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

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

对他们有所影响。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进行比赛,看谁能

使穿着外套的行人脱掉外套。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

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了下来。这个故

事可以用作“说服强于强制”的寓言。希腊哲学家芝诺对说服有相似的说法,他称说服

是一只摊开的手掌,而不是一个攥紧的拳头。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对话,不是企图限制

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有自己的看法。

②说理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或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

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

讲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

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当下互联网中的说理常常被当作是攥紧拳头,而非摊

开手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论战”

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这种“说理”观念令无数人深受其害而浑然不知。

③说理是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任何表达看法的陈述,包括骂

和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不是说理。说理的“发表意见”必须包括两个

部分:一个是“结论”(也称主张或看法),另一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来支持

的。当然,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未必都确实或可靠,因此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

持主张。

④说理需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并不只是出于说理者主观意愿的“宽宏”、

“宽厚”或“宽容”,而是由“说理”本身的话语特性决定的。说理离不开价值判断,

包括伦理和政治的判断,尽管它并不专门讨论伦埋和政治。说理面向所有公众,说的是

社会群体中的许多人,而不只是专业小圈子里的专家们所能听得懂的道理。说理不只是

发生在说话者的头脑里,而且是必须说给公众听的。放在一个人头脑里的论理或推演是

否可靠,是否合理,不说出来,别人又如何去检验呢?说理提出的“看法”无论具有如

何充分的理由,都只是一种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论。因此,说理总是可以

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⑤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作为修辞术的说理有三个构成因素,分别是亚里士多

德在《修辞学》中所说的“逻辑”、“信誉”和“情绪”。

⑥“逻辑”的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于“理智”和“理解力”。亚里士

多德称逻辑是存在于证明本身之中的。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有逻辑的说理

就说得通,而没有逻辑或是逻辑混乱的说理则说不通。一个人哪怕没受过什么教育,别

人也可以与他说理,他也不会完全弄不明白“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但是,只

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说理能力。

⑦说理的第二个因素是“信誉”,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说话者品格中的东

西”。有信誉的人让别人觉得可靠,这样的人说话才会对别人有说服力。一个人是否可

信,当然是一■种印象,但却是一■种合理的印象。一■个人因为一■贯诚实、言而有信而被别

人看成是可靠之人,反之则是一个无信之人。这不能保证可靠之人一定不会说谎,或无

信之人就一定不可能说真话。但一旦人们形成了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很难轻易改

变。可信度在说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一份报纸、一个组织、一个政府有

说谎的历史,自然也就被人们视为不可信,即便在某个具体问题上说的是真话,也难以

取得说服的效果。

⑧说理的第三个因素是“情绪”,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听众那里的东西”。

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还

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也不在乎说话者可靠

或不可靠。哲学家罗蒂就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这是一种诉诸情绪

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种你我他

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当然,说

理中的情绪需要恰当和适度的把握。

⑨在说理中,逻辑、可信度、动情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也都可能被滥用或不当运用。

说理者要避免逻辑谬误,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正确使用打动人心

的说理方式,从而增强说服力。

(摘编自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理可讲是战争和混乱发生的必要原因,说理形成“讲理”的文明秩序,使人类得

以进入文明社会。

B.对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结论进行评估是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即使有理由支持,

结论也未必就可靠。

C.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逻辑辨别能力,不会完全弄不明白

试卷第2页,共10页

“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

D.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对方想象具有普遍性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

的,这种共识在逻辑上说不通。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情况最符合公共说理特征的一项是()

A.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通过驳论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这篇文章行文

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

B.鲁迅发表在《中华日报》的文章《拿来主义》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理,呼

吁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C.霍金在一场TED的公开演讲中为人们阐释宇宙如何开始、生命如何起源、宇宙

中是否只有人类等终极命题。

D.冯小刚在微博平台公开回应外界对其新电影的差评,以过往作品的亮点为理据断

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A.法国学者勒庞在分析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原因时说,“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

