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I前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3.1术语和定义 1 24总则 34.1应用条件 34.2应用范围 34.3测量方式 35技术设计 35.1工作任务 35.2资料收集 45.3方法有效性分析 45.4工作精度 45.5测量剖面布置 45.6设计书编写 45.7设计审批与变更 46仪器设备 56.1仪器选择 56.2使用基本要求 56.3电缆标记 56.4仪器检查 56.5保管和维护 67野外工作 77.1井场布置 77.2技术要求 77.3野外测量及记录 87.4安全与防护 87.5质量检查与评价 97.6野外资料验收 98资料整理与处理 8.1资料整理 9资料解释 9.1基本要求 9.2异常识别 Ⅱ9.3定性解释 9.4半定量解释 9.6综合地质解释 9.7图件编制 10报告编写与资料提交 10.1编写要求 10.3主要成果图件 10.4资料提交 附录A(资料性)钻孔电磁波法工作测量方式 附录B(规范性)设计书编写提纲 附录C(资料性)野外岩矿区β和E'实测方法 附录D(资料性)钻孔电磁波法最大透视距离估算 21附录E(规范性)钻孔电磁波法野外工作记录表 28附录F(资料性)钻孔电磁波法模型测量曲线 29附录G(规范性)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参考文献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1钻孔电磁波法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钻孔电磁波法的技术设计、仪器设备、野外工作、资料整理与处理、资料解释、报告编写与资料提交等工作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金属和非金属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的钻孔电磁波法测量工作。金属矿坑道电磁波法勘查可参照执行。本文件不适用于煤田坑道电磁波法测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499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DZ/T0069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和符号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钻孔电磁波法boreholeelectromagneticwavemethod在钻孔中,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地下目标体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效辐射常数effectiveradiationconstant有效辐射常数等于初始辐射常数和接收天线等效长度的乘积。它不仅与发射条件及介质性质有关,还与接收条件有关。单位距离上介质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而引起的电磁波的衰减量。同步测量relativepositionkeepingmeasurement发射点与接收点分别在两个钻孔中固定高差同步变化深度进行测量。同步测量分为水平同步测量、2发高同步测量和发低同步测量。发射点在一个钻孔中固定深度,接收点在另一个钻孔中变化深度进行测量。接收点在一个钻孔中固定深度,发射点在另一个钻孔中变化深度进行测量。发射点和接收点在同一个钻孔中固定收发距进行测量,即电磁波测井。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computedtomographyforboreholeelectromagneticwavemethod通过跨孔电磁波射线扫描,对所观测到的信息进行反演计算,重建被测范围内目标体与围岩电磁波参数分布规律的图像,从而达到圈定地质异常体的一种物探反演解释方法。利用多条测量曲线异常范围的交集确定地质体的位置和形态的解释方法。下列缩略语、符号和计量单位适用于本文件。3.2.1缩略语3.2.2符号和计量单位各术语对应的符号和计量单位见表1。各参数符号标注符合GB/T14499的相关规定。