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4/26/wKhkGWZQeSCAU1LhAABjvCCTS_4981.jpg)
![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4/26/wKhkGWZQeSCAU1LhAABjvCCTS_49812.jpg)
![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4/26/wKhkGWZQeSCAU1LhAABjvCCTS_49813.jpg)
![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4/26/wKhkGWZQeSCAU1LhAABjvCCTS_49814.jpg)
![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4/26/wKhkGWZQeSCAU1LhAABjvCCTS_498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速公路施工测量专项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二0二0年十月目录TOC\o"1-3"\f\h\u62141.编制依据 表2-1主要结构物一览表:表2-SEQ表2-\*ARABIC1主要结构物一览表隧道工程情况表序号隧道名称分幅隧道起点隧道止点隧道长度(m)1地落梁子隧道左幅ZK141+447.85ZK142+177.96730.111481.59右幅K141+408.73K142+160.21751.4826921392.68700.6832142427521334981.961983.421001.4651470294214726833.961656.42822.46合计13731.11桥梁工程情况表序号桥梁名称桥梁起点桥梁止点孔跨布置桥长(m)1平掌1号大桥K142+160.21K142+623.7915*30.5mT型梁463.582420.08397.08471.085220.086220.08765.06865.0099158.5810296.0811553.0812552.0813276.0814303.5521560.39516311.0817322.081821119220201802119022908.9823335.03924546.0825159.0826CK0+121.42CK0+176.963*17.5m现浇箱梁55.5427CK0+265.89CK0+647.9306*28.5mT型梁+(10*17.5+2*16.5)m现浇箱梁382.04合计7642.815主要技术标准表1-1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Km/h803路基宽度m25.54行车道宽度m4×3.755停车视距m1106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0极限值m2507最大纵坡m58最小坡长m2009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10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他桥梁及路基1/1001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A测量人员及仪器配置4.1人员配置姓名职称职务主要职责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施工测量工作工程师/技师测量主管各等级控制测量、关键部位复测测量工组员日常施工测量测量工组员日常施工测量4.2仪器设备配置序号名称型号规格仪器编号数量1全站仪2全站仪3全站仪4全站仪5全站仪6水准仪7水准仪8水准仪9水准仪10水准仪11GPS12GPS13GPS14GPS15GPS16GPS5.施工控制测量等级要求5.1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本标段设计控制点共计20个,其中四等GPS点20个(),桩点均保存完好。我标段对设计移交控制点进行复测,平面控制网采用GPS观测,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三角高程复测,满足相关精度要求后,对控制网进行加密,加密点沿线路两侧均匀布设,共计21个加密点,平面控制网布设成附合导线,采用全站仪观测,每隔2公里左右需和GPS点联测一次,这样一来可以减小误差的积累;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附合水准,采用三角高程测量,需要和GPS点联测。5.1.1平面、高程控制网等级要求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及其他相关要求,本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按以下精度施测:四等控制点按公路四等GPS测量精度要求施测;一级控制点按公路一级GPS测量精度要求施测;高程控制网按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要求施测。5.1.2坐标高程系统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01°50′,投影面:900米。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5.1.3控制网测量主要技术标准四等一级卫星高度角(°)≥15≥15时段长度静态(min)≥60≥45快速静态(min)≥20≥15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1.6≥1.4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GDOP≥6≥6各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位中误差均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不得大于1/35000,一级不得大于1/20000。高程控制网布设为附合水准路线,主线测量时对全线高程进行联测,组成附合水准。高程点和导线点共用、编号一致;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观测,使用徕卡TS09PLUS全站仪观测高程网;垂直角采用中丝法往返观测4测回,边长往返各观测1测回。等级仪器垂直角测回数(中丝法)指标差较差(″)垂直角较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每千米高差偶然误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只差(mm)四等TS09全站仪≥4≤5≤5≤40≤20≤±5.0≤30注:表中D为水平距离(km)。5.1.4平面控制网施测方法控制网复测前首先应进行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及点位分部情况。四等控制网以四等控制点作为联接边,采用边联式构网,控制网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基本图形组成带状网,一级控制网沿线路形成带状网,附合至相邻的四等控制点构成附合网,全网采用边联式构网。四等控制网构网方式一级控制网构网方式5.1.5高程控制网施测方法高程网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主线测量时需对全线高程进行联测,组成附合水准。