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1页
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2页
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3页
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4页
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海南卷)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较大型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石斧、石镰、石锄等,而且还发现了储藏有粟粒的大型陶罐和经过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还有羊、猪、狗等家畜随葬。这反映出当时()A.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存在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差别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D.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生活2.表1为不同史料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史料史料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鲁哀公曾就救火一事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曰:“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并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结果,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韩非子·内储说上》A.韩非以法家形象塑造孔子B.孔子具有德法并重思想C.儒家学说对法家产生影响D.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3.南越王陵基坐北朝南、前朝后寝。墓前部为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为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墓主葬具为一棺一椁,安放在主室正中。墓葬中出土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泰子”(太子)龟钮金印等。这可用于说明()A.南方各民族深度交融B.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C.华夏认同观念的萌生D.南越与汉朝的朝贡关系4.明朝万历年间,“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由此可知()A.商贾云集中心城市兴起B.基层市场推动民间贸易活跃C.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D.手工业的自由雇佣劳动生产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万国”或“天下万国”逐渐代替“天下”成为时人认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语。进入20世纪后,“世界”和“全球”开始逐步取代“万国”和“五(大)洲”,成为国人描述全球事物的首选术语。描述外部世界词语的不同,体现出()A.全球联系的出现B.华夷观念的遗存C.外交活动的频繁D.西风东渐的历程6.中共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①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②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提炼、概括出了简明扼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A.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B.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C.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8.有学者指出,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地震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下列史实,不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出现B.传染病的传播造成原有社会解体C.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帝国主义在世界扩张与争夺加剧9.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A.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B.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C.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D.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10.有学者指出,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又牵制了英国的力量,德、俄、意也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此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A.取决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B.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C.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D.受益于日本政府成功的外交政策11.下图为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政漫画《就这样吧,直到我们下一次碰头》。漫画表现了一场分身魔术,魔术台上的少女代表德国,已经身首分离。左边的魔术师是美、英、法,右边的魔术师是苏联。舞台左下角的告示牌上写着四位魔术师的表演进程:“1.欧洲安全”以及“1.德国统一;2.非武装;3.东西对话”(此三项被划去)。据此判断,漫画创作的直接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B.第一次和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C.德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D.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以及华约的建立12.1533年,英国通过《禁止上诉法案》,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并停止了英国对教廷的纳贡。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它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这一法案()A.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C.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完成D.促进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13.下图是苏联(1929—1932年)机器设备进口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机器设备在苏联进口总额中占比

苏联在世界机器设备进口总额中占比A.借西方经济危机之机加速工业化B.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C.国家建设中相对忽视轻工业发展D.社会经济的恢复进程十分缓慢单项选择题Ⅱ(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4.《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A.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B.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C.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15.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跟随商品和人口流动的轨迹,看见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材料一17世纪初,中国瓷器初抵欧洲北部的时候,价格高到大部分人都买不起。但1631年笛卡尔惊叹,阿姆斯特丹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十年后,走访阿姆斯特丹的英格兰人说:“不管是哪种地位的人家,家里都有很多中国瓷器”“不计其数的店铺群和在那城市前方往来不断的船只,放眼现今全世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荷兰人格劳秀斯认为:“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都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摘编自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等材料二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人数的增长,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写出此时除荷兰外经营中国瓷器的主要西欧国家。(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90至2005年间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7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1925年,王文明到广州,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同年10月,他受中共委派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他率部渡海南下讨伐琼崖军阀邓本般,光复琼崖。6月,王文明在海口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当选为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王文明依靠民众坚持斗争,在母瑞山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1月,王文明因积劳成疾病逝。冯白驹接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革命形势一度大好。1932年反“围剿”失败,冯白驹率领幸存的革命武装转入母瑞山坚持斗争。