫营养化:中营养化・富营养化N、P等元素含量
(1)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以得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答出2点)。
(3)脆杆藻能够合成物质W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脆杆藻增殖及物质W累
计的影响,将等量的脆杆藻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和氮营养正常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
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图。
f-对照组实验组T-对照组T-实验组
朝
关
晶
品
图甲时间0图乙时间
①本实验的实验组为o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脆杆藻的种群增长曲线呈
_________型。
②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脆杆藻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
是O
③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
变量是。
(4)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
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MJ(/cm2?)]。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的能量是_________KJ(/cm2?),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
数)。
藻类同化的沼虾摄入藻类中沼虾粪便中的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沼虾呼吸作用散失
能量的能量能量等的能量的能量
150.647.825.4?21.2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
(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及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簿误的是()
A.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A应等于C
B.图中a的含义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
C.D性别比例通过直接作用种群密度而影响种群数量
D.若要调查某区域浣熊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可以直
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详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A为出生率,C为死亡率,种群密
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当某种群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正确;
B、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重要依据,B正确;
C、D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
D、对于活动能力比较强、个体比较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正确。
故选C。
2.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Immxl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值
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MX105个
D.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该将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用血球计数板测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
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T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
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一观察并计数一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
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详解】A、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
匀,A错误;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数,B错误;
C、计数室的体积=1x1x0.1=0.ImnP,共有酵母菌细胞M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乂*1070-
4xlO=MxlO6个,c错误;
D、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则会导致计数不准确,为了能准确计数,应将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用
血球计数板测定,D正确。
故选D。
3.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
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
甲乙
A.图甲中食草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B.图甲中铅元素和难降解的化合物等在草中的含量最高
C.图乙中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超过b后,生产者就不能积累有机物
D.据图乙可知,一定强度的捕食有利于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图中存在三条食物链,草-羊一狼;草一兔一蛇一鹰;草一兔一鹰。分析图乙可知,
捕食强度为a点时,生产者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最大。
【详解】A、图甲中共包含3条食物链(草-羊一狼,草一兔一蛇一鹰,草一兔一鹰),其中食草动物是初
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
B、由于生物富集现象,图甲中铅元素和难降解的化合物等在最高营养级如鹰中的含量最高,B错误;
C、据图可知,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超过b后,生产者有机物的积累仍>0,仍可积累有机物,食草动物捕
食强度不能超过c点,超过c点以后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小于零,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C错误;
D、据图乙可知,在0上之间,有食草动物的生产者积累速率大于没有食草动物时,故一定强度的捕食有
利于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D正确。
故选D。
4.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综合农业技术。在稻田里发挥鸭子的“杀虫禽”、“除草禽”的作用,实现
了稻鸭双丰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和鸭子共作技术依赖于水稻和鸭子互利共生的关系
B.鸭子和害虫、杂草间相互制约,维持彼此数量的相对稳定
C.鸭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鸭子同化的能量,该能量将流向分解者
D.水稻的根能直接吸收鸭子粪便中的有机物,并获取其中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水稻和鸭子不存在互利共生
的关系,A错误;
B、鸭子和害虫、杂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它们相互制约,维持彼此数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
C、鸭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不属于鸭子同化的能量,该能量将流向分解者,C
错误;
D、水稻的根不能吸收有机物,只能利用经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物,D错误。
故选B。
5.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10月中下旬到翌年2月份,成群越冬候鸟如鸿雁、白
琵鹭等在此栖息、觅食。有生态学家对鄱阳湖的鸿雁、白琵鹭的数量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调查,并绘制了如
图所示曲线图(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0ht2t3时间
A,白琵鹭的种群数量在tl至t3时先减少后增加
B.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琵鹭和鸿雁的种群密度
C.鄱阳湖中鸿雁、白琵鹭的食物及天敌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T3时鸿雁种群数量大于白琵鹭的种群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是两种典型情况。J形增长的形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在此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S形增长的形成条件是:自然界的资
