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词牌类(满江红)(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词牌类(满江红)(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词牌类(满江红)(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词牌类(满江红)(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训练词牌类(满江红)(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满江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①

严羽

日近瓠棱②,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裾玉珊鹤鸿

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③。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

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①本词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南宋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朝廷中担任官

职时所作。②辄棱(giiieng):宫殿的屋角瓦脊。③唾壶歌缺:用东晋王敦的典故。《世说新

语•豪央》: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

壶口尽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如描写宫殿巍峨,衬以钱塘怒潮,境界开阔。

B.本词开篇点明节令,“秋渐满”又为全词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

C.“把酒送君”以下二句点题,也赞誉友人一旦入朝为官便如同神仙升天,与仙鸟同游。

D.本词用典自然妥帖,如“富贵等浮云”“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等。

2.词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

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

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释】许衡(1209—1282)我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儒学君子”位居

相位者,许衡为古今唯一的一人。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3.下列对本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

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

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

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极其痛

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

4.这首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诉说,关于下片所表达的情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感慨人生迟暮,大好年华被消磨,青镜里也平添了不少白发。

B.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

C.对亲朋重聚的期盼与对他们的思念。

D.渴望出仕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辛弃疾

送徐抚干衡仲之官三山①,时马叔会侍郎帅闽。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休更叹、旧时清镜,而今华发。明日伏波堂②上客,老

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咒

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④。怕一觞一咏,风流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

却与君相别。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

【注】①三山,福州称谓。②《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被拜伏波将军。③《南史・王融传》

载南朝齐王融年轻时自恃才高,急于做到公卿,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东汉

邓禹辅佐汉光帝得天下,二十四岁即封鄢侯,官拜大司徒。④云烟屐,登山屐。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绝代佳人”与“而今华发”对比,抒发无奈怅惘之情。

B.上片羡慕徐抚干年事虽老仍还能为国效力,慨叹自身功名迟暮。

C.下片联想到词人在山间赋闲寂寞的诗酒生活,恐无人畅叙幽情。

D.词作多处引用典故,抒写送别徐抚干到三山为官时的复杂情感。

6.《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本词“明日伏波堂上客”,二句

在用典目的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陆游

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

又作它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渺,锦茵初

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危堞朱栏”开笔,“危堞”指登城,“朱栏”指登楼。作者登高览景,所见唯有满

江秋色——秋水、秋云、秋树、秋花等等。

B.第二句说人正像是秋去的征鸿、春来的社燕,早已经几度轻别。“轻别”是说离别的轻

易与频繁。这里写了作者自身的情况,多次和故人离别。

C.词的上阕写自身,下阕写前景往事。现在也已经成为过去,人也不知在何方,梦中

也难以找到。熏香炉微温,也毫无生气。

D.“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化用了唐贾岛的诗句。这两句主要写了作者离别故乡、

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8.前人有人认为本诗之意“明为离别实为伤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

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

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

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侯。③榆塞:指边关、边塞。

9.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

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

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诗句,意在表达对艰苦环境的慨叹。

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

10.下阕“且教儿诵《花间集》”句为词人故作旷达之语。根据相关诗歌知识推断,以下各组

诗句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

C.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D.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仙姥来时

姜夔〔宋代〕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朝,相从

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

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释】仙姥:神仙妇女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中“旌旗共、乱云俱下”一句较为精彩:一面是乱云翻滚,一面是旌旗乱舞,

景象壮丽,颇似王勃《滕王阁赋》中的“落霞与孤鹫齐飞”。

B.词的下片叙写敌人进犯淮右,阻隔江南,国家面临危机,好在仙姥挺身而出,派出

六丁神将携雷电扼守东关,保卫国泰民安,彰显了领袖风范。

C.结尾突换笔调,点出真正能够以“一篙春水”迫使敌人不敢南犯的却是“小红楼、帘影

间”的仙姥,讽刺了那些苟且偷安而又善于邀功请赏的奸臣。

D.《满江红》这个词牌,原调用仄韵,仄韵《满江红》多押入声字,声情激越豪壮;然

而此词改为平韵,声情顿变,读之只觉从容和缓,婉约清空。

12.词的上片对仙姥本身虽未着一墨,但其形象却跃然纸上,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①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

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久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③,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

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注】①此词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②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

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③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④

菱花缺:指南朝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词人在此句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词人用

一“捱”字,生动刻画被因中度日如年的感受。

B.“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词人运用虚写手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中状元出

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C.上片后两句中词人叙写自己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

泪洗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D.古代诗歌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此词就是蕴含此意。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

天祥,本词豪放的词风,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

14.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2.①勉励廖叔仁为官,要轻富贵而重名节;②慨叹自己年老,难酬慷慨大志;③

抒发与廖叔仁分别的伤感。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赞誉友人一旦入朝为官便如同神仙升天,与仙鸟同游”错。“琼裾玉琳I鹤鸿列”是比喻朝

堂上众臣整齐肃穆,来衬托朝廷的威仪。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慕富贵,视若浮云,要看重名誉节

操。此句化用《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奉劝友人切勿贪慕富贵,更重

要的是要注重名誉和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意思是:自己虽隐居于湖山之间,却随时关注着国家天

下大事,并有自己的见识和主张,但如今将老、仕途无望,一身抱负已是成空,满腔热血无

从施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怀。“天下事,吾能说”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

张。“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

怀愁绪了。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二句为倒装,这里点明了作者正当中年,人到中年恰逢

