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当面对

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和“人祸”时,城市的脆弱性便难以掩饰。基于公共安全体系框架

构建的安全韧性城市,使城市能有效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压力,在遭受重

大灾害后仍然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和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构建的理论

基础是公共安全体系(图1),基于公共安全体系理论,结合安全韧性城市的承受、适应、

恢复等关键特征,可提炼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构成“城市

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图2),进而延伸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其包含风险

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内容。在风险识别中对影响城市系统的公共

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随后对城市受灾系统的脆弱性

和韧性程度进行状态评估,测度城市面临的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强度、范围和

空间分布;再通过规划响应在安全韧性管理中突出强调应急能力评估、业务可持续性和韧性

资源的合理分配,编制出面向不确定性事件的规划,最后制定出可以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

实现安全韧性城市在公共安全事件前后“抵御一吸收一适应一恢复一一学习”的响应流程闭

环。

图1公共安全体系框架图图2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融合新兴科技手段的“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理念值得被进

一步推广。“智慧安全韧性城市”运用先进的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城

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保障城市安全

发展。

(摘编自范维澄《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包括极端高温、极端暴雨、极端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呈现持续性、

破纪录、复合性和群发性的新特征。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而城市固有的热岛

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得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更容易遭受极端天气的威胁和影

响。极端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互动关联的复杂因果系统,应对极端天气是一个复杂系

统工程。韧性城市系统能增强城市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的能力。因此,加快

建设韧性城市,因地制宜、因灾制宜,不断提高城市应对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

极端天气的治理能力,是摆在全球各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城市政府依靠扎实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做到对极端天气

知己知彼,是提高城市韧性应对极端天气的首要基础。城市政府要着眼于历史、现在、未来,

对数百年以来自己城市发生过的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异常或极端天气的历史信息进行

大数据分析,并将灾害发生的频度、强度等数据落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科学分析、总结归纳

和系统掌握城市极端天气或异常气候发生演变的时空规律,对城市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类

型、可能造成的各项损失,以及应对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针对最有可

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最可能受损的地理单元和社会群体,制定最高效的物资储备方案和应急

预案等各类治理方案。

提高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系统、灾害防御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安全性能,增强

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大中城市政府一方面要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

境系统,全方位打造亲自然的绿色经济体系,加大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从根源上减少污染、

脱碳化、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气候融资”建设,加大城市各类道路桥

梁隧道、老旧建筑物、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等生命线设施的更新改造,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中使用抗风、抗洪、抗旱、抗震等技术,提高硬件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同时,综合利用遥

感、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等,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平时就要及时

感知、掌握重大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在遭受极端天气灾害袭击时保持“铜墙铁壁”。

科技支撑、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是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灾害的不二法门。有

效防范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离不开“高精尖”的灾害信息数据分析和动态模

拟以及预警预报。城市政府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应变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如利用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及时预警预报极端天气。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将警报信息全面传递给市民,

让市民第一时间获得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关键信息,为企事业单位和民众个体的防灾应

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摘编自陶希东《建设韧性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重要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全韧性城市以公共安全体系为理论基础,具备承受、适应、恢复的能力,能有效应

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天灾”和“人祸”。

B.“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强化城市韧性,使公共安全网络覆盖整个城

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具有更强的治理能力。

C.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城市受到威胁和影

响,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策略。

D.提高城市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城市政府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

查研究、综合评估,制定各类高效的治理方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论述韧性城市建设,材料一指向公共安全事件,材料二则聚焦极端天气,前者涉

及范围更广。

B.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项内容前后承接,应按顺序进行,不可

颠倒。

C.建设韧性城市,城市政府要考虑自己城市和所受灾害的独特性,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

况的方案。

D.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能解决根源问题,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

