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孔子家语·王言解第三》篇中,曾子请教何为不劳民伤财,孔子指出“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鄽(chán)皆不收税。”由此可见孔子思想的基本要义是()A.克己复礼 B.天下为公 C.中庸之道 D.以民为本〖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鄽皆不收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民众服劳役一年不超过三天,让百姓按季节进入山林湖泊伐木渔猎而不滥征税,交易场所也不要滥收赋税,认为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排除A项;天下为公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排除B项;中庸之道是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2.如图是地处中原的龙门石窟,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土壤并收纳佛教理念,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据此可知,这种雕塑艺术()A.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转化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C融通了中西宗教文化内涵 D.消除了南北文化对峙隔阂〖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土壤并收纳佛教理念”,结合图示可知,龙门石窟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和融合,A项正确;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仍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对于外来宗教文化的吸收,融合,并不是中西宗教文化融通,排除C项;“消除”,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3.如表是宋代话本中关于茶事的记载,可以反映出()茶艺《红白蜘蛛》和尚同至方丈叙礼,分宾主坐定,点茶吃罢《快嘴李翠莲》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茶礼《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一个人背系带,砖顶头巾,也着上一领紫衫,道:“观察拜茶。”《勘靴儿》拜毕,左右两廊游遍,庙官献茶。茶坊《简帖和尚》去枣朔巷口,一个小小底茶坊。茶坊主人唤作王二。《赵旭遇仁宗传》店对过有座茶坊,与店中朋友同会茶之间,……A.茶叶种植已经推广全国 B.经济发展改变生活方式C.文人生活理念逐渐普及 D.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分宾主坐定,点茶吃罢”“店对过有座茶坊,与店中朋友同会茶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较前代有了一定发展,宋人形成了饮茶之风,茶坊、茶礼、茶艺也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出现,B项正确;在当时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全国种植茶叶是不可能的,排除A项;文人的生活理念很多,不仅仅局限于饮茶,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粮食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4.康熙《嘉定县志》说:“今楚豫诸种艺(种植),反以其货,连舻捆载而下,市于江南。”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江南成为经济重心C.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今楚豫诸种艺(种植),反以其货,连舻捆载而下,市于江南。”,可以看出楚豫地区的种植,船运至江南进行售卖,说明区域长途贸易兴盛,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无法判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A项;南宋时,江南成为经济重心,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5.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许多王朝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也是传统漕运的主要交通渠道和可靠保障,更是我国古代经济交流的生命线。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A.成为古代唯一交通运输形式 B.旨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服务于民生和军事战争需要 D.方便了货物运输和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许多王朝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也是传统漕运的主要交通渠道和可靠保障,更是我国古代经济交流的生命线”可知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唯一”,表述绝对,还有其他的运输方式,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针对的内部,并不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是服务于统治需要,并不是民生和军事战争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6.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与旧部院比起来在管理方式上吸收了一些西方管理理念,如机构精简、分工办事、人有专责、禁止捐官、厉行节约、奖惩分明、严格考核、激励勤勉、杜绝奢靡等。材料表明()A.当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近代国人对外观念转型C.清廷主权意识逐渐成熟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与旧部院比起来在管理方式上吸收了一些西方管理理念”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总理衙门这一涉外机构的创立,使国人的管理思维开始发生转变,这种思维的转变体现了近代国人对外观念转型,B项正确;自清中后期到民国初年,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比较低下,仍然受到西方列强的歧视,排除A项;清廷主权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材料的时间定位于“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这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7.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包含两个主体的自由,一个是个体的自由,这与西方自由主义是一致的,另一个是国家、民族为代表的群体自由。“政治问题曰国家。凡是国家,必有治权。而治权以政府为之器,故天下无无政府之国家。”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旨在()A.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B.彻底革除国民守旧观念C.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D.寻找皇权存续理论依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包含两个主体的自由,一个是个体的自由,这与西方自由主义是一致的,另一个是国家、民族为代表的群体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包含两个体的自由和国家、民族为代表的群体自由,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严复提出自由也包含群体自由,这是为了激发民族主义意识,C项正确;严复的自由思想与科学知识无关,排除A项;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皇权存续,排除D项。故选C项。8.民国时期,伴随着西医东渐的日益加剧,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办了自己的中医社团。据《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记载,1912年至1947年,全国各地方创办的学会、研究会、医药改进会及中医公会等组织大约有240多个。这一现象()A.有利于弘扬传统医学思想 B.促成了医疗服务体系建立C.