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高》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高》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高》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高》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幅对联是写谁的?我们学过他的哪些作品?填写杜甫资料卡片字自称/世称诗风所处年代代表作品评价子美沉郁顿挫少陵野老/杜工部、杜拾遗公元712-770年,经历了“安史之乱”《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其人(712—770)“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表现了青年时代的气概抱负。代表作《望岳》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认识到统治者腐朽。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时期(49岁-去世)好友严武扶持于成都营造了草堂,写了240多首诗。杜甫人生四时期安史之乱结束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四年,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严武病逝,失去依靠,举家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夔(kuí)州。765年因得好友严武相助,过上一段难得安定的生活。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享年五十九岁。770年抱病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并写下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767年写作背景诵读感知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zhǔ杜甫zhuóliáo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整体感知凄楚、悲伤、痛苦、孤独。

评价:杨伦称赞杜甫的《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什么是律诗?古代诗歌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现代诗歌先秦唐代宋代元代近现代古体诗1.《诗经》2.楚辞(《离骚》)3.乐府诗(《木兰诗》)近体诗(格律诗)唐诗(律诗、绝句)宋词(词牌名)元曲(曲牌名)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1.字数一定。绝句4句,律诗8句,并且分七言和五言。2.讲究押韵。律诗2、4、6、8句必须押韵,押平声韵;1句可押可不押;3、5、7句一定不能押。3.讲究平仄。平仄两两相对。但一句诗中1、3、5字可不论,2、4、6字分明。不能出现“三平调”和“三仄调”。《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oi1,渚清沙白鸟飞回wui4。

无边落木萧萧下haa6,不尽长江滚滚来loi4。

万里悲秋常作客haak3,百年多病独登台toi4。

艰难苦恨繁霜鬓ban3,潦倒新停浊酒杯bui1。👉“冠”在音律一绝。《登高》作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冠在何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两两相对。一句诗中1、3、5字可不论,2、4、6字分明律诗首联与颈联平仄相对,颔联与尾联平仄相对。平仄:音节三声、四声、入声为仄,其余为平。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冠”在音律一绝。4.讲究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冠”在技巧一绝。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你认为“沉郁顿挫”是什么?

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沉郁顿挫”看图片,说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象什么是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能撷取自然界典型的艺术形象,用来含蓄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类艺术形象,即为意象。

因古往今来一系列诗词作者对某一意象的反复使用,使得该意象的意蕴逐渐累积,最终约定俗成,成为共识。因此,我们看到“落花残柳”,定然伤感,看到“鸟语花香”,感到欢乐,意象的典型性使我们能更加明确地理解诗歌思想。——“意象分析”鉴赏法“意象分析”鉴赏法——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悲秋有评者把杜甫的这首《登高》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1.读一读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中包含了哪“三秋”?一、季节之秋(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揭示季节之秋?又用了哪些词来描写?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明确: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凄凉、冷清、悲凉一、季节之秋(2)在首联与颔联中,诗人还运用了多种景物描写角度,请结合已学知识,分析首联、颔联有哪些描写角度,并围绕意象画一画思维导图。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触觉:冷夔州位于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以水急、风大著称视觉:开阔听觉: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视觉视觉听觉视觉色彩静景动景动景静景动景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仰视衬托:风急二、生命之秋从哪些意象中可以看出来诗人已到生命之秋?你从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形象?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百年多病繁霜鬓枯木是衰老的象征江水如时间的流逝晚年抱病登台远眺鬓发像浓霜一样白意象年迈多病饱经风霜艰难苦恨颠沛流离公元767年,杜甫写下登高;公元770年,杜甫逝世,享年59岁。三、国运之秋安史之乱爆发755年安史之乱结束四年,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享年五十九。770年抱病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写下《登高》。767年763年安史之乱结束三、国运之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新婚别》“三秋图,杜甫心”2.结合三秋图,你认为这首诗中包含了杜甫的什么“心”?请从自我、家运、国运三个角度进行思考。自我家运国运杜甫之心——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苦恨之心——颠沛流离、羁旅漂泊的悲愁之心——国运衰微、国难当头的忧虑之心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可以说,杜甫的一生,就是这最贴切的注解。

当历史的风波席卷而来,风清气正的王朝如梦碎般倾覆。当一路飘零走过,生命的长度已然迟暮,历经一世苦难,生死的沧桑凄然看透。那裘马轻狂的热血,兼济苍生的执守,终究在现实的车轮无情重压之下,碾成黄土。我们所见的,只剩下一个瘦弱的老者孤立昂首,遥望山河。拓展延伸

阅读以下几段杜甫诗歌中的名句,进一步体会杜甫的人格魅力,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感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