建设。

(3)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做法的一项是

A.上海电信通过“千兆光网+5G专网、超大流量套餐”等品质网络与优质服务入驻校园,

赋能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学生们带来各种新奇丰富的体验。

B.伦敦于2021年发布伦敦风险登记册,通过背景分析、灾害识别和定位评估、风险分析、

风险应对方法、监测和回顾等步骤对伦敦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

C.北京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

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

指挥调度体系。

D.纽约政府制定新的建筑韧性设计指南,对全市5个行政区的老建筑进行加固系统、抬

高房屋、置换空间、异地搬迁等多方式改造,同时提高新建建筑的防洪标准和防风韧性。

(4)下列对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物或系统带来灾害

性破坏。

B.应急管理有多种人为干预手段,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减轻灾害的

影响和危害。

C.城市承灾系统是在“承灾载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适应、恢复

的关键特征。

D.“抵御一吸收一适应一恢复一学习”是安全韧性城市响应公共安全事件的全过程,贯

穿事件始终。

(5)数字技术在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二加以

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7分)

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日出日落

朱山坡

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

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一条乌黑的河穿过

镇区,两岸有一些低矮而杂乱的房子,其中一些是被丢弃的旧厂房,屋顶千疮百孔,墙面残

破,机械拆掉后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

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

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

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

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在

我身后大约有三十米的距离。她步履蹒跚,走得很慢,走几步便要停下来歇一阵,一副很不

情愿回家的样子。担心她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得经常回头唤她,尽管她未必能听得到。

①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

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

要让所有的人知道。

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

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

不容易。

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

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

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

区别。”

我摇摇头。

“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

我还是摇了摇头。

②“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

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

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

外祖母的家在金沙巷的巷头,靠近主街道,豆腐铺的旁边。周边还有裁缝铺、打铁铺、

理发铺和麻将馆,但傍晚时节冷冷清清的。小镇并不小,在矿业兴旺的那些年,这里曾经辉

煌一时。外祖母说,那些年,四面八方的人拥进来,镇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像大都市。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

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有

三四间砖瓦房。屋顶的黑瓦几乎没有一片是完好的,上面还有一些长得老高的杂草。围墙很

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

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

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

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

“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围墙的高度才到他的膝盖,他只需要抬脚便可跨出来

跟我握手。两个院子,彼此能一览无余。

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

“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

得心应手。

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

“你见过日出吗?"他问。

我不能肯定。

“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

我也不能肯定。

“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

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

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

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

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

“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

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

我觉得哪里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突然醒悟:可能是跟一个外人说的话太多了。于是

我转身要回屋子里去。

“你得像我一样,不要虚度光阴,每天都要干有意义的事情。”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我回过头回答,好的。

然后,他还急切地告诉我,今天不要吃豆腐,③因为他闻出豆腐铺的豆腐不够新鲜。

“做豆腐的老杜今天早起了十五分钟,意味着今天的豆腐老了十五分钟。”

我回到屋子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不要听对面的人胡

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

然而,我从没有见过高个子做坏事,相反,我还看到他做过不少好事,比如,清理巷子

水沟里的死老鼠,帮街坊捣掉屋檐下的马蜂窝,给外乡人带路,帮被风雨摧毁巢穴的鸟重建

家园……

高个子不仅晴天去看日出和日落,下雨天也去。“不管下不下雨,太阳每天都会出来的,

也会落下去。”他说,“我想去海边看一次日出日落,很想。”

我告诉高个子一个秘密,而且他相信了:只要一直沿着这条河走,一定能看到大海。为

此,他十分兴奋,仿佛是迎来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

但我很快便后悔了。不止外祖母、舅舅,还有镇上所有的人,都责怪我做了一件错事。

因为几天之后,高个子第一次离开石羊镇,沿着河流,去见识大海。

④高个子的消失在镇上引起经久不息的恐慌。仿佛他离开后石羊镇的人口骤减了大半,

街道、店铺、院落和内心都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他从没有过那么让人牵挂,甚至还有人将他

的离开作为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性事件。

“连他都走了,证明石羊镇彻底没有希望了。”