体现出政府主导民间参与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材料体现了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中医面临冲击,中医药界创办的中医社团、学会等组织越来越多,据所学可知,此举有利于弘扬传统医学思想,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背景下,中医药界挽救中医的努力,不涉及医疗体系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现象主要是民间参与,不是政府主导,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医药界挽救中医的努力,材料没有表明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9.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和口号是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万万火急,全国同胞们,形势万分紧急了”“中国同胞联合起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这些口号()A.推动边区军民文化知识的普及 B.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表达人民驱逐日寇的强烈愿望 D.促成了抗日反蒋的第二条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大量口号,这些口号表达了人民驱逐日寇的强烈愿望,B项正确;这些口号是为了团结群众,共同抗日,与普及文化知识无关,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形成,排除C项;这些口号的主要任务是团结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与反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为俞微波创作于1963年的年画《劳模会上的好姐妹》,该作品()A.表明了新中国已实现男女地位的平等 B.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C.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喜悦心情 D.体现了“一五时期”工农业上的成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3年(中国)。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63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该年画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B项正确;“新中国已实现男女地位的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一五时期”是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产值合计增加到3472亿元,这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15%,首次超过了农业的总产值。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2%,成为撑起农村经济的最坚实支柱。这从侧面反映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B.改革重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 D.消除了农村收入贫富差距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87年至2007年(中国)。据材料“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2%,成为撑起农村经济的最坚实支柱”,可以看出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撑起农村经济的坚实支柱,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村,并不是城市,排除A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涉及的是国企改革,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消除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跃成为囊括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贸易商将东方的货物从印度半岛西海岸运送到地中海,印度洋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最为重要的水域,见证了罗马帝国同东方的海上贸易辉煌。罗马帝国印度洋贸易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拓展海上贸易需求扩大 B.海上丝绸之路创造贸易条件C.航海知识丰富利于远洋航行 D.打败阿拉伯帝国夺取制海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据材料“罗马一跃成为囊括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贸易商将东方的货物从印度半岛西海岸运送到地中海……”,可知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疆域的拓展,海上贸易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促使其发展印度洋贸易,A项正确;仅从材料,并未提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帝国拓展海上贸易需求扩大,并未提及航海知识对远洋航行的影响,排除C项;此时阿拉伯帝国还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3.殖民地时期命名的美国地名主要以印第安名称为主,反映了他们族人、居住环境和生活,以及他们与殖民者之间的接触摩擦。在美国50个州,超过25个州都是以印第安命名,而欧洲起源的州名,大约占40%。材料表明()A.多元融合的特色文化 B.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C.美利坚民族国家形成 D.印第安文化得以保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在美国50个州,超过25个州都是以印第安命名,而欧洲起源的州名,大约占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超过一半的州与印第安文化及历史有关,欧洲起源的州名,大约占40%,美国州名的多元性体现出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美国文化是印第安文化与欧洲文化融合的特色文化,A项正确;B项忽略了印第安人对美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美国州名以及文化的多元性,与其国家形成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对印第安文化的保留,排除D项。故选A项。14.与天主教教堂不同的是,加尔文教派的教堂建筑,在法国有意识地不将它们称作教堂而称作神庙。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上帝居住的殿堂”,它更多的是一个中性的、“依数学规则设计的、用来在星期天做礼拜的外壳”。这反映了加尔文教派()A.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 B.崇尚神秘主义的建筑思想C.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 D.适应了欧洲社会转型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欧洲)。据材料“在法国有意识地不将它们称作教堂而称作神庙”、“不是“上帝居住的殿堂””、“中性”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时期法国有意识地削弱宗教的影响,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处在发展阶段,资产阶级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尽可能通过各种措施削弱封建势力,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教会经济实力不相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法国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尽可能在建筑领域削弱教会的影响,并非崇尚神秘主义的建筑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宗教改革时期法国尽可能削弱教会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天主教价值观的颠覆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表是日本战后就业人口变动情况统计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就业人口数(千人)产业别就业人口比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01747878381067148.521.829.6196014389128041684132.729.138.2197010146178972451119334.046.619806102187373091110.933.65541990439120548364217.133.359.02000317318571404855.029564.3资料来源:《人口统计资料集》,2005年,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A.