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南通市四校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南通市四校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南通市四校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南通市四校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南通市四校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南通市四校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3.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戏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在释放用户主体性的数字时代得到充分体现,从人们对文学的消费活动来看,它

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基于玩乐心理的游戏。

英国学者威廉•斯蒂芬森主张从游戏范式来理解传播,认为大众传播研究严重忽视游戏元素,应从传统信

息理论走向游戏理论。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传统传播效果研究,将信息刺激与受众反应之间看成线性

关系,忽视其个体差异与精神复杂性。在斯蒂芬森看来,用户在传播中是体验快乐的主体,比如人们看报

纸,并非必需任务,也无明确目标,而是随心所欲浏览,成为自主性游戏。

斯蒂芬森强调从信息范式走向游戏范式,这种范式转换显然在当下具有很大阐释力。当代社会是闲暇社会,

网络兴起后,数字化休闲更是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聊天、角色扮演、自拍展示、操控、互动、恶搞、

玩梗……网民种种行为都带有游戏性。斯蒂芬森所在的时代还没有网络,传播中的游戏行为主要基于想象,

而现在人们可以充分互动、操作,更有参与、行动的游戏感。这也表现在文学上,网民对文学的态度主要

基于游戏心理,对文学的阅读、“代入”、戏仿、分享、玩梗、吐槽,以及二次创作,主要是为了“好玩”。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性并不限于娱乐性较强的大众文学的消费活动,而是指整个数字时代的文学,不管是

大众文学还是精英文学,只要它在网上消费时,都会出现游戏行为,比如传统经典《红楼梦》,网络上有

大量关于它的角色扮演、玩梗与二次创作,又比如超文本文学、超媒体文学,对它们的阅读与互动本身就

带有游戏性。

文学消费活动的游戏化实际上是历史趋势。游戏与艺术、文学的游戏性与社会性早期处于交融状态,此后

开始分离,或强调文以载道,或走向感官游戏。书面文化制约了交互的游戏性,不过也有一些文学实验试

图突出读者的主动性,尤其是后现代文学让阅读走向游戏化。在理论上,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阐释

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将游戏视为开放性文本的原型。数字技术兴起后,人们可以随意操作文本,

文学消费进一步凸显了游戏性。

数字时代文学消费的游戏性不只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关系,还在于主体之间的群体交往。网络阅读与传统阅

读的不同在于,论坛环境可以随时交流,社交媒体强化了这种倾向,人们边看故事边讨论,实现了“沉浸”

与“交互”两者转换的自由。“文本作为游戏”概括的是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及实践,如果说作为“世界”

的文本主要是大众化文本,作为“游戏”的文本则是精英化的超文本、视觉诗歌、后现代小说等。然而数

字时代并不只是后现代小说、超文本的精英文学,也可能是中国网络文学、日本轻小说这种流行文艺,后

者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不是精英文学,而是大众化文本;另一方面又非传统“沉浸”式欣赏,而是因社交

而不断打破沉浸,具有游戏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论也有“以文为戏”的说法,并提供了西方理论之外的思考路径。“以文为戏”

的说法源自中唐,韩愈在《毛颖传》中为毛笔写传记,裴度批评了这种游戏写作:“不以文立制,而以文

为戏。”经后世学者阐发,“以文为戏”渐成中国文论重要概念。“以文为戏”就是以游戏态度对待阅读

与写作。韩愈以史传笔法为毛笔立传,充满戏拟与反讽,读者也心领神会,视其为游戏之作,而韩愈的文

人身份与案头化写作,也让“以文为戏”类似于精英化的文本嬉戏。

不过,“以文为戏”还指涉其它情况,被古人用来形容传统文学“跨进跨出”的艺术特征。在《水浒传》

第三十回,武松杀了一个丫鬟,另一个见状欲走,却“惊得呆了”。叙述者此时插话:“休道是两个丫鬟,

便是说话的见了,也惊得口里半舌不展!”金圣叹评点道:“忽然跳出话外,真是以文为戏。”叙述者的

评论打破了沉浸,具有游戏性。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中的“跳出话外”时,同样认为这是文学的游戏

