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了解列宁与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斯大林马克思伊凡四世列宁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为了引导革命胜利前进,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一、本课导入苏联沙俄苏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3月以前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1922年—1991年斯大林模式1928—199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3新经济政策1921.3—1928苏俄苏联本课线索图示

材料1: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工厂的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为领取微薄的工资每天劳动11个小时以上。这种状况大约相当于1850年以前英国或法国工人的处境。工会是非法的,罢工也被禁止…俄国工业高度集中,有一半产业工人在雇有500人以上的工厂里。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人在经济上容易组织起来,在政治上也易于适时地动员起来。…大多数企业则隶属于沙皇政府。——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2:1900年12月,列宁在国外创办了《火星报》…以《火星报》为纽带,列宁将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团结到自己周围,为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1900)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开展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898)个人:列宁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思考:分析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召开,开展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900年初创办《火星报》1903年,俄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马尔托夫:孟什维克列宁: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学习聚焦】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薄弱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然后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当然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德国等。

——马克思《国家与革命》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对俄国的国情认识“一国胜利论”建立政权的方式①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③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分析列宁主义内容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列宁主义的创立有什么意义?在发达的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列宁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在第二年被处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任务:指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工农群众运动。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和平过渡已不可行,暴力斗争势在必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二、十月革命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

1、对人类世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出现了20世界第一次世界社会主义高潮。……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从1918年-1923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2、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二、十月革命1、对人类世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对中国:“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2、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胜利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

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亚非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革命结果革命特点推翻封建沙皇政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课堂探究】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这引起了西方帝国主义的极大恐慌,他们视苏俄社会主义制度为洪水猛兽,害怕各国无产阶级仿效十月革命成功之路。同时,他们也不甘心失去在俄国的各项投资和贷款,以及他们所拥有的银行、矿山、工厂等既得利益。国内被推翻的地主、资本家、反动分子更不甘心失去原来的“天堂”,企图东山再起。于是,国内外敌人里应外合,向苏维埃俄国发动了进攻。

——季正矩《列宁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①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使苏俄陷入内战。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1、背景: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大国崛起》2、目的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等。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材料一: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1920年苏俄民谣【学思之窗】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苏]列宁《论粮食税》利用材料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这“功劳”是有限度的?如何评价这一政策?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局限性: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但它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2.内容: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的表现)(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

——面对现实的让步与创新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物资配给和义务劳动制;固定的粮食税;国有为主,私企并存;恢复自由贸易,引入外国资本;取消实物分配,实行按劳分配;3.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4.作用: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由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新经济政策

(1921.3—1928)教材学思之窗: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做了怎样的说明?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学思之窗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适应战争条件的特殊政策,它的“功劳”是有限度的。如果脱离了战争条件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就会犯违背经济规律的错误。(2)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根据形势的变化纠正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和商业原则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含义: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内容: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为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维护民族独立。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28-19321933-1937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1924-1937)材料3: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材料2: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全球通史》材料1: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评价斯大林

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斯大林模式?③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材料4: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做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模式(1924-1937)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坡脚的巨人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模式(1924-1937)战时共产主义1917——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4苏联模式20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叶农业余粮征集制固定粮食税农业集体化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社会主义工业化商业取消商业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排斥市场,国家指令经济体制特殊时期以共产主义的原则调整生产和分配利用货币和商品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本课小结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意义进程: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十月革命建立政权历史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评价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实质、评价苏联的成立、列宁逝世苏联模式:背景、内容、特点、评价9世纪基辅罗斯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建立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17世纪末成为地跨亚欧的大帝国1861年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和其他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1917年11月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苏联成立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8年年新经济政策1937年实现工业化1936年苏联模式确立俄罗斯的发展概况历史串联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