待注意的状态里,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

B.荀子在《非相》篇里对“谈说之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矜庄以

莅之,端诚以处之”。

C.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小说有“可惊可愕可悲可感”的作用,提

出借小说来说服读者接受新思想的观点。

D.孔子有言:“巧言令色,鲜矣仁!”孔颖达解释说,“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实,言辞

欲得和顺美巧,不违逆于理,与,巧言令色,者异。”

4.为什么说理只是“可能”具有说服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5.《人民日报》一篇题为《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的评论指出,“张口闭口,脑

残’”是有害的网络表达。结合本文对说理的构成因素的论述,分析这种表达对言说者本

身的害处。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粒米都有自己的灵魂

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日:“米,

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去壳后的籽实。国人见面,开口便是“吃了

吗?”可见,吃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在“民以食为天”的历朝历代,米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我们很难用一个词、

一句话形容,米在人类的演变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

一季地生长,一餐一餐地喂养,书写了人类,还原了历史。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

义,都是为了夺取大米。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

是米浆。

也正因为此,人们对稻米的描述,是那样的唯美;对稻米的感情,是那么的深沉。

《左传•哀公十三年》孔颖达正义:“食以稻为粱为贵。”唐代诗人李绅行走乡野,见

农民弯腰弓背,汗流法背,辛勤劳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悯农》。北宋诗人黄庭坚在

遭受贬谪、陷入无米之炊的生活困顿时,感恩好友送米,写下了《答杨明叔送米颂》。

870多年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骑着高头大马,夜行在江西上饶县的黄沙道上。当他

越过溪桥,看见茅店村像鹉鹄鸟一样安卧在稻花环抱的田野中央,脱口而出“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不啻是中国,国外也有对稻米一往情深的诗人。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的匈牙利诗人

裴多菲,写有一首名为《谷子成熟了》的诗作。诗日: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

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我的爱也成熟了,很热的是我的心;但愿你,亲爱的,就是收

割的人!诗人以稻米入诗,把稻米提升到恋人的高度,足见稻米在他心中的位置是何等

之重。

国外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说,在所有的粮食中,大米是有灵魂的,其他都只能算是杂

粮。确实,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其间经历了秧苗分篥、幼穗发育、拔

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等不同时期;经历了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立

秋、处暑……经历了风雨雷电以及农人匐匐大地淌下的汗水,集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

精华,终于等号为人们舌尖上的美食。你说她没有灵魂吗?

我对大米的深情,始于记事之日。我虽生在江南水乡,但在儿时的记忆中,因地少

人多,收成不丰,很少能敞开肚子吃米饭。一家六口人每年四百斤不到的大米口粮,母

亲精打细算着食用。平时以麦栖、大米混杂的麦栖米饭为主食,且时不时地把沉积在麦

栖下面的米饭挖出来,给生病的孩子或奶奶吃。仅在逢年过节、亲戚登门或生病时,才

能吃上纳米饭。那不软不硬、酥酥绵绵、喷香爽口的米饭,溢着晶莹的油光,裹着淡淡

的甜味,不用菜也可以吃上三大碗,可惜只能吃一碗。儿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家里能

有一个大大的谷仓,里面堆满了稻谷,怎么吃也吃不完。

年岁渐长,我干过拔秧、插秧、除草、割稻、脱粒等农活。因而,知道每一粒大米

背后的辛苦。尊重每一粒米,是人生应有的态度。但凡见人糟践粮食,内心便涌现出心

绞般的疼痛。

多少年来,米饭让我历尽生活艰辛,览尽世事沧桑。每次见到米饭,我便会浮想联

试卷第4页,共10页

翩,眼前呈现一片风吹稻浪的景象。继而,悄然化身为一株站立的稻子,在万物澄静中,

满心欢喜,随风摇曳。在我心底,米饭的香,是沉厚大地散发的恒久之香,是万千命运

绽放的馥郁芬芳。

岁月不居,时节若流。如今,生活变好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米少了荣耀,成了

贱货。尽管种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陆续开发出了不少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

