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7张)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7张)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7张)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7张)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7张)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如果梦回繁华如果,历史的悲剧从未上演,我们本应看见怎样的圆明园?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海淀,经历雍正、乾隆等5代皇帝,前后共150余年的精心经营,扩建、修缮,共花费了二亿两以上的白银。“万园之园”集江南主要名园、西方建筑、神话和诗词描绘的建筑风格于一体,由三园组成,在雍正时期就占地3000多亩,建成后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圆明园文物(部分)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复原图(局部)然而,历史的悲剧已然上演,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园中宝物也流落世界各地背景资料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2.感受圆明园的美和地位,理解本文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3.把握作者观点,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习目标书信格式XXX(称呼)

您好(问好):

正文—————————————————————————————此致

敬礼/祝福语

署名

日期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由于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献突出,在法国有很高的威望。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作者简介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赞誉()恍若()绸缎()琉璃()惊骇()瞥见()剪影劫掠()赃物()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给予()缀满()珐琅()眼花缭乱()不可名状晨曦()箱箧()yùhuǎnɡduànliúlíhàipiēlüèzānɡjǐzhuìfàlánɡliáoxīqiè读读写写积累词义眼花缭乱:不可名状: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瞥见:一眼看见。赃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荡然无存: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1.理清文章结构: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1.(1):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2.(2—4):盛赞圆明园的辉煌灿烂。3.(5--9):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4.(10):呼应开头,尖锐的嘲讽英法联军的暴行。2.把握作者观点: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思考探究一)

作者的观点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3.再读课文——赏圆明园之美

(1)阅读文章第3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圆明园之美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排比,装饰非常华美,可见作者的赞美之情。排比加上叠词的运用,陈设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可见赞美之情。联想、想象、铺陈写出了圆明园之美。3.再读课文——赏圆明园之美

(2)阅读文章第3段,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结合具体语句分析)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价值;②具体讲园中之物,指出圆明园建造耗费了巨大劳动;③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剪影。(与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进行类比)“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总评:“世界奇迹”;分述:盛赞的词语:3.再读课文——赏圆明园之美

(3)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给予圆明园高度评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3.再读课文——赏圆明园之美(4)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4.课文解读——揭侵略者之丑:通读5-9段,思考:(1)思考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两个强盗做了什么事情?这样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4.课文解读——揭侵略者之丑:通读5-9段,思考:(2)作者善于运用反语,找出来,试分析其表达效果。(积累拓展四)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可分为两种:①幽默反语作用:使语言活泼、饶有风趣。

②讽刺反语作用:表示否定、嘲讽,富有辛辣的讽刺力量。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反语: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对英法联军侵略行为的愤激和辛辣讽刺。④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1.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5.课本34页积累拓展第五题:雨果爱国吗?结合以下句子,谈谈你的看法。所谓爱国,是指爱自己的国家,但爱国并不是建立在劫掠其他国家、破坏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的。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坚持正义,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作者作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

充分表现了雨果公正、人道、是非分明的品格和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的博大胸怀。5.课本34页积累拓展第五题:雨果爱国吗?本文是一篇以书信的方式来阐明观点的议论文。作者通过赞美圆明园的盛景和历史地位,从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表达了雨果先生正直、公正的人道主义思想。课堂总结“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雨果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根据资料显示,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