表1符号和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名称)1V/m(伏[特]每米)2V/m(伏[特]每米)3吸收系数βdB/m(分贝每米)4dB/m(分贝每米)5电阻率pΩ·m(欧[姆]米)6电导率0S/m(西[门子]每米)7eF/m(法拉[第]每米)3表1符号和计量单位(续)计量单位(名称)8μH/m(亨[利]每米)9fHz(赫[兹])λm(米)DV/m(伏[特]每米)DV/m(伏[特]每米)m(米)4.1应用条件钻孔电磁波法应用条件为:a)探测目标体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b)测量范围内钻孔无金属套管或坑道无金属网护壁;c)钻孔深度超过探测目标体底端埋深,超出范围宜介于1倍~5倍工作频率波长。4.2应用范围钻孔电磁波法应用范围如下。a)固体矿产勘查应用:铜、铁、铅、锌、铬铁矿、金矿及雄黄矿等矿产的勘b)工程地质勘查应用:水库坝体及坝基渗漏;公路、铁路、桥梁、机场及工民建等基础勘查,寻找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以及岩溶型矿藏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地下空洞、地下障碍物、通道等探测及帷幕注浆效果检测。c)地质灾害防治的应用:采空区塌陷、煤田及固体矿产水患等勘查,指导灾害防治。d)其他应用:考古、浅层油气勘探等领域勘查。4.3测量方式钻孔电磁波法常用测量方式有:a)跨孔同步测量方式;b)跨孔定点测量方式;c)单孔电磁波测井测量方式。测量方式参见附录A。5技术设计5.1工作任务5.1.1依据任务书和合同书确定工作任务,基于工区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特征,寻找具备电性差异前提45.1.2目标体的探测有效性尚不明确,或存在较严重的干扰,宜列为试验研究项目。5.2资料收集5.2.1设计书编写前,应根据工作任务要求收集工区内的下列资料:b)与工作任务有关的地质、物性(电性参数)、勘查工程及测绘等资料;5.2.2当收集到的资料不能满足技术设计要求或在新区开展工作,应进行野外踏勘,补充、核实收集的资料:5.3方法有效性分析5.3.1依据下列资料进行方法有效性分析:a)相邻工区或其他条件类似地区的实际工作成果;b)具有开展本工作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c)野外现场踏勘结果;d)以往的勘查经验。5.3.2当方法有效性不能确定,宜选择有代表性和已知地质情况的地段进行专门的有效性试验。5.3.3在认定方法有效性后方可开展工作。5.4工作精度5.4.1根据工作任务,设计书中应明确电磁波场强测量精度要求,主要考虑下列因素:a)能够观测与分辨勘查目标所产生的异常,一般大于最大测量误差的3倍;b)仪器的测量精度。5.4.2电磁波场强测量工作精度以均方误差为衡量标准。地质条件较好时,要求均方误差绝对值小于或等于5dB;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外界干扰时,要求均方误差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0dB。5.5测量剖面布置5.5.1根据任务要求和工作区钻孔分布,测量剖面宜穿过目标体或垂直目标体的走向,最大限度地探测目标体的空间形态。5.5.2当目标体情况不明时,应适当增加测量剖面。5.6设计书编写5.6.1根据任务要求,在资料收集、方法有效性分析、工作精度明确等工作基础上编制设计书。5.6.2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B。5.7设计审批与变更5.7.1设计书需经任务书下达部门审查与批准后方可实施。5.7.2在设计执行过程中,如有变动应及时向工作任务下达方提请变更,经批准后方可实施。56仪器设备6.1仪器选择6.1.1系统配置应根据工作任务,配置适用的钻孔电磁波仪器、绞车、电缆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与解释的硬软件系统等。6.1.2钻孔电磁波仪器工作频率范围宜不小于0.5MHz~32MHz;发射脉冲功率宜不小于10W;接收机测量信号动态范围宜不小于120dB,线性范围宜不小于90dB,测量精度宜优于3dB,灵敏度宜优于0.2μV/m。6.1.3绞车与电缆绞车制动系统、盘缆器等性能完好可靠,深度误差小于0.3%;在潮湿条件下,电缆芯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6.2使用基本要求6.2.1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说明书使用仪器。6.2.2每次工作结束后,擦洗干净,易松动部件应检查紧固。6.2.3仪器设备供电系统供电电压及频率、接地应满足仪器要求。6.2.4工作过程中,绞车应固定,正常工作。6.2.5经常检查绞车各部件的情况,及时调节和进行检修,并在各机械转动部分加润滑油。