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增加,这就
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
一定的水平,呈现S形增长。
【详解】A、当九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增长,当九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当入值小于1时种
群数量下降,故白琵鹭的种群数量在tl~t3之间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保持稳定,A错误;
B、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白琵鹭和鸿雁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记重捕
法,B正确;
C、鄱阳湖中鸿雁、白琵鹭的食物及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t3时鸿雁的九值大于白琵鹭的入值,但仅由入值的大小,无法得出鸿雁种群数量大于白琵鹭的种群数
量的结论,D错误。
故选B。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
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和“小荷”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都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
B.在诗中所描述的生态系统中,蜻蜓等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的“水”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池水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分解者体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由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和矿
物质等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
物成分,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详解】A、“树”和“小荷”是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生产者,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都能将太阳
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A正确;
B、在诗中所描述生态系统中,蜻蜓等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生态系统的成分由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的“水”属于生态系统组
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
D、池水中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而食物链中无分解者,故有毒物质最终积累在最
高营养级体内,D错误。
故选D。
7.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
种口轻度放牧
丰口中度放牧
富
度■重度放牧
0'-''」――।।‘---►
201320152017年份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B.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并不影响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
C.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不会发生演替
D.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自变量是放牧强度,因变量是物种
丰富度,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放牧强度的提高,物种丰富度降低。
【详解】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是对物种数目的调查,应该全部统计,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
值,A错误;
B、根据柱形图分析,在2010、2011、2012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
势,B错误;
C、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的相对稳定性,但群落仍然发生演替,C错误;
D、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自我调节能力减弱,草场的生态功能下降,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值,D正确。
故选D。
【点睛】
8.下列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C.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合理控制昆虫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
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流经生态系统
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A、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
要成分,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
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
C、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合理控制昆虫的数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
益的部分,C正确;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生长更稠密,对空间、营养等的竞争更加激
烈,D正确。
故选B。
9.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冬小麦秋季播种,经冬季低温诱导才能在春季开花的春化作用是对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光照、温度等物理信息会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
③用“密网”捕捞会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④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向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演替
⑤中等强度的森林砍伐(约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负反馈调节产生的基础
A.①③④⑥B.③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
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
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①冬小麦秋季播种,经冬季低温诱导才能在春季开花的春化作用是对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①正
确;
②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光照、温度等物理
信息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②正确;
③捕鱼时渔网的疏密程度可以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
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③错误;
④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
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不是一定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演替,④错误;
⑤中等强度的森林砍伐(约K/2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⑤
正确;
⑥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⑥错误。
综上③④⑥错误,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栋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栋树的高
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酸雨对栋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楝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樟树的大
C.无法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是否受酸雨影响
D.无法确定樟树或栋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是否耐酸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的结果中,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
