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作业(含解析)1.汉代规定:每年八月,各乡统计本地户籍,统计结果由乡和县各留存一份。如有移徙者,要将其详细的户籍材料发送到移徙之地。这一规定旨在()A.严格限制人口迁徙B.稳定政府赋税来源C.变革基层行政体制D.抑制地方豪强势力2.东晋政府为了照顾侨户“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的心理,没有把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在南方的侨户编入当地原住居民户籍,“不以黄籍籍之,而以白籍,谓以白纸为籍,以别于江左旧来土著也”。这一状况()A.说明户籍体制的混乱B.导致中央权力的削弱C.带来赋役制度的瓦解D.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3.隋朝开皇五年(585年),全国实行“大索貌阅”,按人查对户口,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堂兄弟以下则要分居。这次检括户口“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朝“大索貌阅”()A.导致中国人口增加B.旨在减轻农民负担C.配合推行租庸调制D.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推行赋役“黄册”之前,明朝政府曾在部分地区试行“小黄册”之法。以下为现代学者发现的明代“小黄册”记载的部分内容。此文物()一户何僧寿,系本都民户,洪武四年(1371年)甲首。人丁伍口:男子肆口:成丁贰口,不成丁贰口;妇女壹口。田产:民田壹亩陆分捌厘叁毫叁丝叁忽。夏税(略)秋粮(略)①可作为研究明代户籍管理制度的重要史料②记录了人丁户口、田产数量、赋税征派等③印证了明朝继承前代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④反映了里甲制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秦汉时期,政府构建了以亭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安管理体系,西汉的长安设有16个街亭,东汉的洛阳设有24个街亭和12个门亭。这一体系()A.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C.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D.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6.下表为唐代各道(监察区)灾害救济区域分布情况,由此可知()地区河南道关内道河北道江南道淮南道河东道山南道剑南道陇右道岭南道次数6455433423159731A.北方地区灾害最为严重B.江南地区自然灾害较少C.政府救灾政治色彩浓厚D.民间力量影响救灾实施7.下面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民间风俗习惯决定基层治理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D.基层自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补充8.《礼记·王制》中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逸周书·文传篇》也说,“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A.社会救济体系发展完备B.自然灾害现象十分严重C.国家的职能是救济灾民D.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9.宋代的城市救助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灾荒民众和本族成员,而是面向广大的贫困民众。朝廷不仅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城市救助机构,而且颁布了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如救助赤贫者有居养令,安置流浪人员有乞丐法,开展疾病救助有安济法。由此可见,宋代的城市救助()A.坚持以人为本B.构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C.法律体系完备D.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10.下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州县坐落位置创办/重建时间创办人通许县旧在城北凤形冈洪武年间县丞范世英鄢陵县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嘉靖十四年(1535年)知县王时中仪封县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顺治年间知县崔维雅新郑县在县治西北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知县朱廷献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C.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D.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11.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观点持不同看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大爷同二爷道:‘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你们须是到地方官衙门递呈纸去。’朝奉们无法,只得依言,具了呈纸,到彭泽县去告。那知县接了呈词,即刻升堂。”小说中的描写体现了县权对于乡村一级的直接管理,也体现了县官在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材料二将民众安置、稳定在土地上,使之劳作不息,生产自存并供应王朝国家。《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云: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材料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1)判断上述三个材料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2)请分别指出上述三个材料各自的论述角度,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中国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12.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最高仅呈报至县。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这反映出()A.书写载体变化促进赋税改革B.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C.书写载体变化推动人口流动D.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13.宋代吕大钧说:“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有土地的税户),又招诱客户(没有土地的侨居者),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而邦本自固。”据此可知,吕大钧主张()A.加强社会管理 B.壮大自耕农队伍C.改革户籍制度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4.《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版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D.放松人身自由的限制15.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并“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A.保障了统治秩序的稳定B.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C.提高了选拔官员的效率D.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削弱16.《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A.政府救济的重点在赈济B.以法律形式关注弱势群体C.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化D.注重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南阳(籍贯)户人荆不更(爵位)蛮强妻曰嗛子小(“小”“大”是课役身份的标志)上造(爵位)子小女子驼臣(奴隶)曰聚伍长(职务)——摘编自里耶秦简户籍簿(节选)户主邯寿寿年伍拾陆岁白丁课户见输女娘子年拾叁岁小女亡弟妻孙年叁拾陆岁寡计布二丈五尺计麻三斤计租二石肆拾肆亩已受廿亩永业合应受田壹倾叁拾壹亩廿三亩口分八十七亩未受一亩居住园宅——摘编自《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籍》提取两项有关秦朝与唐朝户籍登记内容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3456789101213141516BBDADCDDDCDBCBB11.(1)材料一所依据的文献史料是小说(文学作品),成书于清代,能反映清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须与其他史料相参证。材料二依据的文献史料属于官方史书,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史料价值很大。材料三依据的文献史料属于地方志,清代官修,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清代机构管理情况,史料价值很大。(2)材料一论述角度:县政府对地方事务的管理。材料二论述角度:基层土地的分配与赋税征派。材料三论述角度:县下属的管理机构。补充1:中国古代基层的乡、里、亭等组织的设立,虽然不是国家正规行政机构,其社会治理的功能却体现了皇权的要求。补充2:明清时期的乡约改为宣讲皇帝的“圣谕”,以教化约束百姓,带有强制力,体现了皇权对乡间的影响(如朱元璋的“六谕”,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17.示例:信息1:与秦朝相比,唐朝户籍关于家庭成员信息记载更加翔实。说明:政府为保证赋税收入,对人口的管理更加严格,防止人口不实。