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3/2D/wKhkFmZTVEiAKQEIAACqUuYZehs621.jpg)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3/2D/wKhkFmZTVEiAKQEIAACqUuYZehs6212.jpg)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3/2D/wKhkFmZTVEiAKQEIAACqUuYZehs6213.jpg)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3/2D/wKhkFmZTVEiAKQEIAACqUuYZehs6214.jpg)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3/2D/wKhkFmZTVEiAKQEIAACqUuYZehs6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0发1布-10-20132014-11-01实施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GB30000的本部分规定了具有对水生环境危害的化学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标准、判定逻辑和GB/T21800化学品生物富集流水式鱼类试验GB/T21815.1化学品海水中的生物GB/T21856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产生试验GB/T21857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改进的OECD筛选试验2可对在水中短时间接触该物质的生物体造成伤害,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急性(短期)危害acute(short-term)hazard化学品的急毒性对在水中短时间暴露的水生生物造成的危害,物质成为可溶解或分解物种的程度。企属通利围。则指金属(M)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部分可以从化合物(分子)的其余部分分解出来的程度。生物利用率bioaflabiljyg:biologicalavailability物质被生物吸以并在生物体内一个区域分布的程度。生物蓄积Sioagumulatian物质经由所有接触途径(四空气、水、沉淀物上和企物)被生物体吸收表化有排出的净结果。可对在水中按性该物质的正的体进成有告地,量触时间积部生物体的蛋命周用确,是物质本身的性质。由不同溶解度和物理化学响质的单个物质美杂糖合研成的混合物一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可以描述为具有特定碳链长度/置换度数目范的的同系物质有机分子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盐类、化学品的慢毒性对在水中长期暴露的水生生物造成的危害。无显见效果浓度noobservedeff试验浓度刚好低于产生在统计上有效的有害影响的最低测得浓度。NOEC不产生在统计上有效的应受管制的有害影响。3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CF: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Factor)B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EC,:x%效应浓度。EC:半数效应浓度。LCo:半数致康浓度4分类标准4.1基本要素4.1.1用于本部分的基本要素用于本部分的基本要素有—急性是生毒性;——慢性水重毒任;——可能或实际形施住物体内富集;——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或非生物的)降解。4.1.2数据使用原则优先使用根据国际统一的试验友法得到的数据,也可使用国家等收试验方法得到的数据。通常,淡水和海洋物种的毒性数据可认为是等效数据,它情向遵婚更好实验室(GLP)的各项原则产生,且使用经合组织试验准则或等效试验准则得出。如果不能得到这样的数据,则应使用可利用的质量最好的数据进行分类。4.1.3急性水生毒性或等效试验准则)、甲壳纲48hEC(GB/T21830或等效试验准则)和/或藻类72h或96hECo(GB/T21805或等效试验准则)确定。这些物种被认为可以代表所有水生生物,如果试验方法合适,也可考虑其他种类生物(如浮萍)的数据。