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实证分析摘要:为研究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2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专业、不同年级在PSQI量表上差异不显著;(2)是否为独生子女在PSQI量表上有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PSQI总分高于独生子女;(3)不同性别大学生在SCL-90的焦虑因子差异显著,男大学生得分低;(4)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强迫、焦虑等因子上差异显著,且理论类大学生得分高于实践类大学生;(5)是否为独生子女在SCL-90的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有显著性差异,且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6)不同年级大学生在SCL-90量表上达到统计学意义中的显著性水平;(7)PSQI得分与SCL-90得分相关系数r=0.462,通过本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睡眠障碍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可以为高校为大学还生提供良好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词:大学生睡眠障碍心理健康目录TOC\o"1-3"\h\u252441前言 213490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41601.2文献综述 281151.2.1大学生睡眠障碍研究综述 215621.2.2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3254591.2.3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3109222研究对象与方法 4175212.1研究对象 4167142.2研究方法 4253172.2.1文献资料法 444972.2.2问卷调查法 4153672.2.3数理统计法 5100893结果与分析 5316643.1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基本现状 5246463.2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特点 6167043.2.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 6319223.2.2不同专业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 7314713.2.3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 8193113.2.4不同年级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 985653.3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033923.4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10294334讨论 11118894.1大学生睡眠障碍特点与分析 11159484.1.1大学生睡眠障碍现状分析 11285154.1.2大学生睡眠障碍在性别上的比较 129874.1.3大学生睡眠障碍在专业上的比较 12128454.1.4大学生睡眠障碍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比较 12315404.1.5大学生睡眠障碍在年级上的比较 1278364.2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分析 1224624.2.1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比较 13231964.2.2大学生心理健康在专业上的比较 1326704.2.3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比较 1344294.2.4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比较 13252484.3大学生睡眠障碍特点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分析 145194.3.1大学生睡眠障碍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讨论 14230694.3.2大学生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475924.3.3大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4254905结论 14175076不足与建议 157606参考文献 169244致谢 171前言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睡眠障碍是由于个人的异常的睡眠质量差或恶劣而引起一系列副作用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既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要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这些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通过本研究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睡眠质量进行了解,从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调查,可以对于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且通过研究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和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还可以了解不同的个体在解决睡眠障碍中所采取方式的差异,为研究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更为适合的培养方式。1.2文献综述1.2.1大学生睡眠障碍研究综述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过程,当人处于睡眠中,机体新陈代谢下降,可以允许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条件下保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过少、睡眠过多、睡眠质量的异常及睡眠中发生的某些症状等。王红兰调查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会使个体产生焦虑、抑郁生活的适应性减退等问题[1]。想要保证良好生活状态,拥有良好的睡眠是必要前提。临床流行病学对不健康人口睡眠障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健康人口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3.4%。睡眠障碍对低级健康和其他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因素,我国成人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达到38.2%[2]。黄笑寒等调查发现: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16.0%,在6至8个小时即正常睡眠时间的占62.3%,每天睡眠在6小时以下的占21.7%[3]。依据四大类睡眠障碍,大学生睡眠障碍患病率为17.3%[4];王玉珠等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8.46%,且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预测睡眠障碍的发生[5];李一峰等对安徽省大学生地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中睡眠差的占8.56%[6];李方方的调查发现甘肃地区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4.69%[7];苑远对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发现睡眠质量差者比例高达42.9%[8]。