化:“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跨进跨出”是中

国艺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中国小说时常有干预叙述,人物视角与说话人视角呈现流动性。这种跨层在中国

戏剧、曲艺表演中也相当常见,戏谚“一人多角,跳进跳出”,指的就是这种特点。

中国文学“跨进跨出”的叙述程式,与说唱艺术初始对小说、戏曲的影响有关,这与当下数字媒介重建口

头文化经验具有相通性,契合了数字时代社交性、群体性的游戏化消费活动。

(选自黎杨全《“文本作为游戏”:文学的阅读动机与活动机制》,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兴起后,人们可以随意操作文本,文学的消费活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基于玩乐心理的游戏。

B.斯蒂芬森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忽视个体差异与精神复杂性,从而将信息刺激与受众反应之间看成线

性关系。

C.游戏与艺术早期处于交融状态,此后开始分离,而后在接受美学等理论影响下形成文学消费游戏化的原

型。

D.传统文学艺术中的“跨进跨出”是指干预叙事,人物视角与说话人视角呈现流动性,主要出现在小说体

裁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时代网络阅读环境可以随时交流,这使得文学消费逐渐游戏化,所以在前数字化时代书面文学不

具备游戏化特征。

B.书面文化制约了交互的游戏性,但数字技术兴起后,人们可以随意操作文本,“以文为戏”不再有制约

性。

C.韩愈的《毛颖传》以史传笔法为毛笔立传,充满戏拟与反讽,所以“以文为戏”是一■种针对精英文学的

文本嬉戏。

D.中国文学“跨进跨出”叙述特点,受到说唱艺术的影响,对当下数字媒介重建口头文化可能具有一定的

借鉴性。

3.在视频网站上,以下视频标题最能体现“数字时代文学消费的游戏性”的一项是()

A.《XX教授〈西游记〉人物形象解读》

B.《XX大学公开课:〈西游记〉孙悟空的性格内涵》

C.《西游局中局一一与你一起揭秘红孩儿身世》

D.《细说从头一一溯源〈西游记〉故事的原型》

4.结合文本简述中国传统理论中的“以文为戏”和“数字时代文学消费活动的游戏性”的区别。

5.根据文本内容,阐释下列材料中文学消费游戏化的现象。

日前,在某地招聘会上,有企业把招聘服务员、洗菜工的广告带进了大学校园,让众多大学生为之感慨唏

嘘。有网友吐槽:“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引发了众多

网友的共鸣,网络上出现了各种跟贴和评论,有说“少年不识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有说“如果当

时的孔乙己脱下长衫,或许他只能当村里的闰土”……一时间,“孔乙己文学”成为网络热潮,无数的年

轻人借此来表达高学历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苦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馍

路遥

吃过早饭不久,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已出现了熙熙攘攘去赶集的庄稼人:担柴挑菜的,吆猪牵羊的,提蛋抱

鸡的,拉驴推车的;秤匠、鞋匠、铁匠、木匠、石匠、蔑匠、毡匠、箍锅匠、泥瓦匠……都纷纷向县城涌

去了。

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现在跟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

卖蒸馍去了!父母亲那么大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一个年轻轻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

2

饭呢?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可是,”他想,

“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

他朝公路两头望了望。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

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

哎一一!”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咽了口唾沫,

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一一”

靠在大马河桥的石栏杆上,他猛然想起:要是碰上县城的同学怎么办?现在折回去吗?“不,”他想,“我

既然来了,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去!”

当他路过汽车站候车室外面的马路时,脸刷一下白了:他猛然看见黄亚萍和张克南正站在候车室门口。他

俩显然也看见了他,己很快走到面前了,他只好伸出空着的那只手和克南握了握。他俩问他提个篮子干啥

去呀?他即兴说去城南一个亲戚家里走一趟。

黄亚萍热情地对他说:“加林,你进步真大呀!我看见你在地区报上发表的那几篇散文啦!真不简单!文

笔很优美,我都在笔记本上抄了好几段呢!”

