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全册)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6内容。

◎教学目标

1.熟记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万不得已”

等词语。

2.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1.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猜一个

节日)

2.回忆过春节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除

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

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师生交流收集到

的材料)

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

们一起来研究老舍先生笔

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标出身字新词。

(1)研究生字词,指导书写。

(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并完成形近字

组词练习。

2.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

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

的印象?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读文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细读课文,相识习俗

1.朗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并找

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

的日子。

2.学生自绘表格。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

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

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相识写作的按次和春节的习俗。

(1)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2)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

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3)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

鞭炮,吃糖。(4)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

足。(5)除夕:做年菜,穿

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

守岁。(6)正月初一:店

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7)初六:铺

户开张,放鞭炮,还可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8)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

炮,吃元宵。(9)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

4.根据表格的提示,同砚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按次写

的吗?(时间。)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同桌之间

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

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

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熟记于心。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加强记忆

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2.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

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

是按什么按次来写的?(时间按次。)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读感悟,细赏习俗

1.品读“腊八”。

(1)作者详写了腊八熬腊八粥,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里?各小组快速

找出句子交流。

出示句子:“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

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

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

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课文语

言特色。(课件演示:腊

八粥的图片)

②从“家家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以及对春节的重

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2)同法品悟泡腊八蒜这一习俗。

出示句子:“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

要多吃几个饺子。”

①引导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体味老舍先生叙说的

精妙和魅力。

②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课件

演示:腊八蒜的图片)

(3)品读优美句子:“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①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引用俗语。)

②好处。(形象地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

的时候开始的。)

2.品读“除夕”。

(1)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热闹。)你们从哪些地方

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①从人们的活动中。“家家”“到处”“老少男女都”“万不得

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

夜的团圆啊,所有的人

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②从味、色、声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

联”“各色的年画”“鞭炮

声日夜不绝”。

师:从滋味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

位的描写,无不表现

出除夕的热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2)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生自由说。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

的故事。

3.品读“正月初一”。

(1)课件出示:“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

不同。)“截然不同”是什

么意思?(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大相径庭的呢?(“铺户

都上着板子”“全城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在休息”。)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闲。)

(3)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

们。)

小结:分歧年龄,分歧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

访友,大概逛庙会、比

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都是那么轻松自在。

4.品读“元宵节”。

(1)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灯。)

(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

能体味到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

游,感受这份红火和美丽

吧!(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图片+声音)

(4)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

样的花灯呢?

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流连

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到了”。这的确是美好

而快乐的日子。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刚才,我们深入地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

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

温馨和美好,那么还有哪些部分写得比力简单呢?再回顾

课文看看O

2.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

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

描写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结果强化

研究“阅读链接”。

K板书设想》

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腊八:忙碌除夕:热闹一详略得当

正月初一:悠闲元宵节:红火美丽一突出重点

♦教学反思

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

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进步。并在读的

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研

究资本,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遇。放置了搜集材料、

材料交流共享等,增强了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2.腊八粥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9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

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

写,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八儿心理活动变革,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研究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感受亲情给人带

来的温暖。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

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我们跟着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吃到了腊八粥,你知道它的

来历吗?(出示材料)

在你们的印象中,腊八粥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本日就一起

跟着沈从文,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

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品《边城》《湘

行散记》等。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教师相机指导。

2.自读课文,并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写了一个怎样

的故事?

(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腊八粥的经过。)

3.你认为一切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

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熬腊八粥;

第二部分(2〜18):等腊八粥;

第三部分(19):吃腊八粥。)

四、课文解读

1.请一位同砚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其他同砚考虑:作者

写腊八粥时,为什么

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粥的

材料丰富。)从中你可

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呢?

(用拟人手法写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用排比手法写

不同年龄阶段人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腊八粥的喜爱,从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

口,还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

5、课堂小结

通过研究,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那么主人公“八儿”,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下节课我们继续研

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部分。

1.自读第2〜8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

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

他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喜得快要发疯

了“:神态描写,略

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

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

不及待。)(天真、可爱、颇有童趣。八儿的年纪应该也

很小。)

2.从哪里能看出来八儿的年龄小?

(“看羊还不够资格”“只能猜想”“抱我起来看看)

3.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

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

点是怎样的吗?(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

苦苦期待。看到

腊八粥的淡淡的烟气后,感觉有些失落。但是同时也没有

只想着自己,也想

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敬体

贴。)

4.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妈妈是十分疼爱八儿的。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八儿

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5.一位同学朗读第1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

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出相干句子品析。哪个字可以描述八儿设想中的腊八粥?

(妙。)

6.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腊八粥在八儿心中的初步

印象,为实际看到腊

八粥做铺垫。)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神往、渴望的心

情。)

7.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

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

竟是怎样的呢?齐读第1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作者

怎么写腊八粥的?