当下大学生中有睡眠障碍问题的人数比例日渐上升,因此,应对高校大学生睡眠问题及时了解,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理念,确保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1.2.2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就比较通俗的意义来说一个个体能积极生活,将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并与社会良好融入那我们就可以认为该个体心理是健康的。当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所以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来解决个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虽然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加,但仍然存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力度不够的问题[9]。冯才华对“00后”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00后”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对在严重心理危机研究中,发现在幻觉与妄想、自杀意图上大学生会获得较高的分数;而在一般性心理问题筛查中,发现在社交恐惧,敏感,依赖,躯体化,焦虑和敌对攻击、自卑症状上得分较高[10];卓萧等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发现心理异常人数占17.8%,且心理异常比例随年级有逐渐上升趋势[11];李圣男等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处于情绪处于平稳状态的大学生仅有71%,而经常处于消极情绪中的大学生高达18%,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12]。因此,必须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个体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应;(2)家庭环境: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氛围、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社会环境:大学生思想单纯,抗压能力弱,面对复杂社会,当遭遇挫折失败时容易。1.2.3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睡眠是人体生存所必须的生理过程,它直接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研究者们也越来越对睡眠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加以重视,睡眠作为人体一项正常的生理活动,会受到生理因素的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因素的作用与调节。张新新研究发现,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总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存在相关关系,且为显著正相关,并且其在正念和睡眠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13];潘敏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表现为正相关,并且是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即睡眠质量越好,心理健康状况越好[14];汤淼调查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失眠患者的睡眠不良信念更多,心理韧性偏低,社会支持更少[15];房岗明等对高校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失眠学生在诸多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失眠者,如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16]。总之,个体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仅个体的身体健康状态可以从睡眠障碍中表现出来,而且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否处于和谐状态也可以通过睡眠障碍中表现出来。但睡眠在很大程度上被医学研究的比较多,并且多集中于对小孩和老人的研究,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前提来对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高校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干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体育学院整体中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共234名,年龄在18至岁23之间。共发放234份调查问卷,收回234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回问卷230人,有效问卷率98.29%,男生116人,女生114人。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在知网、万方等网站查阅睡眠障碍、心理健康以及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相关关系的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2.2.2问卷调查法(1)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量表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2)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ee博士等人1898年编制的。于对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以及一般人的睡眠质量的评估可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该量表信度为0.85,以总分5为划界分,在1996年,刘贤臣等人将该量表翻译译成中文,其分半信度为0.87,以总分7为划界分。包括七个维度,分别是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对日间功能的影响,每个维度按0-3等级计分,PSQI总分就是各维度得分相加,当PSQI总分≥8时,可判断有睡眠质量问题,且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3)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人群。1975年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该量表共有90个条目,用10个因子来反映心理症状的十个方面。每个项目的得分为1-5级,从严重症状到无症状分为5级。SCL-90主要有两个统计指标:总分和因子分。总分:90项之和,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因子分包括10个因子,即90个项目全部分为10类。每个因子都反映了被试的一个方面的情况,因此可以对被试症状的分布特征进行剖面分析。当总分在160分以上,或阳性项目数在43项以上,或任一因子得分在2分以上时,可认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此时有必要考虑筛查阳性项目并进一步检查[17]。另外,大学生SCL-90得分越高,其心理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高。2.2.3数理统计法通过问卷星收集电子调查问卷,收集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2.0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并进行频数、方差分析、相关检验等基础的统计分析。3结果与分析3.1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基本现状大学生被试在性别、年级、独生与否、专业上的统计结果见表1表1大学生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量频率(人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性别男11650.450.450.4女11449.649.6100.0年级大一大二5423.523.532.2大三90大四6628.728.7100.0独生独生10545.745.745.7非独生12554.354.3100.0专业理论10545.745.745.7实践12554.354.3100.03.2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特点3.2.