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odeforengineering2016年11月24日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00年度建设科技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2009〕482号要求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进行了修编。在膨确过程中,编制组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重庆市标涯,条广泛征求意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小语、符号;3.岩土分类与鉴定;4.基本规定;5.工程地质勘察方法;6.边坡工程勘察;7.不良地质场地勘察;8.特殊地基勘察:9.地下水;10.岩土工程指标与地基承载力;11.工程地质证价61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有:增加子第4章“不良地质场地勘察”和第9章“地下水”;将原第5章中的“工程地质评价”单独成第11章;取消了原第6章中被及“滑坡危岩勘察”和原第7章“市政工程勘察”内容。除新增章节外对原各章节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主要修改内容有:1.补充完善了岩石分类与鉴定标准;2.调整了各勘察阶段的勘探工作要求;3.调整了边坡岩体分类;4.细化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取值方法;5.增加了岩溶地基岩溶发育程度划分;6.增加了填土地基勘察和评价要求;7.调整了地基条件系数取值范围;8.细化了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地震效应及地基基础方案评价内容;9.补充了桩基础勘察要求。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木咨前直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南方上格林桥北苑9号16楼,邮编400023).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参编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607勘察实业总公司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味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长江科学院重庆岩基研究中心重庆市二零八勘察设计院重庆长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北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市华弘建筑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重肤一三六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重庆中煤科工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方玉树尧红庆张天友陈希昌范泽英唐耿琛林义华冯永能杨德全张良建张照秀罗顺清林润钟赵洪波唐秋元袁兴平高晓军柴贸军栾建军审查专家:沈小克刘厚健钱志雄部明田罗济章熊启东张建华薛尚铃杨越 22.1术语 22.2符号 33岩土分类与鉴定 63.1岩石分类 3.2土的分类 3.3土的描述与鉴定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2可行性研究勘察 4.4详细勘察 265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28 285.3勘探与取样 336边圾工程期零 36 366.2边坡分类 6.3边坡左程勘察要求 396.4边坡强度参数与稳定性评价 7不良地质场地勘察 467.1一般规定 467.2滑坡场地 467.3陡崖(危岩)场地 7.4岸坡场地 498特殊地基勘察 8.1一般规定 8.2块碎岩地基 8.3洞室地基 8.4岩溶地基 8.5红黏土地基 8.6填土地基 609地下水 639.1一般规定 9.2水文地质勘察 649.3水文地质测试 9.4地下水作用评价 6710岩土工程指标与地基承载为 10.1一般规定 10.2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10.3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7110.4地基极限承载为 73 7611.1般规定 7611.2场地及地基穗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11.3/地震效应评价 11.4’地基及基础方案评价 7711.5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 1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附录A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及工程地质勘察纲要 附录B土基平板载荷试验 86附录C岩基平板载荷试验 附录D现场原位直剪试验方法 90附录E岩土水平抗力试验 附录F岩土体波速测试 附录G岩体性质指标标准值及结构面抗剪强度 97附录H洞室调查表 附录J地下工程围岩分级 附录K洞室地基稳定性验算 附录L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及围看压力计算 附录M物探方法适用性选择表 附录N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附录P抽水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2 2 33ClassificationofRockandSoilanAracnnticais 6 6 4.1GeneralRequirgm 4.3PreliminarilInvestigati 20 234.5ConstruetionInvestigati 28 28 6GeologicalInyestigat 36 6.3RequirementsforGeologicalInvestigationofSlopeEngi-neering 6.4IntensityParameters d mentofAppropriatenessofConstructions 7711.5AssessmentofAdjacen 7912EngineeringGeologicalInv fEngineeringGeologic AppendixDIn-SituDirectsheafTes AppendixHRavetnInvestigationTable StabiltyCalculationofGroundWithCavern StabilityAssessmentandPressureCalcfSurroundingRockofUndergroundEngineer AppendixNMeasurementMethodsofHydrogeologicalAppendixPPumpingTestMethodsandTechnicalments ExplanationofWording 4ListofQuotedStandards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22术语、符号问题。测试和分析评价的活动。2.1.9地基ground承受建(构)筑物基础传来荷载的岩土层。2.1.10块碎岩地基blockycataclastic-rockground结构体为块状或碎石状的似层状岩质地基。2.1.11洞室地基groundwithcavern变形或承载力受空洞影响的地基。2.1.12岩溶地基Karstground2.1.13红黏土地基redcl2.1.14填土地基madeground由填土组成的地基。I,±的塑性指数;g岩主体的黏聚力;岩米体的内摩擦角;。—结构面的黏聚力;q:——结构面上的内摩擦角;v——岩土体泊松比;μ——基底摩擦系数;42.2.4/计算参数m——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K,——岩体完整性系数;N——标准贯入锤击数;N₆₃.s——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₁₂₀——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s——围岩类别,静载荷试验中与荷载值对应的沉降量;μo——岩土性质指标算术平均值;μn——岩土性质指标标准值;63岩土分类与鉴定3.1岩石分类强度f₁(MPa)稍震手,难击碎;有轻微吸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回弹,易击碎;浸水后手可的砂岩、绿泥石片岩、回弹,手易捏碎;浸水后易3.1.2岩石风化程度分类应符合表3.1.2的规定。7表3.1.2岩石风化程度分类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块碎石中等风化2风化系数K;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3.1.3岩层的单层厚度分类应符合表3.1.3的规定。表3.1/3岩层按单层厚度分类厚度h(m)巨厚层中厚层3.1.4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应符合表3.1.4的规定。表3.1.4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岩体地质巨厚层妆沉积岩巨块状以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为主,多呈闭只具少量贯通性较好的裂隙,间距8续表3.1.4岩体地质多韵律的薄层的破碎岩层多充填黏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育程度不发育发育极发育3.1.6岩体完整程度定量分类应符合表3.1.6-1的规定。当缺9表3.1.6-1岩体完整程度定量分类表3.1.6-2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分类不发育发育表3.1.