“你还在马店教书吗?”克南问。

他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被大队书记的儿子换下来了,现在已经回队当了社员。”

黄亚萍立刻焦虑地说:“那你学习和写文章的时间更少了!”

“时间更多了!不是有个诗人写诗说:‘我们用锹头在大地上写下了无数的诗行'吗?”他的幽默把他俩

逗笑了。

“你还在副食公司当保管吗?”加林问克南。

“不。前不久刚调到副食门市上。”

“高升了!当了门市部主任!不过,前面还有个副字!”亚萍不以为然地撇了一下嘴。

“要买什么烟酒一类的东西,你来,我尽量给你想办法。我这人没其它能耐,就能办这么些具体事。唉,

现在乡下人买一点东西真难!”

高加林稍有点不客气地说:“要买我想其它办法,不敢给老同学添麻烦!”

张克南真有点受不了了,正好车站广播员让旅客排队买票,克南马上和他握了手先走了。亚萍犹豫了一下

说:“你下午要有空,上我们广播站来坐坐嘛!你毕业后,进县城从不来找我们拉拉话。还是那个样子,

脾气真里!……你知道,我也爱好文学,但这几年当个广播员,光练了嘴皮子,连一篇小小的东西都写不

成。你一定来!”

她的邀请是真诚的,高加林不知为什么,心里感到很不舒服。那时候,黄亚萍在班上更接近他。他对亚萍

说:“有空我会来的。你快去送克南吧,我走了。”

黄亚萍的脸刷一下红了,说:“我不是去送他的!我来车站接一个老家来的亲戚……”

高加林向她很礼貌地点点头,便转身向街上走去。他一边走,一边为他和亚萍各自撒的谎好笑,忍不住自

言自语:“去接你的‘亲戚’吧,我也得看我的‘亲戚'去了……”

高加林很快从人群中挤过,向南关的交易市场走去。这时候,满城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了黄亚萍预报节目的

声音。亚萍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变得更庄重更柔和。加林想到克南此刻也许正在长途汽车上悠闲观赏着风

光;黄亚萍正坐在播音室里高雅地念着广播稿……而他,却在这尘土飞扬的市场上为卖馍受屈受辱,心里

顿时翻起了一股苦涩的味道。

……太阳远远向西边倾斜过去了,加林只好决定提篮子回家去。篮子里的白馍一个没少。

走到大马河桥上时,突然看见他们村的巧珍立在桥头上,手里拿块红手帕扇脸。巧珍看见他,推着自行车

主动走过来了一一等于把他堵在了路上。

“加林,你是不是卖馍去了?”巧珍脸红扑扑的,看来有点紧张。她用手帕揩着脸上沁出的汗珠,说:“我

来赶集,一点事也没……加林,我看见你进了县文化馆,我知道你一个馍也没卖掉!……你怕丢人!你干

脆把馍给我,我给你卖去!”

3

巧珍说着,劈手来拿他的篮子。高加林闷头闷脑地还没反应过来,巧珍己把篮子夺走了。她撇下车子,提

着篮子返身向街道上走去了。高加林望着她远去的苗条的背影,不知如何是好。他两只手在桥栏杆上摸来

搓去。

巧珍把一篮子蒸馍给姨姨家放下,折转身就起身。她姨和她姨夫硬拉住让她吃饭,她坚决地拒绝了。她几

乎是跑着向大马河桥上赶去。当加林终于看见巧珍提着篮子小跑着向他走来时,他认定她没有把馍卖掉一

一这其间的时间太短了!巧珍来到他面前,把一卷钱塞到他手里说:“你点点,一毛五一个,看对不对?”

