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 工业文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 工业文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 工业文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 工业文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 工业文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备考

工业文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题解读考向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2021·湖北高考,13)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据题意可知,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纺织的棉布比印度低廉劳动力制造的棉布还要便宜,这说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是优于印度的手工劳动的,D项正确;当时印度并没有开启工业革命进程,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和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无关,排除C项。2.(2021·天津高考,12)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反映了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故选D项;“消除”说法错误,科技发展有利于增进国家交往,但国家界限依然存在,排除A项;“逐渐消失”说法错误,世界文化多样性至今仍存在,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到整体,排除C项。3.(2020·全国Ⅰ卷,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贪婪以及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明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主因,故选B项。考向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2022·重庆高考,14)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在德国技术革新引发新工商业经济兴起,以土地经济活动为主要依靠的旧有的德国封建军事贵族在没落,故选A项;题干没有讨论政治权力相关内容,排除B项;区域间经济结构指的是农业、工商业等之间的占比及相关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讨论社会福利相关内容,排除D项。2.(2022·6月浙江选考,20)1896年,卢米埃尔的电影作品《火车到站》(见下图)上映。影片中一列来自马赛的火车缓缓进站,乘客们正在站台等候。放映总时长55秒。有趣的是,观众深怕被屏幕中的火车撞击,紧张地静坐在座位上。这一幕反映了

A.电影时代已经到来B.有声电影开始出现C.火车成为法国人必乘的交通工具D.内燃机为动力的火车率先在欧洲大陆普及√根据材料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电影,电影时代到来了,A项正确;当时的电影是无声的,排除B项;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当时的火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排除D项。3.(2021·江苏高考,15)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根据材料“1901年”“美孚石油”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资本支配力逐渐强大,C项正确。考向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2022·全国甲卷,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根据材料可得出,20世纪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使用,农业生产逐步机械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失业人口增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的影响,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科技,并非生产规模,排除D项。2.(2022·辽宁高考,14)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的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发展完善,邮政业服务范围扩大、工作效率提高等,便利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促进了贸易和市场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3.(2022·广东高考,13)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由于机器费用昂贵,生产成本增加,工厂主便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导致了工人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此可推知,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工作方式的变化,最终会推动社会分化和阶级对立,B项正确。1.唯物史观——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2.历史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在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不大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发明的机器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而煤炭行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较慢,且是在轻工业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电信业等。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使其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城市化进程,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机器工业)进程开始了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3.历史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4.历史解释——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力量的联合,促进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普遍发挥了作用社会形态转型经济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5.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近代人类社会的影响视角1工业革命的背景1.(2023·芜湖二模)在1642年《垄断法》(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A.加快了英国的法治建设

B.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在专利法颁布后,英国的重大发明迅速增多,由此可知专利制度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法治建设,排除A项;材料所述变化发生于工业革命前,不可能得益于工业革命,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要到19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23·深圳一模)下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000多位传主从业兴趣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知识领域或职业1601—1625年1626—1650年1651—1675年1676—1700年科学12.8%28.2%31.4%27.6%医学13.0%27.4%31.5%28.1%军事8.8%46.7%18.8%25.7%政治26.6%29.1%22.7%21.6%神职37.2%30.1%19.5%13.2%注:传主可有多种从业兴趣。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代议民主政治完善C.宗教信仰彻底崩溃

D.实用主义日益流行√17世纪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等重大事件对国民从业兴趣产生了影响,故选D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排除A项;18世纪以来,代议民主政治完善,排除B项;英国并未废除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彻底崩溃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3.(2023·广东六校高三联考)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B.证明印度生产技术先进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D.反映亚洲明显贸易优势√这个英国人是从东印度贸易的视角来研究工业革命的必要性,所以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故选C项;英国人所述的东印度贸易是从外部视角来看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性,它并不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排除A项;题干不能推论出印度生产技术一定先进,排除B项;题目主旨是东印度贸易会促使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而不是强调亚洲的贸易优势,排除D项。4.右图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

