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30CCSR87DB50代替DB50/T548.2—20142024-03-14发布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0/T548.2—202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规定 5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6指示标线 6.1指示标线的分类 6.2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6.3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6.4潮汐车道线 6.5车行道边缘线 6.6左弯待转区线 6.7路口导向线 6.8导向车道线 6.9人行横道线 6.10道路出入口标线 6.11停车位标线 6.12停靠站标线 6.13导向箭头 6.14路面文字标记 7禁止标线 7.1禁止标线的分类 7.2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7.3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7.4禁止停车线 7.5停止线 7.6让行线 7.7导流线 7.8中心圈 7.9网状线 7.10车种专用车道线 7.11定向车道线 8警告标线 8.1警告标线的分类 8.2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 8.3减速标线 8.4立面标记 419其他 429.1突起路标 42IIDB50/T548.2—20249.2轮廓标 42 44DB50/T548.2—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是DB50/T548《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的第2部分。DB50/T54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信号灯;——第4部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本文件代替DB50/T548.2—2014《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线》,与DB50/T548.2-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按照标线功能分类将章节排列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其他(见第6~9章);b)增加了指示标线的分类(见6.1);c)更改了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特殊情况下的线宽标准(见6.2.1,2014年版的6.1.1);d)更改了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的设置场景(见6.2.2,2014年版的6.1.2);e)更改了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计速度分类数值(见6.3.2,2014年版的6.2.3);f)增加了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2车道变3车道划法(见图5);g)增加了潮汐车道设置于外侧车道的划法及配图(见6.4.3,图7);h)更改了车行道边缘线白色虚线设置场景(见6.5.3,2014年版的6.4.3);i)更改了道路中央有隔离设施时,隔离设施侧车行道边缘线的划法(见6.5.5,2014年版的6.4.5j)更改了左转弯待行区线划法配图(见图11、12、13,2014年版的图12、13、14);k)更改了待行区标线的设置方法(见6.6.6,2014年版的6.5.6);l)增加了可变导向车道线的长度及地面文字设置方法及配图(见6.8.5.3,图23);m)更改了人行横道线设置场景(见6.9.1,2014年版的7.1.1);n)增加了人行横道线设置“礼让行人”“守法过街”文字要求(见6.9.3);o)增加了斜交人行横道线的设置要求(见6.9.5);p)增加出入口标线在出入口处的设置长度要求(见6.10.3);q)删除“不宜设置倾斜式停车位标线或垂直式停车位标线”的要求(见2014年版的8.2.1.6);r)更改了限时停车位标线设置要求(见6.11.3,2014年版的8.2.3);s)更改了路面文字标记规格要求(见6.14.1,2014年版的8.8.1);t)增加了白色虚实线的设置方式(见7.3.3);u)更改了禁止停车线的设置方式(见7.4,2014年版的6.8);v)增加了导流线的设置方式(见7.7.3);w)增加了网状线的设置方式(见7.9);x)更改了公交专用车道线的设置方式(见7.10.2,2014年版的8.7.2);y)增加了定向车道线的设置方式(见7.11);z)增加了减速标线的设置要求(见8.3)。IVDB50/T548.2—2024本文件由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重庆市公安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芃、封胜、徐佳、郭斌、汤展、杨益、戚静、汪华、王少飞、冯明兵、万驰、王维、马红江、钟继科、郭明卫、黄程远、赵平恒、朱湧、查坤、肖云鹏、李游、杨宝宝、高显鹏、楚嘉文。