高加林惊讶地看了看她胳膊上的空篮子,接过钱塞在口袋里。停了半天,才说:“巧珍,你真能行!”

刘巧珍听了加林的这句表扬话,高兴得满脸光彩,甚至眼睛里都水汪汪的。加林伸出手,说:“把篮子给

我,你赶快骑车回去,太阳要落了。”巧珍没给他,反而把篮子往她的自行车前把上一挂,说:“咱们一

块走!”

和同村的一个女子骑一辆车子回家,让庄前村后的人看见了,实在不美气。但他又找不出理由拒绝巧珍的

提议。就这样,他俩相跟着起身了,出了桥头,向西一拐,上了大马河川道的简易公路向高家村走去。

太阳刚刚落山,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光芒,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川道,空气也显

得凉森森的了。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现在都在出穗吐缨。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都已

冒过了人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来。富丽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显

得格外宁静而庄严。高加林和刘巧珍在绿色甬道中走着,路两边的庄稼把他们和外面的世界隔开,造成了

一种神秘的境界。

(选自路遥的《人生》,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加林看到乡亲们都去赶集,他也想通过卖馍来体验人生的苦辣酸甜,但他明显还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

所以出声叫卖让他有一种屈辱感。

B.张克南遇见了高加林后提出要买烟酒找他办,本来是想帮老同学,但一句“乡下人”戳中了高加林的痛

点,黄亚萍也意识到了两人话不投机。

C.高加林卖馍一天连一个馍都没卖出去,这种畏蕙不前怕丢人的性格不太适合做教师,这可能是他从教师

身份被转回为公社社员的原因之一。

D.高加林不愿和巧珍同骑一辆自行车,做过教师人还有封建思想,但因巧珍刚帮他卖了馍,又不好拒绝,

这暴露出性格中逆来顺受的一面。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顺叙与补叙、插叙相结合来讲述高加林进县城卖馍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特定时代背

景下小人物的人生悲欢。

B.作者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主人公出来卖馍时的窘迫,显示了高

超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C.巧珍主动去帮高加林卖馍,“他两只手在桥栏杆上摸来搓去”,这处细节描写流露出高加林内心的不知

所措,尴尬中又隐含着期待。

D.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又富有地域特色,既很好地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又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

会风貌。

8.小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折射出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有人说,《人生》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幅具有独特魅力乡村世界和人生长卷,它给我们带来了最深刻的

思考、最原始的感动。结合文本探究你所感受到的“最深刻的思考”和“最原始的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f

4

(吴王)寿梦病将卒。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

札让,曰:“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

寿梦乃命诸樊曰:“我欲传国及札,尔无忘寡人之言。”诸樊日:“周之太王知西伯之圣,废长立少,王

之道兴。①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王曰:“昔周行之德加于四海,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

成天子之业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诸樊曰:“敢不如命?”寿梦卒,诸樊以嫡长

摄行事,当国政。

吴王诸樊元年,已除丧,让季札,曰:“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吾望其色也,意在于季札。又复

三朝悲吟而命我曰:'吾知公子札之贤,欲废长立少。'重发言于口。虽然,我心已许之,然前王不忍行

其私计,以国付我,我敢不从命乎?今国者,子之国也,吾愿达前王之义。”

季札谢曰:“夫嫡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

诸樊曰:“苟可施于国,何先王之命有!太王改为季历,二伯来入荆蛮,遂城为国。周道就成,前人诵之,

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札复谢曰:“昔曹公卒,庶存嫡亡,诸侯与曹人不义而立于国。子臧闻之,行吟而归。曹君惧,将立子臧,

子臧去之,以成曹之道。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之义。吾诚避之。”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不受而耕于野,吴人舍之。诸樊骄恣,轻慢鬼神,仰天求死。将死,命弟余祭日:“必

以国及季札。”乃封季札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

(节选自《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材料二:

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

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

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注】①周太王古公亶父为了传位给孙子姬昌(西伯),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姬昌之父),长子次子