国家经济结构畸形 B.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与完善C.农业发展日趋衰退 D.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据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日本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就业人口以及产业人口比例,逐渐项第三产业集中,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畸形,排除A项;农业人口占比少,不代表日趋衰退,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并不是不平衡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16.截至到2019年7月,俄罗斯共有18项文化遗产和11项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上排名世界第9位。俄罗斯从2008年开始发行“世界文化遗产”系列邮票(部分见如图)。这组邮票()A.保留罗马帝国历史文化遗产 B.提高民众对文物收藏的关注C.见证遗产保护领先世界各国 D.彰显了艺术气息与民族传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俄罗斯)。根据材料“俄罗斯共有18项文化遗产和11项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数量上排名世界第9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文化遗产众多,邮票上是俄罗斯的著名建筑,彰显了艺术气息与民族传统,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与罗马文化有关,排除A项;这一系列邮票体现了俄罗斯的艺术风格,与文物收藏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俄罗斯,不涉及世界各国,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模式以《周礼·考工记》为发端,至曹魏邺城和汉魏雒(luò)阳城而初具轴线布局之雏形,到隋唐长安城始成规矩方正、中轴对称的城市模式;迨及元明清三代之都城-北京城,特别是中轴线,从城南门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一直到钟鼓楼的城市中轴线,同时也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是古代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的城市载体。全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形成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作为皇权象征的紫禁城,背依景山、前亘金水;百官处事的皇城,左崇文、右宣武。——摘编自姜波《具有东方神韵的城市遗产》材料二19世纪中叶之前,德国还是邦国林立、藩镇割据之地,各个邦国各自为政,大多形成了各自的经济中心。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自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开始规划与建设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城市圈内部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其中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只有柏林、汉堡、慕尼黑,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也不过80个。目前,德国全境共形成了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区等11个城市圈均匀分布于德国各个地区,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聚集了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70%的就业。城市化率超过了90%,但却很少受到诸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摘编自王伟波、向明、范红忠《德国的城市化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北京城市规划的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选址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3)据上述材料,简析明清时期北京城与德国城市圈建设上的主要差异。〖答案〗(1)理念:继承传统形制;遵循礼制,严格尊卑等级制;中轴线规制体现皇权至上(君主专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任答1点)因素:宗法观念、传统礼制的影响;儒家观念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任答1点)(2)特点: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小城市为主体;城市分布较均匀;统一加速发展进程;注重长远规划,城市功能完备。(任答1点)影响: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适应工业化时代需要;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为其他国家都市建设提供借鉴。(任答1点)(3)差异:前者布局融合礼制观念,后者规划服务居民生活;前者政治功能突出,后者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商业、文化、政治一体化)。〖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迨及元明清三代之都城-北京城,特别是中轴线,从城南门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一直到钟鼓楼的城市中轴线”可知继承传统形制;根据材料“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是古代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的城市载体”可知遵循礼制,严格尊卑等级制;根据材料“全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形成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作为皇权象征的紫禁城,背依景山、前亘金水;百官处事的皇城,左崇文、右宣武”可知中轴线规制体现皇权至上(君主专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是古代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的城市载体”可知宗法观念、传统礼制的影响;儒家观念的影响;根据材料“背依景山、前亘金水”可知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世纪中叶以来(德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可知城市化起步较晚;根据材料“城市圈内部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可知中小城市为主体;根据材料“德国全境共形成了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区等11个城市圈均匀分布于德国各个地区”可知城市分布较均匀;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可知统一加速发展进程;根据材料“城市化率超过了90%,但却很少受到诸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可知注重长远规划,城市功能完备。