可是,高个子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觉得石羊镇有什么希望。

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我告诉了他去往大海的秘密。他们认为,高个子此去必死无疑……虽

然他是一个傻瓜、懒汉,死不足惜,但他毕竟也是我们的街坊,他的母亲还是一个好人……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高个子的关系从陌生人发展到能分享秘密的熟人,在这种变化中,高个子的

形象得以逐步展现。

B.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扎根现实的基础上展现一个小

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光芒。

C.高个子执着于看日出日落,并不在意人们的看法,看上去是荒唐可笑的行为,这其实

是小说独特韵味的元素之一。

D.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牵挂他,还将他的离开作为小镇的标志性事件,说明人们对高个子

有着矛盾复杂的心理。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表明外祖母可能对高个子有偏见,与后文她对高个子的评价形成照应。

B.句②表现出高个子希望“我”和小镇上的人们不一样,及对他们的失望。

C.句③中写高个子能闻出豆腐的不新鲜,表明高个子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敏感。

D.句④中写高个子的消失引起恐慌,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留在小镇有着重大的意义。

(3)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是在小镇上演的,请比较文本中石羊镇和《祝福》里的鲁镇社

会环境有何不同。

(4)有评论说“朱山坡的短篇小说有一种藏得住秘密的大优雅”,请从高个子形象塑造

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鄢之役,晋伐郑,荆救之。栾武子将上军,范文子将下军。栾武子欲战,范文子不欲,

曰:“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称晋之德,诸侯皆叛,国可

以少安。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诅非圣人,

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诸臣之内相与,必将辑睦。今我战又胜荆

与郑,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睫①而益妇人田,不夺诸大夫田,则焉取以

益此?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将与几人?战若不胜,则晋国之福也;战若胜,乱地之秩者也,

其产将害大,盍姑无战乎!”栾武子不听,遂与荆人战于鄢陵,大胜之。于是乎君伐智而多

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暖,杀三部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于是乎国人不躅,遂弑诸

翼,葬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厉公之所以死者,唯无德而功烈多,服者众也。

(选自《国语》,有删改)

材料二:

料敌势强弱,而知师之胜负,此将帅之能也。不求一时之功,爱君以德,而全其宗嗣,

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师而陈。诸将请从之,范文子独不欲战。晋卒败楚。楚

子②伤目,子反③殒命。范文子疑若懦而无谋者矣。然不及一年,三部诛,厉公弑,胥童死,

栾书、中行偃几不免于祸,晋国大乱。鄢陵之功,实使之然也。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

功。非常之功,圣人所甚惺也。夜光之珠,明月之璧,无因而至前,匹夫犹或芨朝,而况非

常之功乎!故圣人必自反日:此天之厚于我乎?抑天之祸余也?故虽有大功,而不忘戒惧。

中常之主,锐于立事,忽于天戒,日寻干戈而残民以逞,天欲全之,则必折其萌芽,控其锋

芒,使其知所悔。天欲亡之,则以美利诱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骄士,玩于寇仇,而侮其人

民,至于亡国杀身而不悟者,天绝之也。故兵之胜负,不足以为国之强弱,而足以为治乱之

兆。盖有战胜而亡,有败而兴者矣。会稽之栖,而勾践以霸。黄池之会,而夫差以亡。有以

使之也夫。昔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偃知其必亡曰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晋果灭虢。此范文子

所以不得不谏。

(节选自苏轼《士燮④论》)

【注】①私瞳(ni):指所亲近、宠爱的人。②楚子:指春秋时楚王。因楚君始封为子爵,

故称。这里专指楚共王。③子反:春秋时期楚国司马,是楚共王的叔父。④士燮:即范

文子。祁姓、士氏、封地名为范。名燮,即范燮。因谥号为“文”,故又称为范文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昔虢公A败B戎C于桑田D晋偃知E其必亡FHG是天夺之鉴H而益其疾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文中是自我夸耀的意思,与《老子•四章》“自伐者无功”的“伐”的意思完全不