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ⅡⅢVⅡⅢVⅢVVVVVVVVVV3.2土的分类3.2.1晚更新世Q₃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棋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按戚因可将土划3.2.2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上应定名为碎石土,碎石土分类应符合表3.2.2的规定,圆形及亚圆形为主圆形及亚圆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3.2.3对于平均粒径外于或等于50mm,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碎石士,其觉实度分类应符合表3.2.3的规定。未经修正的重力触探锤击数N₆a.s中密3.2.4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且小于500mm的碎石土,其密实度分类应符合表3.2.4的规定。未经修正的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₁20中密3.2.5当无触探测试资料时,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其密实度定性分类应符合表3.2.5的规定。量的60%,排列混乱,大中密量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不接触时钻杆和吊锤跳动不量的70%,呈交错排列,能松动;井壁一般较探时钻杆和吊锤跳动3.2.6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其分类应符合表3.2.6的规定。粒径大于2.0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中砂3.2.7砂土密实度定量分类应符合表3/2.7的规定。表3.2.7砂土密实度分类中密3.2.8粒径大于6.0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6的土应定名为粉土。粉土的密实度分类应符合表3.2.8-1的规定。粉土的湿度分类应符合表3.2.8-2的规定。表3.2.8-1粉土密实度分类孔隙比e中密天然含水量w(%)湿3.2.9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黏廷土,其分类应符合表3.2.9-1的规定。黏性土状态分类应符合表3279-2的规定。表3.2.9-1黏性土分类塑性指数I表3.2.9-2黏性土的状态分类3.2.10淤泥为在静水环境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黏性土。淤泥质土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黏性土或粉土。泥炭为含有大量未分解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大于60%的土,泥炭质土为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60%的土,有机质土为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的土,无机土为有机质含量小于5%的土。3.2.11碳酸盐岩系列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高塑性黏土应定名为红黏土。红黏土整搬运店仍保留红黏土的基本特征,其液限大于45%的土可定名为次生红3.2.12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显者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0%的黏性土应定名为3.2.13人工填土根据其物质组成,可处为素填土和杂填土。由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组成的填土应定3.2.14土的压缩性分类应符合表3.2.14的规定。表3.2.14土的压缩性分类压缩系数an-2(MPa-1)中压缩性土3.3|岩土的描述与鉴定3.3.1/岩体的描述应包括岩石的描述和结构面的描述。岩石的构造及风化程度;结构面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的类型、性质、产况及充水状况。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份和胶结程度。3.3.2碎石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母岩成分、风化程度、粒径、形状、充填物含量、性质和充填程度、湿度、密实度及成层性特征。3.3.3砂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矿物成分、形状、黏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及成层性特征。3.3.4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蜜实度、成层性特征。3.3.5黏性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结构、成层性特征及状态。鉴别项目低低无3.3.7人工填土应描述物质组成(包括物质成分、粒径、形状、含量)、密实度、湿度、厚度、均匀程虔、堆料来源、堆积方式及堆填时间。4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1.1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搜集建设场地及周围已有勘察设计资料、工程环境资料、地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拟建工程功能特点、结构类型等工程条件,采用综合勘察方祛,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作出立程地质评价。4.1.2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应签订工程勘察合同;2应取得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或土程地项勘察技术要求,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的格式及内容宜符合附录A中表A.0.1的要求;3应进行现场踏勘,并结合拟建场地地质特点及工程特征,按附录A中A.0.2的要求编制工程地质勘察纲要;4应实施外业工作和室内试验;5应进行内业整理、计算分析和编制勘察报告。4.1.3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和勘察纲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1.4工程地质助察范围应包括拟建工程场地用地红线范围以及拟建工程对周边建(构)筑物和环境有影响的区域。4.1.5工程安全等级划分应符合按表4.1.5的规定。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104m²的小区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续表4.1.5除一级、三级外的其它建(构)筑物的轻型建筑物注:高度不小于30m的岩质边坡、高度不小于25m岩土雁合边坡、高度不小于15m土质边坡、深度不小于15m的岩质基坑、高度不小于12m的岩土混合基坑及高度不小于8m的土质基坑的工程安全令级应确定为一级。4.1.6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应符合按表4.1.6的规定。表4.1.6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中等复杂场地1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有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地貌单元单一2岩层倾角()3隙较发育隙不发育4质变化不大,无56复杂中等复杂7发育不发育续表4.1.6中等复杂场地8地质的人动89大中等小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应符合本规范表9.1.1的规定。4.1.7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1.7的规定。中等复杂场地甲级甲级乙级甲级乙级乙级4.1.8个程地质测察直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助察、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复杂场地应进行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拟建物规模较小、设计方案确定、且邻区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时,宜进行施工勘察。当存在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时,可在工程勘察设计前先4.1.9可行性研究勘察应满足可行性研究的勘察要求;初步勘经验;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勘地质条件;3当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游足变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4勘探点应根据可供选择场地面积、形状特点、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等进行布置。4.2.4当有2个及以上备选场地时,应进行左程地质比选。