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开始规划与建设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城市圈内部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可知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可知适应工业化时代需要;根据材料“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聚集了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70%的就业”可知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根据材料“城市化率超过了90%,但却很少受到诸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可知为其他国家都市建设提供借鉴。【小问3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时期(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德国)。根据材料“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可知前者布局融合礼制观念,后者规划服务居民生活;根据材料“全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形成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作为皇权象征的紫禁城”“德国全境共形成了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区等11个城市圈均匀分布于德国各个地区,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聚集了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70%的就业”可知前者政治功能突出,后者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商业、文化、政治一体化)。18.阅读某同学的读书卡,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书名摘编内容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是:人人能以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徐复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1961年)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唐德刚《胡适杂忆》(1996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开风气之先,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吴根友《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对其“历史观”学术价值与产生的问题分析,也趋于客观。(1)指出《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2)指出徐复观、唐德刚、吴根友三位学者对胡适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答案〗(1)类型及价值属于文献史料;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于研究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也是研究胡适思想的一手史料,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考证和辨别。(2)倾向及依据徐复观基本否定。认为胡适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唐德刚充分肯定。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激发民族的文化自信。吴根友全面客观。从时代变迁的角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2年(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史料类型分析,得出属于文献史料;从研究新文化运动和胡适思想分析,得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于研究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也是研究胡适思想的一手史料;从其局限性分析,得出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考证和辨别。【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21世纪(中国)。据材料“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得出徐复观基本否定。认为胡适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据材料“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得出唐德刚充分肯定。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激发民族的文化自信。据材料“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得出吴根友全面客观。从时代变迁的角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是中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的技术引进。既包括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工业项目这样系统的、全面的引进-中国从项目选择、设计、建设到设备、技术再到人才培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也包括六七十年代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局部的、为解决某些特定困难而进行的设备引进。然而,总体上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不论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中国都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这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材料二科技领先是美国的核心优势,更是美国霸权的根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为了维护其科技霸权地位,美国努力限制技术的对外转让。为了跟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步伐,日本推行技术革新,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因而招致了美国的打压限制。从“广场协议”到结构性改革,作为弱势一方的日本作出了更多的妥协,承担了更多的成本。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基于与日美科技争端的比较》(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技术引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科技进步的时代价值以及我国智慧应对中美科技竞争的策略。〖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以实现工业化为目的;来源国主要为社会主义国家;系统全方位引进到针对性局部引进;受挫后,自主研发为主。时代背景:巩固新生政权;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工业化的需要;50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支持;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2)时代价值: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经济层面);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社会层面);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策略: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增强综合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计划经济时期”可分析出政府主导;结合一五计划可分析出以实现工业化为目的;根据材料“苏联援建工业项目”可分析出来源国主要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材料“系统的、全面的引进中国从项目选择、设计、建设到设备、技术再到人才培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也包括六七十年代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局部的、为解决某些特定困难而进行的设备引进”可分析出系统全方位引进到针对性局部引进;根据材料“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可分析出受挫后,自主研发为主。