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重难点】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本课的重点,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是本课的难点。一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的创立(1)背景: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2)概况①发源地:阿拉伯半岛②时间:7世纪初③创立者:穆罕默德。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1)建立政权: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2)统一: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对外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4)建立帝国: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与经济(1)政治①鼎盛时期,政治稳定。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③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2)经济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②城市: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4.阿拉伯帝国的文化(1)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2)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①翻译古典著作:阿拉伯人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②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5.阿拉伯帝国的影响(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2)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3)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帝国的征服活动(1)概况①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②14世纪中期,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③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④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2)结果: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阶级关系: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3)经济状况:15—16世纪,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4)对外贸易: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印度(1)笈多帝国对外征战4世纪初,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统治状况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①建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②统治状况: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拥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2.古代日本(1)兴起: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大化改新①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②概况: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③结果: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3)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背景①政治: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②经济: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力量归属贵族及庄园领主目的保护财产地位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4)幕府统治①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②特点:在这种体制之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③德川幕府统治: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3.古代朝鲜(1)政权建立①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2)仿效唐制①政治: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②经济:推行土地国有。③选官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④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3)李氏王朝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4)抗击日本侵略①时间:16世纪末。②概况: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大将邓子龙赴朝鲜作战,与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牺牲。③结果:经过7年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习题巩固1.继汉字和儒家经典的传入,佛教在6世纪也经由百济传入日本。日本的乐舞、书法、绘画、工艺制作、都城规划、医药、服饰等方面均受到唐文化的巨大影响。材料说明A.唐朝国力强盛世界领先 B.日本推进改革强化中央集权C.日本落后移植他国文化 D.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先进文明2.9世纪初,帝国政府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翻译活动。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里苏丹国3.17世纪30年代,幕府将军颁布法令,禁止日本人到国外去,违者处死,同时禁止建造大型船只,禁止进口外国书籍。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推行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难以维持C.实行锁国政策 D.重视保护民族工业4.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A.意大利地区 B.俄罗斯帝国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5.《摩奴法典》规定:“(人类始祖)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执行祭祀,主持他人的献祭,并授以收受之权……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国王应该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此规定说明当时印度()A.职业世袭不变 B.生活界线分明C.宗教权利平等 D.具有严格等级6.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7.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此种创世观念A.体现人祖同源,社会人人平等 B.易导致阶层的分化,造成社会矛盾C.利于阶层认同,促进和谐交往 D.是等级制度的根源,影响社会稳定8.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下列关于奥斯曼帝国表述正确的是()A.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B.首都巴格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C.位于欧亚商路枢纽促进东西方贸易交流 D.在十五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被其所灭9.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法律思想B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C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后,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高丽王朝效仿中国制度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A.A B.B C.C D.D10.日本正仓院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精妙绝伦的唐代琵琶,纯用唐法的《太平琵琶谱》,还有日本光明皇后临摹王羲之的《乐毅论》。这些反映了()A.唐文化圈在东亚影响扩大 B.中日间经贸文化交流频繁C.中国文化在日本影响较大 D.中日两国政府间友好交往11.阿拉伯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的创作风格深受印度文学的影响,而波斯文学在这一影响中起媒介作用。其内容集东方文学故事之大成,包括三个部分:波斯故事、阿拔斯王朝故事、埃及故事。这说明《一千零一夜》()A.传播到了东方各国 B.以本土文化为题材C.融合了多民族文化 D.代表东方文化复兴12.“帝国建立后,消灭了中亚和西亚几乎全部国家,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持久稳固的直接联系渠道,帝国因此成为东西方世界交流的可靠‘中间人’。”这里的“帝国”是指()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波斯帝国13.关于奥斯曼帝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灭亡罗马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