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4年首次发布为DB50/T548.2-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DB50/T548.2—2024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线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的一般规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以及各类型交通标线的设置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的设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3安全色GB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8部分:学校区域GB/T16311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24722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5突起路标GB/T24970轮廓标CJJ19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T/T280路面标线涂料DBJ50/T391城市公交专用道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道路交通标线roadtrafficmarkings施划或安装于道路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图案及立面标记、实体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交通设施的总称。3.2人行过街安全岛pedestriansafetyisland设置在道路上,供行人横穿道路临时停留的交通岛。3.3定向车道线directionallanemarkings根据道路预设方向到达的不同地点,指定某车道仅供驶向规定地点、规定方向的车辆使用,驶向其余地点方向的车辆不得驶入的专用车道标线。2DB50/T548.2—20244一般规定4.1道路交通标线应向道路使用者传递有关道路交通的规则、警告、指引等信息,可与标志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4.2道路交通标线应根据道路等级、运行状况、交通流特性、车辆行驶和行人行走轨迹以及交通组织等要素合理设置。4.3交通标线应使用反光型涂料或预成型标线带,可试点使用新型交通标线材料。4.4交通标线涂料应符合GB2893、GB/T16311、GB/T24722和JT/T280等有关规定。成品和材料应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检测合格。4.5道路交通标线按照功能可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按照设置方式可分为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和其他标线三类。5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指车行道两侧标线中心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宽度根据设计速度和行驶车辆类型参照表1执行。图1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表1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一般值)对照表m>60注:条件受限情况下不宜小于3m。特殊情况下,经交通工程论证需采用最低值时,最低不得小于2.8m,弯道车6指示标线6.1指示标线的分类3DB50/T548.2—20246.1.1纵向标线包括:a)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b)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c)潮汐车道线;d)车行道边缘线;e)左弯待转区线;f)路口导向线;g)导向车道线。6.1.2横向标线包括人行横道线。6.1.3其他标线包括:a)道路出入口标线;b)停车位标线;c)停靠站标线;d)导向箭头;e)路面文字标记。6.2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6.2.1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中心,但不一定设置在道路的几何中心线上,用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颜色为黄色,一般线宽为15cm,车道瘦身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106.2.2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允许车辆越线或转弯的路段,可跨越对向车道分界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双向2车道,车行道路幅宽度大于等于6m的无中央分隔设施的道路,在满足超车视距且交通量较小的一般平直路段,设置黄色单虚线,在禁止跨越超车段设置黄色单实线;b)路幅宽度大于等于5m的双向非机动车专用车道,应设置黄色单虚线。6.2.3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为黄色单虚线,线段和间隔分别为400cm和600cm。如图2所示。600400图2黄色单虚线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6.3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6.3.1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线宽为15cm,车道瘦身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10cm。同一行驶方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车行道,并允许车辆变道或短时跨越行驶时,应划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4DB50/T548.2—20246.3.2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设计速度不小于40km/h时,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段和间隔分别为600cm和900cm,如图3所示。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段和间隔分别为200cm和400cm,如图4所示。