时代背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可分析出巩固新生政权,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工业化的需要;结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可分析出50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支持;结合中苏关系的破裂可分析出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时代价值:根据材料“日本推行技术革新,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可分析出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经济层面);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社会层面),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策略:根据材料“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可分析出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增强综合国力;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分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深化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结合科教兴国战略可分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附录幽默的欧洲地图(节选)英国愤怒地牵着无法驯服的爱尔兰;西班牙靠在葡萄牙背上;法兰西准备敲打酒醉饭饱的普鲁士;普鲁士一只手压着荷兰,膝头压着奥地利;俄罗斯在挨饿;只有土耳其在水烟筒的烟雾中昏昏欲睡结合两幅图片与一战前后的欧洲历史,围绕“民族意识”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战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发展,产生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一战前,欧洲的国际关系主要由帝国主义利益驱动,矛盾重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各地。战争后期,民族自决主义运动在欧洲掀起了波澜,各民族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决权。俄罗斯等四大帝国纷纷解体,出现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一战推动了世界和平主义思潮,反战与和平运动。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变得更加多元化,民族问题成为了欧洲政治的重要议题。总之,一战推动了民族主义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复杂程度,给欧洲带来深远的历史影响。〖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一战后(欧洲)。从一战后欧洲的示意图分析,得出一战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发展,产生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首先,说明一战前后,欧洲民族意识的发展状况。了解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各地。其次,说明一战后期,民族自决运动在欧洲掀起波澜,出现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再者,说明一战对和平主义思潮的推动,并说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特征即可。最后总结,得出一战推动了民族主义蓬勃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复杂程度,给欧洲带来深远的历史影响。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孔子家语·王言解第三》篇中,曾子请教何为不劳民伤财,孔子指出“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鄽(chán)皆不收税。”由此可见孔子思想的基本要义是()A.克己复礼 B.天下为公 C.中庸之道 D.以民为本〖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鄽皆不收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民众服劳役一年不超过三天,让百姓按季节进入山林湖泊伐木渔猎而不滥征税,交易场所也不要滥收赋税,认为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排除A项;天下为公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排除B项;中庸之道是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2.如图是地处中原的龙门石窟,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土壤并收纳佛教理念,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据此可知,这种雕塑艺术()A.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转化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C融通了中西宗教文化内涵 D.消除了南北文化对峙隔阂〖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土壤并收纳佛教理念”,结合图示可知,龙门石窟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和融合,A项正确;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仍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对于外来宗教文化的吸收,融合,并不是中西宗教文化融通,排除C项;“消除”,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3.如表是宋代话本中关于茶事的记载,可以反映出()茶艺《红白蜘蛛》和尚同至方丈叙礼,分宾主坐定,点茶吃罢《快嘴李翠莲》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茶礼《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一个人背系带,砖顶头巾,也着上一领紫衫,道:“观察拜茶。”《勘靴儿》拜毕,左右两廊游遍,庙官献茶。茶坊《简帖和尚》去枣朔巷口,一个小小底茶坊。茶坊主人唤作王二。《赵旭遇仁宗传》店对过有座茶坊,与店中朋友同会茶之间,……A.茶叶种植已经推广全国 B.经济发展改变生活方式C.文人生活理念逐渐普及 D.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分宾主坐定,点茶吃罢”“店对过有座茶坊,与店中朋友同会茶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较前代有了一定发展,宋人形成了饮茶之风,茶坊、茶礼、茶艺也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出现,B项正确;在当时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全国种植茶叶是不可能的,排除A项;文人的生活理念很多,不仅仅局限于饮茶,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粮食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4.康熙《嘉定县志》说:“今楚豫诸种艺(种植),反以其货,连舻捆载而下,市于江南。”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江南成为经济重心C.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今楚豫诸种艺(种植),反以其货,连舻捆载而下,市于江南。”,可以看出楚豫地区的种植,船运至江南进行售卖,说明区域长途贸易兴盛,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无法判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A项;南宋时,江南成为经济重心,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5.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许多王朝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也是传统漕运的主要交通渠道和可靠保障,更是我国古代经济交流的生命线。