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词阅读复习目标2.懂得常考题型3.懂得中考考点4.懂得答题策略1.明确知识储备1.写什么2.怎什么写3.为什么写内容手法主题古诗词的阅读读什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识储备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型知己知彼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参考样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概括了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想象在塔上听鸡鸣、见日升的辉煌景象,进一步渲染古塔之高。C.第三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在古诗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15.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观察样卷明确题型分值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参考样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概括了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想象在塔上听鸡鸣、见日升的辉煌景象,进一步渲染古塔之高。C.第三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在古诗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15.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内容内容、技巧内容、技巧内容、情感小结:1.理解内容2.主题情感3.表达技巧选择题怎么考考点怎么选中考古诗词阅读答题策略百胜策略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参考样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概括了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想象在塔上听鸡鸣、见日升的辉煌景象,进一步渲染古塔之高。C.第三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在古诗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15.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内容内容、技巧内容、技巧内容、情感选择题如何判断正误根据所给的理解和分析答案,确定考点,锁定内容,结合诗句分析,作出判断。14.答案:C.“浮云”意象理解错误(内容理解)读懂文本慎思明辨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参考样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概括了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想象在塔上听鸡鸣、见日升的辉煌景象,进一步渲染古塔之高。C.第三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在古诗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15.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1.内容理解3.分析技巧2.主题情感解题策略1.读懂题目,明确考点。2.针对考点,冷静分析。考点:主题情感怎么办(1)分析手法(2)分析内容(3)分析情感主题简答题考什么考点万变不离其宗如何答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参考样卷(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概括了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想象在塔上听鸡鸣、见日升的辉煌景象,进一步渲染古塔之高。C.第三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在古诗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15.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题策略根据要求,结合手法、内容和情感解读评价+内容分析+主题情感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诗句中的意象体现了深刻的道理。(1分)这道诗通过写“千寻塔”“最高层”等意象,(1分)形象的揭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远畏的精神。(1分)探究答案小结1.内容理解2.技巧分析3.主题情感一、选择题综合性强百战百胜策略真读书,真做题古诗词阅读知识储备很重要二、简答题1.读懂题目,明确考点。2.针对考点,冷静分析。(1)分析写法(2)分析内容(3)分析情感主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手中有“米”,才能做到心中不慌,才能以不变应万变。3.答题策略:根据要求,结合手法、内容和情感。真题演练

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I卷二、阅读理解(共38分)(一)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鲜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B.“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C.“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答案:C,“风休住,蓬舟吹取......”,表明没有乘着大鹏,内容理解有误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Ⅱ卷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一)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2.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下,菊花盛开,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这种令人愉悦的景致给作者带来了美好的心情。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强烈地表达出作者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C.“青衫湿”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作者借此表达了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但作者不是消极地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地探索和追寻。D.下片的词意紧承上片而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词意纵横驰骋,抒情酣畅淋漓,格调高昂激越。答案:A,“秋容如拭。四面楚歌......”乐景写哀情,情感分析有误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二、精读·品文化精髓(共38分)(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0.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遣自如。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边奔放。11.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2分)10.答案:C,“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之语,有史无经,技巧内容分析有误示例一:“悠悠”一词,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1分)内容上,写出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1分)示例二:“滚滚”一词,在绘形摹声,律动强烈,富有画面感;(1分)内容上,写出长江日夜不息奔流不止,透露出作者面对兴亡的无奈伤感。(1分)考点:炼字词答题策略:结合语境推敲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学业水平考试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4.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