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东城初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2年北京东城初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2年北京东城初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2年北京东城初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2年北京东城初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北京东城初二(下)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3分)1.(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①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对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加点字读音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B.“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C.“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D.“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2)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A.。,;”。B.。、;。”C.;、。。”D.;,。”。(3)选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表达欠妥。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①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揽了丰富的物候知识。B.①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的物候知识就包含了许多农谚。C.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所以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D.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有同学喜欢四季中的春天,想在书房里悬挂一幅“春”的书法作品。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为他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5)这位同学还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春”的对联。下面适合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填序号)。A.花香更带翰墨香B.春日春风春相伴C.笑饮丰年酒一杯D.风载书声出藕花E.喜看三春花千树F.春意犹融丹青意上联:下联:2.(2分)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 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C.“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个成语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3.(6分)默写。(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关雎》)(2)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3),弗学,。(《虽有嘉肴》)(4)借物抒怀的手法常见于古诗词中。苏轼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他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陆游写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彰显了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你读过的借物抒怀的诗句还有:,。(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4.(6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渲染了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焦灼和痛惜的心情。B.诗人用“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表现了自己对群童抢茅的愤懑和无奈。C.诗人把“雨脚”比作“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正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D.诗歌结尾并未停留在对诗人不幸境遇的描述上,而是借助议论和抒情,推己及人,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2)有人认为诗歌结尾“呜呼!”有些突兀,没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说明理由。5.(8分)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ㅤㅤ[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竹树环合山环水抱B.佁然不动欣然规往怡然自乐C.斗折蛇行气冲斗牛争奇斗艳D.不可久居后来居上面山而居(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理解:这句话描写的是小石潭周围的环境,翠绿的树木藤蔓与小石潭相映成趣。[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理解:这句话从鱼的数量写起,将日光、鱼影以及后文鱼的“远逝”往来”等静态描写出来,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3)借景抒情是游记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文段,简析二者在借景抒情上的不同之处。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①,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停停,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②,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③下;卧而狎④之者,可垂钓于枕上。(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有删改)注:①[导和]引导人们心情平和。②[蠲](juān)烦析酲(chéng)]解除烦恼,消除困倦。③[床]供人坐卧的器具。④[狎](xiá)]亲近。三、名著阅读(共8分)6.(4分)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或关注点密不可分。请以《傅雷家书》为例,谈谈你是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的。7.(4分)你敬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敬佩他(她)的原因。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8.(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办公桌上的一片落叶。自然生长的叶子,每一根线条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是挥洒的,也是自由的,而火炬正需要这种生命力。设计师将空心螺旋上升式的飘带作为主特征,出火口则改在了内外飘带的边缘上,通过反复临摹树叶的形态,赋予了火炬飘带造型以天然柔和的姿态和生命的张力。火炬采用红色和银色作为主色,隐喻冰与火,象征着火炬会给冰雪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这样的配色以及手柄部位的祥云纹样代表着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延续,同样传递了对世界的吉祥问候。在材料选择上,与传统奥运火炬采用的金属不同,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重量轻、耐高温,其密度只有钢的1/4,强度是钢的6一7倍,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同时火炬的研制还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C的氢气燃烧环境中的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C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材料二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奖牌叫“金镶玉”,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奖牌叫“同心”。