6.2.6仪器配备的计算机系统,应具有防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有害数据的监控功能。6.3电缆标记6.3.1在铠装电缆距电缆连接器(马龙头)20m处制作电缆提升的警示记号,作为操作员提升过程中的减速指示;每隔100m处应标记识别记号,以便于测井工作检查、测井深度校正。6.3.2手动绞车电缆标记的标准间距以5m为宜,每20m做一识别记号,零记号上方应有特殊警示标记;新电缆标记应先做临时记号,待测2个~3个剖面后无明显伸长时再标记正式记号;深度记号检查如有20%以上的记号误差超过1.5cm时,应重新标记。6.3.3丈量电缆长度在钻孔内提升时用钢尺丈量。6.3.4电缆所做深度标记要准确、明显、牢固。6.4仪器检查6.4.1正式工作前,应对所使用仪器的性能进行检查,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野外工作。6.4.2同型号两台及两台以上仪器在同一工区工作前,应进行仪器一致性检查实验。a)选择介质相对均匀的测量剖面,各台仪器宜在同点以同一装置进行定点观测,测量段中应选干扰小的地段。测量点数不少于30个。b)m台仪器第i个测点的测量值的平均值D;按下式计算:6D,—m台仪器第i个测点的观测值的平均值;m——参加一致性观测的仪器台数;n———致性实验的测点数。一致性实验的e-致性≤3dB(仪器测量精度),或不大于设计工作精度的2/3,否则应从参加测试的m台仪器中找出偏离均方误差(e,)大的仪器不予使用,或经检修后性能达到一致性要求时方可使用。 式中:D:m台仪器第i个测点的观测值的平均值;m——参加一致性观测的仪器台数;R致性观测的测点数。6.5保管和维护6.5.1仪器设备的保管应按如下要求进行:a)仪器的发放单位和使用者,应对仪器的安全负全面的责任,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交接仪器时交接双方进行检验并办理交接手续;仪器放置在潮湿、不清洁和不安全的地方;c)仪器运输要妥善包装,仪器与各零部件之间应有足够的缓冲材料;d)绞车运输过程中滚筒上的电缆头要固定牢靠,避免行车中电缆松开;e)仪器设备所属的零配件、备件和工具要随仪器设备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弃置或作他用。6.5.2仪器的维护应按如下要求进行:a)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说明书、使用情况、检修记录、刻度及标定记录等);b)仪器设备应每三个月通电检查一次;7c)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修理;d)仪器应每年校验一次,每个工区开工前和收工后,对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工作正常;e)仪器经过调节和检修,则应重新进行性能校验;f)电缆应在绞车滚筒上整齐缠绕,铠装电缆每年工作结束或长期停用时应在电缆表层涂油防锈。7野外工作7.1井场布置7.1.1到达井场后应进一步了解钻孔的安全情况,预防孔内事故的发生。井场布置应根据井场条件,避7.1.2按职责分工布置井场,各项工作应做到有条不紊,准确迅速。经井场负责人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7.1.3绞车和井口滑轮固定要平稳牢靠,绞车与滑轮应保持一定距离,井口滑轮转动方向应与绞车滚简轴线中点垂直相交。电缆经过滑轮后,应从钻孔中心下放。7.1.4接收绞车与发射绞车相距宜大于10m,两绞车轴宜相互垂直。7.1.5接收台站与发射台站间不应有金属导线相连。7.1.6深度计量系统的丈量轮、盘缆器等与电缆之间应保持转动接触。7.1.7丈量井下仪器记录点时,记录零点应与地质上采用的深度起算点一致。起始深度需计算准确,记7.1.8井下仪器接上电缆后应进行检查,在确认井下仪器和电缆连接可靠、密封良好、工作正常时方可7.2技术要求7.2.1新区开始工作前的技术试验:a)了解目标体和围岩之间的物性差异(参见附录C);b)了解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并寻求解决方案;如遇到电台或人文干扰,可采用调整工作频率或工作时间等方式避开干扰;c)估算跨孔透视距离(参见附录D);d)确定合适的工作频率、测量方式及点距。7.2.2条件许可时应先做单孔电磁波测井。7.2.3工作频率选择原则:a)电磁波工作频率波长不大于被探测目标体的规模;b)跨孔距离大、围岩吸收系数大时,宜采用较低的工作频率;c)跨孔距离小、围岩吸收系数小时,宜采用较高的工作频率;d)宜选用扫频或多频工作。