4.1.4慢性水生毒性使用NOEC或其他等效的EC数据,根据GB/T21854(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GB/T21828(大型涵繁殖试验)和GB/T21805(藻类生长抑制试验)产生的数据是可接受的。也可使用其他经证明生物富集潜力通常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确定,通常采用GB/T21853或GB/T21852确定的lgK。但如果可以获取试验确定的生物富集系数(BCF系数应根据GB/T21800或GB/于0.5也可作为快速降解指标。4.2.1物质分类标准由三个急性分类类别和四个慢性分类类别组成(GHS的核心部分是由三个急性分类类别和三个慢性分类类别组成的,见表1)。急性和慢性类别单独使用。将物质划为急性1至3类的标准,仅以急性毒性数据(EC或LCm)为基础。将物质划为慢性1至3类的分类标准,采用分级方4.2.3急性毒性明显低于1mg/L或慢性毒性明显低于0.1mg/L(如不能快速降解)和0.01mg/I.危害水生环境物质的分类标准见表1,5表1危害水生环境物质的分类标准a)急性(短期)水生危害类别248hEC(甲壳纲动物)>1mg/L且≤172或96hErCm(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mg类别396hLC(鱼类)>10mg/L且≤148hEC(甲壳纲动物)>10mg,L且≤10072h或96hErC,(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0mg/L且≤100mg/l.(见图1)(一)不能快充分的慢性毒性资料慢毒NOEC或EC,(甲壳纲动物)≤0.慢毒NOEC或EC.(萧类或其他水生植物)0.1mg/I.类别2已掌握充分的慢性毒性资料类别1°慢毒NOEC或FC(甲壳纲动物)≤0.慢毒NOEC或EC,(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0.01mg/!.类别2漫毒NOEC或EC(甲亮纲动物)≤0.1mg/L和/或慢毒NOEC或EC(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0.1mg/l.类别3漫毒NOEC或EC,(鱼类)≤1mg/L和/或漫毒NOEC或EC,《甲壳纲动物)≤1mg/L和/或慢毒NOEC或EC(藻类或其池水生植物)<1mg/l.表1(续)(见图1)握充分破性毒性赞料的边质类别1'48hEC₂(甲壳纲动物)≤1mg/L和/或72b或96bErC(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mg/l.举48HEC(甲壳纲动物)>1mg/LHmg/L或72h或96hErC(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0561C66次T>10mg/TH≤I00img1.机或485E(甲壳酮动物)mg/L且≤loomg工和/或c)“安至网”分卷需要分类。这种证据包括经试验确定的BCF>,或慢性毒性NOECs>1mg/L,或老在环境中快速降解准化。也可以使用其他生物数但志是等效的物种”在对物质做急性类别1和/或慢性类别了分类时,过同时任明供加和法使用的适当的放大系数(M系数,见如架藻类毒性ExCo[=EC(生长率)]下降到次敏感物种的100是否应进行分类。分类应以ErC为基础。在未规定EC基准,而的最低ECm为基础。意义的降解性数据的情况下,不论是试验确定的还是估计的数据,物质生物高集潜力以试险得到的BCF≥500为基础,或者,如果没有该数值,以gK≥4为是物质生物富集潜力的适当指述指标。BCF测定值优先于lgK…值,lgK测定值优先于估计值,7根据表1所列标准分类的物质,可划为“危害水生环境”类别,物质分类程序见图1。这些原则详细说明了分类类别,料?是需龙章握一或是m,按态1D)三)所标准分面料?图1长期危害水生环境的物质分类程房等级。已掌握的不同营养水平之间和之响的毒性值,通常取其般低者,用来确定适当的危险类别,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要使用证据权重方法。4.2.6急性毒性是确定短期危害的关键性质:一种物质的大量运输可能由于意外事件或严重溢出而引起短期危害。因此,制定了L(E)C值最大为100mg/I.的危险类别。4.2.7对于包装物质,主要危险由慢性毒性确定,尽管L(E)C不大于1mg/1.的急性毒性也被认为于此数值时,急性毒性本身不能说明在更长时问内引起效应的低浓度而引起的主要危害。因此,许多危险类别的定义依据的是慢性水生毒性水平。但是,许多物质没有慢性毒性数据,应使用已知的急性毒性数据与缺少快莲降解性的固有性质和/或生物富集潜力相结合,确认是否将物质划为长期危害类别。