迁至楚地定居,季历去世后姬昌即位,周王朝治国之道得以兴盛。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汝于区区之国A荆蛮之乡B奚能成天C子之业乎D且今E子不忘F前人之言G必授国H以次及于季札。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岂敢,用于反问,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敢”词义不同。

B.重,慎重,谨慎,也表对某事感到为难,与成语“安土重迁”中的“重”词义相同。

C.城,在文中用为动词,指修筑城墙,与“然后践华为城”中的“城”词义用法不同。

D.舍,在文中用为动词,指安置住宿,与“舍相如广成传舍”句首的“舍”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寿梦欲废长立幼传位给贤明的幼子季札,即使被拒,依然把此愿托付给了诸樊。

B.季札谢绝寿梦传位的理由主要是不能让父子之间的私情超越了先王传下的礼法制度。

C.周太王废长立幼而王朝兴盛,诸樊借此以表示对父王的理解,也引此例以劝说季札。

D.诸樊没能实现先王的遗愿,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临终之际依然令二弟传位给季札。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梦卒,诸樊以嫡长摄行事,当国政。

(2)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14.季札答复诸樊让位言辞内容,《吴越春秋》与《左传》的记载各有什么不同?依据文本,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5

姜夔

括苍烟雨楼,石湖居士所造也。风景似越之蓬莱阁,而山势环绕,峰岭高秀过之。观居士题颜,且歌其所

作《虞美人》,夔亦作一解①。

阑干表立苍龙背,三面蝮天翠。东游才上小蓬莱,不见此楼烟雨、未应回。

而今指点来时路,却是冥蒙处。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②。

【注】①括苍:山名,在浙江处州。烟雨楼为范成大(石湖居士)任职处州时所建造。姜夔曾得到范成大

许多帮助,两人交往甚密。本词作于开禧二年(1206),时范成大已去世十三年。蓬莱阁:在浙江绍兴。

题颜:题写的匾额。②老仙鹤驭:古人讳称人死为“驾鹤归西”。《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仙

去,后化鹤归辽,有歌云:“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凭栏眺望之景,“苍龙背”喻山峦奇伟,“峨天翠”状峰岭峻拔挺秀,写景如画,与小序中

的叙写相呼应。

B.刚游罢绍兴蓬莱阁,又来到括苍烟雨楼,两相比较,词人更钟情于烟雨楼烟雨迷蒙的特色,非领略此番

景致不能尽兴。

C.过片两句回眸来时登山路径,只见迷蒙幽深模糊不清,暗合“烟雨”两字,既是对上阕结句的回应,也

隐含人生况味。

D.因是终生难忘的知己长者,词人登临范成大生前所修建的烟雨楼时不免触景生情,作品记游写景亦含追

念故人的感怀。

16.下阕结尾两句与姜夔《扬州慢》词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两句均为用典,艺术效果则同中

有异,依据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水为喻,形容时间流逝,表达深沉感慨的,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有屈原《离骚》

中的“,”。

(2)九江市湖口旅游局考虑选用与本地相关的古诗文名篇中的语句来制作名胜古迹宣传语,如鼓楼上游客

击鼓体验处的宣传标牌可用“,”两句。

(3)对作者而言,项脊轩是个独属自己、不被干扰的空间,","

两句写出了年轻的归有光在这里动静随意、自在自得的生活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街道的下面是复杂的管道,对其进行定期检查或修复,通常需要①,但这种方法成本高昂,还可能扰乱

交通,破坏环境。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内塔•科恩博士团队展示的一种名为“乔伊”的微型机器人,可自主

探索真实的地下管网,甚至无需相机导航。

乔伊借助3D打印的“轮腿”移动,这种轮腿,②,也可在小障碍物上行走。它配备了一系列节能传感

器,可测量它到墙壁、交叉口和角落的距离。传感器可让乔伊在不需要打开摄像头或使用耗电的计算机视

觉的情况下导航。这既节省了能源,又延长了乔伊电池的寿命。③,乔伊就会回到原点,“补充”能量。

研究人员表示,其目标是开发一群可交流和合作的“乔伊们”,而且它们还将通过一个名为“袋鼠妈妈”