抗日战争中,冯白驹领导的革命队伍,始终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经艰难困苦,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成为琼崖人民抗日的中流砥柱。1946年内战爆发,冯白驹领导琼岛军民,挫败国民党的进攻。在艰难的环境中,冯白驹领导海南军民创立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摘编自赵叶苹《琼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等(1)根据材料,简述王文明与冯白驹相似的革命经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文明和冯白驹所具有的时代精神。(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3Ⅰ文献主要作者Ⅱ相关历史事件A.《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E.《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F.《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中共中央邓小平中宣部中共中央国家计委江泽民①社会主义建设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中共八届九中全会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G.《论人民民主专政》H.《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毛泽东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⑧中共十四大(1)从表3的I栏中选出三项信息与II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⑥,示例不得作为答案)(3分)(2)从已配对的三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9分)19.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由于“投卷”与“公荐”的影响,唐代科举中请托奔竞之风盛行,而主考官与中举者之间也容易结为特殊的“座主”“门生”关系。宋代对于科举取士全过程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防范。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作“别头试”;下层官员参加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考试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称之为“锁院”;自真宗朝始,各级考一律“封弥”“誊录”。——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中国于2006年开启了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就是落实政府行政职能、践行国家治理责任的战斗队,只有不断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行政体系效能才能不断提高。——摘编自贾海藏《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路径:科学化+法制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科举考试过程进行“强化防范”的两大环节,并结合所学,概述宋朝“科举取士”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及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简述当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所呈现的趋势及其发挥的作用(8分)。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海南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较大型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石斧、石镰、石锄等,而且还发现了储藏有粟粒的大型陶罐和经过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还有羊、猪、狗等家畜随葬。这反映出当时()A.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存在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差别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D.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生活【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出土藏有粟粒的陶罐和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大麦,并且由家畜随葬,这说明该遗址已有农耕畜牧,即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故选D项;材料并无粮食内容的对比,无法得出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无随葬品存在差异的信息,无法得出存在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差别的结论,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排除C项。2.表1为不同史料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史料史料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鲁哀公曾就救火一事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曰:“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并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结果,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韩非子·内储说上》A.韩非以法家形象塑造孔子B.孔子具有德法并重思想C.儒家学说对法家产生影响D.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答案】A【解析】据材料“请徒行罚”“不救火者,以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等可知,《韩非子》“鲁人救火”中记载孔子主张不救火者,与投降败逃同罪,追野兽的,与擅入禁地同罪,结果命令下达后还未传遍,火已经扑灭,说明这种处理方式效果非常好,这说明韩非子以法家的理念(惩罚)来塑造孔子形象,故选A项;孔子主张德治,并没有德法并重的主张,材料中“鲁人救火”的记载是经过法家思想加工的,排除B项;材料中“尽赏之……则国不足……,请徒行罚”,说明法家坚持“惩罚”的思想,并没有体现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并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材料中的两则不同史料一条客观陈述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另一条是法家基于自身立场重新打造孔子形象,借以表达法家赏罚分明的主张,排除D项。3.南越王陵基坐北朝南、前朝后寝。墓前部为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为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墓主葬具为一棺一椁,安放在主室正中。墓葬中出土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泰子”(太子)龟钮金印等。这可用于说明()A.南方各民族深度交融B.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C.华夏认同观念的萌生D.南越与汉朝的朝贡关系【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南越王陵墓形制仿照中原的墓葬礼制,同时沿袭秦汉王朝实行玉玺制度和太子制度,这体现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故选B项;材料体现南越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而非南方各民族的交融,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排除C项;南越属于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并非朝贡关系,排除D项。4.明朝万历年间,“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由此可知()A.商贾云集中心城市兴起B.基层市场推动民间贸易活跃C.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D.手工业的自由雇佣劳动生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明代苏州府出现私营手工业雇佣工匠生产与自由工匠等待受雇的现象,故选D项;“商贾云集中心城市兴起”与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有关,排除A项;宋代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促进了民间贸易的活跃,排除B项;材料没有南北经济实力对比的相关信息,不能直接得出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排除C项。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万国”或“天下万国”逐渐代替“天下”成为时人认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语。进入20世纪后,“世界”和“全球”开始逐步取代“万国”和“五(大)洲”,成为国人描述全球事物的首选术语。描述外部世界词语的不同,体现出()A.全球联系的出现B.华夷观念的遗存C.外交活动的频繁D.西风东渐的历程【答案】D【解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进入20世纪后,随着列强侵略的逐步加深,西方文明越来越多地传入中国,中西方交流不断加深,导致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步发生变化,所以描述外部世界的词语有了不同,这是西风东渐历程的反映,故选D项;全球联系的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球”、“世界”的描述已经不带有华夷观念了,所以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国人对外部世界描述词语的变化,外交活动与国人的这种变化关联度不大,所以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6.中共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①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②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提炼、概括出了简明扼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故①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②正确;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字提炼、概括出了简明扼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③错误;党的十九大修改《党章》,增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7.