影响。
【详解】A、由题干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A
正确;
B、从题干中可知酸雨对楝树的高度有明显影响,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而无法判断对其种群密度
的影响,B错误;
C、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本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
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正确;
D、该实验只模拟了酸雨对樟树和楝树的树苗株高的影响,无法判断其他树种的情况,D正确。
故选B。
【点睛】
11.苍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为广泛。苍耳的传播方式独特,其果实上有尖刺,可通过粘在动物毛
或人的衣服上传播到各个地方。苍耳的种子可用于榨油、入药,还可固定水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苍耳的分布广泛可确定其生态位宽且不与其他植物形成竞争
B.苍耳种子的食用、药用价值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C.苍耳的传播途径可以体现消费者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作用
D.增加某区域内苍耳的种植数量一定能提高该区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
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低。
【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苍耳的分布广泛可确定其生态位宽,但不
能确定不与其他植物形成竞争,A错误;
B、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非实用意义价值,而间接价值主要是生态方面的价值,苍耳种子的食用、药用价值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价值,不能体现间接价值,B错误;
C、苍耳果实上有尖刺,可通过粘在动物毛或人的衣服上传播到各个地方,该过程中动物和人属于消费
者,可以体现消费者对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作用,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高,增加某区域内苍耳的种植数量并未增加生物种类,不能提高该区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C。
12.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
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
类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藻…•乙藻一丙藻
A.L玻璃缸中甲藻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激烈
B.螺对甲藻的捕食喜好程度最大,对乙、丙藻的捕食喜好程度小
C.M玻璃缸中移除全部螺后,其中的甲藻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
D.丙藻在M玻璃缸中的数量变化是因为其在与甲、乙藻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答案】B
【解析】
【分析】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
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详解】A、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螺可能捕食更多的甲藻,故L玻璃缸中甲藻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
原因是捕食,A错误;
B、放入螺后,L中的甲藻数量大幅度减少,并减小到较低水平,此时间段L中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减
少,丙藻数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说明螺在甲藻减少的情况下主要捕食乙藻,即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
藻〉乙藻〉丙藻,B正确;
C、M玻璃缸中移除全部螺后,甲、乙、丙三种藻之间存在竞争,所以其中的甲藻种群数量呈“S”形曲线
增长,C错误;
D、丙藻在M玻璃缸中的数量变化是因为其在与甲、乙藻的竞争中占据劣势,D错误。
故选B。
13.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
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该模式没有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
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水平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物种多样性增加,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
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真菌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立体复合种植使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复杂,改变了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B错误;
C、该模式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增加了消费者的生存空间,从而使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复杂,提高了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分为上-中-下-地表四层,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
环境资源的能力,D错误。
故选C
14.如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d种群中不同体长个体的食性占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和d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
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1.4cm的d种群个体,一定时间内a、b种群数量会增加
C.若d种群中所有个体体长均为6.5cm,则该种群同化量增加IkJ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
为10kJ
D.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a-d、a-c-d、
b—d、b—c-d。图2中,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为100%的肉食性动物;体长2.8cm的d种群,为
50%的肉食和50%的植食动物;体长4.2cm和6.5cm的d种群,为25%的肉食和75%的植食动物。
【详解】A、c被d捕食,且二者有共同的食物,因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A正确;
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1.4cm的d种群个体(100%肉食性),则这些个体只捕食c,不捕食a、b(生
产者),故一定时间内a、b种群数量会增加,B正确;
C、求至少需要消耗低营养级生物多少能量时,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进行计算,个体体长均为6.5cm的
d种群同化量增加IkJ(25%来自c,75%来自a和b)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为
1x25%-20%^20%+1x75%-?20%=10(kJ),C正确;
D、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
故选D。
15.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表示为K2
B.曲线a段的种内竞争随时间的推移由弱到强,最后消失
C.与曲线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因素是食物和天敌
D,在曲线d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形)曲线;c段种群数量下降;e段种群数量不变。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在Ki左右波动,所以环境容纳量为Ki,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曲线a段的种内斗争随时间的变化由弱到强,最后仍然存在,B错误;
c、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而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
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急剧下降,C错误;
D、在曲线d阶段,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20世
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该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对
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