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

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入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据图表信息可知,1650—1750年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甚至超过了农场主,激发了工人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诱导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选D项。视角2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1822年荷兰联省国王威廉一世创立了“荷兰全国工业促进总会”,他不但捐赠国家土地,还认购了40%的股票,而且向其他认购者担保5%的红利;普鲁士政府继续经营该国大部分的矿场;1833年法国议会决定兴建法国铁路网;1842年奥地利政府也决定兴建铁路网。由此可知,19世纪A.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扩展B.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家治理模式C.铁路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D.部分欧洲政府扶持工业的发展√19世纪的荷兰、普鲁士、法国、奥地利等国政府通过向工业投资、经营矿场、兴建铁路网等措施扶持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此时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项;19世纪时这些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中荷兰和普鲁士的措施没有提到铁路,C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排除。2.(2023·沈阳三模)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毛纺织品进口原料比例变化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当时的英国√时间1865-1869年1875-1879年1880-1884年1885-1889年1890-1894年1895-1899年比例49%55%65%74%74%80%A.工业经济实力逐渐衰落

B.产业结构失衡现象严重

C.产业革命进程不断加快

D.世界工厂地位得以确立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工业革命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原料的需求较大,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的逐渐增强,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轻工业,没有体现产业结构失衡,排除B项;表格没有同其他主要国家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时间1865-1869年1875-1879年1880-1884年1885-1889年1890-1894年1895-1899年比例49%55%65%74%74%80%3.有学者指出,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在1900—1940年迅速提高。下图是美国家庭中汽车与家用电器普及率变化图。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美国在二战过程中大量

获利C.国家干预经济范围扩大D.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影响

较小√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后,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故选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1945年,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范围扩大发生在二战后,排除C项;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破坏较大而非较小,排除D项。视角3工业革命的影响1.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也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是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19世纪以来,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受到世界舆论谴责,外加奴隶的反抗、贩运黑奴成本的提高等因素,迫使英国国会在1807年通过废止奴隶贸易法案。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A.苦力贸易兴起的原因B.澳大利亚原住民数量锐减的原因C.加勒比海一些岛上印第安人消亡的原因D.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的原因√奴隶贸易被废止后,美洲仍需要大量劳动力,19世纪中期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形成了苦力贸易,故选A项;澳大利亚原住民数量锐减的原因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排除B项;加勒比海一些岛上印第安人消亡的原因是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以及天花等传染病的传入,排除C项;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的原因是其面积较小、历史条件的差异,排除D项。2.(2023·南昌三模)清末画报曾刊《铁人善走》一图(如下图),配文道,美国一博士独出新法,用铁铸一人形,高六英尺,口衔吕宋烟一枝。腹中藏有机器炉鼎,以火燃之,其人即自能行走,迅捷异常。当时见者疑为生人,初不料其为块燃之顽铁也。呜呼,技至此,可谓神矣。由此可知,当时A.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迅速传播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国人视野C.“师夷长技”的思想获得认同D.列强资本输出影响经济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美国钢铁冶炼业的生产情况,与中国传统的手工工场冶炼业反差巨大,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迅速传播,排除A项;“师夷长技”的思想获得认同与向西方学习有关,排除C项;列强资本输出影响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3.(2023·温州三模)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写道:“现在情况不同了。自1866年危机以来,积累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以致在所有的工业国,至少在英国,生产的扩展赶不上积累的增长,单个资本家的积累已经不能在扩大他的营业方面全部用掉;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45年就已如此,此外,还有铁路投机。”这一材料可以佐证A.资本输出的动因

B.棉纺织业中心转移C.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D.列强实力对比变化√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剩余资本增多,这推动了英国的资本输出,即材料可以佐证英国资本输出的动因,故选A项。4.下表中所记载的现象反映了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圣彼得堡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A.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

B.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D.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日渐重视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