从名字上就能感觉到,2008年的奖牌重点在材质上面,这次的重点在形式上面。共同的地方都是用玉,苍壁礼天,用玉来礼赞获奖运动员,礼赞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ㅤㅤ“同心”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奖牌正面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奥林匹克精神。“同心”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①_______。奖牌正面每一圆环做打凹处理,上面浅刻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这种方式在古代的的玉器上很常见,②_______;背面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形象取意于中国古代天文图,象征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象征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材料三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主办城市北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形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从申办冬奥会开始,北京又把造林绿化项目确定为碳抵消的主要措施。自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植树造林碳抵消计划得以制定并执行。北京实施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2018年造林220822.60亩,2019年造林295046.40亩,2020年造林194200.17亩,涉及昌平、朝阳、大兴等14个区。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共造林500945.45亩,涉及崇礼区、赤城县等五个区县。这两项林业工程共产生林业碳汇碳抵消量1100000t﹣CO②e①。这些林业碳汇碳抵消量,均已计量、监测并核证后捐赠给北京2022年冬奥会使用。碳抵消措施名称碳抵消量(t﹣CO②e)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530000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570000合作伙伴赞助600000合计1700000注:①[t﹣CO②e]指每吨二氧化碳当量。(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甲]火炬的造型充满生命的张力,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大自然。[乙]火炬在设计上沿用了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火炬的纹样和材料。[丙]火炬的设计证明了奥运会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巧妙结合。(2)依据文意,在材料二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古代同心圆纹玉璧与古代天文图②它可以让奖牌显得更加简朴大方B.①古代天文图与古代同心圆纹玉璧②它可以让平面的奖牌有立体的样态C.①古代天文图与古代同心圆纹玉璧②它可以让奖牌显得更加简朴大方D.①古代同心圆纹玉璧与古代天文图②它可以让平面的奖牌有立体的样态(3)根据材料三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碳抵消措施的相关文字和表格,你得出了什么结论?(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体现在哪些方面。9.(10分)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列各题。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篱,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⑥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⑦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⑧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制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⑨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⑩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⑪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有删减)(1)选文主要写“我”到赵庄看社戏的过程:①,感受伙伴的照料:②,陶醉于水乡的美好风光;③,享受与伙伴一同看戏的乐趣;离开赵庄,回望灯火光中的戏台。(2)“仙境”“仙山楼阁”分别出现在第⑤段和第⑪段,它们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请自选一个角度,简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妙处。五、写作(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10.(40分)请以“2022年的夏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不少于600。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你有改变书中某一人物经历的神奇能力,你会对谁施展这种神奇能力呢?这个人物将会有怎样全新的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不少于600。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3分)1.(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①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对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加点字读音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B.“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C.“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D.“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2)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BA.。,;”。B.。、;。”C.;、。。”D.;,。”。(3)选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表达欠妥。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DA.①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揽了丰富的物候知识。B.①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的物候知识就包含了许多农谚。C.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所以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D.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有同学喜欢四季中的春天,想在书房里悬挂一幅“春”的书法作品。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为他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5)这位同学还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春”的对联。下面适合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填序号)。A.花香更带翰墨香B.春日春风春相伴C.笑饮丰年酒一杯D.风载书声出藕花E.喜看三春花千树F.春意犹融丹青意上联:F下联:A【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即可可知,“xiāo声匿迹”的“xiāo”应该写作“销”。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故选:C。(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一句完整的话,故甲处用句号。“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是两个并列的短语,中间乙处用顿号。