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里的府邸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有君臣父子,不

可丝毫逾越。大观园五间正门“上面桶瓦泥纵脊,那门栏窗槁,皆是细F靠新鲜花

样”,“桶瓦”是圆筒状的屋瓦,“泥纵脊”是圆背屋脊,此建筑规制在当时必须具

有一定等级地位的贵族才能用。元妃省亲时是将“銮舆抬入大门”,宝玉娶亲亦“大

轿从大门进”,礼乐精神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院落组群中,该特征体现更为明

显,每个院落均前后串联,通过前院达后院,此乃中国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

的思想意识产物。府邸与中国的传统化这种直接、紧密相关的联系,反映出了中国的

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的一般特征,儒学规范、礼制亦渗透其间。

大观园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意境营造上均遵循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律,

体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大观园中的植物配置,充分利用植物所具有的“情感

与品格”来赋予园林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怡红院“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什篱花障编

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边种着数株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

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怡红院红香绿玉的色调很好地烘托出贾宝

玉的性格特征。又如拢翠庵“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

好不有趣”,也是妙玉孤傲性格的物化。

《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

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蕴涵了因林建筑丰富的文化意义。建筑与山水艺术

结合,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陶冶人们的身心,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园林山

水园部分的建筑,更注重它的内在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与中华民

族的传统礼乐文化紧密相关。

(摘编自郭芸芳《〈红楼梦〉中描写的建筑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材料二: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植物和建筑构成的综合性的艺术品。诗情画意是中国古

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亭中迎风待月,轩外花影绰绰,峰峦叠嶂,动静相宜,园林建筑

是园林中的观景和看景的要素,也是体现诗情画意的重栗载体。

在古典园林中,匾额、对联、题咏、雕刻及绘画等常见于园林建筑装饰中,可以

说,大部分的中国古典园林都可以称为标题园,这与文人造园的成因是分不开的,古

代兼任园林设计师的都是画家、诗人。这些文化元素对建筑主景和园林环境起到了衬

托和深化的作用,也对提升园林意境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园林如果少了文学的烘

托和渲染,将了无生趣,而园林建筑便是园林文学和园林意境的载体,建筑的匾额、

楹联,将园林文学恰当地融入,赋予了园林建筑灵魂和意趣。

园林建筑的命名暗含着某些特殊意义,是解密《红楼梦》的关键。“大观园试才

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大观园完工之际,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贾政认

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

“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

默许。沁芳桥是进入大观园的第一座桥,其命名来自“兰芷惠心斯,杜若沁芳怡”。

“沁芳”有浸润美好事物的含义。沁芳桥象征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纽带,是宝黛

二人互诉衷肠的地方,也寓意着贾宝玉不愿走仕途,只愿意浸润在这千红万紫之中。

“有凤来仪”即满湘馆,它的特征是“数框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凰是古代

传说中的仙禽,相传它的出现是一种瑞应,《尚书•益稷》:“箫韶(舜的乐曲)九成

(一曲终叫一成),有凤来仪(呈祥)”,因为传说风是食竹实的,所以借这一成语命名。

而宝玉为一景点题名为“红香绿玉”,灵感来源于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贾贵妃省亲

时,将其改名为“怡红快绿”,特意去掉“香”“玉”二字,其中深意也值得细细思

量。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和而统一”的建筑思想,而现在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筑设计逐渐趋于模式化、单一化,失去了文化底蕴。研究《红

楼梦》中大观园建筑,有助于我们探寻一条和谐发展、传承中国建筑文化思想的道

路。

(摘编自王丽娟《〈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材料三: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园

林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

然式山水园。明末清初造园大师计成在《国治》中反复强调“体宜因制”的造园思想

与创作思路。

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

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

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开时

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呈现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

间的优异效果。

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中国古典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而且园

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即

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为该景区的主景。至今,中国还有北方宫苑、江南园

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各个园林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

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摘编白《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1.下列对《红楼梦》”建筑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红楼梦》里的建筑犹如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的区别,有君臣、父子