图3设计车速不小于40km/h时的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图4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的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6.3.3车道数量发生变化的道路,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应平滑连接或对齐导向车道线,优先考虑内侧车道直行车辆行驶的连续性,如图5所示。图5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2车道变3车道6.4潮汐车道线6.4.1根据交通管理需要以及车流量潮汐变化特点,可设置潮汐车道。6.4.2潮汐车道线为黄色双虚线,线宽15cm,两条虚线间横向距离10cm~15cm,线段长度以及间隔长度应与同一路段的车行道分界线一致。如图6所示。DB50/T548.2—2024图6潮汐车道线6.4.3当潮汐车道线设置于外侧车道时,该侧可不设车行道边缘线。如图7所示。图7潮汐车道线设置示例6.4.4潮汐车道线应与车道指示信号灯及相应的交通标志等设施配合设置。6.5车行道边缘线6.5.1车行道边缘线用以指示机动车道的边缘或用以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城市道路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分为白色实线、白色虚线、白色虚实线三种,一般线宽为15cm,车道瘦身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10cm。6.5.2车行道边缘线白色实线用以指示禁止车辆跨越的车行道边缘。如图8所示。图8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6.5.3车行道边缘线白色虚线用以指示车辆可临时越线行驶的车行道边缘。在出入口、交叉口及允许路边停车路段等允许机动车跨越边缘线的地方,可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未设置停止线、让行线的s6DB50/T548.2—2024路口应施划车行道边缘线白色虚线,线段和间隔分别为200cm和400cm。相邻出入口间距小于100m时,车行道边缘线可连续设置。如图9所示。图9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6.5.4车行道边缘线白色虚实线表示虚线侧允许车辆跨线行驶,实线侧不允许车辆跨线行驶。实线和虚线间横向距离为15cm~20cm,虚线线段和间隔分别为200cm和400cm。如图10所示。图10车行道边缘白色虚实线6.5.5采用绿化带、隔离栏等实体隔离车行道时,应同步施划车行道边缘线。道路中央有永久性物理隔离设施分隔对向交通流时,靠近隔离设施的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城市道路上采用活动护栏等可移动隔离设施分隔对向交通流时,靠近隔离设施的车行道边缘线为黄色实线。6.6左弯待转区线6.6.1左弯待转区线用以指示左弯车辆可在直行时段进入待转区等待左转的位置。6.6.2左弯待转区线应在设有左转弯专用信号且辟有左转弯专用车道时使用,设于左转弯专用车道前端,伸入交叉路口内,但不得妨碍对向直行车辆的正常行驶。6.6.3左弯待转区线为两条平行并略带弧形的白色虚线,线宽15cm,线段和间隔均为50cm,前端配合设置停止线,在待转区内施划白色左转弯导向箭头,箭头长300cm,一般在左弯待转区的起始位置和停止线前各施划一组,左弯待转区较长时,中间可重复设置导向箭头,左弯待转区较短时可仅设置一组导向箭头。并同时施划地面文字,颜色为白色,文字字高应为150cm,字宽应为100cm,间距应为50cm,文字居中布置,由近及远排列,左弯待转区较短时地面文字可横向排列。如图11所示。7DB50/T548.2—2024b)图11左弯待转区标线8DB50/T548.2—20246.6.4交叉口同一方向设置有两条及以上左弯待转区线时,外侧左转专用车道的待转区可略长于内侧车道。如图12所示。图12同一方向设置两条左弯待转区线6.6.5在有条件的地点左弯待转区可设置成多条待转的形式,增加左转弯的通行能力。如图13所示。图13一条变两条左弯待转区线9DB50/T548.2—20246.6.6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可设置待行区标线,通过引导信号指示车辆进入路口待行。如图14所示。待行区标线应由白色虚线、停止线、导向箭头和地面文字组成:待行区白色虚线线宽15cm,线段及间隔均为50cm,且前端配合设置停止线;导向箭头长300cm,宜在待行区起点处及停止线前各施划一组,待行区较长时可重复设置,较短时可仅设置一组;待行区起点处应设置“待行区”白色地面文字,文字横向均匀排列,字高为150cm,字宽为100cm。图14待行区标线示例6.7路口导向线6.7.1路口导向线设置在平面交叉口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或交通组织复杂,车辆寻找出口车道困难或交通流交织严重的路口。6.7.2路口导向线为弧形的黄色或白色虚线,线段和间隔均为200cm,线宽15cm。6.7.3连接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的路口导向线为白色圆曲(或直)虚线。如图15所示。图15连接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的路口导向线DB50/T548.2—20246.7.4连接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的路口导向线为黄色圆曲(或直)虚线。如图16所示。图16连接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的路口导向线6.7.5两条相对的路口导向线之间应保证100cm以上的安全距离,且不应在路口内交叉设置。如图图17相对方向路口导向线示例6.8导向车道线6.8.1导向车道线是指在交叉口驶入段用以指示车辆应按导向方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线。导向车道线为白色实线,线宽可选10cm或15cm,长度应按交通流量及交通管理需要确定,一般不小于30m。如图18所示。