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历史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六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六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六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六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六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eq\b\lc\|\rc\(\a\vs4\al\co1(,,,,,,,,,))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25课时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理知识体系]—————————————————————[明课时精要]机器创造出的文明随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由此改变,出现了以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表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1)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耕”与“织”、“纺”与“织”的分离。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3.影响(1)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4)西方人在中国开办外商企业,运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原料谋取经济利益,这在客观上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活动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特点(1)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2)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3)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教育近代化启动。但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5.结果(1)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②一些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主观原因①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②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根本原因洋务派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而不彻底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6.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到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2.产生概况(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2)地点:东南沿海地区。(3)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3.特点畸形性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弱小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等依赖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依赖关系4.影响(1)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2)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eq\a\vs4\al([时空定位·基础练])1.下表为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数据表,表中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丝(单位:万斤)茶(单位:包)1843年130010001855年840056000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D.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解析:选B本题时间定位于19世纪40~50年代,考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影响。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列强的态度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2.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由此说明()A.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C.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D.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解析:选A本题题干材料罗列了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行业的4个演变结果,借此考查民族工业的产生途径。材料信息“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表明近一半的传统手工行业发展成为机器工业,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3.“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推动作用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解析:选A本题时间定位于1900年,考查洋务运动的进步性。1900年之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很大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洋务经济的客观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入,但是毕竟离1900年较短,发挥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是发生在一战期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作用有限,故D项错误。4.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解析:选C本题时间定位于1872~1894年,考查民族工业的创办主体的构成。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74家民族资本工厂”可知材料重点统计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故B项错误;“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见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74家……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见商人投资并不是主体,故D项错误。探究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学读史(信息知多少)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通过材料了解史实,形成史论,更主要的是要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在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基础上,形成史识。材料信息“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表明“耕”“织”分离,传统自然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材料信息“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表明该地区当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eq\a\vs4\al([史中求“是”·迁移练])1.上述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下管村的变化充分表明()A.内地农村自然经济已经走向瓦解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D.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解析:选B下管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因为靠近沿海,最早遭到列强侵略,但其不能代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内地农村,故A项错误;洋货的流行和毛竹、茶叶的外销体现了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2.清末民初,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农业商品化生产趋势加强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沿海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转型,不是强调自然经济的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农业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体现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社会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仍是自然经济为主,故D项错误。3.鸦片战争前,粮食商品率只占总产量的10%以下。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国粮食商品率为16%。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A.外国资本的冲击 B.通商口岸的开放C.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D.世界市场的影响解析:选A鸦片战争后到《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与外国资本无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通商口岸的开放利于列强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变少,部分家庭自给自足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从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解析:选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清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从1849年到1911年,中国对外贸易仍为入超,故C项错误;从1849年到1911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才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故D项正确。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特点(1)解体原因①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猛烈冲击了自然经济。②内部根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分工不明确,根本无法抵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③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商品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向商品流通转化。