(拟人伎俩。)

8.你感觉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9.当妈妈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

是如何表现的?

10.总结:在第二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迫不及待一等待一憧憬一惊讶一厌恶)

(二)品读第三部分。

最后八儿终于吃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吃腊八粥

的呢?圈出你感觉写得好的句子简析。

二、主旨商量

1.固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

现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第

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吃腊八粥是略写的。为什么?

(为了通过熬制的进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

睦的家庭气氛。)2.作者的写作目的其实不是要写腊八粥的美

味,而是要通过这个生活场景表现这些普

通百姓对生活和家热爱。全文运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

写出了八儿急切——等

待——诧异——满意的心理变革进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

乐融融、温馨和睦家庭

气氛。

三、课堂总结

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

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想象中那样诱人了。比起

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泛着丝丝甜香的

文字,氤氮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萦绕在唇齿之间。

四、作业布置

1.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与腊八有关的传说

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

分享交流。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

段,照样子写一种你

最喜爱的食物。

K板书设想》

腊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教学反思

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学

生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字,把一个

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映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学

生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

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

3.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泣、盈、脉、栖、鸦”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

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

的头脑感情。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教学进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寒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作。

二、导入解题

寒食是当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

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昔时寒

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三、教师点拨

1.知诗人。

韩斓: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

书舍人,“大历十才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2.明诗意。

(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①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

释。)

③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3)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3.悟诗情。

师:如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景一般性的描写,那么,

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

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

三四写夜晚,“日暮”则

是转折。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是什么样的?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你

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

你会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K板书设计》

寒食

韩斓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2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进程】

一、课堂导入

中国情人节是哪天?怎么来的?请学生讲讲牛郎织女的故

事。

二、诗歌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指名读,读顺诗句。指点读,

读出节奏。

2.本文抒情主人公是谁?抒的是什么情?(明确:织女星,

抒的是织女对牛郎

的缅怀。因此,从主题上看,本诗是一首思妇诗。)

三、分句分析

1.第一二句:点明描写对象。

2.第三四句:接纳什么体式格局写织女?

(1)外表: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十分精炼。请

问:假如你要表现一个人

美丽,你会怎么写?一般人是全方位地写,而这里只用一

个字就表现得很传神,这

种写法值得我们研究。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最有特点地方

写,而纷歧定要全方位地

写。现在学到了这个才略,再要你写一个性格很粗鲁的人,

你会怎么写呢?(眉毛

粗、竖。)

(2)动作描写:擢和弄,描写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

女怎样的特点?(勤劳。)3.第五六句: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

么会“终日不成章”?(明确:魂不守舍,

心境不宁。可见,织女纷歧定勤奋,而是因为没法忍受缅

怀之苦,因而用劳

动来排遣。)什么原因导致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思念之苦。)4.第七至十句:“那浅浅的银河,定然不甚宽

广”,跟第一句“迢迢”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河并不远,但因为不能相见,因而显得

很远。)

5.为什么不克不及相见?(因为有人干预。)

6.表现了织女怎样的感情?

(痛恨、无奈。假如没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

这类悲戚还有来由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解释,但是明明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

令人刻入骨髓。)7.六个叠词有什么作用?

(增强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

俳恻。)

8.本诗主要接纳了哪类抒情伎俩?(情形融会。)

四、课堂小结

收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试着背一背。同学间相互

交流。

K板书设想》

迢迢牵牛星

天上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阻隔分离

地上人间男女社会背景影响离愁别绪

第3课时

【教学进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现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

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人无尽的遐想,本日让我们跟着唐朝

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

二、诵读古诗

1.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毛

遂自荐当堂背诵。2.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

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

3.朗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

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雅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

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

互相讨论下面问题,各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种怎样意境氛围?(一

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

(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

怎样的心理感受?

(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

5.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

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

讨论充分后,学生自由讲话。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月光,从何处体现?

(“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

了月色皎洁。)

(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

(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

独。)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

(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孤单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好吗?