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表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性别n均值标准差tp睡眠障碍男1161.1210.5620.4370.032女1142.0610.656催眠药物男1161.4310.7131.3260.041女1142.3160.600焦虑男11617.6810.9840.7350.015女11418.8868.426如表2所示,男女大学生在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女大学生在睡眠障碍得分高,而男大学生在催眠药物使用得分高。男女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男生在焦虑因子得分低于女大学生,而在SCL-90量表其他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在SCL-90总分上,男女差异不显著。3.2.2不同专业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表3不同专业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专业n均值标准差tp入睡时间理论1041.0480.8961.300.012实践1251.6640.948日间功能障碍理论1042.0480.7681.6480.041实践1251.8800.768强迫症状理论10519.9439.0311.2560.033实践12518.5607.666焦虑理论10518.1249.2221.4220.024实践12516.5847.190如表3所示,理论类专业大学生和实践类专业大学生在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成份上差的异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p<0.05)。在入睡时间上理论类专业大学生得分低于实践类专业大学生,在日间功能障碍上实践类专业大学生得分低于理论类专业大学生。理论类专业的大学生和实践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成分和焦虑成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中显著性意义水平(p<0.05)。结果表明,在强迫症状成分和焦虑成分上,理论类大学生得分高于实践类科类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因子、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等差异不显著。在SCL-90总分上差异也不显著。3.2.3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表4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独生n均值标准差tp睡眠效率独生1051.7430.8090.6290.002非独生1251.8080.759PSQI总分独生10511.0103.0740.3200.036非独生12513.8723.384抑郁独生10522.17112.3521.4420.025非独生12524.04010.066焦虑独生10516.1249.2221.4220.049非独生12518.5847.190敌对独生1059.5435.4121.3160.003非独生12510.6804.532精神病性独生10515.5718.9781.4880.009非独生12517.9527.530SCL-90总分独生105139.31462.8951.4210.001非独生125144.98464.428如表4所示,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PSQI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睡眠效率(p<0.01)成份上差异显著,且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焦虑(p<0.05)、抑郁(p<0.05)、敌对(p<0.01)、精神病性(p<0.01)、SCL-90总分(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SCL-90其他因素上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症状及SCL-90总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3.2.4不同年级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表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PSQI与SCL-90上的显著性差异平方和df均方FP事后多重比较睡眠质量2.66530.8881.9410.0244>3>1>2入睡时间9.92233.3074.0370.0084>3>1>2睡眠效率4.05031.3502.2500.0434>3>1>2睡眠障碍2.32230.7742.1130.0493>2>1>4催眠药物8.87132.9577.3460.0432>3>1>4日间功能障碍8.12932.7104.7840.0034>3>1>2躯体化952.8503317.6173.4740.0171>2>3>4强迫症状694.9273231.6423.4480.0171>2>3>4人际关系敏感677.2183225.7394.1750.0301>2>3>4抑郁1468.6553489.5524.0640.0281>2>3>4焦虑751.1173250.3723.8650.0151>2>3>4敌对217.954372.6513.0310.0301>2>3>4恐怖387.4173129.1394.4030.0451>2>3>4偏执314.3323104.7774.0480.0281>2>3>4精神病性941.0553313.6854.8480.0331>2>3>4其他363.7363121.2454.1730.0271>2>3>4SCL-90总分61566.313320522.1044.2380.0361>2>3>41、2、3、4分别表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如表5所示,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学生在睡眠质量(p<0.05)、入睡时间(p<0.01)、睡眠效率(p<0.05)、睡眠障碍(p<0.05)、催眠药物(p<0.01)、日间功能障碍(p<0.05)成份上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意义,经过进一步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成份上大学四年级得分最高,大学二年级得分最低;催眠药物成份上大学二年级得分最高,大学四年级得分最低;睡眠障碍成份上大学三年级得分最高,大学四年级得分最低。在PSQI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在SCL-90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进一步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均是大学一年级得分最高,大学四年级得分最低。3.3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6PSQI与SCL-90上的相关分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SCL-90总分睡眠质量0.216**0.194**0.179**0.195**0.185**0.202**0.149*0.177**0.160*0.194**入睡时间0.991**0.321**0.130**0.227**0.897**0.016**0.123**0.258**0.226**0.015**睡眠时间0.165*0.136*0.184**0.161*0.174**0.168*0.173**0.203**0.173**0.178**睡眠效率0.211**0.135*0.1270.163*0.157*0.158*0.1250.136*0.1180.159*睡眠障碍0.522**0.539*0.553**0.517**0.519**0.509**0.477**0.533**0.540**0.548**催眠药物0.371**0.255**0.291**0.303**0.315**0.311**0.351**0.359**0.357**0.335**日间功能障碍0.376**0.394*0.397**0.416**0.417**0.366*0.371**0.391**0.361**0.406**PSQI总分0.446**0.433**0.446**0.453**0.456**0.438**0.409**0.460**0.430**0.462**注:**:P<0.01,*P<0.05如表6所示,睡眠障碍中的各个维度与SCL-90多个因子及总分具有正相关,且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意义。