7.2.4天线的匹配:a)钻孔电磁波仪发射天线为半波偶极电天线,接收天线为半波鞭状电天线,匹配电天线长度为介质中波长的1/4;b)在保证有效透视距离的前提下,宜使用较匹配天线短的天线,以提高分辨率。87.3野外测量及记录7.3.1剖面测量方式采用剖面测量方式应考虑如下因素:a)在实际剖面测量工作中,一般宜先进行水平同步测量和1条~2条发高或发低同步测量,以便快速发现异常并初步确定异常中心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定点测量;每一剖面宜交换收发钻孔再次进行测量;b)为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宜采用完备测量,使每个发射点和接收点间最少有一条射线。7.3.2测量点距和定发(定接)点位置测量点距和定发(定接)点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工作频率的波长、剖面成像网格的大小和探测目标体a)首先保证射线能均匀分布于整个剖面,成像剖面每个网格最少有一条射线通过。b)选择测量点距的原则:工作剖面较完整时,测量点距宜小于介质中1/2波长;一般水平同步测量点距宜小于介质中1/4波长;当探测目标体形态复杂且较小或多个地质体所产生的异常相互叠c)确定定发(定接)点位置的原则:根据水平同步圈定的异常区,对应单个异常除在中心位置布设定点外还应在其上下均匀布设定点,上下两端定点位置的高差以大于两孔水平距为宜;对于复7.3.3数据记录各种原始数据、表格按照附录E要求,由专人负责记录和填写。记录应真实准确,字体工整,字迹清7.4安全与防护7.4.1工作人员到钻机附近操作仪器设备时,要遵守钻探施工安全作业规定,佩戴安全保护装备。7.4.2仪器设备下井观测前需对其进行以下内容的复查:b)各开关、部件及计算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c)须固定装置的安装状况;d)绞车的刹车及变速装置。7.4.3绞车运转中机械设备不得检修;仪器设备通电检修或有可能接触36V以上电压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7.4.4布置、收拾井场与更换井下探头时,应将井口附近有可能掉入孔内的物件移开,电缆及探头提出钻孔后须及时保护好井口。7.4.5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应避开电缆活动影响区。电缆在运动中不允许人员跨越,不得在绞车与井口滑轮间及电缆反方向站立。7.4.6检查绞车刹车正常后方可下放电缆。绞车启动、电缆提升和下放时,不应紧急刹车和骤然加速。当探头下放接近孔底时,应降低下放速度;当探头提升接近套管或井口时,应减慢提升速度。7.4.7不应超井深下放电缆。电缆拉出绞车时,应防止打结。当出现警示信号时,应减速。7.4.8探头下到孔底后应尽快提升电缆进行测量,不允许探头在孔底停留时间过长。9a)每个测量剖面都要进行重复测量,重复测量工作量应是基本测量工作量的5%以上。级别曲线形态I士5Ⅱ士87.6.1现场验收已经完成,才能撤离井场。收队后再由承担单位进行野外资料验收。7.6.2单剖面资料验收在完成每个剖面测量工作后,现场负责人进行单剖面资料验收,内容为:a)仪器自检记录、校验记录是否正常;b)剖面测量方式及测量点距布置是否恰当;c)检查工作量、测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d)各种原始记录和数据是否齐全。7.6.3工区资料验收全部测量工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工区资料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收集的资料是否齐全;b)野外原始记录(技术参数试验、生产测量、质量检查等);c)野外实测原始数据及剖面曲线;d)质量检查误差统计表及对比曲线;e)野外工作小结。7.6.4项目资料验收野外工作结束后,由工作承担单位进行项目资料验收。内容如下:a)项目任务书(合同)、设计书与审批意见书、工作量调整批复意见等;b)仪器检测与校验记录;c)野外原始数据及原始图件;e)钻孔编录资料;f)初步解释成果资料;h)质量检查记录与质量检查报告;i)野外工作总结。7.6.5资料的质量评级a)凡符合下列条件者,评为优秀:2)剖面测量方式及测量点距布置满足解释要求;3)检查工作量达到要求,测量剖面80%以上质量评价达I级标准,其余达Ⅱ级标准,异常段曲线重复性良好;4)全面完成工作任务。2)剖面测量方式及测量点距布置满足解释要求;3)检查工作量达到要求,测量剖面80%以上质量评价达Ⅱ级标准及以上,其余达Ⅲ级标准,异常段曲线重复性良好;4)全面完成工作任务。2)剖面测量方式及测量点距布置基本满足解释要求;3)检查工作量达到要求,质量评价达Ⅲ级标准以上,但曲线重复性良好;4)基本完成工作任务。