的母亲机器人进行部署。袋鼠妈妈将配备更复杂的传感器和机械臂等修复工具,并携带多个乔伊。最终,

该系统能够检查和绘制管网的状况图,监控管道甚至执行维护任务。

18.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句中,都有“甚至”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11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开餐,食客们蜂拥而至,展现出马拉松开跑的气势。我们也赶忙冲向了琳琅满目的餐台。在明亮灯光的

映照下,食物仿佛开启了美颜滤镜,呈现出诱人的色彩:海鲜贝类整齐地叠放在碎冰上,奶白色的舒芙蕾

在煎锅上冒着热气,煎炒炖炸的各色菜肴被盛在金灿灿的高脚容器中一一每种食物都仿佛在使劲叫嚣:“快

来吃我吧!”

自助餐厅最怕三种客人:一是大胃王,二是浪费多的人,三是喜欢专吃“贵价菜”的人。我有备而来,自

然可以跳过那些早已看透的热菜过于家常、蛋糕饱腹感强、碳酸饮料容易涨胃等廉价食物的幻相。这次的

目标只有一个一一昂贵且能回本的海鲜。于是,我的夹子在生蛇和鲜贝之间翻飞跃动,瞬间小小的餐盘里

堆积如山,我满载而归。

此时,服务员不由分说地送上了一块榴莲蛋糕。①我突然意识到商家是想把被动变为主动、②提前将顾客

喂饱的诡计,③于是彻底地摆脱“最佳顺序”,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吃的东西。等肚子宛如充足气的皮

球般硬邦邦时,我发现自己才是自助餐厅最爱的顾客,胃口小、吃得快,且毫无规划。

20.从修辞角度简析第1段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1.请将第2段中画线部分的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第3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尾、o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当下很多时代性话题,我们可以在交流和争辩中互相妥协,以求达成共识;也可以不追求达成共识,在

交流和争辩中另有收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B.“斯蒂芬森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错。张冠李戴,据原文第二段“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

响的传统传播效果研究”可知,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不是斯蒂芬森,而是传统传播效果研究。C.“在

接受美学等理论影响下形成……”错。曲解文意,第四段”在理论上,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阐释学、

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将游戏视为开放性文本的原型”,原文为“在理论上……都将游戏视为”而非

“形成”,表述与原文不符。D.”主要出现在小说体裁中”错。以偏概全,据原文倒数第二段“'跨进跨

出'是中国艺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中国小说时常有干预叙述,人物视角与说话人视角呈现流动性。这种跨

层在中国戏剧、曲艺表演中也相当常见”可知,中国小说时常有干预叙述,“跨进跨出”在戏剧和曲艺表

演中也很常见。

2.D【解析】A.“在前数字化时代书面文学不具备游戏化特征”错。判断错误,据第二段“在斯蒂芬森看

来,用户在传播中是体验快乐的主体,比如人们看报纸,……而是随心所欲浏览,成为自主性游戏”可知,

“前数字化时代书面文学不具备游戏化特征”判断错误。B.“'以文为戏'不再有制约性”错。于文无据,

据第四段“数字技术兴起后,人们可以随意操作文本,文学消费进一步凸显了游戏性”可知,原文是说文

学消费进一步凸显了游戏性,制约性并没有消失。C.“‘以文为戏’是一种针对精英文学的文本嬉戏”错,

曲解文意,据第六段“韩愈以史传笔法为毛笔立传,充满戏拟与反讽,读者也心领神会,视其为游戏之作,

而韩愈的文人身份与案头化写作,也让'以文为戏'类似于精英化的文本嬉戏”,原文为“类似于",没

有做出定性的判断;“以史传笔法为毛笔立传,充满戏拟与反讽”错,曲解文意,推导的依据应是“韩愈

的文人身份与案头化写作”。

3.C【解析】A.是专家学者对文学的严肃解读,不具有游戏性。B.是指规范的公开课,不具有游戏性。C.

