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1页
《出师表》中考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2页
《出师表》中考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3页
《出师表》中考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4页
《出师表》中考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诘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⑤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⑥。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shuì)亡……。”虢君作色而怒。……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注】①虢(gu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自伐:刚愎自用。③谄谀亲贵:信用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小人。④踳(chuǎn)乱:杂乱。⑤御:车夫。⑥腶(duàn)脯粱糗(qiǔ):肉及粮食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块:大土块。⑨逊:悄悄地溜走。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B.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C.晋师伐之

伐:攻打

D.知寡人亡邪

亡:逃亡、逃跑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可计日而待也

皆以美于徐公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塞忠谏之路也D.先帝称之日能

御以块自易已而之细柳营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B.《虢君好谀》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好谄谀而恶至言。C.选文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饱含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D.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核心是赏罚分明。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知

之何

谏........................................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日:“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可以止矣。”桓公日:“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注: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C.深入不毛

毛:毛发

D.固轻其主

轻:轻视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D.若无兴德之言

见布衣之士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二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B.选文第三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C.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具体指小臣稷。D.从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4、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5、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Z]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正确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赠送)

)B.盖追先帝之殊遇(厚遇)C.

臣切有疑

(疑虑)

D.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昭陛下平明之理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不以物喜秦王怫然怒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D.不效则治臣之罪

公将驰之入则无法家拂士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甲】文中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乙】文中魏征直言劝谏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义,使国家安定。D.【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4.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5.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的一项(.....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的一项(..................(四)【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选自《出师表》)【乙】蜀有言诸葛丞相惜赦①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汉匡衡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②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刘表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评)③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鞅刑及弃灰④,过于猛者也;梁武帝见死刑辄涕零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纵大过。合之,得政之和矣。(选编自《智囊·上智部》)【注】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的命令。②周旋,交往。③评,编者的评论。《智囊》为明朝冯梦龙编辑。④弃灰,把灰烬丢弃在路上。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

臧否,赞扬和批评

B.蜀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

惜,爱惜C.刘表父子岁岁赦宥

赦宥,宽恕,赦免

D.政宽则民慢

慢,轻慢无礼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C.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B.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D.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俱为一体C.何益于治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所欲有甚于生者

B.治乱之道悉矣D.慢则纠之以猛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固以怪之矣4.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商鞅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帝见死刑辄涕零而纵之,过于宽者也。5.从【甲】【乙】两文中,你读到了诸葛亮关于治世的哪些观点?(五)【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选自《出师表》)【乙】蜀有言诸葛丞相惜赦①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汉匡衡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②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刘表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评)③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鞅刑及弃灰④,过于猛者也;梁武帝见死刑辄涕零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纵大过。合之,得政之和矣。(选编自《智囊·上智部》)【注】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的命令。②周旋,交往。③评,编者的评论。《智囊》为明朝冯梦龙编辑。④弃灰,把灰烬丢弃在路上。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

臧否,赞扬和批评

B.蜀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

惜,爱惜C.刘表父子岁岁赦宥

赦宥,宽恕,赦免D.政宽则民慢

慢,轻慢无礼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C.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B.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D.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俱为一体C.何益于治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所欲有甚于生者

B.治乱之道悉矣D.慢则纠之以猛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固以怪之矣4.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商鞅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帝见死刑辄涕零而纵之,过于宽者也。5.从【甲】【乙】两文中,你读到了诸葛亮关于治世的哪些观点?答案:(一)1、B【解析】良实:忠良诚实的人2、C【解析】

A在/比

B以致/用

C表修饰

D代词向宠/动词去

到3、D

【解析】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核心是亲贤远佞。4、知之/何以不谏5、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或:这真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译文:【乙】从前虢(guo)国的国君骄傲放纵,刚愎自用,身边满是胸无韬略,阿谀奉承之徒。对那些直言相谏的大臣,不是放逐就是杀戮,致使朝廷腐败,政治黑暗,民怨沸腾。晋国乘机发兵攻打虢国。虢国的军民,无人愿为他抗敌坚守,虢君被迫逃亡。逃到了一片荒凉之地,虢君说:“我渴了,想要喝水。”他的车夫就递上清酒。虢君说:“我饿了,想要吃东西。”他的车夫就递上肉脯和干粮。国君欣喜地问:“你从哪里弄来这些丰足的食物呢?”车夫回答:“事先早已储备好的。”国君又问:“为什么事先做好这些储备呢?”车夫回答说:“我是专替大王您逃亡做的准备,以便路上充饥、解渴。”国君问:“你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吗?”车夫回答:“是的。”国君发问:“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早点进谏?”车夫说:“您只喜好谗言,而厌恶忠告。我要给您进谏,恐怕要先于虢国而死……”国君大发雷霆,气愤至极。步行到深山隐居。饥饿困倦,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车夫用大土块代替自己的腿,悄悄地溜走了。虢君于是饥饿而死,被禽鸟野兽所食。(二)1、【解析】C2、【解析】D助词,的3、【解析】A