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A.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B.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C.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答案】B【解析】据材料“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可知,突厥人吸收拜占庭文化并加以改造,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故选B项;材料说明突厥文化具体包容性,排除A项;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与材料时空和主旨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现象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D项。8.有学者指出,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地震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下列史实,不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出现B.传染病的传播造成原有社会解体C.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帝国主义在世界扩张与争夺加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故选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商业革命表现有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A、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殖民者将传染病带到了该地,使当地的土著居民因疾病而大量死亡,造成了美洲原有的社会解体,排除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A.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B.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C.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D.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荷兰商人通过租地(葡属巴西、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经营甘蔗种植园,并使用奴隶(从牙买加买来)进行生产,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故选C项;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体现为“雇佣”,但是题干中并没有述及“雇佣”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据题干“租地”“承包”“买来”等内容可知,荷兰商人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加剧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中荷兰商人的行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D项。10.有学者指出,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又牵制了英国的力量,德、俄、意也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此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A.取决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B.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C.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D.受益于日本政府成功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由“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可得,学者意在说明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故选C项;有利的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的成功具有积极作用,但并不是取决于有利的国际环境,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的大意是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跟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关,而不是明治维新的成功对国际政局的影响,B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由“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可得,这种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是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导致的,而是这些国家忙于自身问题导致无暇顾及和干涉,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1.下图为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政漫画《就这样吧,直到我们下一次碰头》。漫画表现了一场分身魔术,魔术台上的少女代表德国,已经身首分离。左边的魔术师是美、英、法,右边的魔术师是苏联。舞台左下角的告示牌上写着四位魔术师的表演进程:“1.欧洲安全”以及“1.德国统一;2.非武装;3.东西对话”(此三项被划去)。据此判断,漫画创作的直接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B.第一次和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C.德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D.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以及华约的建立【答案】D【解析】据材料“少女代表德国,已经身首分离”、“1.欧洲安全”以及“1.德国统一;2.非武装;3.东西对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被分裂,并被纳入不同军事阵营,故选D项;据材料“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该事件发生于50年代中期,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1年,排除A项;据材料“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该漫画创作的背景应于50年代中期之前,而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于1958年,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发生于二战后初期,即1945年,而漫画中内容表示,德国此时已经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时间不符,排除C项。12.1533年,英国通过《禁止上诉法案》,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并停止了英国对教廷的纳贡。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它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这一法案()A.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C.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完成D.促进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可知,英国建立起独立的教会,不再接受罗马教会的控制,强化了世俗权力,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因此这一举措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A项;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教会腐败,材料中英国法案是要摆脱罗马教会对英国的控制,而不是针对教会弊端,也不是要提升人的地位,因此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完成,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英国要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并未提及英国议会,排除D项。13.下图是苏联(1929—1932年)机器设备进口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机器设备在苏联进口总额中占比