其中睡眠效率与SCL-90上的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精神病性以及总分无相关。因此,PSQI各分量表与心理健康量表的相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SQI各分量分越高,睡眠障碍越严重;SCL-90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PSQI和SCL-90量表的相关系数r=0.462,说明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映了睡眠障碍水平越高。3.4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睡眠障碍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关系,且是较为显著的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睡眠障碍的程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以下进行了一系列回归分析。表7睡眠障碍总分及各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预测变量R2△R²βFt睡眠质量0.0380.0340.1948.958**8.758***入睡时间0.0470.0420.21611.084**19.760***睡眠时间0.0320.0270.1787.436*25.096***睡眠效率0.0250.0210.1595.890*11.292***睡眠障碍0.30.2970.5489.638**1.598**催眠药物0.1830.1560.03528.852***10.415***日间功能障碍0.1650.1610.40644.779***7.057***PSQI总分0.2140.2100.46261.937***7.870***注:*p<0.05,**p<0.01,***p<0.001由表7可知,大学生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其中睡眠障碍对因变量SCL-90总分的影响系数为0.462,表明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表现为睡眠障碍水平越高,SCL-90总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同时大学生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水平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²为0.214,从数据上来看,表明睡眠障碍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的21.4%的变异量。大学生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判定F值为61.937,达到了0.001的显著概率水平,表明大学生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在PSQI量表的各个维度中,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三个维度对于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更高,判定系数R²分别为0.3、0.18、0.165。4讨论4.1大学生睡眠障碍特点与分析4.1.1大学生睡眠障碍现状分析此次调查将PSQI总分≥8作为睡眠质量差,占22.36%。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睡眠质量差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高校学生中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失眠、梦行症、梦魇。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心理因素、躯体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及某些药物和食物因素。影响睡眠障碍的大学生的主要因素是课程压力、就业压力、心情状态、体育锻炼。要提高睡眠质量,必须要提高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4.1.2大学生睡眠障碍在性别上的比较在PSQI评分方面,男女大学生在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女性大学生的睡眠障碍得分高,男性大学生的催眠药得分更高。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李一峰研究发现,男性睡眠障碍检出率低于女性[6]。有研究表明,慢性睡眠不足对女性的影响更大,女性需要的睡眠时间更多[18],这会使女性睡眠障碍的频率提高。勇行研究发现男性大学生睡眠与女性大学生相比会容易受学习和生活无规律的影响[2]。男女的个体差异导致了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催眠药物的差异。4.1.3大学生睡眠障碍在专业上的比较理论类专业和实践类专业的大学生,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实践类学生睡眠时间得分高于理论类学生,理论类学生白天功能障碍得分高于实践科学生。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宋海龙研究指出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理论类专业的学生心思更加细腻[19]。并且实践类专业男生偏多,而理论类专业女生偏多。4.1.4大学生睡眠障碍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比较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睡眠效率、PSQI总分上之间有一定差异,达到统计学有效性,非独生子女的分数均高。造成此原因可能是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不同生活环境造成的,非独生子女有更多源的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睡眠质量低于独生子女的睡眠质量。4.1.5大学生睡眠障碍在年级上的比较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大学生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障碍的要素上有很大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宋海龙研究指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入睡时间成份上有显著性差异[19]。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选取被试范围过小,另外近几年手机及各大娱乐app的广泛应用,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等,压力增大;而大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生活,逐渐适应大学环境,学业压力也相对较小,因此大四年级学生得分要高于大二年级学生。4.2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分析4.2.1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差异比较显著,且女生在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男大学生。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赵淑芹等人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SCL-90测定结果比较,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方面的得分较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0]。由于男女所承受压力大小和心理防御方式的不同使他们在面对同一问题所产生的焦虑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男大学生相对与女大学生而言更大胆、更坚强一些;另外女生不会像男生那样采用一些强烈的手段去发泄压力;在就是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逐渐提高。男女本身个体差异与社会环境因素都导致女大学生会更容易产生焦虑。4.2.2大学生心理健康在专业上的比较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强迫性障碍和不安因素有显著差异,理论类专业的学生的强迫性障碍和不安因素的得分高于实践类的学生。宋海龙(2013)研究指出由于在文学和历史的学生的研究中,有更多的重复的朗读和重复的记忆,而科学和工程的学生在他们的研究中主要聚焦在逻辑分析上,所以理论类专业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强迫症状。