如别3的划分。同样,对于L(E)C。大于100mg.T.的物质则认为毒性不够,不必进行分类。4.2.8.1鱼类、甲壳纲和藻类等生物体作为替代物种进行试验,试验包括一系列的营养水平和门类,而面8制为基础。如果只有基于生物量减少的EC。,或者没有指明报告的是哪个EC,那么这一数值可以相性效应。生物富集潜力由正辛醇和水之间的分配确定。使用临界值lgK…不小于4,旨在确定有实际定值。鱼类BCF小于500可被认为是低生物富集水平的指标。4.2.10快速降解性4.2.10.1快速降解的物质能很快从环境中除去。当效况下,这些物质将只存在于局部区域并且存在时间很短。在环境中无法快速降解意味着水中的物质有可能在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生毒性。证实快速降解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旨在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因此,又增加了另一个原则,该原则允许使用数据来证明该物质在28d非生物降解大于70%,因此,如果在实际环境条件下可以证明降解作用,那么“快速降解性”的定义便该物质可快速降解。如果水解产物不满足划为危害水生环境物质的原则,那么可以利用水解作用。a)如果在28d快速生物降解研究中,——以分解有机碳为基础的试验:70%;——以氧耗尽或二氧化碳生成为基础的试验:理论最大值60%,附件9。c)如果其他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证明物质可在28d内在水生环境中降解(生物和/或非生物),到大于70%的水平,4.2.11无机化合物和金属4.2.11.1无机化合物和金属的分类标准和要求见GHS附件9。4.2.12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s)的使用结构活性关系(QSARs)和1gK…。但仅限于用于其作用方武和适用性都有良好表征的化学品。可以9该很有价值。预测快速生物降解的QSARs尚不够准确,不能用来预测快速降解。4.2.13物质分类标准简图危害水生环境的物质分类图解见表2。表2危害水生环境的物质分类图解分类类别急性危害"不能快速降解物质可快速降解物质"类别:急性1类别:漫性1NOEC或EC,≤0.1类别:慢性1类别:慢性1L(E)Cm≤1.00且缺少快速降解能力,和/或BCF≥500,或如没有该数值,或EC,≤11.00<L(E)C<10.0且缺少快速降解能力,和/或BCF≥500,或如没有该数或EC,≤110.0<L(E)Cm≤10G且缺少快速降解能力,和/或BCF≥500,或如没有该数示例”:没有准确的毒性数值且不能快速降解,和BCF≥lgK≥4,除非NOECs>1mg/L以鱼类、甲壳纲动物.和,或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的L(E)C数值《单位mg/L)为暑础的急性毒性范围[或者如果没有试验数据,以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估计值为基础]。物质按不同的慢性毒性分类,除非荤握所有三个营养水平的充分的设性毒性数据,在水溶性以上或1mg/L,在具体情况下使用售计数据,如(Q)SAR,或在明显的信况下,依靠专家的到漫性毒性范围以鱼类或甲壳纲动物的NOEC或等效的EC,数值(单位mg/L),或其4本部分还引入了“安全网”分类(称为慢性4类),供在现有数据不允许根据正式标准进行分类.但仍有一些理由能够证明无需对该物质作水生长期危害的分类.4。为利用所有现有数据对混合物的水生环境危害进行分类,进行了以下假设,并在分类时适当使用:混合物的“相关组分”是指作为急性类别1和/或慢性类别1分类的组分,质量分数以等于或大于0.1%的浓度存在的相关组分,或等于和/或大于1%的其他组分,除非另外假定(如在高毒性组分的情况下),以4.3.2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方法是分层的,并且取决于混合物本身及其组分的现有信息类型。分层方法的要素包括:以试验过的混合物为基础的分类;以架桥原则为基础的分类;使用“已归类组分加和”和/或是居是否阳有市相关组分的否是图2混合物急性和慢性水生环境危害的分层分类方法4.3.3.1在已对混合物整体进行试验确定其水生毒性的情况下,应按照对物质分类的标准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分类通常根据鱼类、甲壳纲动物和藻类的数据。在没有充分的混合物整体的急性或慢性数据的情况下,应使用“架桥原则”或“加和法”(见4.3.4和4.3.5和第5章)。4.3.3.2对混合物的长期危害进行分类,需要更多的有关降解性的资料,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数据。