同。

B.弑,本意是指子杀父、臣杀君,在古人看来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在文中指厉公被臣

子诛杀。

C.惧,文中是警惕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的“惧”意思

不同。

D.按剑,指用手抚剑,是准备击剑之势,与《鸿门宴》“按剑而踞"的‘‘按剑”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是否出兵攻打楚国的问题上,范文子坚决反对出兵,认为胜楚必然导致内乱,但是

可惜无人相信,无人支持。

B.晋国在鄢陵之战中大获全胜,但没多久就大乱,晋人因厉公不减免赋税,杀害了他的

羽翼,并葬之于东门外。

C.范文子不贪求一时的功劳反对出战,表明他有长远的政治眼光,苏轼对他的评价很高,

认为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D.苏轼认为,一场战争的胜败不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弱,但是可以预示一个国家是否

安定,鄢陵之战就是如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诅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

②故圣人必自反曰:此天之厚于我乎?抑天之祸余也?

(5)晋国胜楚而亡,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后世警诫。如果你是晋君,你会如何避免

这个悲剧的发生。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桃源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大肆打击元祐旧党。秦观接连

被贬杭州、处州、郴州等地。这首词可能作于词人被贬郴州之时。据传郴州以北有桃花

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漾”一句中的“醉”字一语双关,既指词人喝醉酒,也指词人陶醉于眼前美景。

B.“烟水”两句勾勒出一幅壮阔而迷蒙的黄昏景象,“茫茫”“千里”给人天涯漂泊之感。

C.“山无数”“烟水茫茫”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致使词人“无计花间住”。

D.“乱红”句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花纷纷飘落的唯美画面,烘托出凄凉的

氛围。

(2)这首词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写了“桃源”,但抒发的情感有同有异。请简要

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种树经验时说,“",并不是有能

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2)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流露出寻仙慕道、退世避隐之意。

(3)为迎接2024甲辰龙年的到来,复兴中学开展“龙年话龙”的主题活动,要求说出

包含“龙”字的诗文名句,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国血脂疾病发病率高,②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③就血脂而言,也存

在很多误区。④第一,认为血脂高是吃出来的,⑤降血脂只要少吃肉多吃素就行。⑥高血脂

症虽然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⑦饮食调整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⑧但是有些

患者是无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使血脂降至正常水平的,⑨此时就需要服用降脂药物达到治

疗。第二,认为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其实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

也会得。第三,血脂检查重点关注甘油三酯的指数。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

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胆固醇的高低密切相关。生活中,人们常常对高胆固醇含

量的食物避之不及,事实上,A。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可以依附在

脂蛋白上从周边组织进入到肝脏内,继而被代谢分解、排出体外,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降低。而坏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该胆固醇会将自己送往动脉内,容易引起胆

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B。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

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

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

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笠嵌工二块二尺见方的玻璃,一明亮亮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

树,一边种着一棵桅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一一大英子、小英子。大娘精

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

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①一一她腌的

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

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

②“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

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一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

——“一定!一定!”

(选自汪曾祺《受戒》,有删改)

(1)画横线①处为何在举例中插入“一一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这句话?

(2)分析画横线②处“呀”字的作用。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明亮的玻璃”,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作文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姚鼐乘风雪登泰山之巅,为了“正赤如丹,下有红光”的日出之景;地质考察队向罗布

泊行进,被“一轮血红的落日”的辉煌震撼;《日出日落》中的“高个子”既在小镇欣赏日

出日落,也踏上了追寻海边日出的旅程。

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八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当面对

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和“人祸”时,城市的脆弱性便难以掩饰。基于公共安全体系框架

构建的安全韧性城市,使城市能有效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压力,在遭受重

大灾害后仍然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和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构建的理论