水准点与四等GPS点、一级导线点编号一致。对四等三角高程的观测,采用徕卡TS09全站仪观测;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设计单位所提交的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点位是否稳固、可靠。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施测过程中,宜变换一次仪器和棱镜高度,高度变化值应大于3cm,垂直角和距离分别于高度变换前、后各测量一半测回数,仪器和棱镜高度分别于每次测前、测后各测量一次,两次较差不得大于2mm。5.1.6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GPS复测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控制网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1/35000一级1/20000各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位中误差均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不得大于1/35000,一级不得大于1/20000。四等水准的复测就是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设计单位所提交的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点位是否稳固可靠。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规定复测高差值与设计单位的原测成果的不符值≤30时,认为设计单位所提交四等水准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设计单位原测成果。5.2控制网加密根据本标段工程情况,为了施工方便和提高施工测量的精度,沿线共布设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21个。5.2.1施工控制网加密选点加密点的布设应满足《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及其他相关要求。桩点应选在地质情况稳定、地基坚实,且地下水位较低,利于GPS观测,不易被施工等因素破坏,能长期保存的稳定区域。点位必须选择在四周开阔的区域,地面高度角15度内不应有成片的障碍物,点位不易被破坏;点位应选择在使用便利,且利于安全作业的地方;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其它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如金属广告牌等)点位须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m,并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施工控制点的布设点间边长需大于100~200m,构成图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5.2.2控制网加密点的埋设加密控制桩均采用不锈钢质球面中心“+”标志,并在其下部焊接长度不低于30cm的螺纹钢弯钩。控制网加密点埋设样式图5.2.3平面、高程控制网等级要求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及其他相关要求,本次控制网加密按以下精度施测:控制网加密测量按公路一级GPS测量精度要求施测;高程控制网加密按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5.2.4平面控制网施测方法控制网加密首先应应进行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及点位分布情况。控制网加密采用边联式或网联式构网,控制网加密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基本图形组成带状网。6.现场施工测量在接到施工设计图纸后,对线路的平纵设计参数、线路中桩坐标、线路纵断面设计高程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对具体结构物细部坐标、高程进行复核(包括桩基中心坐标、承台中心坐标、垫石中心坐标;跨径、梁长、墩台、路面构造尺寸;垫石、路面高程;隧道设计断面尺寸、路基边坡;涵洞位置、高程;红线坐标等)。6.1线路中桩恢复施工控制测量完成后,根据线路平面设计线,完成标段内线路中桩恢复放样。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6.2线路红线放样红线坐标复核无误后,采用手持式GPS双频TrimbleR8进行放样。放样时采用双移动站同时进行,效率高、操作简便,精度能达到规范要求。6.3线路横断面复测线路横断面复测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根据设计断面所给断面里程位置及横向宽度,进行断面测量。测量完成后,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实测断面图与设计断面进行对比,若差值超过10%,应及时上报。6.4路基施工测量放样设计图纸复核无误后,基础资料经项目总工程师复核签字后方可现场放样。路基施工前,应进行全段中线放样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宜采用坐标法进行放样。中线放样时,应注意路线中线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6.4.1挖方段挖方段路基断面示意图对于挖方段路基,路基施工前,先对原地面断面线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开挖线放样。开挖线放样时,纵向每隔10米放样一个断面,特殊地段可适当加密。开挖后,严格控制各级边坡坡率,根据现场需要,实时对各级边坡坡长、高程现场控制,以确保坡面平顺、线形平直。6.4.2填方段填方段路基断面示意图填方段路基,路基施工前,先对原地面断面线进行复测,根据设计路面高程与实测高程,按照设计破比计算出坡脚位置进行放样。分层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控制各层填土厚度、宽度及坡率。6.5桥梁施工测量放样设计图纸复核无误后,基础资料经项目总工程师复核签字后方可现场放样。现场放样时,先对控制点进行检核,检核条件至少满足三组控制点,采用坐标法进行测量放样。6.5.1桩基放样桩基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放样。放样时放样桩基中心坐标,并在桩径外一米范围内测设护桩,作为桩基位置检核之用。桩基放样示意图 护筒放下后,对护筒中心位置进行复测,偏差控制在≤±10mm,若超限需进行调整。在互桩上测定高程,并与现场交接,以控制挖孔深度及混凝土浇筑标高。6.5.2墩柱测量放样墩柱每节段浇筑前需进行墩柱中心点放样,立模后对模板进行复测,主要是中心位置偏差、垂直度偏差测量。测量采用全站仪或铅垂法测量。垂直度允许偏差1%。6.5.3支承垫石测量放样支承垫石和支座是施工测量的关键控制部位,控制好垫石位置及顶面高程至关重要。垫石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垫石放样可采用轴线法放样、角点法放样。