4.3.1初步勘察应查明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主要建(构)筑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应进行下列工作:1收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和工程地质资料,以及工程场地及其影响范围的地形图;2初步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树造、岩土体结构及其物理力学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成因及其对场地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4初步查明拟建建(构)筑物地基的稳定性;5初出便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6初步判定水和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对可能来电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4.3.2初步勘察应在收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以及勘探、测试工作。4.3.3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点、线的布置应以控制场地整体稳定性为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不良地质现象或可能的致灾地质体应布置勘探点、线;3勘探点宜沿勘探线布置,每个地貌单充及其交接部位均应有勘探点,在微地貌和岩性变化大(特别是陡俩岩层)的地段,勘探点应适当加密;4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5控制性勘探孔占勘探孔总数的个4多,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孔。4.3.4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线、点间框销孔深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工程地质布置原则】点距甲级顾建筑物周边、中心或筒体控制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下15m~20m或稳定岩土层20m~25m;一般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下8m~乙级以控制整个场地为生,兼顾建筑控制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下10m~15m或稳定岩土层15m~20m;一般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下6m~丙级控制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下6m~一般孔进入预计持力层下3m~4.3.5初步勘察阶段勘探工作量可根据以下条件作适当调整:1当前人对场地研究程度较高,地质条件简单、且属于稳定场地时,控制性钻孔的数量可适当减少,钻孔的间距可适当加大;2当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时,垂直地形等高线方向的期探点、线密度可适当增加,当有预计整平高程时应结合整平高程调整孔深;3当场地基岩面起伏较大或岩层产状较陡地带,需查清岩层层序、基岩面起伏状况等时,孔距、孔深句适当加密,加深;4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夹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5当预定深度内有地下空洞映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6对超高层建筑或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钻孔深度。4.3.6初步勘察阶段岩土试样的采集及原位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集岩土试样及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井)应在平面上均衡分布,其数量占勘探孔总数的1/L~1/2,岩样可取低限,统计单元的岩土试样数量应满足数理统什需要;2采集岩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数量和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岩土的均匀理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集土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对厚度较大可能作为特力层或可能作为边坡(含基坑)潜在滑动面的土层,其来集原状土样数量不应少于6组;3场地覆盖层大于3m的地段应作剪切波测试。4.3.7初步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调查含水层的性质和埋藏条件,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和排泄条件,实测地下水位,并确定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可设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2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层位同一时段统一量测地下水位。4.4.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载力;4.4.2当一个勘察项目中存在子项勘察等级不同的情况时,可4.4.3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物,宜按主要柱列线或建筑物轮廓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建筑物,当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布置勘探点,且每个单体建筑应有勘探点控制;2重大设备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段备基础和高耸建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3边坡工程勘察尚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4.4.4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线、点间距,钻孔深度应符合表4.4.4的规定。工程地质勘探点线点距甲级乙级3桩基础的钻孔深度,以预计桩底面起算,不宜5/当需级设置抗浮班或抗浮锚杆时,勘探孔深度还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4.4.5直接详勘尚应满足本规范第4.3节初步勘察工作的要求,控制性勘探孔布置数量宜占勘探孔总数的1/4~1/2,且每幢重要建筑物均应有控制性钻孔。4.4.6高层建筑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工作布置除应符合4.4.34.4.7土质地基勘探点深度除应符合表事4.4外,尚应符合下1采集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孔(井)数量和平面位少子β组土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采集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点的竖向间距宜为/~2m;4土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厚度大于0.5m的夹层应采集土5地基受力层内的岩层应采取岩样进行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同一种岩性层中岩石试样采集数量应满足统计要求;6对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位于岩质地基上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单体建(构)筑物,可根据地层岩性及工程经验提供岩土参数;7当岩层较破碎~极破碎时,对于安全等级为人级的建筑物,宜采用钻孔声波或钻孔弹模测试,测试孔的敷量不应少于8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土质地是和岩体破碎~极破碎的岩质地基应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土质地基和岩体破碎~极破碎的岩质地基宜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4.4.9高度大于100m的高耸建(构)筑物的详细勘察,宜采用包括工程物探、原位测试在内的多种勘察手段,对岩质地基应进行钻孔岩体声波测试,室内测定岩石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试验。4.4.10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及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500L的相关规定。4.4.11当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时/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工作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施工的要求。4.5施工勘察4.5.1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施工勘察:1因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及岩性变化大,原有勘察资料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地质情况时;2因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发生较大的变更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原勘察文件不能满足要求时;3施工中出现地基、边坡及洞室变形或失稳,需进行处理时;4岩溶地区的嵌岩端承桩、集中荷载较大的地基。