如果没有混合物整体的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数据,通常不对混合物进行整体降解性和生物体富集试验,因为这些试验通常难以判断,且只对单一物质有意义。100mg/L或高于其溶解度时,无需作急性毒性危害分类。4.3.3.4慢性毒性类别1、类别2和类别3的分类a)当掌握混合物整体的充分的慢性毒性试验数据(EC,或NOEC),显示测试的混合物EC,或1)如果掌握的资料可得出结论,混合物的所有主要组分均可快速降解,则根据表1b)(二)(可快速降解),混合物划为慢性毒性类别1、类别2和类别3;2)在所有其他情况下,根据表1b)(一)(不能快速降解),划为慢性毒性类别1或类别2;b)当掌握混合物整体的充分的慢性毒性试验数据(EC,或NOEC),显示测试的混合物的EC,或NOEC大于1mg/L或高于其溶解度时,无需作长期危害分类,除非仍有理由需要关注。4.3.3.5慢性毒性类别4的分类:如果仍有理由需要关注,根据表1c),混合物划为慢性毒性类别44.3.4不掌握混合物整体数据时细配合物分类;架桥原则4.3.4.1数据的使用如果温合物本身并度有进行过确定其水中环境危害的试验,但它的各个组分和做过试验的类似混合物有施分数据,是以确定该混合物的危害特性,可现根据以下架桥原则使用这些数据,以确保分类过程最大程度地使用现有数据,而无需进行更多的动物试验如果一种新的混全物是通过稀释另一种已经过测试的混合物或物质而形成的,使展的稀释剂的水生危害分类相当于或底于毒性最低的康始组分。Ⅲ而料不会影响其他组分的水生危害,则所形成混合物的分类应与测武过部原混合物或防通和当一或著采用于中的加和法或加和公式性行套类。4.3.4.3产晶批源一个经道测话的混合物生产此次,水生规源的分要司限定在本项上与而一制选商生平的或在其控制下生产面同一商品的只一未经测试的产品批次相当,除非有理由以为在在重要差毒,以教未经测试的产品批次国水生危害分类发生改感。如果后一种情况废生,则需要重新进行分类。4.3.4.4划为最量重分类类设性毒性类别1和急性毒性类别1的混合物的浓度如果一种混合数被划为慢性毒性类别工和或急性毒性类别工而且该混合物中测为慢性毒性类别1和/或急性毒能类别1的组分被进一升放据且未经1武,则因高浓度后的混合物应划为与原先经过测试的混合物相同的分类,无需再进行镇顺。4.3.4.5一种毒推类别胞的内推法三种组分完全相国的混合物(A、B和C),混合物A和混合物B经过测,属同一毒性类别,而混合物C未经测试·但含有与是合物的和混合物B相同的毒性组分,且毒性分浓康介于混合物A和混合4.3.4.6实质上类似的混合物假定下列情况:a)两种混合物:b)组分B的浓度在两种混合物中基本相同。e)混合物1)中组分A的浓度等于混合物2)中组分C的浓度。d)已经掌握A和C的水生危害数掘并且两者相同,即它们属于同一危害类别,并预料不会影响B的水生毒性。如果已根据测试数据对混合物1)或2)进行了分类,则另一混合物可归入同一危害类别4.3.5掌握混合物的所有组分毒性数据或只掌握一些组分毒性数据时混合物的分类4.3.5.1混合物的分类以其已分类组分浓度的加和为基础。划为“急性”或“慢性”的组分的百分比直接用于加和性中。加和性详见4.3.5.5。4.3.5.2混合物可能是由两种已经分类的组分(如急性类别1、类别2、类别3和/或慢性类别1、类别C,——混合物中有试验数据的组分i的浓度(质量分数),%;C;——混合物中有试验数据的组分i的浓度(质量分数),可快速降解的组分,%;C,——混合物中有试验数据的组分j的浓度(质量分数),不能快速降解的组分,%;NOEC,——混合物中有试验数据的组分i的NNOEC,——混合物中有试验数据的组分j的NOEC(或其他公认的慢性毒性测量值),不可快计算出来的等效毒性将根据可快速降解物质的标准(表1b)(二)],用来划定混合物该部分组分的个类群中最敏感的一群)。但在无法得到每种组分对相同分类群的毒性数据时,选定每种组分的毒性性毒性类别1、类别2或类别3,和/或慢性毒性类别1、类别2或类别3,4.3.5.5.1基本原理4.3.5.5.1.1就从急性类别1/慢性类别1到急性委别2/慢性类别3的物质分类类别而宫,从一个类别到另一个类别的基本毒性标准相差10倍。园此,划入高毒性范围类别的组分可能对混合物划入的毒性范围的类别做出贡献。因此,这些分类类别的计算需要同时考虑划为急性类别1慢性类别1到意性类别3/慢性类别3的所有组分的贡献。4.3.5.5.1.2当混合物含有划为急性毒性类别1或慢性毒性类别1的组分时,应特别注意,这类组分即使其急性毒性明显低于1mg/L,和/或慢性毒性明显低于0.1mg/L(如不能快速降解)和0.01mg/l.2。因此,如果分类结果是慢性类别1,那么分类程序就已经完成。比慢性类别1更严重的类别是不可4.3.5.5.3急性类别1、类别2和类别3的分类4.3.5.5.3.1首先,确认所有划为急性类别1的组分。