④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2)特点①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②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不一致,东南沿海地区解体速度快一些。③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稳定、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2.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变动实质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探究点(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继昌隆)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线)”,以其交洋人也。丝比用手更细滑光洁,售价亦三之一。每间丝偈大者女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两、四两不等。肇于光绪(应为同治)壬申之岁(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顺(指广东的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员(即“圆”),远近胥(都)蒙其利。复设小机器,每人一具,携归家自,缫出之丝无多寡,市上均有店收买之,其利更溥(即“普”)。——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学读史(信息知多少)首先,依据注释粗读材料,可以明确本材料的主旨是反映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继昌隆缫丝厂创办和经营的情况。其次,在分层细读、归纳梳理基础上,可以获取如下信息:继昌隆缫丝厂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方式的产物;继昌隆缫丝厂采取先进的机器生产,较之传统手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更高的生产效率;继昌隆缫丝厂的规模较大,并且全部采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色彩;继昌隆缫丝厂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它具有先进的生产方式,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非常具有吸引力,传播得也比较迅速。再次,结合所学,我们可以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自然经济的基础,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对资本主义的生财之道非常羡慕,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逐渐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一经产生,便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eq\a\vs4\al([史中求“是”·迁移练])1.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年,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C.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解析:选B自然经济解体是指农业中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与材料中使用大机器生产不符,故A项错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企业产生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到十家,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增加,但数量并不多,故不能反映出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族企业,故D项错误。2.(2018·苏州模拟)1881年,在广东南海县,1000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道:“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A.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商业发展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机器生产对手工业者的冲击,不是垄断经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故B项错误;“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表明“裕厚昌”蒸汽丝厂会导致手工业者的失业,表明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之间存在冲突,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3.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5.7亿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1.6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解析:选B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的外国生活消费品增长很快,而出口的初级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增长速度更快,这表明中国逐渐被卷入到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当中,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B项正确。4.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天津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是()A.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 B.列强的资本输出C.政治改革的推动 D.近代天津的开放解析:选D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特征(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一条独特的创立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3)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较高;同时交通便利,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历史上,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企业是很落后的。(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看,中国民族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eq\a\vs4\al([立德树人·素养练])(2014·江苏高考)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问题](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示例:19世纪西方近代化呈现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商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和科学化等特征,世界的近代化潮流对封闭的中国社会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与古代的课士相比,王韬课士的内容在儒家常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格致类和治术类,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儒家伦理纲常的道德教化,更注重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的培养。这充分体现出中西文化并存、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中国正悄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也反映了早期维新人士顺应时代趋势,以理性思考的方式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经济上的工业化。此外上海格致书院的课士变革作为教育改革,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新旧杂糅的社会面貌。eq\a\vs4\al([学史明智·展情怀])深度思考——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表现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外交上洋务运动促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洋务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军事上洋务派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教育上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eq\a\vs4\al([高考真题·考向练])1.(2016·江苏高考)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直隶玉田县地区日用品中洋货所占比重不少于1/2,而雄县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eq\a\vs4\al([试题评析——认识高一点])“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也是历史学科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史”指“史实”或“史料”,“论”指“结论”或“理论”。只有在充分占有“史实”或“史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观察、了解和把握历史现象,才能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和规律性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史料真伪的辨别和“孤证不立”,也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不能扩大结论的内涵和外延。2.(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表格中的数字信息。据表格数据可知,1894~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不断上升,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强,A项符合题意。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这一时期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3.(2014·江苏高考)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析:选D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而“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D项。A、B、C三项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的主要标志。4.(2012·江苏高考)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选A②说法与题干没有关系;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业,不可混为一谈,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eq\a\vs4\al([知识拓展——知识广一点])洋务企业的创办形式清政府开办的洋务企业主要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形式。这里“官”特指政府;而“商”则指私人,既包括民间商人,也包括官僚投资者。官办企业有军用也有民用,官办企业主要在创办早期,且以军用企业为主。