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O
(2)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答出1点即可)、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
们常呈________分布。
(3)调查发现,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骆驼刺等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请结合灌木的上述特点解释
其适应沙化环境的原因:o
(4)退牧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之一。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了(填“初生”或“次
生”)演替,与另一演替类型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演替类型________(答出2
点)。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o
【答案】16.①.物种组成②.季节性
17.①.地形的变化(或光照强度的不同)②.镶嵌
18.灌木树冠低矮,具有抗倒伏功能;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
19.①.次生②.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③.按照不同于自
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演替可以分为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小问1详解】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
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
群落的季节性。
小问2详解】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的
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小问3详解】
沙化地区的优势种是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灌木树冠低矮,可以抗倒伏;根系发达,具有防风固沙
的功能,且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从而适应沙化环境。
【小问4详解】
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
短(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7.大树杜鹃是-种分布于我国云南山区的濒危乔木。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
层,因此发芽率很低;乔木上层较密,透光少,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
弱,在-2。C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周围速生树种的生长,导致对资源争夺较激烈,中龄树竞争
力弱,整个种群植株长势一般。在云南省腾冲县调查到有1771株,其中幼龄树(胸径W5cm)有582株,
中龄树(5cmW胸径W20cm)有606株。对该县的大树杜鹃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
a
p
n
-Ja
u
w
q
t
O
N
誓
-TT
98.60a98.65。98.70098.75098.80098.85098.90098.95099.00°
东经Easllongitude
腾冲县大树杜鹃植株分布图
(1)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等(写出3个),生物因素有等(写出
2个)。
(2)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做出该判定的依据是
(3)分析腾冲县大树杜鹃植株分布图,推测大树杜鹃种群分布类型为,图中集中分布区域的周边
有几株分散的植株,可能是形成的。
(4)适度清除但不完全清除林下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增长,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光照、温度、土壤基质、凋落物、水②.种内斗争、人类活动、周围速生树种(种
间竞争)、土壤微生物、传粉动物
(2)根据幼龄树和中龄树所占比例,可推知老龄树占比约为32.86%,故3个年龄段树的比例接近,该种
群属于稳定型
(3)①.集群分布(成群分布)②.风力或者动物携带传播种子
(4)适当清除林下凋落物后,种子可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大大提高了自然发芽率;由于凋落物被微生物
分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适当保留凋落物,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地表温度
【解析】
【分析】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很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层,
因此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很低。适度清除凋落物,有利于提高该山区大树杜鹃的环境容纳量。
【小问1详解】
大树杜鹃是一种分布于我国云南山区的濒危乔木,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光照、温度、土壤
基质、凋落物、水;生物因素包括种内斗争、人类活动、周围速生树种(种间竞争)、土壤微生物、传粉
动物等。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在云南省腾冲县调查到有1771株,其中幼龄树(胸径W5cm)有582株,中龄树(5cmS胸
径W20cm)有606株,则老龄数为1771-582-606=583株,各年龄段的数量相当,因此该种群属于稳定型,
即大树杜鹃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大树杜鹃种群集中分布在北纬25.75。、东经98.70左右,因此表现为集群分布。图中集中分布
区域的周边有几株分散的植株,可能是风力或者动物携带传播种子形成的。
【小问4详解】
适当清除林下凋落物后,种子可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大大提高了自然发芽率;由于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
后能增加土壤肥力,适当保留凋落物,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地表温度,因此适度清除但不完全清除林下
的凋落物,可以促进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增长。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种群特征和空间分布,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
力。
18.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
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浮游植物——-摇蚊幼虫
II
浮游动物----->太阳鱼
双翅I目幼虫//妒鱼\
甲
(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o
(2)妒鱼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kg的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鲸鱼价格,
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情况分析,原因是。
(3)污水排放是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但轻微排放对该池塘生态系统影响甚微这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其基础是o
(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草莓种植生成课程设计
- 草莓培育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外教在大学的教育、研究及工作合同
- 2024版保密单位安防系统建设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网络安全升级合同
- 中介公司介绍工作没有签劳动合同
- 2024年度供应合同标的:环保型原材料长期供应
- 2024年度企业保安兼职保洁服务合同履行监管规定
- 二零二四年度光伏设备采购及维护合同
- 2024年度叉车司机劳动保障咨询合同
- 《2 我向国旗敬个礼》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 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生物真题(含解析)
-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大附中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统一招聘考试管理学真题
- 2024版生铁买卖合同范文
- SLT 478-2021 水利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编制总则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解决问题-去尾法和进一法》》人教版
- GB/T 23132-2024电动剃须刀
- DL∕T 2553-2022 电力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电位测量技术导则
- 03D201-4 10kV及以下变压器室布置及变配电所常用设备构件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