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3)(参考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3)(参考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3)(参考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Ⅱ卷】语文·参考答案1234671011121520BCDBBDBDFDBCC1.B2.C3.D4.B5.①说理者没有避免逻辑谬误,未能建立起正确的逻辑。这种对没钱的嘲讽看似使言说者取胜,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不利于言说者逻辑说理能力的形成。②说理者没有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对网友人生的质疑给人不讲理、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这种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服别人。③说理者没有关注情绪因素。言说者在说理时要动之以情,从而创造共识。用傲慢的表达方式只会拉开言说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6.B7.D8.参考答案一:①渲染了凄凉阴冷的氛围。通过描写越下越密的雪和冷寂的街道,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②暗示兵荒马乱的社会背景。肃杀的景象暗指紧张动荡的时局。③烘托出人物的悲苦心境,暗示林先生等人的悲惨命运,林家铺子走向倒闭的必然结局。④结构上呼应全文。雪的描写贯穿始末,行文更加紧凑,情节更牵动人心,作品更具完整性。参考答案二:①环境方面:描写了恶劣的天气,渲染了阴郁的氛围,同时也衬托出时局的动荡不安,暗喻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②情节结构方面:交代了街上冷寂的原因,同时也照应了林掌柜被催债,寿生险被拉夫等紧张的故事情节。③人物方面:展现了林先生等人艰难的生活,烘托了愁苦悲凄的心情,暗示了战火之中百姓的悲惨命运。④主题方面:表达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恨不满,对苦难民众的深切同情。9.参考答案一:我选择“个人·时代·苦难”①个人:林先生诚实、认真。谨慎小心地经营铺子,却举步维艰,这是个人的苦难②时代:“捐税重”、“兵队拉夫”、侵略者炮轰上海,民不聊生,这是时代的苦难③小说以小铺子、小人物的角度切入,聚焦个人的苦难,反应了一个时代的苦难,努力挣扎的人无法摆脱时代重压下的生存困境,反应了作者对黑暗社会中人民的同情,对苦难根源的探究。参考答案二:我选择“叹息”①小说中每个人物都在叹息,林先生两次叹气分别是因为内心酸楚和无计可施,上海客人叹气是因为无奈,寿生叹气是因为疲惫和同情。“叹息”加剧了作品的悲剧气氛,传达了各种小人物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苦苦挣扎的无力感。(人物角度)②小说情节环节相扣,彼此关联,但大都以“叹息”作为事件的结尾。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展示了人物间息息相关的命运,结构严谨。(情节结构角度)③小说揭示了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命运,以及城乡经济破产的趋势,是作者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凄风惨雨的一声长叹,体现了他对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和关切,传达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主题角度作者创作角度)④小说是以描写城市小商人的处境为中心,但展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承受的深重灾难和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社会现实。读者可以从中认识并叹息于过去的黑暗时代,也将为祖国美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社会价值角度,言之成理即可)10.BDF11.D12.B13.(1)我听古语说:“一年中两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发表意见。”(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14.①不近人情:君子难以做到,小人却做到了。②动机不纯:太宗是借此来求取名誉,而不是施恩德。③不符事理:六年都没有感化坏人,而一天的恩德就感化了。参考译文:材料一:唐太宗凭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爱宽容,刚即皇帝位时,有人劝他用严厉的刑法整肃天下,魏征认为不可以,趁机向太宗上奏王道应以仁爱恩德为根本。太宗欣然采纳了他的谏言,于是用宽和仁厚来治理天下,在刑法方面格外慎重。贞观四年,天下被判处死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太宗亲自讯察囚犯,同情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接受刑罚;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被免了他们(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经对群臣说:“我听古语说:‘一年中两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发表意见。’我拥有天下之后不曾多次赦免罪犯,是不想诱导人们对犯法免罪心存侥幸啊。”自从房玄龄等人修订律、令、格、式后,整个太宗年间,一直沿用没有什么变更修改。材料二: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大到极点,这又是小人中最严重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特别难以做到的,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讯察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释放他们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己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最终自己回来,竟没有一个晚回的,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难道是近于人情的吗?