d)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评为不合格:2)检查工作未做,或曲线重复性不好,达不到最低要求。不合格资料不能进入资料处理与解释流程,资料按报废资料处理。8资料整理与处理8.1.1对全部原始资料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复查。对每个剖面参与计算的数据进行100%的复8.1.2整理和复查的原始资料内容主要包括:a)野外原始记录;b)实测原始数据;c)质量检查数据及误差统计;d)各种计算整理的表格和图件;e)钻孔资料、地质柱状图或岩芯编录资料。8.2资料处理8.2.1数据质量要求数据处理应使用验收合格的数据。8.2.2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及解释软件应通过相关部门鉴定;软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CT成像计算方法单独成像8.2.3数据预处理进行井斜校正。8.2.4反演计算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CT成像方法单独成像进行对比;反演网格边长宜小于测量点距,采用多种边长网格进行反演,选取接近实际的反演结果。9资料解释9.1基本要求9.1.1资料解释应在充分掌握和分析已有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逐个分析解释异常。9.1.2解释工作分为异常识别、定性解释、定量解释和综合地质解释等。实际解释工作中,资料处理、定性解释、定量解释和综合地质解释须交叉或反复进行,使得资料解释工作逐步深化。9.2异常识别9.2.1应用对比法(指实测曲线和均匀无限介质的正常场曲线相对比较)识别异常。具体工区异常特征视具体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而定。原则上,偏离背景场曲线的实测曲线部分即为异常带。异常现象有以下三种:a)阴影异常:实测曲线的异常部分低于背景场曲线;b)透明异常:实测曲线的异常部分高于背景场曲线;c)干涉条纹:实测曲线相对于背景场曲线出现有规律的振荡现象。9.2.2当在测量曲线上出现小于或大于背景场3倍观测均方误差以上的测点,或在不同定点或不同高差同步的测量曲线中有规律偏移出现,则可认为是异常。9.3定性解释9.3.1定性解释主要是利用整理后的测量曲线与理论曲线(物理模型实测曲线参见附录F)比较,并参照CT成像图,依据工区物性、已知地质资料和地质规律对异常的可能起因进行解释。9.3.2当存在多解性时,应设法依据地质、物性、定量模拟等综合资料减少多解性;当不能给出唯一解时,应说明最可能的解以及可能的其他解。9.4半定量解释半定量解释一般采用交会法,大致了解目标体的位置、产状、形态、大小等信息。9.5定量解释定量解释的主要任务是推断目标体的位置、产状、形态、大小和吸收系数等。常用的方法为CT成像法。9.6综合地质解释9.6.1结合地质和其他物化探资料,综合全测区所有单剖面解释推断结果,对整个测区的探测地质目标体做出推断。9.6.2在进行综合地质解释时应将定性、定量和综合地质解释结果编绘成成果图件(含电磁波法CT成像图、解释推断图等),并利用已有成果评估资料解释推断成果的可靠性,说明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9.7图件编制9.7.1编制的主要图件有实际材料图、测量曲线图、CT反演及解释图等。9.7.2编制图件的基本要求:a)实际材料图包括测量剖面实际布设位置、施工钻孔编号、井口实际位置、平面投影位置等和其他b)工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10.2.2成果报告具体内容按附录G同步测量方式是保持发射点与接收点固定高差同步移动进行b)发射点比接收点高××m的测量方式称为发高同步测量,记为FG××m,见图A.2。图A.3发低同步测量示意图A.2跨孔定点测量方式保持发射点或接收点固定,移动接收点或发射点位置进行测量的观测方式。当同步测量发现异常后,可用定点观测研究异常的空间分布。研究吸收系数时,常进行定点观测。定点测量灵活,工作效率高。定点测量分为以下两种。a)发射点固定在××m位置,接收点移动测量的观测方式,称为定发测量,记为DF××m,b)接收点固定在××m位置,发射点移动测量的观测方式,称为定接测量,记为DJ××m,见见A.3单孔电磁波测井测量方式单孔电磁波测井测量方式见图A.6。工作时,采用较小的收发距(如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距为0.5m、1m、1.5m、2m等)和较短的天线装置(收发天线均采用10cm),可以测出在均匀稳定厚层岩石中的视吸收系数,也可研究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岩层和矿层吸收系数的相对变化。