角点法轴线法6.6涵洞施工测量放样涵洞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主要在现场测设洞身的纵、横轴线,根据各节段尺寸现场放样出各节段位置,过程中严格控制洞身底面标高及横向坡度,确保流水通畅。控制好洞身垂直度及洞顶标高。对于斜交涵洞,应考虑交角、加宽、超高和纵坡对涵洞的具体位置、尺寸的影响,并注意锥坡、冀墙、一字墙和墙身顶部和上下游调治构造物的位置、方向、长度、高度、坡度,使之符合设计要求。6.7隧道施工测量放样6.7.1平面控制测量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在隧道施工前已测设完成,且精度满足《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及其他相关要求。洞内导线点通过洞外控制点引进。洞口施工时,必须保证洞口至少三个已知控制点,使之具备相互检核条件。进洞后,洞内导线采用双支导线布设形式,精度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施测,导线边长宜控制在250m~300m。三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测角仪器角度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角度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四等1″4±2.51/80000±51/35000测角:观测前及观测过程中对仪器及配套基座进行了各项检核。水平角观测四个测回,导线测量精度不低于四等控制要求。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技术要求:方向观测法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半测回归零差2C值测回较差四等1″6″9″6″测边:对向观测一个测回,并加仪器加、乘常数和气象改正,边长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差测回间较差限差往返较差限值四等Ⅰ级往返各1≤7mm≤10mm≤洞内双支导线布设形式:其中A、B、C为洞外控制点,统一埋设成不锈钢测量标志,埋设时与仰拱钢筋焊接,布设与仰拱两侧,距离边墙1.5m,并且挂设测量标识牌。隧道内双支导线平面布置图6.7.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点的布设与平面控制点同点布设,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施测按四等水准控制,采用电子水准仪施测。6.8隧道贯通精度要求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中规定,控制测量对隧道两相向施工贯通面的贯通中误差影响值,应符合下表规定。贯通误差测量方法:贯通误差包括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三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横向贯通误差和高程贯通误差两种,纵向贯通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横向贯通误差测量方法为在贯通面做一个固定点,采用全站仪分别利用贯通面两侧的控制点测量贯通点坐标,盘左。盘右各测量一组取平均值,分别投影到线路中线方向,量取横向偏差即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测量:采用水准仪分别测量贯通点的高差,从而计算出高程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根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及时调整线路中线,方可施作贯通面70m范围内的二衬及水沟电缆槽。贯通误差技术指标测量部位两开挖洞口间长度(m)高程中误差(mm)L<30003000≤L6000L≥6000横向贯通中误差允许值(mm)洞外≤±45≤±60≤±90≤±25洞内≤±60≤±80≤±120≤±25整个贯通区间≤±75≤±100≤±150≤±356.9洞身测量放样6.9.1洞身开挖开挖前利用全站仪隧道断面软件的轮廓线放样功能放样开挖轮廓线至岩体上,并用油漆绘制出轮廓线,待开挖后,及时检测断面,发现欠挖后及时处理,6.9.2初期支护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加工的钢支撑定位放样。把拱顶高程和起拱线高程以及隧道中线在实地上测设出来,控制钢拱架两侧拱脚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红油漆标定记号并对本工序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6.9.3二次衬砌校核厂家预制的台车,台车制作半径与隧道二次衬砌断面内轮廓半径是否相符合,经过检查调试达到设计要求为准。二次衬砌台车就位定位可采用徕卡隧道断面测量软件的中边桩放样功能将隧道中心线在实地上测设标定出来,严格控制台车所在的平面和高程确保隧道设计净空,放样点间距应与模板台车长度一致。6.9.4隧道断面测量隧道断面测量包括初支断面、二衬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徕卡断面测量软件观测,每隔5m测量一个断面,并且绘制初支、二衬断面图。6.10监控量测施工中会遇到断层、突泥、涌水、软弱破碎带、瓦斯等不良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可以做到有备无患,沉着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变化,实施地质超前预报,加强对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信息,不断修正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及时将地质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确保隧道顺利安全施工。6.11竣工测量1、单位工程完工后,应进行单位工程竣工测量。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应与原施工测量一致。2、隧道竣工测量主要为结构中线、标高、结构断面净空测量。3、桥梁的竣工测量主要为结构中线、标高、桥面净宽测量。4、路基的竣工测量主要为路基净宽、高程的测量。5、涵洞的竣工测量主要为涵洞中线、净空的测量。 6、将测量资料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将检查结果上报建设指挥部工程处,并由工程处组织第三方测量进行竣工检测。7.质量保证措施7.1测量基本要求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前道工序未做检核,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工作程序;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检核的工作方法;3.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全面了解设计图纸;4.各种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做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应当补测或重测并对测量记录进行整理,对每天的测量资料及所用到的设计图应严格按照“一核双检制”的方式进行。