晶莹剔透、口味清香、柔软爽滑的绿色、有机大米,但因收益低,职业农民都倾向于种

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多数爱美的女性、怕胖的男人,以不吃米饭为时尚,只吃水果

和蔬菜。在他们眼中,米成了不可原谅的“羊入”。

“水源流入土壤,沃野铺满金黄。”米呈现给我的,是珍珠般的皎洁,天使般的柔

情,绮梦般的苛意,让我忍不住伸出双手,捧着它,深情凝视,久久不放。很多时候,

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热爱大米的人,必然是一个感恩生活的人。换言之,一个没有看

见米生长的人,是没有家园意识的。一个有家园意识的人,当他再也看不见米的生长,

他的内心是恐慌的。

“米者,五谷之首,立身之本。”人生在世,没有比吃饭更幸福的事,也没有比吃

不下饭更痛苦的事。

(取材于丁东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爱也感熟了成熟:发展到热烈痴迷的程度

B.终于转身为人们舌尖上的美食转身:变化,转变

c.米成了不可原谅的“敢人”敌人:互相仇视的对象

D.绮梦般的,墓诗意: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与人类历史上政权的存续与消亡紧密相关。

B.大米的生长过程与其他粮食相比更加艰难。

C.文中多处引用诗词,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D.因为曾经的生活遭遇,“我”尊重每一粒米。

8.根据3、4段,简要概括不同的人围绕稻米抒写了哪些感情。

9.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二段画线句“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是米浆”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

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

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目:“使柳季云是,则请受

之。'‘鲁使柳季,柳季日:“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

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郑射①以邑奔鲁,曰:“使子路奉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

路号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日:

“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鲁之匹夫,立信于管「],而

声驰于天下。及布郝丕信千乘之盟而篁三于之宣信之为德岂丕太哉故言必如言,信之符

也。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荏

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节选自《刘子》,有删改)

材料二: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日:“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

对日:“臣居草泽,不吵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

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口:“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

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谓上书人目:“朕

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

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日:“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

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

圣旨。”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有删改)

【注】①射:人名,小邦国的大臣。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故齐A都不信B千乘之盟C而重D二子之言E信之F为德G岂不大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在文中是“约定”的意思。与《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中的"要”的词义

一样。

B.辞,在文中是“拒绝”的意思。与《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中的“辞”词义一样。

试卷第6页,共10页

C.衡门,在文中指“简陋的房屋”,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中的“衡宇”词义一

样。

D.的,在文中是“的确”的意思。与《与委书》“的的非吾所忍”中的“的”词义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行就无法成事,如果品行中没有诚信也就无以立身,诚信

对于行为而言,就如同行船需要船桨一样重要。

B.小都射逃奔到鲁国,希望和子路约定,却不相信与鲁国订立的盟约,但是子路

以他不尽为臣之道为由直接拒绝了他。

C.太宗认为君臣关系像水源和流水一样,如果君主做出诈伪的行为,就如同水的

源头浑浊,可见,太宗对自身要求很高。

D.两则材料都以“诚信”作为论述的中心,材料一论述守信作为美德的重要性,材

料二论述诚信对于治国的重要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

(2)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

14.下面材料为什么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论据?请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目:“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

国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

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

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精卫

夏完淳①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②成古今。

[注]①夏完淳:生卒年为公元1631年〜1647年,明末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十四

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②劳劳:惆怅忧伤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北风烘托精卫鸟的空林之鸣,渲染了衰飒空阔的氛围。

B.末尾两句与苏轼词中“大江东去”三句都怀古写今,笔调雄壮。

C.诗人在广大的天地间勾勒精卫填海的情景,境界奇幻而壮伟。

D.本诗借物咏怀,以精卫鸟填海的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

16.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既是悲剧,又有崇高美”。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

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

“,”的结论,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力戒骄侈。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享怀古》中“,”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3)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句"”彰显田园之乐,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语“'