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导向车道线末端宜至少间隔设置2组导向箭头。DB50/T548.2—2024图18导向车道线6.8.2临近交叉口的路段内车行道数量少于路口导向车道数量时,导向车道线与车行道分界线应平滑连接,车行道一般正对直行导向车道。如图19所示。图19导向车道线与车行道分界线平滑连接6.8.3十字交叉路口导向车道线设置。如图20所示。图20十字交叉路口导向车道线DB50/T548.2—20246.8.4交叉路口应尽量开辟左右转弯专用车道,增加路口导向车道数量。根据道路条件采取适当的路口加宽与适当的路口车道宽度缩减、缩小中央分隔带的宽度、缩小中央分隔带宽度并缩小车行道宽度、偏移道路中心线并缩小车行道宽度、缩小路肩(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宽度等方法。6.8.5可变导向车道线6.8.5.1可变导向车道线设置在需要变化行车方向的交叉口导向车道内,为白色齿形线,齿宽15cm,齿高30cm,与行车方向成45°,齿形线间隔为100cm。可变导向车道内不设置导向箭头,其长度应不小于其他导向车道线的设置长度。如图21、图22所示。图21可变导向车道线图22可变导向车道线设置示例6.8.5.2可变导向车道线应与可变的车道行驶方向标志配合使用,车道行驶方向由可变的车道行驶方向标志的指向确定。进入可变导向车道的车辆必须按车道行驶方向标志显示的指向行驶。6.8.5.3上游路段至可变导向车道起点处,由近及远间距20m~50m施划1组~2组“注意可变车道”地面文字,字高3m,字宽1m,间距1.5m。如图23所示。DB50/T548.2—2024图23可变导向车道设施平面布置图示例6.9人行横道线6.9.1无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等其他过街设施时,人行横道线应根据需要设置在:道路交叉口;次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轨道站出入口等行人过街较为集中的路段;路侧有出入口且人流集中区域,高峰小时横穿道路人流量大、集中的位置;其他有人行横道设置要求的路段。人行横道线宜与无障碍通道、盲道、人行步道等设施相连接,确保行人通行安全无障碍。6.9.2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人行横道的宽度依据行人横穿道路的流量和街道宽度确定。人行横道线最小宽度不得小于3m,并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m为一级加宽。人行横道的线宽为40cm,线间隔为60cm。6.9.3“礼让行人”地面文字面向来车方向,“守法过街”地面文字面向行人方向。字体采用黑体,颜色采用黄色,“礼让行人”地面文字在停止线与人行横道线空白区域居中布置,字符高度、间距应根据人行横道线与停止线距离作适当调整(停止线应距人行横道1m~3m)。“守法过街”地面文字标识施划于人行横道线与人行道之间空白区域(间距不够时可取消1根人行横道线地面文字在人行横道线与人行道空白区域居中布置,字符高度、间距应根据人行横道线与人行道距离作适当调整。字高、字宽、间距及设置组数宜按照表2选取,人行横道线及地面文字样式如图24所示。表2人行横道地面文字尺寸1212DB50/T548.2—2024图24人行横道线6.9.4公交车站附近设置人行横道线时,宜设置在停靠公交车辆后方。在急弯和陡坡、桥梁、隧道、公交车站前方、车行道宽度渐变路段等视距受限、影响安全的路段不宜设置人行横道线。6.9.5当设置斜穿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线时,必须设置人行全绿相位,各方向人流全部放行,所有方向机动车辆必须全部停车等待。斜穿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线和其他人行横道线应配合设置。6.9.6相邻两条人行横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不小于150m,在无其他行人过街设施且有行人过街需求的路段,间隔距离一般不大于800m;繁华街道人行横道之间的间隔可视行人横穿道路的实际需要设置。如图25所示。图25相邻两条人行横道线间隔距离6.9.7无信号灯控制的路段人行横道前,应设置停止线和两组人行横道预告标识。人行横道预告标识为白色菱形图案,边缘宽20cm、长300cm、宽150cm。如图26所示。DB50/T548.2—2024图26人行横道预告标识6.9.8人行横道预告标识宜设置两组,第一组距导向车道线起点10m~20m,两组间距10m~20m。交叉路口和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前不设置人行横道预告标识。如图27所示。图27人行横道预告标识设置示例6.9.9交叉口人行横道线尽量靠近交叉口中心,同时要考虑车辆转弯顺畅及交叉口人行横道的整体布局。应避开电线杆、灯杆、广告牌、树木、花坛等影响行人正常行走的永久设施,兼顾残疾人行走的便利,与路侧人行步道上的无障碍坡道(盲道)顺畅连接。6.9.10人行横道线与路缘石延长线之间宜预留50cm~100cm空间,以保证交叉口内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如图28所示。图28人行横道线与路缘石延长线距离DB50/T548.2—20246.9.11行人过街交通量特别大的交叉口,可并列设置两道人行横道线,并辅以方向箭头指示行人靠左右分道过街,方向箭头长度为100cm。如图29所示。图29并列两道的人行横道线6.9.12畸形交叉口的人行横道应灵活设置,尽量选择行人横穿车道的最短距离,并符合行人的行走轨迹,减少绕行。如图30所示。图30倾斜式人行横道线设置示例6.9.13因用地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限制,为确保人行过街安全岛面积能够满足行人等候信号放行的停留需要,或避免桥墩等其他构筑物遮挡机动车驾驶人视线情况时,可将人行横道线错位设置。如图31所示。DB50/T548.2—2024a)b)图31错位人行过街安全岛设置示例6.10道路出入口标线6.10.1出入口标线主要设置于立交桥匝道出入口处。出入口标线的颜色为白色,用于引导驶入或驶出车辆的运行轨迹,提供安全交汇,减少与突出缘石碰撞的可能。出入口标线包括出入口的横向标线和三角地带的标线,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导向箭头、出口指示文字标记、减速让行线或停车让行线。6.10.2出入口标线的尺寸如图32所示。