基础是公共安全体系(图1),基于公共安全体系理论,结合安全韧性城市的承受、适应、

恢复等关键特征,可提炼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构成“城市

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图2),进而延伸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其包含风险

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内容。在风险识别中对影响城市系统的公共

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随后对城市受灾系统的脆弱性

和韧性程度进行状态评估,测度城市面临的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强度、范围和

空间分布;再通过规划响应在安全韧性管理中突出强调应急能力评估、业务可持续性和韧性

资源的合理分配,编制出面向不确定性事件的规划,最后制定出可以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

实现安全韧性城市在公共安全事件前后“抵御一吸收一适应一恢复一一学习”的响应流程闭

环。

图1公共安全体系框架图图2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融合新兴科技手段的“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理念值得被进

一步推广。“智慧安全韧性城市”运用先进的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城

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保障城市安全

发展。

(摘编自范维澄《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包括极端高温、极端暴雨、极端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呈现持续性、

破纪录、复合性和群发性的新特征。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而城市固有的热岛

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得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更容易遭受极端天气的威胁和影

响。极端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互动关联的复杂因果系统,应对极端天气是一个复杂系

统工程。韧性城市系统能增强城市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的能力。因此,加快

建设韧性城市,因地制宜、因灾制宜,不断提高城市应对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

极端天气的治理能力,是摆在全球各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城市政府依靠扎实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做到对极端天气

知己知彼,是提高城市韧性应对极端天气的首要基础。城市政府要着眼于历史、现在、未来,

对数百年以来自己城市发生过的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异常或极端天气的历史信息进行

大数据分析,并将灾害发生的频度、强度等数据落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科学分析、总结归纳

和系统掌握城市极端天气或异常气候发生演变的时空规律,对城市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类

型、可能造成的各项损失,以及应对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针对最有可

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最可能受损的地理单元和社会群体,制定最高效的物资储备方案和应急

预案等各类治理方案。

提高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系统、灾害防御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安全性能,增强

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大中城市政府一方面要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

境系统,全方位打造亲自然的绿色经济体系,加大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从根源上减少污染、

脱碳化、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气候融资”建设,加大城市各类道路桥

梁隧道、老旧建筑物、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等生命线设施的更新改造,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中使用抗风、抗洪、抗旱、抗震等技术,提高硬件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同时,综合利用遥

感、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等,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平时就要及时

感知、掌握重大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在遭受极端天气灾害袭击时保持“铜墙铁壁”。

科技支撑、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是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灾害的不二法门。有

效防范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离不开“高精尖”的灾害信息数据分析和动态模

拟以及预警预报。城市政府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应变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如利用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及时预警预报极端天气。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将警报信息全面传递给市民,

让市民第一时间获得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关键信息,为企事业单位和民众个体的防灾应

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摘编自陶希东《建设韧性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重要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安全韧性城市以公共安全体系为理论基础,具备承受、适应、恢复的能力,能有效应

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天灾”和“人祸”。

B.“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强化城市韧性,使公共安全网络覆盖整个城

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具有更强的治理能力。

C.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城市受到威胁和影

响,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策略。

D.提高城市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城市政府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

查研究、综合评估,制定各类高效的治理方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同样论述韧性城市建设,材料一指向公共安全事件,材料二则聚焦极端天气,前者涉

及范围更广。

B.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项内容前后承接,应按顺序进行,不可

颠倒。

C.建设韧性城市,城市政府要考虑自己城市和所受灾害的独特性,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

况的方案。

D.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能解决根源问题,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