4.5.2施工勘察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针对性的勘探、测试手段。4.5.3层面倾角大于45°的陡倾薄层软岩、极软岩地基,当建筑对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宜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5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T50266的有关规定5.2测绘和调查2地层岩性及岩石风化程度;4水文地质;5不良地质现象;6人类工程活动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7场地或附近地下管网和既有建(构)筑物情况。5.2.2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应符金下列度求一1测绘的比例尺,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间选用1:1000~1:5000;初步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1:000;详细勘察阶段可采用1:200~1:500;2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天良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软弱夹层、控制性结构面和洞穴等),可零用护大比例尺;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酌测绘精度,最小尺寸为相应图上不应低于2mm。5.2.3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软弱夹层和岩体裂隙发育变化带等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5.2.4工程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观测点数量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要求确定,在图面上每10×10cm内的地质观测点数量按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复杂,分别不少于2个、3个、每个,不良地质现象观测点数量应适当增加。5.2.5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法定位。对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和软弱夹层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应用仪器法定位,一般观察点、地质界线和构造线等可采用半仪器法定位。5.2.6T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可利用遥感技术、航空摄影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方法g5.3勘探与取样5.3.1钻探方法选用应符合表5.3.1的规定。工程地质钻探宜采用回转钻进方法;对于需采取岩芯和土样时应采用回转钻进方表5.3.1钻探方法直观鉴别、回转岩芯钻探十十十十十 十十程允许偏差0.05m;1.00m,高程允许偏差0.10m。2在黏性土层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2.00m;砂土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1.00m,且不得超过螺纹长度或取土筒(器)长度;3在预计的地层界限附近及重点探查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破碎带等),回次进尺不宜超过0.50m;4采取原状土样前,用螺旋钻头清土时,回次键尺不宜超过5在岩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芯管长度;在软质岩层中,回次进尺不得超过2.00m;在硬碰岩层或软弱夹层中,回次进尺应为0.50~0.80m。5.3.5岩芯采取率对较完整和完整的省石东应低于80%,对较破碎和破碎岩石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等措施提高岩态采取率。填土的岩芯采取率应≥65%,黏性土的岩芯采取率应乡90%5.3.6钻孔的记录及地质编录应及时按钻进回次逐段鉴定和填写。5.3.7岩芯宜根据工程需要进行保存或拍照。5.3.8当采用钻探方法难以准确查明地质情况时,可采用探井、探槽和平洞等勘探手段。探井和平洞的深度不宜超过地下水位,竖井的深度和平洞的长度、断面按工程要求确定。山地工程应进行文字描述并附剖面图、展示图和照片。5.3.9对岩熔发合、岩体极破碎场地或空间变化较大的隐蔽地质现象应采用物探手段。物探应根据探测对象的埋藏深度、规模及周围介质物性差异按附录Q选择不同的方法。5.3.10、台石试样可在探井、探槽、平洞中采集,也可利用钻孔岩芯采集,采钟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采样位置及样品数量应满足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2同一组试样应在同一风化程度、岩层、岩性中采取;3钻孔直径不宜小于91mm,试样规格应满足制作测试项目的试件尺寸要求,单块芯样长度应大于100mm,单块方样尺寸不小于150mm×150mm×150mm;4采样后应及时密封,即时送试验室试验。5.3.11土样宜直接从探井、探槽中采集,也可用取土器从钻孔中在钻孔中采集,采样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钻孔取样时宜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在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2土样质量等级划分和试验内容应符贪表5.3.11的规定。表5.3.11土试样质量等级级别I级IN级土类定名3土试样应要善密封、防止湿度变化,严防曝晒或冰冻;在运输中应避免据动,保存期不宜超过两周;对易于振动液化和水分离析的土样,宜就近进行试验。5.3.12承样可在探井或钻孔中采集,也可在已有的井(泉)中采集。采样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来样容器宜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或化学稳定性好的的塑料瓶;容器应清洁,并在采样前用采样点的水连续冲洗三遍;采样时严防杂物混入;2采水容积:简分析水样应取500ml,分析侵蚀性CO₂的水采3000ml;3钻孔采样应在经抽(提)水使试件能代表天然水质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在多层地下水地区应分层采集水样;4水样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对需测量不稳定戚分的水样时,应及时加入稳定剂,试样采集后应立即封好瓶石,贴上标签,做好取样记录,尽快送作化验。记录内容包括:取样时间、孔号、得超过72h;对稍受污染或放射性水样不得超灶18h;对受污染的水不得超过12h。5.3.13钻探操作方法应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5.4人试验与测试5.4.1建筑场地的室内岩土试验项目应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岩石试验宜包括物性指标、抗压强度指标、变括物性指标(含水理性质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模量等。必要时尚应作矿物成分分析和土的腐蚀性评价。5.4.2岩石试样的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变形试件采用圆柱体,其直径不应小于50mm,高径比为2;2岩石抗扬试件采用圆柱体,直径不应小于50mm,高径比5.4.多瞑位读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特点及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5.4.5岩土的原位直剪试验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5.4.6岩土水平抗力试验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5.4.7岩土体波速测试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5.4.8岩体原位应力测试适用于完整或较完整的岩体,可采用5.4.9岩体的变形参数可用常规方法测定,也可用钻孔弹性模量试验确定。5.4.10圆锥动力触探类型和适用范围应符合表后小10的锤质量(kg)落距(mm)锥角(o)探杆直径(mm)深度(mm)主要适用范围5.4.11标准贯入试验主要用于确定砂土密实度、粉土及黏性土状态,试验及试验成果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4.11的规定。锤的质量(Kg)长度(mm)外径(mm)内径(mm)续表5.4.11长度(mm)刃口角度()直径(mm)相对弯曲6边坡工程勘察6.1.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划分应根据边坡高度、边坡类型、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等因素余合确定,并应符合6.1.2边坡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应符合本规范第41节的规定。边坡工程勘察可根据各段边坡实际膺况采用不同的勘察等级。6.2边玻分类6.2.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分类应符合表6.2.2的规定。由外倾结构面构面的岩体受结构面切割整体状、陡立边坡,因卸荷作用产生拉张裂缝导6.2.3岩质边坡工程勘察应根据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结合程度、结构面产状和直立边坡自稳能力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类型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6.2.3的规定。