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变成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所以出现了像这样的情况。我说:“唐太宗这样做,是他用来求得这种声誉的手段啊。”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预料他们一定会再回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去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己回来一定能够获得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想囚犯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后又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通行不变的法律吗?不能作为通行不变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吗?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15.C16.相同点:都通过对主人居处环境的描写赞美了主人的不俗。不同点:①王诗情感表现是递增的:先是怀着向往之情前去寻访,到了之后因所见而更添敬佩,“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著书多岁月”“老龙鳞”抒发了诗人对主人的敬仰之情。②韦诗短短四句,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开始是满怀希望“访友”,“不遇又空还”写出了感情的失落,看到友人居处环境的清冷绝俗,又有一种获得启示的收获和满足。1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8.①鬼斧神工

②婀娜多姿/绰约多姿19.①“微”表示轻微,重叠后表示更加轻微,突显摇曳之轻。②“弯曲”表示不直,重叠后更突出田埂太极图般的曲。③“莽苍”形容原野景色迷人,重叠后更有辽阔,无边无际之感。④叠词强化了语意,与长江第一湾的妩媚又阳刚的特点更加契合。⑤重叠形式同时也带来节奏感和音韵美。20.C21.①移动支付也带来一些问题(不便)②优化支付服务势在必行③积极使用多种收款方式22.优化支付服务,旨在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二者缺一不可。23.例文:把握好“琴”“轴”,协调好“弦”“辐”被圣贤镌刻的古老竹简上,入木三分的字迹书写着深邃的思索;被世人演泽的平凡日常里,滚动不息的车轮蕴藏着生动的哲理。正如材料所言,琴不鸣,却使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动,却使三十辐各以其力旋。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把握好整体中关键重要的“琴”“轴”,以不变应万变;协调好各部分的“弦”“辐”,各尽其能致远方。“万变不离其宗。”把握好生活中的“琴”和“轴”,方为根本。根固方能求长,源深才能流长。“琴”和“轴”是整体关键所在,牵一发而动全身。航行大海上,船长是关键,他安排全程,把控全局;带兵打仗时,将军是关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考试检测时,定理公式是关键,只有切实把握,才能举一反三;治国理政时,政策导向和精神引领是根本,以民为本,立德树人方能长治久安……万物固其根本而蓬勃,抓其关键迎刃而解。我们应夯实做人的根本品质,增强自身的关键能力,方能从容面对时代的风云变幻。五色交辉,八音合奏。共同演奏协调之美,美不胜收。“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为琴组成部分的二十五弦,只有各在其位,各发其音,协调演奏,才能奏响天籁之声。你看,“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家人各尽其责,和谐高效完成繁重的农活;“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一村人各司其职,推动社会繁荣发展。再看,生物链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互相依存,转换共生,不可或缺;飞天的“神舟”,需要的12万个零部件由60多家单位合力提供。世界因相异而多彩,又因协调发展而进步。我们是自己的唯一,也是团体的一员,携手合作,方能共赢。抓好关键,协调发展,让个人和家国行稳致远,共赴星海。“难易相成,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整体关键和部分协调发展,方能共奏美好,行稳致远。小到人本身,50万亿左右的细胞组成器官,各器官又服从于大脑的指挥,方构成人本身的存在和活动;再到团队,北斗团队、屠呦呦团队、《流浪地球》制作团队、空军飞行二大队等,每一个团队里都有核心关键人物,如总设计师、总导演,但也必须有团结协作的每个队员;大到国家、民族、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政策理念,才是关键所在,它协调社会的一切活动,共建命运共同体。我们应沉心静气,切莫心浮气躁,抓核心善协作。刘邦曾感叹:“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但能够运用指挥他们的关键人物却是刘邦自己,他就如象棋里几乎不动的帅,最后决定生死局的也是帅。人生不易,前路坎坷,前方迷茫,把握好关键的“琴”和“轴”,协调好各部分的“弦”和“辐”,方出精彩,方致远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写作材料来自《淮南子•泰族训》,大意是说,琴瑟本身不发乐声,但它的二十五根弦则各按自己的音调而应和;车轴自己不运转,但车轮的三十根辐条则各用自己的力量使车轮运转。琴瑟的弦有它的粗细紧松,这样才能弹奏出动听的乐曲;车子的各部位有它的劳逸动静的功效,这样才能使车子长时间运转。使琴弦奏出声音的是不发声的琴身,使车子运转于千里之外的是不转动的车轴。其中第一句话强调无声与有声、不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第二句强调各个部分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结果的道理,第三句强调“无声”“不动”的决定作用。材料以琴与车及其附属部件为喻,阐发了事物内部协调联动、运动发展的普遍原理。考生写作时,应当由琴与车及其附属部件的关系,进行联想和思考,可以论述事物内各部分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