(不好。“落”写出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

感,形象新颖。)6.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

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

奏、朗读重音。

三、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

K板书设想》

十五夜望月

景一境一情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这三首诗各有

千秋,表现了不同节日的不同情感。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诗人

的情感,并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4.*藏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13内容。

◎教学目标

1.研究并积累“旷野、鼻祖、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相识藏戏的构成,体味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味

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相识藏戏的构成。

◎教学难点

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居•]种,

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敏为伴奏;复杂到每

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藏戏,以不成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本日,我们

就来相识藏戏是怎样构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板书课题)

、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词句,不懂的圈画出来。同学交流,

老师指导。

2.再读课文,整篇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概括引见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自然段):

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三部分(8〜17自然

段):具体引见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

授传承和发展。)3.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

什么?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

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

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读前然段,说说你

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

是其中之一;连续

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愈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

民族的高傲感。)2.读第二部分,相识藏戏的构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同砚交流,老师指点。

①以弱抗强的传奇:年青的僧人一凶险的自然。结合“数

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

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

水吞噬”中带点的

词(掀翻和吞噬加点)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

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

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②发明奇观的传奇:空空如也758座铁索桥。通过七兄

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

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

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

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③艺术的传奇:僧人一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七人组

成的藏戏班子,开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承受并赞颂的剧

种。

3.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相识藏戏的特点。

(1)朗读第8〜17自然段,找出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

描写。

(8到14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5、

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

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7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

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第8〜14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相识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象征了

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

作了夸张。

(4)自由读第15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

要……只要……”来体会

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的特

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

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

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

享受。)

四、课堂总结

良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

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的本日,

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5、课堂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K板书设想》

藏戏

戴面具演出、藏戏没有舞台、三五天没结束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教学反思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所以我采用了极富感

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通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相干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

容进行质疑,小组合作办理比力难一点的问题。颠末赏析文章,

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发生了浓厚的乐趣。

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8〜24内容。

◎教学目标

1.研究15个生字,理解文章词语。

2.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3.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

乐观的人生态度。4.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名著大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难点

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1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之前我们研究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卖洋火的

小女孩》,主人翁的悲惨命

运激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但是,面对恶劣处境和艰巨时,

我们肯定不克不及一味地

屈服和认命,我们也要学会抗争。今天,我们会结识一位

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

他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我们一起大声喊

出他的名字——鲁滨逊。2.(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

什么疑问?我们在书上看到的这篇课文,是由该

书的内容缩写(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的,让我们一起来

研究。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材料,你们一定相识了良多。那么,

我给大家准备了有

趣的抢答题: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哪国的作家?叫什么?

(2)故事主人公是哪个国家的?叫什么名字?

(3)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取名叫

什么?

(4)主人翁最后结局怎样了?

(5)鲁滨逊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生活了多少年?

2.概括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理清脉络

1.通过阅读梗概,你知道这本书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试

着给每个部分取一个小标题。

(时间顺序,分别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四个部分。)2.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梳理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下节

课我们将走进鲁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逊的奇妙之旅,感受不一样的奇遇人生。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鲁滨逊在荒岛上碰到哪些艰巨?他是怎样战胜这些艰巨

的?从中你感受到鲁滨逊

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

3.从他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二、办理问题

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1.他所遇到的困难既包含物质层面的,也包含精神层面的,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

总结:

(1)孤独。所以他不停地事情,自我慰藉,救礼拜五。

(2)缺少食物、衣服、墨水等生活用品。他趁船被吹到

岸边时,从船上往下搬东

西,他还养羊,吃羊肉,喝羊奶,种麦子,磨面粉。

(3)恐惧,缺少安全的家。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树枝,

隐蔽自己,分开圈

养羊。他建巢穴,做栅栏。

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勤劳、聪明能干、善良、坚强、积

极乐观、不畏艰险、

脚扎实地的人。

2.鲁滨逊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境遇。尤其是在想好处

方面,可见他很乐观积极。

他把坏处也考虑得那么分明,可见他能很清醒地认清现实,

这便于他采取正确的

行动策略。他很会自我安慰,从不幸中寻找幸运,具有积

极的人生态度。指导学

生读书。

3.启示可分几个层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1)人应该热爱劳动,勤劳的双手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2)不怕艰巨,积极行动,才干改动窘境。

(3)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不幸中寻找幸运,鼓励自

己振作。

三、总结全文

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命运,鲁滨逊在无人的荒岛上

顽强地生活了二十多年,还创造了自己生活的乐园,这与他乐

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相他的生活态度会激励我们用

正确的观念看待生活、看待挫折。

课文所选的只是书中一个出色的片段,留给我们良

多的考虑,也留下了良多疑惑,也许只有在读过全书

之后我们才干够解答这些疑惑,做出更深切的考虑。

K板书设想》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孤独不停地劳动自我慰藉酷爱劳动积极悲观

缺少生存物质从船上搬牧羊种植坚强伶俐

不安全建房修栅栏分羊不畏艰险积极行动♦教学反思

本课从以往研究经历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研

究兴趣。再从整体感知入手,理清脉络,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内

容。最后研究文章选段,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

参与和交流,重点感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教科书P25-30内容。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阅读童话故事,聚焦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

象。

2.移情体会,初步感知“坏”孩子也能变成好孩子的文章主

旨。

3通过推测、猜想、讨论等研究体式格局,激起课外阅读

原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相识文章的大致情节。

2.激发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悟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

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骑鹅旅行记》。当你

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都想到些什么?本日,让我们再次

走近尼尔斯,分享我们在阅读中的点滴收获!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自我感觉所有的字都会念的,

请举手。

2.出示难读易错的词语,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一切的童话都是带有魔幻色彩的。本文主人公身上带着

什么样的魔幻色彩呢?除

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也带有魔幻色彩?

