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04(福建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对于细胞代谢、遗传变异和生命活动调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人体肾脏细胞主要通过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水分
B.肾上皮细胞通过载体蛋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多余的HCO3
C.多糖不一定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成分
D.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将其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产物
【答案】C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
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详解】A、肝脏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主要方式),
二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A正确;
B、HCO3排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及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B正确;
C、多糖不一定是能源物质,例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成分,两者都不是
能源物质,但脱氧核糖是单糖而不是多糖,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所以它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
糖、磷酸及4种碱基,共6种.,D正确。
故选C。
2、图为拟南芥细胞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自我调节机制,SOS1和NHXI均为Na+/H+转运蛋白,H+顺浓度运输
可以为Na+的运输提供能量,分别使Na+外排或进入液泡,从而防止Na+破坏细胞结构和影响细胞代谢。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H+通过H+泵的转运建立H+浓度差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SOS1蛋白和NHX1蛋白分子的磷酸化,有利于Na+的主动运输
C.该过程细胞质基质中的Na+进入细胞液,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
D.盐胁迫环境下,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答案】B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
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H+通过H+泵的转运建立H+浓度差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水解与放能反应相联
系,A正确;
B、S0S1和NHXI均为Na+/H+转运蛋白,H+顺浓度运输可以为Na+的运输提供能量,S0S1蛋白和NHX1
蛋白分子的磷酸化会导致其功能降低,不利于Na+的主动运输,B错误;
C、该过程细胞质基质中的Na+进入细胞液,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有利于细胞渗透吸水,C正确;
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盐胁迫环境下,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3、稀土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翎系元素,研究人员探究了稀土离子La3+、Ce3+、ND3+对超氧化物歧化
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稀土离子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稀土离子浓
度的增加,抑制程度不断增强,当加入的稀土离子浓度大于2.22xl05mol/L时,超氧化物歧化酶完全失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稀土离子的类型
B.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浓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C.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因素还包括温度、pH等
D.失活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仍能与双缩版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答案】A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了稀土离子La3+、Ce3+、ND3+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
表明3种稀土离子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稀土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不断
增强,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稀土离子的类型和浓度,A错误;
B、本实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浓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一致,B正确;
C、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因素还包括温度、pH等,另外还包括本实验中的离子等,C正确;
C、失活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仍能与双缩胭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因为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且失活后的蛋白
质中依然存在肽键,D正确。
故选Ao
4、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分裂的细胞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染
4NbDNA
的:
c染制体
菖
乙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答案】C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
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分析丙图:丙图中a组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b组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一样,
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甲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且分离的染色单体正向两极移动,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下一个时期是
末期,植物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A错误;
B、图乙中有染色单体存在,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B错误;
C、图乙中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为2N,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C正确;
D、图丙可代表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2N,故可能出现四分体的是b组细胞,D错误。
故选C。
5、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支持和发展,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对杂交后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分离现象做出解释
B.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D.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进行了果蝇眼色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B
【分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
上。
