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篇世界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课时作业_第1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篇世界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课时作业_第2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篇世界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课时作业_第3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篇世界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课时作业_第4页
2024春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篇世界地理第2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第二单元第1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中记录:“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游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广布,蔚为壮观。穿越了南美洲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后,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下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据此完成1~2题。1.关于甲航段沿途“青山雪峰”景观成因,正确的是(B)A.板块张裂,隆起成山B.夏季温暖,树木葱郁C.西风暖湿,绿树常青D.高纬寒冷,雪峰连绵2.乙航段所穿越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B)A.气候湿冷 B.风力较大C.土壤贫瘠 D.光照不足[解析]第1题,甲航段为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排除A;虽盛行西风,但甲航段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不利于形成森林,且该纬度无常绿林木,排除C;该地不是高纬度地区,排除D;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树木葱郁,故选B。第2题,甲航段和乙航段都受到西风的影响,但甲航段位于西风背风坡,而乙航段西侧没有高山,受西风影响大,树木长不高,所以成为南美洲最大的微型森林所在地,B正确;气候湿冷、土壤贫瘠、光照不足不是微型森林的主要成因,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亚洲年均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亚洲四个干旱中心。读图完成3~5题。3.据图可知,亚洲(A)A.南部和东南部季风区降水丰富B.北部年均降水量小主要与地形有关C.年均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D.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4.图中a、b、c、d四箭头能正确表示冬季盛行风向的是(B)A.a B.bC.c D.d5.下列关于干旱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D)A.①地受索马里寒流减湿作用影响B.②地受高山阻挡,且远离海洋C.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④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亚洲南部和东南部降水丰富,亚洲的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这些地区会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A正确;亚洲北部地区纬度较高,且大部分深居内陆,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较少,这主要和海陆位置等有关,与地形关系不大,B错误;由图可知,该区域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由图可知,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并不一定与盛行风向一致,D错误。所以选A。第4题,东亚大部分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及我国的西南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图中b为南亚冬季东北风,B正确;a为南亚夏季西南风,A错误;c为西北风,我国西南地区冬季应为东北风,C错误;d为东亚地区东南风,D错误。所以选B。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主要是受大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从而成为干旱中心,索马里寒流为季节性洋流,影响较小,A错误;②地主要是受高山阻挡,水汽难以到达,距离海洋较近,B错误;图中③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少,形成干旱中心,C错误;图中④地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远离海洋,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小,降水少,从而形成干旱中心,D正确。所以选D。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峰(1°S,78°W)(海拔6310米)是安第斯山脉的一座死火山,其峰顶离地心最远,以2.1千米之差战胜珠穆朗玛峰(28°N,87°E)(海拔8848.86米),是地球最厚的地方。据此完成6~7题。6.钦博拉索峰能成为地球最厚的地方,关键在于它的(B)A.岩石圈厚度 B.纬度位置C.海拔高度 D.地壳厚度7.与珠穆朗玛峰相比钦博拉索峰垂直自然带的不同之处是(B)A.自然带谱较为完整复杂B.自然带分布东西坡差异明显C.迎风坡一侧雪线较低D.山体两侧基带分属森林与草原[解析]第6题,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因此地球的赤道半径是最大的,钦博拉索山纬度,离赤道近,顶峰距地心的厚度最大,B正确;岩石圈、地壳最厚地区在青藏高原,A、D错误;钦博拉索峰海拔高,但没有珠穆朗玛峰高,C错误。故选B。第7题,珠穆朗玛峰自然带更复杂,A错误;珠穆朗玛峰南坡为迎风坡、阳坡,北坡为背风坡、阴坡,南北坡差异大,钦博拉索峰是安第斯山脉的一座死火山,南北走向,东西坡差异明显,B正确;珠穆朗玛峰南坡为迎风坡,雪线低,C错误;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高原地区,山体两侧基带分属草原、荒漠,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某区域自然带分布,自然带Ⅲ东、西部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差异较大,大西洋是该区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据此完成8~9题。8.导致图示自然带Ⅱ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C)A.水分 B.太阳辐射C.地形 D.土壤9.导致①②区域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A.水分 B.太阳辐射C.地形 D.土壤[解析]第8题,自然带Ⅱ向南凸出的地区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为乌拉尔山脉,由于比周边的平原地区地势高,导致该地温度低,热量少,形成向南凸出的景象,C正确;纬度相同情况下太阳辐射基本一致,B错误;无法显示出水分、土壤对自然带的影响,A、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第9题,①②两侧分别属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导致两侧水分条件差异较大,由此造成两侧景观、物种组成等差异较大,A正确;纬度相同,太阳辐射相同,B错误;都是平原,C错误;土壤差异较小,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0~12题。