尽抒沉醉之意。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

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1)也计是气力大,也许是包

儿轻,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他个儿又高、腿儿又长,上城三

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何况

太阳还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

口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自由市场开放了,

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今天做好今天卖,

试卷第8页,共10页

格嗓嗝脆,一w查区时,一坨双里的就绕“一匕匕店里的好喳,一这旅行包里装的尽是它;还用小

塑料袋包装好,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净。一共六斤,卖完了,

稳赚三元钱。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简直像拎了束灯草”。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今天做好今天卖,又香又酥,比店里的新鲜、好

吃”,从语意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梦想,我发现和许多大人真是讲不通。他们总是这样提问题:®?在他们看

来,一样东西,只要不能吃,不能穿,不能卖钱,就是没有用。他们比起一则童话故事

里的小王子可差远了。这位小王子从一颗外星落在地球上的一片沙漠上,感到渴了,寻

找着一口水井,他一边寻找,@o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使沙漠变得美丽的,是它在

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的,(2)我们也性能找到,也计找不

到。可是正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里发现

隐秘的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其实,诗、童话、小说、音乐等都是

人类的梦想。英国诗人雪莱听到人们指责诗歌没有用,他反驳说:设立经一用二磔;,因为

它“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我们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居民“。的确,③,他们是生活在完

全不同的世界里的。

如果你和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会觉得乏味透顶。一轮明月当空,他们最

多说月亮像一张烧饼,压根儿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面对苍茫大海,

他们只看到一大滩水,绝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唉,有时我不免想,与只知

做梦的人相比,从来不做梦的人是更像白痴的。

20.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有两个加点的“也许”,它们都有揣测的意味,但两个“也许”所表

现出来的情味又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1)也件是气力大,电许是包儿轻。

(2)我们也件能找到,也件找不到。

21.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B.“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

C.于是,她们在预备好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

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人做日常菜,常备小型磅秆,配菜配料逐一过磅,力求精准,如同实验。中国

人下厨配菜配料全凭信手拈来,“少许”即可,用量模糊,味道独特,难以效仿。精准和

模糊既各有妙,又兼济并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D2.B3.C4.①说理不限制他人的看法,更不威胁他人不准有自己的看法。

可能有其他看法出现,所以未必会被说服。②说理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不同的意

见在说理时处于平等的地位,未必被另一方说服。③说理提出的“看法”是具有或然性而不是

绝对确定性的结论,因为可以再说理,所以未必能说服对方。5.①只有通过学习,才

能比较好地运用逻辑说理能力。谩骂看似使言说者取胜,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不利于言说

者逻辑说理能力的形成。②谩骂给人不讲理、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这种印象,就

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服别人。③言说者在说理时要动之以情,从而创

造共识。用谩骂的方式只会拉开言说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这种共识在逻辑上说不通”错,原文“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

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还需要动之以情”“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种你我他都能感

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说故事的说理方式在

逻辑上未必说不通。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

话语形式。

A.只是针对司马光的说理,不是公共说理。

C.“阐释宇宙如何开始、生命如何起源、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等终极命题”不是“说理”,而是

科普。

D.“断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不是一种平等、理性的交流,不符合公共说理的特征。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⑧段是论述“情绪”在说理中的重要性。

A.分析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原因,没有涉及到“情绪”在说理中的重要性。

B.荀子这两句话意为以严肃庄重的态度、端正真诚的心面对对方,指向说理中的“信誉”要素。

D.“不违逆于理”强调“理”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到说理中的“情绪”要素。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12页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对话,不是企图限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

有自己的看法”可知,说理不限制他人的看法,更不威胁他人不准有自己的看法。可能有其

他看法出现,所以未必会被说服。

②结合“说理需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并不只是出于说理者主观意愿的‘宽宏‘、'宽

厚'或‘宽容',而是由“说理”本身的话语特性决定的”可知,说理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

见。不同的意见在说理时处于平等的地位,未必被另一方说服。

③结合“说理提出的‘看法'无论具有如何充分的理由,都只是一种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绝对确

定性的结论。因此,说理总是可以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可知,说理

提出的“看法”是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绝对确定性的结论,因为可以再说理,所以未必能说服对

方。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①结合"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有逻辑的说理就说得通,而没有逻辑或是逻辑混