“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两个并列的复句,中间丙处用分号。“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引用的一句完整的话,故丁处用句号、后引号。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的修改。①句应该改为“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第②句“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应该和“燕子来、桃花开”相对应,可改为“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故选:D。(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欣赏着两幅抒发作品,可知第一幅是行书,结合行书的特点进行赏析即可。第二幅是甲骨文,根据字形结构以及表意、表音等内容进行赏析即可。(5)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①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②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③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我们结合“春”的主题进行选择,可得上联为“春意犹融丹青意”,下联为“花香更带翰墨香”。【解答】答案:(1)C(2)B(3)D(4)“春”字行书写法,既有楷书的工整漂亮,也有草书的潇洒流畅,因此“春”字在行书中,比较倾向于流畅自然,线条缓和饱满。“春”字早期甲骨文字形是三个“木”一个“日”中间夹个“屯”。三个“木”一个“日”是表意的,“屯”是表音的。这简直是描画春天的一幅画:在太阳的抚照下,万木发芽生长了,欣欣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春”字构字中,中间的“屯”虽是表音的,但细琢磨却不尽然,这个“屯”的原型多像草木破土而出时根茎的臃肿部分,就像刚破土的植物胚芽形,喻示着草木生长。(5)FA【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2分)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 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C.“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个成语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B.有误,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C.正确;D.有误,戴圣是西汉人。故选:C。【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3.(6分)默写。(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4)借物抒怀的手法常见于古诗词中。苏轼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他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陆游写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彰显了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你读过的借物抒怀的诗句还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君子好逑(注意“逑”的书写)(2)回车叱牛牵向北(注意“叱”的书写)(3)虽有至道;不知其善也(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4.(6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歌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渲染了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焦灼和痛惜的心情。B.诗人用“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表现了自己对群童抢茅的愤懑和无奈。C.诗人把“雨脚”比作“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正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D.诗歌结尾并未停留在对诗人不幸境遇的描述上,而是借助议论和抒情,推己及人,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2)有人认为诗歌结尾“呜呼!”有些突兀,没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说明理由。【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侧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重点词语的赏析。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答案:(1)C(2)不能删。作者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情感。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5.(8分)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ㅤㅤ[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BA.如鸣珮环竹树环合山环水抱B.佁然不动欣然规往怡然自乐C.斗折蛇行气冲斗牛争奇斗艳D.不可久居后来居上面山而居(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乙[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理解:这句话描写的是小石潭周围的环境,翠绿的树木藤蔓与小石潭相映成趣。[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理解:这句话从鱼的数量写起,将日光、鱼影以及后文鱼的“远逝”往来”等静态描写出来,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3)借景抒情是游记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文段,简析二者在借景抒情上的不同之处。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①,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停停,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②,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③下;卧而狎④之者,可垂钓于枕上。(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有删改)注:①[导和]引导人们心情平和。②[蠲](juān)烦析酲(chéng)]解除烦恼,消除困倦。③[床]供人坐卧的器具。④[狎](xiá)]亲近。【分析】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链接材料】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玉环/环绕/环绕;B.相同,……的样子;C.像北斗星一样/北斗星/争斗;D.停留/处于/居住。故选:B。(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甲正确;乙有误,句子中“鱼的“远逝”往来”是动态描写出来。故选乙。(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意思是“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可知选文是通过景物间接抒情;结合“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停停,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意思是“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可知链接材料是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答案:(1)B(2)乙(3)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选文是通过景物间接抒情;结合“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停停,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可知链接材料是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三、名著阅读(共8分)6.(4分)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或关注点密不可分。