如果这些组分的浓度(%)加和不小于25%,则4.3.5.5.3.2如果混合物没有划为急性类别1,可将混合物划为急性类别2。如果所有急性类别1组分的浓度(%)之和乘以10,再加上所有划为急性类别2的组分的浓度(%)总和不小于25%,则该混合4.3.5.5.3.3如果混合物没有划为急性类别1或急性类别2,可将混合物划为急性类别3。如果所有划为急性类别1组分的浓度(%)之和乘以100,加上所有划为急性类别2组分的浓度(%)之和乘以10.再加上所有划为急性类别3组分的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混合物划为急性类别3、已分类组分的浓度(%)之和急性类别1×急性类别1(M×10×急性类别1)+急性类别2急性类别2(M×)n0×急性类别1)+(1D×急性类别2)+急性类别3≥25所急性类别34.3.5.5.4慢性类别1、类别2、类别3和类别4的分类4.3.5.5.4.1首先,确认所有划为慢性类别1的组分。如果这些组分的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4.3.5.5.4.2如果混合物没有划为慢性类别1,可将混合物划为慢性类别2。如巢所有划为慢性类别1组分的浓度(%)之和乘以10,加上所有划为慢性类别2组分的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该混合4.3.5.5.4.3如果混合物没有划为慢性类别1或慢性类别2,可将混合物划为慢性类别3。如果所有划为慢性类别1组分的浓度(%)之和乘以100,加上所有划为慢性类别2组分的浓度(%)之和乘以10,再加上所有划为慢性类别3的组分的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该混合物划为慢性类别3。4.3.5.5.4.4如果混合物仍然没有划为慢性类别1、类别2或类别3,可将混合物划为慢性类别4。如果划为慢性类别1、类别2、类别3和类别4组分的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混合物划为慢性类别4。表4根据已分类组分的浓度之和对混合物的慢性危害分类已分类组分的浓度(%)之和慢性类别1(M×10×慢性类别1)+慢性类别2慢性类别2(M×100×慢性类别1)+(10×慢性类别2)+慢性类别3慢性类别3”有关M系数的解释.见4.3.5.5,5。4.3.5.5.5有高毒性组分的混合物急性类别1或慢性类别1的组分,在急性毒性远于1mg/L,和或慢性毒性远低于0.1mg/L(如不能快速降解)和0.01g/L(如西快速降解)的情况下,仍可能影响混合物的毒性,因此在使用加和法时应给予更高的权重当混合物含有急性类别1或慢性类别1的组分时应使用一3.5.5.3和4.3.5.5.4中所述分层方法,使用一一加权和数,用急性类别1和慢性类别1组分的浓度乘因一个系数,而不是仅仅将百分比相加这意味着表3左栏中“急性类别1”的浓度和表4左栏中“便性类制1”的浓度乘以适当的系数。对表些组分使用的系数,以市理数值来确定,表心对此进行了归纳。因此为了对含有急性类别1/慢性表别1组分的混合物分类,分型人员需型知道M系数的数值,才能使用加和法。或者,如掌握混合物中所有感毒性组分的毒性数测,而五有令人偏服的证据表明,所有其他组分,色括那些没有具体急性毒性和/或慢性毒性数据的组分部是低等或无看的且不会明显培加混合物的环境危害,也可以使用加和公式(夏4.3.5.2)最系孙阿快速降解组分1]0(继续以系数10为间隔)趣续以系数10为间隔)4.3.6组分没有任何可用信息的混合物分类如果一种或多种相关组分没有可用的急性和/或慢性水生毒性信息,可断定该混合物不能划为明确的危害类别。这种情况下,应只根据已知组分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并另外注明:“混合物的x%是对水生5判定逻辑判定逻辑仅供参考。判定逻辑参见附录A。建议负责分类的人员在使用判定逻鞠之前和使用中研5.1急性(短期)水生危害分类急性(短期)水生危害分类的判定逻辑见A.1,其中物质的判定逻辑见图A.1,混合物的判定逻辑见5.2长期水生危害分类长期水生危害分类的判定逻辑见A.2,其中物质的判定逻辑见图A.4,混合物的判定逻辑见6.1.1对于危害水生环境的标签,危险类别都以指定的象形图、信号间和危燃说明的顺序列出。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缝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十七修订版)(以下简称《规章范本》涵盖的危险种类或类别应在标签中列出每个类别的指定相应图形标志。危害水生环境标签要素陶分配见附录B。6.1.2有关危害永生麻境分类和标签见附录C6.1.3标签上要求的信息也括危险象形图、信号同、危险说明、防色说明,产品标识行和集应商标识等。