图A.5定接测量示意图图A.6单孔测量示意图(规范性)设计书编写提纲项目来源、工作目的任务(具体到探测目标体)、工区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与交通概况等。B.2工区概况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工区以往地质、物探工作程度、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钻孔电磁波法探测具体地质目标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可能性。B.3工作方法技术明确工作钻孔及位置;仪器设备及技术要求;工作方式的确定,技术参数的选择,野外观测技术与质量要求;资料整理与图件编制要求;数据处理软件及技术要求;资料解释推断的原则、方法及保证成果质量的措施。B.4工作安排列出野外及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明确钻孔电磁波法与钻探、地质等工作的配合关系和措施。B.5实物工作量列出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的实物工作量。B.6预期成果列出提交的预期成果资料(数据、图件、报告等)内容及时间。B.7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说明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组成员在项目中的分工及工作时间等。B.8经费预算编制经费预算说明和经费预算表。B.9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保证工作质量、工作安全(人员及仪器)的措施。B.10附图及附表附上有关附图如交通位置图、工作布置图、地质简图等及附表。C.1三孔测定法求β分别为接收机在ZK2、ZK3孔位置。它们之间的距离比波长(地下实际波长)大(见图C.1),则根据在同β——钻孔2和3间岩石的吸收系数,单位为分贝每米(dB/m)。在介质均匀各向同性情况下,计算结果可以代表研究地段的情况,即β=βi₂=β2₃=β₁₃………………(C.2)式中:β——岩石的吸收系数,单位为分贝每米(dB/m);β₂——钴孔1和2间岩石的吸收系数,单位为分贝每米(dB/m);β₂——钻孔2和3间岩石的吸收系数,单位为分贝每米(dB/m);β₃——钻孔1和3间岩石的吸收系数,单位为分贝每米(dB/m)。否则计算结果只代表2和3孔间的吸收系数,即βz。将A、C两点的发收设备对调,同理可计算C.2两孔测定法求β当不具备三钻孔的条件或三个钻孔不在同一平面时,可利用两孔做确定吸收系数的测量(见图图C.2两孔测定法示意图选取岩性均匀且稳定的厚层地段做定量观测。以B、C两点观测结果为例:β——岩石的吸收系数,单位为分贝每米(dB/m);E=D+βr-20lg[f(θ)f(θ')]………………(C.4)砂岩(湿)白云岩片麻岩煤大理岩玄武岩暗色岩式中:5c)均匀各向同性岩石吸收系数和高频电阻率及频率(f)单位关系曲线见图D.1。βRmx+201gRmx=E%-D,5注:A条件指E₀=-5dB,D,=1μV/m(-120dB)。5注:B条件指E。=-5dB,D,=1μV/m(-120dB)。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见精神症状的护理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资格证模拟题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 科研管理系统设计
- 班组两会一活动介绍
- 军训的感言 15篇
- 城市环保锚索施工合同
- 校园心理咨询师招聘合同
- 蜜蜂养殖挖掘租赁合同
- 精品堆垛机安装指导书
- 前台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鸡的饲养管理-优质课件
- 德育课(共19张PPT)
- 历史幽愤的现代回响——《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实录
- 化学微生物学第7章 微生物转化
- 《少年正是读书时》-完整版PPT课件
- 四、贴标机基本调整法1
- 船舶建造方案
- 35KV集电线路铁塔组立专项方案
- 不锈钢管规格表大全以及理论重量表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