请以《傅雷家书》为例,谈谈你是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的。【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的掌握。根据题意,了解什么是“选择性阅读”,然后以《傅雷家书》为例具体表述即可。【解答】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对选择性阅读的解说。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和关注点等密不可分。注意这其中的关键句“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和关注点等密不可分”,我们可想到这种阅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可根据自己阅读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傅雷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读书、理财、音乐、绘画、雕塑、感情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对于一些比较陌生的内容,则可以略而不读。其次,根据自己的疑问选择阅读的内容。第三,可根据阅读的目的去选择阅读的内容。确定的答题的思路后,具体解答时再结合《傅雷家书》中的具体内容稍加阐述即可。答案:示例: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比如我对音乐十分感兴趣,我就选择《傅雷家书》中有关艺术的论述认真阅读。②根据自己的阅读困惑选择阅读。身为初中生的我正处于成长阶段,我有一些成长的烦恼,于是我就会选择《傅雷家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仔细阅读。③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比如,我是为了批判质疑原著,那我就会重点关注《傅雷家书》中那些值得商讨、指瑕的内容去阅读。【点评】阅读有多种方法,我们要注意掌握教材推荐的一些读书方法,并在阅读中熟练运用。7.(4分)你敬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敬佩他(她)的原因。【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结合原著情节,根据自己的理解,能有理有据地说明敬佩的理由即可。【解答】答案:示例:保尔。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这一切都可歌可泣。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深刻自我反省、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朱赫来。朱赫来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他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8.(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办公桌上的一片落叶。自然生长的叶子,每一根线条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是挥洒的,也是自由的,而火炬正需要这种生命力。设计师将空心螺旋上升式的飘带作为主特征,出火口则改在了内外飘带的边缘上,通过反复临摹树叶的形态,赋予了火炬飘带造型以天然柔和的姿态和生命的张力。火炬采用红色和银色作为主色,隐喻冰与火,象征着火炬会给冰雪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这样的配色以及手柄部位的祥云纹样代表着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延续,同样传递了对世界的吉祥问候。在材料选择上,与传统奥运火炬采用的金属不同,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重量轻、耐高温,其密度只有钢的1/4,强度是钢的6一7倍,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同时火炬的研制还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C的氢气燃烧环境中的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C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材料二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奖牌叫“金镶玉”,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奖牌叫“同心”。从名字上就能感觉到,2008年的奖牌重点在材质上面,这次的重点在形式上面。共同的地方都是用玉,苍壁礼天,用玉来礼赞获奖运动员,礼赞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ㅤㅤ“同心”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奖牌正面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奥林匹克精神。“同心”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①_______。奖牌正面每一圆环做打凹处理,上面浅刻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这种方式在古代的的玉器上很常见,②_______;背面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形象取意于中国古代天文图,象征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象征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材料三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主办城市北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形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从申办冬奥会开始,北京又把造林绿化项目确定为碳抵消的主要措施。自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植树造林碳抵消计划得以制定并执行。北京实施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2018年造林220822.60亩,2019年造林295046.40亩,2020年造林194200.17亩,涉及昌平、朝阳、大兴等14个区。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共造林500945.45亩,涉及崇礼区、赤城县等五个区县。这两项林业工程共产生林业碳汇碳抵消量1100000t﹣CO②e①。这些林业碳汇碳抵消量,均已计量、监测并核证后捐赠给北京2022年冬奥会使用。碳抵消措施名称碳抵消量(t﹣CO②e)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530000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570000合作伙伴赞助600000合计1700000注:①[t﹣CO②e]指每吨二氧化碳当量。(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乙[甲]火炬的造型充满生命的张力,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大自然。[乙]火炬在设计上沿用了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火炬的纹样和材料。[丙]火炬的设计证明了奥运会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巧妙结合。(2)依据文意,在材料二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①古代同心圆纹玉璧与古代天文图②它可以让奖牌显得更加简朴大方B.①古代天文图与古代同心圆纹玉璧②它可以让平面的奖牌有立体的样态C.①古代天文图与古代同心圆纹玉璧②它可以让奖牌显得更加简朴大方D.①古代同心圆纹玉璧与古代天文图②它可以让平面的奖牌有立体的样态(3)根据材料三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碳抵消措施的相关文字和表格,你得出了什么结论?(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本题是关于“双奥之城”的材料阅读题。第一、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判断能力,第三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1)甲丙.正确。乙.有误,结合原文“在材料选择上,与传统奥运火炬采用的金属不同”可知“火炬在设计上沿用了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火炬的材料”理解有误。故选:乙。