图32道路出入口标线DB50/T548.2—20246.10.3快速路出入口前后主路车道数不变时,出入口处的三角地带标线长度与纵向标线的实线段长度之和宜占整个出入口段总长度的1/3~1/2。6.10.4出入口标线应结合立交的形式和出入口的具体线形进行设计布置。出口标线设置如图33所示,入口标线设置如图34所示。a)无隔离带出口标线b)有隔离带出口标线图33出口标线设置示例a)无隔离带入口标线b)有隔离带入口标线图34入口标线设置示例DB50/T548.2—20246.10.5出口指示文字标记。出口指示文字标记设置在出口车道内,与出口标线配合使用,颜色为白色。如图35所示。图35出口指示文字标记6.11停车位标线6.11.1一般规定6.11.1.1停车位标线标示车辆停放位置。可在停车场或路边空地,车行道边缘或道路中间适当位置设置。无特殊说明时,停车位标线应和停车位标志配合使用。6.11.1.2以下场景均不应设置停车位:人行横道、急弯路、宽度不足4m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及距离50m以内的路段;公交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或消防队(站)门前及距离30m以内的路段;水、电、气等地下管道工作井及1.5m以内的路段;消防通道、消防扑救场地等周边5m范围内的路段;双向通行低于6m、单向通行少于2车道的路段;路外停车场等周边200m范围内的路段。6.11.1.3停车位标线的颜色为白色时表示此停车位为收费停车位,为蓝色时表示此停车位为免费停车位,为黄色时表示此停车位为专属停车位。停车位标线宽度为10cm。6.11.1.4不同排列方式的停车位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采用平行式排列方式的停车位按尺寸分为大型停车位和小型停车位。当道路条件受限时,平行式小型停车位长度(Lb)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5.5m;宽度(La)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2m。6.11.1.5停车位标线可根据车行道的宽度、停放车辆种类、交通量、道路状况等情况设置为以下几种形式:a)平行式:车辆平行于通道的方向停放,如图36所示;b)倾斜式:车辆与通道方向成30°~60°角停放,如图37所示;c)垂直式:车辆垂直于通道方向停放,如图38所示。DB50/T548.2—2024图36平行式停车位标线图37倾斜式停车位标线图38垂直式停车位标线表3停车位一般尺寸—————— 6.11.1.6对停车方向有特殊要求时,可在停车位标线中附加箭头,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停车后车头的朝向。如图39所示。DB50/T548.2—2024图39固定停车方向的停车位标线6.11.2出租车停车位标线6.11.2.1出租车停车位标线设置应遵循停车位标线设置的一般规定。6.11.2.2停车位里附加“出租车”文字且停车位标线为实线时,表示出租车专用待客停车位。如图40a)所示。停车位里附加“出租车”文字且停车位标线是虚线时,表示出租车专用上下客车位,仅允许出租车短时停车上下客。如图40b)所示。a)待客停车位标线b)上下客停车位标线图40出租车专用停车位6.11.3限时停车位限时停车位标线由10cm宽虚线边框、准许停车时段文字和箭头组成,边框颜色、准许停车时段文字和箭头均为白色。限时停车位标线应与限时停车标志配合使用。限时停车位标线与一般停车位标线类似,有平行式、倾斜式、垂直式三种设置形式。如图41、图42、图43所示。DB50/T548.2—2024图41平行式限时停车位图42倾斜式限时停车位图43垂直式限时停车位6.12停靠站标线6.12.1一般要求DB50/T548.2—20246.12.1.1停靠站标线分为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和路边式停靠站标线,由渐变段引道白色虚线、正常段外边缘白色实线或白色填充线组成。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又分为机动车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和车种专用港湾式停靠站标线。6.12.1.2学校区域校车停靠站标线应符合GB5768.8有关规定。6.12.2机动车港湾式停靠站标线机动车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置在道路内允许机动车停靠的位置。如图44所示。停靠站较宽,以保证停靠区域宽度处于合适范围时,正常段使用白色斜线填充。如图45所示。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应由渐变段的白色虚线、站台段的白色实线(或白色填充线)两部分组成;所有线宽均为45cm,白色虚线的线段与间隔均为1m。图44机动车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一)图45机动车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二)6.12.3车种专用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车种专用港湾式停靠站标线指示公交车辆、校车等特定车辆的停靠位置。在港湾内标注专用车种的指示文字,字符高度3m,宽度1m,间距1.5m,在停靠站区域以黄色实折线填充停靠站正常段其他区域,指示除特定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得在此区域停留。如图46、图47所示。图46车种专用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一)DB50/T548.2—2024图47车种专用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二)6.12.4路边式停靠站标线6.12.4.1当公交车线路客流较少、道路条件受限制或用于校车停靠时,可在路边施划路边式停靠站标线,指示公交车或校车停靠站位置,并指示其他车辆不得在此区域停留。6.12.4.2标线外围为黄色实线,内部填充黄色实折线,并在中间位置标注停靠车辆的类型文字。如图48所示。图48路边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6.13导向箭头6.13.1导向箭头设置在需要指示车辆行驶方向的地点,主要用于交叉路口的导向车道内,出入口匝道附近及对渠化交通的引导,颜色为白色。