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A.成为古代唯一交通运输形式 B.旨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服务于民生和军事战争需要 D.方便了货物运输和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许多王朝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也是传统漕运的主要交通渠道和可靠保障,更是我国古代经济交流的生命线”可知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唯一”,表述绝对,还有其他的运输方式,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针对的内部,并不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是服务于统治需要,并不是民生和军事战争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6.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与旧部院比起来在管理方式上吸收了一些西方管理理念,如机构精简、分工办事、人有专责、禁止捐官、厉行节约、奖惩分明、严格考核、激励勤勉、杜绝奢靡等。材料表明()A.当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近代国人对外观念转型C.清廷主权意识逐渐成熟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与旧部院比起来在管理方式上吸收了一些西方管理理念”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总理衙门这一涉外机构的创立,使国人的管理思维开始发生转变,这种思维的转变体现了近代国人对外观念转型,B项正确;自清中后期到民国初年,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比较低下,仍然受到西方列强的歧视,排除A项;清廷主权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材料的时间定位于“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这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7.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包含两个主体的自由,一个是个体的自由,这与西方自由主义是一致的,另一个是国家、民族为代表的群体自由。“政治问题曰国家。凡是国家,必有治权。而治权以政府为之器,故天下无无政府之国家。”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旨在()A.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B.彻底革除国民守旧观念C.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D.寻找皇权存续理论依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包含两个主体的自由,一个是个体的自由,这与西方自由主义是一致的,另一个是国家、民族为代表的群体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包含两个体的自由和国家、民族为代表的群体自由,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严复提出自由也包含群体自由,这是为了激发民族主义意识,C项正确;严复的自由思想与科学知识无关,排除A项;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皇权存续,排除D项。故选C项。8.民国时期,伴随着西医东渐的日益加剧,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办了自己的中医社团。据《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记载,1912年至1947年,全国各地方创办的学会、研究会、医药改进会及中医公会等组织大约有240多个。这一现象()A.有利于弘扬传统医学思想 B.促成了医疗服务体系建立C.体现出政府主导民间参与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材料体现了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中医面临冲击,中医药界创办的中医社团、学会等组织越来越多,据所学可知,此举有利于弘扬传统医学思想,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背景下,中医药界挽救中医的努力,不涉及医疗体系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现象主要是民间参与,不是政府主导,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医药界挽救中医的努力,材料没有表明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9.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和口号是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万万火急,全国同胞们,形势万分紧急了”“中国同胞联合起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这些口号()A.推动边区军民文化知识的普及 B.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表达人民驱逐日寇的强烈愿望 D.促成了抗日反蒋的第二条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了大量口号,这些口号表达了人民驱逐日寇的强烈愿望,B项正确;这些口号是为了团结群众,共同抗日,与普及文化知识无关,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形成,排除C项;这些口号的主要任务是团结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与反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为俞微波创作于1963年的年画《劳模会上的好姐妹》,该作品()A.表明了新中国已实现男女地位的平等 B.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C.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喜悦心情 D.体现了“一五时期”工农业上的成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3年(中国)。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63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该年画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B项正确;“新中国已实现男女地位的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一五时期”是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中二、三产业产值合计增加到3472亿元,这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15%,首次超过了农业的总产值。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2%,成为撑起农村经济的最坚实支柱。这从侧面反映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B.改革重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 D.消除了农村收入贫富差距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87年至2007年(中国)。据材料“到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52%,成为撑起农村经济的最坚实支柱”,可以看出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撑起农村经济的坚实支柱,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村,并不是城市,排除A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涉及的是国企改革,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消除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跃成为囊括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贸易商将东方的货物从印度半岛西海岸运送到地中海,印度洋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最为重要的水域,见证了罗马帝国同东方的海上贸易辉煌。