乱的说理则说不通”“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说理能力”“任何表达看法的陈述,包

括骂和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不是说理”“说理者要避免逻辑谬误”可知,只有通

过学习,才能比较好地运用逻辑说理能力。谩骂看似使言说者取胜,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

不利于言说者逻辑说理能力的形成。

②结合“有信誉的人让别人觉得可靠,这样的人说话才会对别人有说服力”“一旦人们形成了

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很难轻易改变”“建立好的信誉和形象”可知,谩骂给人不讲理、

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这种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服

别人。

③结合“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

还需要动之以情”“正确使用打动人心的说理方式,从而增强说服力”可知,言说者在说理时

要动之以情,从而创造共识。用谩骂的方式只会拉开言说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

6.C7.B8.答案示例:

①孔颖达写出稻米地位尊崇,表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对稻米的重视/珍视之意。

②李绅通过写农民耕作的艰辛,表达对农民的同情怜悯,以及珍惜稻米之意。

③黄庭坚陷入无米之炊困境时好友送米,表达对其感恩之情。

④辛弃疾见到稻花环抱的乡野美景,抒写了丰收年景的喜悦/愉悦之情(或自在惬意)。

⑤裴多菲将恋爱比作谷子生长/恋人比作谷子,抒写发自内心的喜爱/迷恋/爱恋之情。

答案第2页,共12页

9.答案示例:

内容:①使用比喻手法,将米浆比作血液(或答:用“与其……不如……”句式将血液、米浆

两种说法作比较),侧重强调大米对于人类政权、命脉的重要作用(或答:侧重强调大米是

人类生存的命脉)。

结构:②承接上文(或答:呼应开头段)吃饭是重要的事情;③引起下文,写古今中外的人

都在诗文中描述、讴歌稻米;④照应结尾,写大米是人的立身之本。

主旨/写作意图:⑤强调稻米事关人类命脉/根本的重要性(或答:对稻米的感恩/尊重),⑥

暗含对当今一些人视稻米为敌人的错误态度的批评,⑦委婉表达对当今粮食种植现状的忧虑,

⑧呼吁人们要有家园意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结合原文“多数爱美的女性、怕胖的男人,以不吃米饭为时尚,只吃水果和蔬菜。在他们

眼中,米成了不可原谅的‘敌人'”分析,文中是某类人怕胖而不敢吃米饭,排斥米饭,的单

方面的感情,不是“互相”。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更加艰难”错误,文中相关内容有“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其间经历了秧

苗分薨、幼穗发育、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等不同时期;经历了雨水……”,是为

了强调大米是有灵魂的,没有就此提其与其他粮食相比更加艰难,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食以稻为粱为贵”是孔颖达对《左传•哀公十三年》相关内容的理解,意思是粮食中稻是主

要的,地位是尊贵的,写出稻米地位尊崇,表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对稻米的重视/珍视之意。

结合“唐代诗人李绅行走乡野,见农民弯腰弓背,汗流狭背,辛勤劳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悯农》”可知,李绅通过写农民耕作的艰辛,表达对农民的同情怜悯,其中“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有珍惜稻米之意。

结合“北宋诗人黄庭坚在遭受贬谪、陷入无米之炊的生活困顿时,感恩好友送米,写下了《答

杨明叔送米颂》”可概括出,黄庭坚陷入无米之炊困境时好友送米,表达对其感恩之情。

结合“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骑着高头大马,夜行在江西上饶县的黄沙道上。当他越过溪桥,

看见茅店村像鹏鹃鸟一样安卧在稻花环抱的田野中央,脱口而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答案第3页,共12页

声一片'”可概括出,辛弃疾见到稻花环抱的乡野美景,抒写了丰收年景的喜悦/愉悦之情(或

自在惬意)。

结合“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有一首名为《谷子成熟了》的诗作。诗

日: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我的爱也成熟了,很热的是我

的心;但愿你,亲爱的,就是收割的人”可概括出,裴多菲将恋爱比作谷子生长/恋人比作谷

子,抒写发自内心的喜爱/迷恋/爱恋之情。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点句子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使用比喻手法,本体是“米浆”,喻体是“血液”,比喻词为“是”,把米浆比作血液,