的严格界限,体现以纲常为统领的伦理道德。

B.《红楼梦》园林建筑蕴涵丰富的文化意义,建筑与山水艺术结合,将园林文学恰当

地融入建筑的匾额、楹联,赋予其灵魂与意趣。

C.《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筑,保持着天地人相融相洽、“和而统一”的建筑思想,

体现了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

D.大观园融住宅和园林于一体,讲究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其中的建筑有一般建筑可

居可望的审美特性,更有可游的妙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红楼梦》中府邸和园林建筑特点的分析,运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红楼梦》建筑的影响。

B.材料二中以贾宝玉命名沁芳桥为例,论述文化艺术对园林建筑环境的烘托和渲染的

作用,指出研究《红楼梦》中大观园建筑的现实意义。

C.材料三主要从地理、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阐述了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

园林美学的特点,指出园林建筑应与山水情致相和谐。

D.三则材料都从中国传统建筑层面,探究渗透于其中的传统美学,阐明古代建筑是中

国人思想感情的具体表现,文化独特且具有魅力。

3.根据对材料一的理解,下面植物配置与人物“情感品格”不相符的一项是()

A.潇湘馆“一带粉墙,有千百竿翠竹掩映”,与林黛干孤高洁雅的性情十分相合。

B.葡芜苑“奇花异草仙藤愈冷愈苍翠”与史湘云世故冷峻、识时务的特点相符。

C.紫菱洲“岸上蓼花苇叶,池内翠存香菱”与贾迎春懦弱无能的性格相吻合。

D.稻香村“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与李纨贞静淡泊性格相符。

4.《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进贾府时,”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与材料

一元妃省亲时“銮舆抬入大门”,宝玉娶亲亦“大轿从大门进”比较,分别体现了怎

样的礼制?请简要概括。

5.梁思成说,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

法”。《红楼梦》园林建筑也具有特殊的“文法”,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石碣①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

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

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

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

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

作。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

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

这机密。”

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

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

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

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

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栗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

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

那里认真地工作。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

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金二哥,你

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

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

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

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

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

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

然说卢员外好哪。”

“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

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

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

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灼,他们,

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

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

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暖着眼睛,用半

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建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

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

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

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

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

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

‘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

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帮出儿。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

“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促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

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

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

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

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

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画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看来我们水

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

这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

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是机密呢!金二哥?”

“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②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

(有删改)

【注】①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1930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水浒

传》在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

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碣,石碣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

座次。②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

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的策略。

B.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

主导着刻石碣这件大事。

C.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

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平民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

一伙儿”的做法深感怀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截取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秘刻石碣这一场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

事。

B.反复出现“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声音”,刻画出金大坚对问题有所认识且明哲保身的

形象。

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萧让的所见所思所感完成对“石碣”作用和意义

的揭示。

D.小说叙事简洁,情节貌似简单,但在人物交谈中呈现了复杂错综的内容,引发读者

思考。

8.金大坚的“笑”贯穿整个谈话过程,但“笑”这个表情所蕴含的感情却随着谈话不

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

和事”“应当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

拘,驰骋其想象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请结合文本阐述你对茅盾这一创作理念的理

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①新

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日:“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日:“此非臣之

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日:“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

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

之。”王日:“诺。”

虞卿闻之,人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王曰:“何谓

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

日:“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

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

救矣。”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不

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诚听

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楼缓对日:“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曰:“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功

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

出一以益愈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且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

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以有尽之地给无己之求,其势必无赵矣。王必勿予。”王

日:“诺。”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

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①楼缓:赵人,仕于秦。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虞卿A未反B秦C之D使者已E在赵矣F楼缓G闻之H逃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在文中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成语“唯唯诺诺”中的“诺”字就是沿用这个意

思。

B.爱,文中指怜恤,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性本爱丘山”的“爱”字意思不

同。

C.诚,文中指假如,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诚能见可欲”的“诚”字意思相同。

D.与,文中指给予,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的“与”

