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报任安书(节选)》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报任安书(节选)》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报任安书(节选)》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报任安书(节选)》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报任安书(节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司马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说英雄,谁是英雄?这才是男人!《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记载英雄的史书首席的英雄——司马迁文学常识司马迁,字____,生活在_____时代。他花16年时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轩辕黄帝到_______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按体例可分为五部分:历代掌握政权的帝王大事记——“_____”;记叙诸侯王国的兴亡始末及某些王侯的家世体系的文章“_____”;记各个不同类型、阶层人物的传记——“_____”;记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的——“___”;各历史时期帝王、诸侯、将相的简单年表——“___”。其130篇,52万字。

《史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称誉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子长西汉纪传西汉武帝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何受腐刑

将军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他武艺高强,爱兵如子,深受汉武帝的喜爱,授骑都尉职。公元前99年,匈奴单于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连夺汉朝西北方上谷、五原、酒泉诸郡,汉朝主帅李广利被围在两狼山,派人回朝求救。汉武帝派李陵率五千步兵策应主帅李广利夹击匈奴。李陵率军前往,一路昼夜兼程,抵达两狼山时,人衔枚马摘铃,夜袭匈奴中军大营,令弓箭手射火箭将敌营帐全部烧着,一时间,敌营乱成一团,李陵挥军杀入,如同神兵天降,砍瓜切菜一样,杀得敌人蒙头转向,鬼哭狼嚎。李广利从山上看见敌营大乱,火光冲天,一片喊杀之声,知道救兵到了,遂率兵倾巢而出,杀下山来,与李陵合兵一处,突出凶奴重重包围,李广利被救出两狼山,退据冀州。南还时,李陵断后,将至燕门关外,不料遭遇三万匈奴骑兵围堵。

李陵率部浴血奋战,杀死敌兵万余人,令匈奴单于心惊胆战,准备退兵。不幸的是,李陵部下管敢投降匈奴,招供出李陵孤军无援,且已弹尽粮绝的内情。匈奴大军疯狂反扑,李陵拼死厮杀,五千精兵只剩十几人。看着越围越深的包围圈,看着伤痕累累,赤手空拳的部下,李陵不由得流泪道:“全军覆没,还有何面目去见汉武帝?只能日后见机立功吧!”说罢,下马投降匈奴。

匈奴单于佩服李陵的英雄气概,把女儿嫁给他,让他有尊贵的地位,期望他能效忠于匈奴。汉廷上下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朝野震惊。汉武帝盛怒之下,竟要杀害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以报复和惩罚李陵。汉武帝召集群臣廷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顺着汉武帝的看法,痛斥李陵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不忠行为。只有太史令司马迁替李陵辩解:“李将军以五千步兵,昼夜兼程,不顾疲劳,连夜偷袭敌营,救出主帅李广利,已完成皇上所交给的任务,应有大功一件,回兵时陷入敌兵重围,以五千步兵,剿灭万余匈奴骑兵,对得起天下人了。如果不是孤军奋战,弹尽粮绝,李将军绝不会投降的。再有,李将军未必会真降,或许日后会找机会,报答皇恩。”司马迁的看法很客观,但却激怒了汉武帝。武帝大怒道:“你的意思是我派李陵出兵就错了?对李陵亲属也不该处理啦?”汉武帝不容司马迁分辨,直接把他打入监牢。作为史官,必须有坚持真理,客观记述史实的精神。司马迁没有虚伪地给统治者歌功颂德,而是如实地记录和评价他们的得失。对本朝汉武帝的毛病,也是毫不客气的指出来。汉武帝早就对司马迁恨之入骨了,早就准备收拾他了,此次借李陵事件,把他下到监狱加以迫害。司马迁被判宫刑,被剥夺了作男子汉的权利,这种令人备受污辱失掉尊严的刑罚,并未摧毁他的钢铁意志。他发奋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史学巨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司马迁秉性不改,被同僚从狱中救出,改任中谒者令,然而,他又在《报任安书》中直言贬损当朝皇帝,惹下杀身之祸,被汉武帝以大逆不道的罪名,严刑拷打后再度下狱,第二天就暴死狱中。司马迁虽死犹生,千古留名。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解题

报任安书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解题导读】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摩灭:磨灭摩同“磨”拘而演:被拘押而演绎厄而作:困穷而著作了厥:才,副词膑脚:被截去膝盖骨。修列:编著迁:被贬。大底:底同“抵”,大都。发愤:抒发愤懑,古今异义。此人……思来者: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垂:流传,如永垂不朽找同义词:哪些词是写作的意思呢?

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被人称道。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了《周易》;孔子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了解自己的思想。就像左丘明失去双目,孙子砍断双脚,终究不可能被任用,便隐退而著书立说,以此来抒发他们的愤慨,想让文章流传后世以表现自己的思想。这一段举这么多人的例子,这些人有何共同之处?意图何在?探究思考他们都是高尚的士人,都受辱,都隐忍,而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作者用这些人的例子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办法,这些伟人他们虽受辱,但是他们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生命也因此有了价值,他们的名字也流传于后世。他们是自己的榜样。你明白了吗?

5.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窃:私下。自谦。网罗:象网一样收集失:“佚”,散失的考:考订稽:考察,如无稽之谈。究……之言: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草创未就:完成。会遭此祸:恰恰就极刑:接受,承受。仆……大都:我果真写完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责:同“债”。虽:即使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合它们的前后始末,考查它们成功、失败,振兴、衰落的规律,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往今来的变化,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没有怒色。如果我果真能写完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碎尸万段,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说明《史记》的规模、体例,并交代著书的目的,表明作者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书来洗请耻辱。第5段说了些什么内容?通假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2、《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网罗天下放失旧闻。4、则仆偿前辱之责。摩,通“磨”。底,通抵失,通“佚”,散乱的文献。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的言论。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翻译句子天下奇文“愤怒出诗人”——恩格斯司马迁因腐刑被深深激怒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在愤怒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通史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结论,这正是司马迁成为文学家和历史家的原因。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司马迁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记》这部大书“长歌当哭”!晚清的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刑不上大夫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个主张被作为儒家思想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顽固保守的一个明证,曾经遭到过非常激烈的批判。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人认为“刑不上大夫”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与人不平等,所以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理解一:

“上下”即“加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一句的真实意思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不因不懂得礼制而减轻罪责。”所以这是表示刑法公平的话语。理解二:“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代大夫以上的阶层犯罪,不使用残害肢体的刑法,而是首先选择或劝其自裁(即自杀),以砺臣节;其次“戮于朝”(杀死在朝廷)而不“戮于市”。诚如史铁生所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非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能轻易将生命舍弃。但是,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没有这样伟大的设计,是不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