生动形象地呈现大米之于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与其……不如……”是将血液、米浆两种说法

作比较,侧重强调大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结构上。首段有“吃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此处呼应开头段,再次点明吃饭是重要的事情;

后文为“也正因为此,人们对稻米的描述,是那样的唯美”“《左传・哀公十三年》孔颖达正

义……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有一首名为

《谷子成熟了》的诗作”,可见此句引起下文,写古今中外的人都在诗文中描述、讴歌稻米;

结尾段有:“米者,五谷之首,立身之本。”“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是米浆”与之相呼应,

写大米是人的立身之本。

主旨上。此句强调稻米对人类的重要性,稻米事关人类命脉。结合文中“在他们眼中,米成

了不可原谅的‘敌人“职业农民都倾向于种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一个没有看见米生长的

人,是没有家园意识的”等句子分析可知,句子强调稻米的重要性,则暗含对当今一些人视

稻米为敌人的错误态度的批评,委婉表达对当今粮食种植现状的忧虑,呼吁人们要有家园意

识。

10.CEG11.A12.B13.(1)他不守为臣之道(如果我们)却成全了他的要

求,这是不义,我不能(做这样的事)。

(2)从前,楚霸王项羽已经攻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够努力推行仁政,那么

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14.材料一的论点是“信”,所给材料讲的是商鞅不讲“信”的后果,

可以作为反面论据。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此齐国、小郑国不相信千乘之国的盟誓,却看重两位先生的话,守信作为美德,难

道不重要吗?

答案第4页,共12页

“故齐都不信千乘之盟”中,“千乘之盟”做“不信”的宾语,故C处断;

“而重二子之言”中,“二子之言”做“重”的宾语,故E处断;

“信之为德”语意完整,“德”做“为"德宾语,故G处断。

综上,CEG处断。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的能力。

A.“词义一样”错误。约定。/通“邀”,邀请。句意:如果派子路来与我约定。/张良出去,邀

请项伯。

B.正确。句意:子路拒绝了。/请你不要拒绝,再坐下来弹一曲。

C.正确。句意:在民间诚实守信。/终于看到自己的简陋的房屋了。

D.正确。句意: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是子路以他不尽为臣之道为由直接拒绝了他“错。文中子路的话“彼不臣而济其言,是

不义也,由不能矣”是对季康子说的,而非对射的拒绝之语。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彼”,他;“济”,成全;“是”,这。

(2)“昔”,从前;“既”,己经;“向”,如果。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中的“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可知,材料一的

论点是“信”,论述了守信作为美德的重要性。

所给材料的意思为:秦孝公派商鞅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昂迎战抗敌。商鞅(派人)对公子

昂说:“当初我与您交好,现在(我们)都是(敌对的)两国将领,(我)不忍心攻打(您),

希望(与您)喝一杯酒(订立盟约)来让双方军队休战。”公子昂答应了,就与商鞅会盟。

商鞅埋伏了甲士俘虏了公子昂,打败了魏军。到秦惠王继位后,怀疑商鞅做谋反之事,就(把

他)车裂示众了。商鞅,是秦国的重臣,在四海之内享有重名,(却)贪求(用)欺诈(手

段获得)的区区战功,丧失了诚实守信的正道大义,一次行不守信(的事),终身招致怨恨,

最终导致身死灭亡,被天下耻笑。

可见,此材料讲的是商鞅不讲“信”的后果,即“卒至屠灭,为天下笑”,可以作为反例论证

材料一的观点。

答案第5页,共12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守信是品行的根基,品行是做人的根本。人没有(良好的)品行(就)不能有成就,品

行(中)没有守信(就)不能树立德行。所以品行对于人来说,(就)像渡河要等待舟船;