6.2危险象形图危险象形图应使用黑色图形符号加白色背景,红框要足够宽,以便假目。《规章范春)规定的危险象形图、图形标志厕色。数字和最小尺于见附录C6.3信号词信号词指标管上用来表明危险的相对严重程度和提醒读者注意潜在危险的单同。于急性水生危害类别1,使用信鸟词“警告”。对于急性水生危害类别2和类别3不使用信号词,对丁慢性水生危害类别1,使用信号词“喜黄”。对于慢性水生危害类别2、类别3、类别4不使用信房词6.4危险说明危险说明指分配给一个危险种类和类别的短语。用来描述一种危险产品的危险性质,在情况合适时还包括其危险程度。对水生环境的危害的危险说明见表C,1和表C.2并参见附录D。6.5防范说明防范说明是一个词语(和/或象形图),用于描述为尽可能减少或防止由于接触危险产品或者不适当的贮存或搬运危险产品的不良效应建议采取的措施。为达到要求,共有5类防范说明:一般、预防、应急、贮存和处置。不同类别的水生环境危害用的防范说明参见附录D。6.6产品标识符6.6.1标签上应使用产品标识符,且应与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上使用的产品标识符相一致。如果一种物质或混合物列入《规章范本》,包装上还应使用正确的联合国运输名称。6.6.2标签应包括物质的化学名称。主管部门也可要求在标签上列出可能导致混合物或合金危险的所有组分或合金元素的化学名称。危害水生环境标签的例子参见附录E。7(资料性附录)危害水生环境判定逻辑A.1急性(短期)水生危害分类的判定逻辑图A.1、图A.2和图A.3分别给出了急性水生危害的判定逻辑。物质:有充分的分类信息(毒性、降解、生物言集)鸣?否不划为急性类别是是急性类别1警告否b)48hECw(甲壳纲)≤10mg/L和/或c)72h或96hCro(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0mgL吗?是否b)48hCsa(甲壳纲)≤100mg/L和/或是否图A.1物质的急性(短期)水生危害判定逻辑是的96m(鱼类),48hECsm(甲壳纲),或者72h或96h在否是so(擦类或其他永生植物)100mgL码?急性类别3急性类整是否否能应用架桥原则吗?是划入适当类别否在加和方法中使用所育既有成分值息,如下所示:a)对有毒性数值的成分适据和和公式(见图A.3),确定混合物该部分的毒性知明。并且在个面的加和方法中使用这一信b)已分要成分将直接用于下面的加和方法中。是性类别平分类教分的浓度之和与隐性类别1×A不小于后名吗?是性类题1×M×10一忽性淡别2不小于25%间?否己分类或分的配度之和为,(急性类别1×100)+(姓类别2×10)+急性类别是急性类别3否不划为急性类别否或不知道否或不知道G—成分i的浓度(质量分数,%)L(E)Cso,—成分i的1Cso或EC(mg/L)图A.3混合物的急性水生毒性加和公式判定逻辑A.2长期水生危害分类的判定逻辑图A.4、图A.5和图A.6分别给出了长期水生危害的判定逻辑。NOFC≤0.1mg/L?是NOEC0.01mg/L?否NOLC:.0,1m是是是是是是否否NOEC≤1mg/!?否是图A.4物质的长期水生危害判定逻辑(掌握所有三个营养水平的长期水生毒性数据)是慢性类别1否是是指定A/系数慢性类别2否无信号词否BCF≥500(或如果没有物质可快速降否或不知是是是否按图按图A.4和A.5的判定逻否将混合物作长期危害分否算这些成金部相装成分的登别分为相型的慢毒性将划为图性毒图光别的成分浓更加和,根计算结察列定汇存物的长需危害量责图A.6混合物的长期危害水生环境判定逻辑对分或厅事相关限分,是百家程充分的便性水生章害分类类岗和或慢水生毒性数据否是是(规范性附录)危害水生环境标签要素的分配B.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B.1。表B.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标签要素的分配类别1警告无象形图无信号词无象形图无信号词国《规章范本》,如物质的任何其他危险,无须加贴象形图。(即《规章范本》第9类中的联合国编号3077和3082),则在联合国B.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B.2。表B.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标签要素的分配类别1警告并只有长期持续影响无信号词具有长期持续影响无象形图无信号词具有长期持续影响无象形图无信号词成长期持续有害影响对于类别1和类别2,如物质带有列入《规章无须加贴象形图。(如《规章范本》第9类中的联合国编号3077和3082),则在联合国签之外,还应加贴此象形图以为标记(规范性附录)危害水生环境分类标准和标签要素C.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分类和标签见表C.1。