与好友相别,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难堪,但又不能像儿女们那样在分别时挥洒眼泪,“不洒”,

是说不能洒,这是多么地使人感到痛苦啊!结尾几句“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是对友

人说:咱们这次分别以后,要想知道彼此的思念之情何如,今后只需看看镜中的满头萧萧白

发,就一望而知了。这几句抒发了与廖叔仁分别的伤感。

3.B4.D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错。联系自己的身

世遭遇,“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是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

加痛苦。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D.“渴望出仕的心情”错。“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

表达的是对出世和归隐两难全的人生矛盾的感慨。

故选D。

5.A6.异:前者,对刘寄奴那样建功立业的壮举表示热切的向往;后者,对徐抚干到

三山与建功立业者共事交游表示赞叹与羡慕。

同:都表现词人对建功立业仰慕与壮志难酬的惆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无奈怅惘”错。以年轻与年老容颜对比,是感叹岁月之迟暮。

故选Ao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遥想刘裕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

如猛虎。运用典故,赞扬了在京口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

国立功。表达了词人对刘裕的功勋无限景仰,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

“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郑禹笑人来,长寂寂”根据注释,《后汉书・马

援传》记载马援被拜伏波将军,此处借助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友人虽然年岁老迈但依然能得

重用,而词人却是无人赏识壮志难酬。表达对徐抚干到三山为官的赞叹与羡慕,抒发词人自

己有才不得重用的惆怅和苦闷。

根据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进行概括分析即可。

7.D8.①原文“几番轻别”“他乡客”等句多处写离别,故离别意很明显。

②“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有年华老去之意。“无限事,成虚掷”写光阴虚度,一事无

成。“红泪伴秋霖,灯前滴”,下着秋雨,人在灯前落泪,是想象对方的情形。写自己,也写

到对方,委婉,全面,一往情深。

③用典。诗人借和同僚、友人赠别这个话头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

哀,直抒心中的悲慨感伤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这两句主要写了作者离别故乡、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错。此句意思是脸旁靠近耳朵的

头发还有多少没有变白,能不能织成一片相思意。结合前面“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

绻难忘当日语”等可知,此处主要写了作者离别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没有写离别故乡之意。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抓住“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它乡客”分析,人也就像秋

季向南方飞去的大雁和春季按时飞向堂前的燕子,多次经历离别。当日情意缠绵的话语很难

忘记,凄凄凉凉,又是一次远走他乡。离别意很明显。

“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还有多少没有变白,能不能织成一片

相思意,写年华老去之意。“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写相思,照应离别。本诗离别

之意显然足够。“无限事,成虚掷”写光阴虚度,一事无成。“红泪伴秋霖,灯前滴”下着秋雨,

人在灯前落泪,是想象对方的情形。离别怀远,既写到目前,也写到过去,写自己,也写到

对方,委婉,全面。谁人年华老去?又有谁在虚度光阴?如果不是批评别人,那只能是诗人

自己。联想诗人生平,知人论世。

前六句化用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和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的内容,主要

写了作者自身的情况,多次和故人离别,令人倍感凄凉愁苦。“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

织”化用唐贾岛《客喜》:“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这两句主要写了作者离别故人依依不

舍之情。文章中还多次用典,写自己站在高耸的城墙看到秋天的景象,想到自己和离别的燕

子一样,表达离别的愁绪。诗人借这个话头抒写心中的悲慨感伤之情。

9.C10.C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C.“意在表达对艰苦环境的慨叹”错。“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

场的豪情。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体裁的能力。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泉子•花映柳条》,温庭筠是花间词派

词人。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百无聊赖,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

点。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出自《酒泉子.其二》唐末宋初张泌,张泌是花间词派词人,

词风香软缠绵,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C.“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这首诗。意思是在这样一

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

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

D.“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出自唐代诗词名家毛文锡的《西溪子》,描写

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故选C。

11.B12.①先写湖面风来,绿波千顷,前山乱云滚滚,从云中似乎隐隐可见无数旌旗,

把仙姥出行的气势作了尽情的渲染,显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②接着写仙姥前有群龙护驾,后有诸娣相随,甚至连群龙的金辗、诸娣的玉冠也熠熠生辉。

从华贵的侍御的烘托中,侧面写出她的仪态和风范。

③最后荡开一笔,意境骤转,写夜深风定,湖面波平如镜,偶尔画外传来清脆的丁当声,仿

佛是仙姥乘风归去时的环佩余音,境界杳冥,启人暇思。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词的下片叙写敌人进犯淮右,阻隔江南”错误,曲解词意,“奠淮右,阻江南”写得是仙姥

镇守着淮右地区,拱卫着江南一带。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词的上片是词人从巢湖上的自然风光幻想出仙姥来时的神奇境界,显得波濡云诡,恍惚迷离。

根据“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可知当神姥出现时.一

望千顷的巢湖上,碧波翻卷。她的旌旗仪仗与缭乱的浮云一道,隐隐约约降落在前边的山上。

特别是“旌旗共、乱云俱下”一句更为精彩:一面是乱云翻滚,一面是旌旗乱舞,对比何其鲜

明景象何其壮丽!从句法来讲,颇似王勃《滕王阁赋》中的“落霞与孤鹫齐飞”而各极其妙,

这把仙姥出行的气势作了尽情的渲染,显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根据“命驾群龙金作辗,相从诸娣玉为冠”,可知她的车子是由一群神龙拖驾的,黄金的车辆

闪闪发亮。她由一班妾媵陪伴着,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白玉冠。至于仙姥本身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