10.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A)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11.下列地质作用与图中板块运动能量来源相同的有(D)①岩浆活动②风化作用③风力作用④变质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导作用是(C)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侵蚀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解析]第10题,结合所学可知,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1题,结合所学可知,板块运动应是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故①④正确;风化和风力作用都是外力作用,故②③错误。故选D。第1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地壳破碎,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强烈侵蚀,河流下切形成大峡谷,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阿留申群岛长1900km,由300多个细小的火山岛(其中有57座火山)组成。群岛四季温差小,多雨雾和强风。据此完成13~14题。13.阿留申群岛多火山的原因是(D)A.海底板块发生升降运动B.阿留申群岛的隆起抬升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D.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14.阿留申群岛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A.草甸、苔藓 B.落叶阔叶林C.荒漠、灌丛 D.针叶林[解析]第13题,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边缘地区,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与消亡边界分布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位于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多火山,D正确,C错。并不是海底板块发生升降运动,A错。阿留申群岛属于火山岛,不是隆起抬升导致火山多发,B错。故选D。第14题,根据材料,阿留申群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多雨雾和强风,不利于乔木的生长,排除B、D,岛屿海洋性强,温差小,水汽多,多雨雾,气候较湿,不利于荒漠灌丛等较干旱环境植被的生长,排除C,而非常适宜草甸、苔藓的生长。A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质时期,非洲板块不断与亚欧板块碰撞,直到约560万年前,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海洋唯一通道中断。在地中海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最终使地中海成为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这就是地质时期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墨西拿盐度危机”事件。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地中海水位和大西洋水位持平,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2)地质勘探发现地中海海底留存有河流侵蚀地貌以及海底岩层下方有盐矿层,解释其形成原因。(3)简述“墨西拿盐度危机”期间世界大洋的海平面和盐度变化。(4)分析533万年前直布罗陀海峡重新打开对当时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答案](1)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水交换阻断,由于地中海地区夏季高温少雨,海水被大量蒸发;导致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2)由于地中海的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大量盐分在底部结晶,并沉积形成盐矿层。同时,由于海底露出,在海盆上发育出河流,形成了河流侵蚀地貌。(3)海平面上升;海水盐度下降。(4)直布罗陀海峡重新打开后,大西洋海水重新流入地中海,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增多,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减小。[解析](1)随着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不断撞击,最终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海水交换也由此被阻断,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区域夏季高温少雨,蒸发量比较大,海水被大量蒸发导致海面下降,该地区的海水的盐度上升,该题需要考虑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旺盛。(2)地质时期地中海的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大量盐分在海底底部结晶,并最终沉积形成盐矿层,同时,由于该海域的海底露出,在海盆上发育出河流,在河流水侵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河流侵蚀地貌。(3)根据题意“墨西拿盐度危机”是指约560万年前,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海洋唯一通道中断,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逐渐成为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其底部堆积了2千米厚的盐层。需要理解的是这段时期内,地中海逐渐干涸,气温应该在逐渐上升,大量冰川消融,这个时段内对全球大洋的影响有:全球大洋海域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盐度也随之下降。(4)直布罗陀海峡重新打开后,大西洋大量海水重新流入地中海,该区域的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也随之增加,该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多,地中海地区的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有所减小。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断层湖,温泉广布。贝加尔湖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33℃~-26℃,贝加尔湖每年1月开始结冰,冰层大致在70~115厘米,厚度不均。融冰时期,冰面消失时间的区域差异大。下图示意贝加尔湖的地理位置。(1)贝加尔湖周边河湖一般10月开始结冰,而贝加尔湖每年1月才开始结冰。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析贝加尔湖冰面消失时间地区差异大的主要原因。[答案](1)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纬度高,受高纬度冷气团影响大(冷空气活动影响大),秋季降温快,河湖一般10月开始结冰;贝加尔湖水体深、面积大,热容量大,水体降温慢,因此结冰迟;是断层湖,温泉广布,水温下降慢,因此结冰迟。(2)贝加尔湖纬度跨度大,达到融冰温度的时间差异大;贝加尔湖冰层厚度不均,所需融冰时间差异大;贝加尔湖水深差异大,升温速度不一,使得融冰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