信息2:除家庭成员信息外,秦朝户籍有爵位和职务信息,唐朝有赋税与授田信息。说明:秦朝实行军功爵制和什伍制度;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1.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主要依据是户籍制度中对人口、财产和土地的详细记载,所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高度重视户籍制度的建设,故选B项;中国古代严格限制人口迁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赋税的征收,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封建政府对户籍管理的重视,排除C项;封建政府加强户籍管理,有利于加强对人口的控制,在客观上有利于抑制地方豪强地主的势力,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2.B[根据材料“没有把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在南方的侨户编入当地原住居民户籍”可知,中央政府为了安抚侨户放松了对他们的户籍管理,而户籍是中央管理地方的重要依据,因此此举会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从而削弱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政府对侨户的户籍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政策,并不代表这一举措会导致户籍体制的混乱,排除A项;赋役制度瓦解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历史发展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北民南迁,这种户籍制度没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D项。]3.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大索貌阅”政策之下,隋朝政府所掌握的户口数有较多的增加,“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纳税丁口数量增多,这就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D项;“大索貌阅”政策的推行使得政府所掌握的户口数增加,即政府所控制的人数增加,与“人口增加”没有关系,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政府推行“大索貌阅”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清理农村中的隐漏户口现象,而不是“减轻农民负担”,排除B项;在题干内容并没有显示出“大索貌阅”与“推行租庸调制”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4.A[根据材料“一户何僧寿”“人丁伍口”“妇女壹口”可知,明代“小黄册”详细记录了各户户口情况,可作为研究明代户籍管理制度的重要史料,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人丁伍口”“田产”“夏税”可知,明代“小黄册”记录了人丁户口、田产数量、赋税征派等内容,故②正确;材料仅体现出何僧寿一家是普通的民户,没有体现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故③错误;材料内容显示何僧寿曾经担任过甲首,说明明朝在地方推行里甲制,但不能从材料中得出里甲制的作用如何,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5.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秦汉政府以亭为核心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如西汉长安有16个街亭,东汉洛阳的亭合计36个,这有利于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故选D项;这一体系并不能“保障”官僚政治的稳定,排除A项;亭只是基层组织,并非“权力中心”,排除B项;“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的是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达系统,而汉代的“亭”的主要作用是“禁捕盗贼,维持社会治安”,排除C项。]6.C[从“唐代各道(监察区)灾害救济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次数较多的都集中在统治中心附近,因此体现出政府救灾政治色彩浓厚,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各道的救灾次数,并不能代表灾害次数,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民间力量是否参与的信息,故排除D项。]7.D[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知,乡村调节占大部分,说明基层自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补充,故选D项;“决定”一词过于绝对,夸大了民间风俗的作用,排除A项;“乡村纠纷”存在多种,并非完全属于“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排除C项。]8.D[根据材料中《礼记·王制》和《逸周书·文传篇》的记载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备荒救灾思想,说明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救灾思想的出现,不能表明社会救济体系发展完备,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中国古代自然灾害“严重”,排除B项;国家的主要职能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救济灾民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C项。]9.D[根据材料“朝廷不仅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城市救助机构,而且颁布了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如救助赤贫者有居养令,安置流浪人员有乞丐法,开展疾病救助有安济法”可知,宋代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城市救助,而且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使得城市救助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故选D项;坚持以人为本属于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而且宋代城市救助的目的是维护统治,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宋代城市救助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不能表明“构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B项;“完备”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10.C[明清时期,地方政府主动创办养济院,能够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这说明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故选C项;材料说明的是地方政府设置养济院以稳定社会秩序,并未体现官员考核,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不同地点的养济院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清代继承明代民生事业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地方政府的慈善事业,未提及乡绅,排除D项。]11.第(1)问,根据材料一“《儒林外史》”可看出依据的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能反映清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须与其他史料相参证;由材料二“《汉书》卷二四《食货志》”可以看出依据的是官方史书,这是研究古代历史的主要资料,史料价值很大;由材料三“《宛平县志》”可以看出依据的是典型的地方志,其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清代机构管理情况,史料价值较大。第(2)问,根据材料一“描写体现了县权对于乡村一级的直接管理,也体现了县官在外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可得其论述角度是县政府对地方事务的管理;材料二“理民之道……正其经界”体现了政府如何对基层土地进行分配,其论述角度是基层土地的分配与赋税征派;材料三“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说明材料三的论述角度着眼于县下属的管理机构。以上三个角度能体现中国古代基层的基本运作方式,但还有很多在地方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和制度,其社会治理的功能体现了皇权的要求,如从宋代开始的乡约制,到明清时乡约改为宣讲皇帝的“圣谕”等。12.D[材料“户籍只能在乡制作,最高仅呈报至县”“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反映的是中国对地方户籍管理的加强,体现的是因造纸术的发明与进步而使户籍管理更加有效,D项正确;造纸术的发明与进步使书写载体发生革命性变化,但与赋税改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相伴相生”,排除B项;书写载体变化与推动人口流动无关,排除C项。]13.B[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吕大钧主张保护主户(自耕农),并且招诱客户买田置地成为主户,缴纳赋税,以巩固国家统治,即主张壮大自耕农队伍,故选B项;社会管理是指政府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材料强调主户的重要性,与改革户籍制度无关,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4.C[材料“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