“局中局”“与你一起揭秘”体现了“数字时代文学消费的游戏性”,游戏性最强,且体现出交互性。D.

是专家学者对文学的严肃解读,不具有游戏性。

7

4.①主体对象不同:“以文为戏”的主体对象包括读者和作者;“数字时代文学消费游戏性”的主体对象

为读者(消费者)。

②文本样态不同:“以文为戏”的文本主要指书面文本;“数字时代文学消费游戏性”的文本可以以数字

化文本方式呈现。

③特征不同:“以文为戏”可交互性弱;后者的主体可实现群体性互动交往。

5.①网友借《孔乙己》吐槽玩梗,发泄中含有“好玩”心态,体现出游戏化心理。

②“孔乙己文学”流行于网络,对其阅读和跟帖评论,体现出数字时代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的游戏性。

③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强化文学消费主体随时交流的倾向,提高了经典文学在大众中的影响力。

6.B【解析】A.“他也想通过卖馍来体验人生的苦辣酸甜”错。不是体验,而是为生活所迫,教书的工作

被人换了。C.“这种畏蕙不前怕丢人的性格不太适合做教师,这可能是他从教师身份被转回为公社社员的

原因之一”错。他不能做教师是因为被大队书记的儿子换下来了,选项说法主观臆断,于文无据。D.“做

过教师的人还有封建思想”错,高加林不愿和巧珍同骑一辆自行车不算封建思想,主要是担心村里人说闲

话;“这暴露出性格中逆来顺受的一面”错,“逆来顺受”不符合加林的性格特点。

7.A【解析】“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顺叙与补叙、插叙相结合”错。文章开头说高加林上集卖蒸馍,然后

写他“叫卖”的情形,最后写巧珍帮他卖馍,文章以“卖馍”为线索展开情节,没有插叙补叙。

8.①太阳落山,阴影笼罩,空气阴凉,折射出高加林对巧珍的感激和不自在,他对巧珍保持了理性和克制。

②大地富丽,芳香弥漫,充满生机,折射出巧珍心情愉悦美好,对未来充满期待。

9思考:

①在残酷的生活现实面前,是想办法先活着,还是努力维护面子?

②对自己喜爱的人,是该真实面对自己的心,主动出击以把握机会(巧珍),还是选择隐藏掩饰,把自卑

当骄傲,错过一段纯真美好的感情(高加林)?

感动:

①高加林练习叫卖时那一嗓子吼声令人感动,因其表现了读书人被生活的催迫和内心的挣扎。

②刘巧珍主动出手帮加林解决卖馍难题的情节令人感动,因她勇敢大方,做事利落,感情纯真。

10.BDG

11.D【解析】“舍,在文中……指安置住宿”错误。舍弃/安置住宿。句意:吴国人这才不去强求他了。/

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12.D【解析】“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错。据原文“虽然,我心已许之……今国者,子之国也,吾愿达

前王之义”可知,即使先王难以开口,但诸樊心里已许诺他了,虽暂时接受了父王的托付,但还是希望能

实现父王的意见。“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是对原文的误解,于文无据。

13.(1)寿梦去世,诸樊便以嫡长子的身份代理操办国事,执掌(秉持/主持)国家的政权。

【解析】⑴“卒”,去世;“摄行”,代行职权;“当”,执掌。

(2)周王朝的治国之道由此成就,前人称颂这件事,赞不绝口,这也是您所了解熟悉的啊。

【解析】(2)“就成”,完成;“诵”,通“颂”,颂扬;“习”,熟悉。

14.《吴越春秋》:强调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国家制度不可改变。

《左传》:引古之君子称赞子臧的话语,激励自己效法子臧坚守名节。

15.B【解析】“刚游罢绍兴蓬莱阁”错。“小蓬莱”指烟雨楼,因其“风景似越之蓬莱阁”,故称,与

“绍兴蓬莱阁”无关,所以“刚游罢绍兴蓬莱阁”说法错误。

16.都是设想死者复生重回故地,《扬州慢》是假想杜牧会惊讶于扬州城的沧桑巨变,本词则反用丁令威

感叹之词,假想范成大魂归故地当不会有物是人非之叹,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称颂。