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在攻破赵国城邑长平后,派使者索要城池作为讲和条件,赵王拿不定主张,先

后征询楼缓、虞卿的意见。

B.赵王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秦国一定会不遗余力攻打赵国的,秦国攻破赵国城池却主动

撤兵应该另有原因。

C.楼缓认为虞卿并不能真正了解秦国人,听从他的意见可能有风险,但他自己也不能

确保割地求和一定有用。

D.赵王最终听从了虞卿的意见。虞卿主动请求去见齐王,商讨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2)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

14.司马迁曾评价虞卿对事情的判断非常精准(“虞卿料事揣情,何其工也”),请

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楼①

陆游

十年不把武昌酒,此日阑边感慨深。

舟楫纷纷南复北,山川莽莽古犹今。

登临壮士兴怀地②,忠义孤臣许国心。

倚杖黯然斜照晚,秦吴万里入长吟。

【注】①淳熙五年六月,诗人因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在自蜀地东归途中作此诗

于鄂州。②东晋名臣、名士庾亮镇守武昌时,曾与僚属同登“武昌郡”之“南楼”;

他曾上疏北伐,遭朝臣反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十年未饮武昌之酒,此日登临南楼不禁感慨万千。

B.颔联状写登临所见,江上舟楫南来北往,山川莽莽古今依旧,情景交融。

C.颈联虚实兼顾,以东晋名臣庾亮自比,流露出忠义之臣的拳拳报国之心。

D.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晚照映衬山河之美好,诗人心情由黯然转为开朗。

16.有人称此诗将自然、社会、时局以至个人的遭遇融于观景之中,请谈谈你的理

解。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有好的开始的人多,能够保持到底的

大概很少的两句是“,"。

(2)《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出短

发稀疏、衣物单薄、人情冷暖,但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

湖。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

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

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一个曾向世界贡献了印刷术的东方古国,“读

书”始终是我们观照心灵世界的重要窗口。在社会深刻变革、技术①的今

天,我们该如何定位和把握读书生活?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阅读②;一

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放眼中外,无论是贞观

之治还是文艺复兴,国家的兴盛,都离不开文化的准备、精神的积淀作为支撑,民族

的未来孕育着琅琅的书声。|“书卷乃第一养心药物。“读书对我们而言,还意味着什

么?读书可以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可以遏制浮躁之风、涵养社会定

力;可以扫除颓靡之气、激发创新活力。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大潮澎湃,也有静水深

流。读书就是这么一个在沉潜中蓄势、在浸润中攀升的过程,引领我们走向无尽的远

方,驶往光明的彼岸。力学如力耕,会有岁稔时。时代前行,学无止境,读书永远在

路上。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已经走过十七年历程。十七年间,我们迈出了一大步,

而建设书香社会依然③O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

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一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①o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立体感是怎么产生的。人的两只眼之间有一定距离,看东西的

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像就不同,图像叠加到视网膜上,②o正是因为这个原

理,3D电影拍摄时会用到两台摄像机拍摄,用来模仿人眼睛的视角,而在播放时,也

是两台放映机同时播放,左眼只能看到左边放映机的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边放映机

的图像,然后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图像叠加在视网膜上,这样三维立体的图像就

出现了。

但是,在电影院看到的立体图像与平时所看的立体图像不一样。正如前文介绍,

3D电影的两部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观影者的两眼之间的距离,通常这个距离会

取大多数人的一个平均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于这个平均值。③,但用的

3D眼镜规格是一样的,眼镜不合适就成了观影时眼睛酸胀的原因之一。其次,看3D

电影时除了大量实焦画面外,3D影片还有元素丰富的虚焦布景图,这些场景会让眼球

重新聚焦,进而导致恶心感。还有,看3D大片时,多数人都很容易进入剧情,心情跟

着剧情跌宕起伏,再加上视觉和感官上的刺激,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眼睛眨眼

频率变低,如此也容易让人头疼。所以,看3D电影时,可以选择稍微靠后一些的位

置,每隔15至20分钟最好摘掉眼镜休息一下。如果感觉眼睛不舒服或有恶心、头疼

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观看。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刘老师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B.请求你,看在我们相识一场的份上,就让我一个人平静地离开吧。