【详解】A、孟德尔对杂交后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性状分离比接近3:1,从而提出
假说,对分离现象做出解释,A正确;
B、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C正确;
D、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进行了果蝇眼色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6、某男子患轻度的遗传性疾病,其1条14号染色体和1条21号染色体连接成1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所
示。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
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丢失
甲乙
A.该病的致病机理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不同
B.染色体部分片段丢失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C.理论上,该男子能产生6种染色体组型的精子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子代染色体正常的概率为1/4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变
异;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异常配对,最终产生14号和21号、异常、14号和异常、21号、14号、异常和
21号六种精子。
【详解】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该病的致病机理是染色体变异,因此该病的致病机理与原发
性高血压的不同,A正确;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布,由图分析可知形成异常染色体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片段缺失,因此改变了
基因数目,也可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B正确;
C、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应发生分离,但此男子对应乙图中的3条染色体配对异常,因此产生14号和21
号、异常、14号和异常、21号、14号、异常和21号六种精子,C正确;
D、该男子可以产生14号和21号、异常、14号和异常、21号、14号、异常和21号六种比例相同的精
子,正常情况下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有14号和21号,因此有1/6的概率子代染色体正常,D错误。
故选D。
7、PD1与PDL1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门靶点蛋白。在正常机体中,T细胞表面的PD1与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
结合,会使T细胞活性受抑制。sPDl是PD1的可溶形式,能够被分泌至胞外。肿瘤疫苗可激活T细胞并诱
导其产生IFNy(一种细胞因子)。为研究sPDl对肿瘤疫苗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IFNy
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并检测其细胞膜上PDL1表达情况,结果如图甲所示。科研人员改造肿瘤疫苗,使其
大量分泌能与PDL1结合的sPDl,并在实验小鼠皮下接种小鼠乳腺癌细胞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肿瘤
疫苗、高表达sPDl的肿瘤疫苗、磷酸缓冲液处理,分别于6、12、18、24、30天记录并统计无瘤小鼠的比
例,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瘤而高冲发
肿组大1高验萌
照缓
且增L酸最实子
,对D率的
是度P磷种
低浓胞予癌发麦
最的y
0N细给患萌小
率F
为I瘤、鼠子对
数癌随理小种素
患度肿。
天响达,处组麦霉
苗鼠浓确
的影y表此苗理小赤
疫小N正
瘤后的F1因疫处下施
胞瘤验ILD件
肿,瘤液,外
0细肿实中D条
的3P用肿冲合及
1-癌对的其白的缓暗光
。作l结
D液腺苗。胞蛋酸1黑红
P4加胞D
苗s冲2乳疫加细膜P磷L行远
达瘤增细sD
疫缓鼠性增癌的,P进、
表8小肿量T达
瘤酸1能量腺胞制低的组光
高种的乳达表
肿磷1弱可合达细抑最面小红
接-组鼠表高
■♦一2D减的照结表1癌而率表究,
1P11小予研
s达除对LL腺合癌胞示
L种D给患,
达表清是DDP乳结细所)
1PP接、鼠响
6表L统组上鼠1;;瘤甲
的上下小D理小影(
高D系理膜误误肿图
P面膜皮P处的的是
乙疫处组错错与如
白表的胞的苗组1发
000000免的胞验响的
18642()蛋胞理细面B疫C理D萌
氏直
1出遍、J/W3%被苗细实影误
膜,表,瘤,P
其疫细,处的处子的错
的大胞性肿组的
加瘤瘤大苗中苗种量述
后胞增能照面
h增肿肿增疫甲细予疫麦含
4。度T可对表叙
2细会的与度瘤图给瘤小素
l1弱浓的:是胞列
胞癌达浓肿y,与肿对霉
腺DDy减除理理细下
细表PP的lN此会的素赤
况乳sN果FI1清处处lT,
癌情平断FID效因L统液D霉子析
鼠达P随种断
腺达水阻随s用。D系冲P赤种分
乳小表,P三s阻及
表高可中达作组疫缓麦图
鼠组1高l知的有达可
的L1而验免酸l光小
小1验予D表可面鼠表据
DP:图实被D红对。
激L-实P给s高长甲表小磷高P
析,延为其s远光示
刺D的胞鼠明,图胞验予,、
YP分析的组;低的红所
-中细小表知据y细实给知光
N图分间N误降中出远乙
甲瘤验乙可、,,可红
FI题图时FI会其达和图
图图D图A错意意乙究
.肿实.】】着】度达,表。光如
甲..据据A题题图研
案析::随解浓,表理高D红响
ABCD依依据为
答分甲乙苗详它强平处明选中影
闿海陡*【【【、、、、
PDJla图图疫其增B水C液D表故8其的
时间(d)
甲乙
A.红光可能激活了光敏色素,促进了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B.红光处理小麦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能促进种子萌发
C.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赤霉素,小麦种子萌发率可能比单独赤霉素处理的高
D.红光与赤霉素处理都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但红光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较晚
【答案】D
【分析】(1)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
长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3)受到光照射后一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内一基因选择性表达一表现
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B、由图中可知,红光能使种子赤霉素含量增加,其机理为红光将光敏色素激活,进而调节合成
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红光处理小麦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能促进种子萌发,AB正确;
C、由图乙可知,红光与赤霉素处理都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赤霉素,小麦种子萌发率
可能比单独赤霉素处理的高,C正确;
D、由图乙可知,红光与赤霉素处理都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但红光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较早,
D错误。
故选D。
9、因对木材的需求增大,某山地丘陵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并且大量植树造
林,一段时间后,该地森林面积及动植物种类数逐步得以恢复。下表表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
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植物种类数/种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草丛4200
2灌木林58172
3灌木、阔叶混交林473418
4落叶阔叶林392436
A.该地群落演替过程所有植物种类的丰富度都得以提高
B.落叶阔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灌木林的高
C.群落中树林和草丛的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因对木材的需求增大,阔叶林遭到砍伐是生态足迹减小的体现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
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
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
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和灌木种类的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
B、落叶阔叶林的抵抗为稳定性比灌木林的高,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低,B错误;