苏联在世界机器设备进口总额中占比A.借西方经济危机之机加速工业化B.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C.国家建设中相对忽视轻工业发展D.社会经济的恢复进程十分缓慢【答案】A【解析】1929—1932年苏联处于“一五”计划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图中苏联机器设备进口在苏联进口总额和世界机器设备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期间放松了对苏联的装备技术的出口及苏联工业化建设大量采购机器,故选A项;仅通过图示得不出苏联的整体贸易状况及其世界地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苏联机器设备进口情况,没有体现苏联轻重工业所占的比例,不能得出“忽视轻工业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苏联在这一时期正在进行“一五”计划,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排除D项。单项选择题Ⅱ(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4.《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A.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B.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C.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答案】B3分;A1分;D1分;C0分【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乾隆时期,乾隆帝由内地向新疆乌鲁木齐移民,根据《清高宗实录》和王世昌的讲述可以对此事有更深的认识,即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故B项正确,为最佳选项;阐述历史事件应该运用时空观念,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与题干主旨联系不大,故A项有较大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确实带有主观性,但并非材料主旨,故D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理由不够充分;统治者活动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内容之一,但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故C项错误,排除C项。15.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答案】A(1分);B(1分);C(3分);D(0分)【解析】18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说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地联系不断增强,表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故C项正确,为最佳选项;由“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可得,殖民侵略过程中,列强之间因为争夺殖民地而矛盾重重,但这不能说明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故A项有较大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为次佳选项;“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说明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但这不能包含题干所述“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故B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理由不够充分,为再次选项;题干强调的是近代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是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和前提,D项不是题干所能表明的内容,故D项错误,排除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跟随商品和人口流动的轨迹,看见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材料一17世纪初,中国瓷器初抵欧洲北部的时候,价格高到大部分人都买不起。但1631年笛卡尔惊叹,阿姆斯特丹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十年后,走访阿姆斯特丹的英格兰人说:“不管是哪种地位的人家,家里都有很多中国瓷器”“不计其数的店铺群和在那城市前方往来不断的船只,放眼现今全世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荷兰人格劳秀斯认为:“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都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摘编自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等材料二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人数的增长,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写出此时除荷兰外经营中国瓷器的主要西欧国家。(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90至2005年间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7分)【答案】(14分)(1)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视角);欧洲新商业形式(商品交易所、股份公司)促进了贸易扩大(欧洲视角);大西洋沿岸荷兰有地理和交通优势(处于欧洲的贸易中心,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荷兰商船承揽了海上大部分运输,被称作“海上马车夫”;格劳秀斯的思想为荷兰提供扩张的合法性;荷兰人的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观念、意识强。(任意3点5分)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任答2个给2分)(2)特点:人口在全球范围迁移;迁移人口数量增加、增速加快;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迁移(或答人口迁入的国家较为集中)(3分)原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和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吸引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雇佣劳动力;两极格局的解体有利于人口在世界范围的流动。(4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及所学知识可知,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能够“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可以从世界角度、欧洲角度、荷兰地理位置角度、荷兰造船业、荷兰商业、荷兰思想等角度进行说明。第二小问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活跃在欧洲与中国之间进行远洋贸易的国家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世界迁移者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可知,迁移人口数量增加、增速加快;据材料三“全世界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可知,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的人口迁移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范围较广。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发达国家的吸引力、跨国公司雇佣劳动力、人口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加快等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1925年,王文明到广州,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同年10月,他受中共委派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他率部渡海南下讨伐琼崖军阀邓本般,光复琼崖。6月,王文明在海口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当选为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王文明依靠民众坚持斗争,在母瑞山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1月,王文明因积劳成疾病逝。冯白驹接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革命形势一度大好。1932年反“围剿”失败,冯白驹率领幸存的革命武装转入母瑞山坚持斗争。抗日战争中,冯白驹领导的革命队伍,始终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经艰难困苦,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成为琼崖人民抗日的中流砥柱。1946年内战爆发,冯白驹领导琼岛军民,挫败国民党的进攻。在艰难的环境中,冯白驹领导海南军民创立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摘编自赵叶苹《琼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等(1)根据材料,简述王文明与冯白驹相似的革命经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文明和冯白驹所具有的时代精神。(7分)【答案】(13分)(1)经历:创建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都在海南长期从事革命活动;都推动琼崖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都依靠海南民众坚持革命斗争;都曾多次使琼崖革命转危为安;都服从党的安排,顾全革命大局。(任3点,6分)(2)精神:坚韧不拔、信念坚定;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断开拓。(任3点,7分)【解析】(1)据材料“冯白驹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可知创建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据材料“他率部渡海南下讨伐琼崖军阀邓本般,光复琼崖”“冯白驹率领幸存的革命武装转入母瑞山坚持斗争”可知都在海南长期从事革命活动;据材料“在母瑞山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可知都推动琼崖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据材料“王文明依靠民众坚持斗争”“冯白驹领导的革命队伍”可知都依靠海南民众坚持革命斗争;据材料“冯白驹领导琼岛军民”“历经艰难困苦,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可知都曾多次使琼崖革命转危为安;据材料“他受中共委派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冯白驹率领幸存的革命武装转入母瑞山坚持斗争”可知都服从党的安排,顾全革命大局。(2)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王文明依靠民众坚持斗争”可知坚韧不拔、信念坚定与不屈不挠、英勇奋斗;据材料“历经艰难困苦,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可知敢为人先、不怕困难与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据材料“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可知不断开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3Ⅰ文献主要作者Ⅱ相关历史事件A.《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E.《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F.《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G.《论人民民主专政》H.