建设。

(3)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做法的一项是A

A.上海电信通过“千兆光网+5G专网、超大流量套餐”等品质网络与优质服务入驻校园,

赋能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学生们带来各种新奇丰富的体验。

B.伦敦于2021年发布伦敦风险登记册,通过背景分析、灾害识别和定位评估、风险分析、

风险应对方法、监测和回顾等步骤对伦敦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

C.北京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

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

指挥调度体系。

D.纽约政府制定新的建筑韧性设计指南,对全市5个行政区的老建筑进行加固系统、抬

高房屋、置换空间、异地搬迁等多方式改造,同时提高新建建筑的防洪标准和防风韧性。

(4)下列对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物或系统带来灾害

性破坏。

B.应急管理有多种人为干预手段,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减轻灾害的

影响和危害。

C.城市承灾系统是在“承灾载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适应、恢复

的关键特征。

D.“抵御一吸收一适应一恢复一学习”是安全韧性城市响应公共安全事件的全过程,贯

穿事件始终。

(5)数字技术在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二加以

概括。

【解答】(1)C.“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一段第二句

“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可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并不是极端天气带来的,

而是城市本来就有的。

故选:Co

(2)D.“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建设”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三段提出“增强

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具体的措施是“一方面要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

生态环境系统”“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气候融资’建设”,原文在这两方面没有进行比

较,不能得出“重要性高于”的结论。

故选:Do

(3)“韧性城市”的定义在材料一第二段:在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

力的城市。包括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风险识别、状

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内容。

A.属于企业助力建设大学智慧校园,不属于韧性城市建设行为。

B.伦敦城市建设的风险评估,符合建设“韧性城市”的风险识别等内容。

C.北京城市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属于建设“韧性城市”的城市承灾系统维度。

D.纽约政府制定新的建筑韧性设计指南,属于安全韧性管理维度。

故选:Ao

(4)C.“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的适应、恢复的关键特征”错误,不能体现“恢复”的特

征。图2中的“城市承灾系统”包括冗余性、多样性、多网络连通性、适应性,而“恢

复力”属于“安全韧性管理”。

故选:Co

(5)材料二第二段“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灾害发生的频度、强度等数据落在城市地理

空间上,科学分析、总结归纳和系统掌握城市极端天气或异常气候发生演变的时空规律,

对城市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类型、可能造成的各项损失,以及应对过程中薄弱的环节,

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大数据分析”属于“数字技术”,提炼体现作用的要点就是“科

学分析、总结归纳和系统掌握”“时空规律”“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

材料二第三段“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部分,“综合利用遥感、人工智能、

数字信息技术等,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平时就要及时感知、掌握

重大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在遭受极端天气灾害袭击时保持‘铜墙铁壁'”,“遥

感、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属于“数字技术”,提炼体现作用的要点就是“加大城市

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

材料二第四段“科技支撑、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是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灾害

的不二法门。有效防范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离不开‘高精尖’的灾害信

息数据分析和动态模拟以及预警预报。城市政府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应变性

和应急响应能力”,“灾害信息数据分析和动态模拟以及预警预报”属于“数字技术”,提

炼体现作用的要点就是“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城市的应变性和应急响

应能力”。

材料二第四段“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将警报

信息全面传递给市民,让市民第一时间获得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关键信息,为企事

业单位和民众个体的防灾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社

交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属于“数字技术”,提炼体现作用的要点就是“将警报信息全

面传递给受众”“防灾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答案:

(1)c

(2)D

(3)A

(4)C

(5)①利用数字技术,可以科学分析、总结、掌握极端气候演变规律,做出准确风险评

估。

②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强化城市应对极端天

气的“硬实力”。

③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城市的应变性

和应急响应能力。

④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警报信息全面传递给受众,为他们的防灾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

撑。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7分)

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日出日落

朱山坡

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

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一条乌黑的河穿过

镇区,两岸有一些低矮而杂乱的房子,其中一些是被丢弃的旧厂房,屋顶千疮百孔,墙面残

破,机械拆掉后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

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

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

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

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在

我身后大约有三十米的距离。她步履蹒跚,走得很慢,走几步便要停下来歇一阵,一副很不

情愿回家的样子。担心她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得经常回头唤她,尽管她未必能听得到。