三、初识人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1.尼尔斯被一只小狐仙变成了只有拇指大的小人儿。读到

此处,你的脑海里不禁会

发生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他为什么会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儿的?)

2.欣赏课文,可以通过什么细节来推测其中的原因?

(动物的语言。)

3.出示院子里动物说的话。引导学生带着设想读动物说的

话。

(1)院子里的麻雀。引导想象:麻雀此时是高兴还是难

过?为什么?

(2)院子里的鸡。引导想象:第一句话是公鸡说的,那

么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谁说

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3)院子里的猫。引导设想:读猫这段话的时候,是要

读得快一点照旧慢一点?

(4)院子里的牛。引导想象:在牛角上“跳舞”怎么理解?

尼尔斯对妈妈做的这

些事,你敢做吗?

4.从这些动物的言行傍边,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尼尔斯是个坏孩子。)

5.大胆地推测一下,小狐仙为什么要把尼尔斯变成小人儿?

6.(出示原文片段)所以当大家看到尼尔斯变成只有拇指

大小的小人儿,他们纷

纷这样说一出示对话再指名朗读。

7.总结:同砚们,本文并没有间接写出尼尔斯是个怎样的

孩子,而是接纳了多

重挑选性的全知视角。此视角多借助于故事中人的“感官”

机制,充分调动

人物的视听感觉功能,来传达内在的思想活动与情感倾向。

四、推想结局

1.看来院子里是待不下去了,尼尔斯在无意中骑上了鹅背,

开始了八个月的旅行。

返来后,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好孩子。)

2.尼尔斯这八个月的时间,骑着这只鹅去旅行,究竟发生

了哪些事情让他有了

这么巨大的改动?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次,从中也许我

们可以相识一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5、再识人物

1.当初的尼尔斯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吗?再回到

这个片段中,默默

批注。

2.黑板上的板书你觉得要怎么改一下才合适?

(“坏”字加引号。)

六、总结课堂

你身边有像尼尔斯这样的人吗?读了这个故事,你感觉我

们要如何去对待他们?

K板书设想》

骑鹅旅行记(节选)

情真

意善

景美

“坏”孩子“好”孩子

♦教学反思

课前尽量让学生抽时间去阅读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

初步的了解,为课文的研究打下基础。开篇以谈话导入,以问

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在创新的世界里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立足于书但不局限于书。使学生能够在

研究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并从文本的分析中感悟其中

传递的息,形成对学生有价值的人生道理。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1-34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息、概括内容要

点的能力。

2.欣赏作品的出色片段,相识课文大意,激起学生课外阅

读整部作品的乐趣。3.开端相识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

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相识课文大意,激起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

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味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

学会阅读。”(指名读,齐读)

如此可见,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至关重要。

2.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曾徜徉在童话天下中,也曾翱翔

在神话故事和寓言故

事中。那文章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

为什么这样写的(板

书:为什么写)是研究的关键。

3.本日老师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

书)给你们,它是

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

(出示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

亲切自然。《汤姆・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亚历险记》受到了天下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

不减。有人说:“如

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

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二、研究课文

1.请看题目,你感觉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

叫历险?

2.默读课文,你觉得课文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历险故事?

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

(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3.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片段中找出证

据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他们高声喊

着:“快来看!找到

他俩了!”)

4.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

(大悲大喜,先悲后喜。)5.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

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

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感觉哪些描写最吸引你?

为什么?

出示:最吸引我的语句是,因为

6.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7.再回到出色片段,现在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8.阅读了这精彩片段,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起阅读

原著的乐趣。)三、总结课文

1.通过阅读这片段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请同学们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并完成读书

推荐卡。

K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写什么历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怎么写语言夸张幽默

为什么写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从解题入手,提醒学生留意汤姆的历险经

历,这样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学生边看、边思,

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从而理解文章,形

成自己对汤姆的认识,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但是我认为在教授

本课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我

们不应该像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地思考人生,传递给

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三单元

8.匆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43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

裸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识课文的

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

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味作者表达的头脑感情,懂得时间宝

贵,建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体味表达结果,研究作者的表达体式格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

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就仔细听。没有脚,快步走,

无人能够把它留,没有手,

才略大,能让青丝变白发。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

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

无情而匆匆地流逝。(时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关

于时间的课文《匆匆》,他

是朱自清在走过8000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那么他在这

8000多个日子里又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