守信对于品行来说,(就)像行舟要等待船桨。想要过大河,没有舟船怎能渡过?想要划起

舟船,没有船桨怎能行驶?现在的人虽然想要行善却不明白要树立品行,就像没有舟船却要

渡过大河;虽然想要树立品行却不明白要守信,就像没有船桨却要行驶舟船。从前齐国攻打

鲁国,索取鲁国的岑鼎,鲁侯献上别的鼎假充,请求订立盟约。齐侯不相信,说:“如果柳

季说(鼎)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鲁侯派柳季去(说),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宝贝,

守信也是我的宝贝。现在要破坏我的宝贝,来保全您的宝贝,这是我难以办到的。”(鲁侯)

才献出岑鼎。小邦国的射(想要)用(献上句绎)邑(作为条件)逃亡到鲁国,(对鲁国)

说:“如果派子路来与我约定,我(就)不用订立盟约了。”(鲁国)就派子路去。子路拒

绝了。季康子对他说:“(鲁国作为)千乘之国,(射)不相信它的盟誓,却相信您的一句

话,您(去出使)有什么辱没之处呢?”子路说:“他不守为臣之道(如果我们)却成全了

他的要求,这是不义,我不能(做这样的事)。”柳季、子路,是鲁国的普通人,在民间诚

实守信,名声却流传遍布天下。因此齐国、小邦国不相信千乘之国的盟誓,却看重两位先生

的话,守信作为美德,难道不重要吗!所以说到一定做到,是守信的表现。君子明白诚信的

可贵,因此一定诚信地行事;君王明白诚信的可贵,因此用诚信的原则给予救助就能见效,

用诚信的态度处理事情就能公正,用诚信的方式赏赐惩罚就能清明。因此说:守信作为行事

的准则,这样的美德很伟大啊!

材料二: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清除邪佞的臣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

人,都认为是贤臣,你知道哪个是邪佞的臣子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荒野民间,

不能确知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大臣们(反应),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

雷霆之怒,(仍)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谁)一味依顺陛下情绪迎合旨意,那就

是邪佞的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是否清浊,在于它的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

子百姓就好比流水,君主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就好像水源浑

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这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于是,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想

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引导风俗,你的方法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

纳。”

答案第6页,共12页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孔子说:'百姓不信任国家,便不能立国。'

从前,楚霸王项羽已经攻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够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

他争夺天下呢?"房玄龄回答说:“仁、义、礼、智、信,是所谓的五常,废弃任何一项都

不行,如果能够认真推行这五常,对国家是大有益处的。殷纣王违反五常,被周武王灭掉,

项羽因为无信,被汉高祖夺了天下。陛下之言极是。”

15.B16.悲剧:精卫鸟志长羽短、填海复仇无望的悲剧;

诗人抗清复明大业徒劳、无人理解的悲剧。

崇高美:精卫鸟不屈不挠的填海精神亘古至今,令人感到一种悲壮的崇高。诗人为心中的正

义慷慨赴死的英勇豪迈气概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人与精卫鸟都是以自身微薄之力辛苦徒

劳地对抗强大的现实,给人以壮志难酬的哀愤悲壮之感,具有震撼人心的崇高美。)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B.“笔调雄壮”错,应是笔调悲壮。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悲剧:由“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可知,表现精卫鸟志长羽短、填海复仇无望的悲剧。

由注释“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可知,表现诗人抗清复明大业

徒劳、无人理解的悲剧。

崇高美: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可知,表现精卫鸟不屈不

挠的填海精神亘古至今,令人感到一种悲壮的崇高。

由“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的诗句和“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

死”的注解可知,表现诗人为心中的正义慷慨赴死的英勇豪迈气概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崇高美或答:由“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夏完淳:生卒年为公元1631年〜1647年,

明末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可知,人

与精卫鸟都是以自身微薄之力辛苦徒劳地对抗强大的现实,给人以壮志难酬的哀愤悲壮之感,

具有震撼人心的崇高美。)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登东皋

以舒啸扣舷独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逸豫”“佛狸”“皋”“舷”o

答案第7页,共12页

18.提着装满了东西的旅行包竟像拎了束灯草,兼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突出陈奂生提旅行包