表C.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分类和标签危险类别其中,L(E)C为96hLCm(角类),48hEC(甲壳纲)。或者72h或96hErC~(藻类或其他3.如果架桥原则不适用,则下情况下划入急性类别1:[急性类别1组分浓度之和]×M系数不小于2下情况下划入急性类别1:由对水生环境危害未知的组分组成图形符号信号词说明2其中L(E)C为鱼类96hLCs、甲类或水生植物72h或96hErC。3.如果架桥原则不适用,则使用加和法,并在以下情况下划入急性类别2:「急性类别1组分浓度之和]XM系数×10+[急性使用加和性公式并在以下情况下划入急性类别2:性类别2:[急性类别1组分浓度之和]×M系数×10+[急性出对水生环境危害未知的组分组成图形符号无图形符号信号词无说明危险类别3其中L(E)Cw为鱼类96hLCg、甲壳生植物72h或96hErC。使用加和法,并在以下情况下划入急性类别3:[急性类别1组分浓度之和]×M系数×100+[急性类别2组分浓度之和]×10+[急性类别3浓度之使用加和性公式并在以下情况下划入急性类别3:急性类别3:[急性类别1组分浓度之和]×M系数×100+[急性由对水生环境危害未知的组分组成图形符号无图形符号信号词无说明生物有害C.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分类标准和标签要素见表C.2。表C.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分类标准和标签要素危险类别b)L(E)C≤1mg1.和BCF≥500(或如果没有,4,如果架桥原则不适用,在以下情况下划入慢性类别!:[慢性类别1泪分浓度之和]<M不小于25%式中M为放大系数(见1.3.5,5.5)。由对水生环境危害未知的组分组成图形符号信号洞说明具有长期持续影响危险类别21.可快速降解的物质:b)1mg/L<1(E)Cm≤10mg/L和BCF≥5没有lgK≥4)3.如果没有混合物整体数据,使耕架析原则,图形符号信号词无险险说明3a6.1≤(NORG≤ImgL波如那没有类制2组分浓压之和15三极的类别3组年张度之和周不小于26密由对水生理境危害未知的组分组成图形往号无图形符号信号词无说41.物质和试确过的浓合物:2.如果没有混合物整体数据,使用架桥原则。由对水生环境危害未知的组分组成图形符号无信号词无说明长期持续有害影响(资料性附录)危害水生环境的危险说明和防范说明D.1.1本附录为危害水生环境提供如何使用符合GHS的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 2025年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转页扇电动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小台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第4篇-深度研究
- 数字化谈判模式探究-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美甲店租赁合同(含美甲店品牌升级改造)
- 2025年度绿色建材贴牌生产与绿色建筑认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保密协议书:航空航天领域技术保密与项目合作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纳米氧化铝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新版
- 2025年度正规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服务
- 2025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教科室工作计划样本(四篇)
- 春节后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
- 2025光伏组件清洗合同
- 电力电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4年网格员考试题库完美版
-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规范》解读
- 202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B卷含答案
- 医生给病人免责协议书(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