《论十大关系》中共中央邓小平中宣部中共中央国家计委江泽民毛泽东毛泽东①社会主义建设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中共八届九中全会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⑧中共十四大(1)从表3的I栏中选出三项信息与II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⑥,示例不得作为答案)(3分)(2)从已配对的三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9分)【答案】(12分)(1)B—⑤C—⑦D—②E—④F—⑧G—③H—①(3分,任意三项即可)(2)【评分说明】主题2分;论述:应包括三部分,文献、内容(或背景)、影响,6分;总结:1分。示例1:选择这三组信息:C-⑦;H-①;E-④主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分)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得以全面恢复。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宣部发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以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背景下,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以《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此,国家计委提出《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从1961年开始,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6分)总之,20世纪五十年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此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得到发展。(1分)示例2:选择这三组信息:B-⑤;D-②;F-⑧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2分)1978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20世纪80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同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6分)总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综合国力增强,从富起来到逐步强起来。(1分)【解析】(1)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实可知,邓小平做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即B-⑤;结合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史实可知,《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即C-⑦;结合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的史实可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应为十一届六中全会,即D-②;结合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史实可知,《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应为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结合改革开放的史实可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应为中共十四大,即F-⑧;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可知《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奠定理论基础,即G-③;结合新中国经济见色号的史实可知,《论十大关系》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文件,即H-①。(2)首先,选取三组信息,如:C-⑦;H-①;E-④。然后拟定标题,如: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接下来进行阐述,可以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角度进行说明。如: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得以全面恢复。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宣部发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以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背景下,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以《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此,国家计委提出《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从1961年开始,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最后,进行总结升华。19.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由于“投卷”与“公荐”的影响,唐代科举中请托奔竞之风盛行,而主考官与中举者之间也容易结为特殊的“座主”“门生”关系。宋代对于科举取士全过程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防范。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作“别头试”;下层官员参加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考试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称之为“锁院”;自真宗朝始,各级考一律“封弥”“誊录”。——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中国于2006年开启了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就是落实政府行政职能、践行国家治理责任的战斗队,只有不断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行政体系效能才能不断提高。——摘编自贾海藏《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路径:科学化+法制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科举考试过程进行“强化防范”的两大环节,并结合所学,概述宋朝“科举取士”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及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简述当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所呈现的趋势及其发挥的作用(8分)。【答案】(1)环节:命题、阅卷。(2分)表现:完善制度;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任2点,4分)影响: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或“取士不问家世”),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分)(2)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2分)趋势:科学(规范)化、法制化。(2分)作用:使公务员队伍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或培育出了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了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或提高了国家行政体系效能和国家治理水平)。(任2点,4分)【解析】(1)第一小问环节,根据材料一考官“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得出命题;根据材料一“自真宗朝始,各级考一律‘封弥’‘誊录’”得出阅卷。第二小问表现,根据选必一第5课所学宋代科举制度,从制度、报考、录取等角度来分析得出制度——完善制度;报考——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录取——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第三小问影响,从平民、政府等角度来分析得出平民——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或“取士不问家世”),政府——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第一小问缘由,根据材料二“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得出一是鉴于欧美各国政治体制中出现了弊端,并力图纠正这些弊端;根据材料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得出二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注入传统因素。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得出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得出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根据材料二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得出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3)第一小问标志,根据选必一第7课所学公务员制度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第二小问趋势,根据选必一第7课所学公务员考录工作制度得出科学(规范)化、法制化。第三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三“不断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得出使公务员队伍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或培育出了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了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根据材料三“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行政体系效能才能不断提高”得出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或提高了国家行政体系效能和国家治理水平)。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海南卷)历史·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