的轻松感,真实表现他此时愉悦的心情。19.①原文中有拟声词“格啦嚼脆”,让人如闻

其声,真实感受到油绳的香酥可口;②“比店里的新鲜,比店里的好吃”,句式对仗整齐,也

更好地突出了油绳的新鲜和好吃,自然流露陈奂生内心的自豪感。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本来是装满了东西

的旅行包,但被陈奂生拎着却像“拎了束灯草”,此处运用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

果,此外,此处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装满东西的旅行包”比作“灯草”,突出主人公此时

内心的轻松,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陈奂生轻松愉悦欢快的心境。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文中有拟声词“格啦口崩脆”而改后没有,“格啦崛脆”这一拟声词描述形象生动,让人如闻其

声,使读者真实感受到油绳的香酥可口,形象可感,如临其境。

原文“比店里的新鲜,比店里的好吃”句式对仗整齐,同时重复句式的使用更好地突出了油绳

的新鲜和好吃,自然起到强调的作用,表现了主人公陈奂生此时内心的自豪感,流露出他的

愉悦轻松的心情。

20.第(1)处的两个“也许”,表现出陈奂生上城时脚步的轻松,心情的愉悦。

第(2)处的两个“也许”侧重于表现寻找结果的不确定以及人们寻找梦想时内心的茫然。

21.C22.①梦想到底有什么用

②一边觉得沙漠非常美丽

③有梦想的人和没有梦想的人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分析词语表达能力。

由题干可知“也许”都有揣测的意味,但所表现出来的情味有所不同,也就是在具体语境中的

艺术效果不同。

(1)出自《陈奂生上城》,原文为:“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

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也许

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结合语境中“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

可知此处的“也许”描写了陈奂生提旅行包的轻松感,表现出陈奂生上城时脚步的轻松,心情

的愉悦。

答案第8页,共12页

(2)从上文“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的”,可知“也许”指的是寻找水井时会有“找到”和“找不

到”两种不确定的结果;结合下文“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可知“水井”象

征梦想,“也许”指的是人们寻找梦想时内心的茫然。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中“有用”的引号表强调。

A.“机器”的引号表特殊含义;

B.“芦柴棒”的引号表特定称谓;

C.“包身契”的引号表强调;

D.“慈祥”的引号表讽刺。

故选Co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上文“说到梦想”和横线处的问号,可知此处句式应为以“梦想”为主语的疑问句,

再根据后文“就是没有用“,可知此处语意为梦想的有用无用论,所以此处可以填写“梦想到

底有什么用”。

第二处,依上文“一边寻找”,可知此可以填写“一边……”,与上文形成“一边……一边”的结

构,再根据下文“使沙漠变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可知在“寻找着一口

水井”时他明白了道理,发现了沙漠的魅力,所以此处可以填写“一边觉得沙漠非常美丽”。

第三处,根据上“的确”,可知,此处所在的句子具有概括总结作用。从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来

看,可知这一段文字谈论的是有梦想与无梦想的。再结合下文中“他们”“完全不同的世界”“如

果你和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与只知做梦的人相比,从来不做梦的人是更像白痴的”,

可知此处可填写“有梦想的人和没有梦想的人”。

23.例文:

追求精益求精彰显大国风范

同为做饭,中国厨师追求“模糊”,成品既美而又无法复制,不得不让人惊叹,而德国厨

师那种“精益求精”的“精准”态度,更让人折服。是的,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更应该追求“精

益求精”。追求精益求精,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

神。

何为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指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的价值诉求理念,其背后蕴含的是

对产品细节极致完美的追求,彰显的是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职业文明和创新精神。

大国工匠,精心筑梦。一说到精益求精,人们总是想到严谨、细致、完美而挑剔的德国

答案第9页,共12页

人,而他们制造的产品往往极其精密,质量上佳,因而有了如今代表质量和百年传承的“德

国制造”。但是德国、日本制造真的无法超越吗?答案是错的,过去30多年,中国企业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