C、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群落中树林和草丛的水土保持作用体现
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
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因对木材的需求增大,阔叶林遭到砍伐是生态足迹增大的体现,D
错误。
故选C。
10、蓝莓果实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花色音和多酚类物质,具有保护眼睛、抗氧化、消炎、增强记忆、
增强免疫和抗癌等多种作用,因此利用蓝莓酿造的蓝莓酒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酿造蓝莓酒的工艺流程为
新鲜蓝莓一榨汁-接种一发酵一过滤一蓝莓酒一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蓝莓酒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B.对蓝莓汁进行糖度调整可改变蓝莓酒的酒精度
C.接种后需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以加快发酵进程
D.若利用酸性重铝酸钾检测酒精度,需先对蓝莓酒进行脱色处理
【答案】C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
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详解】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蓝莓酒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A正确;
B、糖可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因此对蓝莓汁进行糖度调整可改变蓝莓酒的酒精度,B正确;
C、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酿酒初期需要氧气促进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后期酵母菌需在无氧环境中进行酒
精发酵,C错误;
D、若利用酸性重铭酸钾检测酒精度,需先对蓝莓酒进行脱色处理,排除果酒原有颜色的干扰,D正确。
故选C。
11、研究发现,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如丙酮酸经氧化脱竣形成的乙酰辅酶A可调控细胞核内某些基因
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如图为T淋巴细胞的线粒体部分调控关系的示意图,其中NFAT蛋白为T细
胞核活化因子,在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重要基因转录中起关键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FAT
自由基合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A.乙酰辅酶A经过三竣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02和NADPH
B.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02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C.图中相关基因的组蛋白乙酰化,激活其转录,此过程中该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
D.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可进入细胞核调控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提高机体免疫力
【答案】C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NAD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
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NAD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NADH与氧气生成水,发生在线
粒体内膜上。
2、据图分析可知,乙酰辅酶A进入三竣酸循环后,代谢产生NADH,NADH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
02结合形成H20,同时产生了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激活NFAT等分子,进入细胞核的NFAT和乙酰辅酶A
在乙酰化酶催化下发生乙酰化反应,参与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合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详解】A、乙酰辅酶A分解产物不是C02和NADPH,而是C02和NADH,A错误;
B、NADH与02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
C、此过程中只是激活转录过程,所以该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C正确;
D、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没有进入细胞核,进入细胞核的是NFAT蛋白,D错误。
故选Co
12、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是由雄激素受体基因(AR)突变导致的遗传病,图1为SBMA遗传病
的家系图,实验人员利用PCR技术扩增正常人和该家系成员的AR基因片段,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女性正常
□男性正常
正常
图2
A.可推知SBMA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II4,III6,III8的致病基因来自12
C.I1和12生出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
D.图2中D3的电泳条带与III4是一致的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1、2可知,113、114正常,IU4、析6、IU8患者,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1114、
1116、III8均为患者且只含600bp片段,H4表现正常,只含500bp片段,可推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
色体上。
【详解】A、由图1、2可知SBMA病中1114、1116、III8均为且只含600bp片段,114只含500bp片段且表
现正常,可推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1中I1、H4不含该病基因,所以1114、1116、III8的致病基因
只能来自I2,B正确;
C、假设该遗传病由基因A/a控制,由题意可知I1为XAY、I2为XAXa,则I1和I2生出一个患病孩子
(XaY)的概率为1/4,C正确;
D、113的基因型为XAXa,电泳条带含500bp和600bp两种,114基因型为XaY,电泳条带只含600bp—
种,所以图2中H3的电泳条带与III4是不一致的,D错误。
故选D。
13、某人因嗜盐、低血压、体重骤降就医,经检查后被诊断为Addison病(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根据下表的化验结果,下列关于该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名称结果参考值
血Na+130mmol-L1137147mmol-L1
血K+6.5mmol-L13.55.3mmol-L1
血pH7.20
A.血液中的红细胞出现吸水
B.血浆中的醛固酮水平降低
C.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水解酶活性增强
D.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答案】C
【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T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T肾小管、集合管重
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
【详解】A、表中血Na+降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液中的红细胞出现吸水现象,A正确;
B、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表中血Na+降低,因此
血浆中的醛固酮水平降低,B正确;
C、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是由Na+的浓度差决定的表中血Na+较低,Na+的浓度差减小,难以兴奋,乙酰胆碱
释放减少,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水解酶活性降低,C错误;
D、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由K+的浓度差决定的,表中血K+较高,K+的浓度差减小,神经细胞静息
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正确。