罗马帝国印度洋贸易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拓展海上贸易需求扩大 B.海上丝绸之路创造贸易条件C.航海知识丰富利于远洋航行 D.打败阿拉伯帝国夺取制海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据材料“罗马一跃成为囊括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贸易商将东方的货物从印度半岛西海岸运送到地中海……”,可知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疆域的拓展,海上贸易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促使其发展印度洋贸易,A项正确;仅从材料,并未提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帝国拓展海上贸易需求扩大,并未提及航海知识对远洋航行的影响,排除C项;此时阿拉伯帝国还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3.殖民地时期命名的美国地名主要以印第安名称为主,反映了他们族人、居住环境和生活,以及他们与殖民者之间的接触摩擦。在美国50个州,超过25个州都是以印第安命名,而欧洲起源的州名,大约占40%。材料表明()A.多元融合的特色文化 B.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C.美利坚民族国家形成 D.印第安文化得以保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在美国50个州,超过25个州都是以印第安命名,而欧洲起源的州名,大约占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超过一半的州与印第安文化及历史有关,欧洲起源的州名,大约占40%,美国州名的多元性体现出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美国文化是印第安文化与欧洲文化融合的特色文化,A项正确;B项忽略了印第安人对美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美国州名以及文化的多元性,与其国家形成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对印第安文化的保留,排除D项。故选A项。14.与天主教教堂不同的是,加尔文教派的教堂建筑,在法国有意识地不将它们称作教堂而称作神庙。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上帝居住的殿堂”,它更多的是一个中性的、“依数学规则设计的、用来在星期天做礼拜的外壳”。这反映了加尔文教派()A.增强了教会经济实力 B.崇尚神秘主义的建筑思想C.颠覆了天主教价值观 D.适应了欧洲社会转型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欧洲)。据材料“在法国有意识地不将它们称作教堂而称作神庙”、“不是“上帝居住的殿堂””、“中性”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时期法国有意识地削弱宗教的影响,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处在发展阶段,资产阶级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尽可能通过各种措施削弱封建势力,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教会经济实力不相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法国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尽可能在建筑领域削弱教会的影响,并非崇尚神秘主义的建筑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宗教改革时期法国尽可能削弱教会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天主教价值观的颠覆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表是日本战后就业人口变动情况统计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就业人口数(千人)产业别就业人口比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01747878381067148.521.829.6196014389128041684132.729.138.2197010146178972451119334.046.619806102187373091110.933.65541990439120548364217.133.359.02000317318571404855.029564.3资料来源:《人口统计资料集》,2005年,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A.国家经济结构畸形 B.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与完善C.农业发展日趋衰退 D.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据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日本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就业人口以及产业人口比例,逐渐项第三产业集中,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畸形,排除A项;农业人口占比少,不代表日趋衰退,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并不是不平衡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16.截至到2019年7月,俄罗斯共有18项文化遗产和11项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上排名世界第9位。俄罗斯从2008年开始发行“世界文化遗产”系列邮票(部分见如图)。这组邮票()A.保留罗马帝国历史文化遗产 B.提高民众对文物收藏的关注C.见证遗产保护领先世界各国 D.彰显了艺术气息与民族传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俄罗斯)。根据材料“俄罗斯共有18项文化遗产和11项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数量上排名世界第9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文化遗产众多,邮票上是俄罗斯的著名建筑,彰显了艺术气息与民族传统,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与罗马文化有关,排除A项;这一系列邮票体现了俄罗斯的艺术风格,与文物收藏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俄罗斯,不涉及世界各国,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模式以《周礼·考工记》为发端,至曹魏邺城和汉魏雒(luò)阳城而初具轴线布局之雏形,到隋唐长安城始成规矩方正、中轴对称的城市模式;迨及元明清三代之都城-北京城,特别是中轴线,从城南门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一直到钟鼓楼的城市中轴线,同时也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是古代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的城市载体。全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形成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作为皇权象征的紫禁城,背依景山、前亘金水;百官处事的皇城,左崇文、右宣武。——摘编自姜波《具有东方神韵的城市遗产》材料二19世纪中叶之前,德国还是邦国林立、藩镇割据之地,各个邦国各自为政,大多形成了各自的经济中心。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自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开始规划与建设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城市圈内部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其中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只有柏林、汉堡、慕尼黑,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也不过80个。目前,德国全境共形成了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区等11个城市圈均匀分布于德国各个地区,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聚集了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70%的就业。