官办企业经费都是来自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供官府奢侈消费,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交换,生产完全由官府主导控制,统一调配;同时,官办企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与传统的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本质上并无根本区别,依然是封建政府的地方生产衙门。鉴于官办企业的弊端,洋务派后期,特别是在创办民用工业时,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5.(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选B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军用工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军队,没有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6.(2016·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选C题干反映了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出现“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的现象,故选C项;A项不能反映题干的主旨,排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故D项错误。eq\a\vs4\al([课时检测·过关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解析:选C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其逐步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步破产的过程。C项洋布造成“女工几停其半”,表明了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传统手工业逐步破产。2.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清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A.清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C.清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A题干信息表明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内部就铁路的修筑问题发生了争论,最终的结果是“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这说明清政府内部对洋务新政的分歧,也说明其改革的决心不足,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清政府内部思想守旧,与政治腐败无关,故B项错误;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应该发生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D项错误。3.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材料说明洋务企业()A.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D.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上海轮船招商局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表明洋务企业对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国家中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日本时间1887~19361889~19481882~19481870~19301851~19311889~1938年均增长率0.92%2.1%2.3%1.3%14%1.5%A.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B.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C.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解析:选B工业化“同时”起步,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中国“人均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不能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故B项正确;人均消费需求,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不能直接反映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故C、D两项错误。5.据记载,继昌隆缫丝厂实行蒸汽缫丝后,“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而小机之利尤普”。材料表明()A.机器生产不适用于中国社会B.缫丝小机顺应了近代化趋势C.转型中存在着新旧经济矛盾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障碍已清除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继昌隆缫丝厂创缫丝小机的原因是蒸汽缫丝“招众忌”,这说明当时人们反对机器缫丝,缫丝小机的创制是为了缓和大机器缫丝与家庭手工缫丝的矛盾,C项正确。6.下表为晚清财政税收表,关于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 969 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 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农业税占比变化不大,工商税占比迅速增长B.近代中国经济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工商业成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D.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晚清农业税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工商税收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晚清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工商业税收对国家财政贡献不断增大,这间接反映了工商业发展的新兴态势,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破产,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步入近代,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步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式工业”兴起的时代背景。(4分)(3)材料三中的“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得出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根据“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等也飘洋过海”得出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根据“洋人反客为主……经济萧条的状况”得出洋人控制关税,西方在中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自然经济情况回答即可。 第(2)问,根据时间限定“十九世纪中叶”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企业创办时间和创办情况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二小问根据时间1897年可判断为甲午战后,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即可。答案:(1)状况: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西方在中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变化: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清政府内外交困。(3)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等。第26课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理知识体系]—————————————————————[明课时精要]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又恰逢欧战的“狂欢”,夹缝中产生的民族工业终于迎来一段“随风潜入夜”的春天;国家政权的相对统一和经济政策的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渐步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民营经济在经历外患内忧及官僚资本的挤压下最终走向萧瑟的秋季和酷冷的严冬。民族工业的“春夏秋冬”最终证明没有国家的独立,就没有民族的富强。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1.背景(1)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4)为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2.概况企业资本总额增加,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部门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1)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并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二、1912~1919年(一战期间):短暂春天1.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海外华侨大规模投资国内实业。(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如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4)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5)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6)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概况(1)新建厂矿企业和资本增加,速度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2)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一定发展。(3)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4)实业家:张謇(南通大生纱厂)、周学熙及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3.特点(1)发展速度快。(2)“春天”短暂,昙花一现。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行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4.影响政治上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经济上为民主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三、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战后):迅速萧条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华裔面粉业等行业迅速陷入困境,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2.认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正常发展。四、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较快发展1.背景(1)国民政府基本上统一全国。(2)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3)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2.