故选C。
14、我国内蒙古的西苏旗分布着荒漠草原,这里雨量较少,气候干旱,草群低矮稀疏,种类简单,并常混
生一些旱生小灌木或肉质植物。如图为西苏旗草原中的食物网,已知丙能量的增加90%来自食物丁,10%
来自食物甲。下列相关叙述簿误的是()
A.丁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甲的同化量,将流向分解者
B.甲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流向丙和丁的总和
C.甲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D.能量在丁和丙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1.4%
【答案】B
【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都包含在上一营养级生物指向分解者的能量值中,即都
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
【详解】
A、丁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它的上一营养级甲的同化量,将流向分解者,A正确;
B、甲的同化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大于流向丙和丁的总和,B错误;
C、甲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C正确;
D、已知丙能量的增加90%来自食物丁,丁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90%x1.9x105/1.5xl06x%100=11.4%,
D正确。
故选Be
15、胞质杂种是指两个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其中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后,两个原生质体的细
胞质杂交得到的个体。科研人员利用雄性不育的品种A与可育的品种B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雄
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
胞核基因组中。经检测,“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因来自品种B,线粒体基因来自品种A,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GFP基因
品种A的愈伤组织|一|原生质体Ah
一|杂种细胞震邑|杂种细胞c|一|华柚2号
品种B的叶肉细间一|原生质体B卜
A.制备原生质体时需用胰蛋白酶或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
B.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原生质体A和B的融合
C.“华柚2号”的获得说明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
D.应筛选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C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华柚2号”
【答案】C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
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未脱壁的两个细胞是
很难融合的,植物细胞只有在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才能融合,所以植物的细胞融合也称为原生质体
融合。
【详解】A、制备原生质体时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错误;
B、灭活的病毒不能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诱导,B错误;
C、雄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因来自品种B,线粒体基因来自品种A,融合后品种
A的细胞核消失,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C正确;
D、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胞核基因组中,而融合后的华柚2号不含品种A的细胞
核,因此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应被淘汰,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落地生根、景天等景天科植物具有一个很特殊的二氧化碳同化方式,该类植物夜晚气孔开放,白天气
孔关闭,其气孔开、闭情况及相关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气孔开、闭情况开闭开
2022242468101214161820
午夜(时间/时)中午
HCO-丙糖
嘱/^E3P一鹫p
Pi
淀粉
,NADH
《NAD+
苹果酸〔叶绿体
、苹果酸液泡
(1)景天科植物夜晚利用二氧化碳的场所是,该类植物夜晚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的生物学意义
是,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推测景天科植物生活的环境的特点可能是。
(2)景天科植物在进行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若只在白天提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则景天科植物的光合速率将,判断依据是。
(3)景天科植物叶肉细胞细胞质中丙酮酸的去向及参与的生理过程有(写出两个)。
(4)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景天科植物会在夜晚关闭气孔,而在其体内进行C循环,假设其他过程不受影响,
则这一机制(填“能”或“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原因是o
【答案】(1)细胞质基质白天气孔关闭,能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夜间气孔开放,
可以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干旱炎热
(2)NADPH和ATP不变景天科植物白天气孔关闭
(3)丙酮酸生成丙糖磷酸再进入叶绿体合成淀粉,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
阶段
(4)不能该机制下,一天内植物几乎没有有机物的积累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NADPH;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
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
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此
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PH
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夜晚二氧化碳进入细胞质基质先生成HCO3,再生成草酰乙酸,最后生成苹果
酸储存在液泡中,因此景天科植物夜晚利用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该类植物夜晚气孔开放,白天
气孔关闭,能在白天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夜间气孔开放,可以吸收C0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比
较适合在干旱炎热的地区生长。
(2)在进行卡尔文循环过程中,ATP和NADPH都能提供能量,同时NADPH还可作为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级资产管理委托投资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园活动场地租赁合同2篇
- 2025版生猪养殖与市场调研分析合同2篇
- 剩余路灯工程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桥梁工程招标文件编制范本3篇
- 2025版能源项目招投标与合同价格控制协议2篇
- 2025版窗帘产品回收与环保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留学短期担保借款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天然气管道工程环境保护协议书3篇
- 石材卫生间地面施工方案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第01讲 直线的方程(九大题型)(练习)
- 《基础会计》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
- 微粒贷逾期还款协议书范本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 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 工程防渗漏培训课件
- 牛津3000核心词汇表注释加音标1-4 完整版
-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