而且,在情感问题上,理论类的学生更具有知觉性,更容易在人生和学术上出现问题[19]。4.2.3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比较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敌对、精神症状因子、SCL-90总分上有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张晓文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2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育儿和人际沟通方法存在差异,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多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4.2.4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比较不同年级学生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开始由简单的校园开始接触到稍微复杂的社会环境。大一新生心理不成熟,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大四学生学业和就业压力增大。这些原因都导致大四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上得分高。4.3大学生睡眠障碍特点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分析4.3.1大学生睡眠障碍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讨论睡眠质量各成分与SCL-90各因子及总分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达到统计学意义。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相关研究调查发现,情感失衡、紧张、愤怒、抑郁、疲劳及迷惘是造成大学生群体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1]。PSQI量表各成份与SCL-90量表的因子上具有一定的相关,PSQI量表各分量得分越高,睡眠障碍越严重,SCL-90各因子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两个量表相关系数r=0.462,说明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即睡眠障碍水平越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4.3.2大学生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HalszkaOginska&JanuszPokorski(2006)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总分和因子分与睡眠质量总分和因子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睡眠质量越差[22]。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与良好睡眠质量是分不开的。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睡眠障碍不利于身体机能的维持和恢复,影响生理状态。其次,睡眠障碍影响情绪调节。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因子呈正相关。睡眠障碍的强度越高,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就越高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会出现厌学、出错和情绪烦躁的现象。最后,当承受过大的压力,会内心烦闷,情绪压抑,影响个体生活状态。4.3.3大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处于未成熟向成熟过渡期,身心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睡眠障碍发生发展情况,是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睡眠障碍会影响心理健康,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信息大爆炸时期,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也日益复杂化,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自我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物质和学习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其中包括了睡眠状态和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是内在因素,大学生的思想上仍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对睡眠障碍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很容易将睡眠障碍想成是严重疾病,造成心理惶恐。5结论本文调查了山东体育学院234名大一到大四学生的睡眠障碍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研究探讨,得到以下几条结论: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PSQI量表无显著性差异。但从PSQI成分的比较来看,性别在睡眠障碍和催眠药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在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各分量间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在睡眠时间成分差异显著。是否为独生子女的PSQI量表有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总分高于独生子女。从SCL-90成分的比较来看,男女大学生在SCL-90的焦虑因子差异显著;不同专业学生在强迫因素和焦虑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SCL-90的焦虑、抑郁因子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SCL-90中偏执因子和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PSQI评分与SCL-90评分的相关系数为r=0.462。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睡眠障碍得分越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相反,越高。6不足与建议本次研究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对象选取上,入选大学生主要来自山东体育学院,学科代表性不强。虽然学科的选择是随机的,但学科的选择倾向于自己认识的老师或同学的班级,在专业课的分布上没有有效的随机选择。在研究方法上,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属于横向研究,研究时间不到一个月,时间间隔较短。睡眠障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没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3)资料搜集方面,主要通过当下数据网站搜集与睡眠相关的资料,而不是一个全面的探讨。建议:被试选择上,提升研究对象取样样本的代表性。(2)对不同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3)查阅更多参考文献,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参考文献[1]王红兰.大学生睡眠障碍及其防治[R].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5-76[2]勇行,付先军大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238[3]黄笑寒,陈佳婷,黄诗怡.大学生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青年与社会,HYPERLINK"/kns/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ShowField=cname&Field=Base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