C.是至今日,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了电,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D.我们郑重警告辖内相关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业务活动提供经营场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抢位跑、保速跑、冲刺跑”是长跑运动过程中的三个术语。抢位跑,听到起跑

枪声后尽力冲在前头,抢占有利位置,避免受阻或破坏跑的节奏;保速跑,应以高速

运动的能力,保持速度不变,直至终点撞线;冲刺跑,以坚强的毅力一鼓作气地快速

冲向终点。抢位跑,是良好的开端;保速跑,是中途的持之以恒;冲刺跑,是最终的

奋力一搏。三者前后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否则难以取胜。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不属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2.答案:D

解析:“中国传统建筑”错,应是“园林建筑”。

3.答案:B

解析:应为薛宝钗。

4.答案:①元妃省亲时“銮舆抬入大门”,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尊卑

有序”;②宝玉娶亲“大轿从大门进”,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内外有

别”。

解析:根据材料一“《红楼梦》里的府邸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

有君臣父子,不可丝毫逾越”可知:贾府邸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体现等级制

度,因此元妃省亲时“銮舆抬入大门”,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尊卑有

序”;根据材料一“在院落组群中,该特征体现更为明显,每个院落均前后串联,通

过前院达后院,此乃中国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产物”可知:宝玉娶亲

“大轿从大门进”,林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边角门,体现“内外有别”。

5.答案:①渗透儒学规范和礼制。②人物性格特征与环境特点相融合。③蕴涵天人合

一哲学思想。④因地制宜,效法自然。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建筑领域,梁思成所说的“文法”指建筑的“构造规则或组

合方式”。根据材料一“府邸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直接、紧密相关的联系,反映出

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的一般特征,儒学规范、礼制亦渗透其间”

可知:《红楼梦》园林建筑渗透儒学规范和礼制。根据材料一“大观园中的植物配

置,充分利用植物所具有的‘情感与品格'来赋予园林不同的性格特征”可知:《红

楼梦》园林建筑做到了人物性格特征与环境特点相融合。根据材料一“建筑与山水艺

术结合,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陶冶人们的身心,激'和而统一’的建筑思

想”可知,《红楼梦》园林建筑蕴涵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根据材料一“《红楼梦》中

描写的大观园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

不能生色”,蕴涵了园林建筑丰富的文化意义。建筑与山水艺术结合,创造出千姿百

态的园林景观,陶冶人们的身心,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材料三”我国园林以自然山

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可知:《红楼梦》园林建

筑因地制宜,效法自然。

6.答案:B

解析:A项“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只是表现金大坚对萧让所说的“不应该笑”的

“抗议”,并不是对刻石碣的抵触。C项显示的是萧让在说服金大坚的过程中的感情

起伏,并没有内心的矛盾纠结。D项,金大坚没有对两伙人的出身不认同,他不认同

的是因为出身不同而互相猜忌,更加不是因为不认同别人的出身而对刻石碣产生怀

疑。

7.答案:C

解析:本文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并不是萧让的视角。

8.答案:①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②

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③

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

同。④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愤

懑和对“刻石碣”策略的蔑视。

解析:

9.答案:①梁山泊内众人出身不同,所属阶级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和猜疑,吴用通

过刻石碣,借天意来排定座次,建立秩序,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②金大坚是工

匠出身,性格单纯直率,正直有原则,因而他对于“刻石碣”的用心表示不满,符合

人物性格。③茅盾通过“刻石碣”细节的再创作,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用现代人的

立场反观古事,指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具有启蒙意义。

解析:

10.答案:BFH

解析:原句意思是:虞卿还没有从齐国返回,秦国派来的使者就已到了赵国。楼缓听

到这个消息,就连忙逃走了。参考断句: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

逃去。

11.答案:D

解析:A项,“诺”表示同意或遵命的应答之声。B项,两个“爱”分别是怜恤和喜爱

的意思。C项,文中的“诚”指假如,与“诚能见可欲”的“诚”意思相同。D项,两

个“与”分别是给予和赞同的意思。

12.答案:D

解析:不是虞卿主动请求去见齐王。

13.答案:(1)假如秦国明年再来攻打大王,大王恐怕要割让赵国内地的城邑去讲和

吧?