17.(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2)椁止响腾余韵徐歇(3)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18.①表示“以至于”,通过强调无须外物辅助来突出“自主”能力。

②表示“在此之上还能……”,突出系统具有执行更高难度任务的能力。

19.①将其挖出来②可在笔直的路段上滚动③每当电池电量不足时

8

20.①运用排比,增强气势,强调了美食的琳琅满目。②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美食的诱人和食客

迫切的心情。

21.早已看透了廉价食物的幻相,热菜过于家常,蛋糕饱腹感强,碳酸饮料容易胀胃,这些自然可以跳过。

22.②提前将顾客喂饱(或①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商家把被动变为主动)③于是彻底地摆脱“最佳顺序”的

限制

23.审题

材料首先给出当下很多时代性话题进行交流和争辩的背景,然后由此引出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相互妥

协,从而达成共识,选择同一条道路继续下去;另一种是不求达成共识,美美与共,各有收获。首先,我

们应当思考,为什么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交流争论,可能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这说明,我们所讨论的这些

时代性话题,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可能包含复杂的成因,涉及多方利益,各方理

解都有一定道理的问题……正是如此多的不同与难解,才会引发我们不断思考、争论,也才会导致交流与

争论未必就能产生共识。

写作时,首先说明针对什么问题才可能产生交流或争辩,以及产生交流与争辩或相互妥协达成共识不同的

结果。比如,有时面对原则性问题或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寻求共识,这时有一方必然要妥协。或者,复杂

问题的解决要靠合作,每个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人生经历、个人好恶、利益分配等更让每个人都

有可能执着于对错的争论,这势必影响问题解决的时效。所以这时候妥协有时是顾全大局的胸襟、和谐团

队的智慧。或者,针对另一些问题,我们或许可以秉持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理念,合作者间完全可

以求同存异,保留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保持友善关系,才会集思广益等等。

立意:

1.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2.互相妥协是达成共识的途径。

3.不论妥协与否,寻求可行性方案最为重要。

例文:

妥协与不妥协:共存于时代的多元思考

时代在变,话题在更迭,人们在交流与争辩中寻找共识,或在不追求共识中寻求新的启示。这便是我对当

下时代性话题的观察与思考。

妥协,是我们在交流和争辩中寻求的一种平衡。它意味着在意见的碰撞中,双方愿意放下坚持,以求达到

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这就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双方都在寻找那个最能满足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妥

协不是简单的退让,而是深度的理解与尊重。它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也承认这个世界并非

非黑即白,而是多彩的、复杂的。

然而,妥协并非总是最佳选择。有时,我们需要在交流和争辩中坚持己见,不追求达成共识。这是因为,

正是这种坚持和争议,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问题,更全面地思考解决方案。它也意味着我们有勇气

面对挑战,不畏缩、不逃避。

举个例子,当我们讨论环境保护时,有人主张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限制工业发展;有人则认为经济发展

更重要,环保措施应适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能无法达成共识。然而,这种争议却能引发我们更深入

地思考: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几代人

的利益?这种思考的过程,比单纯的寻求共识更有价值。

妥协与不妥协,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妥协让我们在交流和争辩中找到平衡,不妥协则让我们在争议

中深入思考。它们都是我们应对复杂世界的工具,帮助我们在多元的观点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当我们面对时代性话题时,既要有妥协的智慧,也要有不妥协的勇气。我们要学会在交流和争辩中

找到平衡点,也要敢于面对争议,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

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