直立边玻自稳能力I结构面结合良构面的组合线倾角75°或(27°Ⅱ结构面结合良构面的组合线倾角27°定,15~30m高的75°或27°定,15~30m高的结构面结合良75°或<27°Ⅲ构面的组合线倾角27°结构面结合良构面的组合线倾角27°8m高的边坡稳定,构面的组合线倾角→75°或<27°8m高的边坡稳定,续表6.2.3看文边坡自稳能力Ⅲ结构面结合良或<27°15m的边坡欠稳定(碎裂镶嵌)结构面结合良构的组合线倾角27°构的组合线倾角27°6.2.4当无外倾结构面及组合外倾结构面时,完整、较完整的坚类;较破碎的较软号,软岩宜划为Ⅲ类;完整、较完整的极软岩宜划为Ⅲ类;较破碎的极软岩宜划为IN类;破碎、极破碎的各类岩体成的边坡。当边坡岩体由两层以上单层厚度大于5m的岩体组合6.3边坡工程勘察要求6.3.1边坡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附有坐标和地形的边坡工程范围及其周边环境的平面布2拟建场地的整平高程、坡底高程、边坡高度和边坡平面4拟采用的支挡结构的性质、缓构特点及基础形式等;5边坡滑塌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7场地区域最大降雨强度和20年一遇及50年一遇最大降水量;河、湖历史最高水位和20年一遇及50年一遇的水位资料;可能影响边坡水文埋质条件的工业和市政管线、江河等水源因素,以及相关水库水位调度方案资料;8边坡周围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等情况;对边坡工程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情况。6.3.2边坡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1场地地形和场地所在地貌单元;2岩土时代、成因、类型、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3贵、上体的物理力学性能;4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6.3.5边坡工程勘探平面范围应包括坡面区域和坡面外围一定2对于可能按土体内部圆弧型破坏的土质边坡勘探范围不拟设置支挡结构的位置应布置平行和垂直支挡结构轴线的勘探线。成图比例尺应大于等于1:500,剖面的水平与垂直比例应相同。6.3.7详细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应符合表6.3.7的规定。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应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2个勘探点。勘探线间距(m)勘探点间距(m)甲级乙级6.3.8边坡工程勘探点深度应进入最下层潜在滑面不小于5m,支挡位置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可能选择的支护结构型式确定。对于重力式挡墙、扶壁或挡墙应进人持力层不小于5.0m;对于锚杆挡墙应进入持力层木小于20m;对于悬臂桩进入嵌固段的深度土质时不宜小于悬臂长度的1.5倍,岩质时不小于1.0倍。6.3.9岩土物理力学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其试验项目包括物性、强度及变形指标,试样的含水状态包括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2用于稳定性计算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直接剪切试验获取,样品数量不应少于6组;3岩页抗压强度、岩石抗剪强度样品数量分别不应少于3组;边项火程期察等级为甲级的边坡工程取变形试验样品数量不应少未名组,4对于边破稳定性受外倾结构面控制、边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的岩质边坡工程,宜进行现场原位直剪试验,试验数量不少于3组,并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6.3.10边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的边坡工程边坡岩体应进行声波测试,测试孔数量不应少于3个;边坡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及以下的边坡工程边坡岩体宜进行声波测试,测试孔数量不宜少6.3.11边坡工程勘察应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对于土质边坡及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的岩质边坡宜在不影响边坡安全条件下,通过抽水、压水或渗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6.3.12边坡工程勘察除应进行地下水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的评价以外,还应分析孔隙水压为必化规律和对边坡应力状态的影响,并应考虑雨季和暴雨过程的影响6.3.13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初步勘察时宜选择部分钴孔埋设地下水和变形监测设备进行监测。6.3.14对大型待填的填土边坡包进行科源勘察,针对可能的取料地点,查明用于边坡填筑的卷土工程性质,为边坡填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6.3.15作为拟建物地基的边坡工程勘察除满足本节规定外,尚应满足地基勘察的有关要求。6.4边坡强度参数与稳定性评价6.4.1结构面的加剪强度指桥应通过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并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在初步设计阶段时可根据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按附录G表G.0.1确是,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可按表G.0.2确定。6.4.2对车朱出现变形的边坡工程,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可取现场原位测试的峰值强度值;处于滑动阶段或已滑动的边坡工程,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可取残余强度值;处于变形阶段的边坡工程,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可取介于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之间值。6.4.3当边坡工程已产生变形或滑动时,可采用反演分析法确定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对出现明显变形的边坡工程,其稳定性系数F,宜取1.00~1.05;对产生滑动的边坡工程,其稳定系数Fs宜取0.95~1.00。6.4.4初步勘察时,完整和较完整的边坡岩体性质参数可按附6.4.5无试验资料时,岩土的基底摩擦系数及与锚固体极限粘IⅡ等效内摩擦角6.4.7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6.4.8_在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之前,应根据其地质特征以及已表6.4.13的规定。表6.4.13岩质边坡坡率充许值坡率允许值(高宽比)I类中等风化中等风化中等风化IV类中等风化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当无经验、且土质均匀良好、地下水贫乏、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条件简单时,边坡坡率允许值应符合表6.4.14的规定。表6.4.14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中密 中密表6.4.15边坡稳定性状态划分7不良地质场地勘察1勘察工作采用资料收集、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及勘探工2沿滑坡滑动方向通过拟建工程、滑坡体及影响区至少应布置1条纵勘探线,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在滑坡体上、拟建工程及影响区内至少应各有1个勘探点;3勘探点深度应进入可能的最低滑面以下稳定地层内或可能的持力层内不少于10m;4滑带土和滑体土原状土样数量均不应少于人组一7.2.2初步勘察阶段勘察工作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拟建工程与滑坡体重叠区分别沿滑坡滑动方向及拟建工程轮廓线或柱列线布置纵勘探线,勘探织、点间距及勘探点深度取表4.3.4中工作量的大值,滑坡勘探线、点应与拟建工程勘探线、点兼顾并尽量做到一孔多用;2在拟建工程及影响区布置通过滑玻沿滑动方向的纵勘探线间距宜为20~50m,勘探点甸距宜为10γ35m,钻孔进入可能的最低滑面以下稳定地层应不少于5nl;3探井应布置在重叠区或影响区,数量不少于1个;4可能支挡位置应布置横勘探线,钻孔深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3.8条规定;5岩样采集应布置在可能支挡位置的滑床中或地基持力层内,数量不应少于3组。土样采集应主要布置在滑坡勘探线上,滑带土和滑体土原状土样数量均不应少于6组,采取原状样勘探点数占总勘探点数的比例不应少于1/4。7.2.3滑坡场地碎价应符合以下规定:1滑坡稳定性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拟建工程与滑坡间相互影响因素,从滑坡滑动对纵建工程安全影响和拟建工程加载、平场开挖寄(程店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溜坡稳定性评价宜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法相缮合。对滑坡破坏机理复杂的、与拟建工程间相互影响严重的宜辅以数值分析法计算;3结合拟建工程方案提出治理措施建议;4当已有的滑坡治理工程不满足拟建工程安全要求时,应提出加固建议。