(2)如今束手听任秦国的摆布,秦兵不受损耗就得到大量土地,这是在使秦国强大而

使赵国衰弱啊。

解析:

14.答案:①对楼缓的话是虚饰之辞的准确判断;

②对割地赂秦后果的合理揣测;

③对秦国贪得无厌的深刻认识。

解析:

参考译文:

秦军在长平进攻赵军,把赵军打得大败,随即率兵回国。秦王就派使者到赵国索

要六座城邑作为讲和条件。赵王还未拿定主意。楼缓刚从秦国前来,赵王和楼缓商量

道:“把城割给秦国好呢,还是不割的好?”楼缓推辞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

的。”赵王说:“虽然是这样,但是你还是谈谈个人的看法吧。”楼缓说:“如今我

刚从秦国来,要是说不割城吧,那不是好办法;要是说割城吧,恐怕大王又认为我是

在替秦国说话。所以不敢回答。如果我可以为大王考虑的话,不如给秦国。”赵王

说:“好。”

虞卿听说这件事,入宫拜见赵王,赵王把楼缓的话告诉虞卿。虞卿说:“这是伪

装的游说之辞。”赵王说:“为什么这样说呢?”虞卿说:“秦国攻打赵国,是因为

疲惫而退兵呢?还是大王认为他们还有力量进攻,只是因为怜恤大王才停止进攻

呢?”赵王说:“秦国攻打我们,已经不遗余力了,一定是因为疲惫不堪才撤军

的。"虞卿说:“秦国用他们的兵力攻打他们不能攻取的地方,因疲惫而撤军。大王

却拿他们用兵力攻不下来的地方去资助他们,这是帮助秦国攻打我们自己啊。明年秦

国再进攻大王,大王就没有办法自救了。”

赵王又把虞卿的话告诉楼缓。楼缓说:“虞卿完全了解秦国兵力能打到哪里吗?

如果真的了解秦国力量不能攻赵,这小如弹丸的六城之地,还可以不给;假如秦国明

年再来攻打大王,大王恐怕要割让赵国内地的城邑去讲和吧?”赵王说:“假如听了

你的意见割地,你能保证明年秦国不再来攻打我们吗?”楼缓说:“这不是我敢担保

的事情。”

赵王又把楼缓的话告诉虞卿。虞卿说:“明年秦国再要求割地,大王准备给它

吗?如果不给,就会前功尽弃而挑起秦国进攻的祸端;如果给它,那么却没有土地供

给了。如今束手听任秦国的摆布,秦兵不受损耗就得到大量土地,这是在使秦国强大

而使赵国衰弱啊。以更加强大的秦国,来宰割愈加弱小的赵国,秦国侵夺赵国的计谋

一定不会停止了。再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没有一点礼义之心。它的欲求没有止

境,可是大王的土地有限。把有限的土地割让给贪欲没有尽头的秦国,那形势发展的

结果必然是赵国灭亡了。大王一定不要割地给秦。”赵王说:“好。”于是派虞卿到

东方去见齐王,和他商量对付秦国的策略。

虞卿还没有从齐国返回,秦国派来的使者就已到了赵国。楼缓听到这个消息,就

连忙逃走了。

15.答案:D

解析:“诗人心情由黯然转为开朗”错误,此时诗人面对美好却破碎的大好河山,心

情黯然,只有将此情此景吟咏成诗。

16.答案:①诗人在南楼登高极目四望,将“舟楫纷纷”的俗世喧嚣与“山川莽莽”

的自然景观相融,引发人们对社会与自然的思考。

②将登临南楼联想到的东晋名士庾亮的人生经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