(2)结合后面的句子,先说“奖牌正面每一圆环做打凹处理,上面浅刻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后说“背面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形象取意于中国古代天文图,象征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象征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可知第一空填“古代同心圆纹玉璧与古代天文图”;结合“奖牌正面每一圆环做打凹处理,上面浅刻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可知这是为了“让平面的奖牌有立体的样态”。故选:D。(3)结合相关文字“从申办冬奥会开始,北京又把造林绿化项目确定为碳抵消的主要措施。自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植树造林碳抵消计划得以制定并执行”以及表格中的“碳抵消措施名称”“碳抵消量”可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植树造林碳抵消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巨大成就。(4)结合“火炬采用红色和银色作为主色,隐喻冰与火,象征着火炬会给冰雪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这样的配色以及手柄部位的祥云纹样代表着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延续,同样传递了对世界的吉祥问候”可得:北京冬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形态相呼应,炬身自下而上渐变的图案,是2008年的祥云纹样过渡到冬奥会的雪花图案,这种过渡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结合“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奖牌叫‘金镶玉’,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奖牌叫‘同心’。从名字上就能感觉到,2008年的奖牌重点在材质上面,这次的重点在形式上面。共同的地方都是用玉,苍壁礼天,用玉来礼赞获奖运动员,礼赞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可得: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就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答案:(1)乙(2)D(3)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植树造林碳抵消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巨大成就。(4)①北京冬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形态相呼应,炬身自下而上渐变的图案,是2008年的祥云纹样过渡到冬奥会的雪花图案,这种过渡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②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就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点评】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中考中常见的语言运用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之后,把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有机组合,并要求简明扼要。9.(10分)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列各题。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篱,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⑥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⑦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⑧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制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⑨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⑩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⑪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有删减)(1)选文主要写“我”到赵庄看社戏的过程:①上船时,感受伙伴的照料:②看戏途中,陶醉于水乡的美好风光;③在赵庄,享受与伙伴一同看戏的乐趣;离开赵庄,回望灯火光中的戏台。(2)“仙境”“仙山楼阁”分别出现在第⑤段和第⑪段,它们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请自选一个角度,简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妙处。【分析】​《社戏》用第一人称写“我”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线索,把握主要情节。选文部分写“看社戏”,以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为线索展开情节,据此梳理。①段写,“我”终于被允许去看社戏之后和小伙伴们上了船,在母亲的叮嘱声中飞快地撑船出发的情景;②﹣④段写去看社戏途中所见美景,把江南水乡夜间行船之美生动描画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⑤﹣⑩写在赵庄看社戏的过程,戏不怎么好看,但是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却是无比快乐。⑪段写返程,回看戏台仍旧依依不舍,想象戏中故事,担心错过更好看的内容。据此提炼时间地点关键词即可。(2)本题考查分析词句作用。⑤段“仙境”和⑪段“仙山楼阁”两词都是写人间仙境,结构上构成前后呼应关系。⑤段用“仙境”描写来看社戏时远看戏台的景象,⑪段“仙山楼阁”描写离开时远看戏台的景象,一写刚来看戏一写回望看社戏,写看社戏的开头和结尾所见景象,使叙事情节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看,“仙境”写来时看戏台的感觉,写出远看戏台的朦胧美,还没到近前,心已经飞到戏台,戏台看不真切,但心里已经感觉很美很美了,这样表现了“我”来看社戏的喜悦心情;而“仙山楼阁”是写大家离开后远看戏台的感觉,船已经离开,戏台的人物都已经模糊看不真切,只有戏台在霞光中显现出如仙境一般的美,仍旧是朦胧的美,仍旧是心还留在那里,不舍离开的依依不舍之情。(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写法赏析。“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段景物,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去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从嗅觉角度描写,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从触觉角度描写,船行水上,轻风拂面的感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从听觉角度描写远处的音乐声,宛转悠扬;“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从视觉角度描写月下景色朦胧之美。这些景物描写,调动多种感官,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优美图景;寓情于景,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那种愉快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秀丽风光的的感情。【点评】散文中景物、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2.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3.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4.为下文作铺垫。5.推动情节发展。五、写作(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10.(40分)请以“2022年的夏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不少于600。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2022年的夏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由题目“夏天”联想到“夏天的景色”“火热”“激情”和“梦想”等;夏天在名家的笔下充满趣味,也弥漫着诗意。那么你的2022年的夏天又有哪些令人难忘的记忆呢?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在这个盛夏季节,发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