①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

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

要让所有的人知道。

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

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

不容易。

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

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

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

区别。”

我摇摇头。

“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

我还是摇了摇头。

②“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特高个子说。

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

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

外祖母的家在金沙巷的巷头,靠近主街道,豆腐铺的旁边。周边还有裁缝铺、打铁铺、

理发铺和麻将馆,但傍晚时节冷冷清清的。小镇并不小,在矿业兴旺的那些年,这里曾经辉

煌一时。外祖母说,那些年,四面八方的人拥进来,镇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像大都市。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

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有

三四间砖瓦房。屋顶的黑瓦几乎没有一片是完好的,上面还有一些长得老高的杂草。围墙很

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

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

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

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

“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围墙的高度才到他的膝盖,他只需要抬脚便可跨出来

跟我握手。两个院子,彼此能一览无余。

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

“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

得心应手。

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

“你见过日出吗?"他问。

我不能肯定。

“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

我也不能肯定。

“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

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

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

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

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

“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

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

我觉得哪里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突然醒悟:可能是跟一个外人说的话太多了。于是

我转身要回屋子里去。

“你得像我一样,不要虚度光阴,每天都要干有意义的事情。”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我回过头回答,好的。

然后,他还急切地告诉我,今天不要吃豆腐,③因为他闻出豆腐铺的豆腐不够新鲜。

“做豆腐的老杜今天早起了十五分钟,意味着今天的豆腐老了十五分钟。”

我回到屋子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不要听对面的人胡

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

然而,我从没有见过高个子做坏事,相反,我还看到他做过不少好事,比如,清理巷子

水沟里的死老鼠,帮街坊捣掉屋檐下的马蜂窝,给外乡人带路,帮被风雨摧毁巢穴的鸟重建

家园……

高个子不仅晴天去看日出和日落,下雨天也去。“不管下不下雨,太阳每天都会出来的,

也会落下去。”他说,“我想去海边看一次日出日落,很想。”

我告诉高个子一个秘密,而且他相信了:只要一直沿着这条河走,一定能看到大海。为

此,他十分兴奋,仿佛是迎来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

但我很快便后悔了。不止外祖母、舅舅,还有镇上所有的人,都责怪我做了一件错事。

因为几天之后,高个子第一次离开石羊镇,沿着河流,去见识大海。

④高个子的消失在镇上引起经久不息的恐慌。仿佛他离开后石羊镇的人口骤减了大半,

街道、店铺、院落和内心都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他从没有过那么让人牵挂,甚至还有人将他

的离开作为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性事件。

“连他都走了,证明石羊镇彻底没有希望了。”

可是,高个子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觉得石羊镇有什么希望。

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我告诉了他去往大海的秘密。他们认为,高个子此去必死无疑……虽

然他是一个傻瓜、懒汉,死不足惜,但他毕竟也是我们的街坊,他的母亲还是■个好人……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我”和高个子的关系从陌生人发展到能分享秘密的熟人,在这种变化中,高个子的

形象得以逐步展现。

B.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扎根现实的基础上展现一个小

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光芒。

C.高个子执着于看日出日落,并不在意人们的看法,看上去是荒唐可笑的行为,这其实

是小说独特韵味的元素之一。

D.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牵挂他,还将他的离开作为小镇的标志性事件,说明人们对高个子

有着矛盾复杂的心理。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句①表明外祖母可能对高个子有偏见,与后文她对高个子的评价形成照应。

B.句②表现出高个子希望“我”和小镇上的人们不一样,及对他们的失望。

C.句③中写高个子能闻出豆腐的不新鲜,表明高个子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敏感。

D.句④中写高个子的消失引起恐慌,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留在小镇有着重大的意义。

(3)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是在小镇上演的,请比较文本中石羊镇和《祝福》里的鲁镇社

会环境有何不同。

(4)有评论说“朱山坡的短篇小说有一种藏得住秘密的大优雅”,请从高个子形象塑造

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答】(1)B.“高个子和周围人的对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错。我和高个子