城市化率超过了90%,但却很少受到诸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摘编自王伟波、向明、范红忠《德国的城市化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北京城市规划的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选址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3)据上述材料,简析明清时期北京城与德国城市圈建设上的主要差异。〖答案〗(1)理念:继承传统形制;遵循礼制,严格尊卑等级制;中轴线规制体现皇权至上(君主专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任答1点)因素:宗法观念、传统礼制的影响;儒家观念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任答1点)(2)特点: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小城市为主体;城市分布较均匀;统一加速发展进程;注重长远规划,城市功能完备。(任答1点)影响: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适应工业化时代需要;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为其他国家都市建设提供借鉴。(任答1点)(3)差异:前者布局融合礼制观念,后者规划服务居民生活;前者政治功能突出,后者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商业、文化、政治一体化)。〖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迨及元明清三代之都城-北京城,特别是中轴线,从城南门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一直到钟鼓楼的城市中轴线”可知继承传统形制;根据材料“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是古代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的城市载体”可知遵循礼制,严格尊卑等级制;根据材料“全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形成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作为皇权象征的紫禁城,背依景山、前亘金水;百官处事的皇城,左崇文、右宣武”可知中轴线规制体现皇权至上(君主专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是古代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的城市载体”可知宗法观念、传统礼制的影响;儒家观念的影响;根据材料“背依景山、前亘金水”可知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世纪中叶以来(德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可知城市化起步较晚;根据材料“城市圈内部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可知中小城市为主体;根据材料“德国全境共形成了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区等11个城市圈均匀分布于德国各个地区”可知城市分布较均匀;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可知统一加速发展进程;根据材料“城市化率超过了90%,但却很少受到诸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可知注重长远规划,城市功能完备。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开始规划与建设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城市圈内部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可知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根据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可知适应工业化时代需要;根据材料“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聚集了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70%的就业”可知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根据材料“城市化率超过了90%,但却很少受到诸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可知为其他国家都市建设提供借鉴。【小问3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时期(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德国)。根据材料“包括了故宫前面的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和中轴线南端两侧的天坛、先农坛等祭祀设施”“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可知前者布局融合礼制观念,后者规划服务居民生活;根据材料“全城以紫禁城为核心,形成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作为皇权象征的紫禁城”“德国全境共形成了莱茵-鲁尔区、柏林-勃兰登堡区等11个城市圈均匀分布于德国各个地区,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聚集了德国70%的人口,并解决了国内70%的就业”可知前者政治功能突出,后者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商业、文化、政治一体化)。18.阅读某同学的读书卡,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书名摘编内容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是:人人能以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徐复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1961年)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唐德刚《胡适杂忆》(1996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开风气之先,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吴根友《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对其“历史观”学术价值与产生的问题分析,也趋于客观。(1)指出《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2)指出徐复观、唐德刚、吴根友三位学者对胡适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答案〗(1)类型及价值属于文献史料;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于研究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也是研究胡适思想的一手史料,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考证和辨别。(2)倾向及依据徐复观基本否定。认为胡适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唐德刚充分肯定。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激发民族的文化自信。吴根友全面客观。从时代变迁的角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2年(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史料类型分析,得出属于文献史料;从研究新文化运动和胡适思想分析,得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于研究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也是研究胡适思想的一手史料;从其局限性分析,得出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考证和辨别。【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21世纪(中国)。据材料“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得出徐复观基本否定。认为胡适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据材料“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得出唐德刚充分肯定。推动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