7.3陡崖(危岩)场地7.3.1陡崖(危岩)场地勘察应查明陡崖结构特征,岩体的完整性、卸荷带特征(产状、延伸长度、深度、宽度、充填物、危岩特征及破坏模式、基座特征(软弱地层岩性、岩腔状况、变形情况)、落石掉块的特征、崩塌堆积体物质组成及规模特征。7.3.2危岩的勘察评价应符合《地质灾害物治上程勘察规范》DB50/143的规定,崩塌堆积体的勘察评价可控本章第7.2节执行。7.3.3陡崖(危岩)场地的勘察工作应以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为主要手段、辅以坡顶布置垂直于陡崖走向萌探槽、在卸荷裂隙较发育地段宜布置水平或倾斜钻孔等手段,钻孔深度不应小于卸荷带最大宽度。7.3.4陡崖(危岩)场地的撕察工作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调查测绘范围应大于拟建工程场地、陡崖卸荷带、崩塌堆积区及危岩落石影响范围;2纵勘探线应垂直于陡崖走向方向并通过拟建工程场地、陡崖卸荷带及崩塌堆积体布置。勘探线间距宜为20~50m,勘探点间距宜为10~2sa:∠3在设置支撑结构的基座及沿被动防护结构轴线上应布置1~2个勘探点;4宜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或无人机航拍测量陡崖坡体结构形态特征、危岩的位置及大小;5/友挡位置采样数量不应少于6组。7.3.5陡崖(危岩)场地评价应符合下列以下规定:1评价陡崖(危岩)的稳定性及其对拟建工程的影响;2影响拟建工程安全的陡崖稳定性可按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进行评价;3提出陡崖、卸荷带、危岩、岩腔及软弱基座等的治理措施建议,稳定性差、治理难度大的陡崖(危岩)场地应提出另选场址7.4岸坡场地7.4.1根据岩土体类型可分为土质岸坡、岩质岸坡及岩土质混合岸坡;根据岸坡破坏类型可分为滑移型得坡,根蚀剥蚀岸坡和崩塌型岸坡。7.4.2土质岸坡勘察应查明土层的物喷结构,分布及厚度、下伏基岩面的起伏形状、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岩质岸坡勘察应查明7.4.3岸坡场地勘察重点区域为水位变幼带及河床,勘探手段可采用浅层地震和取土样做颗粒分析试验。7.4.4可行性研究阶段勤察工作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收集河流和水库地形图、水文资料,开展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调查测绘范围下边界高程应至河流枯水位或水库死水位高程,上边界高程应大于可能的塌岸线高程范围,其中水位变动带应扩大比例尺测绘;2侵蚀剥蚀型岸坡、崩塌型岸坡应垂直岸坡走向布置不少于1条并通过拟建工程场地、影响区、水位变动带至河床的纵勘探线。每条纵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且至少应有1个为探井,勘探点深度宜进入稳定地层内部不少于5m;遗移型岸坡的勘探工作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7.4.5初步励察阶段工作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侵独剥蚀型岸坡影响区应沿垂直岸坡走向布置纵勘探线间距宜为50~80m。每条纵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间距宜为30~50m,勘探点深度宜进入河床冲刷深度以下稳定地层内部少于5m;2滑移型岸坡勘探工作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2.2条规范第6.3.8条要求;样应不少于1组;8特殊地基勘察8.1一般规定8.1.1块碎岩地基、洞室地基、岩溶地基题黏土地基及填土地基的勘察应符合本章规定,其它特殊地基的助察应按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其它有关规范损行8.1.2特殊地基勘察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相关章节的规定。8.2人块碎岩地基8.2.1块碎岩地基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1岩石的风化程度;2岩石种类及可溶性:3岩体中结构体、结构面人岩体结构特征及胶结程度;4块碎岩地基的均匀性;5地下求的赋存条件似及地表水、地下水的变化情况。8.2.2块碎岩地基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线间距和点间距应取表4.3.4和表4.4.4中较小值,勘探深度取较大值,勘探工作宜有一定数量的探井(槽);链探宜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植物胶浆液护壁等措施,有效提高岩态果取率;3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场地应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和波速测试,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场地应进行波速测试,宜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场地宜进行波速测试,可进行现场平板载荷试验。8.2.3当块碎岩地基完整程度和风化程度有明显差异时,应分3详细勘察应按本规范第/4.4节执行,洞顶钻孔深度应达到洞顶以上1~2*(基岩取小值);4对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变形敏感的二级建筑物洞室地8.3.5在洞室稳定且建筑物使用期间洞室稳定性不降低的前提下,基础底面至洞顶间的岩体厚度大于或等于洞跨且大于6倍条形基础宽度或3倍独立基础宽度时可不考虑洞室对地基稳定性8.3.6当基础底面到洞室顶板间岩体厚度不满足本节第8.3.5条的要求时应评价洞室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宜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理论方法和经验计算法进行综合评价。8.4岩溶地基8.4.1岩溶地基勘察应查明对建筑场地和地基有不利影响的岩溶分布、形态、规模、岩溶地层完整性基名面起伏和上覆土层伴生的土洞、地表塌陷以及岩溶地下水状况、并评价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8.4.2岩溶发育程度划分为岩溶难爱育、岩溶中等发育、岩溶微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者溶强发育:相对高差大手5m;3)地下有暗河、伏流分布!4)隐伏基岩面坡角大于30°;5)钻孔见铜障率大于30%或线岩溶率大于20%;6)溶槽或串珠状竖向溶洞发育深度达20m以上。存在临空画且基君面相对高差小于2m,地下无暗河、伏流分布,隐伏基岩酬坡角小于10°,钻孔见洞隙率小于10%或线岩溶率小于5%时为岩容微发育。多<介于岩溶强发育和岩溶微发育之间为岩溶中等发育。8.4.3各阶段的岩溶地基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行性研究勘察应了解岩溶洞隙、土洞的发育状况,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对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2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岩溶洞隙、伴生土洞,地表塌陷的分布、发育情况和发育规律,判定场地岩溶发育程度。评价需溶对场地和地基的影响,并按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分区3详细勘察应查明建筑物范围或对建筑有不利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溶洞隙及土洞的形态、位置、规模、埋深、围岩和洞隙充填物性状、地下水埋藏特征,评价地基稳定性,4施工勘察对单柱基础应着重查期在度府力层性状、下伏有无不利影响地基稳定性的洞隙,对跨越式梁极基础应着重查明支承端的岩体结构、强度及稳定性,8.4.4岩溶地基勘察手段的选择应符食下列规定:2初步勘察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及综合物探,并辅以验证性钻探,工作区范围应略大于工程区范围,物探方法选择宜符合附录M的要求;3详细勘察应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坑(槽)探、物探等多种勘探手段相结合。8.4.5岩溶地基助察中物探差法宜符合下列规定:1对岩溶中等发青和强发育场地宜采用综合地面物探手段查明场地岩溶发育的宏观分布规律,地面物探剖面应与勘探剖面重合;当采用电法勘探时,电测剖面布置宜垂直岩溶发育方向,点距宜为m2omm探测深度宜进入岩面以下15m~20m;对物探异常段应加密测点,并经适量钻探验证;2’探测场地岩溶管道或暗河的空间分布及走向,可采用物探或连通试验;3探测溶洞空间位置及形态可采用地质雷达、钻孔间电磁波和超声波透视、井下电视、波速试验等综合物探方法;4对岩溶地基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划分,可采用声波测井,必要时也可采用电磁波测井。8.4.6岩溶地基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初步勘察阶段的勘探线、点间距应按本规范表4.3,4规定的最小值采用;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线、点间距对岩溶微发育和中等发育地段应按本规范表4.4.4规定的最小值采用,对岩溶强发育地段单柱基础应一柱一孔,条形基础宜6m~12m一孔。遇下列情况时,尚应加密勘探点:1)地面塌陷、地表水消失的地段:2)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地段;3)可溶性岩层与非可溶性各层接触段4)基岩埋藏较浅且起伏较大的石群发育地段;5)物探异常或基础下有溶洞、暗河或规模较大的溶隙分布地段;6)溶洞顶板可能利用作为地基持力层时;7)遇深溶槽或串珠状溶洞,拟采取钢筋混凝土梁、板跨越,需查找稳定支点时2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勘探孔深度应分别按本规范表4.3.4和表4.4.4规定的最大值确定,当基岩面起伏大或受力层范围内有溶洞或异常带时,勘探孔应穿过其所在位置到达稳定地层一定深度;3详细勘察当需要查明浅埋岩溶的岩性分界、断裂及土洞的形态特征、验证其它勘探手段的工作成果、采集岩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武时,可布置适量的探槽、探井;对土洞发育地段,应沿基础轴线或在每个单独基础位置上以较大密度布置静力触探、小螺旋钻探或钎探;4施工勘察根据岩溶地基设计和施工要求,可采用在已开挖的基槽内布置触探或钎探、地质雷达工作查明浅层岩溶发育情况,对重要或荷载较大的工程,尚应在槽底加布小口径钻探进行检验。