的对话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

故选B。

(2)D.“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留在小镇有着重大的意义”错,高个子消失引起了恐慌,不

是因为他留在小镇有意义,是小镇和镇上的人们因此而“空空荡荡”,甚至有人认为是“石

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

故选D。

(3)一般而言,社会环境包括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

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等。

本文:

由“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一条乌黑的河

穿过镇区,两岸有一些低矮而杂乱的房子,其中一些是被丢弃的旧厂房,屋顶千疮百孔,

墙面残破,机械拆掉后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外祖母的家在金沙巷的巷头,靠近主街道,

豆腐铺的旁边。周边还有裁缝铺、打铁铺、理发铺和麻将馆,但傍晚时节冷冷清清的。

小镇并不小,在矿业兴旺的那些年,这里曾经辉煌一时”可知,小镇曾经辉煌过,但现

在河流乌黑,房子低矮杂乱,旧厂房千疮百孔,街道冷冷清清,总体上呈现它处在经济

转型期,呈现了在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场景。

由“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她却

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不要听对面的人胡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

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可知,人们的思想并不是完全的封闭落后,有危机意识

但又不愿主动改变现状,仍然按部就班,消极颓废。

由“高个子的消失在镇上引起经久不息的恐慌。仿佛他离开后石羊镇的人口骤减了大半,

街道、店铺、院落和内心都突然变得空空荡荡。他从没有过那么让人牵挂,甚至还有人

将他的离开作为石羊镇继续衰败的标志性事件”可知,对于小镇的变化,人们心里有触

动,有危机感。

鲁镇:

由“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

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

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可知,

通过对“祝福”场景的描写,展现了鲁镇的时代背景,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中国处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沉闷。

由“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嫂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

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

的。”“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

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可知,

四叔家不让祥林嫂参加祝福,柳妈让她去捐门槛,鲁镇在封建思想统治下,人们思想落

后保守麻木愚昧。

综上所述,石羊镇的社会环境较为特殊,和鲁镇的封闭沉闷不同,它处在经济转型期,

呈现了在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场景;人们的思想并不是完全的封闭落后,有危机意识但又

不愿主动改变现状,仍然按部就班,消极颓废。鲁镇,通过小说《祝福》我们知道那个

时代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闭沉闷。在封建思想统治下,人们思想落

后保守麻木愚昧。

(4)本文的主题是展现高个子坚持理想,热情真诚的人物形象。故通过探究塑造主要人

物性格指向主题。“藏得住秘密”是从塑造人物的手法方面思考,“大优雅”指人物耀眼

的形象。

由“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

偏小,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

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

的人。”可知,本文以第一人称儿童视角叙述,通过“儿童”视角观察,真实地把“我”

眼中的高个子形象展示出来,让读者思考其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

由“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我回头看外祖母”“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我从没有见过

高个子做坏事,相反,我还看到他做过不少好事”可知,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其视角

的有限性,让小说有一种神秘感,给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

由“我要去西山看日落”“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

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绝大多

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高个子不仅晴天去看日出

和日落,下雨天也去”可知,全文主要内容是高个子看日出日落,这一事件使用了象征

的手法,含蓄地体现了高个子坚持理想的性格。

由“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

偏小,嘴巴偏阔之外”可知,作者塑造了高个子普通的外在形象,但普通的外貌下,隐

藏着他与众不同的追求,反衬了人物的理想主义光芒。

“大优雅”指人物耀眼的形象。全文主要内容是高个子看日出日落,这一事件使用了象

征的手法,含蓄地体现了高个子坚持理想的性格。所以大优雅指的是主人公高个子的坚

持理想、追求美好,热情友好、真诚善良。

答案:

(1)B

(2)D

(3)石羊镇:①处在经济转型期,破败凋敝;②人们消极颓废,生活按部就班,不愿主

动改变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