特点及成因(1)特点:发展时间短暂。(2)成因①官僚资本主义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②日本大规模侵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3.影响(1)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其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敛起巨额财富。(3)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4)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五、1937~1945年(全面抗战期间):遭沉重打击1.背景(1)战争的破坏。很多民族企业毁于战火。(2)日本法西斯的掠夺。在沦陷区,或被日本毁灭,或被日军吞并。(3)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压榨。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统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2.影响(1)民族资本萎缩,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2)民族工业内迁,促进了西南、西北工业的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六、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1.背景(1)蒋介石发动内战,出卖国家主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美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2)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工业。(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2.结果: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eq\a\vs4\al([时空定位·基础练])1.导致下表中工厂数和资本数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时期工厂数资本(千元)1870~1894年1648291894~1913年136103153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解析:选D本题时间定位于1870~1913年,考查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析:选C本题由给出的历史现象逆推考查时间信息。题干材料是提倡政府机关使用国货的公告,反映了民国初年的提倡国货运动,故选C项。3.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解析:选D本题时间定位于1938~1944年,考查抗战时期我国大后方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从试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此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而此时专利以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不难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故D项正确。4.1933年,全国17个省共有工厂2435家,其中冀、鲁、苏、浙、闽、粤六省占92%,上海一地占48.7%。1947年,全国20个主要城市共有工厂14078家,上海占54%。由此可见()A.近代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南京国民政府依仗上海经济C.近代民族企业区域分布不均D.抗战时期沿海企业日益萎缩解析:选C本题时间定位于1933~1947年,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仅从工厂的数量来看,无法看出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数据显示南京国民政府依仗上海经济,故B项错误;无论是1933年的数据还是1947年的数据,都显示了民族企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分布在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数据显示抗战时期沿海地区企业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探究点(一)实业救国思潮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学读史(信息知多少)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阅读本材料是关键。通过注释可知出自《张謇全集》,因此主要反映了张謇的思想主张。张謇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清末提倡实业救国论的代表人物,联系这些即可深刻认识材料中作者不同意当时“商务立国”的主张,而主张以工业富民强国并挽救民族危亡。eq\a\vs4\al([史中求“是”·迁移练])1.“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张謇的上述言论主要反映了()A.洋务运动商业立国主张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解析:选B材料信息“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说明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不认可“商务立国”,故A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2.1920年同1913年比较,中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期间成立了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建设解析:选C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破产,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在1898年失败,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鼓励发展工商业和国内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D项错误。3.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解析:选DA、B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据材料“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体现了当时中国已有专利权意识,说明政府有相关法律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故C项错误;据材料,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可知,吴蕴初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斗争,以实业救国,这受到郑观应商战思潮的影响,故D项正确。4.如图为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申报》上的整版广告。以下对这些广告的理解正确的是()A.将企业利益置于中华民族利益之上B.体现出实业救国与抗日救亡相结合C.表明日本侵华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D.有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选B材料中的广告都有爱国内容,故不能体现将企业利益置于中华民族利益之上,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当时中国局势相联系,是实业救国与抗日救亡相结合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广告反映的是东北沦陷的内容,不是日本侵华威胁民族工业的体现,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建立的,不是爱国商人推动的,故D项错误。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实业救国”运动的综合认识(1)含义: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2)代表: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3)兴起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主张通过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机。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4)评价①积极作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活动与主张反映了其阶级利益和要求。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它为中国的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②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因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民族工商业就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就不可能实现。以张謇、汤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实业救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却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都具有对抗资产阶级革命的意图。实业救国论还被一些资产阶级人物作为加强对工人剥削的理论根据,把资本家的利益说成是民族的整体利益,而工人的利益则是一部分人的利益,宣称要使资本家能够振兴实业,同外国资本进行竞争,降低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是必要的。探究点(二)官僚资本主义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中纺公司在三十四年即成立,由束云章任总经理,吴味经及李升伯任副总经理……中纺接收敌伪工厂达六十一单位……中纺资产约值三万五千亿元至四万亿之谱(三十六年春),工人达八万之多……中纺现在既为中国银行系统的人掌握(如青岛天津各地经理,几全为中行分子),过二年以后,便可以出售民营。试问价值如此之巨的整个纱厂谁可以订购?舍中国建银其谁属?这个机构既为宋的人掌握,谁又敢尝试订购?——《中纺与中蚕》,北京中外出版社编《中国豪门》1949年4月学读史(信息知多少)阅读本材料要以时空观为指导。所谓时间观不仅表现在地理和地域上,还表现在材料的范畴及内涵上。而时间观则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如本题粗读材料后即可明确:空间——官僚资本主义,时间——抗战胜利后。在此基础上即可深刻认识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接收敌伪资产的方式,组成像中国纺织公司、中国蚕丝公司这样的国营企业,国民党政府通过中国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对中纺公司加以控制,即使国民党要将这样资产巨大的公司转为民营,普通的民营企业家也无力购买,权力、金融、产业就这样相互交织,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eq\a\vs4\al([史中求“是”·迁移练])1.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此言论()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从国家层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扩张解析:选D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应是抗战胜利后,故B项错误;“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的中纺和中蚕,是官僚资本而非民族经济,故C项错误;宋子文以统制经济体系化公为私,为四大家族企业的扩张提供了国家政权方面的帮助,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扩张,故D项正确。