对大直径嵌岩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勘探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且不小于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8.4.7岩溶地基勘察中测试和观测方法宜符合下列规定:1抽水试验孔宜按不同岩溶发育地段布置,者溶强烈发育地段不少于2个,岩溶中等发育地段不少于1个预测降水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工程问题时,宜将抽水试验改为压水试验或注水试验;2评价浅埋溶洞顶板强度与稳定姓,可进行原位实体基础载荷试验,最大加载不小于地基设计荷载的②信;3评价溶洞稳定性,宜采集溶洞顶板的岩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4查明土的性状与土洞承成的关系,宜作湿化、胀缩、可溶性及剪切试验;5分析地下水动力条屏和流土作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和预测土洞、地表塌陷的发生和发展,宜进行水位、流速、流向以及水质的长期观测。8.4.8岩溶地基工程地质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地段,当未经处理时应判定为不宜作为建筑地基:1)浅埋溶洞、暗河、溶蚀漏斗、竖井和落水洞密集或规模较大的地段;2)王洞和塌陷密果或因人工改变地下水动态而有可能产生塌陷的地段;6尝溶通道排泄不畅有可能导致暂时性淹没的地段;4)埋藏的漏斗、溶槽等覆盖有软弱土层的地段;2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基岩面起伏较大或有软土分布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3基础近旁有溶洞、落水洞、宽大溶隙等临空面时,应考虑4岩溶洞隙对基础稳定可能有影响时应对岩溶洞隙的地基2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和不满足上述第1款所列条件8.5.2红黏土地基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着重研究和查明下列内容,1)划分场地地形地貌单元,按成因判定原生红黏土或次生红黏土;2)岩溶发育特征、红黏土厚度和状态变化关系;3)地表水渗漏、地下水的分布、水文变化对红黏土状态的岩溶的关系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5)现有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当地勘察,段计、施工经2红黏土地基的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初步勘察的勘探点、继间距和深度应按本规范表4.3.4执行,控制性钻孔应进入中等风化岩层;2)详细勘察的勘探点的间距,对红黏土均匀地基应按本规范表4.4.4执行控制孔应进入中等风化岩层;对不均匀地基勘探孔间距宜取6~12m,厚度和状态变化大的地段或石芽出露分布地段,勘探点间距可适当加密;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上级的不均匀地基部分勘探孔应进入中等风化岩层,应满足桩基嵌岩深度要求;3)对不均匀地基有土洞发育或采用岩石端承桩时,宜进行施工勘察,勘探点间距和深度按本规范第8.4节有关居溶地基勘察的规定执行;4)红黏土的销探宜采用干钻,对裂隙的勘探应采用挖探;3/红黏上地基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í)红黏土地基应进行膨胀性测试和复浸水试验;对裂隙发育的红黏土地基应进行三轴剪切或无侧限抗压强度2)当需评价边坡稳定性时,宜进行重复剪切试验;3)应进行水文地质测试和地下水观测。8.5.3红黏土除按成因分类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可按以下特征进行分类和判定:1红黏土的状态分类应符合表8.5.3-1的规定表8.5.3-1红黏土的状态分类比贯入阻为P.(kPa)2红黏土的结构分类应符合表85.3-2的规定。表85.3-2红黏土的结构分类类别灵敏度S偶见裂隙(<1条/m)巨块状Ⅱ较多裂隙(1~5条/m)富裂隙(>5条/m)3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分类应符合表8.5.3-3的规定。表8,5.3-3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分类IⅡ4红黏土的地基均匀性分类应符合表8.5.3-4的规定。表8.5.3-4红黏土的地基均匀性分类IⅡ由红黏土和岩石组成可取0.050m/kN,1了解场地及相邻地区原始地形地貌和地物等的变迁、填石、碎石等较多的粗颗粒填土应进行大重度试验;5有条件时,深厚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和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可通过原位实体试验测定。8.6.4填土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填土场地稳定性和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可能性作出2应查明填土的成分、分布和堆积年代,判断其均匀性、密程度和变形特性指标进行分层和分区评价;3对堆积年限较长的素填土、冲填上成由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无害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当较为均与和较密实时,可考虑作一般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由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不应作为天然4填土地基在填土厚度变化较大时应考虑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当填土侧向临空、底面坡度大于20%时应评价其稳定性。位于斜坡及江畔的填土场地,应分析环境条件在施工或运营期间的改变是否会导致填土工程性质的恶化或场地平衡状态的破坏,对场地及地基稳定产生不利影响;5地基承载力应结合测试与地区经验综合确定;6应对填土地基可处理性、处理方式及实际效果进行分析7对未来填土的下卧层性质、地下水影响等进行分析评价;当存在软据的卧层和不良地质时应提出处理建议。8.6.5填上的桩侧负摩阻力系数应考虑土体类型、密实度、土层9地下水9.1一般规定9.1.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应符合表9.1.1的规定。表9.1.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或基础虽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地水,地下水补给条件差,补给水源少,含水层结构简单,渗透性弱(微),地下中等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地下水补给定的补给水源,含水层结构较复杂;渗透性中等,地复杂9.1.2岩土体的渗透性等级应符合表9.1.2的规定。渗透系数k(m/d)透水率q(Lu)q<0.9.1.3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工程需要,查明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应针对地形式、施工方法等情况分析评价地下水对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和环境的影响,预估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的建议。9.1.4地下水勘察可采用收集资料、调查与测绘、钻探测试、动态监测等手段进行。对存在岩溶地下水的场地,可辅从地而物探和水文地质综合测井,判断地下水的埋藏条件。9.1.5当无相邻工程经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的变化或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性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有重大影响时,或有地表水与场地联系需要专个的证抗浮设防水9.2水文地质勘察9.2.1已有相邻工程经验或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可通过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勐探孔水位观测、简易抽水试验及调查方法掌握下列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类型、主要含水层及其渗透特性;2区域性气象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水位的影响;3可能影响m程场地水英地质条件的地表水资料;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5历史最高、最低地下水位、勘察时的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6地个水和地表水的腐蚀性和污染源情况。