原始测量记录必须各级签字确认,最后由总工审核确认;5.测量的外业作业必须采取多测回观测,并形成合格检核条件;内业工作,坚持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和相互校核;6.利用已知点(包括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必须坚持先检测后使用的原则,即已知点检测无误合格时才能利用。7.关键工序必须进行换手测量,主要结构部位须有测量主管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工作。8.隧道施工放样采用坐标定向,桥梁施工放样尽量采用坐标定向,若无条时可采用后方交会,但是应考虑长短边距离及交会角大小。每个支承垫石放样4个角点坐标,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观测,不得采用全站仪观测。9.测量仪器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确保仪器精度。7.2测量作业要求1、项目部成立专业测量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测量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测量监测方案的制定、测量仪器的调试、加密点的布设、测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同时与预测的数据进行对照,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2、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测量施工的技术方案,相应的作业程序和有关规范、规程,每个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3、施工测量人员必须阅读公路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及相关图纸,并对线路里程、坐标、曲线、坡度、高程等以及设计图上的有关尺寸进行核算,改正错误,确保测量顺利进行。4、开工前,根据设计提供的测量数据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点。这些网点必须完全吻合业主提供的精密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基本数据,并满足规定的施测精度。5、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测点周围设置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严防施工时损坏。如在施工时损坏临时控制点要及时进行恢复。同时要加强精密导线点的保护,如发现精密导线点有破坏及时报告测量监理,协商补救措施。6、测量项目人员要固定,如果人员有变动时,需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办理好相关资料的交接工作。7、测量人员要严格执行换手测量的规定,每一测点必须经过换手测量后方可定点。同时必须做好测量记录工作。8、测量控制网从开始修建到竣工相隔较长时间,有可能产生点位位移,因此应对原有控制点进行复测,实行定期校核制度,检查其可靠程度。每个月对加密控制点进行一次校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协商调整方案。8.测量仪器的保养及维护和管理制度8.1测量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测量仪器搬运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把仪器装在仪器箱内,再把仪器箱装在专供搬运用的木箱或塑料箱内,并在空隙处填以泡沫、海绵、刨花或其它防震物品。装好后将木箱或塑料箱用盖子盖好。必要时,还需用绳子捆扎结实。(2)无专供转运的木箱或塑料箱的仪器不应托运,应由测量员亲自携带。在整个转运过程中,要做到人不离仪器。如乘汽车,应将仪器放在松软的物品上面,并用手扶着。在颠簸厉害的道路上行驶时,应将仪器抱在怀里。(3)装卸仪器时,注意轻拿轻放,放正、不挤不压。无论天气晴雨,均要事采取好防雨措施。测量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如下:(1)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提取时不可握住望远镜或细小部件,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用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严禁将仪器直接置于地面上,以免砂土对中心螺旋造成损坏。仪器用毕,记住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贴,关闭箱盖时应无障碍。(2)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应给仪器打伞,并戴遮阳罩。在繁华地区作业时,测站附近应设置安全标志或派人守护。仪器架架设在的光滑的路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三脚架中三个固紧螺旋联捆起来,防止滑倒。(3)在无太阳滤光镜的情况下,不要用仪器直接照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坏测距部发光二极管。(4)观测者离开仪器时,应将尼龙套罩在仪器上,以免灰尘、沙粒进入。(5)在取内部电池时,务必先关掉电源。(6)如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卸下度装箱后背下,行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安全带是否栓好。如测站之间距离较近,搬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依靠在肩上,使仪器几乎直立。搬运途中,如经树林或穿过低、横的障碍场时,要把仪器连同三脚呆一起夹在左肋下,右手扶仪器。如果是组合式全站仪,必须把测距仪从电子经纬下卸下才能搬运;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应专人保护。(7)搬站前,应检查仪器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证时应把所有制动螺旋略微关闭,使仪器械不致受损。仪器任何部分发生故障(如转动紧涩、制动或微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万一仪器被碰动时,还有活动余地,仪器机动螺旋失灵等)时,不要勉强继续使用,应立即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的损坏程度。光学、电子元件应保持清洁,如沾染灰尘必须用软笔刷或柔软的拭镜纸擦掉。禁止使用手指抚摸光学元件表面,不要用有机溶液擦拭显示窗、键盘或者仪器箱。(8)若在测量中仪器被雨水淋湿,应尽快彻底擦干,并需等仪器上的水气晾干后才能装箱。(9)禁止任意拆卸仪器。拆卸仪器和定期清洁加油应由专门的检查人员进行地。测量仪器保管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仪器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仪器的放置应有专门的地方。