6.13.2根据设计车速,合理设置导向箭头的尺寸。具体参照GB5768.3中的相关要求。导向箭头样式可根据实际导向需要设置,组合使用时不宜超过两种方向。进口道为单车道且允许左、直、右三个方向通行的路口可设置“左+直+右”的导向箭头,如图49所示。图49指示前方可直行或左转或右转箭头示例2sDB50/T548.2—20246.13.3进入交叉口前应至少设置三组导向箭头。第一组导向箭头距停止线3m~5m;第二组在导向车道的起始位置设置,尾部与导向车道线平齐;第三组作为预示箭头,设在距第二组箭头30m~50m处,预示箭头指示方向应与前方导向车道允许流向保持一致。如图50所示。图50交叉口导向箭头设置6.13.4在合流车道上或车道变更时,应使用相应的导向箭头,提示前方道路向左或向右变更车道。如图51车辆合流导向箭头设置6.13.5除掉头车辆外,其它车辆的行驶方向均应遵循导向箭头的指示。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掉头处不得掉头。在没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标志、标线且道路条件允许的地点可以掉头,但不得妨碍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6.14路面文字标记6.14.1一般规定6.14.1.1路面文字标记的字体应采用黑体。除对路面文字尺寸有特殊规定外,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宽度及间距与设计速度的关系宜按照表4选取。表4路面文字标记规格mmm131624DB50/T548.2—20246.14.1.2路面文字标记不宜设置在曲线路段或道路的下坡处。6.14.2车道标记车道标记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机动车道内,颜色为白色,由近及远竖向排列,必要时可重复设置。6.14.3指路文字标记指路文字标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于车行道内,颜色为白色,文字由近及远竖向排列。如图52所示。图52指路文字标记7禁止标线7.1禁止标线的分类7.1.1纵向标线包括:a)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b)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c)禁止停车线。7.1.2横向标线包括:a)停止线;b)让行线。7.1.3其他禁止标线包括:a)导流线;b)中心圈;c)网状线;d)专用车道线;e)定向车道线。DB50/T548.2—20247.2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7.2.1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中心,但不一定设置在道路的几何中心线上,用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颜色为黄色,一般线宽为15cm,车道瘦身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10cm。分为单实线、虚实线、双实线。7.2.2在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上,当禁止车辆跨越对向分界线行驶,应设置黄色单实线或黄色双实线;仅允许一个方向车辆跨越对向分界线行驶,应设置黄色虚实线。7.2.3双向大于等于4车道的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没有设置中央分隔带,除交叉口、允许车辆左转弯或掉头的路段外,均应连续设置黄色双实线,当条件受限时设置黄色单实线。7.2.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邻对向行驶时,设置黄色单实线;双向2~3车道的城市次支路,下列情况应设置黄色单实线:a)两个方向超车视距均不满足要求的路段;b)人行横道线或其他相交道路前一定范围内;c)其他受道路影响或交通管控要求,需施划黄色单实线的路段。7.2.5下列情况应设置黄色虚实线:a)双向2车道道路,单侧视距受限的平竖曲线路段、有其他危险需实行单侧禁止超车的路段、交通管理仅允许单向车辆超车或左转弯的路段;b)已设置黄色双实线的路段或交叉口处,允许单侧车辆左转或掉头的位置;c)机动车道一个方向是双车道,另一个方向是单车道且视距良好时,设置为黄色虚实线,双车道侧为实线,单车道侧为虚线。如图53所示。图53黄色虚实线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7.2.6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a)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黄色双实线和黄色虚实线两标线内缘的间隔一般为10cm~30cm。除交叉口或允许车辆左转弯(或掉头)路段外,均应连续设置。如图54所示。图54双黄实线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DB50/T548.2—2024b)在路面较宽时,为保证车行道宽度不大于3.75m,中心双黄线间隔可适当调整。在双黄线间隔大于50cm时应用黄色斜线填充两条黄实线间的部分。斜线为黄色实线,线宽45cm,间隔100cm,倾斜角度为45°。如图55所示。45°4545°45图55黄色斜线填充双黄实线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7.3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7.3.1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颜色为白色,线宽为15cm,车道瘦身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10cm。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实线。