9.2.2/勘探孔钻进过程中应观测地下水位及水量的变化,详细9.2.3专门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1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与工程相关的各层含水层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2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3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9.2.4专门水文地质勘察的范围和工作量,应根据工程规模、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已有工作的深度,综合考虑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勘察范围应包括影响工程的地下水流动系统或施工降排水疏干影响范围;2勘探线应在充分利用场地已有土程地质勘探孔基础上顺地下水流向布置,数量不少于1条,每条勘探线上勘探孔不少于3个,勘探线、点间距宜为30~50rh,勘探孔深度应进入预计基底以下并穿过隔水层进入含水层;3当附近有影响工程的地表水体时,宜在场地与地表水体之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孔或观测孔,以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4一个工程场地或同一基坑每一含水层宜布置不少于1个地下水勘探孔进行抽水试验和含承层参数计算,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含水层时,应作分层抽水试验;5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有重天影响时,宜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9.2.5当施工过程中发现水文地质条件改变、或与原勘察资料不符,且可能影响施卫及工程安全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地下水9.3水文地质测试9.3.1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岩土层特性和工程需要,采用现场水文地质试验或室内试验测定水文地质参数。具体可按本规范附录N的表N.0.1的方法测定。9.3.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地下水位(包括上层滞水);2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的水位或承压永类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9.3.3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量测。钻孔中稳定水位量测前应抽干勘探孔中的钻探循环水,在水位恢复稳定后量测。量测稳定水位的时间应根据地层的渗透性确定,从停钻到量测的间隔时间,对砂土和碎右上本宜少于2h,对粉土和黏性土不宜少于8h。需绘制地个水等水位线图或工期较长时,应统一量测稳定水位。对位厅江、河岸边的工程,地表水、地下水应同时量测,并注明量测时间。量测读数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9.3.4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佝法量测点不应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测孔(井)。测点间距按岩土的渗透性、水力梯度和地形坡度确定,宜为50~100m。测试时应同时量测各孔(井)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指示剂法或充9.3.5岩溶地区地下水流向、流速的测定宜采用连通试验。9.3.6抽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抽水试验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N的表N.0.2选用;2抽水试验孔应布置在能反映场地水文地质特征的部位,其孔径应能满足抽水设备的安装,并大于抽水设备外径1~2倍,且不宜小mmg观测孔宜平行或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3/抽水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P的有关规定。9.3.7渗水试验和注水试验可在试坑或钻孔中进行。对砂土和粉土,可采用试境单环法;对黏性土可采用试坑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法。注水稳定时间宜为4~6h。9.3.8压水试验应根据工程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确定试验孔位,按岩层的渗透特性划分试验的起始压力、最大压力和压力级数,及时绘制压力与压入水量9.3.9孔隙水压力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定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N的表N0.3确定:2测试点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分析需要布置3测压计的安装和埋设应符合有关安装技术规定;取相应措施。9.4地下水作用评价9.4.1地下水作用评价应符合不列规定/1评价地下水压力对结构物的影响,对地基基础、地下结构物和挡土墙,应考虑在不利工况下的上浮作用;在有水头差的粉2验算边(滑)坡稳定性时,应考虑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不3应根据拟建工程安全等级和环境条件,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抗浮设防水位建议;4对存在地下水的基坑或地下工程,应根据岩土的渗透性、地下水补给条件,分析砰价降水或隔水措施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对基坑稳定和邻近工程的影响;5、对无统一地下水位或地下水贫乏的工程场地,应分析评价施工期度使用期雨水入渗或市政管网泄漏等引起的地下水富集对地下结构物的上浮作用;6应评价地下水对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的降低作用;7应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9.4.2对采取降水或隔水措施的场地地下水评价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取降(排)水措施的基坑、地下工程,应进行涌水量评价。基坑涌水量评价可采用“等代大井法”、数值分析算方法,地下工程涌水量评价可采用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值分析等方法:2采取截(堵)水措施的基坑和地下工程,应分析计算地下水压力,为防渗设计提供依据;3应对施工控制、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提出建议9.4.3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应根据区域水反地质资料和地区经验、长期水位观测资料、地下水类型设防周期等因素综合确定。10岩土工程指标与地基承载力10.1一般规定10.1.1岩土测试成果应根据采样方法试验方法与取值标准、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测试方法与计算模利的面套性等影响因素对参与统计的数据作出可靠性和适用性钾价10.1.2进行分析和统计时,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层位、岩土参数的差异划分不同的统计单元。10.1.3岩土参数的取值应孝虑土建环境在施工和运营期可能的变化。必要时对关键性的岩土参数的取值进行论证分析。10.1.4可行性研究勘察及初步勘察宜提供岩土参数的区间值。10.2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与分析10.2.1同一统计上程地质单元体应处于同一构造部位及地貌单元,并属相同的地质年代及成因类型,具有基本相同的矿物及颗粒组成、结构构造、物理力学和工程特性。10.2.2参加统计分析的每一统计单元室内试验值(抗剪强度指标一组试样为一个试验值)的单值数量,土样应不少于6个,岩样最小试睑数据量应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安全重点部位实验室检查记录表
- 高一化学教案:专题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 2024高中物理章末质量评估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1-1
- 2024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800字少年强中国强素材
- 2024高中语文精读课文二第4课1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一课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讲原子结构与性质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小学部分)
- (2篇)2024初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初中英语教师述职报告
- 仓库管理制度通知
- 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华能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5002-2024水泥胶砂保水率测定方法
- 广东省广州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10章 高速空气动力学基础
- 广西《乳腺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 山西省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酒店会议室设备安装及调试方案
- 2024年新疆(兵团)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20220807013156
- 英语代词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