(2)保管仪器的房间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仪器应放置在专门的架上或柜内。(3)仪器长期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驱潮(以一个月左右为宜),以保护仪器在良好的工作状态。(4)保管仪器的地主不应靠近有振动设备的车间或易燃品堆放处,至少距离这些地方100米以上。(5)放置仪器要整齐,不得倒置。(6)三脚架有时会发生螺丝松动情况,应注意经常检查。(7)若仪器长期不使用,至少每3个月有进行全面检查一次。(8)为确保仪器的精度,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正。测绘仪器是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各种测量任务的主要工具,为了保证精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对测绘仪器的管理与维护需要有一套合理的向度和办法。以下分别介绍仪器的管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知识以及仪器“三害”的预防与消除办法。8.2仪器的管理制度(1)在所属单位的领导下,专设仪器管理员(或组)负责本单位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检校和力所能及的鉴定和修理。(2)每台仪器设备必须建立专门的技术档案资料,其内包括:仪器规格、性能、出厂日期、附件、精度鉴定、损伤记录、修理记录及移交验记录等。(3)仪器设备的借用、转借、调拨、大修、报废等应有严格的审批手续。(4)外业队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使用。作业队(组)的负责人,应经常了解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使用等情况,及时解决有关问题。8.3仪器在库房的维护(1)仪器库房的基本要求测量仪器库房应是耐火建筑,且应清洁、干燥、明亮、通风良好。库房内的温度不能有过大变化,最好保持室温在12~16℃,在北方,冬季仪器不能放在暖区设备附近。库房应有消防设备,但不能用一般酸碱式灭火瓶,宜用液体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及新的安全消防瓶。(2)仪器的防潮库房湿度在70%以上,将会使仪器生霉、生雾和生锈,因此,仪器库房的相对湿度要求在80%以下,特别是南方的梅雨季节期间,更应采取专门防潮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在仪器库房内可装空气调节器,以控制湿度和温度。无条件安装空气调节器的库房,一般可用氯化钙吸潮,也可采用块状石灰吸潮。仪器箱内吸潮可用“干燥剂”,一般均用硅胶(硅酸钠),并用钴盐作指示剂。(3)仪器入出库的检查和登记制度库房存放的仪器不仅要做好防霉、防雾和防锈工作,并且应做到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特别是仪器的转动部分应定期清洁和加油,其时间性间隔可视仪器使用情况和所加油脂的质量而定,一般1~2年即要进行一次。另外,仪器出入库房时必须实行检查、登记手续。8.4测量仪器的保养制度1、测量仪器必须置于专业测量仪器柜内,测量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2、测量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3、测量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4、测量仪器现场使用时,司仪人员不得离开测量仪器。使用过程中防爆晒、防雨淋,正确使用测量仪器,严格按照测量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
5、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8.5测量仪器的管理制度1、各种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当地测绘局及相关法定单位的关于计量器具管理规定。2、新购仪器,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3、按规定仪器每年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进行年检,定期送检,准确记载鉴定维修情况,做好日常保养,确保在用测量仪器在检定期内状态良好。4、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测量仪器设备台帐、精密测量仪器卡,仪器档案等制度,仪器出库、入库调迁项目,应办理登记、签认手续。5、当测量仪器、工具出现下列情况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显示不正常;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光电类、激光类仪器超过使用寿命,零点漂移严重,经修复准确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测量结果不稳定,测量结果可靠性低时,必须申请报废;常规仪器损坏后无法修复,或仪器破旧、示值难辩、性能不稳定,影响测量质量时,必须申请报废。6、测量仪器的申请购买及报废由各单位报公司工程管理部,由公司总工程师及主管领导负责审批,公司对全项目的仪器配备和管理情况每年检查一次,要求做到帐、物、卡相符,技术档案齐全。7、测量仪器必须定人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文化墙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策略
- 遗失补办申请书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4 Period3课件
- Module 2 Unit 4 I live in a big house综合练习 教科版(含答案)
- Module2练习(单元测试)英语四年级下册-外研版(一起)(含答案)
- Module6练习(单元测试)-英语三年级下册-外研版(一起)(含答案)
- 写给学校申请书格式
- 电影在科技产业传播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 未来十年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山东东营市广利河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劳动合同法重点法条导读附案例详解
-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 工厂生产区清洁流程及安全规范
- 化学丨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1月一轮复习联考(五)化学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酒店服务赛项)备赛试题库(500题)
- 工程建设项目培训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青海省西宁市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小学班会-交通安全伴我行(共25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