7.3.2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于交通特别繁杂而同向具有多条车行道的桥梁、隧道、弯道、坡道、车行道宽度渐变路段、交叉口驶入段、接近人行横道的路段或其他需要禁止变换车道的路段。7.3.3白色虚实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快速路分合流点距离较近而设置辅助车道的路段,宜设置白色虚实线;b)对快速路出口或沿线单位出入口距离交叉口停止线较近,限制车辆随意变道,可设置白色虚实c)单向大于等于4车道的路段,其中间车道分界线根据交通管理、交通组织需要可分段设置白色虚实线;d)其他根据交通管理、交通组织的需求,路段可设置白色虚实线。7.3.4白色实线及白色虚实线中的实线应设置在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上,白色虚实线中的虚线应设置于允许越线行驶方向的一侧。白色实线的设置范围应为不允许车辆越线行驶路段及前后的适当长度的路段。7.4禁止停车线7.4.1禁止长时停车线为黄色虚线,表示禁止路边长时停放车辆。线宽15cm或与路缘石宽度相同,施划于路缘石正面及顶面,无路缘石的道路可施划于路面上,距路面边缘30cm,线段和间隔均为100cm。可配合“禁止停放”路面文字和禁止长时停放标志一并使用,并可根据需要在辅助标志上标明禁止路边停放车辆的时间或区间。如图56所示。DB50/T548.2—2024图56禁止长时停车线7.4.2禁止停车线为黄色实线,表示禁止路边停放车辆。线宽15cm或与缘石宽度相同,施划于路缘石正面及顶面,无路缘石的道路可施划于路面上,距路面边缘30cm。可配合“禁止停放”路面文字和禁止停放标志一并使用,并可根据需要在辅助标志上标明禁止路边停放车辆的时间或区间。如图57所示。图57禁止停车线7.5停止线7.5.1在有交通渠化的道路上,停止线设置在用于车辆让行或等候放行情况下的停车位置。停止线应尽量靠近交叉口的中心,并兼顾安全距离等各种因素。双向行驶的交叉口,停止线应与车行道中心线连接。单向行驶的交叉口,停止线应横跨整个路面。7.5.2停止线为白色实线,线宽根据道路等级选取,快速路、主干道线宽为40cm,次干道、支路线宽为30cm。设有人行横道时,停止线应距人行横道线100cm~300cm。如图58所示。图58停止线DB50/T548.2—20247.5.3畸形交叉口的停止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成倾斜形或阶梯形。如图59所示。图59阶梯形停止线设置示例7.5.4在无人行横道的交叉口,停止线应在距横向路缘延长线100cm~300cm处设置。如图60所示。图60无人行横道停止线设置示例7.6让行线7.6.1让行线分为停车让行线和减速让行线。让行线应设置在最有利于驾驶人瞭望的位置。7.6.2如有人行横道线时,让行线应距人行横道线100cm~300cm,如图61所示。如无人行横道线时,让行线应距路缘石延长线100cm~300cm,如图62所示。图61停车让行线与人行横道距离DB50/T548.2—2024图62减速让行线与路缘石延长线距离7.6.3停车让行线7.6.3.1停车让行线为两条平行白色实线和一个白色“停”字,应配合设置“停车让行”标志。7.6.3.2双向行驶的交叉口,白色双实线应与车行道中心线连接;单向行驶的交叉口,白色双实线应横跨整个路面。白色实线线宽20cm、间隔20cm、“停”字宽100cm、高250cm,距离停止线200cm~250cm。如图63所示。图63停车让行线7.6.4减速让行线7.6.4.1减速让行线为两条平行白色虚线和一个倒三角形,应配合设置“减速让行”标志。7.6.4.2双向行驶的交叉口,白色虚线应与车行道中心线连接;单向行驶的交叉口,白色虚线应横跨整个路面。虚线宽度20cm,长60cm,间隔20cm,两条虚线间隔20cm,倒三角形底宽120cm,高300cm。如图64所示。DB50/T548.2—2024图64减速让行线7.7导流线7.7.1表示车辆需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主要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立体交叉的匝道口或其他特殊地点。导流线应根据交叉路口的地形和交通流量、流向情况进行设计。7.7.2导流线的颜色分为黄色和白色两种。一般情况下,白色导流线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黄色导流线用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当导流线用来分隔三个(及其以上)不同方向行驶的交通流时,应设置成黄色。7.7.3导流线的形式可分为单实线、V型线和斜纹线三种。在交通分流或合流处的导流线,内部填充线应为V形线,V形线的尖端应面向车流方向。当其他场合导流线的外围线一侧与机动车道相邻,或两侧与对向行驶机动车道相邻时,内部填充线应为斜纹线。导流线设置示例如图65、图66、图67所示。图65分隔同向交通流导流线图66分隔对向交通流导流线DB50/T548.2—2024图67分隔多方向交通流导流线7.7.4导流线围成的导流岛其形状、大小、面积没有特定的标准,应根据道路具体情况设置。导流线外围线宽15cm,内部填充线宽40cm,间隔100cm。导流岛填充线的方向与相邻车道来车方向呈45°角。导流岛填充线设置示例如图68所示。图68导流岛填充线设置示例7.7.5导流岛的设置应考虑车辆最小转弯半径,符合车辆的行驶轨迹,兼顾车辆行驶的安全与顺畅。7.7.6导流岛的边缘线应与临近的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分界线顺畅连接。7.8中心圈7.8.1中心圈设在平面交叉口的中心,用以区分车辆大、小转弯及交叉口车辆左右转弯的指示,车辆不得压线行驶。7.8.2中心圈直径及形状应根据交叉口大小确定,直径一般不低于120cm,菱形中心圈的对角线长度不小于150cm,颜色均为白色。如图69所示。DB50/T548.2—2024a)圆形中心圈b)菱形中心圈7.9网状线7.9.1网状线用以标示禁止以任何原因停车的区域,视需要划设于易发生临时停车造成堵塞的交叉路口、出入口及其他需要设置的位置。7.9.2标线颜色为黄色,外围线宽20cm,内部网格线与外边框夹角为45°,内部网格线宽10cm,斜线间隔100cm~500cm,如图70所示。图70网状线7.9.3根据道路实际条件,网状线可简化成如图71所示的形状,即在方框中加叉,网状线为黄色,线宽为40cm或45cm。简化网状线最大边长应不大于12m,否则应用图70所示的网状线形式。DB50/T548.2—2024图71简化网状线7.10车种专用车道线7.10.1概述7.10.1.1车种专用车道线设置于仅限某车种行驶的专用车道。