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时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再决定设计设备,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结果汉阳铁厂所用铁矿石正好是含磷质较多的,而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的,造出的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裂折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长官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容易造成失误B.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套路,缺乏科学认识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方式改变D.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定最终失败解析:选C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办厂时在英国购买设备,面对英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他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结果造成生产的钢铁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反映了张之洞作为湖广总督,以个人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导致最后的失误,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科技,采用机器生产兴办民用工业,但是对于西方科技缺乏科学认识,只是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套路,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仅是学习西方科技,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进一步规划了国民经济。1933年,实业部又制定了《实业四年计划》,计划兴建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还拟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和一个炼糖厂。这表明了国民政府()A.采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B.发展官僚资本以压制民族工业C.全力围剿工农红军的企图D.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解析:选D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材料中没有涉及计划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压制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围剿工农红军是军事方面,与材料中“规划了国民经济”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中“政府实业部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进一步规划了国民经济”“实业部又制定了《实业四年计划》,计划兴建……”相符,故D项正确。4.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解析:选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武汉会战后,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在1940年,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是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故B项错误;“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表明民众对抗战的巨大付出却换来了官僚资本的膨胀,这是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由赞成到批评的原因,故C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是马寅初赞成统制经济的原因,不是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综合认识(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内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外依附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2)过程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各种手段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③内战爆发后,官僚资本加强对人民的盘剥,造成工商业倒闭,农业产量急剧下降,国统区经济危机。④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结束其统治。(3)评价①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不是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结果,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②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它对外适应帝国主义对华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资源的需要,对内除直接剥削无产阶级外,还利用政治特权,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压迫和损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上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基础。(对应学生用书P110)eq\a\vs4\al([立德树人·素养练])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时间条例名称主要内容1937年《工厂迁移案》等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1939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1941年《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答案](1)采用机器大生产;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官商合办近代工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外因: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赞同:中央政府力量的削弱;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或反对: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立法;奖励发展实业。)(3)影响: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导致官僚资本膨胀,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日益萎缩。认识:政府要担当起近代化的领导重任;工业发展需要民族独立的环境。eq\a\vs4\al([学史明智·展情怀])一、深度思考——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1)有利条件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力量源泉。⑤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和重大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等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阻碍因素①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重农抑商和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二、家国情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必须彻底反帝反封建,改变社会性质。(2)要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3)要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4)要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5)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eq\a\vs4\al([高考真题·考向练])1.(2017·江苏高考)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选D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中“美国……占总量44.10%”表明此时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英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eq\a\vs4\al([巧思妙解——解题快一点])精确定位时间节点,秒杀选择题题干时间定位于1948年,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获取了大量经济特权,便利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故出现题干中所述经济现象,故我们可迅速判断答案为D项,A、B、C三项与当时史实皆不符。2.(2015·江苏高考)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析:选C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3.(2013·江苏高考)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解析:选C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A项错误,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爆发;B项错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D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错误。4.(2012·江苏高考)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解析:选A题干中“上海犹鱼,内地犹水”揭示了内地对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意指上海经济要想发展,必须首先帮助内地发展经济,B、C、D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为A。5.(2016·全国卷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选D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由此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错在“开始”二字上。eq\a\vs4\al([课时检测·过关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面是1866至1913年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简表,此表反映了该地区的机器制造业()类别1866~1894年1895~1913年设立资本(元)设厂数设立资本(元)设厂数船舶修造727001651870轧花机制造3300142520缫丝机制造140095600合计1134003959990A.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B.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C.被欧美列强暗中控制 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解析:选A据表格可知,1895~1913年,设厂数和资本额较甲午中日战争前明显增加,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