毛:长草。A.介词,在/介词,向;B.把/因为;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D结构五次提到“先帝”表达出孔明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情真意切,道出了二人荣辱与共的历程,也向后主言明他身为丞相忠君爱国、光复汉室的忠心。同时也能打动、鼓舞刘禅追念先帝的教导,奋发图强。4、

对比二者的话,“淡泊名利”是二者的共性。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5、(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附译文:齐桓公想要召见一个小臣稷,但一天内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稷。他的随从建议说:“作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召见一个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应该就此停止。”然而,齐桓公认为:“不是这样的。有才能的人往往轻视权力和财富,因此他们也会轻视他们的君主。如果君主轻视其他国君,他们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即使稷轻视权力和财富,我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因此,齐桓公又去了五次,最终才见到稷。(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齐桓公能够放下架子对待平民,其他国君听闻后,也纷纷前来朝拜齐桓公,没有不来的。)(三)1.【解析】D

遗憾2.【解析】B

代词

A来/因;B

代词;

C然而/……的样子;D就/如果3.【解析】C

应该直言劝谏4.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1分)5..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附译文:魏征竭力劝阻唐太宗效仿历代帝王前往泰山封禅。他对唐太宗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患病十年,卧床不起,经过治疗,逐渐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如果一定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那是绝对不行的。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只十年,陛下作为良医,精心调治,虽然取得成效,天下平安无事,但是百姓还不富裕。在这个时候隆重举行封禅大典,敬告天地大功告成,臣我实在怀疑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唐太宗听了,无言反驳。(四)【答案】1.B【解析】B.蜀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蜀国)有人议论诸葛亮不轻易发布赦免令。惜,吝惜;故选B。2.C【解析】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等到后来费神主政时,开始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就逐渐削弱了。“及”“始”“遂”都是连词,一般分别断开;“及费祎为政”是事情的起因,“始事姑息”是具体发展,“蜀遂以削”是结果,故分别断开。故断句: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故选C。3.A

【解析】A.是/是;B.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独;C.对于/比;D.用/认为;故选A。4.商鞅对把灰烬丢弃在路上的人也要加以刑罚,太过严厉了;梁武帝看见执行死刑就流泪把罪犯给释放掉,这样又太过宽容了。重点词义:刑:处罚。及:涉及到。猛:严厉。辄:就。涕零:流泪。纵:释放。5.赏罚要严明,不能有亲疏远近之别;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解析】(1)结合甲文“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可知,诸葛亮建议治理国家要赏罚要严明,同时不能有亲疏远近之别;(2)结合乙文第一段“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可知,面对一些人议论自己不轻易发布赦免令,诸葛亮回答道“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即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行,不能靠小恩小惠。这是其治理国家的观点。附译文:【甲】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乙】(蜀国)有人议论诸葛亮不轻易发布赦免令。诸葛亮(对此)回应说:“治理天下应依靠大的德行,而不该依靠施舍小的恩惠。所以(汉朝的)匡衡、吴汉(治国理政)不情愿(无故)开赦罪犯。先帝也曾说道:“我曾与陈元方、郑康成交往,每次见面(会谈)深受启发,(使我)明了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有说过大赦罪犯(是治国之道)。又如刘表父子年年都有大赦之令,(这)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等到后来费神主政时,开始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就逐渐削弱了。孔子说:“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战国时,商鞅对弃灰于道的人也要加以刑罚,这样就未免太过严苛了;梁武帝看见执行死刑就会心有不忍,往往流着泪把罪犯给释放掉,这样又太过宽容甚至显得有些懦弱了。《论语》有“对小的过错予以宽容”的说法,而《春秋》曾讥斥“那些放纵有大过错的人”。二者只有调和得当,才能实现政事的和谐。(五)11.B【解析】蜀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蜀国)有人议论诸葛亮不轻易发布赦免令。惜,吝惜;12.C【解析】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等到后来费神主政时,开始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就逐渐削弱了。“及”“始”“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