主要包括:公交专用车道线、小型车专用车道线、小客车(客车)专用车道线、货车专用车道线、大型车车道线和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7.10.1.2公交专用车道线:表示除公交车外其他车辆及行人不得进入该车道,应配合公交专用道标志使用。7.10.1.3小型车专用车道线:表示该车道为小型车专用。7.10.1.4小客车(客车)专用车道线:表示该车道为小客车(客车)专用。7.10.1.5货车车道线:表示货车应在该车道内行驶。7.10.1.6大型车车道线:表示大型车应在该车道内行驶。7.10.1.7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表示该车行道为有多个乘车人的多乘员车辆专用的车道。7.10.2公交专用车道线7.10.2.1公交专用道是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交车辆及其他指定车辆通行的车道。其他指定车辆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公交专用道的车辆。7.10.2.2公交专用道标线由公交专用车道线、黄色网状线、借道进出标线、地面文字标记四类构成,应统一协调使用。7.10.2.3公交专用车道宽度宜为350cm~375cm,路段最低不得小于325cm,路口(进口)最低不得小于300cm。公交专用车道线由两条平行虚线及文字组成,颜色为黄色。虚线线段长400cm,间隔400cm,线宽20cm或25cm。如图72所示。DB50/T548.2—2024图72公交专用车道线7.10.2.4公交专用车道标线根据交通管理的需要可直接延伸到交叉口停止线。7.10.2.5公交专用车道线设置于道路最右侧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线部分可不设置车行道边缘线。7.10.2.6公交专用道其它相关要求按照DBJ50/T391执行。7.10.3客车、小客车专用车道线和货车车道线线宽20cm。如图73所示。图73分车种专用道标线7.10.4小型车专用车道线和大型车道标线在车道内标注“小型车”、“大型车”文字。如图74所示。图74分车型专用道标线DB50/T548.2—20247.10.5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应由白色虚线和白色文字组成;白色虚线的线段长应为400cm,间隔应为400cm,线宽应为20cm或25cm;白色文字应为多乘员专用;分时专用车道应在文字下标注专用时间。7.11定向车道线7.11.1定向车道起点设置绿色抗滑薄层及定向车道起点信息,终点设置绿色抗滑薄层及定向车道结束文字信息,在路段中间可设置绿色抗滑薄层及严禁变道文字信息,设置示例如图75所示。图75定向车道绿色抗滑薄层设置示例7.11.2定向车道与同向车道分界线采用白色实线,在车道内标注规定的行车方向。如图76所示。图76定向车道路面文字8警告标线8.1警告标线的分类8.1.1纵向标线包括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8.1.2横向标线包括减速标线。8.1.3其他标线包括立面标记。DB50/T548.2—20248.2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8.2.1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路宽或车道数变化,应谨慎行车,并禁止超车。标线颜色为黄色。如图77、图78所示。M为警告标志前置距离值,最小可取安全停车视距。L为渐变线长度,按8.2.2规定。D为路宽缩减终点标线延长距离,设计速度不小于60km/h的道路D取40m,设计速度小于60km/h的道路D取20m。在路宽缩窄的一侧应划车行道边缘线,并应配合设置窄路标志或车道数减少标志。图77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设置示例(一)图78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设置示例(二)8.2.2渐变段的长度L按下列公式计算:W——变化宽度,单位为m。式(1)、式(2)计算结果大于下表所示最小值时,采用计算结果作为实际渐变段长度,反之采用下表所示最小值作为实际渐变段长度。渐变段长度最小值如表5所示。表5渐变段长度最小值DB50/T548.2—2024m8.2.3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可用填充线形式,填充线为倾斜的平行粗实线。线宽45cm,间隔100cm,倾斜角度为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汽车租赁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合同3篇
- 2025-2030全球全自动农业机器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二)
- 2025年度钢管架施工设备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度个人反担保合同纠纷解决协议
- 2025年度数字电视信号接收器采购合同4篇
- 2025版施工合同担保人资质审核及责任规范3篇
- 教育者与科技联手强化校园安全措施
- 2025年度商铺物业管理与商业策略规划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茶馆社区服务合作协议4篇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及安全检查合同3篇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单位往个人转账的合同(2篇)
- 科研伦理审查与违规处理考核试卷
- GB/T 44101-2024中国式摔跤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
- 锅炉本体安装单位工程验收表格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高危妊娠的评估和护理
- 妊娠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查房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